《摩根财团》书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24
ISBN:9787539966830
作者:[美]罗恩·彻诺(Ron Chernow)
页数:864页

除了变化,没有永恒

描写了家族成长之路上,不断扩大的业务,不断扩展的人际网络,不断扩散稀释的家族力量。不断的变化中,掌握资产的调配使之掌握了很大的权利。受到赞美,承受责任,被人怨恨。家族式微后,名望却可以保留,足见一个良好的商业信誉所带来的巨大效应。配合这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发展优秀的组织架构,组织的寿命超过人,理念的预见性是事业长青的根基。但中英文的思维习惯不同,翻译过来之后,很多时候略显晦涩,不知所以。精英主义的银行业现在更多的受到了计算技术的帮助,但不管技术发展到何处,保持先进的小众决策是明智的,尤其在面对风浪兴起时。

【转】各版本《摩根财团》的区别

1996年版这回国内最老的一个版本,基本上不对外发售,是当年摩根史坦利到人民大学开会时的赠书,一共只印了3000本。现在旧书店可能还有,一些图书馆里还有,但是基本买不到了。2003年版也是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但是这个版本和上一个版本一样,都非常的少,而且那次也是摩根史坦利赞助的版本。这两个版本和在一起说。金立群先生对文本的翻译基本上做到了“雅”,文字实在值得玩味。但是不得不说,很多字句,名词的用法不太符合现代人的表述方式。金先生对艺术品的翻译尤其值得说一下。在95年前后,国内并没有互联网,更不用说如此方便快捷的查询名词,所以金先生都是以当时版本的中国名词百科全书作为翻译依据。许多的艺术家名都与现在的标准用法有些偏差。文中索引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漏字、错字等现象。2010年的重庆版这个版本可能是最“亲民”的一个版本,但是从纸张、装帧、排版和设计都很难把这个版本与“经典”这个词画上等号。文中的错误也很多,定位也有一些问题,以至于这个版本被包装成了“生意之王的生意经”。实在有点损害这本书的经典。2014年江苏文艺版这个版本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版,还原了书中的“摩根财团年表”,增加了中英文对照表,以方便查询那些有多种翻译现象出现的词,并且给这本书增加了权威性和实用价值。编辑过程中,校改了超过100处错误,金立群先生也亲自参加到了这次出版社,重新校对了稿件,也倾心撰写了一篇近万字的新序言。可以说这次的版本是还原了这本书原本的经典性,而且从封面到装帧,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静心的设计和考量,让经典成为读者书架上夺人眼球的一道风景。

手不释卷 意犹未尽 荡气回肠

在金融领域,《摩根财团》这本书被称为“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这本书之所以广受追捧,得益于该书对J.P.摩根公司逐步演变为全球最具影响的金融机构之一的翔实追溯。从J.P.摩根公司与西奥多・罗斯福的亲密关系,到随后使摩根大通银行、摩根士丹利成为世界行业领先者的数次兼并,它讲述的是一部悠久的、令人骄傲的历史。书中,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本书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财富在各个时代的威力。还有有关亨利·福特、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等要人的一些鲜为外界所知的史料。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史料的铺陈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从而使本书架构严密而充满生气,令人手不释卷。作者独辟蹊径,以一个银行帝国的财富为唯一的折射点来看待整个华尔街的辉煌历史。作者以翔实生动的描述再辅以丰富的数据,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了解华尔街光辉的过去,甚至在书中找到乐趣。试问哪一个银行帝国最能反映华尔街历史呢?毫无疑问,是铸就摩根财团的J.P.摩根家族及其在大洋彼岸所建立的银行帝国。J.P.摩根、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这三家摩根银行的历史就是英美金融界本身的历史。一百五十多年来,它们在华尔街或伦敦金融城的每一次恐慌、繁荣和股市崩溃中都首当其冲。它们经受了战争和萧条、丑闻和审讯、轰炸和未遂暗杀。现代世界还没有哪个金融王朝如此稳定地维持着其显赫地位。摩根财团的编年史就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研究高额融资的风格、职业道德及礼仪规范上的变化。为使这个巨大的历史画卷井然有序,作者将其传奇经历划分为三个阶段,领主时代、外交时代和赌场时代,而摩根财团的这三个也正是华尔街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领主时代1913年的华尔街是皮尔庞特・摩根的领主时代。这时银行家是经济体系中的主人,他们为运河、铁路、炼钢厂、航运公司融资,从而为新生的工业社会提供了资本。在那样一个桀骜不驯的竞争时代,是银行家解决了公司间的争端,并组织了托拉斯来遏制竞争。他们作为资本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主要中介,监督着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因为是他们在配置稀有的资金,所以他们往往比接受融资的公司更有势力,日益掌握对这些公司的控制权,由此产生了一代难以驯服的银行家。他们的钱财如神话般滚滚而来,引起了公众的恐慌,最后促成了一场政治运动,以控制银行家过度的影响——1913年,依照《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成立。外交时代在小杰克·摩根的外交时代,华尔街的私人银行家们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摇身成为政府的左膀右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秘密使命,与各国的中央银行平起平坐。摩根银行家们这时变成了政权掮客和全球会议上政府的非正式代表。他们作为国王、总统和教皇的挚友,在华盛顿或英国白厅的严密监督之下从事外交活动。在国外,他们似乎经常成为政府政策的化身;在国内,它们仍旧是各个公司“传统的开户银行”,但是这些公司尽管仍然算得上忠诚,却越来越不需要强大的银行家的帮助。摩根合伙人与客户维持着排他的关系,因而享受一个高贵奢华的世界,似乎是那么文雅,那么悠闲自得,不受现代标准的侵扰。赌场时代在二战后的赌场时代,华尔街银行家们面临着全球市场激烈的隐蔽的竞争,对客户失去了控制。跨国公司此时压倒了银行家,在资本和金融技巧上与他们一争高低。机构投资者,比如说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成为新的抗衡力量。由于公司和政府能够在各国筹措各种货币的资金,所以力量的天平已朝着不利于银行家的方向大大倾斜了(联邦政府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法案和银行法)。然而,正如摩根财团的历史所表明的那样,这一新型的金融攻势,实在是银行家虚弱的症状。随着老客户们“翻身得解放”,昔日的华尔街上的绅士银行家们也不得不东奔西跑地去揽生意,以便找到新的地盘。他们就在那残酷无情的公司兼并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地盘,这样一个世界挽救了他们,却危害了经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新时代,银行家们已经抛弃了自维多利亚时期就已统治英美金融界的传统。

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史

买这本书的初衷源于亲身经历的这一轮疯狂的牛市以及紧随其后的股灾,我很想知道美国当时是如何应对股灾,在股灾之后整个金融业是如何应对并重新兴旺起来的。看完全书,它没有给我直接的答案,但真的令我感叹历史有太多相似之处。英文作者将全书结构安排得非常好,按时间顺序将摩根财团的历史分三部分讲述,分别为领主时代(1838—1913)、外交时代(1913—1948)、赌场时代(1948—1990)。领主时代,政府权力相对弱小,资本比较稀缺,有声望能聚集到资金的私人银行家,社会地位高高在上,经济危机时发挥的稳定人心的作用堪比今天的政府机构。说的就是当时的摩根财团的当家人——皮尔庞特•摩根。当时的金融业,基本是靠牢固的私人关系在运营。摩根因为其稳重可靠不张扬的贵族色彩、严守客户秘密的作风,吸引着很多客户自动送上门来。当时美国发展起来的工业托拉斯,与银行的推动密不可分。工业需要的资本太多,个人根本无法负担,必须依靠当时能调动资本的私人银行,私人银行的资本又天然讨厌恶性竞争,希望工业有序,有稳定的现金流,于是私人银行便支持了有实力的大公司兼并弱小公司,工业托拉斯就这么诞生。(今天也一样,银行喜欢贷款给大公司,不喜欢贷款给私人小企业)领主时代另一个有趣的史实是,当时美国作为一个新生国家,其实是很不自信的,它初期发展的资本大多由私人银行家从英国募集以来,所以那时候的银行家贵族们都很崇拜英国,以有着英国的绅士风度自豪。他们觉得伦敦是理所当然的金融中心,从来没有非分之想。甚至直到第一次世界战争后,英国金融实力大大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增强他们也不自知,还抱着一种情结去帮英国维持金本位,以维持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外交时代,美国私人银行家因为战争的缘故,连接起美国与整个欧洲。主战场欧洲的资本往美国流入,换取战争物资,美国工业借此从世界崛起。战争期间,政府不能出面协商的事情,有银行家代为穿针引线,并借此赚得盆满钵满,此为私人银行盈利增长得最快的外交时代。但战争总有完结的时候,而人类容易志得意满,也喜欢秋后算账。一战结束后,欧洲不再需要从外进口那么多战争、生活物资,美国的工业产能快速扩大后逐渐走向过剩。美国人及私人银行家们享受着眼前的繁荣,但没有看到潜在的危机。口袋里现金多了的美国人民,推升了当时的债市股市达到疯狂的程度,私人银行家捉住眼前金融的繁华,想的是赚更多。所有人都被一时的经济繁荣引起的投机狂热笼罩着,直到泡沫破灭,大萧条来临。于是众人又掉转头来指责华尔街,“银行家从冷静、正直的人变为鼓动人们在高风险的股票和债券上赌博的贩子”。其实,这股狂热源自人性的贪婪,金融家、投资者都有责任。在人类贪婪的潮流里,很难有人保持清醒、独善其身。这与去年末开始启动的中国牛市多么相像。借着改革牛的风吹起,政党舆论的支持,口袋里余钱很多的中国百姓们,一窝蜂涌向股市,上市公司讲述的每一个前途远大的故事,大家都愿意相信且深信不疑。久违了的牛市令金融业也很兴奋,银行、券商、信托公司等,背后做起各种杠杆交易,配资给客户炒作股市,誓要“开张一次赚足几年的钱”。直到牛市的尾声才有人出来喊过热了,炒作过头了,但大家的头脑已经过热,于是股灾给大家狠狠上了一课。也是股灾过后,我们才发觉为什么这半年股市为什么会升得这么快,因为背后有着杠杆资金,改革其实还没有实质进展,我们被自己的中国梦蒙骗。清醒过后,恐惧意识与杠杆资金又形成了一股恐怖的反作用,股市不断下挫创新低。牛市到股灾,真的快得如梦一场。外交时代的最后结果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出台,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需要严格分开,不许混业经营。想不到的是,在赌场时代,这条法案并没有保护到投资者,而只是害惨了保守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狂热时代依旧狂热。外交时代的历史,还有一个有趣的论点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把美国拖出大萧条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大战,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并不算非常大。这也是到今天为止,经济学界都不喜欢政府插手干预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例子吧。赌场时代,一句话概括,就是本来保守庄重的私人银行家,不再绅士谦让了,和所有人一样不顾仪态,赤膊上来赌场和所有人肉搏。因为这个时代,资金不再稀缺,大型公司不需要借助银行来筹集资金,自己就可以解决。竞争激烈,议价能力不再,承销证券不能再为投资银行带来稳定足够的利润。于是,以前被看轻的“交易商”业务崛起,交易手续费直降,利润剧减又导致了更加火热的兼并重组业务。在这个时代,为了追逐利润,投资银行甚至不是循着客户需求提供兼并收购的咨询,而是主动发掘适合的标的,鼓励客户去做兼并收购。讽刺的是,很多公司因为兼并收购或反兼并收购,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多数利用杠杆资金兼并收购),导致大幅度裁员甚至破产,兼并收购前许诺的更好业绩、更高薪酬成了泡影。中国的证券公司现在也在经历手续费剧减的阵痛,兼并重组借着牛市也有点火热,我们会不会走上同样的道路?以往觉得兼并重组是会让强者更强,现在看到恶意兼并的案例后,发现投资银行其实很恐怖,已经到了为利润不顾客户死活的程度。历史真的会惊人相似吗?以前的拉美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投资银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他们诱使拉美国家举更多的债,而忽视风险。金融行业,没有管制、没有风控,最后害的除了别人还有自己。以上概括,主要是针对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摩根财团的概述很少,但其实全部都可以归纳在以上脉络中。这本书,我更看重的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私人银行如何进化到今天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我们中国券商又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得失。看了作者前言和致谢,对于欧美诚恳对待历史,不遮遮掩掩的态度,我也很佩服。这本《摩根财团》,里面也挺多摩根的丑闻,一些没有职业操守之类的事件,但摩根的后人、摩根担保集团、摩根建富等,也能很坦诚地接受作者的采访,提供历史档案、资料给作者查阅,摩根财团的管理者也很推崇大家去读这本客观的历史传记。我觉得,这些真是太难得,让我很佩服。

你阅读的不再仅仅是文字,也有这本书字里行间所描绘的场景、气氛和意境。

曾经看过一本书,阿兰•德波顿的《幸福的建筑》,他说,那些经典的建筑通常都是让每一个看见过它的人——身临其境,或者从照片、图像中看到——有所共鸣,换言之,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座教堂、一栋别墅,而是一份庄严肃穆、一份温馨舒适的情怀、意境和气氛。读书也是一样。在你读到一本书的文字之时,感受到的却不仅仅是这本书固有的文字,也有这本书字里行间所描绘的场景、气氛和意境。小说的三大要术:人物、情节和环境。而我的感觉,情节与环境其实都是对场景和气氛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一部惊悚小说,环境就应该是昏暗且没有生气的;一部侦探小说,情节就理应是紧凑离奇的;一部纪实文学,气氛就应该是与现实无二的……说起这几年我所看过的书,就意境而言,最佳的作品,不是抒美的散文,不是扣心的奇纪,不是唏嘘的启示,更不是洒脱的诗集,而是一部金融史书。也许是我没有读出其专业的学术,抑或是我还看不透作者想要揭示的现实意义,但我依旧倾倒为之场景之宏大,记叙之流畅,文风之干练。引用《红楼梦》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得不说,这文章的学问,何其深。 文起之时,一个有些忙碌、郁闷且吝啬的商人,辗转于伦敦和纽约之间,寻找每一星点关乎于市场的信息。商人生意越来越大,他便不再执着于金钱,似乎一夜之间,他豁达的洒出了这一世的珍宝:以无数金钱,让自己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善人。 然而,这却也给他的合伙人压力。在那个商人歇业归隐之时,他的合伙人骤然成为了故事的主角,那时候,新主角在伦敦,游离在英国各财团的资产间,与远在纽约的儿子不断堆砌属于他们那个家族的财富。 合伙人老去,那个曾经只是负责联络纽约与伦敦的儿子,日渐伟岸,一步一步走向了美国财富与权力的顶峰。这时候他成为了故事的下一个主角,俨然就是华尔街的王者!我看到了他一次次挽救悬崖边的美国经济,行使着美国外交部、财政部、中央银行的职责。 再之后,再之后……波峰之后,便是波谷。儿子也老去了,随着巨轮沉没在大西洋里,他的事业也似乎触礁了,他在一次疗伤之旅里,一梦长眠。这时候孙辈们走入了历史的舞台,却被那些儿子所招募的杰出人才,一点点挑战着这个家族的血统,这个家族的血统逐渐成为了那家华尔街巨擘的象征与名字。 再之后,再之后,再之后……战火烧起来了,从欧洲烧向全世界。这个家族财团的精英们,奔走于同盟和轴心之间,左右着整个世界:也许仅仅是与英国首相的一通电话,便动摇了英国人抵抗的决心;仅仅是写给日本外长的剪短电报,便让日本有了在国际舆论重压下的喘息时间;仅仅是与罗斯福的一次会晤,便让美国人毅然决然的参加战争。 然后 …… ………… 我这仅仅是平铺直叙的讲述了整个故事的一些细屑片段,我实在无法用文字形容每一页纸上的惊心动魄。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不是现在华尔街书籍喋喋不休的阴谋论和另辟蹊径的野史、奇闻,作者仅仅是在稳健的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不是财富主导世界的阴谋故事,更不是为了出挑而想出的一个惹人注意的题目。 这本书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主角,主角是那个家族、那个姓氏、那家公司、那条街、那条街上卓越的传奇们和那整整150年的历史。这本书的每一页上,甚至更短——每一段里都充斥着数不尽的博弈、斡旋,每一段都有普通人仅仅只能仰望的传奇。确是“文铺锦绣,字吐珠玑。篇篇俱是云烟满,句句皆取锦绣裁。” 我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再找到这样一本书,当我看完之后掩卷叹惋——如斯荡气回肠,那般百转千回,何其辽阔雄壮,怎得意犹未尽。 说回到开篇的题目“你阅读的不再仅仅是文字,也有这本书字里行间所描绘的场景、气氛和意境”。正如这本书字句间的价值,中正、磅礴、恢弘、大气,或者倾我所有的词汇也无法总结的壮美。这是一部鸿篇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图,150年资本市场发展活教材,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的兴衰和更替。


 摩根财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