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之媒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4955935X
作者:韦力,拓晓堂
页数:433页

作者简介

韦力谈《古书之媒》:
《古书之媒》是一个系列,共有4本书,每本选择四五位人选进行细致访谈。因为恰好11月就是中国古书拍卖20年的时间节点,所以顺应先推出了《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另外三本则分别谈北方的古旧书市中心琉璃厂、南方的中心上海福州路以及介绍国内著名的书商。
从古至今大家对于书商都没有一个大的评价,但我其实对书商是怀有感激之情的,有了书商才有了古书流通,他们才是古籍流通最重要的人。也正因为此,此系列书把一些能梳理的东西整理出来,取之“媒介”之义。
这系列书难度大、关键就在于访谈提纲的设置。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花费大量时间在提问上,比如准备苏州90高龄书商的访谈,就拟了近160个问题。
——韦力
内容简介:
《 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为我国民间藏书名家韦力先生同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的对谈录。全书分七个部分,详细解读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古籍拍卖的奇书、奇人、奇事。二十年古籍拍卖的点点滴滴,见证一段段历史、一个个家族的兴衰、一个个爱书人的喜怒哀乐与痴情。喜的是好书得藏,文化得以传承;悲的是错失良缘,斯人斯书已失。
本书隐含着古籍鉴别、版本选择、价值判断等专业知识,介绍了这二十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重要古籍的收藏价值及流传情况,以及一些大藏家藏书历程,从中可见他们的人生趣味及其对传承文化的拳拳之心,并从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卖的市场运作情况以及它对保护、传承我国古籍的重要意义,对认识我国古籍善本的流传及保存状况大有裨益。
编辑推荐:
1.
韦力,中国民间藏书第一人,继《古书之美》后又一力作;拓晓堂,中国古籍拍卖的领军人物,开创中国古籍进入拍卖市场的先河,确立古籍善本每年春秋大拍的惯例。
2.
《古书之媒》的“媒”,是指韦力和嘉德拍卖的拓晓堂对谈,有旗鼓相当的舒畅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娓娓道来古籍拍卖二十年的风云秘事和喜乐悲苦,是了解古书文化、版本鉴别及价值判断的必读之作。
3.
本书不仅汇聚萧盅友、黄裳、黄永年、韦力、拓晓堂等一批大家的藏书经历与心得,而且从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卖的市场运作情况,看完即可基本了解古籍的流通和运作。
4.
几百册毛边本一上市,顷刻被抢购一空。
5.
四色彩印,用纸考究,收录近百幅重要古籍的书影,还原古书之厚重与优美。

书籍目录

一、忠义录
二、考工记
1.征集
2.图录
3.封面
4.估价
5.拍卖师
6.拍品
7.佣金
8.保证金
9.布阵
10. 点睛
11. 海外回流
12. 中西权衡
三、艺文志
1.甲骨封泥
2.明清奏折
3.天禄琳琅
4.敦煌写经
5.西域残片
6.名人书札
四、百艳图
1.《春秋经传集解》
2. 《出师颂》
3. 《唐贤写经遗墨》
4. 《十百斋书画录》
5. 《红楼梦》
6. 《冬心先生集》
7. 《玉台新咏》
8. 《两汉策要》
五、英雄谱
1. 瓶花密约
2. 云烟过眼
3. 荀陈迹远
六、先贤赞
1. 大姑
2. 罗振玉
3. 曹大铁
4. 沈仲涛
5. 曾仲鸣
6. 萧盅友
7. 严一萍
8. 程砚秋
9. 田涛
10. 刘苍润
11. 潘景郑
12. 陈伯达
13. 鲍耀明
14. 唐弢
七、清暇录
1. 黄门公案
2. 适之逸闻
3. 千部西文
4. 大仓文库
5. 寅恪遗稿
6. 秦城书藏

内容概要

韦力,著名藏书家,收藏有7万余册古籍善本,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嘉德等数家拍卖公司学术顾问相关著述有《古书收藏》《批注本》《书楼寻踪》《芷兰斋书跋初集》 《芷兰斋书跋续集》《中国古籍拍卖评述》 等。
拓晓堂,原供职于国家图书馆,1994年加入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是年秋,组织中国古籍善本第一场专场拍卖会,开创了中国古籍进入拍卖市场的先河,并确立了古籍善本每年春秋大拍的惯例。


 古书之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以书为媒说收藏林颐小时候,外公常抱了我在膝头,给我讲老书里的老故事。外公淘书,喜欢往灯光昏暗、尘烟迷茫的旧书摊里钻,我那时候不懂,这些破破烂烂的旧书,有啥好嘛!现如今,外公因病离世20余年,他的藏书多半散佚,我偶尔翻阅尚余的几本,手抚书中的题跋批注,心下总是惘然。旧书和新书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旧书留存了原主人的品读痕迹。在一本旧书的内封里里看到原主人的藏印,会激起怎样的想象啊?至于书间行迹,“哈哈。”“什么意思?”“真令人沮丧!”即使是很普通的片言只语,这位无意中与我分享书中世界的人,他是谁呢?旧书在新的主人手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并且悄无声息地连接了新旧读书人的情感。读书人喜欢从情感来看古书,专业人士则有其专业视角。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负责人拓晓堂认为,藏书印是很重要的,藏印会把旧书的出处、来源、传承交代得很清楚。当然,拓晓堂主要是指古籍研究,最近他和素有“民间藏书第一人”之称的韦力先生,就中国古籍拍卖二十年的奇书奇人、版本鉴别及价值判断等问题,两个人畅所欲言,说出了厚厚一本400多页的《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韦力对于古书拍卖是很有些意见的。他说,拍卖场是“大力者得之”的公开场合,因而使他丧失了很多捡漏的乐趣。拓晓堂则认为,拍卖对于保存、传播,尤其是抢救古籍的功绩,是独特的,也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拍卖,很多人都认识不到古籍的价值。《春秋经传集解》就是拍卖之后钩沉出来的重要东西,这个书开始大家都不熟悉,都不敢买,最初上拍时才十几万,几年之后就变成了几百万,研究证明,这是蜀刻中字群经本的传世孤本,它弥补了一项版本空白,学术价值很大。所以,拓晓堂说,古籍价格现阶段的上涨是价值的回归,利大于弊,是有道理的。拓晓堂从国家图书馆跳槽到嘉德,当了二十年的职业经理人,故事自然是很多的。一边听他吐槽自己一年到头怎么怎么劳累,舟车劳顿千里奔波去和客户做感情投资,世家后代或许才会交出一点东西让他卖;一边听他嘚瑟自己眼光如何如何好、交际如何如何高明,如何以德服人、以才交友,这类茶余谈资,换了别人也就听听罢了,关键是以他的身份,真的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冯国璋的女儿、胡适的儿媳妇、曾仲鸣的孩子……件件拍品的来历,都牵系着一个家族的命运,时代浮沉的沧桑,由韦、拓二人的对话延展开来,让人不由得唏嘘感概。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量古籍流失在外,如何尽力把流落海外的文献文物资料合理地带回国内,这的确要有赖于拍卖行的工作。所以要更正一些对拍卖行的不良印象。难怪韦力说自己“从抵制古书拍卖到参加拍卖,再到给拍卖会写书评,我已经跟中国的古书拍卖相伴至今。”可见交流之必要。两位先生都有着丰厚的经验和广博的学识,虽是对话,绝非口水,韦问拓答,旗鼓相当。话题主要围绕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然而绝不枯燥,这是在聊天的氛围里,就像饭局上的某个健谈者,统领了话题的走向,其余在座者虽处于聆听的位置,也不至于枯坐,反倒听得津津有味。听拓晓堂说“敦煌学”。为什么会有藏经洞?井上靖说是保护文献,那部著名的电影《敦煌》还记得吗?这是目前最主流的观点。方广锠则是“垃圾说”,说这是出于中国人敬惜字纸的传统。拓晓堂独辟蹊径,提出“文化排异说”,西夏建国后,创建了西夏文字,因此把其他异族的典籍集中处理了。拓晓堂的观点目前证据还不足,因为还没法证明藏经是在西夏文字创建之前还是之后,但是这个思路的确很有意思啊,有待专家商榷研讨。至于韦、拓两个大书痴,谈性大发,某个版本如何如何,某本古籍有何价值,谁谁谁为人如何,谁谁家藏了什么好书,这些也都颇有趣。黄裳先生得拓晓堂评语“外表木讷,内里精明”,还抖搂了老先生好多事儿,不知老先生以为然否?PS:《古书之媒》系列有4本呢,这是第一本。好想收齐全,等我一本一本来写哟,哈哈~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财经、科普、教育类书籍。出版社新书推介、报刊编辑约稿,请联系我。QQ:1204194554
  •     热衷藏书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近期的一则新闻,今年秋天在法国北部地区的一家小公共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之前不为人知的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使全世界已知的第一对开本现存总数增至233本。所谓莎士比亚的一对开本收录了36部戏剧,几乎囊括了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在莎士比亚离世七年后的1623年,该书付梓印刷了大约800本。人们认为,对于莎士比亚的一半戏剧作品,《第一对开本》是唯一可靠的文本。2006年,一本第一对开本在佳士得的拍卖价是680万美元。更加神奇的是,这还不是这家不知名的公共图书馆最珍贵的一本书,馆内还有一本古登堡《圣经》,此书现存不足50本。这则新闻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世间的任何一位藏书家都梦寐以求的两本珍本书,竟然在一家小图书馆埋没了四个世纪!比如意大利著名作家翁贝托•艾柯就不止一次说每一位藏书家都有一个梦想:找到一个老太太,她想卖掉家中的一本书,而她自己却不知道这是本什么书。藏书家发现,这本书竟然一本古登堡《圣经》!在告知老太太事实与自我珍藏之间摇摆一下,藏书家自然毫无愧意地选择了后者。因为藏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多愁善感,乖戾颠倒,自私自利,不切实际,奢侈放纵,反复无常。”二十世纪著名的藏书家之一罗森巴赫博士也提到:“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有人甘冒倾家荡产的风险,不远万里,走遍半个世界,和朋友绝交,甚至撒谎偷骗,都是为了一本书。”他甚至说藏书家,他的同行,都是“一群展翅待飞的秃鹫,耐心地等候某个同行归天,随后就猛冲下来扑向逝者的藏品,凶残地攫走一些垂涎已久的珍宝。”描述的藏书家好像一个自残相杀的非人类族群。在民间藏书家韦力与同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的对谈录《古书之媒》中也谈到了不少藏书家的逸事,颇有性格,比如黄裳外表木讷,其实内心十分精明。有次偶遇明代著名藏书世家澹生堂的书,就判断不止手中这几本,于是偷偷跟着书商,找到了澹生堂的后人,一位仅存的老太太。但她并不是大量的卖书,只是为了摆脱生活困境才偶尔出售家中藏书。黄裳没有办法,只好让书商一直盯在老太太家门口,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收。后来其他书商也得到消息过来围观,齐聚在老太太家门口。黄裳担心这些书商之间相互竞争,就给他们没人一部分钱,让书商之间排好顺序,轮到哪一位,就哪一位上门收购,最终收到的书都归了黄裳。难怪艾柯说每一位藏书家都有这样一个梦想,看来是真的。《古书之媒》中这样零零散散的藏书家故事有很多——他们谈藏书,我只看故事。藏书家虽然不算一个神秘的职业,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读书与藏书之间还是有很深的差距。很多藏书家并不都读书,他们看中的某本书的珍稀的属性,是为了书的生意。但是读书的藏书家自然更是优质,他们胸中的丘壑,脑中的知识地图给他们的收藏锦上添花。《古书之媒》的两位对谈者都很有意思,韦力自不待言,芝兰斋的名号随着他一系列谈收藏古籍的美文流传甚广,拓晓堂与古籍收藏的缘分更是情深意切,早年在国图善本部八年的整理工作功不可没,1994年加盟嘉德拍卖公司,成就了中国的古籍拍卖事业。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说是“摭谈”,其实是深入浅出,中国二十年的古籍拍卖的风云变幻尽收字里行间,读下来有拍案叫绝之处,也有惋惜动容之时,众多藏家对古籍的各种珍善本图书的如数家珍之处,又令我等门外汉一窥门径,受益良多。藏书史上有众多名家,也有关于藏书的很多名言,比如我们说的西谚中书籍自有命运。书籍的传世不外乎收藏和流通,流通又收藏,聚散之间,风云流转,岁月摩挲。法国著名作家埃德蒙•龚古尔去世时留下一段关于收藏之物的遗嘱为众多人所知:“余收藏之画作、书籍古董,总而言之,一生所喜欢之艺术品,切勿转交给冷寂如坟之博物馆,苦待粗疏之看客,投以蠢笨一瞥。必交予拍卖师,槌起槌落,自此散出。然则往昔搜罗各藏品之乐,皆可传诸与我气味相投之人。”这大概是我最为喜欢的拍卖古籍的理由,无关商业利益,无关炒作,无关生意商贾,只是深爱书籍,感同身受。事实上亦是如此,在《古书之媒》中,韦力与拓晓堂的对谈之间已经将二十年嘉德拍卖的众多故事铭记于心,有多少宋元明清的珍善本书从民间搜得,又以高价卖出。时隔几年,同样的一本书又以当年数倍之价重新流入市场之间。书籍聚散之间,背后数不清的故事,随着一声声槌落,重新书写自己的身世遭遇,仿佛又一次的生命轮回。收藏古书与收藏其他艺术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大概这种收藏还是蕴含着无数书痴的钟情之爱。一本古旧的图书与一个古旧的花瓶之间,相差的不但是价格,还是一段过往的时光。书籍里都是故事,一个印章是故事,一个批注是故事,一个铃印是故事,一个不同的刻本也是故事,这一本书就蕴含了无数经手之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拓晓堂在书中说收藏界最好玩、最耐玩的东西就是古籍,拿一本书,校对一遍,再去检索查证,品评一番,如果有识见有笔墨,像黄裳一样,每本收藏都要写一段序跋,大概两三年玩一本书都有可能。这种玩法才是真心热爱古书,而非为了投资,为了挣钱,为了炒作。如果真为了生意,倒不如去搞点别的,古代字画,瓷器花瓶,投资房地产,都比藏书有经济价值。说白了,古书只能是那些真心爱书之人才真正懂得其中的端倪和价值。书籍各有命运,但是书籍的命运也只有书痴们才真正懂得其中的真义。正如十九世纪藏书家菲尔茨夫人指出:“高士贤哲的旧物,往往带有一种神圣。这种神圣,与此故物本身的价值和重要性无关。我们最钟情他们读过的书:我们翻动他们深爱的书页时能看到另外有一只手指着那一行一行的字,另外有一个人埋头于翻开的书册之中。”思郁2014/12/3书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韦力 拓晓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定价:60.00元
  •     以前去北京路逛时,常会去古籍书店看看。字写得丑并不妨碍我喜欢看别人的字和画册。二楼有历史类书籍,也是我爱翻的。另一边是线装书。一向少人问津。我有时过去翻一翻,品相也是不敢恭维。对了,北京路中间以前有工具书店,二楼一角是古籍书店的收书部。卖旧书到那儿去可以比当废纸卖多拿些钱,但课本、参考书不收。那里也有摆一些旧书来卖,不是古籍,是有股旧书的味道。我不喜欢这种有点霉烂的味道,也不喜欢那些粗糙泛黄的书页。图书馆里的旧书也不喜欢。即便它的内容是我想看的。以前图书馆可能经费少,很少进新书。后来进的武侠小说最受欢迎,也被人翻得不成样子,看还是不看,让我很难选择。文德路的文物商店,玉器、瓷器,那比古书漂亮很多,但一股阴气。有说藏古董的人阴气重,我相信。看着那些天文数字的价目牌,我可以安慰自己,玩这个伤身体。看这些东西大概是受以前集过一阵邮票的影响。其实不是我集邮,是看别人集邮、集火花。有亲戚还收集古钱币。后来是马未都的几本讲收藏的书,那印得还是相当漂亮的,那些乾隆雍正的瓷器,五彩斑斓,哪里像是两百年前的东西。看《南方都市报》周日的《书评》版,主要的兴趣是韦力在报纸上的《失书记》连载。刚买了kindle,同时买了30多本电子书,就这本《古书之媒》一直放不下来,其它书根本不能比。如果书里将的那些东西没有那么的经济价值,恐怕我的兴趣不会这么大。拍卖、捡漏的惊心动魄,名人轶事,当然是以价格或者他们的财富为基础的。至于古籍里面好玩的东西和学术,当然有些兴趣,但是对我来说肯定先要品相好。另外,玩这个花功夫,那有时间坐下来吗?看电子书能利用车上、路上的时间。看古籍能吗?还得有环境。保存是个问题,自己买的新书过个十年八年都有蠹虫了。看来还是个俗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三星半吧……对谈形式真心不喜欢
  •     对谈的方式回顾嘉德古籍20年拍卖历史,由于两位都是古籍版本的专家,又始终在第一线运作,因此非常好读有趣。古籍拍卖从无到有到今天的规模,拓晓堂不仅是开创者实践者,而且本身古籍知识积累也厚,博闻强记,又擅于讲故事,与韦力的对话因此格外精彩。书中诸多藏家故事,探讨的古籍收藏理念,读来有益有趣。黄裳和黄永年是两种不同的收藏路线,趣味赏玩和历史正传;如今公藏的分量已不是私藏可比肩的;过去有能力收到最好版本古籍的多是工商界领袖;古籍收藏需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力,古籍是可以数年钻研和阅读的,既有历史文献、文学艺术的价值,也有版本、装帧、印刷等工艺,还有很多历代文人藏家的鉴识学问在里面;好的生意人必须是有眼力有耐心有良心的。
  •     有趣。拓哥好能聊哦
  •     昨天在圖書館讀了一下午…真是大開眼界…嘆為觀止…
  •     拓晓堂肚子里的故事和学问,实在不是这一本书能概括的。
  •     古籍拍卖二十年风云录。从嘉德拍卖古籍的源头说起,古籍征集过程中琐碎而有意思的故事,拍卖场上瞬息万变的波谲云诡,拍卖场背后的权衡和各路人马的明争暗夺,国家图书馆熏陶过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眼光、古籍持有人的顾虑和传承,不同藏书家(批注过的书可定为一级文物的黄丕烈、只做有意思的藏书者黄裳、流落异乡小镇的曾仲鸣藏书、为普及古籍收藏推波助澜的田涛、低调却和古书商关系密切的秘藏家沈仲涛、刻板全面藏校认真的黄永年等),各个藏书系列的聚散(天禄琳琅、过云楼、铁书铜剑楼、研易楼、翁氏藏书等),还有古籍印刷及版本的流传演变(雕版、木活字、铜活字、《红楼梦》各版本的演变等)。
  •     13.好玩,一口气读完。
  •     本来觉得对谈的形式会使文章很水,但都是行内人对谈起来却是很多料,尤其是拍卖行收书的故事。拓晓堂先生挖下很多坑,比如翁同龢收藏大系,敦煌写经的研究,红楼版本学等。
  •     韦力说话颠三倒四 逻辑不清 枝枝蔓蔓 遣词造句亦常有不通之处(微信芷兰斋里的文章此问题更严重) 拓晓堂神侃信口开河 不懂装懂 俩人凑一块 真是绝配
  •     言之有物
  •     里面谈的很多古籍拍卖价格真是坐火箭一样,令人咋舌,说到底,文化产业需要雄厚的资本来运转
  •     读完感慨最深的是,现在博物馆文物局里的古籍善本大部分都是文革时期“缴”来的。可悲!要不是文革国家的古籍收藏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     太好看了
  •     No serious book-collector (or maybe wanna-be collector?) can afford missing out on this work.
  •     有趣,有料。名家对谈名家,问题提的都很到位。
  •     拓先生做生意肯定是一把好手,跨行业的了解些生意经很有启发性。谈严谨学问则大可不必,如书中的藏经洞说其实很多漏洞,看得出韦力先生也不以为然,不过既是闲谈,亦是无妨。
  •     这本书真的非常非常好,聊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古籍版本,掌故,藏家,渊源,市场化,等等,看完了对古籍这一块的了解又加深了很多。
  •     两人都太会聊天了
  •     好多人,好多图,好多故事好多书!
  •     在古籍拍卖领域,恐怕没有人比这二位更有发言权了。很长见识。最好笑的是,韦力竟然说自己没钱...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425】读过的第四本韦力的书。前三本是《古书之美》《得书记》《失书记》。这本是韦力和嘉德拍卖古籍部拓晓堂的对谈。很多故事,精彩。豆瓣图书介绍说“《古书之媒》是一个系列,共有4本书,(确实书封底印着这个系列的四本书名)每本选择四五位人选进行细致访谈。因为恰好2014年11月就是中国古书拍卖20年的时间节点,所以顺应先推出了《古书之媒》。另外三本则分别谈北方的古旧书市中心琉璃厂、南方的中心上海福州路以及介绍国内著名的书商。此系列书把一些能梳理的东西整理出来,取之“媒介”之义。这系列书难度大、关键就在于访谈提纲的设置。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花费大量时间在提问上,比如准备苏州90高龄书商的访谈,就拟了近160个问题。”一年多过去了,咋不见后续出版?
  •     过屠门而大嚼。
  •     古书
  •     聊得很好。
  •     李嘉诚也收古籍呀,还是钱谦益
  •     对话的形式,同《田说古籍》有些类似,不过不是一问一答,而是两位专业人士的聊天探讨。
  •     2015050~赞!
  •     挺看得进去的
  •     民间集藏,韦力当此第一人!本书是与拓晓堂的古籍答问录,真精彩啊
  •     静静看你吹牛逼
  •     谈拍卖的部分很好,谈学问就狂放了。似乎市场低迷了,可再低你也没本钱入市啊……
  •     略有错别字,还行,听一乐!也了解很多掌故。
  •     藏书家
  •     这个世界就是逼格than逼格就对了。一本书也可以有那么多名堂可以玩.......这本书说的是中国的古书,也比较通俗易懂,另一本艾柯的植物藏书那一本就艰深的不忍卒读。相关推荐是田涛先生的《田说古籍》,读了一部分了,也非常不错。
  •     争议之作
  •     八卦多
  •     蛮好玩的
  •     每翻完十余页都会有一种重新打开孔夫子旧书网的冲动。【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罢】【当然孔网上的大多数东西在这二位看来恐怕连零头都算不上】
  •     好看,好玩的拍卖故事,局内人之言
  •     应当感谢古籍拍卖为古文献事业做出的贡献,但愿后人写起文献学时,切莫忘了这重要的一章
  •     实在是讨厌这样的访谈体,再加上也许是为了尽量还原貌似没有怎么整理就照搬了,里面有很多外人看不明白的事情和车轱辘话。要是能多花点功夫整理一下或者让拓晓堂自己写一本书就好了。
  •     一年前就看完了。生动。这本书才真正那我引入古书的大门。生动有趣。然而方gc先生连着四篇驳斥雄文…( ´▽`)
  •     开会送的书,没有通读,随便翻了翻,还真不咋样,大量编校错误不说,有些说法完全是胡扯。
  •     看得无言。二十载拍坛再多刀光剑影,帅呆了的拓晓堂大伯一样拈指一笑,轻描淡写。当然,多亏韦力先生那番苦心“诱供”喽!
  •     钤印精装本
  •     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除了部分图片不是很清晰,其他都不错。
  •     挺长的书,韦力和拓哓堂关于嘉德拍卖中国古籍的访谈录,还是蛮有意思的。
  •     拍卖的事。
  •      好
  •     对古籍并不了解,买这本书也纯属偶然,但是不妨碍我看其中的故事,原来古籍还有那么多说头,很多八卦还是看的很有意思的。而且收藏这些的都真!有!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