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人琴音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020102379
作者:徐皓峰,徐骏峰
页数:308页

作者简介

《武人琴音》讲述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在各自时代的遭遇,凸显百年武人命运。首次披露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书籍目录

前言:中华无跪礼徐皓峰
一、称门
1.泰山师兄
2.身上漂亮
二、为人
1.万事不入
2.离家擒寇夜返还
3.修得门窗接天碧
4.弃家轻易归时痛
5.诚恳即神灵
三、处世
1.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2.为我一挥手如临万壑松
3.埋琴三千里弃书五十年
4.绝句吟可唱此身亦可老
5.琴歌不自爱受贬无人听
6.以心洗流水秋云暗几重
7.师友凋零尽一哭守孤城
四、应验
1.正本清源待后生
2.入江湖兵刃冷
3.好把旧书都读过
(尚门韩系形意点睛录)
1)腰长一掌
2)捞是鹰捉
5)扭转成桩
4)崩拳胯打
五、造物

内容概要

徐皓峰,1973年生。导演,作家。
电影作品:《倭寇的踪迹》(编剧、导演)《箭士柳白猿》(编剧、导演)《一代宗师》(编剧)。
最新著作:长篇小说《武士会》武侠短篇集《刀背藏身》。

徐骏峰,自由写作者。曾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高术莫用》。

韩瑜,形意拳火师尚云祥再传弟子,为现在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其祖父韩伯言为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尚云祥晚年弟子中的“大师史”,亦为《逝去的武林》讲述者李仲轩的师兄。


 武人琴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这本书,描述老一辈武术界的大师和风范,不由让我联想到了电影《老炮儿》。书里主要讲述清末民初形意拳的几位老师爷的故事。我当初买这本书是冲着作者徐皓峰去的,阿吉说他写的《道士下山》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所以看到了这本,就买着玩,一看,叫好,这本书不错,有味道。形意拳的祖师爷岳飞,这是我第一个意外的地方。形意拳在清末民初的最响的人是李存义、尚云祥,而这本书采访的是韩瑜,是尚云祥的高足韩伯言的孙子,但二人同时又是师徒关系,也是蛮有意思的地方。而形意拳最后能被立“门”,也足以说明他们的影响力,因为在汉族看来,只有豪族才能称门,武人称门,也是千古未有。书一开始,就谈到了当时武人的礼数,这是最让我觉得津津有味的地方。无他,通过这些礼数你可以看到当时的人的修养、品行、为人与中国哲学的关系,读着古人的风采,看到现代的人无底线,真的让我想回到那个时代,跟这样的人生活,那才叫有味道,有质量的生活。现在都是生存,有人样,但没人形。韩伯言是尚门中的“东邪西毒黄药师”,不仅仅是武林高手,还是律师、企业家、擅长古琴、围棋、易经、书画、诗词、胡琴、京剧老生。。。。。。书中有不少文字用来描绘他的才艺,这里就不一一复赘了。总之,这些玩拳脚的人却是很有文人味道,比现在文人还有修养与内涵。我现在就开始摘录书里的内容吧,特别好玩儿:“晚清京城,小偷已建立了系统,都是世代住户,父子相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每路公共汽车上都有小偷,手艺传统,地界严格。。。。。。1路上车上的小偷不会上52路车。晚清小偷由内城九门提督、外城巡城御史的下级差役暗中管着,到八十年代由顽主们(年轻人打群架的头儿)管着,还是晚清规矩,赃物三日不准出京、不准卖;贵重的十日,甚至一月,以备失主托人找来。归还了也赚钱,失主有酬谢。”怎么样,读到这里,是不是有点老炮中的味道,有规有矩,不能乱。再往下:“护镖路上,镖师要向土匪送礼借路;土匪有交际要入城,就归镖师管,以免生乱。即便是通缉的大土匪,有镖局接待,官府也不会入镖局捉人;若滋生是非,则要连镖局一块惩办。土匪进城,镖局都如临大敌。镖师跟土匪不能有私交,接待是江湖传统,走镖道的代价之一;土匪也知道自己讨厌,不给人添麻烦,尽量早走。但除了买东西、陪女眷看热闹,要寻仇或作案,镖局决不接待。土匪如果要镖局接待进城,却做了别的谋划,就是不道义,被别的土匪轻视,出了城,自己的山头就守不住了。”看到没,道义,江湖规矩。“武人要有义举,保护忠良是武人的传统,忠良是为国捐躯的官员后代、受奸臣迫害的好官、一生廉洁的清官,他们受仇家追杀,或是告老还乡,武人义务护送。常做不露形的好事,得知有人要暗杀、打动忠良之家,(武人)便自己来了,日夜守在墙外,打走刺客或劝退匪人,灾退后也不让忠良家知道。一个官员对一个地方的民生、民风影响太大了,难得出个好官,民间有本领的人都经维护他。。。。一般土匪对忠良之家敬畏,不敢去打劫,因为他造福于民,你祸害他家,会损自家福气,儿女的命运不好。一个小官,承担少,做不到忠良的高度,光有块百姓赠送的‘爱民如子’匾,强盗夜晚潜入,一见此匾,抽自己一耳光,调头便走。这种匾不是某个乡绅巴结你,就可以送的,官员在任时得不到这匾,是任满离职时,一方百姓经过公议表决后送的。”看到没,道义,江湖规矩。是不是有电影《老炮儿》的味道?所谓的江湖规矩,其实就是一种潜规则,一种大家都默认,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一种规则。正因为有这样的规则,三教九流的人相安无事,各走各的道,极大的减少了社会发展的成本,说白了,这种规矩培养了一种社会资本。有了这种社会资本,才有和谐发展的本钱。而道义则更上一层楼,不仅仅讲规矩,还讲道德。有了这种道义与道德,在你能力不足时可以补充或者维护和你的尊严,在你能力尊严都有了时候,这种道义可以提升你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从而可以增加你的社会权力,包括话语权与决策权。这也是我们提到的,以前的乡村治理是乡贤治理,当出现了冲突与矛盾的时候,由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公道,这种主持公道的机会就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体现与运用,巧妙地实现了社会治理与社会风气和道德的完美结合。说白了,类似西方的法庭,只不过这种法庭是非正式的,不是由官府认可,而是民间自发认可。而这种道德治理的模式在中国现代化法治过程中就发生了碰撞,进而发生了法治在农村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现代法治是靠法庭根据现在法律规则来动作,这种现代的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的道德治理出发点是有差别的。我理解法律是体现了公共意志,是建立在现在宪政的基础上。但是乡村治理则不是以法制为主,而是道德。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常说的合法不合理,或者说合理但不合法。所谓的理包括传统的规矩、道义与伦理。有些地方理与法律是相通的,但更多的时候,现代的法治与理是格格不入的。此书中还谈到了儒家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读来还真有那么回事。这本书叫武人琴音,作者通过琴来谈德,通过谈德,来谈到武人的武德与为人处理,以及,相应延伸出来的江湖道义,继而说明武人的武德与江湖道义的哲学与现实基础,并指出了二者与国家治理的相似性。“音乐对国人生活有何意义?不会演奏,在家里摆一件乐器也好,因为乐器有德,能够影响人生。德,长远的好处。德,是人心真正需要的,所以长远。华夏上古音乐能帮助人找到这个真需要,最好的社会制度也依据此需要而来,乐器含着王道之音,所以值得尊重,其造型对人有天然的影响力。皇帝出殡的传统是不奏乐,抬着乐器默默随行,以乐器造型表达隆重。明清的书房设置是墙面垂挂古琴,悬琴而生静意。武有武德,琴有琴德,两者相通,不但习武,学木匠学屠宰,但凡学艺之人,受的品行教育都近乎琴德。”书中还指出了现代武术中的很多问题,以及从生理学来谈如何学武,从解剖学来分析武术是如何能够让人长气力的地方,分析得头头是道,值得一读。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当年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在喜峰口长城抗击日军的时候,中国士兵用大刀大败日本刺刀,原因就是尚云祥专门设计的刀,以及传授了相应的刀法,才让中国士兵立于不败之地,也反映了在国难当头前,这些武人毫不犹豫站出来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义举。
  •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看金庸、古龙、梁羽生,一路又追着黄易、温瑞安乃至小椴等长大的男孩们,少有不做武侠梦的。至今我还记得大约十一二岁时,曾向母亲提过去“信阳鸡公山少林武术学校”学武,直接被拍死。但贼心不死,小说、拳谱什么的没少买,江湖事也偶尔关注。徐皓峰最早以文学青年出道,后来拍电影、做口述、写小说,逐渐走向武术文化传播一途。徐皓峰的武侠小说和梁羽生很像,开篇气象宏阔,及至后半段常常“塌掉”。真正好看的还是“逝去的武林”三部曲,尤其是开篇之作《逝去的武林》,记录形意拳大家李仲轩眼中的民国武林,及其师祖李存义、尚云祥、薛颠等两辈人的事迹、为人,其经典地位已经确立;第二本《高术莫用》由其弟弟徐骏峰整理,更侧重于李仲轩本人。最近第三本《武人琴音》出来了,讲的依然是民国武林形意一门的旧事种种,不过更侧重于尚云祥的弟子韩伯言一脉。韩伯言是尚云祥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出身大富大贵之家,四九鼎革以后难免大起大落,一生坎坷。1928年至1934年,韩伯言是朝阳大学的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师从尚云祥学形意,学成后返家料理家族事务,总想着有一日家事告一段落,就能回来随侍师傅左右。可是等到他三年后回到北京,与尚云祥同住一院的尼姑告诉他:你师傅死了。韩伯言当场昏厥,醒来痛哭不止。由此可见其性情。随即他找到师母和师妹尚芝蓉,打算给他们在北京买一座宅子。不幸碰上战乱,一别再见数十年已经过去了。晚年的尚芝蓉对韩伯言之孙多有指点、提携。书中有几个和我个人经验相关的细节,特别有意思。第一个是韩伯言“文革”时期被批斗,他采用的方法是:你批你的,我站桩就好,一站一两个小时,站完批完,神完气足。这是一个修行者的境界,顺境逆境、不改初心。书里面也讲到另外一些有些上门求教的人,开口就是求绝招、秘传,有一个人甚至还说:工作太忙,连个站桩的小树林都找不到。以我的经验,站桩有合适的地方固然好,否则陋室之内、火车站、飞机场乃至影院何时何处不可站桩?另外,书中说一般站桩三个月能见到成效,但大部分人都站不满三个月,吃不了这个苦,尤其一开始。这让我想到自己站桩的经验。这本书里有一小段,也是韩伯言讲的:功夫深了,身体要求舒展,结构要求改变,此时师傅给掰掰按按,塌腰落胯立刻打到,就这么简单。是坐享其成,不是刻意追求。看到这里明白了,不是双手放松不了,而是站得还不够,基础没打牢。里面还讲到武术秘传的问题,道理就是时候没到,练逾越自己能力的招式,可能拔苗助长反招其害;只有师傅根据徒弟的进度点拨,一步步引导才是正途。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白搭。路得一步步走,饭得一口口吃。不仅仅是江湖武林,人活一世,做事做人,大抵如此。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琐碎的片段拼接在一起,草草描绘了武林。不如《逝去的武林》那么好,但境界还在。为此还买了形意拳的书研究,却毫无头绪。
  •      武人是我从未了解过的群体,但喜欢这样的写旧江湖的故事。从武人看世道,百年求新,已不好改口,心里有着被新辜负的苦。身上漂亮;万事不入;弃家轻易归时痛;埋琴三千里,弃书五十年;雁鸣童泣;武德与琴德。 韩伯言和詹澄秋让我想起《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和曲洋。时代更迭,天翻地覆,许多记忆被一道抛弃,不感慨岁月不复,却惘然他们行云流水般的情怀、对师门对技艺对情对义刻进骨子里的执着,还有那些不能入梦的飞檐亭角吧。
  •     多些这样讲解传统文化的好书吧
  •     以武人切入,带出琴音,核心是对兴亡的解说
  •     这书得挑着看。但凡徐皓峰又开始叨叨什么儒学历史宇宙玄理,就赶紧翻页。在这之外,还是有一些实在且实用的内容。不过可惜,我没学过拳,看不懂图文并茂的尚门形意秘笈…
  •     武人有武人的操行,琴音有琴音的志趣,形意一门三代,见不到真人,尚见得到真迹。
  •     拉杂散冗,非常徐皓峰。
  •     武侠就是个壳,真正吸引我的是作者在诠释传统文化上的融通与见解。书中谈琴与儒家的片段极好。感觉像是循着胡兰成,阿城的路子。
  •     可惜不是武行中人,很多看不懂
  •     有一段兼论书法的,很好
  •     都是零散的片段。而且里面讲的很多小故事可能非常不靠谱。胡诌乱编谁知道。其实说到武学,这里面只是讲到了武作为一种技艺的修为,一种身的修为,而似乎没有提到其中典籍根基
  •     总觉得讲的有道理,可总记不得讲了什么……
  •     P295
  •     这本夹带了最多的私货,讲儒家,讲王权,讲琴,还点了点wg,难得一见,可好好读。至此,可知徐先生是大家。
  •     写尚云祥的比写韩伯言的好看,写韩伯言的比写韩瑜的好看。写到韩瑜讲自己闯荡“江湖”,光讲打人,没讲挨揍,感觉就像给他的武馆的软文了。似乎也有意无意地抬高了韩系形意的地位?另,俩人比武,一搭手就飞了出去,这是怎样一种体验,好想试试…#找揍#
  •     读完感觉我不是人,不是东西,充其是个机器。
  •     艺德,琴人说得更好,应该的。琴德是自足、自德、自尊,不取悦他人,也不取悦自己。取悦他人不会真诚,取悦自己不会明智,取悦自己指的是沉迷于个人趣味,便难有提升。所以老琴人有言:“琴弹人,不是人弹琴。”老武人也言:“拳练人,不是人练拳。”
  •     那时候的江湖,飞贼有飞贼的规矩,强盗有强盗的道义。有小官任满离职时,得一块百姓送的“爱民如子”匾。强盗夜晚潜入,一见此匾,抽自己一耳光,调头便走;那个时候的武林,大家还会功夫,尚云祥以四十年不败的战绩守住了形意门的荣誉;那个时候的武林,还有会弹琴的人,明白琴德是不取悦他人也不取悦自己。老舍在战乱时听了一曲,当时的场所虽污秽不堪,但是感到"大家心里却发出了香味“。那时的武林令人感慨。
  •     尚韩;历史评论分析私货带的有点多;“逝去”系列终结篇,看下来与刀背里的人物对上了
  •     好看
  •     质朴真诚,真知灼见间或闪耀于文本之内,韵味悠长,值得一读再读。
  •     从文字就能感受到当年武人的英姿和气节。
  •     礼崩乐坏的时代一再重演,也不知此生能否见得着大道出。
  •     尚云祥老爷子看到这书能气活过来后再死一次
  •     轮上这个完犊子的时代,人们还能有个念想就不错了
  •     “我们一代遗憾在文化”。让人喟叹、艳羡民国武林轶事以及彼时的骑士精神。
  •     开始略显平淡,但是越往后却越在平淡显惊雷。民国武术宗师惊现贵族风范,让人惊叹不已。书中有不少作者自己的私货,有贵族阐述,有琴乐详解,就是有一点对于历史本身似乎有点太以偏概全了,甚至有曲解的成分。 但这些真的不影响这本好书啊! 还有最后一句话:形意拳是杀人技,核心却是上古养生之法。 最喜欢:幸运得来的,容易放弃,苦里熬出来的放不下。 (一天毕)
  •     2016.第23本
  •     读得痛快!
  •     传统时代的东西随着时间慢慢远去,江湖险恶当下的我已经不能了解,通过形意拳这艘小船缓缓道来过去的世界,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世界,武术是改变身体结构的方法,行走江湖充满尔虞我诈,违背常理必要加倍小心!
  •     不见套路,满满的真诚,不仅是武林,更是人生。
  •     练功必读
  •     武和琴印证的乱七八糟。
  •     一个阶层的消逝,首先在于这个阶层的道德崩坏。
  •     侠之一字,于华人而言,是一种文化深处的本能。
  •     不出世之才。古典任其灭绝干净,就功德无量。我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带现代化失望对传统隔阂,人生的出口是做做家史,讲讲一辈人。去辩这本书那条不合史实,那几乎是蠢。那个传说中长得和他一样的编辑的走了,竟留不住他的书了,真是可惜呀!徐皓峰的作品应该是看完了,真心是喜欢得紧!
  •     描写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为人处世之道,当然让人向往
  •     形意拳三代武人在百年间的人生际遇 既是写武 也是写人 更是写时代 从武中透露人性 从人性中写出时代格局变迁 行文利落 其字简 其意远 逝去的时代 既然无法延续 不如索性让其灭亡 留凭后人缅怀
  •     “我们真的没法给后人留下古典,任其灭绝感觉,就功德无量。我们这一代,对现代化失望对传统隔阂,人生的出口就是做做家史,讲讲爷爷一辈人”
  •     疑心徐郜峰不过是半真半假的小说家言,幼年有过武侠梦的人拿起就放不下。然而一边读一边生厌,徐的腔调拿的太足,成也腔调,败也腔调。电影也是这样。
  •     书里有趣的是文化,和对不同文化艺术的解读。传统文化里有太多愚昧陋习。
  •     故事要自己读
  •     书中的武人精神确实令人感动和敬仰,习武之人应该会非常喜欢。
  •     嘘枯吹生,未敢尽信
  •     “形是命运,意是人格,一旦错了意,就变成了另一人。” #弹琴有拳#
  •     琴人失德那一段非常有启发。
  •     跳着看完的,还是很想看看形意顶级高手和拳击顶级高手过招。
  •     写民国武人逸事,写儒家文化,写乐理拳理,读来像武侠小说一般精彩的情节,想不到也曾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愈看愈觉得,这么灿烂的文化如今少人问津,真让人心哀。 作者在后记中不甚悲哀地说道,“我们真的没法给后人留下古典,任其灭绝干净,已是功德无量。”
  •     民国武林独有的滋味。后边拳术部分略过了,反正体会不到,也太玄了。就对那些仿佛活在书里的传奇的普通人们感兴趣。
  •     读过他的《道士下山》,再读了这本《武人琴音》,觉得这种纪实的描述着实可贵。结合读书时曾了解到的传闻,隐隐感觉作者书中的描述都不是信口开河,而这些可能转入密传或是直接失传的风骨、技艺和文化才是真正让我神往的。读了一遍之后,现在不想贸然写书评,因为这些书值得一读在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