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44355497
作者:(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页数:290页

作者简介

“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 本书是一份令人感动的文献,它记载了一位有良知的、影响深远的、具有深刻的高尚精神的人的活动;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哲学以及政治和社会态度。书中各章是由目前尚未出版的讲演、论文、书信、呼吁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构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无可争辩的、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有良知的、具有高尚精神、深具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在一生中,他无视过威胁,拒绝过总统职位,但从未放弃过对正义和良知的追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在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思索。这本书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哲学、政治和社会态度,让我们看到这个伟大的人深沉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相信,曾经有这样一个血肉之躯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书籍目录

目录
中文版序
出版者前言
信念与信仰
自画像(1936)
决定命运的十年(1939)
道德的衰败(1937)
留给后世的话(1938)
论自由(1940)
道德与情感(1938)
科学与宗教
Ⅰ(1939)
Ⅱ(1941)
论教育(1936)
科学
相对论(1949)
E=mc2(1946)
什么是相对论?(1919)
物理学与实在(1936)
关于科学方法的一般性思考
科学体系的层次结构
力学及把全部物理学基于其上的尝试
场的概念
相对论
量子理论与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与微粒
综述
理论物理学的基础(1940)
科学的共同语言(1941)
科学定律与伦理准则(1950)
质能互等式的一个初步推导(1946)
公共事务
为什么社会主义?(1949)
黑人问题(1946)
科学与社会(1935)
迈向一个世界政府(1946)
出路(1946)
在接受“一个世界奖”的颁奖会上的演讲(1948)
科学与文明(1933)
给知识分子的信(1948)
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
给苏联科学家的回信(1948)
爱因斯坦博士的错误观点——瓦维洛夫、弗鲁姆金、
约飞与谢苗诺夫的一封公开信(1947)
科学与生活
关于知识分子的组织(1945)
“欧洲是成功的一例吗?”(1934)
在捍卫言论自由集会上的讲话(1936)
是要原子战争,还是要和平
Ⅰ(1945)
Ⅱ(1947)
战争赢了,和平却没有(1945)
大规模毁灭的威胁(1947)
学校与和平问题(1934)
论兵役(1934)
科学中的军事介入(1947)
军事主义的精神状态
国际安全(1933)
伟大人物
艾萨克•牛顿(1942)
约翰内斯•开普勒(1949)
悼念玛丽•居里(1935)
悼念马克斯•普朗克(1948)
悼念保耳•郎之万(1947)
悼念瓦尔特•能斯脱(1942)
悼念保耳•埃伦菲斯特(1934)
圣雄甘地(1939)
悼念卡尔•冯•奥西厄茨基(1946)
我的人民
他们为何憎恨犹太人?(1938)
犹太人究竟是什么?(1948)
存在压迫是一种刺激(1934)
离散异邦的欧洲犹太人(1948)
让我们牢记(1934)
就一本黑书而写的未发表的序言(1945)
人类生存的目标(1943)
我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欠下的债(1938)
献给华沙犹太隔都抵抗战中的英雄们(1944)
在华沙犹太隔都抵抗战中殉难烈士纪念碑前的讲话(1948)
犹太人的天职(1936)
摩西•迈蒙尼德(1935)
斯蒂芬•怀斯(1949)
致耶路撒冷大学的信(1949)
美国犹太人委员会(1945)
以色列的犹太人(1949)
以色列总统职位(1952)
最后讲稿(1955)
文章来源
译后记
人名索引

内容概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他不属于那种不关心周围世界,一心只做自己的研究的人。恰恰相反,他是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他的一生都关注着时代的趋势和需求,关心着整个世界。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读《爱因斯坦文集》是在大学时,是在这个《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流行的年代和环境,抱读《文集》的我,很自然的被同学称为“考古物理学派”,而我却对此不以为然。我觉得至少从形象上一头蓬乱的白发、眼神空洞、皱纹布满额头的爱因斯坦要比歪坐在轮椅上、靠两根手指支配全身的霍金要强许多。 一再阅读中,这位老人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愈发完整。从他的眼神中,我逐渐读出了忧伤、悲悯和对人类的关怀。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形成了太大的光环,以至于使人往往止步于对他的敬仰而忽略了他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因而忽略了认识一个伟大而高尚心灵的机会。在拜读《文集》时,我不敢过多涉猎他作品中的“科学”部分,但阅读时的激动仍常常让我掩卷沉思,被爱因斯坦对于人类整体状况的深刻洞见和深刻忧虑所打动而不能自己。 读罢《文集》,你会和我一样,发现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已不仅仅只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是一位哲人,他对生命、命运、信念、信仰的领悟远远超过其他的科学家。他重视内心的信念,认为“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外界,而坚毅却来自内部,来自一个人的自身努力”;他认为从事具体研究的人不能忽视对“基本问题”的关注,他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他从单纯的胜利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他追问人生的意义,觉得“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对教育的认识极为深刻,认为学校“应该在青年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学校的目的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此话虽出自半个多世纪前,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远未过时。 他是一位敏锐的社会观察者,时刻关注着他的时代的趋势和要求,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他热切期盼和平。他在一战期间坚决反战,并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在二战前夕,他清醒的认识到与法西斯的战争不可避免,明确表示“现在我再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当法律与人类尊严必须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在二战期间,他坚决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并拍卖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以支持盟军。二战结束后,他敏锐的洞悉了世界形势,站在同时代人很难企及的高度宣称“战争赢了,和平却没有”,之后更是在《告美国公民书》中呼吁限制核武器的使用,并公开反对美国制造氢弹,指出美国扩充军备是对世界和平的障碍。 他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1938年,在《留给后世的话》中,他写道“商品的生产和分配是完全没有组织的”、“ 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人们在不定的时间里还互相残杀”,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不满,强调科学的进步并不能掩饰制度的缺陷和人民的困苦。而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也极具预见性,在1949年的《为什么是社会主义》一文中,他提出“计划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高度集中可能伴随着行政人员的专制,而使个人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这些观点现在看来也还是正确的看法。 他身为犹太人,却对犹太人及犹太文化有着客观的思索。他严正谴责种族歧视和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深切的为犹太人的遭遇而悲痛,但同时对犹太复国主义保持冷静客观的立场。他所倡导的犹太复国主义更多的是针对犹太民族的精神重建,而非犹太政权国家的重建,他一直以来都在希望中东犹太民族能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和平相处。在1952年接到以色列政府邀请他担任总统的请求时,他拒绝了。他深知,政坛不是自己的乐园,科学才是。 他似乎总能在纷繁的乱象中坚持单纯、朴素的真理。的确,“当一种较低的价值正在取代我们的祖先宁愿不惜一切代价加以保护的东西时”,我们需要爱因斯坦式的坚持与单纯。时代需要更多的人的觉醒,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防止社会内部异化力量的吞噬。 他充满理性,却又称得上是一位极富感情的诗人,拥有文学家的笔触和艺术家的情感。他在居里夫人的悼念文中不吝热情的讴歌,称“她那人性中的伟大,使我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她的力量,她的意志,她的纯洁,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她的客观公正,她的坚定不移的判断力——所有这些不易发现的品格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他的《圣雄甘地》全篇仅二百余字,以六个排比句一气呵成,尤其是最末一句“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让人读罢意犹未尽。而他在《自画像》一文中的名句:“我孤寂的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却甘之若饴”,更是如拜伦的诗句般经典隽永。 我深信,伟人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者,这世上再无几人。倚在槐花香气飘动的窗前,读着这本文集,似乎整个身心都充盈喜悦,那是种关于生命本身的愉悦,单纯而无限趋近本真,如同与心仪的姑娘相恋在这人间四月天——那种感觉完美得值得纪念。
  •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科学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的研究,都曾开启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就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充满了崇敬。在我的脑海中,爱因斯坦近乎神化,是一位开拓者,是一位令人仰止的伟大而又神秘的大人物。多少年过去了,这种观念也一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得我能够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阅读原始文献来追踪这位天才的思想和行动发展的轨迹,使我的思想发生了不一样的变革。其中带给我最震撼的变化,就是爱因斯坦对于宗教与科学的思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站在了纯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与科学,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和姿态去分析存在于宗教与科学其间的矛盾与联系。寥寥数字,却分析的清晰透彻,使我茅塞顿开。对宗教与科学间关系的领悟更进了一层。 爱因斯坦说过,“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多么高超。”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性背后的感情和愿望是怎样的?是一般人所持有的宗教信仰吗?还是超越了个人私心的桎梏之后对科学的理性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他的宗教观和科学精神之间的连带关系如何?是彼此矛盾冲突的还是在另外一个角度激发了他的科学创造性?   从以往的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对于上帝的信仰,完全是为了在精神上超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个人欲望的桎梏。宗教成了他超越追逐欲望满足而难得的高尚的感情出路之一。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中,爱因斯坦获得了精神的超越。成为了他超越个人小我,追求人生价值的一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爱因斯坦晚年的思想轨迹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理智的伟大科学家已经改变了少年时代所信奉的为了超越自我的思想基点。结合着科学思想的影响,他完全从个人原始情感中超脱出来,爱因斯坦的宗教观发生了改变,这种宗教与科学观点的微妙结合,推动着他向探索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普遍原理、向对全人类的终极关切迈进。正如他在《晚年文集》中提到的:“在我看来,一个受到宗教启发的人已经在最大限度内把他自己从自私的欲望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全神贯注于那些具有超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抱负之中。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个超越个人的内容的力量,以及对它超越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同时,爱因斯坦对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矛盾的解决进行了阐释,“与此相应,一个宗教信徒只要不怀疑那些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拥有理性基础的超个人的内容和目标的重要性与崇高性,就可谓虔诚了。它们的存在就跟他自己的存在一样必然,一样真实。”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可以不发生的,因为“科学只能断定是什么,而不能断定应该是什么,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在其领域之外仍然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宗教只涉及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评价。”爱因斯坦就这两方面的理性剖析使得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广为人知的冲突引起的误解进行了解读。   爱因斯坦在宗教与科学之间清楚地划分出其各自的领域,同时也阐释了这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他说,“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已从科学那里学到何种手段会促进它所建立的目标的实现。但是科学只能由那些满怀追求真理和知识热望的人创造出来。而这种感情又源于宗教领域。”   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以及思想家,从超越人类感情的角度,清晰地论述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用了一个词,就是“信念”。他说,“同样属于这个来源的是如下信念:相信那些在现存世界中有效的规律是理性的,即能用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想象哪个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沉的信念。”他用了一个比喻来表示了这个情形:   “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   “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如今这句话已然成为了一种经典之论,甚至被很多人当做了座右铭。这句话精辟地论述出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细细品味,这种论述打破了人类的固有观念,已然对人类曾经存在的意识形态提出了质疑,然而他的陈述却是如此精炼,使得我们不得不赞叹于这位伟人的智慧。我现在更愿意称他为智者了。他认为,宗教导师们必须放弃人格化上帝的学说,放弃过去把巨大权力交给牧师手中的那个恐惧和希望的源泉,才会“高兴地承认科学知识已经使真正的宗教更高贵,并使其意义更深远。”这位智者在此提出的言论,已经为人类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这条路至今看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爱因斯坦在一次回答日本学者的提问时,作了这样的答复:“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斯宾诺莎)”。爱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头禅便是“上帝不是在掷骰子”。   由此可见,宗教和自然科学都相信有一个主宰世界的力量,在追问这个伟力的存在和本质的时候,宗教同自然科学便相会在一起,但它们对此作出的回答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指的是上帝,另一个指的则是世界秩序。这种泛神论的思想,对晚年的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了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对和谐宇宙秩序的赞美和敬仰,原本就是一种观念和感情的混合物,它是对尚待发现的神秘的宇宙规律的一种信仰。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对为之献身的伟大目标,必须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这正是广义宗教感情的心理基础。爱因斯坦认为:“在一切比较高级的科学工作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这有点象宗教的感情。”他把这种感情称作“宇宙宗教感情”。   在爱因斯坦看来,“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了”。他认为真正的宗教态度,最本质的东西是能够摆脱自我,超越自我,坚信有超越个人的崇高的价值存在,从不“怀疑那些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并能为这种崇高的价值而献身的思想、感情和信念,而不在于是否企图把这种信念同神联系起来。这就是爱因斯坦在晚年时所领悟的宗教态度和宗教信仰。   阅读了这本《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使得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这位科学家,能够仔细品味他的思想,他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于宗教的观点,这位智者的“宇宙宗教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从一种新的视角认识宗教、神学与科学的关系,甚至改变了固有的观念,在那不可知的领域,人们永远没有资格定义或证明一种物质或意识的存在或者不存在。   爱因斯坦晚年的宗教与科学观点,进一步诠释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使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认为的不可能有联系的这两种概念思想统一了起来,而且还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的思想是使我最为激动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有义务与责任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而要想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就一定要有一个超越自我和个人目的的献身思想和信念,就好像爱因斯坦一样,这种在思想上的突破,就是一种修行和升华,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所须具备的。而对于宗教与科学的界定在此时就变得那么不重要了。这本书可以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想基点,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文集。
  •     尤其喜欢开篇的“自画像”:“对于一个人自身的存在,何者是有意义的,他自己并不知晓......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外界,而坚毅却来自内部,来自一个人自身的努力......”。文集中有很多太专业性的科学论文我不甚感兴趣,但大多是人文、哲学、社会性的文字,人格的魅力如此强大。对于他的文字,我无法评论,只能静静地读,静静地想,静静地感受。结合《爱因斯坦传》读,也很有意思。一如他往常的风格,谦虚而又充满对人类的关怀。里面如科学与宗教,道德的情感对于我们中国人理解为何有些伟大的人相信宗教,有很好的帮助。“难道我们不是一个父亲的孩子”?指得是我们在作为上帝的子民,具有人格的平等。推荐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略过科学一章。作为一个科学家,爱因斯坦如此广为人知不仅是因为其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成果,还有他面对动荡时局积极入世的当事人态度。阅读他的晚年文集了解他的天真、他的愤怒、他的思考,一个不是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     给儿子买的书,他很崇拜爱因斯坦,买来仔细拜读,文章深刻又意义,充分体现出了爱因斯坦高尚的思想质量与崇高的理想。
  •     我确信没有任何钱财可以有助于人类的进展。唯有精神伟人的榜样才能把我们领向高贵的思想和行为。金钱只会召唤与迎合人自私的本性和弊端。有任何人能想象摩西、耶稣、甘地被卡内基的钱袋所武装吗?
  •     很多想法非常“幼稚”,但那种 科学家的赤子之心,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怀,让人肃然起敬。
  •     不得不说爱因斯坦是个科学家,所以在其他方面比如说文学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撼动他的科学家称号,这本书让我从另一方面认识了爱因斯坦,虽然写的和文学家稍有距离但是还可以。
  •     周国平先生说:我非常佩服爱因斯坦,他不光有科学上的成就,他是真正了解人类精神生活。 他是科学巨匠的同时也是罕见的德国散文大师、。
  •     “我们的任务是一定要解放我们自己,这需要扩大我们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灵,拥抱美妙的大自然。没有什么能够比素食更加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并增加在地球上生存的机会
  •     翻译得太别扭了
  •     愛因斯坦是我的偶像來的~不僅聰明而且喜歡音樂,沒想到文筆還這麼好~文章深刻又意義,充分體現出了愛因斯坦高尚的思想品質與崇高的理想。贊!
  •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哲人和社会活动家。让我们在伟人走过的路中寻求一点启发吧
  •     好书,大家风范,逻辑清晰 人性的伟大 是成为一个自由而理性的人
  •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这里既有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人的自豪,也有他的忏悔……
  •     一个科学家的文集,其中的思想启发很大
  •     这个译本有点烂。。。。
  •     相比起科学,科学背后的人有更大的吸引力。 一直以来只是用物理学家 科学家给爱因斯坦定义,但现在只能说,这的确是位巨人。
  •     一个科学家的文集,其中的思想启发很大 领悟世界级大师的哲学思考
  •     站到那个视角,思考的格局也大了许多。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被自己的位置局限了很久。
  •     读了这些非物理的文章,爱因斯坦真是一代哲人。
  •      关于孤独,少年和老年不同。对犹太人的误解 关于诽谤。外界和坚毅, 感情和思想脱俗化,超越个人目标和内容,就是虔诚和敬畏科学只有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发现出来:-P把自我从欲望与恐惧解放出来,抛弃宗教冲动。 教育不是恐吓,打骂,而是建立雄心,和谐的人学会基本知识,学会思考即可。
  •     执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