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果与流转之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35465986
作者:茱萸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浆果与流转之诗》是诗人、青年批评家茱萸的第一本文化随笔结集,是作者“立此存照”、“结束铅华”的少年之作,无腰封,无前辈序言,无名人师友所撰之荐语,亦无心趋附阅读潮流,是一本素净之书。
该集第一编由一组以人体各部位为书写对象的随笔组成 ,旁采诗词、哲学及社会学诸领域材料,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言说肉身;第二编收录两篇解读古典空间的长文、三组专栏文章、一篇话题性随笔以及一篇艺术评论。
集中大部分作品已在2009-2011年间陆续见诸《山花》《艺术世界》《青春》等刊物。作者诗人出身,更自身边师友处得益既多,故笔端不只有诗人式的细致入微,更兼有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反思与批评之锋芒。

书籍目录

第一编
身体 - 浆果多汁
索引
人体是一枚浆果………………………………………003
万籁之所,智者之瞳
凝视和谛听的美学……………………………………011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有关毛发的文化联想…………………………………024
瓠犀难拟,众口铄金
唇齿舌的欲望叙事……………………………………035
爱情之田,肉身之桥
颈和肩的风情与孤悬…………………………………046
欢愉之梦,世间至洁
作为人类梦想的胸乳…………………………………059
方趾圆颅,足音跫然
脚足的语法分析………………………………………072
第二编
流转 - 空间与诗
帘箔:幽会的缠绵与阻隔……………………………087
返回:栖居形态与诗人心性…………………………103
深宵人语(四章)……………………………………119
青丘遗恨/读书种子/风露湿人衣/帝国有疾
风物文章(五题)……………………………………139
庾信:可怜老去兰成/谢朓:尺璧尔何冤/
沈约:纸上建筑盛放的心灵/
桓温:诗人的伤感和皇帝的无奈/
谢灵运:开口说话与闭口不谈
忧郁的闲暇(六篇)…………………………………160
手迹如春/花信来时/人随暮槿落/
被想象的江南/故梦寻常/忧郁的闲暇
书写者的“二十七岁之觞”
——此文献给那些夭亡于二十七岁的诗人和作家…179
镜中的想象之城
——诗与欲望的上海…………………………………203
文人雅集的时髦面具
——一种另类的古典“超现实”……………………….213
附录
木铎六问………………………………………………223
后记……………………………………………………229

内容概要

茱萸,生于1987年10月。籍贯江西赣州。诗人,随笔作家,青年批评家。同济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东京大学(日本)访问学者。曾获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北京大学未名诗歌奖等文学奖项。出版有诗集《仪式的焦唇:2004-2013诗歌自选集》(2014)、随笔集《浆果与流转之诗》(2013)、编选集《同济十年诗选:2002-2012》(2012)等著作。作品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总30卷)、《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诗歌卷)等重要选集。有诗作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于海外行世。


 浆果与流转之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先说说优点,总体上来看,这个文集在很大程度上受了法国哲学家巴什拉的影响,同时也有朱大可批评风格的影子。所以,可以这么说,这个文集是在同济文化批评所长期浸泡过后的产物。庞征博引中,也不乏锐利的见解。提两个建议:1 在细节上,如果能更严谨一些就完美了。比如,A 古希腊神话中,目光可以让人变成石头的,不是雅典娜(Athene),而是美杜莎三姐妹,其中美杜莎被杀死后,头颅镶嵌在雅典娜的盾牌上。(S 12)2 引文少一些,自己的发挥多一些就好了。比如对身体的许多阐释,精彩的地方一笔带过,而在引文时,却不惜篇幅,实在可惜。读起来就少了如巴什拉,本雅明那样的凝练的感觉。尼采也写过关于身体的文章,写得非常学术。所以,文章只有更学术化,更凝练,文笔的美才会更突出。本来想给四星的,最后想了想,还是给出五星。在影像消费的时代,有勇气用文字来打造梦想,总归是很值得用一星来鼓励的。哈哈
  •     中西视角下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性审视——读茱萸的《浆果与流转之诗》于钧博(书评人,哲学博士在读)《浆果与流转之诗》是诗人茱萸新近出版的随笔集,集中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读书心得和思考,它全方位展示了作者诗人身份之外,在文化批评、诗文鉴赏、画作品评等多侧面才华,不仅体现了作者睿智早慧,更体现了作者博物洽闻的广阔视野。一、智趣之思:中西视角下的身体美学“浆果”何意?书的首篇有一段作者自道“得之于父母的‘身体发肤’是橙的果肉,它们环抱、重迭于种籽的周围。而这枚橙的种籽,则是华夏伦理大厦上那个基桩:孝,生命的传承和果实的繁殖具有同构性,‘身体发肤’之所以由来,背后牵系的便是生命与血缘的流转不息。”“浆果”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源自于中华古典文化浸润的身体美学,在进入现代后的延续不息。文集的第一编,身体,桨果多汁,是关于身体文化探讨的诗性命名,这次身体审美的游历兼顾了中国古典诗文和西方文化的双重视角,思维在两者之间纵横跨跃、自由穿梭。颇为古雅的文字与中西画作相得益彰,读来没有转换的生涩。身体这个主题像一条细绳把一些列看似无边际的散漫诗巧妙串起。论述所及触机成趣、趣味横生。虽然作者自谦道“缺乏宏大架构能力如我”实则在打破中西文化的原有体系,拾其碎片,筑我之文章。《脚足》的语法分析是一篇着眼点很精准的文章。脚足是身体符号中的一个敏感词。在中国语境下作者把它解析成“美色代名词”、“政治符码”、“病足”等几个层次,代表了父权、君权为核心的政治主题。在古希腊的英雄悲剧和史诗中它又是速朽肉身的软肋,暗含了人与命运对抗的文化主题,对脚足含义差异性的解读恰是找到了两种文化的裂隙的结合点。与此相似的还有中西文化对女体美学不同态度。中国古典文化关于女性身体书写虽然不乏才情和妙笔,但是它只能充当正统文化的隐形书写部分,以陪衬、烘托、抒情的附属方式为言志、言情、言事服务。“罥烟眉、含情目”是为了塑造黛玉多愁善感、自尊孤傲的任务形象。(《凝视和谛听的美学》)“耻辱瓠犀,螓首峨眉”确立了春秋时代女性的审美标准。(《唇齿舌的欲望叙事》)“唾点着衣刚半指,齿痕切颈定三分。”是诗人黄景仁与表妹的私情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颈与肩的风情与孤悬》)中国古典诗文中女性身体常常通过男性视野表现出来,受到文化和权力的制约。西方文化对女性身体的刻画,一方面,女性身体是欲望对象,它的美被正视,作为他者与男性并立。(比如:齐别根纽·赫伯特《舌头》)另一方面,女性过于强悍的刚性色彩造成了对男性角色的威胁,由此产生了压抑女性身体的文化传统。比如亚马逊的神话传说中对一侧乳房的切割。西方文化对女体的矛盾,凸显了即承认、肯定又束缚、压抑的暧昧。二、流转之思:器物美学与文化互鉴可以有多少个主题触及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问题的答案需不断的挖掘和实践。汉学家宇文所安在《追忆》一书中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不断回望、追溯的诗歌传统。但是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本书作者除了身体主题的线索之外,还发现了器物美学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作用。笔者在这里估且把不同形式的家宅和物化的风物文章看成一种别样的器物,可以说器物美字在另一个关键点上触碰到古典文化的内核,帘箔之于情欲,栖居之地于隐退,风物文章之于知识分子命运。透过这些器物实体和它穿越的时空,历史背后的情思得以展现;文字背后的人、物得以活化;权力背后的隐秘得以彰显。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视野能够越出古代,以现代人的眼光回望历史文化。《第二编:流转与诗》思绪天马行空,读来又意趣盎然。印象深刻的是《文人雅集的时装面具》一文,它打破时空界限,思接千载,通过诗文互动的随意拼贴形式,将中国古代的文人社团、君臣相会、唱贺呼应,与欧洲超现实主义创作结合起来,在看似没有关联的表象下看到了不同文化现象深层次相关联的奥妙:“更为紧要的是,艺术的梦想家们能在雅集或沙龙上聚焦于一处,让偶然性、游戏色彩和冒险精神进入到诗和绘画里来,并在充满不确定性危险的意义动荡中获得相互的启示,直接参与到艺术的生成中。”不同文化的互相呼应之所以能跨越地域、时间、种族,是源于不同艺术之间本源的相通和相溶。正如文学是人学,所有的艺术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只有打破既有传统的束缚,打破常规,接受偶然并放弃保守的态度,以开放的精神迎接他者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才有不拘一格的文化大视野、大融合,才能让艺术饱有新鲜的生命力。理解了这一点,那么老子之于海德格尔,京剧表演之于布莱希特,孔子之于伏尔泰,只是众多文化暗河水系相通脉系之一。三、现代之思:诗人之殇的敏感和自醒或许是阅读和感受的认同,或许是写作和气质的相近,《书写者的“二十七岁之殇”》一文中,作者以生命长度为标准对自己的阅读史进行了筛选,表达了对早逝诗人们的驻足、礼敬,以及长长的扼腕和赞叹。诗人之殇不仅在于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更在于浓缩于短暂生命中的灼灼诗情。命运的愚弄可以毁掉了青年才俊的鲜活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把诗人永远定格在最才华横溢的时光。以“二十七岁之殇”为思考线索似乎难以总结出一个合乎理性的普遍规律和结论,毕竟生命中充满偶然与无常。但这些年轻的生命和饱满的诗作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维度。随笔中有一篇笔接当代的文章《镜中的想象之城-诗与欲望的上海》,是对第二故乡上海的文化诊断:古典式建筑的精神文化内涵已经成为符号,古老文化必须通过商业价值符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重生”。在诗人眼中古典建筑文化内蕴的缺失与商业价值的可观恰是一种错位和倒置。上海这座“镜中城”的似真似幻,正在于它曾经过于绚烂、繁华和出于意料的大起大落,当代人只能借助于梦回昔日上海才能重现魅力。然而这座城市的迷离,吊诡不也正是诗人游憩、写作、倘佯的好地方吗?常言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无论是诗人还是评论家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逐步成长过程。才情与思情的结合,不仅需要勤奋与智识,更需时间和阅历的升华和夯实。这本随笔是作者少年心事,才华的结晶,是一个很高的起点,期待未来的书写能再上层楼。                    (请勿转载)
  •     青黄杂糅,文章灿兮——评茱萸随笔集《浆果与流转之诗》王健(青年学者)本文题目引自屈原的《橘颂》,自觉能囊括我读此书的大致感受。且以橘代橙,倒也不算过份。只是引句略改一字,以避免引起误解。茱萸以橙喻人的身体,而将身体作为写作对象,在当下文坛,无论中西都已成为了一个流行趋势。这些对身体的书写中蕴含着对肉体伦理的呵护,强调的是重新发现和表现身体的重要性。茱萸的写作与此思潮相关,却并非为了赶这个时髦,因为对他而言,“身体”并不是一个要返回的迦南美地——这太低级,茱萸有更大的抱负,即要把身体重新恢复成我们体味世界的器官。在上编“身体:浆果多汁”中他讨论到了一些身体部位的文化构建,并在这些文化构建中去探掘活生生的身体感知力,尝试把这种它们从权力、陈规等的围困中剥离出的可行性。剥离的过程即为身体恢复诗性的过程,茱萸将这种感受力表达为审美。审美蕴含着艺术的诗情,它意味着用一个新鲜且充满感受力的身体让旧题材重新变得新鲜的过程,其中蕴含的是对自由的叩问。下编的“流转:空问与诗”便可以理解为身体感知力的运用,因为整个鲜活的感知投向物,即成了“流转之诗”。茱萸分析了古典中许多主题,包括帘箔、归乡、忧郁、死亡等等。像一个思想的侦探般,他顺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感知线索,来寻找其内部散列着的不同内在情绪,如茱萸自己所言,这种探索是去获猎“被隐藏的丰富性”。这过程何尝不也是一种剥橙子?割开坚硬的果皮、卸下时间给古人戴上的面具,将里面的片片瓣瓤撕下,来还原每一种感受在这个主题之中的独一无二,也因此让古典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表达层面,引文和典故构成了茱萸的语言之刃,它们既切开了被包裹的身体,又点缀了铺陈开的文字。茱萸随笔中的引文典故之多,令人叹绝!仅《脚足的语法分析》一篇,其引文和典故就有二十处余。这并非是作者存心要卖弄文采,因为每一处引文或典故的运用都会襟连出新的例证和新的话题,恰如其分的组合在主题之中。这种手法让全文结构显得错落有致,也使得整个表达宛若在用凝练的文字织一件锦袍,时不时用典故或引文绣一道金边,嵌一颗珠玉,使得整件袍子显得美轮美奂,雍容华贵。这便是茱萸的“文章灿兮”,再加上前面“身体感知力”的照耀,一起构成了《浆果》一书的金黄透熟之处,使之尝起来倍感甘甜、爽口。但也有遗憾,最明显的便是茱萸在行文中将“文”和“政”的关系处理的过于简单和对立了,仿佛审美是要从政治的规训中脱离开才能获得似的,实际上二者的关系却远比此复杂,政治也要营造“审美意识形态”,且不同政治集团往往构建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想象。我们身体的感悟力,往往是在不同历史时段中被不同意识形态相互掺杂所建构成的。这种深究之处的复杂性彰显了茱萸随笔的思想空白。这颗橙子,难免还有些青时的涩味。但所幸这只是茱萸的处女书,在他近期的写作中,我们能很轻易的发现他文字中的复杂感越来越重,无论是在随笔还是诗歌(如《李商隐:春深脱衣》等)之中。我想,这本处女作的空白应该是一份对“身体”问题做继续探讨的邀请函,它既是给茱萸自己未来的写作,也是给我们所有这些读他著作的人。(请勿转载)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以身体拆解部位来拆解诗和世界,立意真不错。
  •     我为啥要买这本书啊…
  •     读完口角噙香,颇为茱哥哥的古典文学功底折服,亦觉本书的作者近照也平添了一股秀气。托茱萸的福,偷得浮生半日闲,藉文字安宁消夏
  •     稍稍不留神会弃读,但一旦读下去会发现作者思维之跳脱,联想之丰富,旁征博引却又不觉掉书袋。而关于人体是革质果皮型浆果这个寓意十分喜欢。不过该出版社印刷纰漏较多,大篇幅的空白页,导致有两个章节的内容缺失。
  •     茱萸写湿舌、玉颈和香肩时,丫才大四,我刚好在他宿舍
  •     太早慧、太多才的人都是坏人!长辈泣血字。
  •     拜读大作!
  •     收到后,假期中看完。图文并茂,诗意俯仰即是 ...
  •     煮鱼老师的第一本书,获赠于远洋广场,11年冬天我们第一次面基的地方。
  •     身体和帘箔最能见当行本色。还是不忘士人与风雅啊~~~~
  •     娓娓道來,字字珠璣。拜一拜茱大師=v=
  •     浆果柑果有别
  •     推荐
  •     上编甚佳,下编略零乱
  •      茱萸的文字都那么优雅、精致,对我这种口味粗糙偏重的人来说,有点奢侈了
  •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时光容易把人抛啊!
  •     从“肿胀”到“饱胀”…换了一套符号,那股味劲真没多差…
  •     茱萸是一株柔软而辛辣的植物,这本随笔集虽未收录诗歌,文风却极近诗风。
  •     诗性的写作,用身体的本身的诗性美反衬当今世界对身体支离破碎的解构和利用。
  •     兼具诗人的敏锐与学者的犀利,比随笔深邃较论文优雅,旁征博引叹为观止。更难能可贵的是,虽为年少所作文笔却惊人地老到精练,令人生出望尘莫及之叹。
  •     明晃晃的才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