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歌唱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5730601
作者:裴溥言
页数:448页

作者简介

《先民的歌唱:诗经》作者是国学大家,《先民的歌唱:诗经》从趣味性和启发性入手,解读了《诗经》中最精彩的篇章,并将《诗经》中的故事重新演绎,使之更加清晰动人。其中还有原文中一些词句的注释,使读者看起来更加立体,语言也明白晓畅,是现代人阅读《诗经》的最佳读本。

海报:

书籍目录

前言 / 033
《国风》之六十八篇
一、《周南》八篇
关 雎 / 044
葛 覃 / 052
卷 耳 / 055
螽 斯 / 061
桃 夭 / 064
兔 罝 / 067
芣 苢 / 069
汉 广 / 072
二、《召南》八篇
鹊 巢 / 076
采  / 079
甘 棠 / 082
羔 羊 / 085
摽有梅 / 087
小 星 / 090
江有汜 / 093
驺 虞 / 096
三、《邶风》七篇
柏 舟 / 098
凯 风 / 104
匏有苦叶 / 107
谷 风 / 111
静 女 / 120
新 台 / 123
二子乘舟 / 126
四、《墉风》四篇
柏 舟 / 130
桑 中 / 132
相 鼠 / 140
载 驰 / 142
五、《卫风》四篇
淇 奥 / 148
硕 人 / 153
氓 / 159
伯 兮 / 169
六、《王风》四篇
扬之水 / 173
兔 爰 / 177
葛 藟 / 180
采 葛 / 182
七、《郑风》八篇
缁 衣 / 185
将仲子 / 187
萚 兮 / 191
褰 裳 / 192
东门之 / 194
风 雨 / 196
出其东门 / 198
溱 洧 / 201
八、《齐风》四篇
卢 令 / 204
还 / 206
东方未明 / 208
南 山 / 213
九、《魏风》二篇
伐 檀 / 220
硕 鼠 / 223
十、《唐风》三篇
蟋 蟀 / 227
扬之水 / 231
葛 生 / 234
十一、《秦风》四篇
蒹 葭 / 238
黄 鸟 / 241
无 衣 / 245
权 舆 / 249
十二、《陈风》七篇
宛 丘 / 251
东门之枌 / 253
衡 门 / 255
东门之池 / 258
东门之杨 / 261
月 出 / 263
株 林 / 266
十三、《桧风》一篇
隰有苌楚 / 271
十四、《曹风》一篇
候 人 / 274
十五、《豳风》三篇
七 月 / 278
鸱 鸮 / 289
东 山 / 294
《雅》之二十篇
一、《小雅》十五篇
鹿 鸣 / 302
常 棣 / 306
伐 木 / 311
采 薇 / 317
出 车 / 323
六 月 / 329
车 攻 / 335
我行其野 / 340
斯 干 / 343
无 羊 / 350
十月之交 / 353
蓼 莪 / 361
大 东 / 366
车 舝 / 373
宾之初筵 / 378
二、《大雅》五篇
文 王 / 387
生 民 / 395
公 刘 / 404
烝 民 / 412
常 武 / 419
《颂》之七篇
一、《周颂》五篇
清 庙 / 428
思 文 / 431
振 鹭 / 432
有 瞽 / 434
武 / 437
二、《鲁颂》一篇
有  / 439
三、《商颂》一篇
玄 鸟 / 443

编辑推荐

《先民的歌唱:诗经》编辑推荐: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海内外30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辐射五大洲华人圈!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前言

序余秋雨我的书房里,书籍更替的频率很高,但有一套书一直安安静静地放着。这套书分量不小,长长一排多达六十多册,书脊为青莲色,上面的书名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则是象牙色。这套书的总名,叫《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每册分别是一种重要经典。书的初版日期是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品,一算,已经三十多年了。时报出版公司出过我的不少书,因此很熟。有一次,我对莫昭平社长说,希望能邮寄这一套书给我,我自己买了背回来就太重了。莫社长说:“这是给青少年读的,您也要?”我说:“我也要。我在台北的书店已经翻阅过多次了。”于是,两箱子书,很快就寄来了。我关注这套书,是因为它对于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令人愉悦的回答。而这个问题,在很多学者那里,却总是处理得那么片面,那么极端,那么铺张,那么艰涩,那么繁琐,那么纠缠不清。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套书的优点。第一,这套书,坦陈了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凡是把中华文化搞复杂的,绝大多数是陷于一隅一角,守一家,偏一学,张一经,析一谋,而无视其余,或不知流转,结果,硬筑壁垒,徒生龃龉。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没有时间和能力领略整体,只能让他们背一点古训、啃一些古诗。其实这是一条歧路,既把中华文化削薄了,又把青少年做小了。这就像我们领着学生看长城、游黄山,必须先让他们俯瞰雄伟整体,惊叹天地大美,而不是立即让他们埋头去玩弄一砖一石,一花一鸟。眼前这套书,把中华文化的主要典籍,不管是哲学、历史、诗歌、小说、散文,科技、宗教、杂学,都一一收录,可谓洋洋大观。不难想象,当青少年读者得到这套书,在还没有细读之前,光看书目就已领悟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浩荡规模。这种领悟,既开拓了他们的文化认识,又鼓励了他们的文化选择,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其实,这套书的开阔胸襟、坦然情怀,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品性,与数千年历史相关,与五湖四海相关。如果不知这种第一品性,也就失去了根本。第二,这套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人生质感。好端端的中华文化为什么总是变得令人却步、甚至令人厌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少浅尝辄止的文化人总喜欢把我们的古人塑造成喋喋不休的玄学家、道学家、书呆子。好像,我们的祖先只会板着脸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说着一些成语化的简单四字句,不容商量,不容讨论,没有性格,没有脾气,不准顽皮,不准游戏。但是,眼前这套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我在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史》时曾说:“从古到今,中国民众对于抽象学理缺少消费欲望”。“根子上的农耕文明使中国民众很难信奉一切离开脚下大地太远、离开直觉经验太远的东西。躲避喂食,有可能是生命的一种自救。天下长寿之人,大多简食薄饮。中华老矣,回首渺茫生平,得寿的原因之一,是不很喜欢精神文化上的浓脂厚味、巍楼巨厦。”我的这段话,大体说明了我不赞成那种过于学术化、滥情化的中国文化表述,而赞成这套书的原因。我为什么特别要对北大学生说明?因为对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尽早解除那种貌似深沉的误会。这种误会,目前在很多高校里都很流行,不少教授把自己那些取材狭窄的论文当作了课堂讲述内容,而越是浮薄的社会气氛又越容易把晦涩当作学问。于是,好好一个可爱的大结构,被裁割成了可厌的小条块。第三,这套书,测试了中华文化的时间张力。我所谓的“时间张力”,也可以称之为“跨时代延伸度”。这个问题,是一切古老大文明都遇到过的。事实证明,比中华文化更年老的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摩亨佐•达罗文化、克里特文化等等都缺少足够的时间张力来构成与现代的对话。成功实现了对话的只有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由此开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而它与现代对话的可能,还在测试过程中。从近代以来,这种对话已经开始,但进行得非常艰难,很少成功。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都投入了,但章太炎、王国维在晚年都删削了自己的现代行止,陈寅恪则由于社会变迁和身体障碍也无法继续推进。其他被后人誉为“国学大师”的诸位学人,在这种对话中基本上停留在一些介绍性、引进性的文化枝节,而又于社会民众基本无感。这一点,只要与欧洲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数百年间知识分子在一切公共空间中的巨大作用相比,即可明了。我曾一再论述,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对话中真正做成的两件事,是破读了甲骨文、推广了白话文。其他事端,则离文化本体太远。眼前这套书,虽然浅显,却以白话文裹卷着现代思维常识愉快地拜访了传统文化,有一种新鲜感。例如,它为一本本古代经典分别取了一个个现代标题,这也是它当年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它为《论语》取的标题是《中国人的圣书》,为《孟子》取的标题是《儒者的良心》,为《老子》取的标题是《生命的大智慧》,为《庄子》取的标题是《哲学的天籁》,为《墨子》取的标题是《救世的苦行者》……这一些,对诸子百家而言,都相当贴切。这些标题,是现代开启古代的钥匙,表现了编写者的今日情怀,并由此可想见书中的思路和语气。我感兴趣的还有以下这些标题:《泽畔的悲歌》(楚辞);《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汉代财经大辩论》(盐铁论);《瓜棚下的怪谭》(聊斋志异);《文学的御花园》(文选);《袈裟里的故事》(高僧传);《净土上的风烟》(洛阳伽蓝记);……仅举这些例子,大家也许已经能够感受到白话文的特殊魅力。在这些白话标题背后,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惊喜的眼神。本来,他们的眼睛也许早已因那些太古老、太自守的书名而黯淡。如果让古代仍然蜷缩在古代,或者封存在一个刻意营造的“伪古代”,那么,对话就停止了,张力就消失了,延伸就中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为青少年阐述古代经典,并不是大人对于小孩的恩惠,而恰恰是大人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有可能带来古老文化的整体转型。这就怪不得,在欧洲,一直有很多才高名显的现代权威,不惜放下身段来做“经典新写”的事情。说了以上三个优点,这套书还给了我一种特别的“暗喜”。那就是,目前中国大陆传媒间掀起了一种低层次的“民国文化”崇拜,把兵荒马乱中某种初步的西学引进和临时的文教努力,当作了至高无上的楷模,在国际学术界闹了大笑话。好了,这套书的编写者,恰恰是几十年前台湾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多数是从大陆过去的,应该说是“民国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应该最有资格评判“民国文化”了。但是,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民国以来,也有过整理国故的呼吁、读经运动的倡行”,“遗憾的是,时代的变动太大,现实的条件也差,少数提倡者的陈义过高,拙于宣导”,“使得历代经典的再生,和它的大众化,离了题,触了礁。”那么,这套书也可以提醒大陆的读者,不要把民国以来的“文化触礁”,继续夸张为“波澜壮阔的文化碰撞”。不,触礁就是触礁,那种“波澜壮阔”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新的航程,需要重新谋划,重新开启。除了承认“触礁”的诚恳外,这套书的编写者还表现出了另一种诚恳,那就是肯定“这套书必然仍有不少缺点,不少无可避免的偏差或遗误”。为什么“必然”和“无可避免”?因为工程太大,经典太多,时间太远,而当代文化思维的变化又实在太快。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认真翻阅了这套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觉其中的主要缺点,并不是“偏差或遗误”,而是功力。什么功力?那就是横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维功力和表达功力。以我看,这套书的编写者们对古典的讲解能力不错,但在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共通内涵挖掘上还缺少足够的深度,而现代文字的表达也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准。这就需要新一代的学人和作家来继续做这件事,因为这套书毕竟编写于三十多年前,已立草创之功,已开风气之先。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大陆学人抱有更大的希望。大陆由于政治运动,曾经中断过对古典文化的亲近,但毕竟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大陆在文化体量上的宏大气势,在风雨岁月中的深刻体验,在历史转型中的国际认知,有可能产生对中华文化更透彻的感悟。而且,由于人才的绝对数量十分惊人,那种能够融汇古今的文字杰作也容易期待。那么,这套书,又成了一种殷切的期待和呼唤。是为推荐。

内容概要

裴溥言,1921年生,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翻译家。笔名普贤,女子师范学院(抗战时期在四川)毕业。曾执教于台湾大学、菲律宾中正学院,现任台大中文研究所、东吴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诗词及古典文学研究,著有《经学概述》、《诗经研读指导》、《诗经相同句及其影响》、《诗经迭句欣赏研究》、《诗经评注读本》等。译有泰戈尔《横渡集》、《园丁集》、《泰戈尔小说戏剧集》等。

名人推荐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余秋雨这套书,上下古今,纵横万里,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衷心希望,《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编印,将是一扇现代人开向古典的窗;是一声历史投给现代的呼唤;是一种关切与拥抱中国的开始;它也将是一盏盏文化的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知识的、远航的路。——主编寄语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张颐武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延参法师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解玺璋 著名文化学者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关雎 【故事介绍】 西洋故事里,美女梦想的是白马王子的到来;而在我们中国古代周朝的时候,美女所梦想的,乃是高贵优雅的君子。周朝除天子称王外,各国国君,虽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各依他们的封爵来称他们的国君。例如宋国是宋公,齐国是齐侯,郑国是郑伯,吴国是吴子,许国是许男。但习惯上各国国君都被尊称为公。因此,齐侯小白,被称为齐桓公,郑伯寤生,被称为郑庄公。而他们的儿子,都称公子,所以周朝故事中的人物多有名的公子,例如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到处留情,就三次娶到了年轻妻子。但《诗经》里的公子却不多,豳国的公子虽提过三次,还没形成故事(《诗经》里“王子”二字没有出现过),《诗经》里出现的顶多是君子。君子就是国君的儿子,而只要有官爵的贵族,也都被称为君子。 话说西周时代黄河岸上有一个成年的君子,他知书达理,能文善武,而且相貌堂堂,正称得上一表人才,他的父母要给他找一个漂亮的女子来成亲,许多媒人都来说亲,但他都央求父母,让他自己去找,等他看中意了,才报告父母,央媒前去说合。 于是他出外游历,去访求他心目中的美人儿,他经过西国,嫌西国的姑娘有些粗鲁;经过北国,又嫌北国的姑娘太刁悍;再去东国,东国的姑娘的确很秀丽了,只是人太矮小,最后他来到南国。南国的姑娘文文静静的,都出落得美丽大方。一天,他远远地听到了优雅的琴声,循声前行,走进了一座美丽的花园,透过掩映的花木,前面露出一片潋滟的水光,是一方清澈的池塘。池塘的对面,呈现着一座临水的楼台。楼台上正有一位淡妆的美女,倚栏而坐,左右侍立着两个丫鬟,原来琴声就是那位姑娘弹奏出来的,十分悠扬悦耳。听着,望着,这位君子着了迷,不知暮色笼罩下来,楼上已掌灯,他才摸黑离去,却不小心失足,扑通一声,跌落池塘。楼上姑娘叫男仆把他救起,她父亲就要把他赶走,她却要求父亲和善待人,借衣裳给他把湿衣换掉,让他在客房过夜。 第二天早晨,他向她父亲告辞,顺便表明自己的身份并提出求婚的事。她父亲说:“你的身份,我会调查清楚;你既然欣赏我女儿的琴艺,那么,可说是知音难逢,你就先在我家弹奏一曲再走吧!”一听这话,这位君子着了慌,偏偏他武艺高强,熟谙弓箭,不曾好好练琴,只好推说昨晚落水时扭伤了手腕,等以后再来献丑。回国后禀报父母,央媒去说亲,虽有显赫的身世,竟被婉拒了。 于是这位君子懊丧得寝食难安,犯起相思病来,做的梦也是追求她的情景,而她只是对他说:“你不是我的知音。”于是他知道除非他把琴艺练精,这桩姻缘是不会成功的。他便觅得一面名贵的古琴,马上请名师指导,立志把琴瑟练好。这样早晚勤练,琴艺猛进,三个月工夫下来,居然能弹得得心应手,逐渐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于是带一个琴童抱琴出发。他又来到南国,声称践约前来弹琴。南国姑娘的父亲,就在临水楼上设宴款待,请他表现琴艺。他伸指把古琴的琴弦轻拨,琴声就像凉风的吹拂,沁人心脾。顿时花园里鸦雀无声,静到听得见池边的流水淙淙,一会儿又听到南山上隐约的雷鸣,等到铿然一响,琴声终止,才知他弹的是《高山流水》之曲,刚才听到的淙淙水声和隐约雷鸣,只是他琴音的变化。于是满堂喝彩声,主人招呼他的女儿前来和他相见。他要求南国姑娘再为他弹琴,他愿用瑟来相和,而姑娘仍请他弹琴,自请以瑟和琴,两人就合奏了一曲琴瑟和鸣的《鸾凤曲》。于是他说:“我既然已经和她琴瑟为友,不知可否娶她回去敲钟打鼓地让她快乐一番?”


 先民的歌唱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本着给未来的孩子起名的心态买了这本书。翻开后却被先民的韵味所吸引。再次翻开曾经背过的《关雎》和《蒹葭》,有了完全不同的体悟。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ps.发现好多同学的名字都是出自《静女》
  •     收到的是正版,塑封包装的。比较不错!!仔细品读中!推荐!
  •     裴溥言解读的《诗经》,虽然没有照单选录《诗经》中的全部作品,但是解读很生动。
  •     给孩子卖得,很好读。推荐!
  •     儒风太强 浅读
  •     过去的有的,现在还有,过去好的,现在变坏了。都说进步了,进步的是物质,思想还是原来的。
  •     看诗经,可以先拜读这本,详尽有趣味,《风》让我品读不会乏味
  •     刚翻了几页不错 很喜欢
  •     《诗经》是我国古老的诗歌集,它是两千五六百年以前的作品,共计305篇。 歌谣只要随口哼唱就行,这叫做徒歌。但也有乐器伴奏着唱的,就叫做乐歌。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足蹈就是帮助节奏的,所以徒歌也会形成一定的腔调。可是乐歌节奏更规律化些。若把徒歌用乐器伴奏着唱,也就成为乐歌。 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歌谣就是诗歌。《诗经》里风诗160篇,雅诗105篇,颂诗40篇。本来,十五国风,只是像朱子所说,“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风是宣泄男女私情的抒情诗歌,雅是发表国家公义的庙堂文学,颂是配合着音乐舞蹈来歌唱的宗教诗。向天涯一样缠绵,各自漂零。
  •     好喜欢。有空就会拿来读,一读就什么都忘了。
  •     纸质很好,问过卖盗版书的说是正版的
  •     早就想 买本诗经了,但是没有合适的版本,听被人推荐了这版书,不错。
  •     不愧为大家之作,导读生动活泼,又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穿插其中,注释浅白明了,评解细微如理,举一反三。
  •     看目录,只有95首。我想要的诗三百啊诗三百。还有亚马逊的包装一直简陋着,就一层薄薄的包装,收到的时候都破损了,里面的书也被摧残了
  •     以前有一本《诗经集注》,但是里面意识形态的东西太多,从满了阶级分析的垃圾,想要一本好的注释,虽然这本死给小孩子看的,我还是买了,其实《诗经》以前就是小学生的课本。
  •     精彩的诗经入门书,虽然没有将诗三百尽数收录其中,但是把其中精华一一详细解释
  •     作为一不小心就会写成语文课本的题材内容的书,我觉得写的不错的,至少不是语文课本。
  •     书名好,排版合理,看起来清晰。
  •     虽然是写给青年学生的,但是选篇还是不错的,适合初读。
  •     挚爱经典。不过注释有点傻。
  •     对比中华书局王秀梅编注的版本,此版儒风过强,易浅读。
  •     适合中学生阅读,排版印刷都很好,纸张也可以,内容通俗,可以参考。
  •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闲来翻翻,受益匪浅。
  •     最喜欢《雅》所选20篇,无理由推荐。
  •     不是很贵,可以买来看看。里面还有故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