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短歌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208128952
作者:马骅
页数:292页

作者简介

《雪山短歌》与马骅之前的出版物不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马骅的遗作(40首诗歌、7封书信),一部分是友人针对他的创作的解析、回忆文章,而且,所有内容均只节选了与云南相关的这一段时间。十年前,作者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前往藏族聚居的乡村,住下来,直至消失。无论对于生者还是逝者,云南明永的日子,都是马骅生命中辉煌的顶点。作者带给我们鲜活的雪山印记,那个遥远的云南小山村跃然眼前。只是生命突然中断,他在万里之外朝拜云霞。

书籍目录

雪山短歌
春眠
乡村教师
桃花
我最喜爱的
山溪
山雨
初夏
冰川
野兰花
雨崩
麦收
山雨(二)
雪山上的花开了
小学生
白玛竹坡
神瀑
午睡
明妃舞场
格桑花
秋月
河汉

秋收
日出
唱经
叶子红了
晚秋
夜晚
念青卡瓦格博
浮雪
春雪
旋风
桃花羽
山坡上
午睡(二)
杜鹃

雪山赠诗
给晓涛
给韩博
给马雁
雪山来信
书信之一
书信之二
书信之三
书信之四
书信之五
书信之六
书信之七
附录
顾左右而言他者 韩博
作为志愿者的诗人 王祎
诗歌的谶与救赎 廖伟棠
在虚无中冒雨赶路 郭净
雪线之下 扎西尼玛
后记
无心短歌 晓涛

内容概要

马骅,1972年生于天津,复旦大学国政系毕业,作家、业余剧团成员。2003年马骅远赴云南德钦明永村当志愿教师,2004年6月在返村途中随吉普车一同坠入澜沧江,遗有组诗《雪山短歌》。马骅生前写有小说、诗歌、评论等,并翻译了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和英国诗人特德·修斯等 人的诗歌。


 雪山短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新绿的松枝无力承担更多的白和凉这是最后一次:多余的白在暮光和轻烟里迷失了形状冰在冰川上倾泄雪在雪山下消融过一个桥,翻了山就是德钦。说得简单,路却远得很。我只是站在这里看看,看看就走,所以说不出什么惊心动魄的话。江水清得寂寥,远处也有炊烟,以为可以醉了,或者倒地就睡,但不行,那是别人的日子。在桥头转弯的角落,我的确看到了醉倒在地的人,我爹老张说,就是这样了嘛,有一斗米,也要拿去换酒喝喝。喝完了酒,就唱起歌来,然后在路上走,走不动了,落地为坟,就这样。马骅是喜欢喝酒的,据萧开愚说,他还喜欢到发廊里洗头。“天空会重新落下/准确地回到头顶”——那个自称麦克的人,想让杨过在十六年前就跳下绝情谷自杀,想在纯粹的荷尔蒙冲击中自毁身亡——却也陶醉于谎言,流行性感冒,庸俗的情话,酒后的浮肿——“我用舌尖抚摸你的牙齿,阅读那些对甜蜜的修饰”——萧开愚说得对,它们都是城市的代名词。享受他们!麦克。像一粒不愿在沙尘暴里掉队的沙子那样享受春天,就这样,在这里或那里,像无数人曾经做过的那样。”为什么我们不能安于简简单单的生活呢”?——”他总是不停地提各种问题,但其实只是为了告诉别人问题的答案。”那么,他也许是有答案的,只是它们归根到底说服不了自己。当然我不知道,瞎说而已,这是他的秘密。也许人人都有秘密,”他们悄悄地生活着,希望不被人发现,至少在某些方面”。而她说,她能够知道有某种秘密,但不具备了解它的能力。她甚至搬出克尔凯郭尔为自己的话撑腰:“上帝不是要去理解,而是要去行动,要好好注意这一点,包括其中所要承受的负担。”她做不到,她说她不可能成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其实他也做不到,他内心的黑天鹅和雪山的白只能有短暂的呼应——纯洁的幻觉,要命的孤独和顺水而至的爱情。当然还有死亡,这是它们唯一的前提。这个峡谷和深山里也许真的有漫游的荷马,但那个人一定不是他。卡尔维诺说,你们之所以能够忍受这个世界,是因为你们知道总有一天要毁掉它。他活得倒美,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一天要离开。萧开愚承认《雪山短歌》写得美,但避免提到“乡村”。因为不想让他觉得这种美的获得是宿命或者必然——如果城市生活只能为他生产厌倦的话。他要为他找一条退路,因为知道他有一天不得不回来。”门对寒流雪满山”的日子说不上好坏——必须避免这种价值判断。如果说这种生活有所馈赠,这种馈赠也不属于他。雪的美不属于雪,更不属于看雪的人,他得到的是刺眼的忧伤,多得来不及拒绝多得享用不尽,多得仿佛他真的需要。我来写第一篇书评,其实是偷懒,把一年前写的日记贴在这里。那是我离雪山最近的时候。在最后的路口,我遇见了一个赶马的男人,他指着一条倾斜的山路说,往这边走么,就到德钦了。我记得那天正好是立春,山溪下的雪还没化净,清晨很冷。旅店的老爹说,这还是暖冬,有一年才厉害,大雪封山,来玩的人硬是被困了小一个月才返回城市。他说,嗯,三四个人,还是从北京来的,那么老远!如果不是从老远的地方来,如果不是从城市来,谁会到这样的地方呢!汽车开进山里的时候,我看见路上的孩子停下来敬少先队礼。他们的那种兴奋,那种希望被肯定、被赞扬的样子,那种过分的淳朴和让人难堪的尊敬……马骅说,当汽车驶过澜沧江锋利的刀口,孩子们在他身边唱起歌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有罪的。我多多少少能够体会这种罪恶,尽管我仍然无法判断这是不是伪善。孩子们向汽车敬礼,我想他们并不是喜欢开来的汽车,也不是喜欢那些远方来的人,他们在表示欢迎,但他们欢迎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他们也未必清楚。这让人有点难过。当然不欢迎的人也是有的,在一个山坡上,放牛的老倌领着他的牛磨洋工似的走在前面,汽车按喇叭,他只是侧过脸来用余光瞅一下,继续慢吞吞地挪步。那意思仿佛是,汽车走得比牛快,牛就要给汽车让路吗?没有这种道理。不被欢迎的事情马骅也遇到了。当他和朋友想用相机拍下转山的圣景,愤怒的老人竟然举石抗议。你没有资格这样做。在荒野,唱歌的人随处可见。马骅的朋友说,他喜欢民谣。雪山短歌之所以好,大概也因为它像民谣一样简单。但唱民谣却不简单,即便你穿了当地人的衣裳,喝了当地人的酒,过着当地人过的日子,你可能也仍然无法开口。最重要的是,弗罗斯特的诗不是写给种地的农人看的,他的笔朝向的是纽约曼哈顿,马骅的诗也一样。马骅不是荷马,尽管他很想像一个荷马那样一开口就“一切合理,一切在其位”。或许深山里真的存在漫游的荷马,但我们听到的只是关于荷马的故事的故事,与荷马本人无关。而他的诗最终会变成眼泪,让他的眼睛再也无法承受。
  •     读大学的时候,路过正门墙后的宣传栏,看到过“马骅诗歌研讨会”之类的海报,也听梁老师说过这个校友诗人。机缘巧合,认识了文景出版社的欢欢,第一次约饭,她送了我一本马骅的《雪山短歌》。2003年,三十多岁的他去云南的德钦县明永村当支教老师,在那儿写下了好多诗,读起来都有股子雪山的清冽气息。2004年6月,就在要回京之前,车祸坠入澜沧江。这本书的编辑是浪漫的,写他消失了,在云南的江水中,至今还没回来。诗人是通灵的。在他的最后一封信里,是写他打算要回北京了,“归根结底,我是要离开雪山回到城市里的,继续找工作,养家糊口。”但雪山真的没舍得让他重回尘世。就连他坠河的那段路,在一年前的信里都有神秘的感应:“车子在澜沧江变得山腰上迂回前进,土石路上不时看到滑坡的痕迹……学生们把会唱的歌基本全唱了一遍,我在锐利的歌声里浑身打颤。“有一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要死了。这样的场景多年以前我在梦里经历过,但在梦里和梦外我当时都还是一个小学生。圣经中的先知以利亚曾在山上用手遮住脸,不敢去直面上帝的荣光。在那个时刻,我突然想起了遮住自己面孔的以利亚,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样的幸福。”读到这里,觉得他的消失并不是悲剧,更像是留在了幸福的故乡。有位朋友写他,“在未老之前远去。”原本,他第二年还想报考复旦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博士。说,既然读书,就找个最没用处的专业吧。真正的诗人,真美啊。选一首最喜欢的记下来:雪山上的花开了山上的草绿了,山下的桃花粉了;山上的桃花粉了,山下的野兰花紫了;山上的野兰花紫了,山下的杜鹃黄了;山上的杜鹃黄了,山下的玫瑰红了。偷睡的年轻汉子在青稞田边醒来,雪山上的花已经开了。
  •     现代诗人汉民马骅进山了,复旦和北大两重光环下的才子,他饮着冰川水,沐着藏土人情,欣喜着自己由北上的尘嚣出逃后坚持义务支教而得到的灵魂净化,领着学生唱着歌,坐着巴士山间漂移,极目着奢侈的雪山图景。 但这一次,坠崖的小车载着他,在汹涌中激荡没了,曰:失踪。 马骅没能按计画重返北京,马骅的诗入得圣地沐得圣光,但最终没走出个凡尘样子,高级的诗与顶级的诗之间那层膜,还差一点点捅破。用文学领域听说已经过时的升华理论来讲,这哥们,我的校友,没升华起来。马骅的朋友不要骂我,你们在短短的雪山短歌后的附文,我读得十分开心。其中一位学院派,马骅求学时期现代诗的发展、流派、高下都有点到,受益。更有全方位的解读剖析,我引用一段狐狸的评价: 「当一个诗人有一堆会写的朋友后,他的诗就升华了。他的朋友从诗歌层面,美学层面,甚至分析到了神学,他的诗成为预言。这个太牛了。四颗星给一本特殊构成,剧情反转的诗集。」 对,剧情反转,就是说,少了马骅的朋友,他自己是升华不起来的。是啊,他的诗都成谶了,写的不是诗是生死簿啊。(朋友说马骅此前描写同一路段山间景色的文字,似乎预告了他的死亡) 给的虽是三颗星,不影响我在结尾附上一首颇是欣赏: 「乡村教师」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 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 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十二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以及再附上一首现在最为人传诵: 「我最喜爱的」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 仿佛积雪的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 ;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上一点绿 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 。 ” 我最喜爱的不是白 ,也不是绿 ,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 透明和空无 。 注:引文来自藏地德钦的一首弦子歌词,仅最后一句是马骅创作,其中「空无」二字被马骅的朋友纷纷解读,不以赘述。 He didn't make it back, both his life, and the poetry. 马骅的整个艺术人生迄今没能走出藏地。但谁说这不是他某一种最好的归宿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那时在藏族民歌里流传着这样的诗句,“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 仿佛积雪的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上一点绿 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 ” 马骅最后将其收尾,他写下,“我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透明和空无。”
  •     不喜欢春夏的青稞与蝴蝶,只喜欢晚秋的黑夜和倦马。
  •     那个只着绿色的红风衣少年,有人等你来。一遍一遍读纪德,指尖冰凉,荒凉而绝望。对着蒙尘的书桌发呆。然后你劈柴,浇菜地,吃饭。拉着你的手奔跑,互相窥探。像陡峭的山在寒冷干燥的空气里平静而不痛苦。
  •     汉语荣光的精神传承与烛照,纯净的心灵抵达。
  •     20160626 通透和晶亮。与万物融为一体又没有万物着我色彩的牵强。
  •     那首《桃花》简直是神作。
  •     很喜欢的
  •     大概做成一篇公众号文章更合适
  •     当一个诗人有一堆会写的朋友后,他的诗就升华了。感觉他的朋友从诗歌层面,美学层面,甚至分析到了神学,他的诗成为预言。这个太牛了。四颗星给一本特殊构成,剧情反转的诗集。
  •     “我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透明和空无。” 复旦毕业的他曾在德钦的明永村当支教老师,写下几十首关于雪山的诗歌,又在支教一年后,2004年因为一场车祸永远地葬身于澜沧江的江水之中。真正的诗人飞逝。
  •     真正的诗人飞逝系列
  •     是我的年度最佳。
  •     笔者屡屡提到的卡瓦博格神山,总让我想起俄罗斯的饮品格瓦斯,这两名字容易混淆
  •     纯净澄澈
  •     它不需要任何修饰,它就是完美。
  •     我爱你这种诗意的生活,读后面书信仿佛是我很熟悉的朋友,愿你,安好。
  •     一个梦游的人,矛盾、遁世、游离于世外桃源。他的人生比诗歌更引人思忖。《雪山短歌》是未完成的,是人生状态的定量研究,终究差一点,没能展开更多。后面朋友的评论和回忆有感。
  •     轰响儿,火星儿,有点鲜艳,有点脏。
  •     死亡和朋友的悼文 都是为诗歌做的注脚
  •     等签售的功夫读了一半。
  •     澄澈空明
  •     读到后来感觉有些沉重。书籍装帧做的不错。
  •     给十星。诗意已渗透到生活中
  •     向诗人和遥远和生活致敬
  •     电子版100多页,半个小时就看完了。喜欢那首《给马雁》:天气转冷,我们回到木板屋里烤火,互相写诗。积雪一漫到床边,我们就游出去找野花。你不在时,我就劈柴浇菜地,整理一个月前的日记。天晴了,积雪却越涨越高,高过屋檐。我们就从老核桃树的树枝上出发飞到山背后,等着今年开放的第一枝杜鹃。
  •     诗部分排版的空白就好像德钦的大雪。看到最后神性的解读,对马骅的命运释然。
  •     附录也太劣质了
  •     很羡慕能“被透明的积雪和新月来回敲打“的人。至于大半本的悼文有些多余了。
  •     如此干净的灵魂,不悲不喜。
  •     身体被泉水叮咚敲打。 来自雪山的至纯至美的灵性文字。
  •     下落不明地好…
  •     天哪,现在不管看什么书都会发现里面有一根连续的线索……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07848/ 6/52
  •     梦游的人走了二十里路,还没醒
  •     干净又气质 坠入澜沧江的魂 青山卡瓦格博
  •     看到最后才突然想到马骅已经过世,鼻子一酸
  •     纯净的书,纯净的诗,纯净的人。
  •     3.5 生态一种。希望这真的是个传奇,希望他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活着,等待卷土重来……
  •     又看了一遍他的诗,是好。如果不是昨天那样的情况,其实是很乐于讨论那个问题,给我的感觉是neat。
  •     江水盛着他的灵魂流向虚无。雪山,老桃树,翻飞的桃花,残叶与杜鹃。很清澈,用生命践行的清澈与惬意。逃入世外桃源,胜过挣扎在污浊的尘世间。
  •     很美
  •     非常美(第二遍看
  •     我大概還沒有到領略這種詩歌美的時候吧(生活經驗的缺乏)。反倒覺得他的信件寫得很耐看,可惜選取的太少了些。
  •     诗写的很棒。
  •     可惜太少了
  •     装帧很棒,舒适、妥帖。附录里韩博那篇不错。马骅想接续王维吗?可惜这里没有土壤让他生根了。于是他淡淡地漂浮在半空里,并不让人生厌,也不让人惊喜。
  •     看第一首《乡村教师》就非常喜欢,以前从没听过马骅,也算从这边诗集稍稍了解了这个人。这本我买了,抠门如我,看书但不常会买书的。
  •     很干净和感动。
  •     对于诗人,死亡是多么亲切
  •     “有时候,桃花的坠落带来巨大的声响。”在户外时会有许多与马骅相似的体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