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城市内部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302317562
作者:王笛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作者以简明清新的笔调,展示出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的冲突、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的冲突,不但表达了对民众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权力无限膨胀的担忧,还借由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间,在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书籍目录

导言 探索城市民众生活的微观世界
第一篇 微观历史的方法
第1章 微观史与大众文化研究
从宏观到微观,从精英到下层
日常取向与宏大叙事
第2章 文学、图像与历史的真实
从文学看历史
从图像中找回历史的记忆
记录历史的瞬间
三幅图的故事
图像的使用及其局限
第3章 叙事、重构与历史书写
历史书写的表达
寻求下层民众的声音
是细节还是“碎片化”?
想象、情感与历史观、方法论
都市的重新建构
第二篇 大众文化的理论
第4章 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
西方新文化史和微观史
新文化史和微观史与中国历史研究
新文化史、微观史对我自己的有关研究的影响
第5章 近代中国城市的政治、组织和阶级
社会共同体和城市政治
社会组织、群体和性别
城市工人阶级和劳工运动
新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第6章 大众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与象征系统
大众宗教与民众运动
城市大众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
算命和巫术与社会和政治分析
大众文化与国家权力
大众文化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第7章 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中的精英、民众与国家权力
精英活动与公共领域
国家权力和公共领域
关于公共领域的讨论
酒吧、阶级与族群
公共空间中的性别和族群歧视
从公共空间到公共领域
第8章 大众文化与公共空、司研究的关键词
地方与国家,地方文化与国家文化
“公”与公共空间
“街”、“邻”、“社”与公共空间
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
下层民众、改良精英和地方政治
第三篇 城市研究的实践
第9章 公共领域中的士绅、官僚与地方政治
清初和清中期的社会重建和公共领域的出现
20世纪初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中的旧功能的转化和新功能的创造
公论
地方官僚与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中的地方精英和国家权力关系
公共领域的新模式
第10章 神秘的语言和沟通——四川袍哥的隐语、身份认同与政治文化
联络的秘密政治
隐语与自我身份认同
饮茶吟诗中的力量角逐
文本、语言和政治文化

内容概要

王笛,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同时兼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出版《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无意间在图书馆翻阅到这本书,不经意间的一瞥,却彻底被他的思想和内容所折服。作者有别于宏大叙事的模式,避免“以论带史”以及“历史审判”,而是通过“茶馆”等街边生活场所,以市民的视角来展现时代变迁中带给人们的影响。“以小见大”来展示出社会背景与社会风貌。这种后现代的叙事模式以及社会描写,极大的丰富了史学领域,为我们打开新的历史天窗。原来每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是如此的鲜活动人,平方的生活设施是那么的别具一格。“茶馆”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大,原来成都当年的市民生活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从宏观到微观,从精英到下层,通过日常取向更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的理解。作者因而也是呼吁大家多加关注社会史,微观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把历史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更广义的层次,进而提高我们的视野和认知水平。这一点正是现在史学界所忽视的,因而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习。
  •     在第10章节中,作者从隐语角度切入分析四川一个存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袍哥考察他们的隐语暗号含义,以解释他们的政治思想、身份认同以及行为,观察这种特殊语言生成流变,在清政府镇压中这语言成为其组织以及组织成员生存的工具。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历史研究运用了大量西方语言学家对于秘密语言的研究理论。作者利用袍哥的《海底》这一秘密社会的文书作为材料。隐语一般有三种形式:即以标准语言为基础,但对其发音和字形进行各种改变;二是在发音和字形上保持标准语言原状,但赋予新的意思;三是语言的借代。从袍哥的秘密语言中可以看到这三种形式全都存在,因为袍哥对汉字做了新造和改字,以避免秘密暴露,将这称为“隐字”,符合第二种模式的是话语中常出现比喻,第三种模式是借用,袍哥时常把地方方言、行话等为己所用。袍哥隐语的发展基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其组织的反应机制,二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政治卷入。这些隐语为袍哥创造了身份认同,为其成员与他人之间建构一个分界线,从而把自己与其他人分离开来。在隐语与自我身份认同一节中有关于拜码头,以及如何盘《海底》的详细记载。袍哥的自我认同中很重要的是“光棍”,“一尘不染谓之光,直而不曲谓之棍。光者明也,棍者直也,即光明正直之谓也。”显然袍哥给这个词赋予了新的意义,也是一种“反文化”经常出现的现象。另一个表明袍哥政治倾向的是都以“汉留”自居,其实是反满意识的一个强烈表达。“汉”这里是汉族,“留”则是遗留,即明代的遗族,以明我是汉人之流,同时又有一层意思指桃园三结义的刘备,这个一个词语把袍哥与古代的英雄、反满政治以及四川的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袍哥隐语成为四川大众文化之组成部分。这也是袍哥与一般隐语模式不相同的地方,随着势力扩张,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以半公开的形式活动着,为外部越来越多所知,袍哥的许多词汇存活于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比如重庆现在有句俚语:袍哥人家,绝不拉稀百代【大意为:身为袍哥,绝对不含糊,不掉链子】。这就是一种隐语公开化的特殊现象,值得我们留意。最后可以将袍哥的秘密语言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反映了强烈的政治倾向,在使用中潜藏着诸如“明”“清”等这样的字和词。第二种则多与这个集团的仪式有关,诸如“龙”“木杨城”“桃园”等等,第三种为数量最多,即袍哥日常在合法和非法活动时所使用的词汇。也详细举例了“摆茶碗阵”这一主要联络方式,如何通过这一形式判断来着身份和资历,在饮茶吟诗特殊形式中如何体现袍哥的思想、价值观、信仰、历史文化等。这一仪式总可以解读出许多反清复明思想,这与袍哥成为辛亥革命中坚力量有所关联。作者在这一文本中向我们展示了文章开头所提及的如何让淹没在历史中的庶民发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建构边缘人群历史。这也就是small voice of history .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之前王笛先生所说的他在写的“都市文化理论”应该就是这本书吧,书中主要内容:已发表的几篇城市文化史理论论文+《街头文化》《茶馆》中相关篇幅+新内容,与期待的内容还是有些差距。但个人仍觉得是研习城市史应读的理论书之一。
  •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作者分享了学问之道,而不止于学问之论,可以买来细细品读。
  •     看这书引述的文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王笛的知识范围,曾经的赶时髦现在还剩下多少?
  •     第三部分重复之处略高 略有史料堆砌之感,理论性不如前两部分,当然整本书都很通俗…
  •     王笛你为何不早说这个是大型综述外加你上课口水话的文字版!
  •     城市史研究 微观史学
  •     另外两本好看些。
  •     成都人王笛
  •     三星半。算是一本杂集:作者的既有研究(长江上游、街头文化、茶馆)选摘+方法论反思,最后有点不痛不痒地抒发了一下乡愁和旅游经济批判论。不过不客气地讲王笛的方法论反思还是弱了些,作为在前线的学者十几年来却似乎没有大的突破(即便有至少在书中没有展现)。anyway,还是期待他的成都三部曲之三吧。
  •     现代城市历史研究的一个大综述。
  •     比较有意思,但也可看出王笛在史料解读上倾向性太过明显。
  •     原来是城市史的研究。
  •     书好贵啊。长途硬座痛苦翻阅,在冰窖一样的工学馆读完,写得生动的多是引用的细节,探析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异同等有价值,可火车上的我怎生读得下去T-T,好残忍……(咦,居然是2014年了?!)
  •     从宏观到微观,从精英到下层,从宏大叙事到日常取向,探究现代化和国家文化对传统、传统生活方式、地方文化的冲击和改造,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抵制和反抗。
  •     旁敲侧击的理解王老师的理论的好书。
  •     三百多页的书有十五章,七十多小节,所以很难是一本很深入的书,更像是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全书由很多概念组成,每个概念展开都可以继续做研究。
  •     所述内容很有价值,但行文不够精简,有啰嗦拖沓琐碎之嫌
  •     题目是不是为了避嫌取的?大部分都是描绘20世纪初的社会构成,也并不是如其所说:深入的微观历史,取这个名字既宽泛又不贴内容,总感觉含沙射影了些内容,最后还是直接吐槽了改革后期城规的一些不合理,对历史遗迹的一声惋惜,就当作方法论看看,至少新学了袍哥这个名词。也许本书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跟想象中差距比较大,本以为是些事市井小民的故事,从而影射一些大的社会问题,谁知写的是历史书写的方法论!
  •     不懂……
  •     叨叨扰扰的说了那么多就是没有说到重点
  •     纸张薄,字体小,价格昂贵。文章倒是还行
  •     怎么说呢,历史学家一旦倾心于历史编纂学,就患上了比社会学家热衷于解释更为严重的疾病。王笛在这本书中的前半本简直是城市史中的汪民安,后半本同他单独出的经验研究来说又太单薄了。
  •     文字的“简明清新”遮蔽不了内容的疲软无亮点
  •     干货不多,但是夹叙夹议,算是大致理清了作者的各种学术源头。忽然觉得每个考完qualification的博士都应该顺手出一本这种书嘛。。。
  •     王笛老师这本书感觉比较没劲,前半部分就是研究综述,后半部分有点蜻蜓点水的味道,完全不如赵世瑜老师的研究那么细化扎实。而且书名太大,从王老师的笔下看不到那种以成都可以管窥中国城市的意味。当然,老师自己也承认此书是以前论文和后来自己思路的一个综合整理,因而学术价值大大降低咯。还没看过老师成都三部曲,对那三个更为期待。
  •     底层视角好玩,但是更需要耐心和梳理。另,书的内容好多在茶馆等处看过。
  •     总有一种错觉:这个预告片太长了。BTW:有几处错误,太不应该了。
  •     自己研究方法论总结、相关领域范式革新概观、海外中国研究相邻成果综述的论文和讲稿汇编而成,但比不少学者好的是成书时有一定融合重组,虽仍有些前后重复之处,个别译名前后不一。布局和深度适合一学期本科课,后三分之一与己著重复,附录动人。与王先明等前辈构成间接对辩。
  •      本書是王笛多年來學術研究的總體回顧,而筆者覺得也頗像是他某堂課的講義彙編與「註解書目+statement」。它從微觀歷史學研究方法、大眾文化理論和城市研究實踐三個層次遞次由方法論、理論轉入創作經驗的寫作。
  •     呀呀~原来是“炒剩饭”
  •     炒冷飯啊。。。。
  •     第一次看这种,怎么讲,历史读物吧。感觉还不错
  •     当文献综述看吧,谈了问题意识,有些启发。
  •     对新文化史的脉络、应用方法乃至学术前史有着细致入微的介绍,堪称教科书式范本。王笛同时也对碎片化问题进行了回应,声援“碎片化”研究。王笛其实还是谦虚了,其对成都茶馆的研究,确实是以小见大的绝佳案例。国家文化如何深入地方,地方文化如何抵抗国家,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完美切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