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010157642
作者:罗伯特·E.戈定
页数:986页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的笔记-第25页 - 第二章 多重因果、环境约束与内生性

1. 比较政治学关注课题的出现:法西斯主义及极权国家的灾难性兴起,将世界拖入战争的深渊,而民主政治在战后未能巩固与扩大其原本取得的胜利。-->“在何种条件下,稳定的、民主的政治发展才有可能出现?”--> 受科学化的社会学影响,研究方向——作为政权基础的社会结构:(1)Almond 1956, 社会的同质性及其结构分层; (2)Lipset 1960, 社会政治分化切割人群,且不断增强此种分化的特性。-->研究主题变化的意义:实证-理论研究不再满足于描述事实,转而成为实证性科学,提出理论问题。2. 比较政治学的核心信条:环境很重要。 “环境”的内容:(1)结构的、文化的、制度的、策略的;(2)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3)国际的、国内的、当地的。环境重要的原因:(1)多重因果问题ulticausality:给定环境下,许多可能原因影响结果;(2)环境约束问题cotext-conditionality:不同环境下,同一原因带来不同结果;(3)内生性问题(同时性、逆向因果、双向或多项因果)endogeneity:很多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互为因果。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的笔记-第122页 - 第五章 田野调查

1. 概念及分类(p 122)田野调查意味着研究者要实地与研究对象进行个人性接触。包括进行调查、正式或非正式的访谈、田野实验和被称为“参与观察”的活动。2. 单一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 Eg. James Scott 《弱者的武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只能证伪那种宣称某一事件必然发生的理论,而不能证伪某一事件可能发生的理论,并且也只能提出替代理论的雏形。所以这种单一案例分析也就引起了后续的理论和比较研究任务。3. 田野调查面临的挑战(1)采集样本对象:更倾向于接触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好印象和感觉的人-->必须妥善处理主观性因素,尽力避免自己的倾向性影响及其与研究对象的互动。(2)伦理难题:让研究对象充分认识到参与研究之后可能的风险和收益。(3)保证实地收集数据的安全(4)田野调查研究计划的审核(5)调查结果的处理:不仅用于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应恰当地反馈给当地。(6)研究者个人的情绪波动问题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的笔记-第236页 - 第十章 服从、同意和合法性

1. 概念服从,同意,合法性-->严格实证和描述性词语同意,合法性-->更具规范性合法性-->具有实证意义,同时具有规范意义,需要区分。并不适用于国家或政权,因为在一个多元价值存在的社会,对一些人来说合法的国家、政权或特定政府对另一些人来说未必合法。2. 3. 合法性的概念背景大卫·休谟:不能仅仅通过事实推出规范性的结论。-->若希望得到规范性的结论,必须至少部分地从规范性的假设出发。4. 政权的合法性一个证券的出现是否服从了目中本身在道德上就具有正当性的程序,或者是根据种种程序建立起来的。约翰·洛克(1690):政权合法性最长用的证明方法,也许就是它是经过人民同意(通常是经过所谓的社会契约)建立的。宣称某一政权具有合法性的人,不过是表明他们对该政权的支持而已,是政治理论中的情绪主义者。(238)对合法性并不存在标准的规范性定义。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的笔记-第147页 - 第六章比较政治科学可能吗?

1. 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问题既包括某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也包括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3. “准实验”和自然试验准实验不是自然实验。即使各单元被观察到的协变量完全符合随机分布的条件,也无法保证未被观察到的协变量同样能够随机分布。4. 大多数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问题研究者无法控制原因对各单元的分配,具体来说,研究者无法控制可能的原因在背景特征中的分布,所以被通称为“观察性研究”。而将这种观察性研究类比于实验具有误导性。5. 测量方法当数据来自历史时,如何识别因果效应?(1)舍弃掉不具有“可比性”的观察,只保留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以此进行研究==>匹配法及其缺点①导致推论的普遍性受限;②缺乏对不可观察变量的考察,因为条件均值独立的假设(假设未被观察到的变量并不重要)在跨国别研究中常常难以成立。(2)保留所有观察,并为所有观察生成虚拟的匹配。==>工具变量法(Heckman 1996, 2004)一项变量要成为工具,就必须和原因且只和原因有联系,这样,它的所有效应就都通过原因得到传递。但同时,这种关联也不能太强。弱工具(与处理相互关联较弱)即使在大样本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测量上的误差。(3)不可观察变量的选择,不排除没有观察到匹配的观察,而是通过生成观察来匹配所有观察值。要注意关注处理上的强内生性。6. 内生性问题内生性带来的难题在于如何区分原因产生的效应与原因身处其中的背景条件产生的效应。在存在内生性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尝试不同的假设,并希望出现的结果不会彼此不同。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的笔记-第72页 - 第三章历史研究与比较政治学

1. 研究目标及角度:对造成特殊事件重大结果的原因提问。认为其根本原因深埋于可以通过历史发现的因果进程。(p72)2. 该类型研究的方法论特征(p73)(1)分析必要/充分原因,或者包含通过案例内分析验证假设的程序;(2)特别关注政治解释中的时间维度:例如事件的持续性/速度/时机;(3)深刻了解主要案例及其相关史学背景:二手/一手材料。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的笔记-第89页 - 第四章案例研究:性质与目的

1. 定义案例:一个具有明确空间界限的现象,它既可以在某一个时间点,也可以在某一时间段内被观察到,它所包含的现象可以由某种推论加以解释。案例研究:对单一案例的细致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为了了解一个范围更大的案例类别(一个总体)。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的笔记-第211页 - 第九章战争、贸易和国家的形成

国家研究消亡-->行为主义,多元主义研究兴起。(211)1. 研究关注点国家的形成,政体类型和国家失败之间的因果关系。2. 现代国家:(211-212)(1)政府能力的指数型增长:巨大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资源提取能力,以及行使强制权力的能力。(2)现代权威的地域问题:现代国家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为权威和权力创造新的合法性。3. 国家形成的动力机制(214)(1)战争的催生步兵取代骑兵,战争需要大规模职业军人;火药等军事技术发展==>要求更多集中化、官僚化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军事发展-->制度创新-->战斗力提升-->领土扩张-->加剧领主与国王们的竞争-->早期现代官僚成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Eg. Charles Tilly 1985:国家形成就是寻求保护的过程。(2)经济转型,商业兴起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分析中常常利用经济学视角看待地域性国家诞生的问题。经济变化促成了个人化的封建统治衰落。-新马克思主义:国家是阶级紧张关系的仲裁者,早期资本主义的降临契合于国家组织的成长,甚至使其成为必需。国王与城市的联合,或某些情况下与农民的联合,使得非集中的封建秩序走向灭亡。- 新制度主义:承认城市化的作用,以及新经济团体的诞生对现存封建秩序的冲击。国家并没有因其作为统治阶级(正在出现的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而以掠夺的方式行事。它能够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契约之外,并拜托统治者追求个人私利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福利。-->强调君主制和新兴的商业团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潜在的共同性。商业团体需要军事保护,而国家恰恰是最合适的提供者。(3)意识形态革命集体信仰的戏剧性变化背景--> 非个人的、理性化的官僚制度出现。早期国家的诞生隐为者对封建集体意识的抛弃。4. 对制度变迁的任何发生学解释都面临一种风险,即研究者以回溯的方式,从功能的角度把他感兴趣的制度结果与另一种制度的消亡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从发生学的角度解释国家的形成,需要说明行为主体从诸多可能中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5. 现代的国家形成和国家失败-安全环境的改变:二战后非洲等殖民国家的独立-经济环境-国家合法性问题欧洲主权领土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合法化经历了三个阶段(226-227)(1)以地域为基础的有效统治,以地域性认同替代基于基督教共同体的神权的、普世的非地域性组织的观念。(2)国家必须与认同和忠诚的其他替代形式展开竞争,包括族群共同体、宗教、血亲结构,以及跨领土的忠诚关系(如封建义务)等。(3)通过讨价还价缔结契约,甚至长时间强行施行权威,国家成为某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国家的契约性越强,获得合法性的能力也越强)。亚洲、非洲等新国家的诞生,并未很好的进行上述阶段。他们多是由于帝国的崩溃、宗主国的撤退、帝国在国际上的非法化,以及民族主义者的抵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精英很少会与社会活动者们进行契约式的协商(228)。6. 帝国的制度遗产大多数u新生国家的出现是在帝国瓦解和撤退之后,因而有必要对帝国统治的制度影响进行考察。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