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09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49564272
作者:衷声 主编
页数:268页

作者简介

本辑内容有资深记者张泉带领读者《重走梁思成之路》,寻访这位中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史家的人生足迹;许知远与著名作家阿乙畅谈创作之路,讲述写作这条路上的孤独与坚守;沈从文研究者张新颖讲述沈从文的后半生,探讨这位文学大师后期的人生历程与创作之路;榫卯app的创始人孙勇讲述这款被苹果选为2014年年度最佳app的产品诞生的前后历程以及自己的创业理念等等。本辑的主题是耐心,为本期撰文的这些学者、作家和文化人士所从事的和关注的,多多少少都与耐心有关。然而,单纯批判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时代是没有力量的,我们必须具体地解释什么是耐心,以及耐心在过去如何可能。我们选择了一些人,他们的命运和创作,可能拥有过耐心这个东西,而我们选择另外一些人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于他们的认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

书籍目录

I 耐心与高潮/单读编辑部
【话题】
003 阿乙:我的脑子里就像野火在烧/许知远
027 严明:坚持是一种天理/吴飒
049 孙勇:榫卯变奏/张卓
【访谈】
069 沈从文的后半生——张新颖访谈/燕舞
【影像】
111 站在跳不下去的悬崖上/楼森华
【小说】
131 情人/于威
【报道】
141 重走梁思成之路/张泉
159 国家任务/王天挺
【随笔】
175 纽约唐人街的年夜饭及其他/于晓丹
197 神坛下的国父/龙荻
207 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云也退
【书评】
222 钱理群的小书架
225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记忆/邹波
243 全球书情/吴瑶

内容概要

主编介绍
许知远,现为《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纳斯达克的一代》等。
肖海生,曾任自由撰稿人和杂志编辑,现为《单读》系列文集执行主编。


 单读09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未开化的小镇,不乏有一些愚昧无知的青年,他们与安享天伦的即将入土为安的老年人辞行,忘记生活中陪伴着他们的妥协和诉苦之后,最大的理想不是克制这种贫乏,而是在对死无对证、逝无波澜的世俗生活恨之入骨之后,成为对外省临时起意的歌颂者。无常的世事经常让我卷入这群青年所煽动和鼓吹的狂热理想之中,由着对现世生活错杀一百的嚣张气焰熊熊炙烤不知所措的我的内心。于是,盛夏深夜,每一朵被蜜蜂垂涎的花在风中摇曳,一副心不在焉样子的时候,我常思考着在所不辞的远行是怎么发生的。我一度以为自己可以是过来人的翻版,按照祖先垂涎却尚未达成的方式去死一辈子,然而故事起步就有了偏差。要生存,必须是粮草先行。迁徙的历史无论是从非洲先民漫无头绪的争取开始,还是从云雾萦绕的山里隐居开始,而我却没有决心完成最后一步,从小镇去国际大都市旅居、城居。起初我的外省幻想是,夏天的流窜的蚊子只叮四肢,冬天的路边的积雪是白色的,父母年老的时候我有足够的积蓄治疗他们身体的顽疾,我可以读到世界最好看的书。不知道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不一样,我的外省幻想不再是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而是现在在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和其他爱好写作的人不一样,我很少点开网络狗血新闻,更别说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我身边的人,和我一样生活于支撑着外省幻想的时代焚烧厂。外省幻想,更像是一个需要人去参悟预言的讣告,让人在虔信遥远却精致的时代假想面前呈现一种最深的无力感。在过去,经典是一个专业内行的神圣仪式,而今天却成为一种生于陈词滥调的摆拍。大街小巷都在试图将那些充满隐私的小情绪、小挣扎和小暧昧做旧,让它们混迹于践行的宿主之中,竟然成为了时代最无法克制和无法取代的敏感部分。我不知道外省幻想什么时候变回了贫乏的一部分,像是在耗尽家财的选择面前逢赌必输,最后在时代充满摆拍意味的定位中失态,异乡人就是这种摆拍的殉道者。于是,我更加渴望进行一次不期而遇的旅行。在这场充满挫败和风险的旅行之中,风景不是天马行空的夭惑,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宿命,它是一场有气无力的镇压,最后在过来人的风凉话里掩埋。所幸我能看到那些浅显的设计背后,一切幻想都已经实现。科学家虽然都不去研究如何让蚊子不在晚上去啃咬没洗澡人的皮肤,但他们宣称不日将克服癌症;冬天的雪下的再厚再黑,已经和我无关,毕竟我已经是一个怕冷不闹的成年人,早起能让我在冬天看到无人踩踏的积雪之路;药虽然越来越贵,但是父母有了医保,住院慢病都可以按需抵消;尽管言论是有界限的,但大多数的书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保证了外省幻想的素材。当这些幻想实现的时候,我突然变得很惭愧,这些时代对我的反馈式的唤醒和救赎,却无关我的努力,似乎就在恍然大悟的时候全部轻而易举的获得了。世界上所有的做旧几乎都可以以假乱真,但当它乱入到不着边际的喜欢里,我还是能够一眼就能分辨那些充斥野心的伪装。我在外省幻想里采风,不知道下一丧失时间的克服时刻我又能得到世界怎样的答复,有始有终吗?可有可无吗?还是亦正亦邪的脆弱感。我禀赋的才华,无论多么的不合时宜,无法企及那些临危受命的社会责任,更无法让自己参与到与世为敌又全知全觉的进程中去。但是,才华不是让我目前出尽风头或者出尽洋相的,它会陪伴着我的外省幻想,度过最漫长最黑暗的岁月,它不是道听途说的审美,也不是形同虚设的治愈,它是哀愁掩饰下的善良,充满人情味的靠近。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羞涩地带,其中不得不承认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比我经历复杂,思想通透,他们又那么善于表达自己即时的感受和情绪,在他们理解中,我只是个腼腆的外来者,鲁莽手拙。我说的消息既陌生又生硬,失去了表达应有的本分。而事实上是,即便生来不具备即兴表演的天赋,我逐渐舍不得去浪费掉写作的时间,花在每一个尴尬的时刻;即便我不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读书狂魔,也不是一个穷游四海的精神流亡者,我也愿意把苟且活着的决心用一种最真实的方式表达,表达那种在最贫乏最无力感的状态下的决心,像是我活在小时候,我的外省幻想从来没有实现过。此刻我想表达的是,最烂的一部电影都要花掉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最好的舞台剧位置需要1000块钱,它们把别人的故事,把过去的事件以有偿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感受之中,而将来也有人会不计成本的表演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的世俗幻想。问题是,我们今天所有得到的一切发生,和存亡一样,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珍惜呢?我们何必以所谓的好高骛远,所谓的卓尔不群用一种今生今世的幻想取代未来投射在今天的幻想呢。我们为避免蒙羞和受苦,那些婉言谢绝的不幸和枯燥也许被时间做旧了以后,变成最具冒险的跨时代意义,只是我们尚未察觉。在包吃包住又管病的外省幻想里,我们与世俗缔结的友谊,或许是一种蔑视情结。或许我们都该后悔,一度的记仇心切,一度的嫌弃无术,让我们与活着的灵感和老去的骄傲失之交臂。因为,只要活着,或许老去,我们都在好莱坞无删节大片里,爱无止境。
  •     最近迷上一本名叫《单读》的读物。名字有些普通,但书中的内容,怎么说呢,有种仿佛遇上了知己的欢欣。书有些贵,但我都是从实体店上一本一本原价地买回来。对于一个穷人的我来说,既有些心痛,也十分甘心。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书中的文章时常不经意地启发了我的思考。甚至说,引导我的思考。买的第一期单读,主题是关于现代性焦虑的思考。记得当中有篇文章《速度与激情》,是回顾现代发展以来,人们为什么感到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纵向分析。文章读完后,直接导致我决心远离无聊的朋友圈。实体书买的第二期,是关于耐心。序言中提到了耐心的另一个变态形式,无聊。“(无聊)代表了纯粹的、未曾稀释的时间,她闪耀着时间那全部的重复、冗余、单调的光华。“单读的编辑部更把这一概念延伸,”只有坦然热售生命中大量的无聊,才有可能体验那真正高潮的一刻。“翻开目录,对当中有关沈从文与题为”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吸引。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文中并没有以此展开论证。其实对于一个道理的阐述,最好是置放在小说的土壤中(嘻嘻,这是因为我的思维是小说思维,对于哲学书心理学书的语言仍处于一种重构状态)。云也退(文中作者)只是写了他去拜访一个友人,melhavia的老居民拉菲。拉菲过去是个剧作家,现在开始写小说。虽然写的小说销量不怎么样,但是,其实这个melhavia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写书!他们不在乎书写得如何,能不能卖出去,因为——“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天黑。拉菲并没有邀请云也退吃饭,而是开车送他回去。坐在车上的云也退对他们方才谈到的以色列国际级作家,阿摩司 奥兹,使用了一个词“snobbish”。“人一旦成了名,都会变得很……snobbish吧。”不料,拉菲对那个,曾因他的一份读书笔记而回信,却又拒绝见面并为他的小说做序的阿摩司 奥兹辩解:“不——怎么能这么讲呢?你看,”他拍拍仪表板,“奥兹已经七十三岁了,他必须计算他精力的分配。我还能开车送你回家呢!我才七十岁!”好吧,读到这里,忽然有一股力量传入了我的身体。以上。便是我喜欢《单读》的理由之一。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沈从文那本书挺想看的
  •     有些文章很好,不过话题的气质和全书不太符啊…
  •     文章质量很高的一期。对阿乙、严明、孙勇的访谈,《情人》、《重走梁思成之路》、《纽约唐人街的年夜饭及其他》都很好
  •     只有坦然的接受生命中大量的无聊,才有可能体验真正的高潮。认识了很多逆规则而行的人,感谢。ps.报道的每一篇都看到泪目
  •     四星半。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他们说的,我毫不犹豫的想要走向这些人。在这洪流之中拉着我,或许是我的运气,被人拉着。我早已经做出了选择
  •     挺好的,喜欢这次的话题和访谈
  •     这本非常好,让我重新开始看《单读》了,也渐渐适应了这个新开本了,对一本杂志书来说很朴素很便携。非常不喜欢充满广告插图以及标榜质感的杂志,所以以报道访谈随笔内容取胜的这本很对我胃口。
  •     2016.1
  •     单读系列要成为旅行最佳读物了。
  •     这世上总会有午睡后从穿过新生嫩芽的明晃晃的阳光中看到全世界的人。“无聊”的另一种诠释,时间的力量值得相信。
  •     我曾追《单读》。
  •     只有坦然接受生命中大量的无聊,才有可能体验那真正高潮的一刻。
  •     在缺乏耐心的时代,我的耐心会变成什么?
  •     也是在小姨家读的
  •     没想到单读这书上的文章挺对胃口。让人不由的思考与感慨。
  •     阿乙的开篇访谈特别棒,对自身、对时代的焦虑,对二者关系的焦虑,都表达得很真切。其实依然是尼采那句老话,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本书的开本、纸质、封面设计和用材,以及内文的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加上书签绳,整体的手感观感都特别好,若所有纸书都做成这样,我也愿意放弃电子版啦!
  •     每篇都很有意思 但是不仔细想好像很难和耐心这个主题恰好联系上 印象最深的是编字典的那个老人
  •     这一本的选题基本都是喜欢的 读得酣畅
  •     打发晚上啊。
  •     张新颖的访谈看着感动,李庄记事有点感性了,但读到学者们离开李庄时石碑上的字纹,真是要落泪了
  •     一般,主题性不强啊
  •     看到阿乙那么直接地贬低路遥,我真要放声笑了哈哈。如果路遥活着好想看他们开撕啊。
  •     火车上一下午看完开心~
  •     你可以挣不到钱,但你不可以不去挣钱
  •     阿乙和唐人街的年夜饭
  •     ★★★★
  •     耐心谈何容易,特别是没有出路被看低无人理解的时候。
  •     定价高,文字编排过于随意
  •     阿乙的访谈还不错
  •     本篇印象最深的便是生活在纽约的中国移民,上一代移民局限于自己的小传统内,甚至连英语都不用学;下一代移民则对当今美国社会显得没有太多影响。无论哪种,都只是把美国当成一个备份而已。
  •     阿乙的访谈让人印象深刻且有所得,阿乙对路遥的偏见反方面证明了阿乙是一个怎么样的作家。阿乙认为自己没有分辨力所以只能阅读已经时间验证了的经典,这样才不会受到劣质文学的污染。
  •     这期的质量远远高于之前几期,阿乙的访谈,沈从文的后半生,小说《情人》都不错
  •     重走梁思成之路/张泉,看了让人有写作的冲动,纽约唐人街的年夜饭及其他/于晓丹切入点真好。
  •     话题专栏简直完美,然而接下来一路走低,不知道如此良莠不齐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喜欢阿乙那种傲傲的、却又张口来几句谁谁谁写过的东西,挺好的,大陆感觉缺豪气的文人。
  •     耐心是自己一直需要和缺乏的 这期选题和文章都很棒 访谈很真诚 极具实战性
  •     我的脑子里就像野火在烧
  •     201701 拿到手装帧和质感真是惊喜,开本大小适中,轻便,绳子书签,适合随身携带。三篇访谈读来心潮澎湃。16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听到了许知远,从他的电台到单读杂志,单向空间,为我原本狭隘的视野拓宽了一点局面。
  •     越来越凑合。
  •     打了一针足够剂量的耐心。
  •     很喜欢这期
  •     作为一本MOOK,确实有新鲜的内容,它改变了我对阿乙的看法,认识了严明,了解了四川的李庄和普什图语。
  •     阿乙这种不做作的自知之明真是让人嫉妒
  •     只有几篇访谈可看
  •     买的第一本单读,这期真不错。文章没有读库长,类型更丰富,也没有许知远的文章那么“作”。很久没有这样的阅读感动,还是要读纸质书。喜欢这个开本,和轻质纸,也喜欢最后一页的话“等待是一种极致的浪漫”“我向耐心致敬”。恩,我也是。
  •     不知道这个衷声是不是以前城市画报那个衷声
  •     开篇,与许先生惊人的知己感
  •     读书和写作涉及道德,你用怎样的语词评人论事,首先暴露了你是怎样的人。判断和虚拟想象,显现了局限和延展的方向,写白城恶魔的那篇特别好,关于诗人的跋扈一说用的恰到好处。
  •     3.5
  •     在火车上读完了大半本,喜欢阿乙的访谈,真刀真枪的,很实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