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301200346
作者:(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页数:317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理论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作者在新版本中加进了对舆论学理论最新进展的研究,更加切合实际生活。本书也是德文原版的首本中文译本

书籍目录

第1章  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设
第2章 用民意调查研究的工具进行检验
第3章 作为动机的孤立恐惧
第4章 什么是公共意见?
第5章 约翰•洛克的意见法则
第6章 统治是以舆论为基础的:大卫•休谟和詹姆斯•麦迪逊
第7章 让-雅克•卢梭传播了“公共意见”这个概念
第8章 舆论作为暴政: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第9章 “社会控制”的概念流传开来,而“舆论”概念遭到挫败:爱德华•罗斯
第10章 狼群的齐声嚎叫
第11章 非洲部落和太平洋部落中的舆论
第12章 进攻巴士底、舆论和大众心理
第13章 时尚就是舆论
第14章 被戴上颈手枷示众的人
第15章 法律和舆论
第16章 舆论推动整合
第17章 持异端论者、先锋者、局外人:舆论的挑战者
第18章 刻板成见作为舆论的传播工具:沃尔特•李普曼
第19章 将舆论的力量作为主题:尼克拉斯•卢曼
第20章 记者特权:从公共领域获得
第21章 舆论有两个源头:其中一个是大众传媒
第22章 双重意见气候
第23章 宣布的作用:如果某人的观点很难在媒体上找到共鸣,那他就保持沉默
第24章 民意即天意
第25章 1980年后记
第26章 新的发现
第27章 通往公共舆论理论的道路
第28章 舆论显现的和潜在的功能:一个概括
1991年后记 /
2001年补遗 /
注释 /
有关舆论的文献研究 /
文献 /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16年12月19日-2010年3月25日),德国政治学家、传播学者。沉默的螺旋理论是诺依曼最著名的学说,该理论解释了大众舆论如何影响个体的意见及行为。译者:董璐,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传播与社会、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方法、媒介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主持过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20余万字。


 沉默的螺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11月18日开卷,到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堪称是近期看的最晦涩艰深的一本书,历时将近一个月。有种穿越沼泽荒漠,想要长出一口气的感觉。言归正传。书名《沉默的螺旋》,主要阐述的是公共舆论的定义、起源、产生、影响以及应用,公共舆论,是一个发展历史并不长的学科,如果称得上学科的话,关于它的定义,学术界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而看完本书,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公共舆论,是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理性接受,并且占据强势地位的一种社会现象。公共舆论之所以形成,并不一定因为它正确,只是它占据了道德或是规则的制高点,为这个世界上占据强势舆论地位的人所接受,因此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而公共舆论的产生是可以引导的,这取决于在舆论的形成阶段,哪一方能占据道德或是理性的制高点,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播。我想,这就是我党要死死扼住传媒的咽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想要利用媒体影响中国的原因吧。书中说到,如果在舆论中居于弱势的一方因为认为自己处于弱势,害怕因发表观点被孤立而噤声,就会导致持本方观点的势力愈弱而对方愈强,这就相当于构成了沉默的螺旋。而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在面对可能的被孤立依然保持自己的观点,和主流的舆论作斗争,或是岿然不动。这样的人,如果他所持的观点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那么他应当发挥自己的能力,勇敢的站出来,去引导公共舆论。这也要求引导人对公共舆论具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引导的手段。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他的根基就是公共舆论,无论是民主社会,还是军政府,如果舆论所向,它对社会就有控制力,反之,就有被颠覆的可能。因此,朝鲜,文革时期的我国,即使在当今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时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其实是舆论所向,反其道而行之的,才会被颠覆。而文革的结束,也是因为舆论发生了逆转吧。当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改变当时的公共舆论,也许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问题吧。本书最后的后记所讲的,也许是本书中我看的最明白的一部分。评判任何一段时期的社会事件,不应该基于当前,而应该基于当时的价值取向,社会背景,也即当时的公共舆论。在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做法,也许在当时不做才是错的。譬如文革。所以,在对文革进行批判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将其归罪于任何一个人,因为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没有那样的能力,能够与当时的公共舆论相抗衡。而如何能够引导社会舆论,则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另外,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希望输出它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也许出发点没错,但是落实到操作层面,因为各个社会的差异,就会出现不同的评判标准,想要强行推广,只会碰壁。另,也许过500年,当人们审视这段历史,会认为西方社会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是否会产生那样的公共舆论,谁又会知道呢?毕竟,所谓的真理是否真的是真理,还是只是你我本身或是社会赋予你的幻觉呢?
  •       “沉默的螺旋”是一个在传播学里非常知名的假说,指的是优势意见占主导地位,其他的意见从公共图景中消失,并且“缄口不言”(P5)然而,阅读了诺依曼的原著之后,才了解这个理论不仅仅是研究传播现象那么简单。  诺依曼的研究背景是源于德国60年代的大选中的“最后一分钟动摇者”现象,采用定量研究和文献检索法,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有三个,分别是H1人们能够检验到意见气候,H2愿意说服和被迫沉默;H3孤立恐惧,定量研究主要采用控制实验法(坐火车)和问卷调查(民意调查),而文献检索方法则类似于内容分析,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各个角度的文献中检索“舆论”、“公共意见”等词语,来探讨公众舆论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历史变化。  由于“沉默的螺旋”的源起同大众传播和政治大选紧密相关,许多人将它归于政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中,实际上,在副标题“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就已经指出,这个假说最后的落脚点是在社会学上,它的核心是研究、正视人的社会性,着重于意见气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们是如何判定意见气候,是“大声呼喊”还是“保持沉默”。
  •     有人说经典常读常新,对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读一遍——不懂,再读一遍——不太懂,读第三遍——有点懂了,读第四遍——啊,原来是这么回事......读第N遍——作者实在是太高明了!如此常常读,常常感到有新知,与作者有了新的感应。是为经典。由此推论,此书为经典。平日里新闻传播圈的童鞋为了自正身份言必称“沉默的螺旋”,好像背住了教科书中那四五行理论介绍就得到了这本书浓缩的精华。这种对该理论的误解与将诺依曼译作纽曼的传讹一样令人发指。在我常读常新的阅读体会中,这本书论述沉默的螺旋理论本身并不是最主要的篇幅,而为了提出该理论并逐步验证该理论的全过程才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这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在上世纪前半叶大胆假设,并花了五十年小心求证的感人故事。书中细分的章节不但印证了作者研究得周密,更能窥见一位学者时时处处留心生活的洞察力、智慧和毅力。因此,它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践的典范之作。进入新媒体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许多质疑和批判,甚至好多学者试图推翻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成立。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受到了挑战:经典如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失去其“正确性”,那么还能算为经典吗?且不论这其中的研究者有几人不是赶时髦,而是正儿八经地读过此书、了解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单就社会科学乃至一切科学研究的目的——去发现各种现象,去建立理论假设来描述和解释这个世界;在了解各种因果规律之后,甚至可以对世界进行一些干预使其良性发展——而言,这本书就是当之无愧的经典。遗憾的是,这个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被传播学者借用来奉为圭皋,却为最初的受益者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者们所抛弃和遗忘。也许在许多大是大非的研究课题面前,沉默的螺旋以战争宣传为宏旨的研究目的不够大气上档次,但在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史上,该理论的发生和发展依然可圈可点。希望这本书在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更多社会科学学者的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愿这一理论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闪耀永恒的光芒。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前半部分理论和举例很有意思,后半部分太学术,匆匆略过
  •     好多实验内容,不能驾驭。
  •     这本书算是多次研究成果的集合
  •     理论有意思,可是不喜欢陈述方式
  •     除了”沉默的螺旋“的提出以外其余可以看做是“关于舆论的合集”,最喜欢的还是“沉默的螺旋”这五个字
  •     更像是一份报告?
  •     传播学经典,非常值得细读。
  •     核心观点很好,但论述结构总觉得有点乱。翻译中下水准。
  •     前面浅显有趣,后面不好看
  •     散文的笔触,文献综述般的内容……读传播学作品,感觉就没几本特满意的
  •     讲得很明白,易懂,并不是一本正经地灌概念。
  •     如何写一份最详尽的社会学论文
  •     沉默的大多数杀死了异类的少数,但也有天才能跳出螺旋。
  •     全书即为一句话:“优势意见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其他的意见从公共图景中完全消失,并且缄口不言,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沉默的螺旋的过程。”书中的举例太生涩,略过即可。
  •     不明觉厉,真本书都是实验案例,一点也不好看
  •     总感觉章节编排有些混乱,条理并不是很清晰,可能是翻译的原因,问卷调查的表格看着也很晦涩。
  •     舆论阵势很多时候都徒有其表,发出你自己的声音才尤其重要。
  •     著作!!!
  •     提出概念的意义或许要大于稍显跳脱的理论搭建,很多论据有隔,译笔倒是流畅
  •     作为学术书籍,这本书的意义是巨大的,不仅仅提出了一项假说,并且从古至今旁征博引来论证,不仅仅停留在逻辑学心理学,还进行问卷实证数据分析,这是对于学术的认真与坚持。此外,可能是翻译缘故抑或我的道行尚浅,整本书读起来并不是那么顺畅,有时会觉得艰刻。
  •     搁置了好久。这几个月都没什么状态而且也是要考试并且要改变生活方式所以还在寻找节奏。至于这本书,之前是为《趋之若鹜》而铺垫,但现在看来还要搁置。还是比较清晰的书,而且对于沉默的螺旋这个概念的提出还是很有见解的,主导舆论方向的很可能只是话题本身的“气质”而已。
  •     终于看到完整的描述了!
  •     传播学不得不学的理论之沉默的螺旋,看教材的讲解和原著果然还是有差别的。原著很学术,并且感觉论证的结构有点混乱,案例与案例之间没什么逻辑?第一次看理论原著,有点费劲。
  •     太散
  •     作者从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多个角度向我们证明:对舆论的恐惧没什么值得被嘲笑的,大家都一样,所以请相互理解吧
  •     翻译上有些地方语句不通。
  •     传播学著名理论,上大学的时候没好好读,现在依旧随便读一读,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O(∩_∩)O哈哈哈~
  •     看的我很爽的一本,对于群体心理学越来越感兴趣了…
  •     人们能够检验到意见气候,恐惧孤立,愿意说服和被迫沉默,以致形成“沉默的螺旋”。 马基雅维利“君主必须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洛克“舆论或声望的法律”,休谟“政府是建立在舆论基础上的”,卢梭“公共意见”,托克维尔“美国缺少精神上的独立性和真正的自由”,布赖斯“多数人的暴政”,罗斯“社会控制”。 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
  •     不仅难看,而且难看,真的又遇到了那种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不知道说说什么的尴尬,还是曾经的专业书啊!
  •     唔。
  •     传播学必读
  •     很多经典文本实际上给人的失望多于满足……估计是其衍生的解读与扩写早将其置于了名不副实的神坛……
  •     太学术,不好看
  •     太“难看”了⋯⋯感觉就像绕着围城转了一圈,还没有走进作者的视域里
  •     公众舆论的又一本经典。“优势意见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其他的意见从公共图景中完全消失,并且缄口不言,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沉默的螺旋的过程。
  •     这翻译读的好累。估计是博导带几个研究生的速成翻译品
  •     可能不足之处就在于书中反反复复探讨了太多大同小异的研究了……
  •     人的社会性本质揭露的很好。模仿,学习,孤立恐惧,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因为随大流是个贬义词。但诺依曼觉得也有好处,太特立独行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是会被怀疑是神经病的
  •     作者为了证明沉默的螺旋,先是考证了两个假设,提到人们的害怕被孤立的恐惧,随后提出是什么让人们恐惧——公共意见(公共舆论),接着就是关于这一理论的文献综述……跪了,看得死过去又活过来总算完了
  •     人们由于害怕被孤立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甘于沉默或赞同大多数,却没有意识到大多数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有意识的反抗,保持独立,才能打破沉默的螺旋。
  •     看的一目十行,理解的不多! 控制舆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1984里面的那台自动印刷机一样。 领导者的德行是否重要?在公众舆论中当然很重要。所以那么一句话,不出事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人,出了事都是毛片中的男人。打击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舆论压倒他。 社会舆论的特点,也就是沉默的螺旋,说到底原因就是人不希望自己被排除在集体之外而忽略自我的特性。从众心理。大概写了几句,有点乱,不推荐
  •     传播学经典,有理有据,人们都有从众心理,害怕被孤立。因此,有独立主见和观点的人往往非常难得
  •     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政治事件里,萃取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
  •     好乱
  •     把社会现象通过实验的方式提炼概括出来 , 书是蛮晦涩无聊的 但毕竟不是小说啊 不可能高潮起伏 看完还是受益匪浅的算是了解一些社会学皮毛
  •     农企是如何诞生的
  •     基本上从接触传播学开始就一直在接触而且使用的概念,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仔细看过这本书。看完以后发现,还真没有仔细看的必要……书的论点在开头就提到了,接下来就是不断论证——一方大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另一方可能“吞”下自己的观点,保持沉默,从而进入螺旋循环——优势意见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其他的意见从公共图景中完全消失,并且“缄口不言”。这个假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动机是大多数人有被孤立的恐惧,于是顺应他们能感知到的主流的观点。我原本以为这次美国大选是“沉默的螺旋”的一次印证,但事实上川普的支持者并不沉默,他们一直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地发声,只是主流媒体不关心他们的声音而已。
  •     诺依曼的主要研究点还是在公共舆论与社会控制上,尤其是对公共舆论的探讨贯穿全文,行文旁征博引却显累赘。从传播学上讲,沉默的螺旋的基础并不扎实,它的实验数据并不充分
  •     以科学实验方法阐述 逻辑n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