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301251785
作者:(法) 加缪
页数:144页

作者简介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我杀了人,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世界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行为举止甚至思想应该如何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种种道德规范下的节度。但是,默尔索,一个居高临下的鸟瞰者,冷静自持,无动于衷,漠视七嘴八舌急于发表意见和批判的群众。他倦于给出令人满意的标准答案,他对合乎礼俗但不合于自己真实感受的事物,无法找到适当的对应方式和距离,于是,他被大家指责为无情、不孝、不义。默尔索不知道在与世界冲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鸟瞰自己,也鸟瞰他人,探索内在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他还没找到答案,如何给别人(何况是别人“想要的”)答案?在这种种荒谬的情境中,默尔索凸显了“独立的个人”的困窘。在他没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穷极一生都在摸索),他注定是: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既定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加缪形塑的“现代荒谬英雄”默尔索于是诞生,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孤独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混乱、无依的处境。

书籍目录

异乡人第一部 001
异乡人第二部 063
导读:默尔索的成年礼 127
加缪作品年表 145

内容概要

加缪(Albert Camus),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车祸骤逝。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文学上的存在主义大师。


 异乡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7条)

  •     这是一部篇幅不长的小说(如果把它定义为长篇的话你可以这样认为),7.8万字的样子。是法国著名诺奖得主加缪的作品,一般被翻译为《异乡人》或《局外人》,这部小说大约这也是他得诺奖最重要的推力吧。我很难为这部小说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或者概括,有人把它当做法律小说来读,法学界人士当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问题做很多研究,通常,这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不过作为一个法学的门外汉,我想单单从文学生活的一些小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多说一点,这倒不像是研究变态杀人犯的素材,更不适合作为研究精神病人的素材,因为这是一个热爱生活与生命的人所创造的的故事。读完这部小说很容易联想到加拿大导演哈维尔·多兰的一部电影——《我杀了我妈妈》,在某些意义上,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我杀了我妈妈》中主人公(一个刚要成年的青年)曾经多次幻想自己杀掉了自己的母亲,而本书中的主角默尔索也被指控在精神上杀掉了自己的妈妈,他被检察官愤怒地指控为带着一颗罪犯的心理埋葬了母亲,并坦言“一个在精神上杀害母亲的人,和双手染上至亲鲜血的人,一样为社会所不容,因为前者种的因可能导致后者结的果”,而我们的主人公默尔索曾经说过——“每个心智健全的人,多多少少都曾盼望自己所爱的人死去”,听到这句话的人反应自然是震撼,包括我们的读者,而震撼的原因,我想是非常巧妙而深刻的,似乎,默尔索道出了一个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事实,只是可能更多的人不愿意承认罢了;就我自己而言,我承认我也有过这种幻想,面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会幻想有一天他们终将离去,会幻想那一天的可怕,会幻想自己会是嚎啕大哭着面对还是一言不发着面对,抑或是,像默尔索一样,在至亲离开之后没几天,就可能会跟女人做爱,去看喜剧电影,去做一切看似不寻常的事,但是,我感觉我的出发点是恐惧,是面对命运这张大网下的无奈,是生命不停前进时偶尔停顿发出的叹息,不仅如此,我还幻想过奶奶的离开,爷爷的离开,因为他们老成这个样子,于我而言实在是没了生命的色彩,欢声笑语甚少,孤独与无奈是主题,甚至,在得知奶奶得了癌症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她尽早离开,以免受折磨,而生活中,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都是折磨,当然,仅仅对于夕阳中蹒跚的他们而言又如那些不能自理的人,离开,是每个子女都曾经想过的问题,对子女是解脱,对老人同样是解脱,而这些盼望的出发点,并非不爱,并非兽性,难道每个人,都用一颗罪犯的心理埋葬了母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细节,比如为默尔索定罪的时候着重强调他对母亲的死的无动于衷,这在很大程度上定性了他的罪行,似乎,阿拉伯人的死并非主要罪行,这里透露了殖民者的残忍;可以为此作证的还有雷蒙在虐待了自己的阿拉伯情妇时并未受到任何惩罚······默尔索与神父的对抗那一部分也是相当精彩,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无神论者,因为他掌控了自己的生命。这一部分也被我摘录下来了。默尔索叫“妈妈”而非“母亲”同样是一个引很多读者注意的点,他最后在死亡面前理解了妈妈为什么在快要结束生命之时还结交男朋友,同时,他对曾经因看到行刑场面而呕吐的父亲感到了不满。他爱着他的妈妈,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一点,他强过雷蒙一百倍。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     这本书唯一让人感到不对劲的地方是默尓索杀死的阿拉伯人没有名字,后面的大段心理描写一句话也没有提到对杀死一个无辜生命的忏悔。故事的发生地是阿尔及尔,法国的殖民地。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批判了加缪,因为加缪有意无意美化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
  •     本书分为两部,由于第一部全部是细碎生活的描写,不太容易看懂,直到结尾的时候引入到第二部,整个故事的框架才表现出来。当我真正明白作者要讲一个什么故事的时候,我开始看得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兴奋,可惜最后冰冷的现实给我狠狠一击,这真是一个残酷的社会。“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 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 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 我活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 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 我杀了人, 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这是男主默尔索所说的。他杀了人,最终被判处死刑。故事是这样开始的。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去奔丧的时候没有流泪也没有表现出悲伤,第二天回来遇到之前的女同事玛丽,第一个周末他们就在一起了,一起看电影等等。第二周默尔索的朋友邀请他去海边玩,就在海边,他杀了一个阿拉伯人。最后判刑的时候很搞笑的是,法官不问他为什么会去犯罪,而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最终他们得知默尔索是一个母亲死了还去玩乐的不孝子后,知道他不是一个基督教徒之后,判处他死刑。很奇怪的逻辑,男主默尔索跟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同,他有完全自主的思想,有自己的意志力。虽然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没有表现的悲伤,但是在他得知自己黎明就要去死的时候,他想起了他的母亲,而且他完全明白了母亲死去前的想法和状态。外人为他扣上的“不孝”、“不义”的帽子,实则是非常没有道理的。冷冰冰的现实。大概就是一个人明明没有做错什么,还非要联系他之前的表现给他杜撰一个形象,仿佛只有“想象”的这个人才应该是真的,而他们面前这个只是因为义气冲动杀人的人,成为了他们疯狂想象的对象。他说“每个心智健全的人,多多少少都曾盼望自己所爱的人死去”、“实际上,一个人是死于三十岁或七十岁并不十分重要,因为无论如何,自然有其他男男女女继续活下去,而且活上千千万万年。总之,没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显而易见的了,不管是现在还是二十年内,死的永远是同一个我。”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因为作为一个人,内心都会有不为人知的阴暗想法。关键在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社会环境中,他不赴死,难道让所有人去死吗?他最后还是赢了那些人。在精神上。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孤独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他可以在屋里透过窗户观察一天路人的情况,他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没有人能够懂他。从这本书回归到我的生活,如果跟一些事情较真的比较,我也像是一个异乡人,或者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异乡人。现在我们可以无限放大自己的某些想法,会发现很少有人理解或者很少有人赞同,也许你只是看上去很合群,其实你的思想都独立于世俗之外。你会很不认同一些观点,看不惯一些既定的人和事,只是你没有表达出来。若给你反叛的力量,你也会跟男主一样。不同的是,只是我们都很会选择,很会妥协。所以他杀了人判了死刑,我们虽然活着却也只是活着。是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故事中从母殁到开枪的时间周期为两周,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默尔索的心理感述,对高温的敏感,对时间的敏感,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不在乎,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将人物推上了故事的漩涡,你甚至对默尔索一无所知,却又比故事中的角色都了解他。结局的孑然而止逼迫肉体和灵魂,伦理与宗教曝光在太阳下,闷热和紧张一触即发。他是个健全的人,有着自虐自毁倾向,我想,如果篇幅再大点,默尔索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将会解释清楚,为什么他会是一个异乡人,为什么他会这样去生活。
  •     現在死去,和四十年後死去,有什麼不同?死去的還是同一個我。
  •     “为什么一个普通人身上的优点,到了罪犯身上就成为了他十恶不赦的罪状。”
  •     因为封面里的加缪太帅买了这本书 看书的过程印象深刻两个地方 一个是马颂的房子看小说时总会自己想像场景 用了好几分钟思考到底应该怎么放置才能背靠峭壁前面用木头支撑 第二就是结尾的呐喊 看的似懂非懂 只觉得就是好 很多现在的人也会有默尔索的感受吧 与周边的一切维持着似近似远的疏离
  •     通篇读完,觉得书名译为局外人最好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你真的热爱生活么。文中太多描写环境的句子了,通过环境来衬出主人公的内心
  •     只能说自己领悟力太浅
  •     默尔索 一天看完 不能再“佩服自己”了
  •     据说是让渡边淳一拍案叫绝、一连读了三遍的书。庭审部分的心理描写相当贴切,让人赞叹,绝不只限于法学研究的范围。
  •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
  •     迷人的冷漠。
  •     还是局外人这名字更贴切 对默尔索的钝感有代入感 阔怕
  •     确实很荒缪,尤其是开头那几句,正常人不能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一般人达不到。(无讽刺)
  •     全书弥漫淡淡的一种置身于世外之感
  •     功力不够,有些迷迷瞪瞪,觉得主角有点弱不禁风,晒会儿就脑袋发晕。但默索尔对于事物的态度我真的很喜欢。看最后一段之前以为他对于所有事物都不抱有什么感情,但最后一段对于神父的怒吼相当有含义。也许我该再提升自己再来拜读。
  •     共鸣太强烈
  •     读着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想要嘶吼。世界与我无关
  •     喜欢“局外人”这个翻译,更贴切。“他人之死、母亲之爱、他的上帝、他人所选择的生活、他人所选择的命运,与我何干?反正找上我的这种命运,也会找上成千成万像他一样自称为我兄弟的幸运儿。所以,他明白吗?活着的人都是幸运儿,世上只有这一种人。大家一样迟早要死,连他也不例外。”
  •     那是因为我从来都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所以宁可把嘴巴闭上
  •     “你可以审判我的肉体 但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封面这句话直戳文章 社会如此的想要将你规限在内 以至于用你的生命做筹码 但是那也无法将人的真实掩埋 道德应该有约束力 但也不应将人的本质与之骨肉相连 翻译略失趣味
  •     那种不妥协的边缘之人,却是最真实的人。耶稣基督也是这样的存在,而ta的信徒们的世界却把这类人视为异乡人。一个不能用舞台剧电影等其他形式展现的彻彻底底的文学作品。
  •     扣一星给标题
  •     并没有感觉很惊艳,可能跟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后面的导读很鸡肋,都没有豆友写的有深度。
  •     “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每个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应当求同存异,我不干涉你的世界,你也无权要求我必须进入并理解你的世界。你可以审判我杀人犯罪,却不可以说我的世界的认知有罪。
  •     最后这个人变成了上帝
  •     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     不知道对错 但是很符合
  •     不过无论如何,就算我不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我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却非常确定。而他想跟我谈的话题,正好就是我不感兴趣的。
  •     我还未长大,我还未成年,我还在努力确认自己的生活方式,还在努力说服自己那一切是有正当性的,不管是有多四平八稳还是多骇世惊俗。
  •     局外人
  •     翻译一般吧,只有最后一幕在神父面前的爆发是精彩的。默尔索是最先意识到自己的「局外人」身份,并且诚实面对它的,他有理由把一切都归罪于阳光,只是这并不足以成为他脱罪的理由,甚至加深他的「罪孽」,与此同时其他人都沉迷于给定的社会角色,按照游戏规则对默尔索表现出憎恶或者有限的同情(内心并不能),并且对自己的这些反映以及缘由毫无觉察。每个人都是自身的「局外人」,无法逃避孤独的命运,这是最初也是最终的审判,而法律也好道德也好,只是棋盘上的格子那样的存在,掌握权力的人可以以此决定他人的自由和价值判断,却无法实现任何救赎。
  •     没想到这些被称为好作品的名著有时竟意外的简单或者说难以揣摩 大概真的是要对当下那个社会有所了解才能更懂作者 我觉得他没有什么其他审判想象的错 只是自我 可是社会无论从古至今还是未能接受人 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我
  •     就是《局外人》哦
  •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默索是一个独立的“我”,为了我而活着的人。法庭上的检察官,律师,法官,证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默索。而到最后,监狱牧师更加过分。他要求默索去祷告,请求请求救赎。 偶尔也会有这种极端的的心态,我就是我,管你作甚。然而处在人情社会的我,却不得不面对现实。
  •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与其说很多人都是默尔索,不如说有些人想成为默尔索。至少我想
  •     能让我记起这一世的,那就是我想象中的来世。隔了很久之后第一本不加犹豫就选择打五星的书,喜欢加缪。一切很荒诞,更多的却是现实。喜欢最后的顿悟,但更喜欢文中没来由的种种孤独。书名取的好,异乡人或是局外人,都一样吧。
  •     #2017第十二本# 开始读大师们的书。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很多人往往以一件事来判断和证明他们心中认定的全部。可是我的职业又需要利用这种逻辑,有选择的使用事实来说明不一样的故事。辩论同理。或许就是因为我一直在自我怀疑和怀疑他们,无法坚定的站在论点的任何一方,所以才无法辩论吧。跑题了…
  •     加缪真折磨人 但是真的很迷人
  •     第二次阅读,除了社会的荒谬,法制的荒谬,读出了宗教的荒谬。翻译一般。
  •     第二次看,依旧超喜欢,检察官说服(异化)不了莫尔索就搞死,但法律不公并不是荒诞的重点。并且,这次读一点都不认为这本书是悲剧!因为默尔索从来坚持理想,从未演戏作假,从未媚俗,他找到了自己,即使孤独,即使被判死刑。很多人终其一生,媚俗入世,从没有找到过自己,可最终也会死亡
  •     译者文笔很好,阅读的时候感觉像喝凉水,一切都很冷静,连歇斯底里的时候都透露出一股冷静的味道。封面上那句话让人印象很深,我知道这个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     最后的结尾看了又看,有力!
  •     钥匙藏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他在与神父的对话里,对这个温柔而又冷漠的世界敞开了他的怀抱,而默尔索的温柔与冷漠,其实与这个世界亲同手足
  •     某个下午高三的语文阅读课
  •     为什么名字不是《局外人》,这会让这本书好懂很多。初识加缪,确实是荒谬文学的大师。
  •     即使身在家乡,亦是异乡
  •     刚看完。看了后面的成人礼解说才懂了一点。但是最后那部分还是不懂……可能是因为经历不够?就觉得最后主人公抓住神父嘶吼那段大快人心,然而整部小说的中心还是模模糊糊的,没能看真切。而且感觉杀人了就是应该要反省要忏悔的呀,而且他杀人的理由又是那么随意?可能我觉悟太低啦……
  •     【读书笔记】异乡人 1、标签:加缪作品,法律文学经典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小说 2、一个平凡的公司小职员,突然有一天杀了人,然后被判决处于极刑。可笑的是,他的最大的罪不是杀人,要知道他开
  •     重读局外人 感觉实在太人性了 内心完全的表露 真是坦诚 就算死亡也没能动摇摩梭儿内心的袒露与真诚 这种真诚是内心的 就像那句话 人生在世 永远不要演戏作假 他的所做所为完全为了自己的意志服务 不受限制于世俗人伦道德 相比于其他人 简直就是一种对社会 人性的讽刺与嘲笑
  •     等待再一次阅读....
  •     没理解到异乡人作为题目的含义,倒是在睡觉的时候记起本该叫局外人,也就想通了。与我相关与我无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