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心理 日本的自我》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50975724X
作者:南博
页数:354页

《日本人的心理 日本的自我》的笔记-为自我定位置 - 为自我定位置


性格形成很大部分的底色来自家庭教育,然后自我经历在其上加固,走向好或者不好的方向。日本社会看重他人视线、重视与他人的距离也是来自成长过程中家庭养育中反复灌输的,以约定俗成的规矩、“义理”之名强调的,要重视在人际关系中自我的作为,包括上下关系的不同应对,包括敬语和歉语的不停使用。
也许出发点同公共场合的默默遵守秩序相同,目的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使己受益;确定了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几何之后,也是内我的一种安定。
语言在这其中起到一个推进器的作用。“如果对某人反复使用一定的敬语,那么对其人便会逐渐产生一定的态度。日本的孩子,受父母的教导,要对某个特定的人使用特定的敬语,可能在他们尚未达到能够判断此人性格、才能的年龄之前,便认为此人是值得尊敬的人。并非此人值得尊敬才使用敬语,而是因为他是使用敬语的对象,才尊敬他。”
从中可见语言的力量,给日本社会的一些固有“定型”添了砖加了瓦。
对他人视线的在意亦可追溯到封建等级社会,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需要时时在意在他人眼中自己是属于哪个等级的人。即使其后经历了明治开化等一系列社会变革,这种意识也牢牢地流传了下来,扎根在人们的心里,处处体现于言行。

《日本人的心理 日本的自我》的笔记-集体我的形成 - 集体我的形成

日本社会中充斥着集体人格。即,将个人依附或遁形于集体之后,又或者是在从来对他人意识过剩的教养中形成的,集体我。而对他人视线的意识过剩,又可以说是集体我的根本来由。
“与其说集团是自我主张的场所,不如说其是同化自我的场所,自我的一部或大部被集团同一化,从而形成集团我的意识,并被置于所谓自我的背后,作为自我心理的支撑”
个人对集体的这种推崇发自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严明的武士道阶层,却并未随着明治维新的半开化及其后的西欧崇拜而退散,反而作为传统中有价值的部分被保留并宣扬开来。甚至作为了既定义理的一部分。
而向来以逃避责任著称的日本社会,“集体我”在此处更是作为一种极好的掩护形式——这是集体的决定,与己无关。而罪责也因此无从下放分配至个人,最终弥散消失在空气中。一如战败时提出的全民忏悔论。——相应地,对于民众对政治的冷漠,也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也有以少数以个人身份出来承认罪责的,但这种目的是减轻惩罚的利己心理,又是另一回事了。
另一方面,躲在集体我背后更可怕的是,是共同的空气。种种“炎上”或“欺凌”,也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如果说前者还可以归结为信息社会对人潜移默化的均一化,那么后者就是触目惊心地以集体为名的暴行:集体地欺辱、虐待比自己软弱的弱者。作为集团的一个成员,个人不敢干的施虐行动,借着集体之力就可以干出来,它不是个人性的施虐,而是集体性的施虐。


 日本人的心理 日本的自我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