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301227343
作者:叶檀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叶檀对近年中国经济观察的萃取以及对未来经济预测与前瞻的倾力之作。它浓缩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智慧精华,与读者共同分享了看懂经济趋势的全新视角,传授了理性投资的逻辑分析和基本思维。其中包含叶檀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数据分析与预测,对股市、楼市、金市、期货等领域的投资指导,对电商、传媒、旅游、煤电等行业的经济分析,对百姓如何正确理财的建议等。可以说这是一本政府官员经济决策、企业高层资本运营、金融机构业务培训、个人投资理财必读的财经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001
谁偷走了我的“银子”?
1.被绑架的柴米油盐 / 002
2.天价茅台,为谁而饮? / 009
3.“苹果派”时代的电子消费 / 021
4. 高油价背后的“真正推手” / 030
5.廉价航空究竟能飞多远? / 042
6.车市价格战与经济寒冬 / 048
第二篇/ 055
房价凶猛,谁将最伤?
1. 跷跷板上的买房者与卖房者 / 056
2.开发商的寒冬宛如一个遥远的童话 / 062
3.商业地产的野蛮生长 / 070
4.地价上涨解套地方债务 / 077
5. 限购令,究竟限住了谁? / 082
6.高房价背后的居民真实收入 / 090
第三篇/ 095
转型行业的喜乐与哀愁
1.内扰外侵,夹缝中生存的电子书行业 / 096
2.视频网站的风云争霸 / 104
3. 1300亿将砸出一个怎样的中国影视? / 111
4.愤怒吧,中国动漫! / 117
5.旅游新向标:足不出户搞定万里行 / 123
6.钢铁老大的浮沉录 / 129
7.手机业:聚宝盆里的新宠 / 134
第四篇/ 141
曲线图里的中国经济
1.那些年我们买的第一只股票 / 142
2.追问“熊”事,诊脉归真堂 / 147
3.投资民企的风险何在? / 154
4.金属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 160
5. 股市风云:有财富的地方就有风险 / 165
第五篇/ 175
中国经济正在被世界包围
1.全球经济的新特征 / 176
2.日韩经济对我们的映照 / 182
3.欧洲崛起的秘密武器 / 187
4.美国的吸金大法 / 191
5.中国经济的突围 / 199
第六篇/ 207
中国人的财富保卫战
1.百姓理财新抉择 / 208
2.福布斯榜单上的财富风云 / 216
3. 26亿买大象:财大
者才会气粗 / 221
4.让阳光洒满民间资本 / 229
5.电商之战:烧钱的狂想曲? / 234
结 语/ 241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三大重点

编辑推荐

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物价、房价、油价、股市、车市等问题的真相是什么?实体经济困难重重,中国老百姓何时能过上好日子? 社会热门行业,如电子商务、影视动漫传媒旅游等文化产业、股市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业的实情是怎样的?各类投资者如何能学会自己“挖地雷”?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哪些? 心直口快、酣畅犀利,正是叶檀博士的行文风格,上述问题,不止于答案。在她的笔下,数据会说话。正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作者剖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某些弊端和困境,并发出了“爱愈深痛愈切”的批评,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与转型的十字路口,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高的智慧进行第二次市场化改革。 可以说,作者是当今中国最勤勉、最高产的财经评论家,几乎天天都有新的博客文章在各大门户网站登出。她关切百姓生活的拳拳之心,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殷殷期望,跃然纸上,日月可鉴! 没有名人推荐,好书自己说话;没有前言后语,内容直奔主题。

前言

中国未来经济三预测2013年经济三预测2013年是力但倡改革之年,改革既要支付成本,也将获得红利。对于2013年经济,维持三个预测。第一,围绕中国城镇化的配套改革开始启动。2012年底开始地方政策落实异地高考,随迁子女异地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障碍被清除,异地中考、高考的障碍清除了一小部分。2013年户籍改革将启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度启动户籍制度进一步深入,城镇化户籍,以及珠三角、长三角户籍改革可能有所放松。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遭遇的巨大阻力并未消减,预计进步不会太大。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环节,税收改革还将延续,从营改增开始,消费税的改革、房产税试点的扩大,都将成为重头戏。第二,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持续。日本无限度的量化宽松政策给全球2013年的货币战埋下伏笔,各国竞相压低汇率促进出口就业,试图以此走出经济紧缩困局。货币无法缓解需求不足、分配不公与产能过剩,2013年在硝烟四起的货币战中,中国货币政策将在夹缝中生存,不能加息以防吸引热钱,不能降息以防通货膨胀,社会融资总量还会上升,债券市场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要面对的是债务风险与结构调整的双重考验。第三,中国资本货币市场略好于2012年。股票、房地产在2012年四季度已经启动。从12月开始内地A股市场的升势,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标志。持乐观态度的人一定忘了希腊经济一筹莫展而股市大涨的情景。2013年房地产:稳步上升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强劲反弹,2013年房地产在控制的呼吁声中继续上涨。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是分化,由于经济景气周期下行,以及出口大幅下降,导致以单一资源为主的中小城市如鄂尔多斯、以外向出口为主的中小城市如温州东莞等地房价下降,如冰山融化。也许因为冰山融化惊吓到了某些人,也许因为地方财政的警报开始拉响,从2012年年中开始,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开发商开始以低价检选土地,下半年大规模进入市场,到四季度地价上升,以至于某地方政府不得不以行政手段中止企业拿地。从年中开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价格坚挺、成交量上升,其他省会城市房价开始抬头,到四季度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房地产市场由淡转旺,其背景是刚性与改善型需求主导、表面上限购限贷仍在严格执行。可以想像,一旦房地产政策放松,房地产市场将如何火爆。2013年,房地产市场稳中有升。第一,主导房地产市场的首先是城镇化。农民无论是自愿上楼还是被动上楼,都需要“楼”。假如未来十年有4亿农民朋友进入城镇,如果他们手中拥有征地而来的第一桶金,通过商品房解决农民进城的住房问题,那么市场必须提供给他们足够的商品房;如果进城的农民朋友大部分征地款被剥夺,那么地方政府必须提供足够的保障房,羊毛出在羊身上,分配给农民朋友的保障房等支出必须通过房地产收益得到补偿。所以,成本就是房地产,40万亿的成本,需要多少房地产支撑?女人永远缺少一件衣服,地方政府永远缺少社会保障的一块资金。第二,基建投资需要土地杠杆。城镇化进入快车道,中国需要大规模基建,2013年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还将大干快上:中央重点工程由央企负责,各地基础工程基本上都由各地城投公司负责,城投公司发城投债、到银行借贷,最重要的抵押品、资产评估就是土地,失去土地,就像火箭失去燃料,还做什么基建?还建什么轨交?乐观的说法是,可以利用民资,确实,中国存款将近百万亿,民资作用不可小覤。城投债或者信托就是利用民资的重要方式,除非造假,仍然需要抵押、担保、风险等级评估。而从温州等地的轨交民间集资情况看,民资对于入股、集资轨交兴趣缺缺,一方面是因为公益项目赢利前景黯淡,需要政府补贴,另一方面,是担心无法提到相应的管理权与收益权,甚至担心最终被“关门打狗”,从历史经验看,这样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第三,货币相对充裕。由于投资扩大、基建上马,全球主要央行发钞,投资货币与全球套利货币四处蔓延。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热钱开始冲击中国香港地区,导致香港金管局释放千亿港币、几十次干预汇市,以压低港币汇率。2013年,全球热钱流动势头有增无减,国内资金流动到发达经济体进行资源、品牌、技术并购,而大规模的移民推动了人口、资金进入地的房价。发达国家借入零利率的美元、日元,在全球寻找套利机会。可以肯定,中国货币政策将比2012年略有宽松,以适应投资增长,全球主要央行零利率抑制了中国央行的加息空间,2013年真实汇率还将继续上升,名义汇率加上通胀都处于小幅上升区间,尤其是通胀的预期,正在逐渐加重,导致人们购买资产的热情上升。不可忽视,2013年还有两个特点,房地产市场继续分化,温州、鄂尔多斯、邯郸等地回升无望,冰山从边远地区融化,而大部分省会以上核心城市房价还会上升。另一个特点,房价上升半遮半掩、欲说还羞,有关方面意识到房地产泡沫在将来的危害,因此房地产政策继续紧缩,而实际需求与经济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上涨的内生动力。尽管一步三回头,尽管戴着原罪的帽子,尽管无数骂名,房地产市场还是在往上走。市场有逻辑,路径依赖也有逻辑,骂声与政策不可能消除逻辑。2013年股票市场:震荡不休2012年股票市场以第四季度艰难的上扬给市场信心。2013年,中国股票市场将继续震荡,价格中枢有所抬升。从股市的三大变量来看,第一个变量实体经济数据将有所好转。数字好转始于2012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回暖、基建投资上升、对来年投资的憧憬,使得银行股与部分周期性股票上升。2013年将延续投资趋势,基于经济一体化的中西部投资、基于城镇化的轨交投资、基于美丽社会的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均是投资重点,另一方面,对于制造业转型的鼓励将会提升,精密仪器、大飞机、军工等投资还将增加,这也就意味着,2013年将以投资拉动经济,强有力的投资保障了宏观经济数据的好转。市场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债务、银行不良率、利率市场化导致利润下降等综合因素的作用,银行股价高低起伏不定。与此同时,由于产能过剩顽疾未能解决,周期性股票也将时涨时落。有媒体以外资购入中银股论证银行股逆转就此走出颓势。从2012年8月开始,QFII的确在这一期间大举抄底包括银行股在内的A股蓝筹股。中国证监会下属的投资者保护局证实,QFII2012年8月份以来持续大幅增仓买入蓝筹股,2012年8月、9月、10月QFII账户对沪市股票的单月净买入额分别为2012年前7个月净买入总额的3倍、9倍和10倍。针对沪深300成分股中沪市股票,10月QFII单月净买入额是2012年前7个月净买入总额的40倍多。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QFII进行价值投资,不过,不要忘记,就要部分外资小规模买入中资银行股的同时,汇丰正在出售中国平安。事实上,金融危机以后,作为中国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的外资进入了密集的羊毛收割期,瑞银于2008年的最后一天抛售了33.78亿股中行H股,美国银行2009年1月7日抛售56.2股建行H股,同日,香港李嘉诚基金配售中行20亿股股份。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等机构于2007年就减持了中行、建行,目前这些金融机构从事波段操作,不再重提战略投资的往事,并且,一手做多一手做空,或者做多银行股通过指数做空,成为常见的对冲手段。在民生银行等案例上,这些手段被玩得炉火纯青,老虎亚洲基金甚至违规利用内幕交易对冲获取暴利,而受到美国证监会的严厉处罚。第二个变量是估值,估值并不处于绝对最低,静态估值低不等于动态估值低。银行目前估值最低,但随着赢利下降或者温州等地、光伏等行业不良率上升,其市赢率将迅速上升。除去银行等蓝筹股,中小板、创业板估值优势并不明显。根据证监会投保局的数据,截至2012年11月末,沪深两市平均市盈率为13.25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更在10倍左右,股息率达3.05%,而美国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则在14倍左右,股息率则为2.19%。显然,这样的计算有失公允,如果把战略投资者、大股东的获利刨除在外,中小投资者所获得的股息率将大降。更不必提,一些上市公司给予红股、现金红利就是为了获得再融资的门槛。A股市场有投资释放、估值较低时候的投机价值,在基本制度改变之前大谈投资价值为时过早,除了少数上市公司外,其他公司都不配“价值”二字。至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否得到了捍卫,看看黄光裕内幕交易案的结果就清楚了,股市是个利益场,各种力量搅做一团,绝非一家能定乾坤。第三个变量是货币,货币是催生2013年行情的主要动力。全球主要央行发放的货币无法真正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却能够催生投资热潮,2012年债务危机下的希腊股市大涨,印证大量货币可以抬升短期股市这一真理。随着中国投资热再次兴起,货币发放将维持在正常偏上的水平,即广义货币在14%偏上的水平。投资、股市、债市、货币、楼市,五位一体,见证着中国货币将在稳定经济中起重要的作用,另外,越传越热的地方社保基金入市如果成真,将催生一轮大行情,社保基金将成为拯救大部分投资者的上帝。最后,不可忽视的是投资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股指期货具有对冲功能,绝大多数投资机构与成熟的个体投资者摆脱了单边多空行情,转而进行对冲,导致股指上行不远。未来如果融券能够大规模落实,投资者会拿着放大镜,检视造假、内幕交易的个股,个股将再现指数震荡的现象。2013年,股市在目前点位到3000点之间来回震荡,由于数据与信心好转,导致价格中枢上移。股市上行靠货币与投资,下行来自于周期性恐慌。要强调的是,股市公平基础制度的建设远未成功,市场略有上升并非股市公平的体现,而是为下一轮投资冲刺做好准备。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好于2012年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将好于2012年。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城镇化“豪赌”,工业化时期的大规模投资仍将延续,在经济数据企稳的过程中为经济结构调整腾出空间,这既是林毅夫的胜利,也是中国2012年实体经济下行倒逼的结果。实体经济下挫企业四顾茫然之际,政府主导的投资与产业升级再次提上议题。2012年重大的经济学讨论是中国需不需要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从世行卸任的林毅夫先生对此充满信心,在9月11日召开的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长。其前提是,中国这样的工业化中途国家,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产业升级的推动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功能,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具有基础作用,而政府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中的因势利导和甄别选择作用。对于中国消费数据的低估,对于中国投资数据的重新解读,在投资主导的阵营中,林毅夫先生有一连串的同盟军。理论争议未休,2012年实体企业的困境使得天平向投资倾斜。2012年三、四季度投资已呈现全面回暖态势,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截至12月24日,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重大项目通过审核项目名单已达94个。11月份共审核通过17个项目,10月份通过75个项目,9月份高达147个项目。2013年的投资总额将继续上升,轨交、城镇化、能源、环保、三农、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与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投资重点,尤其围绕城镇化,大量资金将进入这一领域。虽然重点投资领域很多,但基础建设的目标只有一个,城镇化。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编制完成,称“城镇化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预计2013年围绕城镇化的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将出台,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教育等方面。如果说前十年是由高速公路、汽车、房地产拉动的投资消费上升,辅之以出口红利,那么,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轨道交通主导的以城市群拉动投资与消费的十年。轨道交通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据《华夏时报》报道,国家发改委运输所近日完成的报告披露,2012年获批的轨道项目共计14条段,里程419.69公里、车站308座,批准投资共计2650.19亿元;2013年城轨投资规模在2800亿元左右。另据媒体在2012年11月披露,铁道部暂定2013年全国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5300亿元,略高于2012年年初计划的5160亿元规模。地方政府投资争先恐后。2012年7、8月间,据不完全统计,有13个省市发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或稳增长措施,涉及金额已超过十万亿元,其中,广东、天津、山西、重庆、福建、贵州的投资计划均超万亿。2013年各地政府投资规划如火如荼,12月20日,南京市发改委主任黄澜称,预计2012年全年完成投资4600亿元以上,增长15%,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随后,杨卫泽书记在讲话中对2013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全市的投资指标至少要增长16个点。”岂止南京,贵州、甘肃等地无不推出了大规模投资规划。预计此轮投资规模从长远看将超过4万亿,不同的是资金来源、投资重点等方面。在投资热潮推动下,预计2013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将超过2012年,在投资的鼓动下,投资者的信心似乎也将上升。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投资大幅增长的负债,除非未来城镇化进展顺利,投资效率提升,否则,债务雪球将越滚越大。12月21日,财经网转引全球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数据,2012年至今中国债券发行量已高达45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录得的2,691亿美元上升68%,创历年同期新高,并超越2011年全年债券总额的2907亿美元,中国发债规模也由2011年的全球第七位跃升至2012年的第三位,仅次于全球发债大国美国和德国。金融业发行582亿美元,占10亿美元或以上交易总额36%份额,建筑业债券发行量达67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8亿美元增长三倍,占中国债券市场15%份额,创历年同期发行量和市场份额新高。投资造就了复杂的影子市场,影子市场许多产品都是非保本产品,万一违约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国人该做好准备。未来城市人口将大幅增加,主导行业出现变化,新的企业恐龙取代旧的恐龙,城市稀缺产品如教育等隐性价格会进一步提升,最终,货币的购买力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看看美国吧,百年间货币购买力下降70%。

内容概要

叶檀,历史学博士,财经评论家。经济领域的市场派,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新财富夜谈》特邀嘉宾主持,《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现居上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叶檀带你揭开经济数据背后的真相。——和讯网

名人推荐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作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于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章节摘录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有三大重点,处理不好,将成三大隐患,只有及早清除隐患,才能避免踏入中产收入阶层陷阱。建立真正的信用识别能力的金融体系中国目前存在大量隐性债务,影子银行充斥,业界普遍担忧被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以及后期项目的能力。在城投债、房地产信托、企业债集中兑付的2011、2012年,违约现象并未大规模发生,一切担心似乎只是杞人忧天。于是,在18大会议上,央行与银监会主席一致表示了对金融稳定的信心,并表示影子银行可控。宏观数据企稳,而实体企业负债率、库存上升,这不是好信号,有可能成为债务注水、信用失控的前兆。我们应该警惕藏在冰山下的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与企业负债。如果不对债券与信托市场建立严厉的信用惩罚体制,目前金融领域的歌舞声平将被未来的爆炸声取代,中国的债市与信托市场有可能走入股票市场一样熊长牛短、不被投资者信任的泥潭。A股市场一度让人欣喜,无论是融资规模和换手率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许多企业、个人借助股票市场实现了资产与营收规模的大幅上升,但在短牛之后便陷入长期熊市,投资者把股票市场斥为圈钱市,抱着赌博的心态参与股票发行的打新利益链条。股票市场推出的初衷具有投机色彩,为了缓解银行居高不下的坏帐,让大批低效却不能倒的企业找到新的低成本的融资场所。股票市场推出之初被视为一场抢蛋糕的游戏,没有人真正在意在股票市场建立严格的信用体制。现在,尝到了苦果,毁坏信用只需要十年的时间,而建立信用有可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银行通过这两年高达两位数的净利润消化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但社会整体信用风险仍在上升。目前中国央行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更注重社会融资规模。根据中国央行11月12日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增速低于9月底的14.8%。截至10月底,M2货币供应量增速低于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11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14.5%。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052亿元,创出13个月新低。与此相应,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29万亿元,其中信托及企业债占比超过34%,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将来必然超过间接融资成为主流融资方式。债券、信托、期货均需要大发展,但要追问的是,债券市场与信托市场的规模扩张动机到底是什么?是为了金融行业持续的市场化改革,还是让地方政府找到新的融资渠道,为换届后的地方官员政绩添一把火?是让企业找到新的低息融资成本度过眼前危机进一步扩张规模,还是寻找到高效而诚信的企业,让这些企业家成为未来的经济支柱?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很遗憾,在所有的金融改革中,并未强调信用建设。鄂尔多斯等地民间金融链条的崩溃显示高利贷风险,一些担保机构与小型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大规模的违约没有发生,有可能基于地方政府的隐性信用担保。事实上,信托提前清盘的不少,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初到10月底,约有50只房地产信托提前清盘,虽然占比并不高,但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功莫大焉。 短融券也是如此,11月7日,4亿元新中基短期融资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如期兑付,该公司负债率高达251.29%,地方政府托盘并不奇怪,2012年山东海龙、江西赛维等短融券、以往云南城投债均如法炮制。地方政府直接插手债券市场,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信用体系无法建立,因此也不可能准确定价,地方政府将竭尽全力保证本地债券如期兑付,未来的市场风险也就成为财政风险,投资者冲着政府信用进入金融市场,他们写下了“风险自担”的承诺,却根本不相信地方政府会违约。一旦发生大面积违约,将比股票市场走入谷底更加可怕。无论是地方金融改革,还是债券等市场,信用体系都是第一位的,否则,金融市场会变成数据骗子与短期投机家、追求政绩的冒险家的乐园。请记住,美国的财政悬崖可以通过美元铸币税转嫁给全球,人民币一旦出现财政悬崖,无处转嫁,只能转嫁给本国人民。建立有效而公平的城市群杜绝剥夺农民利益、制造廉价劳动力、以扩大城市土地面积为主的伪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制造新的贫民是城市化之耻。目前新一轮城市化中农民上楼运动方兴未艾,土地作为目前中国增值最快的资产品,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将农民土地转为国有在商品化开发之后谋求暴利。新一轮对农民的土地剥夺催肥了地方财政。据周天勇先生的估算,从改革开放以来,低价征用制度,从农民手中转移的利益大约在15万亿人民币左右,而卖地补偿给农民的不到其中的5%,形成4000万失地、失保和失业农民,大城市郊区农民的高补贴只是特例。另一方面,农民工朋友上半截在城市,下半截在农村,他们在城市出卖劳动力之后,必须回到农村寻求土地收入保障,只实现了农村人口与城市中低端就业市场的对接,而未完成包括就业、福利、教育在内的全部衔接。这些常住人口上半身在城市,根基依然在乡村,中国城市化是“半城市化”。中国城市经济之所以能够获得长足进展,原因之一是在半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获得“掠夺性红利”。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指出,城市中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社会保障覆盖水平大约仅为城市户籍人口的1/10。因为“掠夺性红利”,中国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业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户籍制度是羁绊中国城市化的绊马索,不仅绊住了中国的生产效率,还浪费了资源,抑制了本应随城市化而来的消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估计,2006年以来,中国新增的数千万城镇人口中,真正转为城市居民的末民工可谓凤毛麟角。城市化过程如果不幸沦落为新圈地运动,有可能造成城市赤贫阶层,向城市输送源源不断的无消费能力与专门技术的低端产业工人。健康的城市化过程,会在土地流转与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土地财富的再分配,造就一批拥有基本消费能力的中产收入阶层。当农民得到土地权证,并且这份权证足以让他们以中产阶层的身份进入工业化时代,当领导人敦促农民不要轻易出售土地证以获得最丰厚的土地溢价时,这样的城市化进程才能培养中国最急需的中产收入阶层与中高端技术工人。城市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常住人口计算,中国用30年完成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城市化进程,而以户籍人口计算,我国的城市化率则要低得多。据《21世纪报道》披露,根据2010年的数据,200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34.8%,户籍人口城市化率25%。十年时间,全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提高了12.2%、达到46.6%,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仅增加1个百分点,只有26%。重庆直辖以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1%提高到51.6%,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从19.5%提高到29%,二者差距从11.5个百分点扩大到2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城市化率可能虚增了20%的比例,这20%潜藏着无数被认为是城市居民的半城市化边缘人群。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可获得相对公平的土地收益,未来随着基本保障体制的完善,随着跟随终身可以流转的福利体制的建成,相信中国的户籍改革从小城镇到大城市将逐步放松,最终取消。城市化将立足大都市圈,提高城市的效率,在单位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在发源于秦代的户籍制度取消后,中国才能真正立足于现代城市化国家之列。建立真正的创新经济体技术的创新源于教育的创新,创新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体制,而不是口号与优惠政策。在如下的体制中,创新成为可能:容许各色人等独立思考,有最快的讯息足够他们做出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允许创业者试错,鼓励市场理性选择,杜绝千人一面、万马齐喑。在这样的体制中,中国企业家的狼性、中国劳动力的敬业,才能成为优势。全球都在强调创新,奥巴马第一次就任美国总统期间,提出改变美国的硬件环境,在25年内要让高铁覆盖全美80%领土,未来5年要使得高速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拓展到98%,让每一个美国人都融入到现在的数码时代。到2035年,清洁能源将提供美国80%的电力。如果中国信息网络四通信达,信息接受速度却慢如蜗牛,如果中国的股票投资者被迫成为风投家,为大话炎炎的冒险家支付成本,如果银行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出纳,那些亏损者高举不恰当的虎皮当作大旗,那么,中国的创新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这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比拼,也是一场游戏规则的比拼。从小学开始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成为记忆机器,而不是有创造力的独立个体。在人文教育中,学生没有感受到人文的优美,养成良好的教养,反而在枯燥的背诵中人格撕裂;另一方面,在逻辑训练中,学生成为作业机器,他们很少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与问题的复杂性。除了重大基础工程之外,企业创新需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对真正创新企业的识别,这些识别最好让市场来完成,由风险投资与基金会来挑选。任何优惠政策都只能培育出热衷于享受优惠的投机份子,有多少企业顶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帽子获得补贴和税收优惠?2010年8月,科技部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至少有五成已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靠虚假材料“操作”上去,以享受极为优惠的税收减免。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不论高新区内外),其企业所得税可在三年内从25%减为15%。《新世纪》周刊报道,政策落定,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代办机构一夜暴增。其中北京的代办机构与个人达到两三百家,为全国之最;长三角及珠三角次之,每个地区也有上百家之多。海南省因对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再给予50万元的创新经费支持,亦成为中介的抢滩之地。不宁如是,在政府高科技项目筛选中,近亲繁殖、同一师门互相挑选成为普遍现象。好的企业家、科学家随时都有创新意识。在管理上的改进、在组织结构上的调整等等,都是创新之一种,不必好大喜功,非要达到世界一流,在重大科研领域,我国除了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的青蒿素、高铁风洞等技术之外,乏善可陈。相反,在智能制造时代,只要相信市场,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中国企业仍在无数的经营、管理、技术发明、工艺流程的创新空间。无数的民企、无数的投资家在进行选择,政府可稳做钓鱼台,成果出现后,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就顺理成章。中国不缺三星公司的狼性,却缺乏这些大企业所拥有的自由经营权;中国不缺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创业家,却缺乏让他们发挥作用的平台——无论是苹果还是Facebook,体现的是资源的整合能力,体现的是创新精神,而个体的创新精神恰恰是中国目前体制最匮乏的。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叶檀,知性女性,财经巾帼。纯属因为叶檀的名气买的,没看完,写的都是经济热点,会抓住读者的心理,不愧为书商,但是每篇都没有深度。让我不禁想起i大学教授吩咐几个研究生学生去百度了一大段资料,外加罗列一些数据,就拼凑起一本著作的典故。这样写经济热点,注定随时间加速衰减。又如此地没有深度,经不起咀嚼,毫无营养,归为快餐书籍甚为妥当。全篇都是描述现象,然后罗列数据,最后总结陈词滥调。模式如此趋同,我该赞叹果然文笔一致,绝无代笔之嫌,还是批评创新乏力,挖掘不够呢?如果本书实在是凝聚了作者的心血,我竟无言以对。如果本书只是时间匆忙下的拼凑之物,那么我奉劝作者,短期利益可期,长期无异于用名声去换钱,这样的水平实在有愧作者之声望!
  •     昨天收到就读了一章,买房之必备!真是不看不知道,买个房竟还有这些门道:内幕不揭,问题不清,上当不止!送给所有怀揣“住房梦”的大众,早点认识到本质,别再自怨自艾,更不要盲人瞎马而误入歧途。借用本书的章节目录“房价凶猛,谁将最伤?”,但愿伤的人不是自己
  •     叶檀作为财经评论员,相比她在媒体上的发言,可能因为书是白纸黑字要流传下去的,这本书的评论逻辑还是很让我信服的(也可能是我水平有限,所以觉得还行)。书的风格,也是新闻解读、财经评论的形式,每一个新闻事件下面导论、附加评论、解析。第一节比如在通货膨胀这一节,“是资源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各种稀缺型资源的价格飙升,比如土地、石油等,导致了整个市场物价水平的上涨。在通货膨胀时期,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呢?最好手段当然是储存实物资产和大宗商品,而不是购买股票。”不过对股票的看法,我的意见不是因为通货膨胀不买,而是因为现在的权重股都是产能过剩的夕阳产业,靠政策打强心针勉强维持着,随着经济转型的阵痛,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在糟糕的形式下保全我们的财产。第二节对茅台的分析,说实话我真心没有想到,她能写这么犀利,分析的这么悲观,我一直认为像这种,怎么说呢,公关做的这么好的公司,应该让评论员们很有好感的2012年年末以来,“茅台”正遭遇着一系列的困境与变革。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茅台”依旧是中国唯一得到国内受众认可的奢侈品牌,它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在未来三四十年,它的消费依然会节节上升,这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趋势。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茅台”目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可投资品种,因为它仍旧是一个工业品,可以不断地加量扩产。我真的对这个没有什么研究,不过作为普通人而言,我觉得它其实没什么可投资的价值。第三节关于“苹果派”时代的电子消费“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让许多商家深刻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同时也催发了“商标注册”这一新兴职业的出现。企业要学会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尤其要重视“商标”的保护和维护。一个好的商标,就是企业的一笔巨型财富。”对这个事不清楚,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觉得叶老师分析的还是很客观全面了。只读了冰上一角,只能评价这么多了,还有更多内容,我就不剧透太对情节了,对于希望了解经济数据和新闻解读的人来说,我个人还是愿意给四星的。至于扣的那一星,我觉得从注释做的不够完善。。。很多东西其实都应该注释,标明出处的。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我以为会很好看,嗯,读起来总觉的少点什么,还是去图书馆借着看吧,不推荐购买!!!
  •     内容覆盖广,涉及多个经济方面的问题
  •     感觉还是浮光一样,不够深刻
  •     16/36 东拼西凑,一本烂书
  •     质量,包装, 整体还可以
  •     在FT中文网上就追过叶檀的文章。看到她又出新书,依然没让我失望。不但观点独到,且容易让人读下去,不枯燥。看到有kindle版,果断再收入一本。在外面读kindle版,纸书藏在书柜里,万一有机会签名的话。。。
  •     对时下热门的经济问题予以多角度,客观的分析。诸如油价问题——其实我们国家的原油成本和美国的成本相近,之所以我国价格更贵主要是国家的各种不透明的税款。所以税收透明,是解决很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     内容还算不错,不过我经济学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里面说的对错~~
  •     值得一读!。。。。。
  •     各种案例,不感冒
  •     打着叶檀的名声,哎。
  •     不是普及类读物,需要有一定的财经基础才能读懂。
  •     也是看不下。
  •     以后要经常看叶檀的博客,学习怎么看事情和宏观经济学的运用。
  •     很不错的书,让人很受启发。帮朋友又买了。
  •     喜欢,数据更有说服力!
  •     叶女侠的新作,着重介绍了中国几大经济热点,通俗易懂。想必可能是篇幅原因,每个经济热点解析还不够深入,但瑕不掩瑜,作为经济科普还是不错的。
  •     summer reading的一本,经济盲+实事盲读起来简直像催眠。。
  •     这本书对认识中国当下的经济有很好的启发。
  •     內容不錯,就是和普通人沒多大関係
  •     没想象的那么好看
  •     叶老师用自己的角度分析了当今中国的形式,值得拜读——能让你了解很多,起码对于炒股的散户可以避免套牢。
  •     我在几天前给了这本书差评,豆瓣你凭什么把我的一星差评给删了?为虎作伥的东西!你删一次,我写一次!
  •     2013年8月10-11日读。2013-177。
  •     还没有看完,刚看完的部分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帮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一面
  •     示例剖析+叶氏评论,了解了很多行业的行业特点,通熟易懂。
  •     看完了,挺喜欢的,不错
  •     对于本书,我的意见是:开卷有益,比闲着强,了解一些知识,开阔视野。不开卷也有益,节省时间,养养神什么的。
  •     对经济完全不敢兴趣,这本是读起来没有枯燥乏味,却让我们了解了和我们日常相关的很多经济现象。 还不错。
  •     读完感觉自己对经济的理解还是水平不够.
  •     都是一些过时的信息,没有什么可读的东西,。
  •     作为分析评论集,很多案例不敢兴趣,而且有一定时效性(主要是2012、2013)。
  •     更像是栏目评论的整理和归总,开篇和结尾的总结深度一般,财经类的畅销书,而已
  •     内容通俗易懂,较容易入门~只是此书是13年8月出版,目前价格还是有点高
  •     拼凑痕迹明显
  •     更像是一本课件汇编。机场卖的书基本都是一种知识速食。
  •     物流速度超快!赞一个。第一次接触叶老师的书,受益匪浅,很辨证地看待了中国经济,直面了中国经济的问题。文章的分析还是很透彻的,讲解详细,通俗易懂,让我对当前形势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     说了很多真话,看完后会有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和在这个经济大环境下该如何做一些看似不起眼却影响重大的选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