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32156249
作者:[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页数:258页

作者简介

《出轨》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

国外媒体评价:
如同他的榜样契诃夫,威廉•特雷弗简洁、耐心而真诚地允许生活袒露内己,不加任何道义宣说;他是高妙的大师,将纷扰人类的想象力、我们的激情和那些良知的微妙波动尽展无遗。
——V.S.普里特切
《出轨》是一本精彩的书,威廉•特雷弗不愧为在世最好的短篇小说家……如果要选一个词来表述这本书,那就是绝望。
——《华盛顿邮报》
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在简短的篇幅里能揭示多少内容,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典范。
——《新闻周刊》
威廉•特雷弗被广泛认为是目前的小说家中,对人的境况观察最敏锐的人。
——《观察家报》

书籍目录

坐对死人
传统
贾斯蒂娜的牧师
在外一晚
格来利斯的遗产
孤独
圣像
罗丝哭了
大票子
在街头
舞蹈教师的音乐
出轨
译后记

内容概要

威廉•特雷弗,爱尔兰当代文学巨匠,被《纽约客》杂志称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他于1928年生于爱尔兰科克郡米切尔斯敦一个中产阶级新教家庭,在外省度过了童年时代,后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历史系求学。他先后做过雕塑家、教师、广告公司文案。从1954年起,他和妻子移居英国。自195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行为标准》以来,威廉•特雷弗已创作近二十部中长篇小说、数百部短篇小说,还著有多部戏剧剧本、童书及散文集。他先后三次获得英国惠特布雷德图书奖,五次入围布克奖。200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骑士爵位。2008年,他获得爱尔兰图书奖终身成就奖。


 出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不论看没看过《重庆森林》,大多数人一定是听过这句台词的。大概没有人会在一开始,便抗拒诸如永恒的爱情这样美好的东西,但最后仍能坚守不变的却也实在寥寥。这只是因为时间作祟,让越美好的东西越容易过期,反倒是放纵、背叛、出轨——及时行乐,除了让人空虚,至少不会导致致命的悲伤。失去永远要比得不到更让人遗憾。写《出轨》的威廉•特雷弗,要比在《雨后》里更突出表现他所热衷的“灰色主题”。在收录的十二个故事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在失意与绝望之中,凭着“惯性”继续过活——远处生活的光亮,似乎早已被现实的黑暗隐去。如果说引人从绝望走向希望的故事可以被称作是英雄故事,那么特雷弗的故事便是典型的“反英雄”叙事了。没有什么比毁掉希望更让人心碎,就像是作品集的第一篇《坐对死人》,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就算是她的丈夫曾经对她拳脚相加,只是为了获取财产才和她结婚,可当丈夫暴毙而亡,就连“生活的悲惨”也离她远去了。她并没有办法开启新的生活,因为创伤早已让她否定了生活的全部可能。她只能秉着孤灯独自守灵——死亡并不是人生最悲惨的事,无端的折磨和苦难同样不是。遭遇无尽的空白,明明晴朗,却是夜晚的日子才是。一个小说家写的,大概只是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特雷弗说,比起非黑即白的成功,自己更倾向于写的,是“人身上的怯懦”。这一点在以偷情为主题的《罗丝哭了》一篇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老家教被邀请到学生家里,“庆祝”他的退休。而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老人的妻子每每都会在老人给孩子上课时和某先生偷情。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被青春期的孩子拿来窃窃私语。可当老家教决定退休时,学生家长的好心邀请却成了情人间最后私会的契机。当宴请结束,老人迟疑着要不要回去,因为回去可能会撞见尴尬时,孩子再也忍不住了。一切羞耻都始于隐秘,可羞耻成了双方的默契,这看来是很好的结局,却充满无限的悲伤与罪恶。孩子说不清自己流泪的原因,旁观者却是心知肚明——但即使他们明了,又能做些什么呢?毕竟他们怯懦,共契的羞耻,在绝望之后,并不是什么糟糕的东西。在这本短篇集中,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流失着自己对美好的期望。其他的故事里,无论是只有一个信徒的神父,还是被爱人遗落在记忆深处的女人,他们都是特雷弗“灰色童话”的组成。正常的童话,是要让人相信未来的丰富多彩。可生活本身的样子,却总是充满了灰暗与背叛。我们诅咒时间,毕竟因为它的存在,一切美好都会“过期”。可时间也会剥落痛楚,就像是《大票子》里,也许约翰有了钱,他会回来和一直会等他的女人一起漫步海边,没有人再会去计较离别与背叛。可他不回来,时间久了,伤口却早已愈合。“哀莫大于心死”,让人哀伤的是灰色的天,可生活总还要在这样的天空下继续。也许一念之差,转身咫尺天涯,可是有了灰色,也才会有其他颜色存在的可能吧。生活总在圆满与破败之间徘徊。也许正因如此,“灰色童话”的悲伤才应当被书写吧。
  •     P100: 现在的酒后私语是他个人的了,这是从他那井然有序的记忆中传来的低声耳语,不会再诱发任何惶恐不安。去拜访那位律师,去探视那栋废弃的房子,于他而言便是触动了那些不该触动的东西,要安然地触碰它们,除非是在记忆中,在那里,一切都将永存,一切都不会改变。陌生人对这一遗愿的解读已经无关紧要。就这些了,此外就没有更多,也不会再有更多。甚至连一件装饰陈列品也不必了,因为那会欺骗到真实。甚至连一件瓷器也不必了,他会写下这样的书面声明。冬日的花朵已然零落飘散,隐没在一道秘密的暗影中,而欺骗的幻想成全了一份静默无语的爱情,为它赋予尊严与荣光。——《格莱利斯的遗产》 P15: 夜越来越深,艾米莉产生了一种感觉:她们这样长谈,是因为有必要如此——在这样一个破碎凄凉的时刻,试着用长谈去消解其他方面的惨淡无望。对于那个已经死去的男人,即使没有悲伤和哀恸之心,也还是残存有一点爱意的,她们怎么可能明白?从一开始,都是因为她的错误,她自己的愚蠢;毕竟,谁都没有强迫她做出这种选择。随着黎明慢慢从窗帘的边缘渗透出来,她感觉到自己的心神受到了些微的扰动,有了一丝活力躁动。那种疲惫感减弱了,让她好受了一点点,一种平静感主宰了她。——《坐对死人》P71: 他和她的世界截然不同,这样说着的时候,她很清楚不必去絮叨自己的经历;提起所有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必定啰嗦乏味。谁有义务要对她的往事回顾感兴趣呢,况且那是关于二年多年前她爱的某个人?谁有义务去了解她曾经那样爱过?当年对此还有所疑虑,而现在—虽然没有充分理据—看来,却是确凿无疑地爱过。一个陌生人不会看到那张她如今还能看到的面孔,也无法听到她曾听过的那个噪音,自然也不有理解为什么从那以后她不想再要其任何别的男人;陌生人也不会领悟到这样的启示或真相,这是那场爱恋所带给她的感觉触和启示—爱的迷惘总是源于猜疑在从中作梗。……把这些事放到一起,组成的便是你的一生;你生活在这一生的余波残局中,而且,连这个,也最好噤声不提。透过这些回忆的浮云烟影,她对着桌子另一边的同饮者微微笑了笑,因为没有理由再沉浸在自己的忧戚过往中。——《在外一晚》P155: 柯利为她给这些雕像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圣人们以处变不惊、一如既往的平和安静回应她凝视的目光,她感到心中的焦灼怨怒终于开始悄然消退,虽然这消退的进程非常模糊淡弱。无限蔓延的一片岑寂让她不禁若有所思;沉浸于这安宁的静默中,她领悟到连圣人们也无可奈何,选择了恬退隐忍。失控和崩塌的是这个世界,不是她。——《圣象》P197: 他们不可能知道,她意识到自己现在反倒比和约翰在一起时更少些孤独感。过去多年来的相随相伴,计划好的未来,两人之间的热烈爱恋和拥抱,在回忆中更觉尖锐和深切,而内心那懊恼的刺痛便是来自这份辛酸而鲜明的记忆。——《大票子》P248: 就因为一个轻微的小问题,两人共同经历的朝云暮雨,一起携手度过的花晨月夕,却要宣告终结。她无法想象那将会是怎样的感受:午夜梦回,怔忡惝恍,一时间不知是什么让自己惊魂起坐,然后在蓦然闪现的意识中爬梳搜罗、寻寻觅觅,却发现那荒寂空无的真相,怅惘茫然之际,沦陷于无能为力的绝望。 眼下这繁花似锦、风姿绰约的盛年时刻将被老迈岁月的残山剩水覆盖湮没,那时,当他们难得一见,再度聚首,风烛残年的他们将会回眸这韶华往昔,并从中得到温暖和慰藉。不仅仅是今天,而是远比这一天更长的一段时期内,她已经准备好面对这样的结局,因为,毫无疑问地,你不得不准备好。从最初的开始开始,她就已经准备好了;从一开始起,她就有了明确坚定的决断,绝不试图去从感情废墟中刨回任何的断璧残璋。他们拥抱时,百货公司橱窗的一块玻璃映照出他们的身姿。他们没注意到,玻璃中的这个影像在那短暂的瞬间记录下一种潇洒新潮的形象风貌;如果他们看到了,他和她多半会否认那是他们所呈示出的时尚风度,或者,他们也许可能会猜测,在这场已成往事的婚外情缘中,他们确曾有过如此的刹那风华。不必说出口,却已了然于心,收场——来终结两人间那尚未终结而且也永不会终结的一切——固然令人黯然销魂、肝肠寸断,但他们那爱的规则却并未因此被打破。今天,他们的爱没有遭到任何破坏,毫发无损——两人道别分头走远时,在心里都认同了这样的一个结局;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未来其实也并不会像现在看上去的那样凄凉惨淡,未来仍然会有由于他们之间的寡言默契所带来的那份美好、满足和感激,未来仍然会有他们自己——是这一段曾经沧海的爱恋,把他和她变成了各自的样子。——《出轨》P254: 即便是在那些一开篇便透露出浓郁爱尔兰传统民俗气息——特雷弗那通篇运用的爱尔兰英语典型的倒装句法更强化了这种泥炭与青草的混合气息——的故事中,我们也能感觉到他笔下的人物依旧还是摆脱不了淡淡的迷惘与失落,连乡居生活秩序中那最温和的渐进变化都会在这些保守而敏感的心灵小池塘的水面上激起微微涟漪。他们甚至在留恋和追怀另一个更古老的爱尔兰。 特雷弗呈献在读者面前的人生短章,关注的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边缘人。这些人往往游离于现当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 特雷弗的短篇,所追求的并非什么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精彩情节,而是人间戏剧场面的幽暗背景中与被主流叙事遗忘的隐蔽角落里“那些令人玩味的情感私密或愚蠢坚守的梦幻”(《周日邮报》)。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精微笔触来呈现人物所处小世界中琐碎的细枝末节,来传递他们的悲戚、痛苦、理智与情感的纠缠、心灵肌理的颤动与起伏。而他所构建完成的这一切文字形态,无论是枯槁沮丧的人生小悲剧,或是孤绝无依的命运困境,还是愚钝荒诞的生活小插曲,其中流露出的氛围主调都是一种温和的哀婉,一抹素净、寂寥、无以倾诉的忧伤。这样的一个结果无疑是缘于特雷弗对人性、人的境遇、人的性格及其命运,对人类的希望、贪欲、荒谬、笨拙、狡黠、罪恶、失败与无助,都报以理解和宽容,表达了他的轸恤与悲悯——虽然同时也伴以睿智的省察与辛辣的哂笑。 特雷弗的文字整体上呈现为一种哀而不伤的忧郁,一种节制清淡的惆怅古典气质,有着纯白大理石浮雕那般的微凉与光洁。特雷弗恋恋难忘的纯正古朴而又不时奇情隐现的爱尔兰,当然已经飘零于二十世纪的云烟之外,但记忆中的人文乡土、宽厚仁德、宗教情怀、人性微芒,在回望中却显得益发动人。动人,抑或是因为温暖,抑或是因为凄清,抑或是因为孤独无告,抑或是因为一切都木已成舟,无法弥补,无法挽救。 ——《译后记》
  •     威廉•特雷弗 (William Trevor)无疑是当代最具天赋的一员小说家,尤其掌控短篇小说这一形式,他更是卓著大师。《出轨》(A Bit On the Side)一书展现了他最佳的几篇作品。跟随着他的笔尖,读者走过了潮湿的街道、寒冷的客厅或灯光微弱的公共场所,遇见了作者熟知的那些人物——那些选择守卫或坦露生活黑暗一面的边缘人。书中的十二个奇特的故事,深深烙着特雷弗的铭印,微妙、不安的虚构世界,倘佯着我们自以为熟悉的各色人等,可一经他的笔端,却别有洞天,成功地描摹出现实困境下的特殊人群的需求和欲望。他的文风简朴、冷静,几乎不动声色地、客观地叙事,但读得越多,越能发现他内心的热度,他想传达给读者的是一份温情,唤起对他笔下的不幸人物的仁慈、恻隐之心。无怪乎特雷弗被誉为“爱尔兰的契诃夫”,从他的短篇小说中确实可看出那位伟大的俄国作家的影子。这些角色对生命有热切渴望,但又不得不接受人生的各种无可奈何。这些人物怀抱着各种梦想,但梦想很快幻灭,现实生活里的问题仍旧挥之不去。对现实的投射和关注,体现特雷弗作为作家的良知和良心。书中涉及的主题颇广,从英国到爱尔兰,从城市到乡村,从宗教到世俗。许多故事关照了当下棘手的问题,譬如现代的价值理念与旧日传统的宗教价值观的冲突,具体比如对通奸和或离婚的看法的嬗变。《贾斯蒂娜的牧师》一篇便是对这一冲突的体现,亦可视为作者对逝去的往昔的怀旧。像《坐对死人》、《传统》、《圣像》等几篇,检视了传统爱尔兰文化和宗教的方方面面,念旧之风力透纸面。特雷弗擅长刻画社会边缘人群,如孤儿、中年单身男女,或婚姻危机者。在他笔下,许多不能接受现实困境的人物常以自我逃避来处理问题。他有时也会从孩童或青少年的角度述说,在《孤独》中我们读到一个可怕的故事,一起由孩子引发的罪案及其对她和她的家庭所造成的恶果,而采用的惊悚手法来探讨邪恶本质及所伴随的癫狂心智向来为特雷弗所喜。此外,就算处理现代的主题,如婚外情,他也会以保守的价值从积极的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如《出轨》在描写情人对逝去或即将破裂的关系作融融追忆曾经的美好时,于克制的文字中亦能显出一抹浪漫。言而总之,特雷弗的作品致力挖掘社会中下层人物的生活阴暗面,但却并不晦暗,甚至还富含高度的讽刺和幽默,读者因此能品尝出现实生活中的悲喜交集。=======================================译者的文笔也相当出彩,比如《出轨》中的这一段:“就因为一个轻微的小问题,两人共同经历的朝云暮雨,一起携手度过的花晨月夕,却要宣告终结。她无法想象那将会是怎样的感受:午夜梦回,怔忡惝恍,一时间不知是什么让自己惊魂起坐,然后在蓦然闪现的意识中爬梳搜罗、寻寻觅觅,却只发现那荒寂空无的真相,怅惘茫然之际,沦陷于无能为力的绝望。”优秀的故事加出色的译笔,大赞。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诚实敏感得令人惭愧
  •     写得真好啊。还以为托宾已经很妙很妙了。特雷弗真厉害。
  •     很平淡
  •     他们的爱和孤独没有遭到任何破坏,毫发无损,未来的世界也不会比今天更失落,时间让你无动于衷。
  •     厉害,感觉是我一直试图在写却没他厉害的那种小说
  •     故事感和现实性很强,心理意识的展现在人物与时空间参差错落,整体感觉稍逊于乔伊斯与托宾。(《在外一夜》《格来利斯的遗产》《大票子》。)
  •     不好看
  •     故事很好。翻译太差…
  •     非常简单干净的压抑与绝望
  •     是我不太懂吗?
  •     这种不瘟不火的描写才是内功深厚的表现。像老母鸡熬出的浓鸡汤,好喝,大补。
  •     忒像爱丽丝门罗(是不是应该反过来说)..比她更好,细致的让人发指啊
  •     喜欢对人物衣着,表情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有种故事虽短,或者平淡无奇,却透露出深深的人情冷暖。人性写得入木三分。
  •     一个个单个的人,间或裹紧衣服缩着身子,各自又一起,走在笔直的宽阔的微凉里。
  •     刚开始的第一篇那种冷峻(甚至是冷酷)让人无所适从。为了逼迫自己读下去,用录音的形式阅读了《格来利斯的遗产》,然后才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种柔情以及绵绵不绝的情感流动。然后再到《大票子》,再到《出轨》,那种隐秘的微妙的人类情感展现的生动无比——但是,这小说里的生活,真的是多数人的绝望。
  •     最喜欢孤独 每次读到结尾都要嗟叹一番
  •     十二个独立又主题浑然一致的故事。开篇就深深地打动我,故事结尾又不得不让我会心一笑。最后一篇《出轨》最最最出彩,想好措辞再补充。
  •     “他们将会再次一起走在海滨,谁也不会去说起爱情的脆弱与盲目,也不会提起当年她和他年轻时,在最后关头得以避免的那场情感灾难。”
  •     小说所呈现的人生境遇是特雷弗对社会最入微的关注。
  •     四星半。传统、在外一晚、圣像、罗丝哭了、大票子几篇比较有意思,出轨那篇总感觉说得太满没有新意。不刻意制造冲突,娓娓道来却令人耳目一新大概是特雷弗的迷人之处。
  •     没有看完,只看了几篇短篇小说。情节有些不紧凑。娓娓道来。小说家面对主角的人生起伏,为何波澜不惊。
  •     “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 循环往复的双人双线叙事方式使故事在矛盾与消解中得以铺开和具体 作者浓厚的八十年代爱尔兰乡土情节 哀而不伤的笔触
  •     按最近的经验看来,好像读因作者去世而重新受关注的书是读到好书最保险的方法了。阅历沉淀到一定程度的观察者才能如此敏锐地揭示生活的真相,那就是绝望。
  •     别人是想要将生活写成传奇,他是能够把传奇写成生活。他的故事有一种令人惊讶的哀而不伤,怒而不争的克制,像他一样的作家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如此透彻。
  •     啊,有几篇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书看得我特别憋得慌,因为故事太无聊了,语言组织得生涩、个别地方语法怪得像谷歌翻译,艰涩得需要反复反复阅读,有这理解的功夫我真的可以读原著了。
  •     短篇小说当以细节见长。
  •     特雷弗小说中有很多神秘的东西,那是叙述策略的空白又近乎核心。孤独只是表面之物,迷人的是那些永不能达成的爱。
  •     人未语,鬓已霜
  •     不加入道德批判地情感叙述,琐碎却深刻
  •     平淡的生活常态,永恒的个体孤独.小人物内心丰富而隐秘的悲哀.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气质神似这本小说.
  •     以為自己沒有讀過威廉特勒弗 (ah it's fate)
  •     也许是我道行太浅,除了失落和绝望我没有读出其他更有深度的含义。文章写的是最普通的人和最寻常的事,但是却用朴素而精致的文字把它们统统完美的诠释出来了。作者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和高超的写作技能加上优秀的译者,于是便有了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最喜欢里面的《孤独》、《在外一晚》、《出轨》。讲真,短篇集名字真的除了吸引人还会误导人,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本描写爱情阴暗面关于婚姻出现危机的故事集,结果其实是一本更加意味广阔的书。
  •     喜欢威廉特雷弗细腻的描写,以及读文章时越到后面仿若大梦初醒。读后记了解也有背景所然,作者笔下的故事虽然大部分是以失落绝望,但是这大概就是现实。
  •     大概要再读一遍才能get到它的美
  •     《坐对死人》《在外一晚》《格来利斯的遗产》《大票子》《在街头》,最喜欢以上几篇。翻译语言很优美,尤其后记写得很棒。
  •     特雷弗笔下没有极具冲突性的情节,没有对景物的大肆渲染,对人的描写简洁,抽象但总能清晰无误地传达他的意思,经常一句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总会让人觉得,哦对就是这样,然后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出现在读者面前,足以看出作者对人性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感觉就是作者冷眼旁观这充满无奈与悲欢离合的人世间,然后用清冷的笔触描述出来,到底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呢,却全留给读者去思考了。
  •     读完记住了几个形象和几段关系,命运是冰层下的激流。另,惊异于作者对女性视角的理解之深。
  •     伤心小故事集
  •     “是这一段曾经沧海的爱恋,把他和她变成了各自的样子。”
  •     隐晦
  •     名为出轨,实则写满了孤独。
  •     我要给翻译家爆星!译文温柔精炼、意味深长,与特雷弗的文风默契如故。 读完整本,感慨书名选得恰如其分《A BIT ON THE SIDE》,每一篇都如同投向心湖的一颗小石子,泛起的波纹虽小,却经久不散。
  •     基调很像《十二种孤独》。译者功底深厚。
  •     2017.23 无感。只觉几个故事可看而已。真的那么契诃夫吗?
  •     2016年已读111:威廉•特雷弗所写的是一个正悄然分崩离析的世界,但他的重心显然并不是呈现这一崩塌的过程,而是从一个个或彼此孤立或相互勾连的人生断片,投射出一个已然失落的现实的真相。正如译后记中普里切特对特雷弗的评价:“将人类的隐秘激情和那些良知的微妙波动尽展无疑”,摒弃了戏剧化的情节推进,特雷弗更擅于在极尽幽微的情感与蓦然闪现的意识深处爬梳与寻觅。被孤独与绝望包裹的男男女女,疲于应对的荒寂空无,特雷弗在人生的困境之外,也以偶然的平凡的生活奇迹,给予他的人物以恋慕与温柔。
  •     相比契科夫短篇的厚重感 这个更加偏向于生活 古典气息扑面而来 并且夹杂着淡淡的孤独与不可扭转的悲哀
  •     只有欲望才是美的。现实的一切根本不值一提。
  •     哪个不是对生活始终藏着点骄傲和执拗 译后记真是精彩不输原文 “人未语 鬓已霜”
  •     ECNULIB#040之前读过两本Trevor,觉得其笔力一流却缺乏激情,没想到这本读完再一查老爷子已经驾鹤西去了,顿觉遗憾。
  •     又是超无聊的宣言式小说,失望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