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807680123
作者:赵冬梅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本书生动讲述了北宋著名学者、青年干部司马光的成长之路,揭示了那一段激烈变革时代的思想交锋史、政治斗争史,以及北宋政坛上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轼兄弟等巨星们互动 的历史。全书雅俗共赏,论证严谨,语言幽默,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司马光传记。
司马光所处的时代,矛盾重重,改革声浪高涨。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本朝长治久安,走出“朝代更替”,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念兹在兹、不敢稍有遗忘的大关怀。
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也需要对现存状态的尊重,需要长途跋涉、长期战斗的耐力。作者认为,司马光是“这一派”的改革者——如果我们不把“改革”跟“王安石变法”划等号,只用“改革”的原意“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那么,司马光完全可以称为“改革者”。
本书将引领广大读者深入探寻大宋王朝建国80年后的忧患与改革,以及大变局中德与才、修身与仕途、改革与守旧、治国与民心的激烈碰撞,充分领略这一段中国政治史上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书籍目录

1 司马光是谁?
砸缸的小男孩?最伟大的史学家?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宋人记忆中的司马光/走近真实:本书取向和安排
2 虚虚实实司马家
家世渊源:西晋皇族后裔?/科举改变命运/家族培育英才
3 温和坚定司马池
随父宦游四方/敢把县令拉下座/当面顶撞盛知州/安贫乐道司马池/曹利用提拔司马池/ “令之不行,由上犯之”/不做下井落石人
4 梦中天子
奇异的梦/司马池的政治遗产/宋代官场的风气/敢于拒绝太后的人
5 自道是天生第二
砸缸的时间、地点及意义/司马光童年的家教:诚实/努力向学,不惧“绕远”/司马光开蒙读书
6 司马光的“君主论”
长辈眼中的少年司马光/司马光论君臣关系/司马光修身“四箴”
7 沉默的省元
有了恩荫,为什么还考科举?/什么是“别头试”?/范镇弃用特权/沉默的背后:公平的问题/进士功名乃身外之物
8 变起西北
随侍在父母身边的官员/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观念/家传孝道司马池/西北危机:党项元昊要称帝/战事初起,宋朝一败涂地
9 初论国事
宋夏大战:三川口之败/宋朝的对策:增兵/父子合作,抵制朝廷命令
10 生离•死别
天人永隔倍思亲/言教身传,行为世范/儒家礼制:三年之丧/《贾生论》关注现实政治/要民生,不要虚名
11 千江有水一庞丈
司马光复出/司马光笔下的恩师庞籍/庞籍弹劾范讽案/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12 庆历 庆历
小尺度,大关怀/庆历新政为什么会流产?/晁仲约的故事/司马光与范仲淹
13 旧雨新知
安边有功,庞籍入朝/故友重逢庞之道/司马光任职滑州
14 穷并快乐着
“民实神主”,司马光的“尊民”思想/成了“高产作家”/教书生涯/志趣相投,其乐融融
15 多事之秋
挚友庞之道去世/贝州兵变/司马光的解决之道/文彦博平息叛乱
16 快车道
终得入馆阁/含泪谢庞公/宋朝文官“三级跳”/礼官的勇气
17 温和的批评者
司马氏谏书/仁宗之“仁”/张美人的娘家建设/包拯开炮,台谏集体抗议/司马光的妙喻与担忧
18 灰色震荡
灰色地带/“招魂葬”的是与非/烈士可能还活着/怎么看待投降和俘虏?/谎言的背后
19 独立的姿态
宰相大臣集体失语/荒唐的历史,有意的空白/宋人修史:制度与态度/皇帝违规,为老师定美谥
20 弱势宰相
宋朝的定谥程序/“有司”守职,陛下不得侵臣官!/再上奏,刚柔相济回帝意/“弱势宰相”对“强势台谏”
21 糊涂案庞籍下台
亲外甥受贿卖官/清宰相大义灭亲/真相未明,庞籍黯然下台/台谏跑偏,宰相动辄得咎/庞籍下台的真相
22 师生谊
不离不弃司马光离京/理性栽培有大爱/愿托后车游四方/仁宗的悔意
23 郓州的四季
春:竹绿桃红马蹄疾/夏:文书胥史令人躁/秋冬:大旱之年维稳忙/郓州历练长经验
24 禁地与雄心
河东路的边防形势/屈野河西地的伤心史/司马光奉命巡边,意图恢复控制河西地/尽扫苦寒气,翻作筹边猷
25 恩师的冒险
断道坞之战/宋军战败的原因/藏匿文书保护司马光
26 无处诉委屈
司马光心力交瘁/屈野河西地事件审查/挣扎在现实政治与道德原则之间
27 两只“麒麟”
三次自请“处分”/与欧阳修、包拯共事/传说中的“麒麟”来了
28 皇帝的底线
日食事件/天人感应中的政治智慧/嘉祐新政/台谏官与政治改革
29 乌鸦嘴的预警人
司马光出任谏官/嘉祐三札——论皇帝、官僚与军队/司马光的政治理念
30 小苏的对策风波
什么是制科考试?/一波未平:苏辙“直言极谏”惹争议/一波又起:司马光为苏辙辩护/余波未了:苏辙是现实版的谷永?
31 长别离
谏官的“谒禁”/与恩师只能书信往还/坚辞知制诰/恩师庞籍溘然长逝
32 政治家的成年礼
为庞籍作墓志铭/从“司马家的孝子”到“庞籍的学生”

内容概要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主修宋史,并及晚唐五代,兴趣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态、社会生活等。
著有《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千秋是非话寇准》等,译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司马光和他的时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宋人的文集讀得不算多,但也不能說很少,對宋人也算有一定的瞭解。說到文章,不能不推東坡爲首屈一指,我愛他的汪洋恣肆,酣暢淋漓。而作爲一個人來說,個人最喜歡的卻是司馬光。所以,2014年的第一本書,我選擇了這本《司馬光和他的時代》。近代以來,尤其是1949年以後,司馬光常常是作爲反面形象出現的。這或許影響了對其文字的整理。史部整理較早,文集則是近年才出版,而相當多的“學術著作”,如《易說》、《法言集註》、《道德真經論》等等卻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到今天,喜歡司馬光的人已經漸漸多了起來,本書的作者即自稱是“溫公門下走狗”,另外還有“溫公門下二狗子”,我則不敢攀附驥尾。溫公的文字,很慚愧,我有很多沒讀過,但這卻也不妨我對溫公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作爲《百家講壇》的演講稿,作爲一種普及讀物,本書無疑屬於上乘之作。一方面,作者在“寫在前面的話”中自述是個“細節控”,本書以大量細節支撐起了司馬光的前半生,使司馬光的生命歷程得到清晰的展現。另一方面,更爲重要的是,作者努力地在書中不停地提醒讀者,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從第一章開始,作者就在“費盡心機”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希望潛移默化地改變一般人錯誤的歷史認識。這體現出了作爲一個學者的嚴肅態度,她的苦心,應該得到人們的欣賞和讚揚,相信也會有實際的效果在慢慢發酵。然而,在我看來,儘管本書算得上是比較嚴肅認真的作品,卻也只是一本學術普及讀物。我當然不反對學者進行學術普及工作,只不過,有性之所長,也有才之所短,並非所有學者都需要去做這些事,也並不是誰去做都合適,都做得好。而有些學者,“鉆”進書齋倒更是氣質所宜。個人選擇不同而已。但是,由於面對的對象不同,學者在寫作或演講過程中,必然要採取不同的策略與方式。多數民眾對於歷史並不熟悉,那麼爲了照顧他們的理解力就不得不儘量通俗而生動有趣,而且要做大量鋪墊性的基礎工作;而面對同道(我不說同行,因爲同行未必同道,同道也未必都在同一行業之中。當然,這或許也只是我“不甘”被“邊緣化”的一廂情願或不自量力),則可以直奔主題,討論得更加深入而透徹。我一直認爲目標讀者的不同決定了寫作的方式,這就和商品進行市場營銷是一個道理。你不能指望在溫飽線上掙扎的人會樂於接受高檔護膚品和名牌包,而喝慣了意大利紅酒的人也不會滿足於一件路邊攤上的衣服。在微博中,作者認爲傳記與演講稿並不衝突,也就是說,她是要寫作一本“嚴肅”的溫公傳記的。既然如此,就不妨以更高的標準來看待本書。那麼,不盡如人意之處尚多。下面略陳鄙見,聊發猖狂。先說好的地方罷。個人以爲,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對“招魂葬”事件的挖掘與解讀,這點似乎是以往沒有什麼人注意到的。作者詳細梳理了該事件的前前後後,使得一件在今天看似不起眼又有些莫名其妙的小事顯現出了它在當時實際存在的意義。更進一步,作者將此事件放在了宋代政治體制中的“灰色地帶”中進行討論,闡發了那些在檯面上有時無法明說有時又曖昧不清的“潛規則”。借用前不久虞云國老師的一個講法,就是“官場亞制度”。這讓我們對於宋代的政治現實有了更爲生動而深入的認識。作者又提出司馬光實際上具有一種“尊民”思想,儘管可以進一步討論,卻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觀點。對於司馬光穩健的行事作風與文章風格,書中也有很好的揭示。這些都對以往研究顯示出一定的突破與進步,值得重視。接下來轉到不足的方面。首先我想說的是,也許是爲了吸引讀者和聽眾的緣故,本書中有太多推想,尤其是在司馬光的心理層面。有些心理可能是司馬光會產生的,但也很難斷言,可能是經不起仔細地推敲的。舉個例子。第五章的標題是“自道是天生第二”,作者認爲,司馬光的生命中有一個總是比自己強的別人家的“丁家小哥”,所以總覺得自己不聰明,總是感到別人帶來的壓力。作者提出此點,一方面在於司馬光在後來的文章中自敘不如丁浦江,不如龐之道,但這兩篇文章一篇是直接寫給丁的,一篇是寫給龐的墓志銘,這兩種文章的體裁都決定了司馬光不可能在裡面寫自己比他們出色。司馬光的文字是嚴肅的,但必要的謙辭並不意味著就直接是事實。另一方面,作者的想法建立在人們常常拿來講的也是頗有一些人“痛恨”的“別人家的孩子”,從而進行了一定的推想,覺得司馬光大概也是如此。但這其實並不就能說明“自家孩子”在心理上會覺得不如“別人家孩子”,更何況每個人在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反應也是不同的。就我個人來說,初中、高中多數時總是排在第二名,家裡人也總拿第一名來施壓,但我未曾覺得有多少壓力,也從來不覺得自己就比他們差。而且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那早已經不算什麼值得提起的事情,更談不上給我帶來多少影響了。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作者對於司馬光所受到的壓力的推斷是無法令我信服的。類似的地方書中還有一些,在我看來作者都有推之過深,過於發揮想象力之嫌。當然,我也要說一句,歷史學研究是需要想象力的,而且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爲流傳下來的文獻常常是“碎片化”的,在努力“復原”歷史面貌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想象去把缺失的部分補充完整。只是這個度需要把握,對自己的想象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本書在結構上大體分爲兩部分,主題分別爲“司馬家的孝子”與“龐籍的學生”,這是作者對於司馬光前半段人生歷程的概括。分階段往往是認識一個人的便利方式,而在每一階段歸結出一個人生特色以便於理解也無可厚非。作者的這個劃分,就前一階段來說,我是認同的;而後一個階段,我卻不能沒有懷疑,尤其是作者極力突出了龐籍對於司馬光仕途的重要性,呈現出的歷史便略顯得“單線條”。龐籍對司馬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此,冀小斌先生的書中也有相當深入的闡發。但是,人物的成長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產生交集。由於作者特別強調“龐老師”,其他方面則顯得黯淡了許多。對於司馬光與同僚、朋友的交往,本書的著墨是比較少的。我們所看到的,就只有努力爲司馬光發光的龐籍和虛心承受龐籍光澤的司馬光,其他人成了可有可無、若明若晦的小星星。這恐怕不是司馬光成長道路上的實際形態。本書說是止於仁宗時代,但有些發生在仁宗朝的內容,比如勸立英宗爲皇子,與歐陽修、王安石等人唱和《明妃曲》等等事件與交往,可能在下部才會出現,但與他人的交往和與龐籍的師生關係是同時在發生的,偏重於某一條線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遮蔽,所顯示的也就與歷史實相漸隔漸遠了。在第270頁,作者說歐陽修、司馬光、蘇軾、沈括等“在本質上都是官員,是政治人物。他們在文學、史學、科技等方面的造詣都‘是且並且只是’他們官僚生涯的一個側面”。這樣一個觀點,也基本奠定了作者寫作此書時對於司馬光的定位。在作者的筆下,司馬光成爲了一個比較純粹的政治人物,所有事件都在圍繞政治活動展開,他所受的各種訓練都是爲了做官在作準備,他的思考與觀察都集中於現實政治,而作者所討論的司馬光的學術,也基本都聚焦於他的政治觀。所以,本書的腰封上寫著“青年幹部司馬光成長之路”。儘管這並非作者本意,卻也不能不說,本書不經意流露出的傾向被編輯抓住了。對此,鄙意切切不以為然。如果說司馬光等人的一切最終都歸結到官員,那麼范仲淹所說的“不爲良相,便爲良醫”之語便不可理解了。個人以爲,還是以“士”或“士大夫”對他們進行定位比較好。做官只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在帝制時代,“出”大概是人生理想與追求更容易實現的方式,但卻不是唯一的方式;而現實世界的政治也並不是他們唯一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對宋代士大夫來說。他們所想要實現的理想世界,也並不簡單的就是國泰民安、富國強兵之類,而是一種貫穿了天道、內外合一的世界。對於司馬光不那麼與政治有關的學術思想,本書是欠缺的,而這同時也造成對他政治思想的解讀也顯得比較表面。當然,本書只是上半部,《資治通鑒》還沒有出場,有關《太玄》、《法言》、《潛虛》等的討論,或許在下半部中會更加深入罷。也許是演講的緣故罷,書中有些地方並不嚴謹。比如第8頁說北宋只有三位宰輔釋爲“文正”,但其實還有一位蔡卞。雖然入《宋史•姦臣傳》,但其謚爲“文正”卻不容抹殺。又如第77頁說蘇軾的“司馬光行狀”是“官方生平事跡概述”,恐怕也不確切。行狀爲官員子弟上於朝以請謚請封贈者,儘管希望得到官方的認可,卻並不直接就代表“官方”。又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指出說司馬光是“歷史學家”正確而不全面,正確與否暫且勿論,但說不全面就已經表明不能用“歷史學家”這個頭銜來限定司馬光。可是,在書中,作者又多次提及司馬光是個歷史學家,或者作爲一個歷史學家的司馬光。雖然這並不說明作者就只把司馬光看做“歷史學家”,可同樣要提出的疑問是,在這些說法中,司馬光確實是以“歷史學家”這樣一個身份在思考問題麼?他所究心的“史學”,是與今天所謂的追求真實的“歷史學”相同的麼?這些都是我不能沒有懷疑的。本書的書名叫“司馬光和他的時代”,但在《百家講壇》卻是叫“司馬光”,刪去了“時代”,人們要瞭解的只是人而已。這又涉及歷史普及的問題。眼下,大多數民眾仍然是處在“聽故事”的水平上,很多人對於歷史的興趣,也只是在喜歡那一個個或動人心弦或纏綿悱惻或勾心鬥角或“故事”。而主講人,也擺脫不了“講故事的人”或“說書人”的角色。這是電視欄目與社會現實本身決定的。作者希望有所突破,但結果似不如意。在戴著腳鐐跳舞的情況下,主講者有很多無奈,而他們,也確實進了最大的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2014年1月4日
  •     彭小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精深的学术研究深入人心不可能是通俗简化,而只能凭借学者与人民的心灵沟通;专业的学术话语由浅入深不可能是放低身段,而只能凭借学者与社会的道德呼应。赵冬梅教授的《司马光和他的时代》以及《千秋是非话寇准》正因为做到了这种境界,所以才鞭辟入里、刀刀见血,没有寻常史学著作隔靴搔痒的感觉。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出生官宦世家的子弟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机遇,而这些条件和机遇是使一个人成材成功和培育健全人格十分重要的因素。这真是寒衣百姓所不能想象的啊。
  •     希望能看到一本更为严肃的传记。但此教授真是好适合搞科普啊!
  •     25屈野河西地事件值得一看
  •     大概因为讲坛之故,大有口水感;完全没涉及王安石改革、修通鉴,大概会再出一本?没有交代,这样的书名怎么说得过去?
  •     之所以会入手是因为司马光是我心中唯一未被神化的中国圣人!可惜本书一到嘉佑年间就戛然而止,并未涉及神宗、哲宗年间的政事以及和王安石的关系,作者在前言说下一部将述及于此,但一年半过去了……
  •     生动,美女教授非常喜欢研究细节。
  •     不算严肃的学术著作,但比较生动,能对宋代政治文化有一定同情之理解,正如作者所说,宋代士人看来,这个世界的历史其实已经在接近终结。
  •     看到最后一句“而未来的路还很长”,期待赵老师续写未来的路
  •     司马公是楷模式的人物
  •     有趣味有知识有关怀。
  •     老师借的书……和上学期上课内容多有重叠,大概这一年一直在做这个吧。上学期期末作业,要写张方平,其实也是希望我们注意系里原有“作传的传统”,可惜没get到Σ( ̄。 ̄ノ)ノ 现在感觉写传要呈现所谓“历史的真实”,实在很难,可能会有意识形态的影响(呃,就王安石啦),也难免有太多推演
  •     嘉佑新政与庆历新政之间的比对。第一要低调,不能张扬。第二要实事求是,找到最大公约数。第三要争取主权者和舆论支持。向死而生。房上乌鸦。“国恶不可书”的无耻。
  •     宋代开放的朝堂管理制度,是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学习的,宋朝的开放成就了包拯、欧阳修、三苏、司马光等等一大批的大家,着本书赵老师只是介绍了司马光成长的历程,如果是对资治通鉴想了解的就不必读了,虽然只是成长史,但是的确讲出了很重要的几点内容,第一,拼爹很重要。第二,干爹很重要。第三才华很重要。第四环境很重要。第五机遇很重要。宋朝的发展和历史对于现代政治也有很多参考意义和价值,我们值得深刻研究和反思。这群年轻骨干成长的历程,折射除了大环境大背景对于年轻人价值观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最后,综合评价本书,我觉得,不值得买回来读,有其他渠道更好些。
  •     通俗易懂是没错,贴近人心也值得肯定,但你能理解我读到最后才发现王安石、《资治通鉴》两个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尚未谈及就戛然而止时的失望么。。。
  •     先看的西京部分竟然没有
  •     还有下部
  •     细节刻画的很好,现在读史已经不是以前看看各朝官方信史的时候了,这本书是更倾向于用女性的笔墨,带有一点仰慕色彩的描绘一个有报复有目标有自己道德操守的古代士大夫,从这一点上可读。现在这个时代卖的不就是体验和感悟吗?
  •     富有感情,真实写照,还原北宋和平的年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