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孙子兵法

出版社:塞缪尔•B. 格里菲斯 (Samuel B. Griffith)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61366493
作者:塞缪尔·B. 格里菲斯
页数:186页

作者简介

《图说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内容简介:权威版本:原文根据《宋本十一家注》、《武经七书•孙子》和银雀山汉墓竹简本校勘而成。独特视角:美国二战将军塞缪尔•B•格里菲斯以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为案例解读《孙子兵法》。
经典注释:辑出《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和李筌的注,将孙子、曹操、李荃和塞缪尔•B•格里菲斯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
难点解释:参考各家观点,对重点,难点词汇进行解读全彩配图。
图文结合:生动展示中国古代兵学研究之精华。
独家收录:独家收录《吴起兵法》全书译文,极大丰富全书知识点。

书籍目录

引言
计篇第一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传记
《史记•孙子列传》
《吴子兵法》
附录
《评注者简介》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图说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编辑推荐:政治家,外交家,商界领袖的必读书!手绘地图,精美图片,绝版古画还原冷兵器时代战争全貌!

内容概要

塞缪尔·B·格里菲斯(1906-1983):美国陆军准将,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就读于阿诺德预校和海军学院。在二战期间,他曾指挥海军部队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如果说在尼加拉瓜的反游击战形成了他的某些军事观点的话,那么随后三年在中国北平(令北京)学习汉语则使他有机会完善这些观点,同时又使他从亚洲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观点,从而拓宽了他的游击战常识。退休后格里菲思发表了多部军事著作,其中本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代表作》丛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退一步说,在指定地点聚集的阵列是混杂的。农民的价值要远比一头牛或一匹马低,他的福利也不是一件需要特别关心的事情。没有文化且顺从的奴隶在那个时代的战争中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由一个驾驶者、一个枪兵和一个贵族弓箭手驾驭的四马拉的马车。那些容易牺牲的且大都只被有填充物的棉甲保护的步兵集结在战车周围。一小部分被挑选出来的人拿着由竹子编制成的盾牌,或者拿着充其量是由被晒成棕褐色的牛或犀牛皮做的笨重的盾牌。他们的装备是匕首、短剑和铜尖的长矛,以及用于钩和切的利刃,这些利刃绑在革制的鞭子上或是木质的杆子上。弓是贵族的武器。 适合战车的地形也限制了战争的形式,这也阻碍了战术的发展。社会的结构阻碍了贵族家族以外的职业军官的出现。 古代中国的作战是原始的混战,通常不会造成决定性的结果。通常情况下,双方在彼此的对面扎营数天,与此同时,占卜者进行预测,指挥官开始讨好上天的祭祀。当预言者所预言的吉时到来,整个阵列都会猛烈地扑向敌军,他们的咆哮声震破天际。一个局部的战果很快出现。或者是进攻者被击败并撤退,或者是进攻者突破防守者的队伍,杀掉那些仍然积极反抗的人,把残兵败将追出半里地,捡起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然后返回自己的营寨或是都城。 公元前500年前不久,缓和战事的观念开始改变。战争变得更加猛烈。公元前518年,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战争提供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例子。越国的子爵命令300死刑犯列在队伍的前面,在敌军可以看得见的地方集体割喉自杀。吴国的军队目瞪口杲,军心大乱。越军趁机冲阵,取得胜利。 当孙子登上历史舞台,封建结构在其瓦解的最后阶段,被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类型所取代,在这种新型社会里,有才干的个人有更多的机会施展才华。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但是发生在各个领域,包括在军事领域,原创、独创性事业获得他们的奖励。 早期的临时征兵既不可靠也无效率,因此已经不再合适,一些大国组建了由专业人士指挥的长期军队。农民的征兵制度被采用,新军队由遵守纪律的训练有素的士兵以及年龄范围从16岁到60岁的应征士兵构成。这些军队精英在突袭部队做先锋,他们由于他们的勇气、技术、纪律和忠诚被选拔出来。


 图说孙子兵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以往看到的传统古籍书,设计装帧严肃而呆板,让人拿到手上就没了看下去的热情,这本书则不然,封面首先让人眼前一亮,内文设计更是讲究,精美的图片和时尚的排版,让人的阅读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再加上权威的版本,独到的评论,用纸和图片的精良 ,实在是此类读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即便售价稍贵也物有所值了。
  •     前几年见到一项外国人的统计,该研究者认为,中国人的智商比英国人的要高一些,作者所分析的原因已经忘记了,但我个人一直认为是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为国人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而这本《图说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已经是人尽皆知的成语,而究其源头就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这种语汇的流传之外,各种兵法的流变到现在已经衍生到各个领域,“管理兵法”“商业兵法”“教育兵法”比比皆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一方面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去油对这些宝贵的遗产知之不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子孙视之不甚惜”的缘故。对外国人研究的本国文化,虽然我们可以略有醋意地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不能否认“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事实。随着老子、孔子、孙子等人的思想在海外逐渐受到推崇,孔子学院近几年来在海外的红红火火,虽然有国家在背后的推动,但也令更多炎黄子孙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但光凭一时兴起的反思并不能达成深入的认识,因为还要讲求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而本书无疑可以作为我们反思时的一个参考例证。作为一名经历过二战的将军,塞缪尔·B. 格里菲斯以其笃实的研究,从多方面考证了和分析了《孙子兵法》一书的作者是谁、成书年代,以及思想深度和实战价值等方面内容,其思路的深度和广度足以为我们思考传统文化提供一种范例。本书对《孙子兵法》的整体呈现使用的是“原文+名家注释+编者补注”的形式,这样做无疑可以体现出对原典的尊重——这一点在大量的白话译本风行的现在尤其难得——可以充分体现出作者和编者的研究态度。最后,提出一个令个人略感困惑的的内容。细查本书的编排,本书无疑在塞缪尔·B. 格里菲斯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上,进行了补充、校勘和补录的工作,但由于缺乏详细的说明,而可能会令读者把所有的内容都归功于塞缪尔·B. 格里菲斯将军,而忽略了编者的工作。出于对多方劳动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本人衷心希望在本书再版的时候,能够附上一个更具体的说明。
  •     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停顿了一段时间。我在想读后感应该怎么写?或者说应该写成怎么一种“样式”?写成摘录或者写成软文肯定是无益的,那怎样写才更加有效?至少要于己有效,因为读书正是这样一种自私行为。于是,在外出路途中,我花费时间读了一些别人的读书札记,我认识到那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既构成了自己的重新认识,写出来也可愉悦别人——通过结合阅读时书眉处的铅笔批注和事后的整理,这是个人与书的对话,而非一本书的精简,或者个人的推介。希望这样我最终从书中得到的不是思想,而是语境下的另一文本。该书的引言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并且是优秀的文章。本书对《孙子兵法》的整体呈现使用的是“原文+名家注释+编者补注”的形式。作者是否意识到他的这本书不是作为一种注释本,而是作为一种对话。他使用了一个副标题:战争的艺术,并且使用了“格里菲斯【著】”,他在各种注释和对照本之前,放置了一个篇幅的引言,构成了一种映照。开篇是对“作者”的分析,格里菲斯以种种方式阐述了在我国早期是没有个人出书立传的例子,并且战国时期,古风文学伪造的技巧,以一种寻找细节的方式来考证书的年代注定是失效的,如果所有的细节都是书的伪造。书中使用了这样一种考证技巧:当已说的不能作为正面证据时,未说的成为反面证据。在一个时代已经大量存在的东西,却在本书中丝毫未体现,则证明该书成文于时代以前。以此断定该书成文于公元前400到公元前320年之间。一番考究之后,眼前突然变得开阔,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结论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直面文本,或者说直面作者空缺这一现状,而放弃对作者是谁的追究。这种作者死了的释然,让人想起“作者功能是法律和制度体系的产物……作者功能并不是在所有时代、所有话语中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福柯”在引言的描述中,春秋的战争是一种个人竞技的,仪式性的、道德范畴内的,缺乏系统性的行为,或者说称谓浪漫主义的(这是对“浪漫主义” Romanticism一词的贬义)。他们根据上天的意志,确定战争是否正义,在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可笑的,他们竟认为战争是一种可以讲信义的行为,未意识到战争本身便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垮台,那真可谓是一个信仰稳定可靠的时代。但这种情况很快就被改变了,格里菲斯以一种把时代与个人生活细节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冒着独断的危险,阐述个人观点。“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晋国四卿之一智氏被立即斩首,他的家族被根除,他的头颅被适当修饰后交给了赵国的赵毋雪,赵毋雪用该头颅做盛酒的器皿。在这种不吉祥的氛围中,战国时代开始了。”(《图说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引言p17)这句话是第一句话,但它停止了继续叙述的可能。这种有力稳定的、印象深刻的句式,是历史推进的不可避免性。这正是兵法诞生的背景——战国是混乱的(公元前450年到公元前300年这150年间,几乎是没有将军死在家里床上的可能的(图说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 引言p18)这一爆发性的时代,被用“乱世”来形容,这正是孙子兵法的产生背景:“兵者,国之大事”,一个处于混乱,并将长期处于混乱的前提。战国的开始,正是这样一个从个体到集体时代的过渡,从相对的稳定到混乱的过渡,集体时代更需要完善的管理学,而那种个人的、君子行为的管理学只是一种道德修养范畴内的事情。于是,战争成为指导下的努力,一种系统论,而非个人的激情。孙武认为战争中恒久不变的恰恰是不断的变化,这正是孙子哲学的出发点和根基。愈是乱世,愈是召唤理性的管理。这种基于混乱和需要而诞生的兵法,归根到底是一种对混乱试图统一的努力。在孙星的考证中,孙子兵法的理论基于仁爱和正义,是对战争的避免和战争人员伤亡的避免。是否孙武正是这样试图建立一种战争的模型,一劳永逸地解决战争这一课题?一种模型的建立是对一种认识的固定化,任何模型都是人们对混乱的克制,人们一方面制造混乱,一方面又憎恨混乱。是否可以引申为模型是一种对战争混乱的憎恨,或者说对时空混乱的憎恨?最后我想,孙武是否有可能热爱他们时代的混乱?而这种混乱时代的诗意也许不应该用“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一词来形容。2013-3-24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图比较多排版看起来也比较舒服,就是看的人没什么文化,都是文言文的有点看不懂
  •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眼神不好,书里的字太淡太细了!!!
  •     原文,字词解释,注释,很全面和详细。图非常精美,装帧也很漂亮,生僻词还有注解 。确实称得上是插图典藏版。
  •     第一印象是封面相当漂亮,图案有特色。内文中的图案也蕴含丰富。内容也好读,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很有用。书中一些观点打破了我们的传统想法,让人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     这本书不管是装帧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值得肯定,排版中对《孙子兵法》的原文,注释,译文,做了精心安排,拣选出来的曹操和李荃的注释排在具体语句下面,一目了然。能看出来出版社在这本书上花了很大的心血。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中的配图,从古代手绘地图到绝版的古画,还有地形地势图都非常精美。可以说让读者对古代战争有了直观的体验,... 阅读更多
  •     速度很快,商品也还不错,物超所值
  •     尤其值得肯定的有两点:1、前半部分用战国时代和解放战争中的战例解读孙子兵法,对孙子兵法的产生的时代背景也进行了深入剖析。2、拣选出来的曹操和李荃的注释非常好,很难得。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从我个人的角度讲如果能加上原文的全部白话译文会更好。虽然有了难点生僻词的解释,但毕竟绝大部分读者,古文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
  •     一本好书,校勘很细致,美国将军的从美国人的视角解读孙子理论,也很新颖。大量古代地图,很有即视感。不错。
  •     《孙子》格里菲斯英译本,由英籍世界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作序,出版近半个世纪以来,是被西方世界征引最多的权威著作,至今尚无别的译本能够取代。本书再译回来的价值,在于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是怎样认识我们经典的。... 阅读更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