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非洲丛林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13574928
作者:[德]阿尔伯特·史怀哲
页数:240页

作者简介

《行走在非洲丛林》是史怀哲在20世纪前期于赤道非洲地区行医的见闻杂记,具有自传性质,书中对于中非的自然景观、社会风俗、人文面貌以及当地原住民的生活、病痛及医治情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河马是人们在非洲行船时最危险的敌人;非洲丛林树木茂盛,但木材贸易却因伐木的困难而受到阻碍;在“勤劳的”欧洲人眼中,非洲原住民是“懒惰”,因为他们很少以赚钱为目的进行劳动,而这只是由于非洲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本书既是史怀哲的生活记录,也是中非的民族志,它会使你如亲临其境一般,感受到当地生活的奥妙。

书籍目录

1 我决定到遥远的原始森林里做一名医生的缘由以及奥果韦河流域的土地和人
们..................................... 1
1.1 故事的开端.................................................................... 2
1.2 医院的建立及奥果韦河流域的情况.............................. 6
1.3 欧洲人在奥果韦地区的生活史..................................... 9
2 旅程................................................................................. 13
2.1 从孚日山脉到洛佩斯角湾............................................14
2.2 航行在奥果韦河上........................................................27
3 最初的印象与经历..........................................................35
3.1 准备工作.......................................................................36
3.2 在鸡舍行医...................................................................39
4 1913年7月至1914年1月.......................................................47
4.1 兰巴雷内传教站............................................................48
4.2 独木舟之旅...................................................................50
4.3 为修建医院平整土地....................................................54
4.4 心脏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和中毒者.............................56
4.5 捕鱼节...........................................................................61
4.6 拜物教...........................................................................63
4.7 感冒和尼古丁中毒;烟................................................66
4.8 牙科疾病和第一次手术................................................69
4.9 河马...............................................................................71
4.10 日晒病 ........................................................................73
4.11 建立诊所及我妻子的工作..........................................75
4.12 佣人的紧缺与普遍的偷窃..........................................78
4.13 手术与接受手术的患者..............................................81
5 1914年1月至6月.................................................................85
5.1 塔拉谷哥之旅、奴隶制与狩猎....................................86
5.2 黑人的法律观念...........................

内容概要

阿尔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20世纪重要的德国思想家,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神学、哲学、医学、音乐等领域均有建树,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1913年他来到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直至去世。


 行走在非洲丛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记得曾经在高中时学过史怀哲的一篇课文,叫作《我的呼吁》,当时觉得作者像其他圣人一样,有一种让人敬佩又有些距离的感觉,周末便跑去书店买了一本《对生命的敬畏》,那本书比较厚,其实后来也没看完。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看史怀哲的这本札记,体会到很多当年不能理解的东西。一个有着远大前程的年轻人,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处于遥远国度的、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能够放弃一切,将自己的所有投入到对他们的求助中,这一去就是50年,这50年中受过多少苦累,放弃了多少名利?这是怎样的人格力量?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完全理解。但是史怀哲特别可贵的地方还不在于此,他反复强调,这一切都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不是对当地人的恩赐,从他一生的行动来看,他在真诚地践行着这个信念。如果单看《行走在非洲丛林》,我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游记,里面对于非洲的细节描写太生动了,对当地人的观察细致入微,对景色的描写简直就是《走出非洲》的文字版,而对于工作上的困难却非常低调地带过了。史怀哲的低调贯穿于他的所有文字和行动之中,我想这种低调应该来源于与一种永恒的价值的连结吧,正是因为拥有了极大尺度上的真善美,才可能包容这世间的一切假恶丑或是放弃那些在别人看来十分重要的名利吧。爱因斯坦似乎曾经说过,(大意)像史怀哲这样对于道德敏感的人很容易陷入到悲观之中,而史怀哲却恰好有着健壮的体格和乐观的精神,这些是他免于陷入悲观。这种说法挺有意思,也正说明了这样一个在思想上有深度、同时能在行动上保持积极向上的人非常难得。史怀哲确实是人类的一个奇迹。
  •     我曾经独自徒步穿越过很多地方,也到过不少偏远的地方支教,也包括原始丛林,大概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理。如果有幸一睹此书,估计我也会写写自己一些过去的回忆,毕竟书名就引起了共鸣。如果说旅行是一种对身心的修炼,那么旅行在丛林里就是在丛林里修炼。古人有云,道法自然,行走在高山、丛林、河流、丘陵、荒漠、戈壁上那种切身融入大自然的感受,没有一颗平和的心是体会不到的。当然作为大部分住在城市里的我们,如果拥有感恩的心,其实大自然也就在身边。
  •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史怀哲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他是个医生,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因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更多,他的人生经历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在25岁时,他就获得哲学与神学博士(他一生共获得九个博士学位),还是一名优秀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专家, 30岁时,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缺少医生的呼吁,决定放弃已有的一切去非洲行医,历经八年医学训练并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后,38岁时,即1913年,他带着妻子到非洲加蓬兰巴雷内地区,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服务非洲人民近50年,他的黑人兄弟们亲切地叫他“我们的医生”。他的头衔有一长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具备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的才华,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通才,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他拥有“斜杠人生”。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是二十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的伟人。知道了他这么多成就之后,你可能会和我一样,忍不住认为,他在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方面也是一个大牛人(不过不要忘记,他那时候还没有手机)。《行走在非洲丛林》是史怀哲在非洲行医的见闻杂记,你可以把它当成日记读。在书中,他描写了航行在奥果韦河上所见到的自然景观,那四面的水和茂盛的丛林充满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他讲诉了原住民生活、病痛及医治的情况,以及他与当地人交往中发生的那些喜怒哀乐的趣事;他还用深入浅出又极富独立思考的笔调剖析了非洲丛林的社会问题,直接阐明殖民地政府和黑人原住民之间的矛盾,让我对非洲的社会生态和贫困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当地的黑人原住民们受所处的环境、经济、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极低,也没有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动力,工作责任感,更没有金钱储蓄的概念。他们工作一定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目的而挣钱,比如为妻子买布料、糖,一旦赚到足够的钱买自己的心头物,他们就不想工作了,立马辞职回家,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令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也不会因为雇主给他们开出更高的薪水而留下来工作。另外,他们工作时缺乏契约和负责的精神,答应雇主要做的事情往往转眼就忘,工作时还特别需要白人领导对他们严加监督和管理,不然他们就容易偷懒,工作效率低下。所以,为了让他们产生持久消费需求,刺激他们的工作动力,白人殖民地政府不仅向他们收人头税,还有强制劳动的规定,更糟的是他们为黑人提供进口烈酒和烟卷,黑人们为了得到这些烟酒而劳动,等一拿到报酬,他们马上买烟买酒,挥霍一空,生活再次陷入贫困。所以,黑人们常常有酗酒问题,烟酒摧毁了他们的健康,贫穷也一直常伴他们左右。这个问题引发我的进一步思考,相比与落后的非洲人的“懒惰”问题,我们文明的现代人的“勤劳”也是一个问题,我们中的很多人被工作、被赚钱所奴役,内在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促使他们拼命赚钱和拼命储蓄,将人当成量化的生产工具,不知道休闲和懒散会何物,很难做到活在当下,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赚那么多钱,也看不清楚自己的那些物质需要有多少是被外界的消费主义所裹挟,又有多少才是自己真实的需要。书中好些细节让我看到史怀哲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悲悯之情,还有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航行的过程中,他遇到危险的河马和鳄鱼时,都是尽力地悄然避开它们,不会轻易打扰它们,也不会开枪射杀它们。他说:“鸟儿在水面上愉快地盘旋,我不想射杀它们。猴子也可以非常安全地在我们面前跳来跳去。而人们往往接连打死或者打伤三四只猴子,但并不会把它们据为己有……当人们发现尸体时,通常还能看到嚎哭的小猴子,攀附在渐渐冰冷的母猴身上。”他在一间小木屋里看到一名只有微弱呼吸的昏睡病患者,他忙着照顾这个可怜人时,透过木屋房门向外一瞥,看到了绿色的森林、蓝色的海湾以及夕阳。他说:“这个瞬间,我既看到了天堂般的美丽,又经历着绝望的痛苦,既感到震撼又心情复杂……”他看到一位陌生的黑人老妇在岸边的石头上哭泣,因为战争的缘故,她的儿子被征调走了,他拉着她的手,安慰她,可老妇人没有理会他,继续哭泣,最后,史怀哲也感同身受,“与她一样,在夕阳的余晖中默默地流下眼泪。”一个个体做慈善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他认为:“就算是只有一个医生,而且只有少许的资金,对于很多承受病痛的人而言,也意味着很大的帮助。人们在当地实现的功德会超越人们做出的牺牲,人们在行善中获得的价值相比于付出也会高出数百倍。”他说:“我所看到苦难,给予我力量,对人类的信任让我保持希望。”看完《行走在非洲丛林》全书,我不仅感叹史怀哲这个人的成就,更被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大爱,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打动,内心深受触动。史怀哲用自己的一生去付出爱,去实践人道主义精神,帮助了许多人,也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世代以及后世的许多人。他让人们看到原来有个人是如此内心充满大爱的存在着,让人们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让人们看到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可以为他人,为这个世界做得更多一些。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在遥远星空下为医治病人而努力,这是我毕生的任务,这不仅是出于耶稣和宗教的仁爱和慈悲,也是出于我们最基本的思想和信念。
  •     翻译用心,读起来特别流畅,书里出现的一些带点医学专业的内容也译的没问题,难得。
  •     用最简单的药治愈这个大陆最普遍的病痛,人文气息十足。但文字稍显松散,对于非洲的观察有些浮于表面,也带有一些白人在上的视角。
  •     娓娓道来地写丛林行医经历,朴实而流畅;对于非洲殖民地问题的思考令人感慨
  •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自然确实要敬畏。史怀哲是典型的冥王星人,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所背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沉重深刻的宿命感。所以他也是好的传教士。印象深刻的一句诗--“是你的到来,将我从这枷锁中解放。”
  •     如果不具备这高深的思想境界和使命,在非洲生活一天都是煎熬
  •     一位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之人 伟人已逝 灵魂永留
  •     人道主义和社会观察的双重佳作。
  •     很脆弱也很强大
  •     值得一读的好书
  •     心无杂念,专注一事,值得敬佩。
  •     岂止五星!这样的大善值得千万颗星
  •     其实不得不说这不算是一本好看的书吧,一节节的好像是选出来的日记片段,有关于非洲的许多知识,难得的是作者的境界,中国古代讲的立德立功立言,作者一生几乎都做到了,也许这样评价都显得有点儿功利了,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     史怀哲以简洁干练的的笔触留下了他初到非洲行医的记忆,1913年初他与妻子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到加蓬奥果韦河流域,面对众多缺医少药的病人他选择留下,对非洲疾病如疥疮、痢疾、疟疾、昏睡病、疝气等展开研究和救治,卓有成效;史怀哲不仅50多年献身非洲医疗事业,同时他还是巴赫研究和演奏专家,哲学家、宗教家和伦理家,他对当地河流和木材的研究了解,展开了一幅殖民地利益争夺的生动画卷,丰富的优质木材从选料砍伐运输到定价充满博弈;他认为黑人是自然人,他们的一夫多妻制有合理性,他们讲法律凡事要辩个明白,他们的所谓懒惰其实是误读,因为他们没有进入体制中,没有那样的自我约束;白人与黑人的关系,他强调白人只有展现出优秀品质才能让黑人接受并见贤思齐;一战爆发,他竭力隐瞒战争的报道,因为这样的野蛮是白人的耻辱。
  •     充满人文关怀的一段经历~
  •     史怀哲的人生追求是超凡脱俗的,纵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其秉承的人道主义精神值得当代人学习
  •     本来想拿来励志来着,看着看着竟然看上瘾了!一本小小的书真是包罗万象啊,关于非洲当地的方方面面都有写到,即使是去相同的地方,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也会千差万别,非常喜欢作者的视角,包容、仁爱又很有情趣!
  •     21世纪的中国人看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人写的非洲人故事。虽时过境迁,却有物是人非的久违感,神奇的阅读体验。
  •     很好看的书,揭示了很多东西,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在医学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在道德伦理上面也理解到了很多。比如:非洲买妻的问题,黑人的世界观,在非洲的常发疾病是什么。很棒的书!
  •     题材是钟爱的,内容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极大体现
  •     "出来宣讲耶稣基督的福音是一件多么不浪漫的事情啊!如果没有学校里早晨和晚上的祷告、周日的礼拜,那么站长就几乎忘记了他最原始的身份是传教士。但是,也正是他在日常琐碎的活动中展现的基督徒的亲切和善良,才真正发挥了基督徒最大的影响力。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比这种无言的传教方式更能影响一个社群达到的灵性水平。“
  •     关于非洲的记闻 于我 非洲永远意味着一个可以脱掉黑色皮鞋挣脱枷锁的梦 当然了 通常这样的行为被赞誉为人道主义 然而读此书时 我脑袋里突然闪现了技术革命与思想革命之别 思想革命总是执着于论证对与错 思维缜密 逻辑完美 而技术革命在于 做便做了 也不说 但后果也不可控
  •     首先一个挺伟大的人 其次是一个传教士 或者反过来呗
  •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勇气
  •      你无法听从别人未经历的论证,你应该自己去尝试你所想寻找的答案、感知,认知到一些事物.世界很多人在受苦和幸福 相信自己并不孤独. 总有些特殊的人坐着特殊的事情,如果目前没办法走的更远看,那就多看书。(人不是无敌的,大自然一定更无所不能)
  •     这本书让我相信,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一定有着异常强大的内心,就像史怀哲,面对这么多困难,却仍然坚忍前行,付出一切,保持着乐观和希望
  •     非常简单的生活记录,对于想了解史怀哲生平和思想的人来说价值不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