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40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6
ISBN:9787513313827
作者:张立宪 主编
页数:317页

作者简介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祖父的新屋》,《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古巴行记》,《塔窟东来》以及《舌染红尘》。
法殷洁在《祖父的新屋》里详细描绘了他们家的老宅,太湖边上的雪堰桥镇东街北沿河的二六六号。后门堂、灶锅头、二重门、客堂上、大房间、楼上房间,文中详细讲述了各个房间的历史和作用。这所1948年建好的房屋,是祖父为自己为祖母为儿女起的新屋,多年过去,儿孙大来还是各去,曾经的新屋后来的老宅,终于没能完全完工就空置没人住了,想想就是一场空。
《读库0904》里有一篇《西部招妻》,2010年2月,一位叫刘祥武的湖北青年看到了这篇文章,给作者马宏杰老师写了一封信,介绍了一下家里的特殊情况,请马老师“提供一些此类买妻的线索或者资料”。2010年底,刘祥武开始了他艰难的相亲之旅,马宏杰老师一直跟他保持联系,记录他这近三年来的生活经历。
“阿狐哥哥”是个网名,在网络世界有近十五年的历史了。现实世界中的阿狐哥哥在成都某报社工作,从业期间主要做社会新闻的采访与编辑。《社会新闻内部版》中他选了几个自己经手的社会新闻事件,给大家来了一个联播。这些事件已经不是新闻,但是有故事;也正因为时过境迁,才好把一些相关背景和当初只能内部掌握的材料一并带出——有些内幕如果披露太及时,就是不合时宜。
一如佛教高僧对佛经之翻译,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雕刻与绘画等诸般造型艺术,也被中国古代匠师“翻译”成为中国佛教艺术自己的语言。除了木结构的山门、佛殿、廊庑、僧舍等建筑群更多地受到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影响之外,佛塔与石窟则深深打上了印度佛教建筑的烙印。王南老师的《塔窟东来》描绘了中国佛教千姿百态的建筑奇观。一来看看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消化、吸收外来建筑样式,结合中华各地不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创造出中国独特的佛教建筑、雕刻与绘画;二来比较中印两大古老文明,在塑造相似的佛教艺术象征主题时呈现出的迥然不同的艺术气质与追求,可谓同归而殊途。
最后一篇《舌染红尘》的作者是六零后荆方老师,这位走四方的吃货写下的自己年轻时边走边吃的故事。

书籍目录

1-45     祖父的新屋         法殷洁
46-130 刘祥武相亲记 马宏杰
131-165 社会新闻内部版 阿狐哥哥
166-175 古巴行记 何塞•曼努埃尔•普雷托
176-295 塔窟东来 王 南
296-317 舌染红尘 荆 方


 读库1401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祖父的新屋》宛如去了江南一带亲见。说来奇怪,虽然真实生活里,我并没有机会去了解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但是似乎又没来由的熟悉和亲切。我看到了有如大宅门里,厚道殷实的一家人。真是好生羡慕出生在这样家庭的作者。《社会新闻内部版》是我喜欢的纪实性作品,讲过去几年的媒体介入的一些故事,看到了各方各面,有助于了解这个社会。其中讲陈易那篇,似乎早年在天涯看到过。多怀念那时的天涯和网络,为我打开了多大一扇门。象我这样无根基无名师的小蒲公英,只能靠自己补课,感谢伟大的网络时代。尤其是昨天听到说中国现在有2亿人生活在非常赤贫的状况。对比之下,我已经有了很多改变的机会了。怎么能不努力不珍惜?
  •     原本只打算简单记录一下,没想到记完竟也有这么多内容。目录:1-45 祖父的新屋 法殷洁46-130 刘祥武相亲记 马宏杰131-165 社会新闻内部版 阿狐哥哥166-175 古巴行记 何塞•曼努埃尔•普雷托176-295 塔窟东来 王 南296-317 舌染红尘 荆 方1 纪实类最好看的是阿狐哥哥的《社会新闻内部版》,作者身为媒体从业人员,在一些新闻变成旧闻多年之后,再从另一个角度写出当年不曾曝光的事件角度。几个事件,或离奇或惊险,人心百态,都好看。然后是《刘祥武相亲记》。同样是真实事件记录,时间跨度很长。刘祥武矛盾复杂的人物个性非常真实。片段摘录——他就是没有举行婚礼。要是公开办了婚礼,那女子也走不了。在乡村,一个隆重的婚礼远比一张结婚证重要得多。怎么说是你的事,怎么播是电视台的事情,你有什么权力审查人家的节目啊?你一方面看到的是社会的黑暗,一方面看到的又是社会的阳光;一方面你自己又恶,一方面你自己又善;你一方面在同情这些人,一方面还在泯灭这些人。这就是你的善和恶。这个社会没有人欠你的债,如果说谁帮助过你,你就要学会感恩于人家,而不是把别人对你的帮助看成一条生财之路。任何一个记者都不会靠报道你的贫困区赚钱,你这样说话是不道德的。2 研究类《祖父的新屋》不算研究类,则是笼统归在这里。古老的房子的构造,各个细节,配上图纸,一一记述。穿插其间的童年往事,竟和我的童年诸多相似。比如冬天不方便洗澡,就用盆子洗,顺序为:脸→PP→脚。比如还烧煤,碎的煤渣可以做成煤球,不浪费。比如小孩子偷吃年节开饭前的鸡肉,再左右匀一点看起来好像没动过。比如很小就开始独自睡,夜里怕,好像是最初的人生负面体验。比如卫生手册的人体图片,对小孩子很惊心动魄。比如偷摘家后院早熟的葡萄。(某次我站在阳台边缘,透过铁丝网偷摘时,楼上有个声音还一直指点我,左一点,再向前一点,好了,就是那颗。至今我都不知那位楼上的邻居是谁,甚至都不记得是男是女了。)压泵的水井让我想起初到长沙时住在中南大学附近,一位网名叫做冰点的女孩家里,那个院落中央也是有一口井。洗脸刷牙前,手洗衣服前都要先抽出水来。比如小孩子每天没事干就看着外面的人来人往。比如老鼠笼,比如外公外婆分床睡。都跟我的童年非常类似。其他一些有趣的内容随手记录如下——人坐在锅里洗澡,屁股底下是烧火的锅底,怕烫,就隔个乌龟板。做成乌龟形状的椭圆木垫板。那时少有人家可以在自己家洗澡,逢年过节人家就会排队上门来借洗浴。来时带上几捆柴火,烧完剩下的就作为谢礼留下。母亲津津乐道,某年锡剧名角来演戏,剧团也都是跑到我们家里洗澡。祖父造屋时,设了隔墙,动荡年月藏人藏物避难。好几重门,利用视线死角,隐秘不示外人,这是传统建筑一向有意识遵循的法则。开药店的规矩,也沿用到家里,备零钱防乞讨,不管是否救人急难,多少给个意思。父母无神论,党员,不拜神。后来社会变动,淡化了政治信仰,母亲才开始给祖宗祭拜磕头。祖父对防火防贼,永远最谨慎。某次街上救火民兵队员,把事情当笑话说:火着了,那家老婆蒙了,抱个枕头往外奔,孩子留下被烧坏了。匠人铺砖工艺的差别,旧时即便有断裂,几十年依旧平整。新砖高低不平。杨柳的根有一版没入河水,那里絮絮绵绵会藏鱼虾。小鸡掉入露天粪缸,祖母看到央人掏出,没发现的就活溺其中了。寄爹风俗,小孩生下来要寻个寄名的父母,好养。新任校长下令拆了怀德桥,过后不久生癌死了,乡人都说那是现报。家中规矩,敬老不敬小,最老的祖父有好葡萄吃,小孩子就拣剩落的散葡萄酸葡萄。作者最小,只能落剩中再挑落剩。家中规矩,本能就是要对女生好,不许不好,没理由不好,所以家中将来,基本各个孩子的夫妻关系都很好。家中祖训,不碰政治,再变故都不受影响。某年苏州读书的长子要做三青团小组长,祖父连夜赶去给弄回家,后来再重新考上南京医学院。1937年日本人来,要当地有名望的祖父做伪乡长,祖父连夜逃避外出。后来他的朋友顶了位,之后因着政治吃了半辈子苦,知道文革后政治摘帽,来报喜。祖父笑嘻嘻,你头上帽子摘落了,觉得冷否?两老对视仰头大笑。四个儿子各自学医、学生意,严父用心良苦,执意每人所学不同,为只为儿女经济不蛋碎于一筐。祖父年轻时好酒,酒席吃到一半,就到屋外河边将满腹酒水一呕而去,然后重新上桌。流氓到茶馆闹事,手枪直接拍到桌上,老板求助祖父,祖父不慌不忙,托着个茶壶就去了,茶壶往桌上一放,人往角落一坐,流氓就知惹不起了,收起手枪,不声不响走了。年老后祖父二十几年不再出门,因为什么都看过了。临离世那几年,又天天想出门。孙子怕他走丢就一路跟着。人们都跟他打招呼,他已不记得对方了。偶尔去看看自己年轻时开的药铺,“全不认识了,全不认识了。”以下为摘录——认识不认识,药店还是药店,还叫作“大吉春”,便是一个世事轮回,最后空余一些名目吧……集体经营又再改回私人所有,换了私人招牌。只是不复最早的主人,不复最早的经济,失传了中药规制,丧亡了中医家学,存余一个医药的虚壳。想想就是一场空。父母二三十年也奋斗出两套房子来,结果我们又是各投各处,父母要跟随儿女,那再好的房子还是空置发霉。都是无谓的奋争吧,人不少蜗牛,人在家在,人去屋就是一堆虚无,终要弃终要死,尽量想开。祖父再回家,就是一具遗体了。祖父再回家,就是一盒骨灰了。祖父一直在家,就是楼下小房间南墙他父母遗像底下他自己的那幅遗像,他就一直住在他的新屋里。空庭里自也春夏秋冬,乱开花乱结果。结了果也没人摘,果子落地又生根发芽,砖缝里生出不少新的枇杷树。不过祖宗祖宗,隔代便终,最后太公太婆所遗,不过两三幅遗像些许事迹流传,人生也到底空枉。一如以后的祖父母,将来的父母,还有再将来的我们,说来再空,不尽欷歔。-----------------------------------------------------------------------------《塔窟东来》篇幅最长,内容最扎实。塔窟如何从印度传到中国,如何融入中国特色,如何转变。研究类这两篇初读都有些难入文,但耐心读下来,都自有一份吸引力。半球形桑奇大塔具有宇宙之卵的象征。印度佛塔“有外无内”,窟寺有外无内。后中国将塔窟改造为内外兼备。加法建筑,木,自下而上,自内而外。减法建筑,负建筑,从山崖中凿出,雕凿过当则难补救。希腊人由于地中海气候只需披一块布,产生了欣赏人体美的风尚。印度酷热的天气也造就了不加修饰和遮掩的裸体习俗与艺术。薄纱与湿衣的创造。希腊雕刻“有眼无珠”,中国“画龙点睛”。石窟之于魏晋南北朝,一如墓葬之于两汉。敦煌石质过硬,不适合像云冈般大规模精雕细琢,故发展为结合彩绘的精妙创造。佛塔该比恩了中国每座古代城镇的天际线,一如西方大教堂钟塔或穹顶对于城市天际线的意义。印度的艳情味,于艳情中见悲悯,于恋世中求解脱。“有意渲染情欲之迷人与世俗之可恋,用以反衬佛教徒出家与解脱之决心,这恐怕才是印度佛教艺术的深意所在。”“既虔信宗教又眷恋世俗,既寻求解脱又执着人生”。中国文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摈弃了印度佛教中的艳情部分。也就随之抛弃了“色即是空”一般的哲学意味。3 其他《古巴行记》读来最晦涩,其中一些句子和形容很有意思,但如果能对古巴的政治经济有更多了解的话,读来应会更有体会。《舌染红尘》以食物串联的生活片段,小小有趣,但不需再读第二次。
  •     这期的几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前四篇,看似无关,却都可归为一类:不同阶层的人生百态,太丰富,超越想象力,差异太大,有些事情可以体验,有些则只能间接了解。      《祖父的新屋》通过介绍江南无锡城内祖父的“新屋”,顺道介绍了家族故事和无锡风俗。一间间屋子的功用和建造历史,牵出一桩桩人和事,无锡城内的世家和日常习惯风俗人情递次展开,娓娓道来。这是一个典型的无锡勤奋中产之家,鱼米之乡,白手起家,逐渐积累到家境殷实,社会变迁带来家族人事的起落变化,跌宕之间,仍不改从容,大事小事,接体现了典型的江南人勤奋而无争不强求的文化。      《刘祥武相亲记》记录的则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湖北打工者刘祥武因为家庭的拖累,相亲之路崎岖坎坷,打工历程也是曲折动人,让人痛心让人惋惜,底层的生活,即使有心理准备,还是远超想象,也深知这绝非最底层。      《社会新闻内部版》从都市报社编辑的视角披露了一些过去不变披露的故事,有奇闻巧遇,有惨烈案件,有社会与体制丑恶,虽说不上叹为观止,但也丰富了对人生百态的理解。      《古巴行纪》虽然只是一片不长的译文,却说出了一些略有敏感的现实,古巴正不得不走在变化的路上,政府或者说执政的人,正在为撤退(或者说改变)做好准备,以便体面的保持完整推行安排撤退。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描述阶层的差异。 “人民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政府允许他们像一个成年人那样生活。正在撤退的承担着保护者角色的国家,在教育和指导人民的同时,也让人民养成了对国家的依赖,整个国民长期被束缚在一个童年时期。时间会逐渐让他们成长起来的。”     《塔窟东来》是篇通俗的学术文章,讲述了印度塔窟到中国后的演变,没仔细看,不过是对敦煌和龙门的部门稍加关注了点。      《舌染红尘》是个长在开封长大走四方吃货的回忆录,之前在读库发表《我是60后》,后单行出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塔窟东来
  •     真是久别胜新婚,这本读库让人大快朵颐。刘祥武征婚记让人体验人生百态,个体性格的多元。古巴行记看到社会形态的另种展现。社会新闻一文展现出新闻报道背后的新闻报道,个个故事都趣味十足。塔窟东来,了解了印度与中国各种佛窟建筑的知识,尽管读起来略显吃力。舌染红尘,吃货走四方,最后一篇也深得我心。
  •     多种风格的文章,你得试着读下去,我是读不下去~~~
  •     本期排名:塔窟东来,刘祥武相亲记,古巴行记,祖父的新屋,社会新闻内部版,舍染红尘。
  •     《塔窟东来》太赞了。
  •     塔窟东来,读起来有些费劲。相亲记,则印象颇深,底层人作如此挣扎。已经2017了,2014的书才看完第一本。
  •     读人生百态。
  •     “刘祥武相亲记”非常真实,简直可以拍成一部电影。
  •     尤喜古巴行记
  •     最爱马宏杰的《刘祥武相亲记》,感觉自己真是老了,看不得油嘴滑舌或俏皮的文风了。
  •     《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挺不错。
  •     喜欢这期
  •     《祖父的新屋》 这个文章很有意思,结合配图,了解了宜兴老宅风貌,还有老一代人在建筑,家居上的小智慧(最近有看梦想改造家,看房屋布局图轻车熟路) 《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见识了活生生的各色群众,媒体展示给我们的,是局部事实加以了精心引导…… 《塔窟东来》很详实,但是自己看不进去啊,匆匆扫了图片…… 《古巴行记》《舌染红尘》文章很短,印象不深刻
  •     要当老六脑残粉的节奏~稀饭~
  •     《刘祥武相亲记》和《社会新闻内部版》,两篇长文都记述了社会较低阶层的人如何利用媒体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最后,这些人既不感谢帮助他的社会好心人,也不感谢帮助他宣传(甚至是助纣为虐)的媒体,媒体没有真实客观,导致大众的关注和爱心被利用和浪费。
  •     在奶奶家看完。。书脊比1400摸得更脏。。真嫌弃。。描述建筑类的文章总是啃得很辛苦,作为一个山西人没去过云冈石窟。。以及想去敦煌!太美了那壁画!以及现实生活总是触目惊心,从来不敢想象他人的穷苦程度,我实在太幸运了。
  •     开始从事宣传工作,刘祥武相亲记和社会新闻内部版,让我看到了媒体记者的另一面,是社会的一面,是更加真实的一面,很受触动!
  •     塔窟东来 这篇很棒!
  •     越看越棒,看来要把没看过的都买一套。
  •     祖父的新屋,看起来很无趣,但是其中社会的变迁,耐人寻味。我们进步了吗?
  •     《相亲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惜,太多人习惯把事情推给社会,从来不问自己是否有选择。《社会新闻》:世界太复杂,复杂到有时候让你匪夷所思。《石窟》:专业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好文。
  •     除了南神那篇都不好看……
  •     塔窟东来!!好看!讲三只兔子那里可爱!
  •     很开心自己能成为一名读库的读者
  •     8.4
  •     《塔窟东来》关于中印古文明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尤其敦煌壁画那节说点自己感悟。那些令人震撼的无名创作让我想起了名满天下的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创世纪》。但丝绸之路上的它们已经伫立了上千年。无关艺术无关宗教他们都是英雄
  •     中“读”已深,6个故事除讲佛篇翻过,都能看得进。
  •     20150821 最爱《塔窟东来》
  •     刘祥武相亲记非常好。王南的建筑系列对专业人士也是干货满满。
  •     好了好了…明年先去趟龙门石窟……
  •     最喜欢舌染红尘,社会新闻内部版最印象深刻。尝试在文学里面寻找一个社会。
  •     算是完完整整读完的第一本 读库…愧对家中那几十本老婆的珍藏了…寻亲记看过两遍 也在电视上看到过相关节目 确实是社会的真是写照,塔窟 受益匪浅 ,自己去两次吴哥却对近在身边的顺宁石窟 熟视无睹……等下次庙会的时候一定要去山上转转,有机会还是要去趟花土沟的 看看那里的飞天
  •     刘祥武相亲记和社会新闻内部版看过之后很震惊,又很感伤与无奈。因为我爸也是农民工。祖父的新屋故事还不错。塔窟东来欣赏不了。
  •     “方太室内,化尽十方,一窟之内,宛然三界。”
  •     出一本,买一本,读一本。。
  •     最赞的是社会新闻内部版,其次舌染红尘提到的吃的让人流一地口水,特别榴莲蛋糕。祖父的新屋和塔窟东来,陌生的术语太多,没能耐下心来看,粗粗翻过。刘祥武相亲记描述了一个没头没尾的事件,没主线,分支多,可能这就是纪实类新闻报道?
  •     社会新闻。相亲那篇也可看作社会新闻爆料人的故事。
  •     就那第一篇,怎能不让人泪流满脸。
  •     《祖父的新屋》,《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古巴行记》,《塔窟东来》和《舌染红尘》。
  •     这本我读的非常慢,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
  •     塔窟东来很棒
  •     又见荆方的文字,还是关于小时候的,感觉很好,找回了高中时读的感觉。王南的《塔窟东来》很赞,虽然看不太懂……祖父的新屋,有种看着时间一点点无力老去的感觉,读的时候纵然觉得很细碎,但是很留恋。
  •     《塔窟东来》搭配壁下观印度三集一起服用疗效好。
  •     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塔窟东来》,王南写的。看过他的《万神殿堂》和《农禅寺:水月》,少有的可以把建筑写的这么有意思的建筑师。
  •     除了第一篇介绍房子没看之外,还是很好的一册读物。古巴那段受益匪浅。
  •     五星为塔窟东来而打,好爱王南老师这篇文字,做了很多读书笔记
  •      刘祥武相亲记 和社会新闻内部版饶有兴味
  •     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古巴行记、舌染红尘 这几篇可以看 塔窟那个图片好看内容枯燥
  •     有深度的阅读,不错
  •     马宏杰这三篇真是典型读库风格,长时间、细致、不带“形容词”地记录我们正生活其中的社会、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一件不大的事。〈刘祥武相亲记〉更是有趣极了(会不会有照镜子的感觉?)。〈古巴行记〉各种意义上都很有趣(另一面镜子),单说行文里熟悉的幽默遣词就够人莞尔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