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滚雪球的人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213056260
作者:王星

后记

雪球是如何滚起来的    雪球财经创始人方三文    从开始做雪球的第一天起,我就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雪球的参照物是什么?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点为难。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创业故事里都有一个美国蓝本。创始人对这个蓝本进行“中国式加工”,成功做出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    但是雪球的确没有美国蓝本。我都有点不知道应该怎么讲我的创业故事了。所以我干脆讲讲我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的故事吧。    2006年,我还在另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工作,因为公司给我发了一点期权,我渐渐对投资股市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我有两个基本需求:    第一,我要跟踪我关注的股票,查看它们的价格涨跌、看跟它们有关的新闻,偶尔也看几眼分析师报告。第二,我对别的投资者在想什么、看什么也很感兴趣,我希望和跟我关注同一家公司的投资者交流,看看他们对公司的看法跟我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信息和思维有没有我未曾触及的地方。    当时我有什么服务可选用呢?界面塞满花花绿绿的“K线图”的炒股软件,根据编辑判断而不是我的需求编排的财经新闻网站,挤满了我素未谋面‘、但自称有“内幕消息”的股民的聊天群,以及银行向我推销的各种号称能满足我“个性化需求”的投资理财产品……    我虽然接触投资不久,直觉却告诉我,这些服务都满足不了我的需求。    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    这就是我做雪球的出发点:我相信有这些需求的投资者远不止我一个,并且认为有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_求。    如何个性化    现在是信息过载的时代。因此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个性化的问题。    正如前面提到,我第一希望关注我感兴趣的股票,第二希望关注我感兴趣的人。因此信息个性化其实就包括了这两方面:订制化的信息(公司新闻、公告)和订制化的投资者讨论。    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股票信息和用户发言,无非是为了提高读取信息的效率。因为雪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投资的、垂直的社区,我们有股票代码这种天然的标准化标签。所以我们无非是把和某家上市公司相关的新闻、公告准确并实时地送到用户面前,把用户关注的人的发言一条不漏地推送给用户,甚至允许用户屏蔽他们不想看的人。    这样,通过大家已经很熟悉的“关注”关系,雪球就满足了传统财经网站无法满足的信息个性化需求。    “有水平”的交流    如果事情真这么好搞,也许我就不用做这件事了。完成了个性化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新层次的需求。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只跟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比如大家都乐意跟微博上的“加V大号”对话、期待他们的回复。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号”们会愿意搭理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衡量水平的靠谱标准。  “水平”本身是一种主观认知,它是动态而且个性化的。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没有人能够精通所有领域,在某一领域,他不懂的,你可能正好是专家。第二,你以前不懂的,不代表现在不懂;他原来懂,现在认识可能已经过时,你正好来补充。    这也是互联网最牛的地方,它通过“众包”、而不是几个专业人士来解决很多问题。    而雪球作为一个借助了互联网这一优点的社交网络,能做的是:尽可能完整客观地呈现一名用户的特点,并且保证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动态选择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人,通过持续和他们交流,知道哪些人最可能解答你哪方面的问题。这也许是帮你找到“高水平”的人交流的唯一方法了。    补充一句,这也是为什么在雪球,职业身份(“加V”)往往不太重要。我们相信专业和高水平与否,并不是和你的职业挂钩的。    UGC为什么有价值    在创办雪球之前,我曾经从事过8年的媒体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靠特定的人(记者)、特定的工作(采访)去接近真相。从事这个工作越久,我对自己离真相的距离越来越没有信心。同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用户的参与起到的校正、补充作用却令我惊讶乃至惊喜。所以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断开与发布者的链接,而最有价值的内容往往是用户产生的,这就是所谓UGC。    让当事人直接说话,而不是通过信息采集者转述,可以缩短传播链条,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形、延时;由于信息提供者数量惊人,UGC在空间、时间都能实现超大覆盖,完胜任何一家有财力、实力的媒体;得益于信息提供者的持续参与,他们还起到了信息筛选和动态更新的作用,完胜任何一名勤奋的专业记者。    雪球是一个针对投资者建立的社区。我们的用户生产内容还有一个潜在的“动机优势”——用自己的钱投资的专业投资者,相比仅仅以投资服务为工作的人更专注,也有更强的动力去寻找高质量信息,所以更可能提供靠谱的内容。而出于“排雷”、对信息证实或证伪的需要,他们实际上也有很强的动力将信息分享出来。    仔细想想,投资者过去之所以依赖职业工作者发布的内容,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内容专业、高水准,而是因为这些职业工作者把持了发布渠道。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发布渠道开放给了所有人,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来了。所有人都可以说,所有人都可以选择听谁说和不听谁说。    当然,UGC的繁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用户生产内容大部分是以碎片化形式存在的,信息多了之后,我们就发现,想看的新闻找不着,重要的公告可能漏掉了。于是雪球又用算法、通过“信息一人一股票”的链接,将有用的信息筛选留存在用户个人页和个股页上。    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雪球做了这两件事:当用户访问别人的个人页时,他能迅速看到这名用户最擅长讨论哪些股票;当他浏览一只股票的个股页面时,他能迅速看到关于这家公司最热门、最精华的讨论是什么。这种机制能有效的关键是用户的互动行为。用户越多,生产的内容积累越多,雪球的价值就会越高。    球能帮用户赚钱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忍不住要问我,做了个投资社区,那它到底怎么帮用户挣钱?    很抱歉,只能说这并非我做雪球的初衷或愿景。如果你指望能从雪球上找到一个“高人”,他告诉你买某只股票,你买入,立即收益翻倍一那么,我不但建议你永远不要加入雪球,也永远不要进入资本市场,您还是更适合去拉斯维加斯。    有人可能对这样的期待“习以为常”。因为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投资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投资者出于让别人送钱给自己的良好愿望,把钱送给了别人,于是有了无数满足这种“刚需”的投资服务机构和网站。    雪球是永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无论这需求有多么强劲。恰恰相反,雪球的存在,就是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有多么一厢情愿。    说到底,我做的其实是一个“社交投资网络”。它不荐股,而是依靠用户生产内容,让喜欢独立思考的投资者都聚到这里,一起研究公司、聊聊投资——这就是雪球。如果说我做了那么一点创新,也许就是我选择了用互联网来做这些事吧。    哦对,这大概就是我的“创业故事”了。

作者简介

《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以访谈形式,将投资者的深刻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以及奋斗经历娓娓道来,将其成功的理念、观念、策略全部或部分奉献给方兴未艾、任重道远的中国投资界。堪称一场与华人投资大家的灵魂交谈,一堂享受多种投资理念策略的精神盛宴,一路重温杰出投资者成功历程的辉煌之旅,一次深刻借鉴、自省、提升的心灵顿悟。
《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中收录的访谈,既有来自你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明星职业投资者,也有来自“中国奥马哈”的“民间巴菲特”。专业,而不是职业,才是《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认定优秀投资者的标准。跟雪球这个平台一样,这种不同是由互联网带来的。

书籍目录

前言 我们为什么做这本书
归江:投资,心平气和结硕果
林园:多买垄断行业,把握投资命脉
但斌:成长股始终是投资市场的香饽饽
陈理:坚持价值投资才是硬道理
朱平:投资和风险同在
东博老股民:一个包工头的财务自由之路
sosme:做投资给自己留余地。不要以为看透了一切
翟敬勇:仅仅依靠技术分析,必然穷途末路
王小刚:能力圈内寻找成长超50%的公司
程杰:投资要像“一元一次”方程一样简单
杨天南:方向正确还不够,投资离不开忍耐
王瑜:学会长期投资,才能跑赢市场
董宝珍:投资也需要哲学
孙旭东:价值投资不要只管企业,不管价格
叶资本:白酒、中药股领域的舵手
刘鹰:投资就像打高尔夫,是一杆杆积累起来的
李剑:严格挑选,科学组合,长期持有才是硬道理
陈宇:集中火力,猛攻能力圈内的行业
后记:雪球是如何滚起来的

编辑推荐

王星所著的《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以访谈形式,将投资者的深刻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以及奋斗经历娓娓道来,将其成功的理念、观念、策略全部或部分奉献给方兴未艾、任重道远的中国投资界。堪称一场与华人投资大家的灵魂交谈,一堂享受多种投资理念策略的精神盛宴,一路重温杰出投资者成功历程的辉煌之旅,一次深刻借鉴、自省、提升的心灵顿悟。

前言

我们为什么做这本书    在中国,大概只有很少人相信可以不靠内幕消息在股市里挣到钱,很少人认可年收益不翻倍也好意思叫炒股。于是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投资讨论,其实都在探讨如何窥探内幕,如何预测股价。但是这些都不是投资的本义。    在本书正式出版前,我们看到@东博老股民在雪球社区(以下简称雪球)上发了一组数据:    以上4位都是大家熟知的投资者,且都在上述统计年份内取得了不俗的投资收益。这些业绩证明,他们或者找到了“很湿的雪”,或者找到了“很长的坡”。我们意识到,向这样的投资者学习选股、探讨研究公司的方法,哪怕是分享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应该是学习“投资之道”靠谱的途径。    我们又发现,这4位投资者原来都已经成为雪球的用户。而在雪球这个平台上。已然聚集了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优秀投资者。因此,我们决定来做一本真正的投资者访谈录——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它也许和你读过的大部分投资书籍不同。书中收录的访谈,既有来自你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明星职业投资者,也有来自“中国奥马哈”的“民间巴菲特”。专业,而不是职业,才是我们认定优秀投资者的标准。跟雪球这个平台一样,这种不同是由互联网带来的。    对了,这些投资者绝大部分都是雪球用户,你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到雪球上找他们切磋。祝你滚雪球愉快!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习惯用交易方法止损以解决风险的基金经理就像习惯了战场上掉头逃跑的士兵一样,永远不可能打出漂亮的硬仗。    ——上海信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归江    投资就是羊群吃草,旁边有只狮子,离狮子最近的草最好,但是你有可能会被吃掉。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朱平    当馅饼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要奋不顾身地扑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转两圈,看看有没有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    ——深圳恒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瑜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比上市公司的CEO更长远的眼光,在喧嚣的时候需要冷静,在绝望的时候需要勇气,在低迷的时候需要忍耐,视跌宕如无物,闻毁誉于无声。    ——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天南    投资和打高尔夫球很像,到达目标的结果是靠你所有不同的杆累计的,所以一杆错了,也不用难过;打好了,开了个好球,也不用太高兴,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杆会打成什么样子。    ——深圳上善御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鹰

章节摘录

问:信璞投资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产品,之前有报道说您和您的合伙人是在对过去的投资做反思,反思的成果是什么?    答: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彼得·林奇在演讲中提到,他看股票3年后再动手,巴菲特的观点则是“20年的准备,5分钟的交易”。我们过去10年的投资经验也证明,从看公司到动手花费两到三年,成功的概率会大增。因此,我们觉得对股票、对行业的理解和白酒一样,是需要放在安静的地方慢慢酝酿的。我们这个团队从出山到发行第一个产品也遵循了这个基本规律,团队和投资的思路都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    这两年主要是拓宽自己的视野。过去,我们拥有的是看中国市场的经验,看行业也是。同行业的比较也限于拿万科A、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比,始终没有脱离本土。但是看房地产的大周期,这些企业没有经历过,我们也没有经历过。因此,这两年我们站到全球的视角,审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历史,美国的、日本的、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对这些国家和地区50年左右周期的数据做了分析。在这基础上来理解我们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这对我们后续的投资策略会有很大帮助。    问:这个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答:体现在对周期的理解,不同行业、不同策略,最后哪些企业能生存下来,哪些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哪些是昙花一现的。这里面肯定隐藏着中国未来5~10年房地产的配置策略。    上周我去参加野村的一个研讨会,包括三井不动产、东京交易所的REIT事务专员,他们对房地产周期的理解就十分深刻。他们回顾自己那个时代的东京人,20世纪80年代毕业,90年代买房,在租金回报率很低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房价的上涨会弥补一切。但回到现在看,租金回报率的确回到了6%~7%,但却是通过房价下跌一半后实现的。而现在的日本年轻人都开始习惯租房了。这种大的消费习惯变化对房地产周期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非常关注日本市场,因为日本经历了非常大的周期,从高速发展到衰退,但即使经历了这样大的衰退周期,还是有很多优秀企业发展起来了。我们从这里面寻找投资策略、行业配置、个股选择的方向。    大家都想跟美国比,但美国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它能在全球发行货币,而且美国的企业家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世界只有一个美国,所以我们也得补充日本、德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特性来预知中国的经济结构。    像白酒,所有的价值投资者都在买白酒,台湾地区的白酒经销商告诉我们,在经济最疯狂的时候,台湾地区曾经消费了全世界80%的路易十六,而现在中国内地可能消费了全世界150%(还有很多假酒)的路易十六,这个规律是不是很接近?如果只看当下贵州茅台的业绩,很难指导你的方向。    所以这种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对企业史的理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多数优秀的长线投资者往往是学历史出身,或者像查理·芒格一样将一生中大量的精力投入于人类行为和历史的研究。只有拥有足够长远的视野,特别在新兴经济体中,大家都看着当下,你能看得更长远,未来的赢面可能就更大。    这就是我们这两年做的事情。当很多规律性的数据罗列出来时,投资的结论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不需要我们过多的主观想象。    像家电行业。很多人说,家电的多元化可以带来价值,可以带来更高的增长。但是你把日本过去50年的数据拿出来,电冰箱、洗衣机到了10年普及期以后,就是一条平的直线,而空调是直线向上走。通过日本白电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电冰箱、洗衣机经历了一轮产业升级后接着就是价格战,日本的白电企业,除了空调行业,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增长停滞期,产品同质、产能过剩以及全行业亏损。白电行业的多元化在全世界看来不但没有带来增长,反而带来困境。数据告诉我们,可能只做空调的企业才是成长性最好的。大家很多想当然的观点,我只用一张图就可以驳斥。这并不需要博士学历或几十年的行业工作经历,而在于你的基本功、在于数据找到了没有。现在回过头去看,过去我们投资格力电器赚了很多钱,当时是看重朱江洪董事长这个团队,其实还有很多偶然因素我们没有认识到。如果10年前有这些数据帮助我们,那我们的理解会更深刻,收益也会更好。    问:刚才讲的主要是成功的经验,那么又有哪些失败可以避免呢?    答:过去我们可能因为一些短期的爆发性增长和赢利关注并投资了一些行业。但事后证明,我们没有能力理解那些行业,更是在一个错误的时机研究一个行业,比如早期的光纤行业、农药行业,以及最近的太阳能行业。全世界都学会用一两年的短期暴利把中国人圈进来。一旦中国人的产能投放,这些暴利马上就烟消云散,接着就是我们投资者巨亏、银行坏账和幸存者漫长的苦役。这就是境外产业资本对中国投资者短视的理解和利用。如果我们没有全局的产业眼光和长期视野,就会不断地被设局、被套。    而有些同行们失败的投资,我们却非常有兴趣继续坚持下去。在我们买的很便宜的公司中,不乏那些没有跟上股价而提前卖出的股票。比如国内的某家化工企业,我们赚了底部最安全的四五倍就走了,现在看有30倍的涨幅。到目前为止,我们觉得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我们只挣在自己的安全边际和能力圈范围内的钱。我们这两年把全球的主要化妆品企业都研究了一遍,发现即便是这30年增长最好的全球性企业欧莱雅,在几十年的上市历史中,也难得有超过20倍市盈率的区间。    同样,如果我们研究了耐克公司的历史,再去看国内的同行企业,我们也看不懂,为什么耐克的长期利润率为10个点,而国内那些企业动辄就能达到20个点。这些基本面和估值面异常带来的股价上涨,我们往往会抱着质疑的态度去欣赏这些赶英超美的伟大企业,;但绝不会拿客户的钱去捧场。这样的“失误”我们未来可能还有很多,但我们还将坚持下去。P3-6


 那些滚雪球的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书中记录了很多成功投资者的成功案例和访谈录,自己上网查了几个成功投资者在出书后的实际表现,书中数据截止到12年年底左右,现在看来(2014年6月)很多所谓的成功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都是负的,但是书中的一些投资理念还是可以借鉴的,有些时候觉得投资这件事情还真的得看运气和命!过去的成功不能说明一切!这个领域自己不适合~
  •     看完后,让我对投资股票有一个新的认识。以往总是热衷于短线获利,觉得不停的买进卖出,一段时间下来,发现长期的拥有一只股票获得的利润比不停的操作还要可观。价值投资跟不能一味的研究技术分析,对我的观念影响最大。
  •     雪球是个好网站。在投资这个异常纷繁复杂的领域,财经媒体一般都是充斥着没有深度的思考和让人哭笑不得的八卦,但是雪球的用户大部分都像是宁静的思考者,理性的交流和学习。这本书也是不错的,不管是雪球自己是什么营销还是其他目的,我们关注的是内容的质量。事实上,雪球出的其他专刊质量也非常不错。这里面的访谈归江、但斌、SOSME、王小刚、程杰、杨天南都是很值得琢磨学习的,林园之类就算了吧。太子理论很棒,管理层重不重要应该分什么公司来看这个观点也很棒。中国的投资者们目前还是发展的婴儿阶段,从十年前对技术分析的一致性膜拜到目前对巴菲特的普遍性膜拜,这本身也值得怀疑。看看现在这些阳光证券私募,基本上没人敢说自己不是价值投资者,但是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实际上做的南辕北辙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分得清这些投资者,这些基金经理到底是在滚雪球还是滚炸弹。另外一层意思是:我们自己在投资的时候经常以为自己是在滚雪球,认为自己找到了最长的坡,最湿的雪,事实上说不定那个投资是个炸弹,说不定哪天炸弹引爆我们灰飞烟灭,而真正的价值投资就是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我个人的观点,关于投资的读物可以分为好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周易、老庄、孔孟、法墨、《诗经》、《时间简史》等;第二个层面:《伟大的博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第三个层面:格雷厄姆、巴菲特、林奇、索罗斯、李嘉诚、冯时能等;第四个层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超级财务骗术》等;第五个层面:《公司法》、《公司治理》、《税务筹划》、《会计学》等;第六个层面:优秀的行业分析师撰写的精品研报等;第七个层面:优秀财经论坛、网站,资深财经博主博客等。下面是复制过来我认为精彩的观点和问答。归江的主要观点:1 )几乎所有营业部的老总都会告诉你,靠交易起家的那些大户们,每年都在轮换。在机构里面更是如此,几乎没有人用交易的方式获得持续的生存。 2 )对行业的理解和白酒一样,是需要放在安静的地方慢慢酝酿的。 3 )大多数优秀的长线投资者往往是历史出身,或者像芒格一样将一生中大量的精力投入于人类行为和历史的研究。 4 )我们只挣在我们的安全边际和能力圈范围内的钱。 5 )在互联网时代,在中国这块土壤上,那些短期暴利的行业和上市公司都会迅速地变成投机者的坟场。 6 )没有独立思辨能力,而只有动物反射能力的民族和人群,那这辈子还是不碰投资为好。 7 )在我们眼里,产品里的止损条款就是有人跳楼你也跟着跳楼这样的方法。 8 )习惯用交易方法止损解决风险的基金经理就像习惯了战场上掉头逃跑的的国民党的兵一样,永远不可能打出漂亮的硬仗。 9 )我们的过去 10 年的投资经验证明,从看公司到动手,也是两到三年,成功的概率会大增。产业回报率 15% 是一个非常强的买入标准,应该说几年一遇的。但斌的主要观点:1 )中国市场更适合投资成长股;投资成长股是顺水推舟,价值股有时是逆水行舟。 2 )巴菲特是 7 分的费雪, 3 分的格雷沃姆。 3 )投资是对人性优劣的奖惩。 4 )改革的关键是更市场化的发新股,更市场化的让企业倒闭,破产,退市。 5 )中国政府对老百姓的呵护还是比较重的,也许这样反而害了市场。 6 )只有蓝筹股是创造财富的,绝大多数企业是毁灭财富的。 7 )投资能精确估值的部分只占 53% ,另外 47% 都是不能精确估值的。 8 )广药就像拿了四个王,八个二,一串炸弹。如果它再输给别人,干脆跳珠江算了。陈理的主要观点:1 )买股票的三原则:一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二是对市场的态度,不去预测市场,市场是为你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提供指导,你应该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来指挥你;三是安全边际。 2 )中国股市波动非常大,除非像茅台这样特别优秀的企业或者处在高成长阶段的优质企业,需要长期持有,一定要拿住,大部分企业我认为高估一定要卖掉。 3 )我认为“大盘恐慌 + 公司坏消息”等于最佳买点,这时候最容易低估。 4 )最大的风险不是高价买好股票,而是在良好的商业环境下买到了劣质股。 5 ) A 股正因为很多人在赌,很容易造成低估或高估,我们少数人就有机会啦。 6 )我们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投资也没必要追求完美,在中国还是能找到不少优质企业可以长期投资的。调研之前先做研究,哪些因素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基础变量,调研时就盯住这些因素来提问。我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你在做哪些你的竞争对手没有在做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情,没有体现优势,如果你在做,说明你有独到之处。有很多企业回答的不好,少数还可以。比如有次我去北京银行,它风控做的比较好,我就问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回答了风险管理上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有的人回答我也不知道竞争对手在做什么,这就比较糟糕了。朱平主要观点:1 )看 K 线图是不挣钱的 —— 这就是一个零合游戏,你挣我的钱,我挣你的钱,跟打麻将似的。但是还有一批人在这做。他吃个拉撒是要钱的,但是他又不创造收益,所以这其实是浪费。 2 )中国股市分化是肯定的,一个产业 3 家做,肯定比 100 家做的效率更好,我们要做的是把 100 家变成 3 家。 3 )说 GDP 高企业利润就高那是瞎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投资压下去,银行利润干下来,税收降下去。 4 )人均 4 万美金,不是干出来的,是想出来的。 5 )什么叫幸福,我干活能干少一点,干我喜欢的事情,吃喝不愁,谈恋爱都是因为感情,这是我们理想的社会。 6 )投资就是羊群吃草,旁边有个狮子,离狮子最近的草最好,但是你有可能会被吃掉。 7 )未来投资寻找两大方向:一是大消费,二是真正能够创新,能够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公司。包头老股民的主要观点:鳄鱼类型的投资者吧,静静的等待,哪怕是经常饿着肚子。问:之前您有一个关于公司内在价值的公式,是“10×每股利润 × ( 1+ 第一年增长率) × ( 1+ 第二年增长率) × ( 1+ 第三年增长率) × ( 1+ 综合性系数)=内在价值”。这里面的关键是增长率 / 综合系数,但这两个主观因素很大呀?现在还用这个公式么?答:还用的。是的,这两个系数都是比较主观的。所以说,正确判断行业的未来就很重要了。尽可能正确的判断未来,尽可能的提高毛估估的准确性是我的任务。而且我一般只判断 3 年,因为我没能力判断更长的时间段。问:当初是如何设计这个综合系数的?怎么不设计的更大一点,或者更小一点?答:这个综合性系数的一部分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揭示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的市场估值。为了尽可能的平衡这个不同的市场估值。所以,我就把他设定在 0.9-2.5 之间。问:这种平衡估值的值,挺难确定的吧。为什么不是 0.5 ,或者为什么不是 3.0 ?答:现在也可能说不全,有五六项东西拼起来,第一比如说盘子大小,盘子小价格贵一点,盘子大就便宜一点;股价的高低,价格便宜的涨得快,贵的可能就涨起来慢;总市值,总市值小的系数就高,大的系数就小;还有比如说目前的白酒和医药,炒得热闹一点那么要加一点系数,银行股是冷门,那系数要降低;还有我不是定了三年的增长吗,三年以后的增长也应该考虑,有的行业很稳定,有的三年以后完全不同了,所以又增加一个未来成长性的附加系数。就这样慢慢加,我记得最起码有五六个。SOSME的主要观点:1 )我现在可以接受这样一种情形:某项投资坚持了十年,最终的回报是在未来的某一两个月内集中实现。 2 )估值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有一个偏见 3 )有很多信息不仅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可能学的越多受害越深。 4 )很多时候搞调研的研究员是在“为研究而研究” 5 )以后真正的大牛股、上涨几十倍上百倍的股票绝对不存在于今天的热门行业、热门公司中。 6 )选“烟蒂”,首先是判断公司有无持续经营的能力 7 )我最关心的还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 8 )做投资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以为自己看透了一切。 9 )投资方法是无法传授的,很多东西需要投资人亲身的体验后才有可能领悟到 10 )逆向投资绝对是很困难的,可以说是反人性的。翟敬勇:1 )当时有个错误的倾向,认为价值投资就是持股不动,长期投资。现在我认为价值投资是用 4 毛钱买 1 块钱的东西,高估的时候该卖还是要卖。 2 )坚持价值投资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市场的干扰和内心的认识能力,包括对情绪的把控。 3 )做逆向投资,企业的质地是我们真正要去关注的,低的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企业第一位,价格第二位。4 )我认为对一个行业没有 5 年以上的跟踪,不能说对这个行业有了解。王小刚:1 )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 2 )上市公司很多,机会也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握所有的机会,我只把握我自己能把握的机会。 3 )我不太相信通过精准地建立模型来估值,我觉得不靠谱,因为假设因素太多了。 4 )对我来讲,重点方向是生活的中凭常识能有个大致判断的行业和公司,因为我们是投资者之前首先是个消费者。 5 )最大的就是投资理念,股价长期来讲是跟基本面挂钩的,但我用了十年才坚信这个道理。问:去一趟下来有什么样的收获?答:主要有两个,第一,肯定了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也是巴菲特 73 年以后的重要投资策略,过去我们说价值投资老是强调买的便宜,强调安全边际,实际上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时候市盈率大概十三四倍,比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高 30% ,这个股票的投资策略就已经不是买便宜,而是买成长,成长股策略也是巴菲特用实践来证明的成功的策略。我觉得估值是否便宜是说不太准的, 10 倍、 20 倍、 30 倍市盈率合理与否是说不清楚的,我只要咬定持续高成长的上市公司,在利润成长,假设估值不变的情况下,我主要赚利润成长的钱。第二是能力圈的聚焦,股东大会巴菲特回答了很多问题,我最关注的只是一个能力圈。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上市公司很多,机会也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握所有的机会,我只把握我自己能把握的机会。遵循能力圈的体现就是股票数量先不要太多了,投资集中在少数自己熟悉的股票。依靠高成长公司动态价值的不断提升,获取长期较高的复合收益率,这应该算是我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上是自下而上精选复合成长超过 50% 的股票,选定之后长期跟踪,中长期持有。问:说到高成长,判断一个企业在未来是否有确定的、持续的成长空间时,您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主要看三点。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是会有 20-30% 的复合增长。第二是看公司增速,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竞争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增速高于行业。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可靠,眼光是否长远,管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足够。问:管理层怎么判断呢 ? 答:多调研、多接触。日久见人心么,第一次可能没法判断,但多接触几次管理层,时间久了就知道管理层的人品、能力和眼光了。问:那您如何给公司定价呢?答:我不太相信通过精准地建立模型来估值,我觉得不靠谱,因为假设因素太多了,长期来讲,公司价值是现金流的反映,这个理念我认同,但现金流也很难算,所以我个人认为估值是大方向上判断是否过高或过低就 OK ,不必精准地去计算。芒格不也开玩笑,从来没见过巴菲特用计算器算过公司价值么。问:那大方向上您怎么把握呢?答:说简单些的话就说成长股,未来几年预期每年利润有 50% 以上的高成长的话,市盈率 30 倍以下就不贵, 30-40 倍可以接受,到了 40 倍以上,就要小心一点了。假如 50% 以上的成长现在二十几倍市盈率,我觉得就还算便宜,就相当于 PEG 在 0.5 。但 PEG 也是个大概,如果 20% 的成长, 10 倍市盈率 ; 或 100% 的成长, 50 倍以上的市盈率,这样的 0.5 倍 PEG 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一个成长速度可能导致风险,一个系统性风险也没法通过成长来回避。枫岭投资程杰:1 )投资的根本点,是要你知道它值多少钱,然后才知道它是不是便宜。 2 )我觉得只要出发点是关心企业的内在价值,都叫价值投资。 3 )我希望能找到由因素 A 可能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会得出结果 B 。我只有找到这样的投资逻辑我才能下手。光有好企业没用。怎么好,未来变成什么样的好法,你没有一个估计。 4 )做投资要先要变繁,再变简。这是很难的,但是决定你投资成功的关键。 5 )我们看企业的时候一般要先问三个问题:靠什么盈利?为什么盈利?以及未来能不能盈利? 6 )我并不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你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不长期持有。关键是看价格有没有把价值反映出来,或者有新的值得投的东西。 7 )我的投资,是不会考虑时间的,一定要把时间的约束去掉。你就考虑够便宜就好了。只要安全,确定,你就买。问:您怎么看价值投资?答:我觉得只要出发点是关心企业的内在价值,都叫价值投资。不同时期,不同的公司,都不一样。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视角,能得出一个很好的投资逻辑。有时候看公司找不到这个视角,怎么看都很复杂:有可能受这个变量影响,有可能受那个变量影响。我觉得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很单一的因素。这个很像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说影响它盈利的只有一个变量。如果是多元方程,影响盈利的变量有很多。就算你能看懂公司的盈利模式,你也没办法去投资。我们要找在一段时期内,对盈利的影响只有一个决定因素的,才好判断。如果影响的因素太多,那你根本没法估值。因为你不知道它能变成什么样。想对它有控制力,就是变成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问:您是怎么在一堆影响因素中,找到一对主要矛盾的?答:这就要看看行业的理解,和你的判断力、想象力了。有时候,你会碰到这种企业,是很明确的。比如海运吧,都说海运不好,但是我说不管怎么不好,运力就算下降 20% , 30% 。这个东西不可能没有。只要它有,市场越不好,运力淘汰就越多嘛,每年还要拆船。因此随着时间推移,运力是要下来的。但是最终东西还是要运的嘛。有一些不够专业投资者,会说出一些很简单的逻辑,那是因为对公司了解不够多。了解多了以后,发现还有很多因素。我们做的是要了解足够多,然后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去掉。我们是先要变繁,再变简。这是很难的,但是决定你投资成功的关键。其实前面变繁的过程,只要花足够的时间,谁都能做到。但是怎么把它变简,是需要功力的。问:如果这样,是不是说您对于“稀缺性”实际上是持怀疑态度的?答:是这样的。我觉得稀缺性是阶段性的。我有一种看法,如果一种企业在某一方面完全垄断,它的发展是没有动力的。因为垄断,你的企业没有继续创新的东西,你的管理也慢慢松散下去了,企业未来就会很可怕。我喜欢有一定优势,但不要彻底垄断的企业。如果彻底垄断了,以后肯定要完了。问:那您怎么看茅台这种企业?有很多人觉得茅台很有稀缺性。答:我们也在研究酒,我们的基本看法是,白酒有点悬。红酒,黄酒和啤酒好点。我们有个研究:从 1992 年开始,红酒,黄酒,销量都是缓慢增长的。而白酒出现过典型的周期。白酒是从 1992 年到 1997 年上升,而 1997 年到 2004 下降很厉害。这跟经济活跃程度,请客吃饭的活跃程度是有关的。白酒销量从 2004 年又开始上升,到现在是历史的最高峰。实际上的逻辑是,经济活动、公权力越大,白酒消费就越大。问:那您喜欢的哪种企业或商业模式?答:我比较喜欢比较容易看的生意。说说什么类型的公司我不喜欢吧。比如订单式的企业我不喜欢,这种公司再好我也不做,因为我不知道它好不好。其实它也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订单。这种公司,你根本不用调研,因为它自己也不知道。房地产企业我也不喜欢。房地产企业盈利核算余地非常大。中间可操作空间很大。换句话说报表的水分很大。还有就是有一类小的民营企业我不喜欢。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很差,所以他们的信息可靠性较差。反倒是一些大型国企,他们的治理结构还是不错的。他们互相制约很强。问:国企的低效率问题您怎么看?答:效率,浪费这都是问题。但是在某些行业国企有很大的优势。对一个企业来讲,在行业优势很大的情况下,有时候浪费不是问题,投资决策失误才是问题。问:那中石化这种属不属于你不喜欢的垄断企业?答:中石化是优势,不是垄断。其实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成品油问题,就是因为定价机制没打开 , 才没有人愿意投炼化,因为投了就是亏嘛。我不喜欢哪类垄断企业呢,就是那种让消费者没有选择权的。炼化行业其实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另外,有些行业必然导致寡头垄断。比如汽车,搞来搞去就几家厂。中石化主要价值在炼化和终端销售。我认为它股价没有完全充分反映这个东西。当然,每个时期看法是不一样的。问:那您现在的职业快感或者说成就感从哪来?答:平淡嘛。如果成天兴奋,悲伤,你肯定很难平淡的。人就是“微微的喜悦”和“微微的悲伤”的状态比较好。这种感觉是能感觉到的,就是也不是很兴奋,也不是很悲伤,只有一点点。当然,这也不能说灭人欲啊,其他欲望也还有啊。杨天南:主要观点 1 )巴菲特说:“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投资秘密没有被写成文字的了。”但是中国的文化向来有欣赏演义的传统,以至于厚死薄生、厚远薄近,为此付出的代价十年之后或许更为明显。 2 )投资的精髓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 3 )当市场价格在较长期表现与预期不符时,这是件令人痛苦的事情。这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市场(客体)犯错;二是投资人(主体)犯错。对于前一种状态是忍耐等待,对于后一种状态是改正错误。 4 )伟大机会来临时,需要全力以赴、重仓出击。 5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比上市公司的 CEO 更长远的眼光,在喧嚣的时候需要冷静,在绝望的时候需要勇气,在低迷的时候需要忍耐,视跌宕如无物,闻毁誉于无声。 6 )我们并不是要打败怪兽,而是要避开它。 7 )我这几年最大的进步是终于认识到:顺应社会比改造社会更现实。 8 )巴菲特应该是一个价值投资的修正主义者,甚至是背叛者。恒德投资王瑜1 )技术分析的局限性是发不了财 2 )投资的大敌是要面子,很多投资人回避不了这一点,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3 )从业以来投资性格最大的改变是越做投资越胆小,因为风险无处不在 4 )错误标准固然是有没有亏钱,但另一方面就算挣了钱,后来结果发现你之前的预测是错的,也是犯错误 5 )做投资永远不要认为你知道所有的底牌 6 )投资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一点错误都不犯,要么是中庸,要么是被局限在最狭小的领域里 7 )当馅饼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要奋不顾身的扑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转两圈,看有没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 8 )作为投资者要明白,你的资产管理人他自己怎么挣到钱的,是靠跟客户抽佣挣到钱的,还是自己直接通过投资股票挣到钱的问:在投资职业里,您是怎么给自己定位的?答:在投资领域,一种是快跑,一种是马拉松。我经常给自己一个界定,就是我希望做一个马拉松的选手,希望能一直做到 50 岁、 60 岁,而不是一个快跑选手就做 10 年。实际上你提的是名的追求,我不追逐这个东西。在中国求名、求利都没问题,但是又求名又求利肯定有问题。所以说我们很少在外面接钱,都是一些很熟悉的朋友的钱。包括下一步我们也不会去外面拼命接钱,这种长期是做不好的。说老实话,私募一定要做一个精确的定位,你要跟公募去拼市场,依赖银行渠道是很难的。所以做之前一定要和客户沟通好理念,一定要慢慢做。我能做什么东西,不能做什么东西,我愿意做多久,我都给他讲的很清楚。问:那您是怎么确定内在价值的?答:有几种。比如最近我们在研究一个水电公司,像这类相对简单的公司,只要来水、电价稳定,就是发电,我们就做模型做现金流折现。那么我们觉得现在这个价格,算到 2015 年,最多到 2016 年,三年多的时间,我觉得每年复合回报 19% ,到那一年我给 10 倍的 PE 。而且它 2015 年到 2025 年装机还有 1 倍的增长。正常市场状况下面,我能算他这几年大致的涨幅,算下来复合回报 17% 到 19% ,那我就拿着。如果你说突然市场好了,明年指数都涨到 4000 点,达到那个价位了,那我肯定就卖了,不用等到 2015 年了。如果市场不是特别好,比如离目标价位还有 20% 的空间,但后面还有 2-3 年的时间要等,我可能也卖了。但有些股票,正常估值的时候你也不能卖,需要等到高估才能卖。而对于业务复杂的公司,就只能持续跟踪经营数据来判断了。问:这种公司一般都有哪些特质?答:就是要具有长期持有的要素,就是巴菲特那 12 条,品牌,独占性,商业模式等等。这种东西就要长期持有,只有高估才能卖。还有一种什么情况下卖,你这个组合是固定的,但你找到了更有吸引力的品种,如果比你的组合更好,也可以卖。问:买了不涨怎么办?答:经常有。我买了股票基本上都是先跌的,那我就反思我错了没有,如果没有就坚持。所以我知道了自己的特点以后,我一开始不买足够的量,比如我准备买 10% 的仓位,我就先买 5% ,除非我觉得市场会很好。像现在市场还在下跌的过程,我一开始先买一半,买了以后会反复琢磨。实际上我们对一个公司的研究不是三天,而是 3 个月或者半年才能琢磨清楚。这是个技术活。正是因为这个,需要思考公司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问题,希望慢工出细活。比如市场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紧张,如果有些私募现在做趋势其实很紧张的,老在想要不要抄底或者要不要斩仓。我们目前仓位 75% ,其实是很高的。但是我们不太紧张。因为只要我买的东西足够具有防守性(指的是尽可能受经济影响小,不要遇到过两个月马上出半年报告诉你业绩大幅下滑)。比如苏宁,我们也在研究电商,现在可能历史估值是最便宜的,但现在打价格战、零售的业态可能会有大的变化,所以你也只能先看着。问:管理层有多重要?答:如果是垄断,资源性的企业,管理层我从来不看,比如神华,从来没去过股东会,就分析报表。但是充分竞争行业的管理层重要性就太高了,你说 30% , 50% 的比重都不为过。 10 年以前你能想象今天的张裕么?问:很多人说投资是寻找确定性的游戏,确定性好找么?答:有些好找,有些不好找。投资的确是找确定性的游戏。除非你很超前,否则确定的都是不确定的。但有些东西是确定的,你看经济每年在波动,但从 3-5 年角度看波幅就会被平滑,比如研究中国的煤炭行业,假设只有一个,就是中国能源结构未来会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如果像美国, 2002 年到 2012 年页岩气比例提高这么多,或者石油依存度比例大幅度降低,那就瞎了。这时候你就要问中国未来 5-10 年煤炭结构会不会改变,你就要研究页岩气。比如页岩气最大的问题是对地下水的破坏,美国很多页岩气是在荒漠中间,中国页岩气分布好多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你地下水怎么弄,但也必须弄,因为中国石油依存度太高了。这些问题你都得一个个琢磨,没有 3-6 个月是弄不清楚的,所以确定性只能是相对意义的。问:怎么看如何避免犯错误?答:我对错误的理解,是不可能不犯错误。因为如果一点错误都不犯,有两种结果,一是中庸,二是待在你自己最狭小的领域里。第二种也不是说一定不好,但对我来说,我还是想学习。我从来没有想到完全回避错误,我一直觉得不要犯大错误,或者造成的损失太大。董宝珍:1 )我的终极目的是成就哲学体系,我死了以后我不容忍别人说是董宝珍有多少钱,我希望别人在我墓碑上刻上,此人是投资哲学家和投资艺术家 2 )投资确定性要来自于历史和文化 , 因为历史文化是唯一不能再生的 3 )我从来不买小公司。因为小公司都在自由竞争阶段。我有个理论叫太子理论,我只买太子。为什么?因为太子是确定的皇帝,而且我这个太子的兄弟要少。你别一百个兄弟。 4 )把价值和趋势结合是胡闹,你不要试图给老虎插上翅膀 5 )我不会介意单持一只公司 ,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重大利益都是不能分散的。习惯性分散是一种自我欺骗。 6 )风险就是你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东西。对风险的管理就是永远不进入这个领域。 7 )我是不信任人的,我不靠人,我认为优秀的管理层是风险。因为他终究会不优秀的,他终究会病的。 8 )一个拥有无限兵员的将军永远打不了败仗。很多将军失败是因为没兵可派了。所以投资人一定要在场外建立外生性资金,借钱就是外生性资源之一。 9 )有些变化是随机的,必须以承受来应对。这时候合伙人素质就很关键。就像诸葛亮,背后站的是刘备就能成,站的是刘备的儿子,必败。问:您是比较看好老祖宗的玩意?答:对。包括北京的臭豆腐,臭豆腐就算不能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它能再存在 500 年应该没什么问题。所以就是这样。投资确定性来自于历史和文化,你要靠别的维持是不行的。别的因素很脆弱。你看广东健力宝,其实它衰败了好几轮了,但是现在还可以复兴,因为它在老百姓中有认知,产品往那一摆就能卖出。虽然现在没有人好好的去运作它,但是健力宝没有垮。包括但斌说的广药,实际上加多宝和广药很值得看,很有味道。实际上这两个公司的矛盾中揭示了一个商业规律,就是到底是无形的品牌重要还是有型的渠道重要。这两个公司恰恰是一个是无形的优势,一个是有形的优势。加多宝现在很强,市面上基本看不到王老吉。但是我还是基本认为王老吉很可能起来。因为它拥有无形的东西,抽象的文化属性,几百年前的东西,这个和买茅台原理是一样的,是有历史文化做保障的。虽然它现在厂房啊什么的都没有,但是很难说它起不来。我估计这两个最后都能起来,形成双寡头格局。你让王老吉垮下去对加多宝都不利。回到我的主题思想,就是投资就是投历史文化,因为历史文化是唯一不能再生的。你不能把周恩来请出来,喝二锅头。历史出来就穿越不回去了,它留下的壁垒是绝对壁垒,谁都突不破。健力宝在那,都快垮了,但是生机还在。但是你买个汽车厂、电视机厂你给我看看,稍不留神就垮了。一切工业制造业品牌都没有生命力。品牌主要都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包括香山什么的,景点型的。从终极来看,格力电器 (SZ000651) 绝对不会比通用汽车更美好。虽然现在无限风光,晚上睡觉都得睁着眼,稍不留意就出问题。格力电器壁垒是很弱的,还包括钢铁水泥这种企业。个别行业由于当家人的能力,表现一种强势来,可是当家人会生老病死的。问:那意味着市场集中度要高?答:是的,我从来不买小公司。因为小公司都在自由竞争阶段,不好说谁会竞争出来。虽然它很领先,但很难说它就成功。我不买小公司,原理就是说它没有确定性。我必须要等它这个产业基本结束自由竞争了,谁是老大老二都看出了。我原来有个理论叫太子理论,我只买太子。为什么?因为太子是确定的皇帝,而且我这个太子的兄弟要少,你别一百个兄弟争皇位。孙旭东:主要观点 1 )价值投资者追求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差异。但凡只提好企业、不管价格的,我认为是伪价值投资者。 2 )风险是指这家企业的基本面出现了你预料不到的坏的变化,如果企业基本面没有变化,而股价大幅度波动了,那不是风险,是机会。 3 )护城河有多宽,这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定量问题。好的定性因素一般来说是会在历史业绩中体现出来的。定性的风险最后都要变成定量问题。 4 )格力电器有一个惯性的东西,这个企业从文化来说是不错的,所以即使董明珠不在了,这个企业也不会太差 5 )我选股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看财务指标。另外一条就是你去看公认的好公司,去做研究,等它的股价下来。 6 )做财务的人一般有职业病,看的太细。这就是为什么我发现很多财务出身的人,不太接受价值投资,因为他觉得帐都是假的。 7 )对财务丑闻要分开看。有些公司没有财务丑闻,也不值得投资。有些公司有财务丑闻,还是值得投资。 8 )卡拉曼说,一些价值投资者不看银行业,因为银行的资产很复杂;更多的价值投资者不看保险业,因为资产和负债都很复杂。 9 )值投资者从来不止损的。这个东西跟我们没关系,如果说你判断错了,那也不是止损。 10 )霍华德 · 马克斯告诉我们要熟练地接落下来的刀子,但同时说要有非凡的能力才能这样做。人家接刀子,接住的是刀把;你去接,接住的是刀尖。问:怎么看止损?答:价值投资者从来不止损的。这个东西跟我们没关系,如果说你判断错了,那也不是止损。问:什么时候才能明确知道自己真对某个行业看懂了?答:你必须要了解这个行业,行业中的企业怎么赚钱的,竞争对手是谁,策略是什么。投资格力电器,必须了解海尔和美的。永远都不要说自己把一个行业或公司完全看懂了。企业永远是在变化的,所以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企业。茅台的董事长都不能完全决定这家公司未来会怎么走,我们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把握说把它看透了?没有把握就要留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就是预防我们犯错误的。海南“中国资本市场”1 )中华酒文化和名酒品牌历经数千年,无论是朝代更迭、异族入侵、瘟疫流行、天灾地震、西学东渐,还是近代的日本侵华和文化革命,都不曾使中华酒文化断绝,也不曾湮灭品牌白酒。这说明,中华酒文化和品牌白酒企业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 )我眼中,中药和白酒的企业属性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现在中医中药受西医西药的冲击非常大,近百年来一直被动挨打,几乎被废黜,这几年才稳住阵脚,未来只有向上一条路。 3 )成功投资人一般都有梦想,有激情,勤奋好学,刻苦耐劳,坚忍不拔,善于交流,包容他人,独立判断,永不言败。我性格中的有利因素有:有目标,有计划,有激情,求真务实,勤于研究,善于倾听,乐观开放的心态。 4 )从整体上讲,白酒股不可能这么一直火下去,未来会出现分化。遭到爆炒、股价严重透支未来业绩的白酒股会价值回归;而估值合理未来业绩提升空间较大且确定性较强的白酒公司,其股价(市值)仍有提升空间。问:过去这些年对你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答:我是一个很喜欢看书的人,投资类的书籍看过不少,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我的印象中,对我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不是那些经典书籍,而是我经常与之交流的身边的或网络上的一些成功投资者。我深深地认识到,交流比灌输更重要。关于交流,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一要找乐于分享的成功投资者和优秀投资者交流,远离那些纯粹玩理论、耍嘴皮子、夸夸其谈却又亏损累累的人;二交流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而不是为了去说服对方;三与人交流的时候要虚心,尽量把自己水杯里面的水倒掉,别带着狭隘、偏见和固有的成见去与人交流。问:您投资哲学和中国的酒文化有没有相通的地方?答:投资哲学在投资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林奇曾经说过,精通哲学和历史的人,比精通统计学的人更适合做投资。中国酒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因此可以认为,中国酒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部分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他的投资哲学中。细细品来,投资哲学和中国的酒文化的确有一些相通之处。沈健:对 @ 中国资本市场 @ 茅台 03 说:随着茅台的火热,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酱香型白酒总供给一定高速增长。对于酱香和浓香谁更适合商务和政务消费,历史上曾有过似曾清晰的答案。当浓香白酒从浮躁中回归之后,当茅台回归到茅台本身的时候,说实话,三五年后的茅台是否能如今年般增长我木有信心!想就以上听您之见。谢谢!中国资本市场:如果从大的香型划分上看白酒未来,我想,未来几年酱香型将表现优异。中国白酒最大的三个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 1998 年这十年,清香型逐步成为中国白酒的主流,清香型的杰出代表“山西汾酒”在当时有“汾老大”之称。 1998 年朔州毒酒事件之后,汾酒逐渐没落,以五粮液、剑南春和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白酒的主流,浓香型市场占有率曾一度接近 80% ,令人叹为观止。 2008 年前后,酱香型白酒占有率开始增长,特别是近两年,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以其“易于长期保存、越陈越香越值钱”等特性(而这些特性恰恰是浓香型、清香型等其它香型白酒所不具备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民间甚至掀起一股收藏高潮。从近几年的数据看,酱香型市场占有率一直在提升,趋势已经形成,且有加速的迹象。但是,受制于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和工艺的影响,其产量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增长,这也使得酱香型白酒不可能很快就成为主流。上善御富刘鹰:做坚定的逆向投资人主要观点: 1 )为什么说风险是发生在你出手的那一刻?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出手了, 70% 的风险基本上已经定了。后面的调整无非是让你多赚一点或者少损失一点。 2 )我总结过去的错误,大多数时候都发生在自己不冷静的时候,对某个事情的判断特别乐观兴奋的时候。发现成功的例子都是在大家都不喜欢的时候,坚定定做进去,后来发现市场还是说你是对的。 3 )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的素质。人是第一位的。因为一个企业最后能做多大,是和管理者高度相关的。 4 )平淡对投资来说是好事。 5 )你根本不知道市场惯性会到什么时候转变。你唯一知道的是企业这个价格,我愿意买。 6 )逆向投资被套是非常大概率的事件,无非是被套的时间长还是短一点。但你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你买的足够低。 7 )追求一个过高的收益率,它实际上是隐涵了一定一个风险在里面,只不过你现在是没看到的。 8 )投资和打高尔夫很像,到目标的结果是靠你所有不同的杆累计的,所以任何一杆错了,也不用难过。打好了,开了个好球,也不用太高兴,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杆会打成什么样子。牵牛星资本李剑:1 )要把握一家企业未来是不是能够保持 20% 的利润复合增长,首先当然是要把握它是否具有持续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增长水平的特殊优势。 2 )长期持有优秀的企业才能赚大钱,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战略。老想着自己的爱股是否高估,老想着先卖掉再买回来,老想着尽善尽美的操作,实践上很容易从千里马的马背上掉下来。这一点,我在十多年中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频繁换下跑累的马、高抛低吸、止损等等看似美妙正确的操作,在实践上负多胜少,也很累人。 3 )投资要特别警惕那些看似正确但实际操作极易犯错的东西。经常变换股票犯错的几率更高、成本更高。坚持一种好的投资方法虽然有时会牺牲短期和局部利益,但换来的是长期和整体的成功。 4 )老是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高估,想着在高估时卖掉,再去买低估的其他股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种思想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实践上不如严格挑选、科学组合,然后一旦选中,就坚持持股到底效果好。问:这一篇《做好股收藏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您的投资理念,不过这篇文章是 5 年前写的,现在您的想法是否有一些改变?答:主要思想也就是要收藏优秀企业的理念完全没有改变,只是对消费垄断型企业的收藏想法更强烈了一些、对行业的选择更严格了一些。问:这篇文章浓缩到最短就是“严格选随时买、不要卖”,而“随时买”和“不要卖”我认为是操作策略,所以核心还是“严格选”,归纳一下您文章的观点,就是看三点: 1 ,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2 ,这种优势能不能形成极强的盈利能力; 3 ,优势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长期保持。对于第一点,您文章中总结了六种优势, 5 年过去了,您对这六种优势是否有修正?是否有新的经验总结?答:对于“严格选、随时买、不要卖”这种投资策略,我当时已经特别指明了那只是针对年轻工薪阶层的投资建议,并非是针对专业投资者和机构的。其中的“随时买”不考虑复杂的估值和价格问题,而是采用每月都用工资奖金的 20% 坚持不断买入的方法获得平均成本。所以核心、要害在“严格选”上。您说的很对。对于企业优势的概括,除了这篇文章讲的六种优势外,我还在其它文章中谈到过诸如“垄断、提价、无限扩张”的行业优势、“产品独一无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量价齐升、产品永不过时”的产品优势、“品牌消费、大众消费、反复消费、奢侈消费、成瘾消费”的五种消费类型优势、以及最近在“消费垄断型企业系列谈”中的关于消费垄断型企业的十大要素这样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等等。这些优势有些是从行业的角度,有些是从产品的角度,有些是从经济护城河和长期经济特征的角度来分析。希望朋友们多思考这些重要的选股标准。严格选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很丰富的,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把握和理解,并且可以不断地深化。神农投资陈宇:1 )我们一直认为市场真正值得关注和投资的企业是凤毛麟角,也就只有不超过 2% 的企业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持有。 2 )历史证明,好公司在中国永远有便宜的时候,不然这些公司也涨不了 20-30 倍。 3 )这个企业是值 100 亿还是 120 亿我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如果说这个公司现在市值 20 亿,我肯定就能看出来这公司很便宜。 4 )创业板必须要经历小非抛售,和管理层稳定成长这一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我们才买。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雪球网站集合录,如果有一定的价值投资基础,看过后可以梳理下观点,了解相对价格
  •     投资需要对实业有扎实理解,也需要经验(或者说感觉)。无法确定或者无法量化的档口,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很多问题,可以得到很适合的答案。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少犯错活的久就能赢。怎样才能少犯错呢?就要从习惯中走出来。凡事不可能面面俱到,黑天鹅总是可以让人陷入混乱,使预先方案无法操作,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建立可行且可操作的策略,有信心,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知行合一,就行了。
  •     对于国内投资者的访谈,大多数是机构投资负责人,少部分个人投资者。能在中国股市这个非理性不规范市场赚到钱的人都不简单。其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这些投资者都是好学努力之人,读书用功,独立思考。
  •     就是一本访谈录的合集,而且我感觉被访问对象大多通过持有贵州茅台、格力、万科等几只当年倍升股发的家,致的富。只能参考,很难复制或者仿效。
  •     自己没接触过股票的时候,就听过股神巴菲特的名字了。后来先后也买过一些投资的书,最早很喜欢索罗斯的理论,然后多少做过一些外汇的投资,当然最后投资都变成了学费。不经意间,最早接触雪球应该是从imeigu的官网上看到的,后来才开始才开始初步接触价值投资,了解了巴菲特和芒格,芒格的很多观点非常的认同。前几周看到本书的作者发布了关于这本书的信息,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拜读并吸收这些来自国内顶尖级投资人的经验,这也许更符合我们的口味。订书到送货历经周折,耗时2周,今天发过来的书发现有破损,已经向亚马逊提交了换货处理。简单的翻看了一些内容,已经是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希望换货早日到来。
  •     看看所谓投资高手们的心得,发现很多共同之处,比如总是提到能力圈,提到价值投资,提到贵州茅台,有空翻翻还可以。
  •     对外汇没用 对股票、对价值投资者有用
  •     这些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是耐心和坚持。
  •     价值投资者访谈录。
  •     喜欢Sosme
  •     都是比较牛逼的投资人,赞,采访的不错。
  •     高大上的营销范本,忽悠大家去雪球。
  •     Kindle版较纸书多了各位投资高手的大照片,读者精彩点评也更多一些。
  •     读了一半,让我明白了,有些书对别人有影响的并不是都是合适自己的。本书作为投资领域的书籍,对我这门外汉确实有些不对路了。看了几章一直没继续看的,注定只能躺着积灰尘。
  •     几乎都是号称价值投资的人
  •     神神叨叨,成王败寇。
  •     向雪球及滚雪球的人致敬!雪球的诞生,意味着,从此,中国的价值投资者们,有了大本营!!
  •      今年的春节,我蜷缩在沙发中,以一种极为懒散的姿势读完了这本书。可能花了数天,阅读,标记,思考,再阅读,kindle上做满了标记。摘抄就不必了,这本书而言是走向价值投资彼岸的一座桥。
  •     每个滚雪球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你会发现书里面每个人都想法差别都很大,虽然都是价值投资。信哪个的只能自己判断。
  •     如果你是专业投资者,建议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     好吧 ,都是吹牛的人
  •     记忆最深的是:一只理想的猪。
  •     2015.3.21看完,持续看了很长时间,这本书是雪球大牛们的访谈录,访谈时间是12年,还依旧是股市的低点但他们都在盈利,大多数都是关注于价值投资。现在处于牛市的起点或者中部,依旧很有参照意义,要淡定。值得反复读!
  •     喜欢看真实的故事,自带说服力。访谈录,觉得这个出发点很好。当然,缺点也在于访谈录不能太深入,所以还得看自己线下修行。
  •     可以一窥投资的大概思路。访谈人物投资方式和理念有所不同。不喜欢的有些人物大谈哲学,感觉忽忽悠悠就瘸了。
  •     半部中国版股票回忆录。采访了数十位业绩优秀的所谓成功炒股者,一人一章也就十张纸的篇幅,只能以对话采访方式大致说明自己的炒股理念。采访对象过多,最终不过泛泛而谈
  •     能不讨论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吗?这是最早的一批民间炒股大牛,但是你们总是讨论茅台和五粮液,仿佛中国没有其他好股票似的,哎。
  •     1、介绍分享详尽,可操作性强。2、投资理念、方法也很不错,值得思考和学习。
  •     受益匪浅,每隔一段时间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     反正我也看不懂…
  •     选取了十来位传说中的雪球大牛,每一个都实现了财务自由。以问答的方式请这些大牛们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有的很水,有的很玄,也有平淡朴实的。但我感觉都太泛泛而谈了。毕竟篇幅有限。可以把这本书当索引,找到和自己契合的投资前辈,再去找他的相关文章。
  •     雪球网,谁上谁知道。不过里面除了归江、老股民,真正的高手不多。
  •     访谈集合,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启发,但让人知晓,还有如此多的可能
  •     有些访谈不错,有些没什么价值。董宝珍那篇到底是是哲学还是玄学?
  •     价值投资和贵州茅台的讨论书
  •     几百本投资书籍读下来,我认为这本书是唯一一本适合普通投资者没有专业财务知识的人读的国内作者的书。目前我床头反复读的几本书:《作手回忆录》、《投资最重要的事》、《股市真规则》、《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公司教程》、《聪明的投资者》(严重抗议:这本书的名字翻译成智慧型投资者才贴切)。
  •     长虹 万科 茅台 苏宁 下一个十年会是谁
  •     与希望看到的内容基本一致,对理念与心态都有一定帮助,但就像书名叫做访谈录一样,书中采访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还有不少是相互矛盾的,哪些看法适合自己,需要读者自己去辨别,去实践。
  •     各种类型投资者众多,他们那个年代坚定持有格力、茅台这类牛股的人属于成功者。而从去年和今年看,这些股票市值都太大了,基本涨不动了。很多人能够长线持股,去企业去终端积极调研这是很认真很好的态度。当然,我觉得也是必须去做的,否则买股只是赌博而已。看k线的人感觉很傻,现在越来越少这类投资者,也就意味看k线会越来越没用。总之,投资股票之路很艰难。
  •     近年来,价值投资备受追捧,因为有巴菲特的存在;说实话,本书并没系统传授你什么价值投资的理论,更没详述其中的技巧,相比国外同等图书,并不在一个层次上;本书定义为:访谈录;也许唯一的价值点,就在于书中的人是真人,且是在中国本土取得真正财富的一群人;其余价值偏低,得分如此高,有点被盲目追捧的感觉
  •     至少都是成功者,至于他们各自总结的成功因素,则是无可无不可的。多想想,还是要为我所用才好
  •     不知道大咖们近况如何
  •     都是简直投资者的东西,不适合中短线人士。并且,没啥具体操作建议。务虚的成分太大
  •     1/3的访谈值得一看,其他多数人只不过是赌对了,可信度实在不高
  •     看到《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 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 后来看到好评多,买了一本。看后明白了。巴菲特的《滚雪球》这本书,在讲到价值投资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只要有一条长长的雪道,雪球会越滚越大。 《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 这本书就是讲了价值投资实践者的思想:找到理想的雪道也就是好股票,长时间的持有。我读完这本书,感觉受益颇多。我现在越来越感觉,作为个人投资股票,最重要的不是那些K线,波浪等等技术指标, 重要的而是投资者本人的一种理念和思想。这本投资者访谈录,让我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思想和思路,很棒。 建议每一个把股票当作个人资产形式一种的投资者,都去买一本《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读一下。
  •     千篇一律,不是“价值投资”就是拿茅台说事,雪球平时上的不多本身书也很老,不知这些人现在还敢不敢说自己是价值投资。有几篇还是不错的
  •     不能算好书 但却是本有趣的书 你会发现里面所有人基本对技术分析嗤之以鼻 崇尚价值投资 但对于价值投资却有着各自不同深度的理解 有些人逻辑很好 并且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素质确实很高 但有些却逻辑混乱自身素质很一般 但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投资成功”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坚持学习、思考并且遵照自己体系 但这更反应出其实他们里很多都只是幸存者偏差 并且他们总结的经验未必与自己的成功是因果关系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 不要迷信什么经验谈和理论 重点是坚持学习和思考 以及plan ur trade, trade ur plan
  •     中国股市确实有人赚到了钱,也确实可以赚到钱。关键是要有非凡的定力和超常的耐心,低价买入优质股票,真正看懂了、拿住了,一定能赢。
  •     本书内容有点坑爹,感觉就象一个CCTV对话节目里一个录音整理。失望!
  •     刷新我对投资理财的认识:价值投资、基本面、吃喝玩乐消费股、分散风险、买低、长期持有;关于投资的心态:冷静、独立思考、勤勉、学习不止
  •     雪球很有诚意的访谈录合集
  •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再读一遍,每个人的投资方式都会引发自己对投资的思考
  •     价值投资者
  •     收获并不大,感觉是同一段时期交易成功的人,尽管思路不一样,但是因为买了一样的票而成功,想起了随机漫步的傻瓜!
  •     把用户评论删了就好些了
  •     财务自由启蒙读物
  •     很有趣
  •     这写的菜投资就是羊群吃草,旁边有只狮子,离狮子最近的草最好,但是你有可能会被吃掉。——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朱平 这是废话和意淫吧,经典的语录很多,这个比较挫和菜,
  •     没看完,其实看了黑天鹅后,对这类书就不感冒了。
  •     访谈中不时有思想闪光
  •     没炒过A股,但是觉得雪球这网站不错
  •     感觉这本书是我买过最没劲的书···什么东西都血不到··就光听作者罗列自己的采访···没劲··
  •     一些成功人士的访谈。
  •     发现不管是做什么事,只要顺着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抛开恐惧就会是容易成功的。
  •     投资是个苦力活,就是不断的去建立验证修订自己的投资模型,然后严格的遵守他。
  •     各路价值投资者的访谈录,基本套路都是技术分析失败,然后走向价值投资,一家之言
  •     还可以,经历可以一读
  •     生命太短,偶然性太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