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知道答案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5905311
作者:武志红
页数:229页

作者简介

《身体知道答案》作者从一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了身体与心灵、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指出了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了自己的世界的。我们身体的很多反应,其实都是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的,因而作者提倡回归身体,将身体与心灵链接起来,“成为真实的你自己”,做到这一点后,你将发现,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书籍目录


回归身体,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Part1  回归你的身体感觉
1.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2. 身体呼应的美
3. 身体知道心灵的答案
4. 感觉:破除内心藩篱的钥匙
5. 哺育你的内在保护空间
6. 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
7. 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
8. 穿越心灵的保护层
Part2  破解你的思维游戏
9. 不要成为自己心念的囚徒
10. 突破思维的心魔
11.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12. 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13. 警惕可怕的心想事成
14. 认识你的生命游戏
15. 心理问题是一种选择
16. 想要什么,先给什么
Part 3  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
17. 艾瑞克森:疼痛铸就的催眠大师
18. 借天才的策略唤醒你的心灵
19. 问问你的疾病想说什么话
20. 修炼你的第六感
21. 心灵感应:超越距离的心灵共振
22. 流产的胎儿还在怨恨吗?
Part 4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23. 聆听你内在的声音
24. 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真理
25. 找回失去的自我
26. 不含敌意的坚决
27. 每天给心灵片刻宁静
28. 清空心灵深处的噪音
29.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30. 重塑自我意象改变人生

编辑推荐

《身体知道答案》作者武老师为畅销书作家、心理学博客作者、心理咨询师,有一定的粉丝量,其作品很畅销,博客点击量超千万次。《身体知道答案》为心理学通俗读物,语言通俗易懂,文中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前言

回归身体,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肉麻,这个词,你知道。平时你也会用到这个词语。    可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肉麻吗?    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肉麻,是在一次做心理咨询时。来访者是一位中年男士,他讲到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让他感觉到烦恼。    烦,是他最常有的情绪,弄明白他的烦恼到底是怎样的,非常重要。所以,我请他闭上眼睛,躺在一张躺椅上,重新讲述一下那件事情,讲的时候,尽可能详细,同时,保持对身体的觉知,而身体则不能动弹。    我们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他驾轻就熟。然而,闭上眼晴讲了约一分钟,他就打了一个激灵,猛然睁开眼睛说:“武老师,太难受了,我可不可以不谈这个?”    “不行。”我少有的强硬地说,“这是极关键的时刻,好好去体会它。”    接下来,他一直躺在躺椅上,讲那件事情。我们很快发现,烦,其实仅仅是一个表面的情绪,而深层的情绪,是羞耻。    这份羞耻弥散在整个咨询室里,也传递到我身上,我感觉到身体麻得不得了。    当这份情绪最强烈时,他停止讲述,只是感受它,而我也静静地陪着他感受。    过了约半个小时,无比强烈的羞耻与肉麻终于消散,整个咨询室归于静谧。    这份静谧也消失后,我问他,发生了什么,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要和我分享。    他说,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肉麻,在讲述的过程中,他的身体麻得不得了,非常难受,而他也终于明白,这就是羞耻。    原来,我的肉麻是对他的肉麻的呼应。    这次咨询,使他产生了一个很深的领悟——这完全是他自己领悟的,他觉得自己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又过了一小段时间后,困扰他多年的前列腺炎竟然不药而愈了。    前列腺炎、羞耻、烦、肉麻……这些其实都和一件事有关,就是性。他一直困扰在一个独特而普遍的性问题里,从来不敢直面,这次咨询,我们干脆而彻底地直面了一次他的性羞耻感,最终导致了身与心的变化。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我们的很多词汇,并非是形容词,譬如肉麻这个词,就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描述性词语而已,它没有修饰或比喻的特征。肉麻,就是你的肉真的麻,而且情绪上伴随着的,是强烈的羞耻感。    由这个小小的感悟,我继而想到,我们的许多词汇,其实都在强调身体在学习与觉知方面的重要性,譬如体会、体验、体证、体悟、体察等。    但是,你可以问问你自己,在你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有谁告诉过你,学习与觉知必须与你的体验相结合?若是没有,你学到的就只是别人的知识,而非你自己的。    譬如,有谁曾如印度哲人葛印卡那样教诲你说:    “别人证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    又有谁曾像美国催眠大师史蒂芬·吉利根那样教诲你说:    “如果没有身体的佐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一个谎言。”    或者说,你能否有股神巴菲特的运气——他的父亲一直在对他说:   “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或者,你能否如乔布斯那样,很早就能领悟到: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r8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中国,假若你拥有以上的运气,那我要祝福你,你真的是太幸运了,你是绝对的幸运儿。    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你最容易听到的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别太把你自己当回事,要好好听大人的话,好好听权威的话……    本来,我们还有极好的传承——体验、体察、体会、体证、体悟等词汇中所藏着的重视身体的智慧,但近几十年来,身体也沦为了一个鄙俗的存在,仿佛身体只是用来吃喝拉撒睡的一个所在,而忘记了一个事实——身体是灵魂的居所。    更准确的说法是,你的身体是你的灵魂的居所。    比忘记了这个事实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强烈的倾向:将你的灵魂赶出你的身体,而让别人的灵魂寄居进来。    你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否则,你就白活了。    一位来访者对我说,他妈妈常讲,他们家的人都是,你为我活着,我为你活着,他们都不自私。    这句话的真相是,我的灵魂没有在我身体的居所里,我却试着将我的灵  魂放到你身体的居所里。    这样的人,都没有“活”着。    除了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我们自己也容易割裂自己,无形中将自己的灵  魂埋葬。    推动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有时候,太痛苦了。    欢乐与痛苦,都必然要有身体的参与。如果人生有很多欢乐,你不会愿意切断与身体的链接;但如果人生有很多痛苦,你就容易想切断与身体的链接。    譬如前文提到的那位男士,他之所以要切断与身体的链接,是因为身体里有肉麻,有强烈的性羞耻感,这些让他觉得自己糟糕透项、罪大恶极,为了躲避这些糟糕的体验,他让自己只生活在头脑中。    一个只生活在头脑中的人,身体将逐渐干枯,情感变得简单而僵硬,难以感染别人,也很难被别人感染……总之,他将生活在一个头脑所构建的囚笼中,感到无比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程度不一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囚笼中,而要走出这个囚笼,我们必须有真正的学习与觉知,即头脑与身体合一的学习与觉知,意识与潜意识合一的学习与觉知,也即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体验、体会、体证、体悟与体察等。    这本书的宗旨,就是与大家分享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大家看到,我们是如何与身体取得链接的,而那是多么美的故事。    同时,特别重要的是,这本书也写出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们绝对是我们生命的创造者。    这句话,从积极的角度看,意思是,你可以使你的生命变得丰盛。    这句话,从消极的角度看,意思是,如果你人生失败,那你并非别人的受害者,你是你自己的受害者。    要使你的生命变得丰盛,要破解你生命游戏的规则,你必须重新与身体建立链接,在头脑与身体之间打通一个通道。    做到这一点后,你将发现,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内容概要

武志红,既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又是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
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帮助大量患者恢复健康,重获幸福。
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现为《心理月刊》专栏作家,网络视频节目《跟武志红学心理学》主讲人。
著有《为何爱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为何家会伤人》《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梦知道答案》等,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对生命的体验的已有数量,除以你能够有的对生命的体验的理论最大值,等于你的生命的质量:这个数字越接近壹,你的生命的品质就越高。读武志红的这本新书,可以帮助你无限接近那个令人神往的壹。    ——著名心理学专家曾奇峰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身体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心理、关于诚实的书——诚实地对待我们身体的感觉、我们心中的感受。在如布满交叉小径的花园一样的生命里,正视身体、打开身体,就如同找到一条便捷之路——穿越纷繁复杂的过往经历,直抵我们难以捉摸的内心。心理学者武志红强调这样的身体的智慧:“它一直在运作,最多只是和意识分离而已,健康和快乐都跟身体有关。”    ——《北京青年周刊》执行主编乔颖    身体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我们的幸福,我们的悲伤,我们的恐惧,我们的病痛,它都懂。但是,它给我们的每一个信号,我们都读懂了吗?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很多答案。     《LADY格调》执行主编石晓芳

名人推荐

你对生命的体验的已有数量,除以你能够有的对生命的体验的理论最大值,等于你的生命的质量:这个数字越接近壹,你的生命的品质就越高。读武志红的这本新书,可以帮助你无限接近那个令人神往的壹。——著名心理学专家 曾奇峰这不仅是一本关于身体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心理、关于诚实的书——诚实地对待我们身体的感觉、我们心中的感受。在如布满交叉小径的花园一样的生命里,正视身体、打开身体,就如同找到一条便捷之路——穿越纷繁复杂的过往经历,直抵我们难以捉摸的内心。心理学者武志红强调这样的身体的智慧:“它一直在运作,最多只是和意识分离而已,健康和快乐都跟身体有关。”——《北京青年周刊》执行主编 乔颖身体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我们的幸福,我们的悲伤,我们的恐惧,我们的病痛,它都懂。但是,它给我们的每一个信号,我们都读懂了吗?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很多答案。——《LADY格调》执行主编 石晓芳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因为我的这些体验,也因为从其他人那里知道他们有更神奇的类似体验,我会在咨询中这样做:当来访者体验到一种痛苦并试图对抗时,我会说,试着不对抗,试着接受它,并沉入这痛苦中。 我会觉得,“接受”这个词都不足以描绘这种做法,因为接受看起来还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任何主动的行为,都是在给这份痛苦本身增加一些内容。痛苦来了,只需自然而然地感受它就可以了。 这个办法,有时会有效得可怕,有时则看起来没有那么有效。之所以有时没那么有效,也许一个原因是,当看到来访者难以承受一些痛苦时,我也会担心,所以会做一些事情,让来访者感觉舒服一些,暂时适当远离这种痛苦。 这也是心理治疗的经典做法,即心理医生要根据来访者的接受程度处理其痛苦。或者说,让来访者自然而然地去展开其痛苦。一般说来,随着来访者与心理医生的关系越来越牢靠、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安全,来访者会自然而然地展现更多和更大的痛苦。 这就像剥洋葱一样,痛苦只是洋葱的内核,而围绕着这个内核,一个人发展出了复杂的防御方法,也就是对抗这个痛苦的种种办法。但因为在心理医生那里感觉到安全,那些外层的防御方法一个个被放下,最终那个核心的痛苦——也即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可怕体验——也可以展开了,这时也就有了修复的机会。 不过,有时我总是会幻想,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也许可以陪伴来访者直接去面对这个内核。 痛苦究竟是什么?譬如,失去一个亲人,这是痛苦吗?不是。这只是一个事实,围绕着这个事实所产生的体验才可能是痛苦。 之所以说是可能,因为失去亲人并不必然带给一个人痛苦。例如古代的哲学家庄子,他在妻子逝世后鼓盆而歌,即一边把瓦盆当鼓敲一边唱歌,友人惠施前来吊唁,看到庄子这样做很不满,于是指责他说:“你的妻子和你同居,为你抚养子女,如今老死,你不哭就罢了,反而鼓盆唱歌,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后来想,起初她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而后在若有若无的自然变化中,气息、形体、生命渐渐成形,如今她死亡,就如四季运行般自然。她已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而我却在旁边大哭,这样就显得太不通达自然的命理了。” 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体验。作为一般人,若失去一个亲人,会认为对方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且还认为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不仅会为自己也会为这位亲人悲伤。但是,在庄子看来,死和生一样,都是“如四季运行般”的自然现象,而且她也并非彻底没有了,她反而是“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那又何必悲伤呢? 看法和体验之间有着很复杂的关系。通常,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是事件导致了我们的体验,例如我们会认为,是失去亲人这件事直接导致了痛苦。但很多心理学理论会认为,不是事件导致了体验,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体验。 但是,看法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对此,埃克哈特•托利认为,看法,或者说是思维,是用来对抗体验的。他在著作《当下的力量》中提出了“向思维认同”和“痛苦之身”这两个概念。他说,我们不能承受“痛苦之身”,于是发展出了种种思维,并认为,这些思维就是“我”,也就是将思维等同于自我,最终令我们陷入思维的墙中,而不能活在当下,与当下正在进行的事物建立毫无障碍的关系。

图书封面


 身体知道答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1条)

  •     当刚刚开始琢磨如何正确思维的时候,这本漂流书却阴差阳错的插进了书单。在没有消化思考力量的时候,却更进一步上升到自我感受的层面。当然,这应该是统一的。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思考,的确会存在很多问题。因为自我是对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期间有许多教育的烙印,或者说是无客观逻辑的投射、反射在里面,也会存在许多既定假设。经过时间的积累,我们慢慢只会接受我们可以接受的世界,而这世界往往是我们认为正确的世界,我们简单的思考只能局限在这个范畴之内。但如果接受二元性价值观的话,事物的正反面是同时存在的,如果我们只接受认为正确的一面,那另一面将会自动的压抑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虽然我 们“看”不到,但终究会影响我们。所以要正确的思考,发掘最深刻最本质的真 相,而这种真相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就是我们的“身体”,潜意识中的自我。我们有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去觉察过我们真正的需求? 剥开那一层层的洋葱皮,虽然过程很痛苦, 但如果“看”到了真实的自己,那将是完全不同的美妙世界。而且,我们所有痛苦、迷 茫、纠结、包括所有欲望的根源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基本上都可以说这些都是自己 强加给自己的。如果通过觉察去发现其根源了,然后欣然的接纳它,就可以彻底消除我们所有负面的能量。这个逻辑也许听上去很怪,坏东西一直在使坏,但只要我们找到它,而且不用去改变它,它就不再使坏了。 类似于见光死的逻辑。但的确就是这样,不信我们可以实践下,不要怕会自以为是,其实真相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幼稚。当然 你要觉察到的是真正潜意识的自我。就像克爷爷也说过,我们不一定要强迫自己禁欲,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你越是强迫反而欲望越强。所以要觉察,觉察欲望的根源, 发现欲望,接受存在欲望的事实。这样就可以了。觉察到了就不存在了。当然我认为还有更高的修为就是“空”,如果觉察到所有的本我,那就是“空”了。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已经是“空”的存在。如果说人是原子组成的,而这些原子也许是从宇宙大爆炸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这些千古的原子组成个人当然能看成是一个小宇宙,只要能觉察出这个小宇宙的真谛,那大宇宙岂能不成为“空”。当然如果进而发展到量子理论,如果感受到个体量子的存在,那绝对能联接到整个宇宙。 这段感想会比较玄乎些,但如果在觉察和接纳的层次上如果再要精进的话,也许就是这条路,成佛之路。这本书总体而言感觉就是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第一部分联结身体的扩写,加入了许多具体的心理治疗乃至催眠的方法和诸多现实的个案。有些方法我们还可以借用, 我觉得可以结合坐禅一起修炼下。当然看书看的再多也没用,如果觉得好就改去做,平时会向外思考的比较多,的确应该多向内去觉察。当然书中还有不少《当下的力量》和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的影子,有点遗憾没有先看《当下的力量》,一本已在书单上排了许久的书。努力把其尽快提拔起来......
  •        我们绝对是我们生命的创造者。   这句话,从积极的角度看,意思是,你可以使你的生命变得丰盛。   这句话,从消极的角度看,意思是,如果你人生失败,那你并非别人的受害者,你是你自己的受害者。   要使你的生命变得丰盛,要破解你生命游戏的规则,你必须重新与身体建立链接,在头脑与身体之间打通一个通道。   做到这一点后,你将发现,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     绝缘体是缺乏感受能力的人。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割裂自己的头脑与身体的联系,不能体会自己的感觉。“体会”,如作者所言,就是“通过身体去领会”。像这样的割裂,甚至是许多问题的来由。在把理性思维推崇至前所未有的高位的时代,唯物主义和科学主义仿佛就是答案的时代,作者却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惑,绞尽脑汁反而让自行增殖的思维迷局围困自己时,应该放下它来。寻找朴素的智慧更容易得出答案。似乎这样古老而朴素的智慧,往往是属于东方的。与他人,与自己头脑层面的交流,那就是全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平时说的身心合一,我们真的能懂它的内涵吗?不要急着想它的含义,因为只有体验到的道理才是真的,否则它不属于你。那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害怕不被爱,不被接纳,就是这样,我们背叛了自己。我们有太多的原因和理由去成为一个绝缘体了。就谈体验吧。比如说我看这本书,我收获了什么?当然有一些知识。读毕作者的微言大义,甚至为作者叫好。知道了一些正确的看法之后,会有一种比起以前更有力量的幻觉。愉快地决定了,就此改变吧!但是,实际上遇到需要按照自己认为的正确想法去表现的情况,仍然会有一种非理性的恐惧,走上了老路子。我喜欢这样的说法,每个人都有希望唤醒自己的小宇宙,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力量。至少我学到了一种方法,当有一种不好的感觉的时候,就停留在这里去观察它,因为我们认为的愤怒的深层,却是恐惧。现在很多人学禅宗,学灵修,学……还有西方人到东方学习瑜伽的潮流,恐怕这些学习,和我们以往只靠头脑就可以通过的基础教育不一样。中学的课堂里,学生们几乎只需锻炼自己的思维技能,积累考试经验,被压缩无几的艺术课似乎也只是技巧的练习。忠实自己达到自我实现,展现心灵的高度,批判人性的被机械化,也是许多现代文学影视作品的题材。而往往这些题材,演绎得精彩的话,很容易就被认为革新与深刻。这就是讽刺我们的自欺欺人而不知,在复杂中往往失却了很简单的东西?看来开启觉知的通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再说这本书的结构,像是由数十篇咨询随记整理起来的合集。每一篇并不很长。因为是林林总总的记录,涉及的内容庞杂,对于每个案例的彻底分析不会有,但作者抛出的许多方面的内容,都值得深入去了解。吸引普通读者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似乎是在和你真诚地分享一些体验,加上分析,引导读者去发现自己失落、困惑的那些东西,似乎我们心里长久的想法,被一个陌生人道破。这就是所谓的共鸣吧。走的也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路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不由得感慨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阅人无数的职业,他们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以一个方便而特殊的身份,深度参与过那么多人的人生故事、离合悲欢。他们也许年轻,却有着老灵魂。最后对和我一样的那些绝缘体们说,读了书深有感触,像这样在这里总结思索一番,还是思维上的玩花样。过段时间放下书,书是书,我是我,该糟糕的自我意象还是那么糟糕,一切都没有改变。书本里谈到的功课,只能在书外修炼。一句话回应作者的主旨:因为绝缘体们紧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真正震撼我们的体验。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开了一个通道给我,这很好
  •     昨天看了别人的书评,得到一个结论,别人眼里的书跟自己眼里的书终究是有差别,至于是经历的差别还是其他的我不知道。 昨天看到微信读书书评里列举了几个明显而且粗劣的错误,我读的时候没有发觉。 读书的时候,思考过度很明显,会不自觉颤抖,所以在研究身体和思想以及情绪的关系,书里给了答案。 如果用一句话说明书中所写,那就是,身体知道答案,要平和的看着祂。
  •     读过的组织红的第一本图书,也算是心理学方面自己读的第一本书,算是一个入门书吧。总体看看还可以,介绍了不少案例,说了不少的专业名词,引起了我的一些兴趣爱好。
  •     很不错的书!我是看了武志红的微博后才开始找他的书,看了之后果然受益匪浅。我们这代人,从小被父母长辈压制情绪,渐渐地习惯了注重思维而忽略了感受,忽略了身体给我们的信号,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我们无法了解这背后的原因,也无法了解潜意识中真实的念头。感受,觉察,是自我修复的第一步,于是,我也开始慢慢地走上了修复的艰难路程。
  •     喜欢武志红老师的书,那是他用自己的真心写出的书。我已经读过一遍了,现在在读第二遍。可贵的是,该书里不仅有深入浅出知识,而且用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和原理,把心理学从空中拉到人间,从虚幻拉到现实。深深的感谢武志红老师。
  •     《身体知道答案》一书,相当不错~很多对于身体的感受的见地,值得深思。我们很多时候被头脑限制住了,而往往忘记倾听来自身体最真实的感受~里面一些观点,还是可以融入生活去实践、尝试、改变的~
  •     跟前几本比起这部要玄乎,差点读不下去,不过看完对自己也改变看法。
  •     以前没有意识到过觉察自己的身体这一点,看了觉得可以开发出另外的智慧,身心灵合一
  •     书中让我颇有收获的几点:1.身心灵的感悟,让自己唤醒对身体的感知,建立身和心的链接。2.从潜意识中获取力量,告诉潜意识你的希望是什么,从而从更深层次的内在驱动自我行为。3.投射:当别人向你投射一种虚弱时,我要躲避或者并不接招,就像朋友告诉我胖了不好怀孕,这就是一种投射,但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不觉得自己胖,更觉得怀孕是件容易且心想事成的事情,所以,这种投射的虚弱感我没有接收。
  •     包裹着心理学加生理学外衣的心灵鸡汤,还熬臭了,请作者认真点
  •     这本书做了很多划线和批注 有些地方作者写的有些玄乎 无法深刻体会 当然对于那些玄乎的 我也是有点半信半疑 当然对于书里那些符合实际的入心坎的话还是非常赞同的 当然 作者书里所说的那些体验可能我是没法去切身感受
  •     我们一天天长大,学习知识,考取各种证书,拥有在这个社会立足的越来越多的本领,但却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灵越走越远;越来越不知道真实的自己的面目;从来没有想过真实的自己的需求,内心被我们掩藏,离自己的身体心灵越来越远,人也越来越坚硬;在这本书中我找到很多共鸣,可以说,我是流着泪读完这本书的,从小学到高中,从大学到走入社会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我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自己催促自己想赶紧把书看完,想看下面作者又会讲些什么。第一遍读这本书,我找到了共鸣,但真正拥抱自己,我想我还需要再读,再再读,并慢慢修炼,给自己时间,慢慢长大。
  •     对于四念处的练习有很大的启发。 身体并非空无,而是生命与直觉的律动
  •     武志红老师的书,基本都买回来了
  •     “深深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心理学者作品,通俗亲切,但道理已经很深层,身体不是皮囊,是我们感受这个世界活出真实生命的灵魂居所。听它,懂它,爱它,身心灵真实和谐圆满..”
  •     每篇前都有引用 然后再解说 感觉像是那几本书的总结 关键我还看过几本 再有就是举过的好多例子 在作者另一本书里都有提及 觉得重复 还有就是个别语句观点很扯 但分析还是不错的 有个描述简直就是我认识的一个人 给他看了 希望有所帮助
  •     我过去最讨厌什么迷,什么丝的,我一直认为,你要活出自己,现在长大了,终于在无意之间成为武志红迷,,不是因为我改变了信仰,是因为武氏太给力了,让我在不知不觉间彻底沉沦,真心的喜欢这本书,不论是叙述的方式还是他流畅的文笔,鲜活的表达,生动贴切的新生词汇,仿佛作者就在眼前,就在身边,娓娓道来,潜入更开阔更深远的内心,带给我们豁然开朗的感觉。
  •     这本书看得我好辛苦,因为几乎是我自己心灵提升的一段旅程,收获很大。武志红出版的书,我都看过了,对于他的一些观点我还是能接受的。尤其是这本书,看得我一度心情很沮丧,很难受,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碰触到了一直在逃避的一些问题,真可谓自我成长是伴着阵痛的! 总结一下,我认为武志红的这本书是在借身体说心和灵。身心灵是三个不能分割的部分,但是,很少有人把身体上的不舒服和心理和灵魂或者意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尽管器质性病变不是很严重,却一直也很难痊愈,这样的情况很少能跟心灵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身体给我们的许多信号都被忽视了。平时大家说的身体健康也单纯地指器质性病变而不是去考虑自己的心灵是否出了问题,这本书正是从身体的角度去提醒大家更多关注心灵的。 在书中,武志红提到了最近很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法则,他认为这些法则中都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没有讲出来,过多地强调了其积极的影响。武志红指出了,很相信这种吸引力法则的人很容易让自己对心念更加执着,而不愿意去看到这些心念使得我们获得的并不一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很有可能变成一种条件反射。所以,我建议大家对理论的理解有个度,这个度是建立在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基础上。 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把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中,自我的感受分离了出来。比如,当我听到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每次在电话最后跟我说:再联系吧!我都莫名其妙地很难受,曾经一度,我提出来过,以后请不要在电话结束的时候说这句话。当然,没有凑效。于是我认为这是一个人的语言习惯的问题。现在我知道了,是我对说话人关系亲密感的过度要求,我希望我们的关系是亲密的,而我认为“再联系吧”,像是工作用语,一下子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再深一个层次讲就是我渴望亲密的感受被拒绝了,对方并没有想跟我发展这种亲密关系,我瞬间的心理难受是我不愿接受被拒绝。当然还有深层次的分析。而这一点确实在日后我们两人的关系中明显地体会明显。自然,我们不会走向亲密关系。 还有,周围总是有那种很愿意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的人,表面上他们很为别人着想,跟他们相处,我总有一种感受,就是我做得没有他们伟大,他们很高尚,他们已经牺牲这么多了,我们怎么还会要求他们呢?面对这种人,我很困惑,我总是在跟他们说,要想想你自己的感受,你真的愿意长此以往地委屈自己,牺牲自己吗?一般他们的回答都是很肯定的。我只是知道这样做有问题,而这本书帮我解答心中的困惑。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在免于道德焦虑——我没有伤害谁。看到书中的这句话的时候,立刻让我想起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我听到过一模一样的话。事实上,这是他使用的一种保护方法。他不愿意自己受伤害,而事实上,他已经伤害了别人,而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心也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惹出的麻烦,更没有考虑到对方。表面上看上去是为别人在着想,事实上是他自己心理上获益。明白了这一点,我心理好受了一些,而且,我会撤掉自己心中的钩子,这样就不会接受对方的投射了。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那么,我认为这本书会给你一些提示。既有一些有名气老师上过的课,比如催眠等,武志红在书中写出了他上这些课的感受,可以是个借鉴。还有一些他做过的案例,虽然不是很完整,但是也能反映一些问题,或许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给出一些帮助。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心理学的爱好者,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很多很深的心理学的知识,这本书看起来有点困难,不过呢,大的方向和道理是很容易懂的,如果看完之后能跟一些专业人士聊聊呢,或许你也能有我的感受:成长,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不再逃避一些事情。尤其是我终于知道了放下自己心中的钩子是最简单易行的心态平和的途径。 下一站:《为何爱会伤人》。
  •     应该多读几遍....毕竟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     以前是有点排斥这种凭感觉去做决定去认识问题的,但是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便更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当我们身体不适的时候,有时候真的需要想一想是否我们的心情不好,或者心理有些问题。体察它,感受到它,然后接受,改进。
  •     武志红一直都是心灵的导师,他写的东西都很揭示本质,看了很有益处!
  •     简单过了一遍,不敢信
  •     读这本书可以引发很多的思考,书的内容讲述了许多的小故事,看了这些小故事思考着心灵的秘密,让人有一种了解心灵的想法,保持心理的健康,积极。
  •     20173️⃣一直觉得心理学是唯物主义的伪科学,因为很多无法用现实去解决的事情都可以在心理学里找到印证。这本书里面运用了很多例证,这样读起来也比较轻松。希望有机会以后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心理学。 另外,想要分享一件在读这本书过程中的一件小事。很久没去健身,所以不像之前那么有热情,之前有一次也是,正好有时间,没有任何借口必须要去健身,但是走到健身房楼下后觉得肚子很痛。这大概就是文中说到的心理引发了身体的反应。最终结果是,虽然坚持去了健身房,但没有平时那么有效。
  •     从看武志红老师的书,到走上真正的自我成长之路,武老师文章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到现在,我真的开始疗愈自己。我也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一位成员,但是现在我学会了成长,在我不原谅父母的时候,我也接受自己还有不原谅的地方,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会了给自己自由。 这本书里面讲了一些和自己的身体建立联接的方法,很好!
  •     很精彩的一本书,让自己心灵和身体链接起来,让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达到一致。
  •     与自己取得链接,尊重真实感受,保持对身体的觉知。
  •     很真实,武志红讲的心理方面的东西确实很让人看得进去
  •     经典的心理学普及读本,细致入微的自我体察,具体案例的实践验证,很有现实的知道意义,是心理专业人士和普通爱好者和助己者的必读书!
  •     看一本书就象在与作者交流,感谢武志红,非常有收获。
  •     身体总是更诚实,想尝试NPL。重建自我意象
  •      才发现,作者是一位男士。
  •     蛮喜欢武志红老师的。本书当中的所提到的心灵感应,我很少有,肯定就是所谓的绝缘体吧
  •     潜意识会带我们走到真我面前。
  •     只看批注就行,原文繁琐。
  •     作者是心灵主义主张者,全书核心主题较为集中:诚实感受身体本身,回归心灵内在的真实。也即: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身),聆听你内在的声音(心)。 但全书连贯性弱,文本内部逻辑性和整体框架感差,例子(专业的或社会的)不够贴切。作者择取的剖面或者分解的力道不足,有严重的一说再说的重复感。论点之后的依据有些不够分明、独立。谢谢!
  •     或许人真的应该更多地关注于自身的感受而不是仅仅靠思想。观点很好,只是文字叙述方面好像有些乱。
  •     武志红老师的文章非常好,很有个人见解,而不是对于国外概念的照搬照抄,书中拥有很多真实案例,是一本大众读物,很受益,多读读!
  •     武志红老师的书大部分都买过,对自我探索很有帮助
  •     每次读武志红的书基本都是二三天就读完。读这书充分地理解了用身体去感受的重要性,那真是做自己的开始。
  •     整本读完,感觉是心理学但又有点玄学与鸡汤的味道,但读完还是有所认识与收获的,越往后读越顺,全书的精华在最后一章。
  •     人是身与心,多听听感受,多去想想,多静静。有些东西说的挺玄乎的。。
  •     有些地方还是很震撼的。
  •     武志红的书是我的挚爱,感觉像和心理医生在交谈,买了很多自己看同时送人,强烈推荐
  •     武志红老师的书 还好啦 喜欢
  •     武志红的书我是很推荐的 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简单易懂 对自身好奇的人可以买来看看就当个入门也是很不错的
  •     最近一直关注武志红老师的微博,比较认同他的理论和观点。读这本书,系统了解作者的观点,很过瘾。边读,边时不时停下来反思自己,受益了。认识自己是个长期的修炼感悟的过程,一本好书,可以帮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出口。
  •     一直以来都用大脑在思考 学习思维的知识而没有意识到身体的感受,道教的打桩和反思需要的静坐其实也是感受身体的方法,身体的疼痛其实也是潜意识在反抗,感受身体感受原因了解深层次的需求,潜意识的需求才能帮助心想事成。
  •     玄而又玄,直觉、第六感、心灵感应、气场……不过,很深的触动就是对于身体和感觉的重视,相信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放下控制与思考,身体知道答案。
  •     温和而坚定,觉察而接纳。任何遇到的人和境遇,都是因为内心的投射所得,这些好或者不好的事物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投射,简而言之,就是内心有什么,就会投射在外在的世界,从而吸引类似的遭遇。
  •     朋友推荐的读物,是从心理学角度解答身体的各种不舒服和抗拒。
  •     最近开始看武志红的书,受益良多,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涉猎的概念。 中国人一直以为过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哲学而忽略了往内心看。中国的心理咨询产业发展的过于滞后,很多人没有钱做心理咨询货根本接触不到,很多人对心理问题不能给与充分的重视。 中说的很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几个好方法就是,第一:多了解心理学有关的知识,了解自己。第二:多发现和咨询身边的业余心理医生。第三:努力成为业余的心理医生。
  •     此心不动 随机而动。。。。
  •     这本书让我更好的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作者结合自己的咨询经验和体悟,给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有些人早知早觉,有些人后知后觉,有些人不知不觉,然而身体却从来不会骗我们的,向内看,审视自己的内心,或许会为自己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十分推荐给有兴趣了解自己的人看看。
  •     还行,可取之处挺多,尤其是时刻保持去自己的联系
  •     喜欢武志红的文章,最近两年一直在跟读他的博客,收获不小,向他顺致谢意吧。
  •     总是单方面强调身体或者心理,二维一体,如何能分离?
  •     武志红每次的著作都让人豁然开朗,一下子将真实看透,让人真正的懂得并情甘情愿的放下一些自己执着的东西,一身轻松的往前走,相信一定会对自己有些迷失的人有一个很好的提携与引领、建议因为心理问题一起身体问题的人能静下心来看一看。
  •     已经看了武志红好几本书了,这本依然很喜欢。
  •     读他的书都是如饥似渴的,应该就像是他说的一种潜意识想变更好的愿望,看到跟随内心心念想象世界那块让我忽然不执着于既定想法,走出去跟他先和解(也有可能是他的眼神太~),尊重感觉让我没有勉强自己去看电影,看到最后杰克逊的惊怵专辑让我害怕,这让我想起我的爸爸,不过沉下心来,我要面对这一切。我不知道未来如何,应该是更好的,但我一直走在努力自救的路上。
  •     很实用,可实操性强。而且简单易懂。情绪乃万病之源,认清楚情绪背后的缘由,人是可以不生病的。
  •     这本书一口气就读完了,武志红的书总是很流畅,一会就看完。以前是特别犀利的分析师,现在看到他在自我探索的路上又前行了。多多写书,多多分享。感谢你的真诚和执着!
  •     一直很喜欢读武志红老师的文字,从他这开始梳理自己的心理或者说日常生活很多涉及心理暗示的事情,便会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容易理解了,并且解决了很多想不通的东西~
  •     有时候出现心理问题我们意识不到的时候,身体会先做出反应,如果解答不好,就会慢慢形成问题。
  •     适合作为放松身心的枕边书,每晚看一节,可以放松心情,白天的不愉快会随着它慢慢化解。正在尝试书中介绍的感受身体的方法,这也算是了解自己的途径,心理学真微妙!
  •     好书!适合心理咨询师,探索个人成长的人阅读。
  •     有用的小心理,适合现在压力山大的上班族 给予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分类总结
  •     1、 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做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2、 带着对问题的觉知去行动 3、 真正的亲密感是真我与真我的链接感。 4、 按照印度古老的传说,每个人临死前最后一个信念,就是这个人下一辈子的使命。 5、 痛苦究竟是什么?譬如,失去一个亲人,这是痛苦吗?不是。这只是一个事实,围绕着这个事实所产生的体验才是痛苦,不是事情导致了体验,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导致了体验。 6、 反映了我们为什么爱用“你……”的句式。因为,当用这个句式时,就意味着,不是我,而是你,要为发生的一切负责。 7、 他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可以这样对你。 8、 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我们不只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因为一般戏剧总有个既定的结局,人生则不同,结果往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9、 目的不是去了解问题,而是了解如何制造问题的。 10、 认识你自己,觉察你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不要迷失于自己的外部世界中 11、 我们所坚持的东西一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否则我们早放下了。 12、 我们自己改变了,别人也会自动改变,而且他们都不需要知道我们发生了什么改变,就会改变对我们的方式。 13、 不要将“问题”视为敌人,试图消灭它,要用更优雅的方式去和“问题”开舞。 14、 当你不知道怎么做时,就试着放松下来,对内心的潜意识说,请你教我。 15、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是谁的感受。 16、 偏执狂普遍惧怕失败并习惯归罪于人,而最容易被归罪的对象就是他们最在乎的妻子和朋友 17、 “给别人”是种子,种子会开花结果 18、 优雅地表达自己的任何意愿 19、 孤独,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类通病 20、 内就是对自己的攻击,内疚太重了,自己承担不起,就会攻击转向外部,于是愤怒产生了。 21、 别人领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 22、 任何理论都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框架,它的价值在于,能不能引出你的一些感受,而每一个感受都会打开你的一扇门,让你更深地发现自己。 23、 不含敌意的对决 24、 有太高对比度的情感的电影,都被纳入了**片的范畴 25、 如果没有身体的佐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一个谎言。 26、 在这个教化的历程中,我们最后身下了僵硬的秩序与礼教,而失去了自己的心。 27、 努力,但同时学会放轻松。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
  •     心理与身体的连接,通过觉察身体寻找心的答案。很好的书
  •     武志红的书已经读过多本了,都很精彩!本书更好,推荐阅读!
  •     一直喜欢武志红的书,因为这是一个普通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境界,可以学习领悟
  •     尊重自己当下的情境,尊重自己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经由你的身体去“体察”,“体会”,“体悟”,“体证”
  •     最大的收获便是,身灵合一,尊重身体的感觉。
  •     比《巨婴国》好一点
  •     通过武老师的作品,能够学会感受身体,聆听心灵的答案。
  •     当我们出现种种不好的事情时,当我们执着于什么想不开时,试试从我们的身体寻找答案吧!武志红老师的心灵探索通过身体告诉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
  •     虽然已经不全是原创思想,但是几个点还是很有启发,这次是:不含敌意的坚决。所以终于也明白了,温和而有效的沟通真的是一种境界啊。棱角分明只是年少轻狂。
  •     有深厚复杂的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文字描述浅显易懂,简明阐述论据了提升感受链接、内化融解的方式。对于没有心理学知识基础的读者来说,尝试简单的使用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深入的落地去实践仍需心理辅助。
  •     我不是评价过了吗?没有吗?这本书很好帮我走出了困扰,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更积极的生活了,谢谢武志红的分享~
  •     武志红的数书看过几本了,文字朴实真切,易读。匹配当前的心境,这本对我的积极推动很大,所以给五星。
  •     几年前非常哈武志红的观点。
  •     好多话看起来没逻辑,但是逻辑也不是万能的。一本书让你有所思考和学习,足矣。
  •     止不住地想要看下去
  •     总得来说这书对于喜欢逻辑和客观的读者不适合,毕竟太感性了。 这本书像是成功学的心灵身体结合版本。感觉是唯心主义论。 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让我觉得有点神气和编造。因为我没经历过,所以对提到的心理疗法持怀疑态度。 书中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有些句子值得细细品味。 即将读武老《巨婴国》
  •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解释,而是去承认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的存在。在我看来,心灵感应现象就是这样的存在。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处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当注意力放到腹部时,会有力量涌出,而来自头脑的自我贬低就消散了。 当你的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触动了你情绪的那个人身上,就是累积内在力量的开始。----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时刻保持与自己的链接。 我感受故我在。 拒绝让自己感受难受的要求:不含敌意的坚决,温和的坚决。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
  •     武志红的书是出一本我追一本,让我越来越了自己,这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
  •     看了一半,将多种心理学派的知识融合,学到很多知识,对咨询工作有启发,将注意力回归到身体的感知。使用的案例有代表性,便于理解。
  •     挺好的 简单通俗易懂 不知道那些反对的声音哪里来的
  •     我们人有三个脑:头、心、腹,只有当三个脑都统一的时候,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这三个部位都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部分,所以情绪从来都不是没有缘由的发出,身体知道一切,而身体的表象其实是内部的直接表现。
  •     其中的思想一直在指导我的一本书
  •     本书为心理学通俗读物,语言通俗易懂,文中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     非常好的心理学自助读本。感谢武志红老师的文字。
  •     很新颖的观点,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有时候身体比大脑更诚实,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个很理性的人,不敢喝醉,不敢太吐露心声,不愿意把自己彻底打开,因为,我太过于依赖自己的大脑,所以,我有距离感而不够亲切
  •     12w
  •     武志红的书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     床头书籍。尝试聆听身体,它会给你答案。
  •     不一定要认可所有的内容,但是可以拓宽你的认知。
  •     还可以吧 武志红的书有一定启发的
  •     书中许多内容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整体感觉不错,相对于《秘密》《力量》《身体知道答案》...来说还是蛮不错的,但是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书中描写的并不直观,虽然能引导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事情的本质,但作者依旧将读者身边的问题抛给了读者自己...
  •     通过案例分析来让人明白一些深奥的心理原理,武老师的书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吸引人的。
  •     哎 东一榔头西一棒 这本书应该叫爆红心理学写手武志红的摘抄本;就知道几个概念和一些没有很好支撑的理论自己再探索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