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之道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108045560
作者:王菊芳
页数:409页

作者简介

它是世界上最老牌的广播电视机构,也是当今影响力最强的西方主流媒体之一;它是世界上公共广播电视的鼻祖,一直是英国文化和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推广英国国家形象和价值观的最好品牌,也是英国创意产业的助推器;它充满使命感和全球野心,宣称要成为世界上“最有创意”和“最受信赖”的 媒体机构,要向全世界发布“最优秀的新闻”;它固守自己的传统理念和核心价值,也敏锐地抓住了媒体数字革命中的一个个契机……在过去90年的历程中,BBC已不止一次遭遇严重的危机,但其立足英国和世界的根基似乎从未被真正撼动过。BBC全球影响力经久不衰的“秘诀”何在?这正是本书作者努力探究和试图去回答的问题。
BBC新闻采集部总监乔纳森•贝克:这本书是作者对BBC进行深入调研的成果。随着调研的深入,她的书也逐渐突破原先的框架,而最终形成了你们手中现在捧着的这本很有份量的作品……通过这本书,作者为增进(中西方之间的)理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希望这种理解有助于(双方)在未来建立更加富有成效、宽容和友好的关系。
北京大学副教授余万里:《BBC之道》一书资料之丰富、线索之清晰以及文字之优美,从学术研究的标准看,不仅达到了国内的一流水平,即便放在国际同类研究成果面前也丝毫不逊色。“BBC之道”可能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媒体环境,但作为一家历经90年风雨而不衰的新闻机构,BBC的经营理念、模式、经验和教训必定值得国内同行们借鉴和思考。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这是一个“帝国”
一、从新闻集团与BBC的恩怨说起
二、英国广播电视界的“巨无霸”
三、从“帝国广播”到“传媒帝国”

第二章:“BBC模式”
一、里思的遗产
二、独特而复杂的管理模式
三、公共价值VS.市场影响
四、谁来监管BBC的内容?
五、内容定额:英国创意产业的助推器
六、英国公共广播文化VS.美国商业广播文化

第三章:从旱涝保收到过紧日子
一、谁为BBC买单?
二、BBC存在“骇人的”浪费?
三、确保BBC不乱花钱
四、在资金缩水下过紧日子

第四章:BBC的独立只是传说吗?
一、多重机制为BBC独立“护航”
二、凯利事件冲击波
三、BBC与政府的冲突:从丘吉尔到卡梅伦
四、BBC国际电台的悖论
五、BBC如何禁止“有偿新闻”?

第五章:BBC的金字招牌——“不偏不倚”
一、“不偏不倚”是BBC的“基因”
二、BBC的不偏不倚难题
三、BBC存在价值观偏见?

第六章:“世界上最优秀的新闻”
一、“准确比时效更重要”
二、庞大的BBC“新闻舰队”
三、冲在第一线的BBC驻外记者
四、BBC新闻的纠错机制
五、BBC新闻的挑战与革新

第七章:名利双收的全球战略
一、到国际市场去赚钱
二、名利双收的全球战略
三、BBC全球新闻:“更加全球化”
四、BBC:最全球化的媒体?

第八章:BBC的“生意经”
一、迅速扩张的商业活动
二、清晰的商业发展战略
三、BBC品牌是把“双刃剑”

第九章:持续变革中的BBC
一、BBC动荡的一页:伯特的改革
二、成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机构”
三、BBC的数字革命:“马提尼媒体”
四、夭折的恩氏“新政”
五、“退休”总裁的新使命

第十章:BBC走向未来
一、BBC新大楼的新气象
二、技术or内容为王?
三、引领还是迎合?
四、公共媒体BBC会消亡吗?

后记
致谢
附录一:本书涉及主要机构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外文姓名中英文译名对照
附录三:BBC面向英国国内各内容平台的相关数据一览表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BBC之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作为当今英语世界“逼格”最高的主流媒体,BBC就如同英国皇室一样成为了大不列颠人的标志性坐标之一。那么BBC为什么能够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依旧保持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呢?通过这本书我想我或许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偏不倚!那所谓的不偏不倚是什么呢?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那么首先浮现脑海里的字眼或许是中立和公正之类的词眼吧,但是古板的英国人却是足足用了13个单词来定义这四个字。分别是 accuracy balance fairness objectivity open-mindedness rigor self-awareness transparency truth completeness context distance evenhandedness 。这十三个单词让人觉得不像是写新闻反而像是在写纪实小说之类的东西样。但这确是对一个有着职业道德的严肃记者最为基本的要求。我想哪怕是一个新闻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应该都能明白其中每个单词的意思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他所提供的解释我们却会发现其中有的单词好像有点多余。比如说evenhandedness和fairness其实都可以翻译成公平,从而我们就很容易地发现在BBC看来不偏不倚并不是等同于所谓的平等和公正,而是一个有距离的适度而开放的准确。既然如此,BBC会不会成为一个只是陈述事实的复读机呢?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岂不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当然书里面给出了相关的解释,而我的关注点也不在这里,我更加关注的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来接收信息?众所周知与BBC恪守着不偏不倚原则相比,很多其他的主流媒体却不约而同的选择彰显采访者的个性和态度。新闻报道里我们愈来愈频繁的能看到个人取向 眼泪 性格,报道者们有用激情涌动的召唤,也有走细水绵长的情感带入,其结果就是观众更多的共鸣反响,回馈也是相当热烈。这有着收视率和商业因素的考量。但是在主持人或采访者这么一个预置的定位上,天然的会使得某一方拥有着话语权的优势地位,而新闻报道在不自觉间变成了有着不同高度的平台,信息双方的高度差异则可能让原本苛求真实的新闻成为潜移默化的宣传洗脑。我无意评断哪种方式更好,但是在观众看过后,他(她)听闻了,感受了,甚至哭泣后,到底还会剩下多少?或许这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公众是一个相当不理性的群体,这话说的或许偏颇而且带有精英主义色彩,但是历史总告诉我们,他总会是一个从众的无限循环小数。而传媒一旦把过多的个人情感投入其中,哪怕他本人最初再怎么抱着平等 正义 善良的理念,在信息无限传递的过程中,谁也不能保证他不被引导和歪曲。那么新闻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以前我总认为是利用话语权的优势地位更多的传播积极的因素。但是现在的我更相信,公众或许并不愚蠢,我不需要谁来刻意的引导,我所需要的只是单纯的不偏不倚的信息,然后自己来判断。作为公共频道的BBC,他的定位和cctv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是让我无法否认的是两者的受众信任度的差距,那是相当大的。cctv作为政府主导的代表主流(government)的观点,他是中国最为权威的传媒,但事实是总有一部分的人对其中所传达的信息带有不信任的态度。当然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让受众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但两者的差别是至少英国人不会觉得BBC是被执政党所掌握的。同样的公共台定位为何会造成不同的信任差异?或许这就在于BBC的建立基础——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这个独立于政府“法律”外的宪章,这又是君主立宪制的独特之处了。难道这就是信任差异的根本原因吗?在我看来当然不是。一个传媒集团他的核心要素仍然是 内容 平台 渠道 在这三点上或许两者还有些差距但这也不是根本原因。原因还是在于——不偏不倚。与BBC不同的是很多其他媒体包括cctv 华尔街日报 新闻集团,他们更多的专注于用自己的角度去探索世界,让世界去了解自己,推销自我的价值观念,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就使得传媒事先就把观众划分了圈子,圈内的人理所当然的认同相信,至于圈外人就。。。我不知道BBC的不偏不倚会不会在更远的将来变得过时,我也不知道他作为公共台还可以走多久,但我希望他能继续的不偏不倚下去,因为他都坚持了80多年了,为什么不继续下去呢?
  •     尽管像编辑上独立、不偏不倚这些理念离中国媒体环境有点远,但这部分内容依然是书中最精华的部分。BBC敢于屡次跟英国政府叫板,以致于丘吉尔首相曾称BBC是“英国自家门内的敌人”;在战争期间,BBC永远不会称英国军队为“我们的军队",而永远只称“英国军队”;BBC的主持人敢于公开挑战总裁,当面告诉他员工希望他下台……书中许多内容对中国媒体有较强借鉴作用。BBC如何确保不浪费资金?BBC的内容为何卓而不群?BBC如何去拥抱数字革命? 过去二十多年中,BBC历任总裁进行了哪些改革?BBC有哪些"生意经"?BBC如何开拓国际市场?BBC未来的挑战…
  •     中央电视台“经久不衰”的纪录片《动物世界》,估计在中国是无人不晓,我承认自己就是在《动物世界》的陪伴下一路成长至今的。直到网络媒介铺天盖地席卷的今天,我对电视机已经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偶尔在家拿着遥控器漫不经心地翻频道,如果碰上哪个台正好在放《动物世界》,我也会“习惯性”将该频道锁定。小时候喜欢看《动物世界》的出发点应该是“猎奇”,惊讶地球上还“居住”着那么多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飞禽走兽,而长大后看《动物世界》纯粹是对纪录片拍摄者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的崇敬和赞叹。但是你知道吗?《动物世界》的制作方并不是我国媒体,而是从一家外国公司那里买来的播放版权,这家公司是英国广播公司,便是享誉全球的BBC。因为从小对《动物世界》的“积累”,我对纪录片的兴趣便在悄无声息中生根发芽了。但这株兴趣的嫩芽却无比“矫情”,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严重的“品牌盲目崇拜症”,但我却一直甘愿“放弃治疗”并引以为傲。因为纪录片没故事没情节,太过“原生态”太过“写实”,观看途中注意力稍不集中很容易就睡过去了,所以我必须依赖自己信得过的纪录片制作方,挑来挑去唯有BBC符合我严格变态的要求。所以,纪录片我只看BBC。前段时间,在空间创建了一个叫《有一种纪录片叫BBC》的相册,初衷是想通过收集展示海报的形式和朋友分享BBC高质高量的纪录片,但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以为BBC的纪录片仅局限于自然地理领域的取材,通过近一步的接触才发现,远到古罗马城邦、埃及金字塔,近到二战历史、蒸汽革命、3D打印,甚至炒菜做饭、节食减肥,BBC都有相关题材的纪录片,数量庞大并且质量极高。而更让我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兴奋的是,这几年大家疯狂追看的不少英剧和真人秀节目,也都是BBC出品,比如《神秘博士》、《神探夏洛克》、《梅林传奇》、《与明星共舞》......这不仅让我好奇,像BBC这样一家老牌的电视广播媒体机构,既能把“主业”传统新闻资讯类节目做成全球首屈一指的“传声筒”,又能把“副业”电视剧、纪录片搞成“业界良心”,BBC到底是“何方神圣”有如此强大的能力?于是在上海季风书店里看到这本《BBC之道》时,浏览过一遍序和目录,便毫不犹豫买下了(平日里我买书很是纠结,这类像论文一样有数字有案例的叙述事实继而表达观点的书籍,生怕买到“大闷书”回家翻两页就啃不动了)。但事实证明看过全书,我对BBC有全新的认识,并从中“提取”出不少自己的想法。讨论BBC的“立场”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儿,它的观点表达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的媒体机构完全不同。像中国这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广播电视台的性质如同行使国家职能的政府机构,其对外宣扬的是政府立场,它的观点往往是官方意见的表达。而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型广播电视台均是商业媒体机构,所传达的讯息往往体现着其背后社会阶层、政党性质的利益。比如在美国,有竭尽全力走“中间路线”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有代表着自由主义、崇尚变革的左翼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更有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极端向右的福克斯新闻台(Fox News),若要问美国哪个台收视率最高,那显而易见是福克斯新闻台,资产阶级支持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就如果坐公交买车票一样天经地义。而如果拿BBC与中国或者美国的媒体机构来比较的话,则完全像是另一个“美丽新世界”。BBC的员工都会这样介绍BBC“这是一个资金来源于民众电视执照费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其实日本NHK也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村上春树的《1Q84》里,主人翁天吾小时候就跟着爸爸天天挨家挨户敲门收取电视执照费)。这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媒体机构收入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也有广告收入),因此该机构对外“发声”时便体现着政府的立场和观点。也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媒体机构收入来源于广告收入或大财团出资,这样的“发声”一定代表着其赞助商、支持者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属性。而BBC(仅国内电视台和广播,国际台和网站则除外)的收入则完全依靠强制收取本国公民的电视执照费,毫无疑问制作出的节目将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并无时无刻接受群众雪亮双眼的监督。所以BBC的宗旨便是“独立、不偏不倚”,简简单单两个词几个字说着容易做着难,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成立至今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这两个词如同紧箍咒一样让BBC痛不欲生。但也因为严格遵守“编辑上独立”和“不偏不倚”两个原则,BBC的权威性在全球范围内,他说一,没人敢说二。在如今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的现状下,媒体的各类不实、虚假、肤浅报道早已是层出不穷、推陈出新,而BBC却一直以严肃、谨慎、客观的态度处理咨询,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则更显得难能可贵。所以BBC的一个“独门绝技”便是:把新闻咨询这类流行元素变得优秀。而BBC的第二个“独门绝技”是:把优秀变成流行。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纪录片。如果把纪录片当成电视剧或者电影来对待的话,它可能是世界上最“赔本”的节目制作,但必须肯定的是纪录片的教育意义则远远高于电视剧和电影。所以让什么样的媒体机构来制作纪录片并推向市场呢?本着“拿谁的钱为谁办事”的原则,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想必是完全不可能去制作纪录片,别人只关注市场上赚不赚钱、盈不盈利的问题,才不会认真考虑其教育意义。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机构或许只是敷衍完成上级下达的纪录片制作任务,也不太在乎影片本身的质量和观众收看效果。而像BBC这样拿“人民的钱为人民办事”的公共媒体机构,则成了踏踏实实拍纪录片的最好制作方,所以这一拍就是几十年,这一拍就成了“行业标兵”,不仅服务回馈了英国受众,而且让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从其高水准纪录片里得到成长。纪录片本是一种专业性极强、领域极偏门的媒介形式,但BBC却让它变得流行起来。其实,这句名言来自BBC前电视总监休·惠尔登“让优秀的内容成为流行的,让流行的内容成为优秀的”。一个好的媒体机构,不仅要学会如何迎合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主动引领市场,我想BBC帝国做到了。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that's the reason why I believe in BBC!!
  •     一部关于BBC的类百科试研究书籍,可惜整体布局不够平衡,作者的情感倾向性表露无遗,让我非常怀疑本书的客观性。
  •     better at selling B by not selling B
  •     Berlin@ 真的我第一本学术书能写到这个就足足够了
  •     作者用抄写BBC工作规章手册和BBC相关新闻简报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企业立了牌坊之后,怎么通过做婊子之外的其他手段维生的故事。就写作方法而论,这书充斥了大量数据,百分比巴拉巴拉一点也不吸引人,但得益于它的题材以及作者拼凑各种资料的耐性,给四星还不算太过分。读过之后对BBC的敬意又多了几分,为其经营哲学和原则性赞叹的同时忍不住反观了一下自己所处的媒体环境,自怜起来。
  •     贪多嚼不烂,BBC又岂是两年调研一本书就解释的了的,虽然作者声明自己没有在为BBC唱颂歌,但怎么看都觉得作者是站在BBC立场为业界对其的质疑做辩护,精英主义意味强烈。作为公共媒体机构,逼格太高真的好么,而且对于“不偏不倚”也过于敏感了,真正的中立应该是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吧。
  •     随便翻了下,读不下去了。 有些章节还是很激动人心的。尤其是那些反抗、不屈的内容。
  •     介绍科普文,一直在听BBC,了解下也好的说。经常用苹果播客听BBC了解下,BBC还真是一个挺好的广播机构,英国人用他们自己挣的钱,养活了BBC,然后BBC给了我们那么多优秀的节目、纪录片、电视剧等,太棒了
  •     能把问题系统化和制度化大概是英国人最能给我们以启示的地方吧,BBC的自由派偏见和过度政治正确的报道偏见其实也算是其特色啊。不存在完全无立场的报道
  •     Lonely Planet 竟然被收入BBC环球公司旗下了!
  •     不管怎样~BBC对于一个媒体人来讲都是朝圣之地~而英国独有的公共广播体系是很难复制的~
  •     不偏不倚,the theory of the BBC
  •     这本比另外一本写得真实和认真。
  •     我对英国人真是妒火中烧!因为他们有一座无比自豪的“人民媒体”,而且“人民的媒体只为人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