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

出版日期:2015-9-1
ISBN:9787532768260
作者:[美]路易丝·厄德里克
页数:316页

作者简介

《爱药》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美国高校文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之一。初版由十四个故事构成,一九九三年重版时另加入了四个故事。有评论家认为,《爱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仅仅算得上一部短篇小说集,因为它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开端、高潮和结局,故事之间虽有些许关联,但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也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由短篇小说构成的长篇小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长篇小说,是对印第安口头叙事最好的继承,彰显了印第安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张廷佺先生是美国印第安文学专家和资深译者,他借鉴国内外有关厄德里克的最新研究,对其二零零八年版的《爱药》中译本进行了全面修订,以期最大程度地呈现原文风姿。

内容概要

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 ),诗人,小说家,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奥吉布瓦部落人,外祖父曾任部落酋长。厄德里克阅历丰富,大器早成,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活跃、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曾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美国国会图书馆小说奖、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洛杉矶时报》小说奖等文学大奖,入围普利策小说奖,七次荣膺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她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被收入多部文学选集。


 爱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不太好译、值得一读的厄德里克张廷佺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有成就、最富创造力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曾先后获得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司各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全国图书奖、国会图书馆美国小说奖等文学大奖。获得过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全国图书奖两项桂冠的还有约翰·契弗(John Cheever)、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Edgar Lawrence Doctorow)、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雪莉·哈扎德(Shirley Hazzard)这样的顶级作家。自1984年《爱药》出版后,路易丝·厄德里克始终在文坛的聚光灯下,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追捧和关注。迄今,她已出版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三本诗集、六本儿童故事等,涉猎广泛且部部畅销。她的作品被收入多部文学选集,已成为美国印第安文学、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比较神话学和比较文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她的文学成就已载入美国文学的正典。《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已为作者赢得了无数荣誉。它初版于1984年,再版于1993年,本书为1993版的译本。1993版比1984版多了四篇短篇小说,也就是四章。译者因为研究厄德里克的需要,曾将1993版与1984版逐字进行比对。1993版除增加了《小岛》、《复活》、《战斧工厂》和《莱曼的运气》四篇短篇小说(即四章)之外,原有的十四篇短篇小说(即十四章)改动了七十四处。在1984版中,拉什斯·贝尔共有十八个孩子,尼科特与伊莱是双胞胎,湖的名称是特考特,皮拉杰老头精通爱药的配方;而在1993版中,拉什斯·贝尔共有十二个孩子,伊莱是哥哥,尼科特是弟弟,湖的名称改成了马奇马尼图,皮拉杰老太精通爱药的配方。其他改动多为细小处,如衣服、颜色等。有研究者称,增加的四篇短篇小说使整部长篇小说更具有政治倾向,对白人殖民者和美国政府的控诉和谴责更加明显。先说《爱药》特殊的叙事形式。全书的故事有二十个之多,六个人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十三个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七个。全书的时间跨度为五十年(1934—1984)。往往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之间因此相互关联。人物的叙述或相互补充、重叠,或由于叙事的主观性而相互矛盾、相互消解。《爱药》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开端、高潮和结局。相关线索或隐或显,若断若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般读者所熟悉的线性叙事在本书中消失了。《爱药》似乎可以从任何一个故事,也就是任何一章开始阅读。面对由作者和多个人物分别叙述的、时间跨度达到五十年之久的二十个故事,读者就如同进入了叙事迷宫,容易迷失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颠倒的事件顺序中。再说《爱药》与作者的其他几部长篇小说的关系。《爱药》里的人物也出现在作者后来出版的《甜菜女王》、《痕迹》、《燃情故事集》、《宾戈宫》、《小无马保留地奇事的最终报告》、《四灵魂》等长篇小说中。可以说,只有读完“北达科他四部曲”(《爱药》、《甜菜女王》、《痕迹》、《宾戈宫》)之后才能弄清人物关系、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其中的因果关系。必须指出的是,“北达科他四部曲”里的故事发生的先后次序是《痕迹》(1912—1924),《甜菜女王》(1932—1972),《爱药》(1934—1984),《宾戈宫》(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但这四部小说却不是按照这一顺序写作和出版的。《痕迹》里的有些事件是《爱药》的背景,但该小说在《爱药》之后出版。换言之,《爱药》里人物的恩恩怨怨和对殖民者的控诉早有起因,而这些起因包含在后来出版的《痕迹》之中。此外,这四部小说的时间跨度部分重叠,同一时间段里发生的事件出现在数部小说中。这些都使叙事更加碎片化,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厄德里克本人意识到让如此众多的人物分别讲述故事可能会引起叙事的极端碎片化。她在《爱药》等长篇小说中部分使用全知叙述,试图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线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1986年出版的《甜菜女王》中,她在每一章的最后都用全知叙述对故事情节进行总结、补充或说明。出版商也意识到碎片化叙事给读者阅读带来的困难。在2005年重版的《爱药》、2001年出版的《小无马保留地奇事的最终报告》和2004年出版的《四灵魂》中,出版商加入了人物关系图,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南。为了方便读者,我在书后也附加了小说中涉及的三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图。厄德里克坚持称《爱药》是一部长篇小说,但不少批评家更愿意称之为短篇小说成套故事或短篇小说系列。不管怎么说,《爱药》的叙事方式非常特殊,这增加了阅读和翻译的难度,但从这苦心经营的叙事方式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自觉。悠久、深厚的印第安部落文化传统为厄德里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资源,她清醒地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她的滋养,意识到自己的文学之树之所以能根深叶茂,是因为深深扎根于“灭而不绝”的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虽然可以用现有的情节写一本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但她坚持把十八篇短篇小说合在一起成为一本长篇小说,并称这是长篇小说的正统形式。这是对印第安口头叙事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扬。特殊的叙事形式还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平等意识。厄德里克在《爱药》中尽可能控制或减少全知的叙事声音,多声部取代了传统小说的独白,有人因此称《爱药》是复调小说的杰作。在《爱药》中,权威叙事消失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作者的声音是平等的,体现了作者的平等意识,是对传统作者的全知话语特权的解构。可以说,借用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厄德里克机智地暗示: 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少数族裔应与主流社会享有相同的话语权,应该进一步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文学乃无用之用。假若没有文学,没有《爱药》这样的杰作,没有这样的文学真实,我们便很难听到美国印第安人讲述的故事,听到他们从心底发出的声音,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感受他们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迷茫和苦楚。厄德里克小说的内容是深刻的,形式是新颖的,所以厄德里克真的值得一读。《爱药》的书名也是该长篇小说第十三章的篇名,而且“爱药”这一短语在厄德里克的其余几部长篇小说中几乎均出现过。译者曾做过统计:“Love Medicine”这一短语在《爱药》中出现过十三次,在《痕迹》中出现过两次,在《宾戈宫》里出现过七次,在《燃情故事集》中出现过七次,在《羚羊妻》中出现过两次,在《小无马保留地奇事的最终报告》中出现过一次,在《四灵魂》中出现过两次。这一短语在数部小说中反复出现,是使这些小说形成系列的一个手段,对揭示这些小说的主题有重要作用。国内现有的评论文章或美国文学史将“Love Medicine”译成“爱之药”、“爱的解药”、“爱的符咒”等。我考虑到这一短语的汉译要能够揭示小说的主题,适用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篇名,又要适用于它作为词组出现在小说中,故将之译为“爱药”。这一翻译得益于杨金才教授的点拨。厄德里克是《纽约客》的常客。2001年,应《外国文艺》之约,译者曾将她发表在《纽约客》的新鲜出炉的三篇短篇小说(《屠户之妻》、《复活街》、《披巾》)译成中文,其特有的语言风格让我不胜喜爱。自2005年起,我开始集中阅读她的作品。2006年10月,我突发奇想: 如果把《爱药》这一代表作和成名作译成中文那该多好!译林出版社欣然同意,并成功购得版权。在翻译之前我就知道她的作品不太好读,动笔翻译之后才体会到比预想的还难。难就难在其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叙事方式,也难在作者独特的颇具诗性的语言风格。齐佩瓦印第安人口语化的英语、特有的意象和极度简洁的独特表达让我偶有因难见巧的快感,但更多的时候让我举步维艰。幸好,友人Anita Watkins女士、Sue Gregory女士、John Bint先生和美国印第安文学专家Annette Van Dyke女士向我伸出了援手。他们凭借对母语的直觉和敏感,为我耐心解释小说的难点。书中的有些双关修辞是在他们的点拨之后才发现的。他们对小说难点的解释、对人物的评论、对印第安风俗和信仰的介绍大大减少了我对《爱药》的误读。2007年暑假,我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修,该校著名教授James King的课程和对我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也是在2007年暑假,Watkins女士和丈夫Donald Campbell博士(著名天文学家)为了让我深入了解印第安文化,专程驱车从纽约赶到麦克马斯特大学,带我去加拿大南部的一个印第安村落。他们在现场大半天的详细解说和介绍加深了我对印第安文化的理解。美国文学专家虞建华教授始终关心本书的翻译。没有这些友人和专家的无私帮助,本书的翻译对我来说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此,我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爱药》是中国大陆出版的首部美国印第安长篇小说中译本,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喜爱,并引发了我国学者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和厄德里克作品的热潮。这次上海译文出版社购得此书的中文版版权,并采用原译本,是对译者和原译本的充分肯定,也是译者修订译文的好机会。因而译者对全文进行了润饰,对几个注解进行了修正并增加了一些注解,对原先理解不到位、表达不清楚的地方都进行了调整。譬如,鲜少有人使用“Good Tears”这样的搭配,斟酌良久,结合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译者将其改译为“久违的眼泪”(原先译为“求善的眼泪”是不甚妥当的)。小说中的“Scales”除了可以理解为称重的地磅以外,还可以理解为“天平”,暗示美国法律对印第安人的不公,足见厄德里克的妙思。但遗憾的是,中文里很难找到一个词能同时表达这两个意思,我只能在此对这一绝妙表达做一提示,以免遗珠之憾。同样值得分享的是,在《露露的儿子们》这一章中,埃尔莎选择让贝弗利在盛夏与她的家人见面,她的家人对他完美的棕色皮肤羡慕不已,细读文本,这其实隐含着肤色政治;且盖瑞·纳纳普什的原型为美国印第安运动的领袖Leonard Peltier,由此可见厄德里克文字中的政治意图。在此次修订中,美国印第安文学专家Robert Nelson教授给予的帮助良多,在此深深致谢。原书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承载着作者的某种用意,因此,译者始终注意彻底消化文本,斟酌字里行间的深意,以期最大限度地转述作者的本意。译者心里想着作者的同时也想着读者,并深信: 要让读者明白,先要自己明白;要让译文感动读者,先要让译文感动自己。译者已尽全力,但译文的质量还得由读者来评说。2013年12月于拉萨2014年12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     文/吴情历史喜欢遗忘细节,文学却最喜欢打捞记忆,相互矛盾的两面,却最终在文学中相逢或斗争。历史给人以真实感和代入感,而文学的审美要求则来自文学文本内部,当然,文本之外的部分事件偶尔也会掺和。这一相逢或斗争的产物即所谓“历史小说”(不严格的定义)。以具体历史为基础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具有双面性,它将历史与现实盘根错节,时空交互勾连,模糊真实与虚假的界限。然而,在新历史主义的旗帜下,原先的“历史小说”概念受到质疑,个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遭到解构,个人虽生活于社会之中,意志和行动都须自己做主(尽管多有难以自我决策之时)。个人不是社会和集体的代名词,也不是哲学理论的符号,个人所拥有的,只是一份喜怒哀乐,属于常人的应得的一切。新历史主义抨击了以往的英雄叙事,将历史的微观情绪还原于人。美国,这一自称“自由之土”(land of freedom)、上帝“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的国度,尽管取得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地位,综合国力远超世界诸国,但纵观其较短暂的发展史,其实满含血腥与罪恶。地理大发现时代,从“旧大陆”远洋航行而来的航海家们,既给北美印第安人(原住民)带来了所谓的近代文明,也带来了枪炮、细菌和钢铁。他们用尽一切手段剥削、压榨、迫害和屠戮之。而后,在一次次的发展浪潮推动下,北美印第安人(原住民)的保留地遭到蚕食,生存危机加剧。不过,在美国主流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这些行径的反思虽有,苛责却不多,似乎是在暗示,罪恶属于过去,光荣归于未来,美国印第安人(原住民)的不幸命运是达到今天的某种牺牲。这时候,或许该以文学来试图反抗这种潜在的暗流或隐忧了。《爱药》(Love Medicine)一书,作者为路易丝·厄德里克,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大潮时期涌现出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在《爱药》一书中,厄德里克书写了三个印第安家族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三个家族因婚姻结成纽带,本该相亲相爱,可在命运的流转之中,彼此充满了背叛与伤害,导致最后人丁凋零,繁华不再,落寞与萧条永伴。小说从琼·喀什帕在雪夜中逝去写起,复活节的皑皑白雪给整部小说奠定了悲怆苍凉的基调,也构成了犀利的反讽:已经走向没落的美国印第安人(原住民)难以复活,只能坠落消亡,在美国这一充满温热的“熔炉”国家。琼亡去之后,家庭内部和家族的缝隙逐渐扩大、升级,利益冲突和金钱观念撕碎了原先假意维持的平和局面。这种击碎的效应似多米诺骨牌般持续,像链条一般连接,以至于结亲的三个家族都难以幸免其中。当然,这一现状并非空穴来风,危机早在白人进入其领地那一瞬间就开始了,只是在某个时刻加速推进而已。在心比天高的白人眼中,印第安人始终是茹毛饮血的低等人,也是时刻等待教化文明的族群。相对地,白人是他们的上帝,创造他们,也决定他们的命运走向。现代性工业、汽车、房子,印第安人现有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几乎都来自白人的智慧结晶和知识创造。白人的经济观、家庭观和性观念,也顺理成章地侵略和闯入,从内部瓦解了印第安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关系。当原先的结构崩解时,它的轰鸣和和惊怖须每一个体单独承受。尽管有神奇的触摸治愈士(touching healer),有着近乎预言家和先知的人物,但三个家族无人具有扭转乾坤的胆识、意愿和能力。虽有爱药,却不能施于早已无爱之人;虽有心愿,却不能用于早已死心之家。没落令人惋惜,却又似乎不可避免。在艺术形式上,《爱药》在令人难读难解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称道。它不像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它更像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它取消了一致的叙事者,意义和主题也避开了单一。叙事者来回变换讲述,相同的情节在不同人物眼里,具有“陌生化”和“新奇化”的效果,使人眼前一亮。每个叙事者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对三个家族的衰落拥有绝对可靠的解释权。相反,每个人都在、也只能在讲诉个人生活所见、所闻、所想,而他们彼此之间,或关爱,或隔膜,或猜疑,或背叛,似乎每个人都须为此负责,可似乎每个人都难以归咎,真相还须重新定夺。这种人物之间的平等,或许也寄托了隐含作者的声音:期待美国白人和印第安人间的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平等。我们无法猜测,如果哥伦布未曾踏及,美国印第安人(原住民)的生活是否另有一番景象。是否可能缓慢但少阵痛地发展出近现代文明。不过,认真说来,所谓文明,在广义上只是在对自然的调试中取得一系列成果,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含精神层面。也许,我们太执着于现代性要挟下的“文明观念”,以至于忘记了生活的根本或真谛。人之为人,在于其感性和理智的双重发育,与肤色、种族、财富无关。一句“人人生而平等”,却让人类等了上千年。文学虽式微,但还是希望《爱药》能让部分美国白人重新面对自己、面对他者、面对历史。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     爱药的意义文/米雪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在《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写道:“人生如只如初见……”,初见时候的爱人,怦然心动,没有那么多的俗世烦恼,总是让人留恋。在美国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著名作品《爱药》中,活了半个世纪的尼克特-喀什帕为了家庭任劳任怨的半辈子,忽然想抛弃家庭去寻找初恋,可见初恋中饱含着人灵魂深处的单纯与美好。这种情感实际上是人性中的一种回归,未被社会中各种因素影响之前的精神世界。作者路易丝•厄德里克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奥吉布瓦部落人,外祖父曾任部落酋长,她是含有印第安血统的美国土著。丰富的阅历,白人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撞击,都成为她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素材,“我没有选择素材;是素材选择了我”。正如诗人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骨子里的血统在不自觉为她文学之路的发展提供了一座指明方向的灯塔,这是她成为美国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必要因素。而《爱药》是作者最主要的作品之一。《爱药》围绕三个家庭的兴衰历程而展开,其中掺杂着印第安原始传统和入侵的白人文化的冲击与妥协。而书中的“爱药”则是酋长妻子为了让丈夫重新爱上自己的秘药,看似与小说的内容关系不大,但它更像是印第安文化的一种隐喻象征,因爱药致死的酋长寻不回代表着印第安死硬派的初恋情人露露,似乎是传统文化走向了死路。但是酋长灵魂的回归似乎又在证明,印第安的原始文明另一种新的回归之路,即在多种文化冲击之下而产生的蜕变。非单纯性的简单叙事和写作手法是《爱药》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它采用多角度多视角的转换性叙事,篇篇可独立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像一部短篇小说集。每一件事,每个家族,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的版本,使得原本不甚复杂的故事变得错中复杂。而新版随书而附的人物关系图表确实为读者的阅读减少了不少障碍。书中露露的魅力令众多男性臣服于脚下,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土著贴近自然而原始的情感,是工业时代的文明入侵传统文化之后精神的出口。酋长最后寻初恋未果,因痴呆而跟着初恋露露不离寸步,酋长去世之后玛丽与露露的相互扶持,恰恰表明,工业文明带来的白人文化与保留原始的传统文化之间某种不可言说的默契。女性角色较男性角色而言更加出彩,而她们,也包含着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内涵和象征。如果一种文明或者社会形态一直在原地踏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度,它们要么最后没落直至消失,要么就被更先进的文明入侵或者占有。保留原始的文明,对我们研究社会化进程、发展和裂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印第安文明如何在现代文明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影响,对其原始文化的保留和未来文明的进程来说,举足轻重。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通过文字了解世上未知的种族生活,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之间因此相互关联。人物的叙述或相互补充、重叠,或由于叙事的主观性而相互矛盾、相互消解。此种讲述形式让人深刻体会世事无常,立场不同,没有谁会是胜利的。
  •     好的小说能把对地方文化的兴趣植入读者心中,短篇笔法的长篇小说,很特别~
  •     这属于刚翻的时候看不懂~然后越看不懂越想看~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的书~
  •     很多人认为《爱药》这书名好,虽然跟文章对照起来的确是,但我个人认为太露骨了,至少我不喜欢,虽说是长篇小说,实则可以说是一个个短片小说构成,但人物关系却是相互关联。看到了“爱”,看到了对爱的信仰,也看到了对爱的失望,总体来说我看到更多的是颓废,但每个人角度和观点不同,也许其他人看到更多的是积极性也说不定,谁又能知道呢?
  •     222
  •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充满了激情的作品。作者的语言诗意却也魔性,书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比男性形象更出彩(个人认为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