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简史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08646827
作者:[英]诺曼·斯通
页数:296页

作者简介

◎300页读懂“一战”
◎牛津历史学家,撒切尔政府顾问重磅之作
◎英国《独立报》、《卫报》、《旁观者》周刊、《旗帜晚报》、《今日历史》推荐
◎对欧洲20世纪各国关系深刻解读,刻画真实具体的欧洲
◎世界最发达的欧洲文明体何以发生内战又如何演变成世界战局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的崩溃到凡尔赛条约,从帝国到民主,从科技到文明300 页重回1914
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解体,欧洲以外的世界似乎都处在分崩离析之中。柏林虽然被称为是当时世界的雅典,但德国对俄国的快速发展恐慌不已。与英国争霸全球的德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支直指英国各港口但却完全没有必要的海军。就在这样的各国关系中,萨拉热窝事件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欧洲就像是一尊众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这片大陆面临着从经济到社会,从生活到梦幻的灾难性破碎。诺曼•斯通在这本《一战简史》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加上新颖独到的见解,简明清楚的勾勒出“一战”这个二十世纪最重大、最复杂的论题。
为什么德国在20世纪最大的错误是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出租车司机如何支援战役?
法国作为大国的最后时刻是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因为抢夺资源而发起的战争?

书籍目录

图片索引
地图索引
序 言
第一章 爆 发/ 001
第二章 1914/ 045
第三章 1915/ 085
第四章 1916/ 123
第五章 1917/ 153
第六章 1918/ 203
第七章 结 局/ 239
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内容概要

诺曼•斯通(Norman Stone)
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首相演讲稿撰写人。现任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获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Wolfson History Prize), 方塔那欧洲历史奖(Fontana History of Europe Prize)。曾出版过《二战简史》(World War Two :A Short History)、《大西洋的敌人》(The Atlantic and Its Enemies)、《东线1914~1917》(The Eastern Front 1914~1917)、《欧洲转型1878~1919》(Europe Transformed 1878-1919)、《血与火》(Blood & Fire)、《另一个俄罗斯:流亡体验》(The Other Russia: Experience of Exile)


 一战简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中秋节快递公司也混乱了,本来应该早早收到的书假期后才姗姗来迟,不过收到了,就是好的。一本看上去摸上去都很舒服的小书,开本不大,页数不多,有种一手掌握的感觉,最近好多人都在推荐地铁里的随身书,先不说内容,这本书的设计就很适合随身携带。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读书,有很多见缝插针的事情可以做,尤其是在城市的地铁上,在喧嚣中觅得一份宁静,把片刻都利用起来,说不定就会得到永恒。扯远了,回到这本书上来。我对历史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到有些无知的程度,在翻开这本书前,还恍惚的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貌似和拿破仑有那么点关系,想起了最近看过的一个笑话,我们已经把学到的知识全都还给了老师,老师什么时候可以把学费还给我们去买iPhone6呢?对于我这样的人,一本对历史的简略概述,无疑是一种入门的很好的方式。慢慢翻开这本书,书中以时间推荐,按年代主要分为四章,看到斐迪南大公遇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还给历史老师的知识逐渐被唤醒了一些,这或许是他们没有还给我学费的一个原因吧,甚至还回忆起那本初中时代三色的历史书,想起了那本历史书里的配图,300页的内容提供了更多的细节,那个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过是一个17岁的孩子,机缘巧合刺杀了大公,作为未成年人还不能被执行死刑,这个点燃世界大战,让整个欧洲生灵涂炭的孩子,反而活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他1918年去世的时候,也不过21岁。他没有后悔,他不承认是让把世界推进战争,历史也没有把这场刺杀定义为战争的原因,不过给一触即发的战争找到了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似乎可以用这本书的名字来解释,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的帝国幻觉。德国,为了保住自己在欧洲的地位,遏制住其他大国的发展,联合了奥匈帝国,发动了这场长达四年的世界大战。在战争伊始,双方似乎都认为可以速战速决,德国闪电发动战争,并且迅速推进,协约国节节败退,我对军事不了解,以一个局外人简单谈一谈自己眼中的一战。德国虽然挑起了战争,但交战双方没有正邪之分,战争开始之前,欧洲的两大阵营都在进行疯狂的军事扩张,所谓战争,只不过是一场霸权主义的攻守战,结果最后可以说没有什么赢家,反倒是让美国占了便宜。那还是一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了火炮,枪支弹药,但是骑兵仍然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一只力量,物资的运送主要靠肩挑背抗,时不时的还要近身肉搏,何其惨烈。战争也在推动着技术革命,在战争过程中,参战国家的军事竞赛不止体现在军队规模的扩张,很多新鲜玩意也开始出现,比如后来坦克的出现帮助协约国大大推进了战争进展。德国战争迅速推进,和统一有效的调度不无关系,铁路在一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军备竞赛中,德国就是从俄国火车站站台的长度推断出战争宜早不宜晚,德军能够迅速集结,闪电出战,统一的铁路运输功不可没,相反,俄国的铁路由于标准不一,大大影响了调度的效果,在战争中输掉了先机。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德国一路所向披靡,可是他选择的队友奥匈帝国却一直在走向没落,最后在国内人民的起义中轰然解题,屹立于欧洲大陆的大帝国四分五裂,德国孤军奋战,加上国内由于经济政治问题,国内人民也揭竿而起,内忧外患,终于战败。为什么要招惹美国。这是一战和二战中我都不是很理解的问题,难道是人性贪婪使然?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美国开始就宣布中立,默默大发战争财,结果德国最后用潜艇封锁沿海,袭击商船,影响美国的财路,还策动墨西哥与美国宣战,不断的挑衅让美国加入战争,难道是感觉把欧洲搞得天翻地覆还不够热闹?和稀泥的人不可或缺。双方都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将领,他们充分放权,在各国联军中充当粘合剂,虽然他们军事才能平平,但是却能有效的凝聚人心,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把手只要把握个大方向,掌舵就可以了,下面的副手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原谅我对于外国人民的名字没什么辨识能力,他们是谁我已经忘记了。更加惨烈的二战是德国的复仇,希特勒参与了一战,二战中对犹太人的屠杀,是因为对他们一战中的背叛的报复,难怪我一直以为一战和二战没什么关系,因为我的概念里把一战划给拿破仑了,后来想想一战原来没有一个那么有记忆点的人物,而且拿破仑和希特勒作为扫荡过欧洲的人,经常被拿出来作比较,不知道还有没有像我这么糊涂的人,以为拿破仑和希特勒各自发动了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摧毁了欧洲,成全了美国,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攻守战,双方消耗殆尽,外人占了便宜,美国一跃成为了新的帝国主义,欧洲列强成为了昨日黄花。第一次世界大战,幻灭的帝国,绝对不只是德国,而是赔上了整个欧洲。
  •     德国:二十多年的停战协定奥斯曼:帝国尸体上的重生俄国:三十年后的德国噩梦奥匈:哈布斯堡王朝的绝唱英国:玩弄脆弱的离岸平衡法国:大国角色的彻底结束美国:世界岛之外的大玩家巴尔干半岛,斯拉夫诸国,意呆利,希腊,日本,中华民国打酱油
  •     浓缩的一战硝烟录——评《一战简史》文|杜子腾提起一战史,很多人不会忘记的是“萨拉热窝事件”,但或许再进一步询问与一战有关的内容就不得而知了。时间上来说,一战离我们太遥远;地理上来说,一战又与当时的中国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北洋政府迫于英美压力于1917年7月参战,但中国不是战场)。我们对于二战的了解要远远超过一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拾起本书,一探究竟。本书的作者诺曼*斯通,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他对于近代史有着深入的了解,读罢此书不难看出其力透纸背的史学功力。作者曾经还担任过撒切尔政府的顾问以及首相演讲稿撰写人,其文笔可见一斑。同时,作为方塔那欧洲历史奖和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的得主,作者诺曼*斯通为业界与大众所认可。他所出版的《二战简史》、《血与火》以及《大西洋的敌人》均得到《卫报》、《独立报》等的高度称赞。此书更是被誉为“一部干净利落的战争史,一部读得懂看得完的严谨著作”。书中对于欧洲20世纪各国关系的深刻解读让每一位读者见证了昨日欧洲从帝国到民主,从科技到文明的历史进程。作者深谙历史的洞察力和以叙述为主写史的创新使得本书如故事、如小说,为民众了解一战史创设了可能性与便利性。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在本书里被展示的清晰看见。一方面多民族的奥匈帝国在民族主义浪潮四起的历史背景下已经是处于帝国奔溃的边缘;另一方面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的遇刺却是恐怖计划失败后年轻的塞尔维亚青年“看热闹”中完成的。历史的巧合性从教科书上的刻板成为了本书中活灵活现的演绎。你还能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蒸蒸日上的实力和英法强弩之末的强烈反差。在不到300页的内容里,历史在眼前犹如上映的电影,活了起来,不断地向前跳动。整个一战从爆发到僵持,再到最后的停战,作者以一年一章的方式缓缓推进,深刻的故事性着实让你不忍释卷。如果以一种传统的、分析的历史专业笔法去写一战史的话,300页绝对不够写,也写不精。况且研究一战的著作绝对是比比皆是,上下求索一番皆各具特色。但是如何将如此厚重的历史介绍给大众,且给大众一个全面的一战图景,是需要技巧的。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兼具专业史学视野和通俗文风表达技巧的专家,而此书便是作者潜心写就的一本浓缩的一战硝烟录。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点流水账的感觉。只能做略微了解用。
  •     动辄上百几百万士兵参与的战役,动辄几十万的伤亡,各大新旧帝国,乘着科技革新,无所不用其极,互相攻伐。但毕竟,是战争。战时的困苦,战后的凄苦。
  •     看的云里雾里,可能因为本身对历史太过无知
  •     简单明了,内容丰富,好看好懂
  •     kindle匆匆读完,对一战的来龙去脉有了轮廓性的了解,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把很多好玩的细节穿插其中,印象深的有意大利军人的残忍、黑格的愚蠢,鲁登道夫的冒失,以及步兵作为炮灰的无力等。附上的《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介绍了很多军事、外交的前沿研究,好评,但是提到的一战小说,我完全不熟悉,不知中文界有么有单子。PS.在Kindle看照片和地图基本没法看,但是看注释、做标注挺方便的。
  •     挺有意思的简史…
  •     boring
  •     残酷的事,读起来很幽默
  •     战前和战后的分析都不错
  •     瑣碎
  •     字里行间的英国讽刺和冷幽默很不错,就是叙事细节多了些,起源和结局的描述更吸引人,但对战争的起源究竟是出于现实的恐慌还是阴谋论,有点语焉不详;过程中谈到了1850年后英国外交的核心问题是与德国合作还是与俄罗斯合作,但却只是点到为止缺乏分析;最后结局中也没有详细谈到帝国目标政策对于战后和二战的影响,只是提到了一些突发事件,例如马克思亲王与鲁登道夫态度的分歧导致了威尔逊提出的和平提议最终失败
  •     新武器登场,战略老套,信息保密缺失,错估实力,导致一战的混乱局面,面对弱不禁风的法国、犹豫不决的英国和思考人生的俄国,全面占优的德国并没有按照预想的获得胜利,更搞不懂的是协约国胜利后对于德国的态度,仅仅想从中获利而不防患未然。战争同时带来科技医学等进步
  •     真是辛苦编辑了,把十四万字的书拉到二百八十页。
  •     想要在300页不到的文字中完全了解一场战争,人类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太难了,作者按照时间分年度作为每一章的内容,总感觉没有侧重点去讲述这场战争,毕竟一战的方方面面因素太多,觉得看完就看完了,有深刻印象的不多,或许英式风格的冷幽默叙事风格不太习惯,或许也有翻译的因素吧。萨拉热窝事件、施里芬计划、马恩河战役、毒气战、坦克的使用、旷日持久的战壕对垒、美国的参战、以及预示德国彻底失败的亚眠战役……一次大战的残酷和“彻头彻底的错误性”在作者笔下凸显,甚至犀利的指出,这是一场“少数领袖人物的意志决定了战争的发动和停止”,也在结尾处向大家预示希特勒的的崛起以及二战的不可避免。
  •     翻译印刷错讹良多
  •     20年的休战 感谢作者文末的配图
  •     内容还行,读完《巨人的陨落》再读这个很有感触;翻译比较差劲,希望以后有更好的版本。
  •     不好看!!!
  •     我相信原版是本好书,但是这翻译的简直不是人说的话,中间一度想弃书,读完了也后悔
  •     我居然看了三章后看不下去了
  •     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观,展现了整个欧洲怎么被统治阶级拖向战争深渊的过程。只是因为是腾讯的电子版,没地图看起来累死了。
  •     斐迪南大公死得太冤
  •     一战起因(《全球通史》):(1)国际无政府状态;(2)领土争端;(3)新重商主义;(4)“民族荣誉”的谬见;(5)战争意味着“适者生存”的错误观念;(6)军国主义;(7)海军主义;(8)秘密外交和秘密结盟。
  •     过于简单
  •     完全符合看到书名后的期待。
  •     翻一本是一本
  •     英国人真是盛产史学高手!这位斯通先生我不熟悉,但作品甚好,13.9万字,居然把如此复杂的一战描述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一读就不能自拔,这位高手文笔吸引人不说,居然还在烂大街的题材中披露大量过去不知道的新信息和新论点,都是干货,同时表达出明确的反战思想和人道主义价值观,这是其他国家写战争史最缺乏的软实力
  •     挺好的,入门但是不简单,史料夯实,原著很短但是好看。
  •     叙事散乱,而且翻译得也不太好,有些地方有很多歧义。不过倒是把一战的大体流程叙述了一遍。
  •     相对而言,二战很熟悉,一战没有那么熟悉,但似乎更重要,因为现在一战百年,中美碰撞似乎可能陷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书还是不错的,简史让人了解个大概也蛮有用。最感兴趣的是一战为啥爆发,跟德国确实有很大关系,而且跟今日有蛮多相似之处,一个新兴大国冲击原有秩序,而且都对铁路很感兴趣……对于另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担心,套用另一名著《八月炮火》的话“俄国压路机”,似乎就像今日印度。国家之间的紧密经贸也无法阻止战争。但其实差得非常远,当时德国经济、军事与文化实力均为欧洲第一,尤其是文化居然也是中心,意外;若无美国参战,德军足以支持双向作战,且战果累累,实在是望尘莫及。
  •     2015.12.14
  •     欧洲的文明成果和经济积累就这样被毁掉了,无论谁输谁赢,欧洲一直在哀鸣。
  •     原著应该是非常不错,但几乎是谷歌翻译水平的翻译毁了这本书。无数地方词不达意,上下句逻辑不通,不知道主语是什么。看的时候特别特别费劲。
  •     书还可以,比起塔奇曼那本《八月炮火》来,精要是其优点。翻译有些小错,无伤大雅,但对不起价格。
  •     回家过圣诞节,一个屡立不爽的flag
  •     作者很多观点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多自己的推论很不错。
  •     看着看着居然有点蠢萌,可能是因为在简史中体会不到那种绞肉机的残酷。精彩战例没有讲呀。
  •     可能太简单了,连续性比较强,名字地名比中国的名字难记,看的有些晦涩难懂,需要再一遍
  •     翻译的虽然略有痕迹,但是各种备注确实很赞!
  •     确实简要,军事历史必读书。
  •     初读一战史的话 还是不错的 当你听到简史这个名字 你就不能期待每一个细节都有
  •     通过这本书希望了解下欧洲,但是读起来很枯燥
  •     在线阅读
  •     速读
  •     简史自当精炼,从宏观视野厘清一战的各个阶段,借此窥探战争的发展迹象。就此而言,本书尚有不足,翻译亦是差强人意,为什么不针对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文法系统作一梳理,而通篇皆是“剑桥史体”?简史的重心应当不是史实(当然了,史实是很重要的),而是脉络,要以某一逻辑来进行宏大叙事,这样的简史才不会篇幅短小却又如坠云雾。
  •     太生涩
  •     这本书的排版看得我头皮发麻,所有的当年战线变化图和战役图都一起放在最后几页,很难受
  •     军事盲看着难受。
  •     就记得可怜的德国皇帝了
  •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虽然出身文科专业,但对战争史的认识和了解知之甚少。而诺曼斯通的历史系列的叙述相当细致,在关键历史节点的分析也比较到位,比较值得一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