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流失》书评

出版日期:2017-2-1
ISBN:9787519206890
作者:[美]罗伯特•莱恩(Robert E. Lane)
页数:384页

对幸福的追求来源于价值观

看到书名《幸福的流失》,首先想到的是何谓幸福?百度的解释为: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并不与快乐、快感划等号。很多老一辈人都说,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温饱不再是问题,都是要吃的好,再时不时出去旅个游,人们越来越幸福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以美国人为例),与之相反,认为自己幸福的人在减少,幸福在流失。作者从政治角度入手,探讨先进的市场民主制度,给美国人带来的是幸福还是抑郁。从物质生活来看,美国可以说是目前最先进的一个国家,不管是收入水平还是生活质量都甩其他国家一大截,按理来说,美国人应该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然而他们国内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数持续上升,并且怀疑彼此,怀疑这个社会制度。故作者发现市场+民主≠幸福,人们是从他人身上获取幸福,依赖的是一种“情谊”,并借用进化论原理、神学论据和社会科学研究,来论证“情谊”的优先性。全书划分为七个部分,除去摘要和结论,中间的五部分是作者论证的重要部分,从幸福与抑郁间的微妙关系、收入、市场、民主和个人五个方面分析,幸福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又会对哪些因素造成影响,不幸的人生是怎么生成的。可以看出,作者不愧是政治心理领域的专家,不仅对各种制度和政策研究的非常透彻,还对各种心理名词的含义定义的十分准确。此外,书中有不少数据分析图,作为作者论证的依据,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的理解。因此作者相信,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他人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包括金钱、财富、自由、民主,不过是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手段而已。从唯物辩证的观点来看也是如此,人的意识来源于物质,人必须要能生活(满足生理需求)才能有幸福感,但是人的意识又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即在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人的价值观,也就是对其他需求的重视程度。我非常赞同这点作者观点,毕竟很多东西不能长久的属于自己,像老人们常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属于身外之物,对这些越着迷,幸福感也就越低,记得我看过的一句话“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终将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

经济与幸福的关系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成长水平,经济则是国家生长的重要指标,但是无法排除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的经济而展开。但过分的追求GDP的增长,只看到冰冷的数值,在受数值的的影响之下,西方社会病了,得了一种叫做“GDP崇拜症”的病,GDP曲线增加,但是幸福却在不断的下降。虽然说这些数据是直观的,但是GDP数值的上升就真的是良性发展么?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看似很美好的东西,并不一定实用,当结合到大众的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上升。GDP忽视了志愿服务、家务、环境恶化、工作满意度和收入不平等因素。幸福是人类生活的关键要素。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曾说道:“人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赋予的一切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怎样才可以说是幸福呢?有了物质就享受幸福吗?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有了金钱就有了幸福,然而并不是如此,经过调查,人均收入是过去的三倍,但报告幸福的人,却从40%下降到了30%,在欧洲等国家,幸福的指数不变,但是得了忧郁症的人,在逐年的增长。在我们中国人眼里,西方人看起来都是幸福的,但真的是如此吗?掩盖在笑容背后的忧郁,是一样望不穿的深渊吗。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呢?幸福是生活之源,失去了幸福,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增长、收入水平可以提高幸福,在这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并非如此,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是痛苦的,反之,发展中的国家幸福指数反而较高。金钱不是万能的,同时也不是幸福的源泉。在书中,莱恩给出的答案是:情。人类情谊,良好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邻居关系、朋友,这些才是幸福的主要,贫穷不能使人感到幸福,但是过于追求银行卡的数字,幸福也就随之渐行渐远。莱恩在确定使人感到幸福的因素后,马上切入了主题,市场与民主会增加人们的幸福,还是减少?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从他的理论各个角度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减少贫穷,但是给人类带来不了幸福。书中理论有许多有趣之处,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特别是关于幸福的探讨问题上,归结到底,幸福不等于经济增长,等于情谊。情才是立人之本,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西方需要思考,在发展中的中国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要记住,幸福才是人类的最终追求,而不是金钱与GDP。


 幸福的流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