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与无限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301272499
作者:[法]伊曼纽尔•列维纳斯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对现象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书中,列维纳斯把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哲学视作一种总体哲学。这种哲学以作为总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的暴力。与这种总体哲学相反,列维纳斯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本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因此,哲学必然是“多元论”的,世界的本原是多元,是每一个表达着的自我。这多元之间则通过作为主体性的善良而最终走向和平。

书籍目录

总体与无限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同一与他者
第一章 形而上学与超越
第一节 对不可见者的欲望
第二节 总体的破裂
第三节 超越不是否定
第四节 形而上学先于存在论
第五节 作为无限观念的超越
第二章 分离与话语
第一节 非神论或意志
第二节 真理
第三节 话语
第四节 修辞与非正义
第五节 话语与伦理
第六节 形而上者与人
第七节 面对面,不可还原的关系
第三章 真理与正义
第一节 被质疑的自由
第二节 对自由的授权(l’investiture)或批判
第三节 真理预设正义
第四章 分离与绝对
第二部分 内在性与家政
第一章 分离作为生活
第一节 意向性与社会关系
第二节 享用……(享受)。实现的观念
第三节 享受与独立
第四节 需要与身体性
第五节 作为自我之自我性的感受性
第六节 享受之自我既非生物学的亦非社会学的
第二章 享受与表象
第一节 表象与构造
第二节 享受与食物
第三节 元素与事物、用具
第四节 感性
第五节 元素的神秘格式
第三章 自我与依赖
第一节 快乐及其未来
第二节 对生活的爱
第三节 享受与分离
第四章 居所
第一节 居住
第二节 居住与女性
第三节 家与占有
第四节 占有与劳动
第五节 劳动、身体、意识
第六节 表象的自由与赠予
第五章 现象世界与表达
第一节 分离是一种家政
第二节 作品与表达
第三节 现象与存在
第三部分 面容与外在性
第一章 面容与感性
第二章 面容与伦理
第一节 面容与无限
第二节 面容与伦理
第三节 面容与理性
第四节 话语创建表示(含义)
第五节 语言与客观性
第六节 他人与诸他者
第七节 人之间的不对称性
第八节 意志与理性
第三章 伦理关系与时间
第一节 多元论与主体性
第二节 商业、历史关系与面容
第三节 意志与死亡
第四节 意志与时间:忍耐
第五节 意愿的真理
第四部分 超逾面容
第一章 爱的两可性
第二章 爱欲现象学
第三章 生育
第四章 爱欲中的主体性
第五章 超越与生育
第六章 子亲关系与兄弟关系(博爱)
第七章 时间的无限
结语
一、从相似到同一
二、存在是外在性
三、有限与无限
四、创造
五、外在性与语言
六、表达与形象
七、反对关于中性之物的哲学
八、主体性
九、主体性的维持——内在生活的现实和国家的现实——主体性的意义
十、超逾存在
十一、被授权的自由
十二、存在作为善良——自我——多元论——和平
术语对照表
专有名词对照表
译后记
附录 从“多元”到“无端”——理解列维纳斯哲学的一条线索

内容概要

作者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生于立陶宛考纳斯,当代法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 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伦理学家。他融汇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通过对传统认识论和存在论的批判,为西方哲学提供了思考异质、差异、他者性的重要路径,揭示了从伦理的维度重建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其主要著作有:《从存在到存在者》《总体与无限》《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时间与他者》《为他人的人道主义》等。
译者朱刚,1972年生,江苏宿迁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法国哲学和现象学。著有《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等,译有《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德里达著)等。


 总体与无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9月份我看到了此书的书讯,当时我的心情十分兴奋与讶异。这就像一个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一样。因为在这之前,对于我这样一个守候故纸堆的人来说,我的愿望无非就是期待我欣赏的,喜爱的作品有中译本面世。那列维纳斯的全集是我最为期待的梦想。但这个梦是非常奢侈的,因为这是只能依靠他人才可能实现的梦。尽管这非常渺茫,但我知道列维纳斯的思想的影响力的作用,以及看西方哲学的译介情况,我相信,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意想不到。所以9月份看到这本书的书讯,我当时的感受可想而知,非常感动。尽管这不是全集,但这是列维纳斯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我立刻就去京东购买,但发现还没有到货,我便去询问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结果更是意想不到,得到的答复是这本书可能会有活动,我就按耐住这份心情,耐心地等待活动开始。最后我终于在国庆日见到了这本书,拿在手里翻动着书页,我竟然还有一点激动,看着这本书上的句子,对我来说,这太熟悉了,但又很陌生。熟悉是说我之前看过《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还有《导读列维纳斯》与《他者的境遇》。陌生是说,列维纳斯的哲学思想,对我来说是一座珠峰,非常多的问题我至今一知半解,甚至还有很多问题是全然不知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还会如此期待它呢?一方面正是因为我不能通透地理解它,这恰好是我不紧不慢地摸索它的原因,所以反而,每有一点收获,就如同意外之喜;另一方面是列维纳斯的经历,震撼了我的心灵,要我无法不去了解他的著作。其实反过来说他的著作也是他特殊的经历中的一部分。他深陷在双重的痛苦中,一方面是亲人的惨死,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惨痛的经历而质疑西方哲学。他的一生就是这种痛苦所伴随的一生。他活了下来,没有绝望地走向死亡,在质疑中,他撼动了西方哲学的根基,走出了一条朝向他者之路。如果说雅克·德里达解构了西方哲学,那么列维纳斯解构的是伦理学。作为一位哲学家,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哲学思想,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列维纳斯遭遇的门槛就是在这种质疑中开始的,在这之前,他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充满热情地沉醉在海德格尔的课程中。可是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一场针对犹太人的血洗开始了。列维纳斯因身着法国制服,他的犹太血统没被战俘营的德国士兵发现,才免遭不幸。他在战俘营里开始思考他的哲学问题,完成了《实存与实存者》的主要章节。后来他才知道他的亲人,除了妻子和女儿被好友布朗肖提供藏身之处活了下来外,其他亲人,全部遇难。他在《异于存在》一书的扉页上用希伯来语和法语表达了对在这场浩劫中死去的亲人与所有受害者的纪念。用法语写道:纪念被民族社会主义党所屠杀的600万人中的亲人,以及在各种信仰和各个民族中,那无数由于同样的对他人的仇恨、同样的反犹主义而遇难的人。用希伯来语写道:纪念我的父亲XX,我的母亲XX,我的兄弟XX,我的另一位兄弟XX,我的岳父XX,我的岳母XX,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参考《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P43页)在这场屠犹运动中,海德格尔站在了法西斯一边。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他的哲学思想与他的选择有什么联系?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列维纳斯曾经相信的一切都在这种选择中步入了黑暗。从那个时候开始,哲学死亡了,同阿多诺所说的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一样。无疑是说文学死了。其实,无外乎是指西方的文明遭到了质疑。从这开始,在这条反思之路上,就会清晰地看到哲学思想并不是常人所说的向善之说,更不是什么无用之物。相反,在哲学中所彰显的力量不亚于一位在战争中能征善战的将军的影响力,更不亚于一位政治家的野心。依照我的理解来说,西方哲学的发展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宏观脉络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主体,主体之外是我的客体世界。我要认识客体是什么,只有认识了才可能进一步把握它。或者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写文章要有统摄全文的主题,主题之外是被主题统领的,或者说主题之外是为突出主题而存在的,是为主题而服务的。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还是如此,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那场浩劫发生之后,如果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方式没有问题,如果是正义的,为什么这种灾难还会发生?从第一个例子来说,在我的视域之内,是通过我支配它,我的视域内是一个总体,我之外的他人全部都可以纳入到这总体之内,一切都因为我的意识而开始。归根结底来说,这是一种一元论思想,是凭借经验可以逐渐去认识的。列维纳斯认为这里没有差异性存在,换言之,这种思想扼杀了他者的他异性,所以这是一种充满暴力的哲学。再接着用第二个例子来说,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会主动地寻找主题,构建文本也是如此。文本是我的客体,我可以找到主题,或者说中心,逐渐地认识它。这个过程无异于第一个例子。但是列维纳斯的文本里充满了对无法描述之物的言说,给读者的认识再也不是可以被把握的,而是无法被认识的。在他所经历的毫无退路的不幸岁月之中,他撕开总体的外衣,走向无限的外在,这异于存在的,缺席的在场。比如此书249页书写的这样:(女性)爱人,既是可把握的但同时在其赤裸中又是完璧无损的,它超逾对象与面容,因此也超逾存在者,如此这般的(女性)爱人位于贞洁之中。本质上可侵犯又不可侵犯的女性,“永恒的女性”,是童贞女,或贞洁的不断重现,是快感之接触本身中的不可触摸者,是当前中的不可触摸者——未来。它并不像一种与其征服者进行战斗、拒绝其物化和客观化的自由那样,而是一种处于非存在之边缘处的脆弱性;在这一非存在中,不仅寓居着那消失者和不再存在者,而且还寓居着那尚未存在者。童贞女始终保持为不可把握的,它未遭谋杀便已垂死,它失神恍惚,它躲避到它的将来之中,它超逾任何被允诺给预期的可能。在作为有之无法名状的沙沙声的黑夜之外,还有爱欲性的黑夜在延伸;在失眠之夜的背后,还有被遮蔽者的、隐秘者的、神秘者的黑夜,它是童贞女的祖国,它在被爱欲遮蔽的同时又拒绝爱欲——这是言说亵渎的另一种方式。这段我理解为是对异于存在的描述。“本质上可侵犯又不可侵犯的女性”,“快感之接触本身中的不可触摸者”描述的是不可描述的外在,说明是不可描述的本质,因为不可描述所以有了这样充满悖谬性的描述。“是当前中的不可触摸者——未来”。这是从时间上来理解它的不可描述,因为此刻它并不在场,或说是缺席的在场,是无法被把握住的此在。但不是说它很强大,以至于无法被把握,恰恰相反,列维纳斯说“它未遭谋杀便已垂死,它失神恍惚”。这种脆弱区别于“与其征服者进行战斗、拒绝其物化和客观化的自由那样,而是一种处于非存在之边缘处的脆弱性”。这表明她异于存在的差异性极可能被侵犯。它是如何存在于总体之外的呢,列维纳斯形容道:在作为有之无法名状的沙沙声的黑夜之外,还有爱欲性的黑夜在延伸;在失眠之夜的背后,还有被遮蔽者的、隐秘者的、神秘者的黑夜,它是童贞女的祖国。“童贞女”是不可侵犯的,是我的绝对他者,这里列维纳斯将它比喻为神秘的暗夜,黑色的夜晚遮蔽了差异性,黑色的夜晚的无名,正是处在总体之外的无限外在。是为不可描述的在场。除此,“上帝”,“死亡”是列维纳斯重点论述其外在性的“主题”(对无法言说的言说),雅贝斯的一篇文论叫《踪迹只在荒漠里》(lightwhite 译),是为纪念列维纳斯而作。他这样说:这就是悲苦,在爱内部的爱的绝望,在痛苦内部的无限的痛苦,在谵妄内部的炽热的谵妄。这就是在其深深的至尊中被租出去的被动。这,如同无底的悬崖,如同一切黑夜的黑暗。列维纳斯的哲学观念,无非是希望人类走向善,善为第一位的哲学,是伦理学。他人在我面前,他未开口,就以他的别样的存在告诉我一个伦理学观念,他的生命不可侵犯,意味着我不可以杀人。如雅贝斯说:善——首先,在自身当中对他者而言是善的东西,以及在他者当中对自身而言是善的东西。与己为善,与他人为善中,尊重他人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暴力永久缺席,走向和平。列维纳斯是我的绝对他者,列维纳斯的文本是我的绝对他者,使我重新思考与他人的联系,认识生命的要义,丰富了我的思维方式。如果我能够深刻地明白善待他人,反思己过,这首先归于列维纳斯的哲学。另外,由于我的学力所限,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之所以会写这篇,很大程度是无法掩饰的热情所致。在这里我将一首小诗献给列维纳斯:我爱上你令我心醉神迷我爱上你在寂静中打探我的消息明晰那一种风情却不曾见也不曾听说我爱上你在差异中识别本书能有中译本面世,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终于读到了列维纳斯的原著。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有些内容原著表述得更为通透,一些研究此文本的专著对此的理解反而要我一头雾水。当然这也与我的理解能力有关,以及缺少相应的阅读经验有关。这缺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列维纳斯的原著。在此希望越来越多的列维纳斯的著作被译介过来。在此书的前言中,最后两段里列维纳斯的书写十分令人动容,我将它抄录在这里,同时结束全文:在读者(他们对于这场追求的一波三折自然是如此的无动于衷)的眼中,这就像一座深林,在其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向我们保证找到猎物。但至少我们想促请读者不让自己由于某些小路的崎岖坎坷和最初的艰难而气馁退缩。必须要突出最初部分的准备特征,但是全部这些研究的视域也要在这里得到勾画。然后试图打通由书本横亘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屏障而言,并不表现为诺言。它只属于语言的本质本身,后者通过前—言或注释时时刻刻瓦解着它的语句,反驳着所说,努力不拘礼节地重述那在不可避免的繁文缛节中已被误解之物,而所说却在这种繁文缛节中心满意足。初稿于2016.10.04参考:《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导读列维纳斯》。《他者的境遇》。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绝对的他异性/外在性(尚未-无限-超越),好客的主体性/同一性/内在性(面对面-语言-时间),以多元论对抗总体化,以伦理关系/正义弥合自我与他者间的存在论鸿沟。
  •     信息量很大
  •     列维纳斯批判现代哲学本体论的著作。自苏格拉底凸显自我以来,在现代哲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如笛卡尔、胡塞尔等人,都已趋于“唯我论”了。而另一路的“意志论”者,克尔凯郭尔、叔本华与尼采也过时了。后来的结构主义对抗自我,却又被解构主义者针砭甚重。列维纳斯曾师从海德格尔,但与之不同。
  •     相當難讀,不過時常也給漢語讀者帶來親切感。
  •     看得出译者下了很大的工夫
  •     读着很吃力,有的部分要两三遍才看得懂。不过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好。
  •     字字玑珠。列维纳斯著作中翻译最好的一本。
  •     他者的无限观念在面容的临显中表达自身,在其呼吁中的存在者是分离的非自我主义的主体,而原初的言语,规定了原初面对面的遭遇是一种伦理行为。
  •     這是讓海德格爾給虐出內傷了……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