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我们在喫茶店见吧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0865370X
作者:苏静
页数:160页

作者简介

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推出《知日》特集第31弹——《知日•我们在喫茶店见吧》特集!
喫茶店,即日式咖啡店。一百多年前,日本出现了第一家喫茶店“可否茶馆”,绵延百年,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喫茶文化。第三次咖啡浪潮正在席卷欧美,崇尚“将一杯咖啡做到极致”,殊不知,充满个性、优质服务与品质的日本喫茶店,早已成为日本值得骄傲的文化,领先于世界。
经典虹吸壶、自家焙煎混合咖啡、黑胶唱片与大正、昭和氛围并存;
那不勒斯意大利面、咖啡冻、巴菲、热松饼,独特的喫茶美食,美味绝伦。
纯喫茶、名曲喫茶、漫画喫茶、猫咪喫茶、深夜喫茶……喫茶店的样式多种多样。
善解人意的店主、美丽的女侍、友好的熟客,喫茶店是充满人情味的另一个家。
从大正到昭和再到平成,行走日本,感受一百年的喫茶时光,走进理想的日式喫茶店。
特集囊括:
东京喫茶店研究所所长、日本孤独会会员、川岛小鸟的老师沼田元气诠释喫茶店的“惜物之心”;
作家、咖啡摄影家川口叶子的1000家喫茶店考现学;
编辑、设计师、TRIPSTER创办者野村训市与他的大人的喫茶瞬间;
传承三代的京都昭和喫茶店、长崎县理发店咖啡馆、东京郊外的英式喫茶店的经营秘诀;
吃货福利!烤吐司、热松饼、巴菲、三明治、咖啡冻、芝士蛋糕、那不勒斯意大利面、喫茶店特色美食大搜罗;
纯喫茶、名曲喫茶、美人喫茶、猫咖啡、漫画喫茶、深夜喫茶,种类多样的喫茶文化;
小山内薰、田山花袋、菊池宽、永井荷风,文人墨客与喫茶店的渊源;
喫茶文化圣地名古屋的探秘、日本20家特色喫茶店巡礼!
昭和与平成,喫茶店文化大不同;跨越百年,喫茶文化愈加沉淀与丰富。

书籍目录

昭和•平成喫茶店大对比
喫茶店的业态变迁
回忆起来,那家喫茶店,永远忘不了。
人情所在,京都六曜社
Interview 奥野薰平
工房MOMO 蓝色理发馆中的咖啡香
Interview渡边阳子
楠木咖啡馆 独一无二的英式风范
Interview 下田钦司
喫茶与日本人 浓缩的日本社会风景
沼田元气 在喫茶店,追忆似水流年
Interview 沼田元气
川口叶子 喫茶店考现学 东京曾存在过一段风景
Interview川口叶子
野村训市 大人的瞬间
Interview 野村训市
人与喫茶店: 你对喫茶店还没那么了解。
喫茶店名物大搜罗 东京喫茶 名店之味
烤吐司名店
ONLY 让人着魔的味道 合羽桥店
巴菲名店
喫茶Mountain
来一间日式喫茶店,寻找属于你的治愈与乡愁
Calico饴色的猫咖啡时光
猫咖啡店推荐
毛球之家/猫丸
名曲喫茶店Lion 昭和时代的博物馆
名曲喫茶店推荐
名曲咖啡 麦/Violon
漫画喫茶和style. Café 你可以在这里整夜地看漫画
interview 柿泽优子
漫画喫茶推荐
漫画空间/自游空间
ロッジ赤石 浅草巷弄的深夜食堂
interview 小泽康纯
深夜喫茶店推荐
椿屋咖啡店/喫茶室ルノアール
名古屋系喫茶店:传统与革新并行的地道风情
文人墨客的喫茶店
此间各有风情 日本20家特色喫茶店精选
日和手帖
盖在我眼睛上的猫咪肚腩
regulars
【Photographer】百百新 陌生土地的闯入者
【Book】《坚持十年的手账制作》
【Manga】Born 2 Die
【Magazine】《生活手帖》:没有时限的初衷
【俳句】街边小景
【料理】酱油渍蛋黄拌纳豆
【指间岁月】火(其一)

内容概要

特集撰稿人:
李雨潭
四川人、现居东京。职业心理咨询师、催眠师、生命状态优化师、日本文学译者。近年来致力于寻找日本美学文化与心理学的交集,在荔枝电台开设心理学频道“东瀛有礼”。
李一
“80后”专栏作家、独立艺术策展人、前电通社成员,现定居东京,和朋友共同创立创意设计公司Cabinet。对昭和时期文化及日本当代艺术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静电场朔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在东京进修硕士毕业。自由插画师、设计师、模特,新浪微博官方微表情cubecat原创形象作者。在杂志《东京流行通讯》中连载“东京视野” 专栏,长期穿梭于各大美术馆,致力于发掘身边一切有趣事物。
施小炜
学者、作家、翻译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现任上海杉达学院教授。
Regulars撰稿人
都筑晶绘
书籍设计师。1979年出生,2001年在法国接触到手工书装帧制作。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后专注于图书装帧、制作。
安藤杰尼斯
网站内容编辑、业余画漫画,电子游戏收藏家,“没未来的小崽子”。
彼得猫(彭永坚)
从佛山、东京、广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属AB型。《周末画报》全国创意总监,南方电影论坛、广州书墟发起人,于2009年创办“彼得猫•古本店”。
刘联恢
旅居日本多年,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学院教师,专职教授外国留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每年为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暑期访华团做中国文化讲座。
Samuele Or
2005年离开出生地香港,来到上海定居,寻找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下一站定居京都。以“吃、喝、玩,所以乐”为人生观,以酒徒为正业,为对的人做小厨子;副业为艺术总监、制作顾问;嗜好:食器、艺术书籍、艺术品等的收藏。现任香港杂志《P Magazine》艺术总监,香港信报LifeStyle Journal美术顾问及法国洋酒公司包装制作顾问。
毛丹青
外号“阿毛”,中国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游历过许多国家。2000年弃商从文,中日文著书多部。现任神户国际大学教授,专攻日本文化论。
受访人:
奥野薰平
1983 年生于京都,高中时代是个棒球少年,高中毕业后曾经想成为音乐人,在喫茶店“前田咖啡”工作7 年后,创立了“喫茶fe カフェっさ”。2013 年,祖父去世后,正式接管由祖父创立的六曜社。以“创业100 年”和继承“喫茶文化”为目标,用六曜社传达喫茶店不随波逐流、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空间的价值观,守护顾客所爱的空间。
渡边阳子
生于长崎县岛原市,当过上班族,后辞职到店里帮忙至今,今年春刚从母亲那里接手并成为“工房MOMO”的现任店长,闲暇时热衷于钻研养生。
下田钦司
1938年生于西东京市(旧保谷市)。最早从事不动产行业,41岁时特意到创立于1959年的咖啡老铺TOA COFFEE深造,终于在1985年12月17日创立了自己的咖啡馆品牌:楠木咖啡馆。
沼田元气
摄影师、诗人、喫茶店研究者、东京喫茶店研究所所长、日本孤独会会员、独自步行会会长,被人称为“ヌマ伯父さん”(numa伯父),日本新锐摄影师川岛小鸟的师长。
川口叶子
作家、咖啡摄影师。2000年春天,在席卷东京的咖啡热潮中创立了以记录东京咖啡风景为主旨的网站“东京café mania”。目前在东京和伊豆之间过着半岛屿半都市的生活。至今为止,她已探访了全日本上千家的咖啡馆和喫茶店。
野村训市
编辑、设计师。1973年生于东京,高中时代到美国交换留学,大学时代,作为背包客环游世界。回国后,在湘南辻堂海岸创办了海之家“sputnik”,2000年,企划并采访编辑了世界86人的生活方式的杂志《SPUTNIK : whole life catalogue》。目前以TRIPSTER为据点,从事室内设计、杂志撰稿、品牌企划等工作。
柿泽优子
和style. cafe店长助理,同时也是偶像团体“和茶屋娘”的成员之一。在偶像活动中,使用昵称“ときわ”(Tokiwa)。
小泽康纯
喫茶店ロッジ赤石第二代店主。曾在国营旅馆工作,之后继承了家族事业,开始专心经营喫茶店。
百百新
摄影师,1974年出生于大阪吹田市,1997年毕业于大阪艺术大学写真学科,1999年出版写真集《上海风格》,2000年荣获日本写真协会新人奖,2013年凭借写真集《对岸》荣获第38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特别鸣谢
奥野薰平、渡边阳子、下田钦司、沼田元气、川口叶子、野村训市、中村留美、柿泽优子、小泽康纯、百百新、杂志《散步的达人》


 知日·我们在喫茶店见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我的家乡离日本不过一海之隔,但我却从来没去过那里,除了日本文学,对那个国度知之甚少,更别提走进日式咖啡馆了。喫茶店这个词,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它的读音。所有我对日本喫茶店文化的理性或者感性的认识,全部来自这本书。坦白说,翻开这本书,我第一篇看的就是施小炜写的那篇《文人墨客的喫茶店》,然后是《名古屋系喫茶店 传统与革新并行的地道风情》。因为我是极度迷恋文化的人,而文化又是那么抽象的一个词语,什么是文化?我觉得它是日常生活,是人文风土,是建筑和艺术,也是电影和书籍,是市井小民,也是演艺明星……总之,文化可大可小,可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喫茶店多少也算“文化”的一个小侧影吧。对于一个离我那么近又很陌生的国家,我想从文化的角度去感受一下,其他各篇或许略为浅显,这两篇,有点深度,有点思想,符合我的阅读口味。施小炜老师在这篇文章里和我们详细说了一下日本的文学家和咖啡馆的渊源。开篇先说到了永井荷风对西式餐饮的喜爱,又从语言起源的角度考证了一下“喫茶店”这个词的来源。然后还说到了日本高大上的文化艺术界的“沙龙”——café Printemps. 油画家松山省三创办,实行会员制经营,会员都是当时日本的文化名流,比如,森鸥外、谷崎润一郎、北原白秋、永井荷风等。他们在这里畅谈,互相交流最新的思想,分享创作灵感。想一想,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场景呢!许多传世的伟大作品,就在这样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会谈之后,创作出来。说到底,日本喫茶店的盛行,是当时日本人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外部世界文明的产物,它承载了很多文化意义。到了今天,喫茶店则是人们身心放松,休闲的好去处。世界那么大,你想去走走吗?其实也不用去哪里或者走太远,就在家附近的咖啡馆,窝上半天,点几种不同的咖啡,然后你就可以感受感受了,这也是文化呢,有你参与的,与众不同的文化。
  •     喫茶这个词,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吃茶,如今江苏那边的方言,依然保持了吃茶这个词,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文化。而这个词,在现代的日本,则代表着日式的咖啡店。,从本书得知,日本的咖啡店分为两大块,喫茶店历史更为悠久,有着多元化的主题,比如以爵士乐文化为代表的爵士喫茶店,以轮船为主的航海喫茶店。另一种是星巴克为主的新式咖啡店,也有以可爱的猫咪为主题,以漫画为主题的新式咖啡店。首先来比较一下中日欧咖啡店,在选址方面比较:日本的咖啡店,不论是大街小巷都有,各有特色。这几天和欧洲的朋友去聊天得知,欧洲的咖啡店,大街上的很少,一般都是在小巷为主。我国的咖啡店,一般都开在商业区,或是以废旧工厂等地改出来的新小资文化产地,大学城周边也有。就算是开在小区门口,也是小型连锁咖啡厅一两个而已。在风情方面和口味方面来比较:日本的咖啡店人情味是做的非常好的。相信熟悉日剧的朋友都看过[风味食堂]这部日剧,其实日本的咖啡店也是一样,喫茶店尤其如此,如果我是顾客,我不仅仅是想要记的这家咖啡店的咖啡,味道,或是一道料理。更重要的,是我能在这个咖啡店,得到一些我想像不到的心灵上的满足或是休息。就算是没有任何主题,假如疲惫的时候,看着店主去泡一杯咖啡,聊一聊家常,可能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小小的放松,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常客,和店主或许也成为了朋友,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很美好。更不要说,日本的喫茶店,咖啡店,都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主题店了。在口味方面,本书介绍了很多咖啡蛋糕甚至意大利面的创新,很多都做的很精致,有很多都是店中独家的,也会有季节,地区等限定类美食。所以在看本书的时候让人感觉这不是在介绍日本咖啡文化,也是在介绍当地才有的美食文化呢。然后每一家的咖啡店喫茶店的店主都特别看中环境,就和日本的街道上看到的民宅一样,他们喜欢在店外摆上花盆或是直接用爬墙虎来装饰店的外墙,以表示自然之美,当然也有很酷的店主,在店内摆上大大的摩托车和冲浪版,很有型。还有什么中老年作家和美女服务生不得不说的故事啊,在本书也是写了一点,很有意思哦。欧洲咖啡店的感觉就是nice,悠闲,自由。Nice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简单轻松。悠闲是指咖啡馆的环境,欧洲建筑本身就千变万化,走在小巷中随便坐下一家看看建筑上的雕塑,美景。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啊。自由是指舒适度,虽然我没去过欧洲,但是据去那边的生活过的朋友们介绍,咖啡店早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了,也没有什么高大上,性价比也很高。在口味上来说的话,咖啡蛋糕汉堡之类可以挑到眼花缭乱。所以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去欧洲感受一下。我们中国方面,现在有单纯的咖啡店,多开在大学城附近,也有白天咖啡,晚上略带酒吧性质的咖啡店,多开在商业区。总体来说,服务员流动性很大,所以很少有能和店老板直接交流的场景出现。这不得不说是遗憾,所以人情味的话,就真的太少太少。咖啡主题店也很少,我有见过女仆咖啡店。经营约两个月倒闭,现因没有记录下当时店内的样子而略后悔,这也是我所在的城市的一道消失的风景啊。也见过轮船为主题的咖啡店晚上略带酒吧店,因为地理位置略偏所以经营的效果也不太理想。也有见过别的城市的漫画咖啡店,还听说已经出过猫咪咖啡店,对此都很有兴趣想去看一下。如果只是以口味来说的话,其实好像很少能感觉到非常有冲击力的。只有一家店,记住了他家咖啡的味道,是有点创新过的咖啡味,有着冲击感。之后就念念不忘。然后那家店还记得的是和我品味相同,有一次和朋友在那儿闲聊,忽然传出了最喜欢的一首JAZZ,真是大为惊喜。从此成为那家常客。可惜蛋糕类有一点单一,虽然是蛮好吃的。希望我们这边也会有更多美好的咖啡店啊。读完这本书的感觉,我想到了日本有一个电影叫[咖啡馆故事],说的就是父女俩有了一个咖啡馆后的人生,其实这部电影有点闷说的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这本书,这部电影,不就是我们的生活所构成的么。只不过,咖啡店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滋味了。所以我想了几天,写下以下心得,也欢迎看了这个文的朋友们写一写,互相交流。当我在咖啡店,我会干些什么?. 工作,创意,策划方案等等。有不少是在咖啡店去完成的。只是在公司想想想写写写其实有时也蛮苦逼的,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都需要学会放松。那不如带去咖啡店,至少还有宁静的音乐陪伴,说不定就是你喜欢的那一个曲子呢。. 聚会。包括.咖啡聚会,喜欢的咖啡朋友,每次带一点咖啡豆过来互相品尝,再带点新咖啡豆慢慢品玩。.读书聚会。这个很有意思,咖啡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喝点咖啡,看看书,聊聊读书心得和人生,也许会收获许多。.发呆。什么事也不做。就算这叫做现实逃避,或是孤独的享受人生,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把这个叫做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尽管点最喜欢的蛋糕和咖啡好了。发呆过后,再继续火拼人生吧。.躲雨,饿了,渴了,下午需要用咖啡提神用。这个比较现实但也是最有用的。在咖啡店最难忘的两件事:一个是一好友在离开这个城市去了国外,然后几个好友聚了一下,想到大家平常都蛮火拼人生,互相扶持,从小姑娘一直加油到现在,以后都可能很少见面,还是很感伤的,有几个好友当场落泪。现在想来还是很唏嘘。另一个就是去年年底和家人在咖啡店迎来新年。那种“啊。。。这一年我对自己还过的不赖,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的心情。所以说不管在哪一个国家的哪一个咖啡馆,都有可能会发生有趣的事,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和想过什么样的人生。那么,就写到这儿,去咖啡店喝咖啡才是正经事。
  •     一开始看到这期《知日》的选题时,还觉得似乎不太具有日本特色的样子。毕竟以我对日语的可怜了解,并不能理解“喫茶店”这个汉字词汇究竟是什么概念,对于宁可舍简就繁用“喫”而弃“吃”的日本人民,还有一点无奈的心态在里头。当然,读完本期之后就明白了,原来看似西洋风的老式咖啡馆,其实也充满浓郁的日系风情。特别是对喫茶店和星巴克式连锁咖啡馆两个概念不厌其烦地解词辨析,举例说明,让人不由觉得,昭和年代与平成年代的不同风物,似乎也都浓缩在词汇之中。喫茶店这个称呼,一下子就老派与和风了许多。前几年去日本,只是热衷于各种古建筑、特色小商品,抑或是一路吃去,河豚、帝王蟹、大阪烧、鳗鱼饭、烧鸡肉串、怀石料理,再加各式回转寿司,倒还真没有在百忙之中体会日式咖啡店的情调。一点遗憾,大概只能等下一次行程再去补完。本期书后所列的20家特色咖啡店,绵延贯穿日本全国,类如旅行指南,循径登门倒是一点不难。当年在日本逗留,经历很多日常小事,曾经深深地被一种同源异质的文明感击中,内心其实有些难过。如果把日本当作中国近代社会无数平行世界中的一种可能性来看待,似乎我们原本也有很多宝贵的精神理应传承至今,不至于要远到异国去体会并震撼。比如在明治维新后才真正渐成风气的喫茶店,经历近代史中很多看似难以逾越的文化浩劫和文明冲突,非但不曾销声匿迹,反而还向死求存,绵延有绪。这种百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点滴沉积,在大海这一边已堪称奢侈。喫茶店的种种花样名目,在书中列如琳琅,都也是来自这日久沉积的一点点闪光。自祖父、父亲或丈夫处继承而来,在平淡中渗透无声的服务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个性、品质和传承,又或者是在二十一世纪科技浪潮中难以避免的过时和萧条,都带有纯正的日本式的忧伤。不论传统的日式手作技艺,还是来自西洋的喫茶店,其实都共同沐浴着当今日本社会的同一抹斜阳。印象最深的是那家古典音乐主题的老店,几十年下来,老板娘也从纯粹的门外汉变成了发烧友,依然孜孜不倦地守护着凝重的老店与早已被技术淘汰的黑胶唱片。而大洋此岸的这一国中,似乎一直也没有什么绵延笃定的耐性,总是忍不住去推翻、改造、追逐新的时髦。许多新鲜事物的短暂生命,都被丢弃和遗忘得得太过轻易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期题材小反而看着充实一点
  •     这期介绍咖啡店有趣,假期去日本行程匆匆,没什么机会到cafe饮咖啡。经过六曜社没有入内,遗憾。
  •     第一感觉,一本介绍各个店的介绍杂志合辑成的书。
  •     在咖啡馆里看到这本书 本来只是打算坐下歇脚个几十分钟就走的 因为发现这本书 抬头就已经过了一下午的时间 看完让人心驰神往啊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体验一番
  •     介绍很详细
  •     那些夜晚耶
  •     去了大阪梅田伊势丹男士商场的丸福,装修比主楼那家要商务,服务好但口味一般,遗憾木有时间去街边小店,环境应该更有FU吧,路过某一家里面都是很有腔调的老头老太太。
  •     排版和图片都很好,这一本感觉店主的访谈都不太走心呐,文字可读性就差了一点
  •     方便爱好者巡礼
  •     古典乐咖啡店,下次去东京一定要试试
  •     因缺思婷
  •     在野萌工作室喝下午茶翻完的 mark
  •     略略看看图片和某些关键字即可,排版和文字内容真的不咋的。
  •     日本の喫茶店で、あなたの慰めとノスタルジーを探せ
  •     好想去日本!在中国好少这种独立私人的咖啡店啊,很多都是起商业化的,只是装逼的店:(
  •     内容好少
  •     某些部分还可以,后来虎头蛇尾,变成了咖啡厅介绍书。
  •     日本的咖啡文化...
  •     一直喜欢知日,买了几本,只有这本能看进去,希望这个不是唯一一本,哈哈干货太多
  •     知日这种没有逻辑不分主次的栏目编排也算是一大“特色”。本册中规中矩。
  •     很轻易就成了一本各个咖啡店的广告~那么多人开了那么多加咖啡店,顾客是什么感受呢?
  •     整体比以前做的好,摘录两个短评。 1/ 不同风格、不同主题和不同背景的店主访谈,还是欠缺一些差异化的特质,千篇一律,如同广告 2/ 也许可以再配上一个店内装潢内饰剖析、日剧里的店、和在不同地域的店的特征(比如筑地的「爱养」)
  •     杂,乱,完全是旅游指南。排版也糟心。
  •     旅游指南参考
  •     杂志嘛 看的开心就好啦 在kindle上下载的电子书 特地买书就不值啦
  •     能不能开除美工,谁搞的平面设计。
  •     貌似是苏静主编的最后一本知日了。追了知日那么多年,还是很有感情的。这本写的“喫茶店”不能简单地翻译成“咖啡店”、“茶馆”或是“茶餐厅”,是一种只在日本上个世纪才存在的形式。不看日剧很难懂。很安静,不吵闹,但是又只提供很苦的咖啡,很简单的轻食,除了满屋子烟雾缭绕以外,只有一个大叔站在柜台后面很轻声地与你聊天。这种装逼的格调一般人hold不住。就像这本里介绍的第一家六曜社一样,气场强到坐落于京都最繁华的四条河原,照样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不是不能,而是不敢。然而,这也渐渐快成了历史。
  •     对不同风格的咖啡馆的寻访。喫茶店にて、流れた時を思い出せ
  •     讲述了日本喫茶店的历史到现在的发展,一个美好的年代,喫茶店的装修,每个店主的故事,也许与音乐有关,也许与书籍有染。在家与职场,学校之间,就像是家以外的客厅。灵魂的栖息地。
  •     看过的最新出版的一本。比平均水平略高。
  •     日式独特的文化现象
  •     哇高出平常水平诶,有55分四舍五入就算及格吧,在指南书中算是不错了?
  •     单纯感叹一下原来真的有人以文艺小说的方式在生活啊 此外这本杂志真的没啥好翻的
  •     想起了钟方铃的《书店风景》,通过阅读,每一家店都留有让读者印象深刻的鲜明特色,但这种感觉在喫茶店里感觉不是特别明显了,有点平淡?
  •     杭图借的书 一块钱寄递费真是良心
  •     一直很钦佩日本人做事的精细与几近苛刻的经营理念,日本咖啡的兴起与日本人的传统文化融合。很喜欢这本书。
  •     风格过于统一,好像看了很多,最后什么都记不住。
  •     日本的咖啡店,价格真心便宜呀!
  •     看完清酒篇再看这本,简直是浅的不行。
  •     好有情趣。
  •     字基本没看进去 就只看图片了 喫,此字音chi,同“吃”。
  •     对于喫茶店的大概了解还是有一些的,不过想要具体体会,恐怕还是得到霓虹亲自看看。
  •     可以照着介绍找一下这些店
  •     这本书奠定了我“再读知日就去死”的观念
  •     去日本的时候一定要去喝一杯。
  •     缓慢而幸福的时光,泡杯咖啡看的话会很惬意
  •     在去温州的航班上读完了这本杂志,感觉好憧憬。这本书要送给芬达,我实现不了的,交给你了。或许契茶店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卸下防备心理的地方,书里的描述让我觉得好温情贴心,就好像有一只手温柔地放在你背上,对你说“不那么努力也可以呀。”一个社会,要到了大家都素质高了,才能实现日本的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吧。
  •     觉得一般呢~
  •     算这四本中相对还可以的。
  •     是一本日本咖啡文化旅行指南手册,在这里手册里可看到一些一定年头,还在经营且比较有特点的咖啡馆的介绍,他们在地址在哪,特点在哪。要是有机会去日本路经附近可以拜访的一些店之类。不过像日本这样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减慢的国度,文化的沉淀与积累恰恰是当今的中国缺少的。我们能百年经营的貌似也就几家药店,咖啡馆的招牌门脸换得比清仓减价还要快。有计划去日本旅行的朋友,可以一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