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尺牍入门》书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20011040X
作者:谭正璧
页数:159页

现代人写信、写邮件、写短信必备

书题有些专业,书本身是很有意思的:教人如何书写得体规范的信件。从称谓、行为再到落款,作者都按信件的几类常用用途给出了详细的实例,比如请求类信件、交际类信件,如何写信给平辈,如何写信给长辈。推荐给各位。

文言尺牍的钥匙

何为尺牍?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也泛指书信。古人的书信今人理解起来有些晦涩,毕竟时代离我们久远了些,文言也变成了白话,信中很多用语跟现在不同,还有就是顶格、换行、空格等格式有些不好捉摸。这本大家小书,给了我们理解文言书信的一把钥匙。这本书是知识性的。阅读的目的就在于你能增长知识。书中序里的《略谈古代书信的格式》知识量大。举了很多例子,并有袁枚、曾国藩等人尺牍照片,给人直观的感受。著者讲古文尺牍,分为请求、陈述、人事、交际四类。文章的体例是例文——注释——翻译。文言尺牍也是文言文,也是按文言文的一般学习方法来编排的。古今相同,书信都应该是称呼、问候、正文、祝福语、署名、年月日。古人的书信礼节更多,没有电话之类的方便联系,写信之类,我看很讲究,先叙旧谈交情啊,恭维一番说些客气话,再提正事,还恳请回信之类。古人书面语多喜文雅,信中也会涉及用典。读者参看注释很有必要,要不然就容易一头雾水。虽然我学过一点古文,看起这本书来感觉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文言书信的空格,比如这个:月前踵 府。翻译为,月前在你府上。不知为何要空一格。再如这个:姑母归宁,述及吾 妹。按现代格式,吾妹不应该连着写,空什么格。古人讲究,凡是表敬颂扬,都用高起一字,称为单抬。涉及收信人的祖父母、父母,也用双抬。称及收信人的其他尊长,或兄弟辈都用平抬。前面年提到的两种情况成为挪抬,即遇到人名或称谓时向下挪移,留出空格,表示去除其头上的重负,让其头可以昂起。正文中遇到自称,格式上也有讲究。如弟、侄等字样,字号写小些。祝颂问候语,现在多用此致敬礼或者祝身体健康之类。古人用的是安、祺、祉之类。总之,知识量大。本书另有附录二。附录一是称谓。我对家族亲戚之类的称谓向来懵懂。所以特意学习了下。称自家的往往带“家”字,比如家父,去世的带“先”字,如先祖。称别人家的,多带“令”字,如令妹。称晚辈,多带“贤”字,自称为“愚”。古人的尊称是内外有别的。看了这书,还是觉得文言尺牍中的繁文缛节太过,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该省的省,该减的减。倘若要有兴趣了解古人尺牍的规矩,那这本书就派上了了用场。

珍藏的记忆

现在通讯发达,各种通讯软件和工具层出不穷,写一封信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有事,或打电话,或微信、或QQ、短信,各种方式能让我们轻易地找到一个人,再把事情说清楚。现在的人不常写信,我上一次写信也是许久之前的事。就算写信,也简单明了。而这次看这本小书,突然觉得写信也是一件美好的事。这些信大多取自民国时期,涉及都是一些日常事,如借东西、帮忙买东西。想来那时通信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传话都要用车马人代替,所有事都要用信笺表达。信上记述的大多是一些小事,但因叙述的优美典雅,读起来也顿觉美好。虽然多了一些繁文缛节,但却娓娓动听。现在就算写信,大多也不讲究文法与格式,基本上都是开门宗义,直接写事项,现在写信很少能用优美二字形容。而用文言文写信却优美许多,有一封姐姐写给妹妹的信,托代买物品,虽是小事,但用词委婉,语气和蔼,像一篇用词优雅的文言散文。请求事项的信,最后都不忘“一定好好谢谢你”结尾,虽是客套的语句,却表达了写信人的诚意。一封信也体现了写信人的文人素质。这本小书选取的信,大多用词讲究,格式精准,可作为文言文信笺的范文。这些信除了让我们看到文言文写信的优雅和客套,还从另一个侧面让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面貌。本书选取的信归纳为四大类,分为请求类、陈叙类、人事类、交际类,涵盖了社会交往的各个层面,也影射了一部分当时的社会现实。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封信劝慰友人,友人开商店,写信人强调一定要卖国货,支持国民经济,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要偏偏写一信劝慰,事隔这么久,还能为写信人的爱国情操所感染;有的信还提到了教育子孙,特意写信叮嘱后辈妆容可体,勿姑息子孙,这在现代看来,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看完这本书,也想提笔写一封信,就算一件琐事,用纸和笔,用心地写下每一个字,把这带着温度的信辗转到友人手中,想他收到信后,一定欣喜异常。一条普通的短信或微信,在工业化的时代也是板着面孔,冷冰冰的不带温度,而一封手写的信收到的人将会备感珍惜。我也存着一些信,那是上学时与同学互写的,这些信如尘封的岁月同时间一起沉入海底,但却成了最珍贵的收藏。偶尔翻出品读,这些稚气的文字同那些时光一起扑面而来,当时只是随性的文字,没想到若干年后,却成了最有意义的岁月的见证。当我们快速奔跑时,会丢失一些优雅与沉稳,快捷的通讯方式也让沟通变成零距离,但距离的美,文字的美却损失殆尽。我们慢下来,用心地写一封信,读一封信,重拾那些美好与回忆,这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古人写信不简单

一些书籍和影视里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位穷酸缺钱的秀才支着根竹竿,挑着根布幌子站在街边卖字画,顺便代人写信,其中某些文采高的秀才写信时颇费一番功夫,酬金自然也颇为不菲。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里或许要纳闷:写信不就写几个字吗?为何值得如此大费周章?确实,在Email和短信,微博横行的年代,白话文大行其道,文言文只能在古籍上看到的时代,人们已很难去想象古人写一封言辞妥帖的信需要花费多大周折。当然,作为简化语言的代价,今人也无法像古人那样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所以这本文言尺牍入门,姑且可以当做今人模仿古人书面写作的一种参照,也可以当做体会古人用鸿雁传递的情感的一个入口。由于古人从不用你我相称,书信里的称谓可谓是五花八门,阁下、足下这种算是最普通的尊称,台鉴要高档些,表示敬意浓厚,钧鉴则是称呼官场中人时用的词语。这些称谓若是胡用一气,被贻笑大方还算是小事,若引起收信者不快,产生相反的效果就大事不妙了。另外,今人常说的多日不见,在古代书信里也有文绉绉的表述,比如“自违芝采,弥切葵倾”,再比如“握别兰仪,弥殷葭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信件收尾时的安好也有多种方式,比如老师可以用教安或撰安,夏天可以用阃安,官方的可以用台绥,商人可以用筹安,在此不一一细说,每篇读下来都有所不同,只令人觉得精彩纷呈。这本书里收纳了很多种类型的书信,从称谓、行为再到落款,作者按请求类信件、陈叙类信件,人事类信件,交际类信件来划分,其中每一类里都有给平辈,长辈,小辈等多种类型。尽管这本书里的每一封信都隐去了寄件者和收件者的姓名与身份,然而我们不但可以从书里学到上述的人物称谓与礼貌用语,还可以从用词与语气的恭谨程度判断出寄信者与收信者双方的职业、身份甚至亲疏远近。在此就不多做讲解,需要研究的人还是买本书来细读一番,好好体味吧。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每封信后都有简要的翻译,虽然不是逐字逐句翻译,但也可以帮助人理解大部分内容,还是非常有用的。

传统文化的落日余晖

一群傻逼整出了五四浩劫,之后传统文化遭到接二连三的灭顶之灾,至红羊劫而巅峰,于是乎斯文耗尽,将祖宗遗留的宝贝糟蹋殆尽,以致举国文盲,所谓名流如毕福剑,就算有很强烈的装逼需求,一个“九球天后”也错2字,就算是所谓文学家,也鲜有懂古文、古文化者,如擒获诺奖的莫言,题写的匾牌也是错误连篇贻笑大方,最后不得不摘牌,遑论芸芸大众了。但是,中国文化毕竟有很强大的再生能力,可以以心传心,经典在,文化就不毁灭,就会重生,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虽然现在的国学热乌烟瘴气,但贵以贱为本,真正国学复兴概率还是很大的,只要不断地发掘经典书籍。谭先生这本《文言尺牍入门》,可以说是这样一本经典,但更确切的应该是讲解文化的经典。尺牍,有些文绉绉,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书信而已,不要小看书信,古代没有微信,没有e-mail,连电话都没有,书信是穿越时空沟通的主要载体,极其重要;不要说古代,就在本世纪初,e-mail没有流行之前,书信都是极其重要的载体。所以,在当时而言,代人写信甚至是一种职业,因此写好书信、写出文雅太重要了。但是,文脉断了以后,书信开始白话,似乎会写字就会写信,没了那么多文雅。谭先生这部书,证实有助于理解古代士人交接之道,学习传统书信礼仪规范。话虽这样说,但是,这本书为学习文言尺牍而写,取材以实用平浅为主,说的都是日常事,没有《古文观止》里面书信那么牛逼哄哄不容易懂,而且每篇尺牍后均附有注释和译文,可令读者无师自通,不必担心看不懂,就算只有初中水平,阅读这本书就没有障碍,而且会学到很多东西。古人日常书信,跟《古文观止》里文学家之间的装逼不同,是要办事的,是为日常服务的,谭先生把这些日常事务按性质分为四类:请求类、陈叙类、人事类、交际类。读后你会发现,古人说话,原来是那么的含蓄,那么的委婉。当然了,很多也都有些死板,这里也不一一赘述了。我们今天读这本书,更多的是欣赏古代的一种文化传统,发微信或陌陌约炮的时候是用不着了。


 文言尺牍入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