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213058325
作者:[美 ]奥托·夏莫(C.Otto Scharmer)
页数:412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制化失败的时代,需要崭新的意识和集体领导能力。在《U型理论》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奥托•夏莫邀请我们一起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探索一种革命性的领导方式。

关注的对象和关注的方式是创新的关键所在,而阻碍人们有效关注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完全理解关注和意图产生的内在场域,并与之建立联结。这就是夏莫在《U型理论》一书中所说的“盲点”。穿过夏莫的U型过程,我们有意识地接近“盲点”,并学会了与“真实的大我”——知识与灵感最深层的源泉——建立联结。这就是“自然流现”(presencing),是夏莫结合了“当下”(presence)和“感知”(sensing)两个概念创造的一个术语。

在对150多名实践者和思想领袖长达10年的研究、行动学习和访谈的基础上,《U型理论》提供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例证,收录了许多练习和实践,帮助领导者以及整个组织转变意识,与未来最佳可能性建立联结,并获得创造未来的能力。
[编辑推荐]

奥托•夏莫是“U型理论”的第一位理论家,也是《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一书的合著者。

奥托是探索变革深层动力的组织学习大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资深讲师,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Presencing Institute创始人、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创新与知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曾为戴姆勒、普华永道、富士通等知名企业进行领导力项目培训。

《U型理论》一书教你如何发现人们的内在“三器”: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并教你如何应对内心的三种阻力: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

U型理论是《第五项修炼•心灵篇》的理论内核。“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彼得•圣吉,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总编辑、教授、博导钟国兴老师倾情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书籍目录

引 言 踏上发现的旅程
正视时代的危机与呼唤
盲点
进入场域
阿基米德支点
改变注意力的结构
U 型理论:从最高的未来可能性进行探索
新兴科学
场域之旅
第一部分 发现我们的盲点
第1章 大火带来的启示
第2章 踏上 U 型之旅
U型理论的发端
在施乐帕克研究中心访谈布莱恩•亚瑟
认知科学的盲点
领导力的内部领域
第3章 学习和变革的4个层次
学习和变革的层次
我们集体行为的源头是什么
物质与心智的割裂
学习的两种源头和类型
组织学习的盲点
第4章 组织的盲点
动态复杂性
社会复杂性
新兴复杂性
管理者们的工作
从产品到过程再到源头
发自源头的领导力
共同进化的组织环境
机构的盲点
第5章 社会的盲点
新世界的创世
全球经济的兴起
网络社会的兴起
文化精神的变迁——新意识的兴起
三种运动,一股流
社会世界的舞台
社会的盲点
第6章 科学的哲学基础
场域漫步
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
第7章 关于界点
跨越界点
我们时代的标志
第二部分 进入U境
第8章 下载
过去的模式
下载的场结构
全球健康公司
组织学习和变革的 4 重障碍
第9章 观察
如何观察:外在的景象
从下载到观察的转换
观察实例:患者—医师对话论坛
【场记】开发共同观察的能力
第10章 感知
患者—医师对话论坛
感知的场结构
原则
感知实例
整体的两种类型
认识论的逆转
【场记】走出困境
第11章 自然流现
从源头观察
创造力的两个根源性问题
自然流现的场结构
知识和觉知的两种类型
真、善、美的时刻
自然流现的原则
【场记】四项基本原则
第12章 结晶
改善患者—医师间关系的质量
结晶的场结构
结晶的原则
【场记】两种意志
第13章 塑造原型
医疗保健网
塑造原型的场结构
塑造原型的原则
【场记】联结的三种类型与交流机制
第14章 运行
演奏宏提琴
运行的场结构
运行的原则
系统整合
创新生态系统
进化生态系统的场域转变
现代医疗保健系统的进化观
【场记】创造高效学习的基础结构
第三部分
自然流现,引领深层次的创新与变革
第15章 社会场域理论的 21 个命题
社会环境与人类意识
社会场域理论的21个命题
第16章 个人行动
从一个三岁孩子那里学到的
剧院舞台和集体场域
希特勒的秘书
第17章 谈话行动
冲突的观点
下载:从场域1启动谈话的过程
争论:从场域2启动谈话的过程
对话:从场域3启动谈话的过程
自然流现:从场域4启动谈话的过程
生成流的谈话场域和反场域
在组织中运用对话访谈
运用对话识别大规模变革过程中正在生成的主题
谈话场域的进化道路
第18章 自然流现的原则和实践:引领深刻的创新和变革
共同启动:聆听他人的观点以及生命对你的召唤
共同感知:前往最具潜力的场所,以打开的思维和心灵去聆听
共同自然流现:静修和反思,让内在觉知得以生成
共同创造:塑造新事物的微系统原型,通过行动探索未来
共同进化:通过从生成的整体中观察和行动来培育创新型生态系统
根本原则:社会场域的三个基础

内容概要

奥托•夏莫

探索变革深层动力的组织学习大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资深讲师,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Presencing Institute创始人、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创新与知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曾为戴姆勒、普华永道、富士通等知名企业进行领导力项目培训。

“U型理论”的提出者和创建者。历时8年、访谈150位杰出科学家和企业家,并与彼得•圣吉等人深度会谈一年半,后经长达两年的整理,创建了U型理论。

“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的合作伙伴,也是《第五项修炼•心灵篇》的合著者。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文是我在学习了U型理论之后重读《学习之道》这书后的体会,我发现顶尖运动员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经历U境的奇妙过程,也许对于跨界理解和体认U型理论有帮助。此文同时发布在《学习之道》一书的评论里,见http://book.douban.com/review/7398131/  《学习之道》这本书讲什么?   《学习之道》(英文名:The art of learning)这本书概述起来就是1本回忆录、两个冠军头衔、三个部分,1本回忆录是指这是美国的天才国际象棋选手乔希▪维茨金的一本回忆录,两个冠军头衔是,在本书中他展示了自己如何通过体悟学习的艺术,在淡出国际象棋后短短几年之内从零起点成长为毫不相干的世界太极推手领域的冠军      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作者的国际象棋生涯和学习国际象棋过程中的体悟,第二部分是作者跨入太极领域内的学习心得和点滴,第三部分谈了作者将两个领域融会贯通的身体、头脑、心灵三者合一的学习艺术揭秘。国际象棋是头脑的艺术,太极是身体的艺术,而两者若想真正进阶成为大师级选手,又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修炼和内心的沉静。这其实也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学习,专业之上功夫在诗外,在于内心。    《学习之道》读来有什么用?   主要有3个方面,   1. 如何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本书十六章谈到的释放压力的步骤和方法很实在,几乎所有领域,无论运动还是演讲、领导、商务沟通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心理素质的提升。   2. 指导我们如何开展更高效地学习更有效地训练 如果说市面上绝大部分谈个人学习的书都是揭示如何入门或最多从入门到熟练,这本书恰恰谈的是如何从熟练到高手,并且适用于任何领域   3. 体会和践行U型理论的绝佳素材 这是接下来要谈的内容      另外,由于国际象棋和太极都是个体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凡是实质上具备这两个特质的  领域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触类旁通的启示,例如网球、谈判、销售等。    《学习之道》与U型理论有什么关系?   1. 两者都是谈学习的深层艺术 本书书名不言而喻,U型理论也是强调提升学习的层次,特别强调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未来不可预测,只能感知,感知必先修炼内心,《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虽然已是顶尖大师,但在比赛当中仍不断遇到实力更强劲的对手,而他战胜对方的奥秘恰恰就是让自己忘掉对手的招式和存在,忘掉自己的评判,专注于内心深层的对内观察,最终这种不带评判的观察和沉浸帮助自己在很短时间内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或者是对手在这方面处理的稍有欠缺,败给了他内心的焦躁和异动。      2. 作者从世界顶尖运动选手的角度诠释了U 在第十二章(化困境为优势)的重要比赛中,作者更擅长的右手骨折了,被迫只能以未曾完全开发的左手应战,逼得作者不得不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思考和感知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并通过单手控制对手的双手,最终作者在对决时感受到时间好像慢了下来,他能把对手快如闪电的出招看的好像慢动作回放一样,这明显进入了U的底部,作者获得了意外的胜利但并不罢休,进一步思考如何不受伤也能做到让时间慢下来,他形成了初步的想法(原型),于是找合适的队友不断演练和完善,最终找到了更多运用无意识的信息快组的观察方式see more with watch less的诀窍,这使得乔希的竞技境界又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作者写书的时候当然还没有U型理论,我这种牵强附会作者未必会同意,但我确实感到作者经历了典型的U境之旅,读者也荣幸地成为旁观者。    这本书的重点章节是哪些?   此书因为是自传体加回忆录的写法,并不难读,但其所谈的学习的艺术又上升到了哲学和灵性的层面,所以读透很不容易,因为我自己并无国际象棋和太极基础,所以也远远不敢说读透,我个人阅读体会,此书三、四、五章(第一部分),十一章、十三章(第二部分),十六章、十七章(第三部分)是全书精华,值得不断回味    《学习之道》的延伸阅读材料    电影《天生小棋王》(又名《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根据本书主人公的真实经历改编   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教练技术奠基人提摩西•加尔韦著)      本文作者Eric微信号ericpt,专注于培训互动技术及学习体验优化,对跨界思考和探索非常感兴趣,欢迎交流
  •     奥托•夏莫(Otto Scharmer)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多年前他跟随《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一起做学习型组织的项目时,发现项目的成功与否与组织的领导人有很大的关系。一个领导者,如果他想做出改变就会成功,否则就不会成功。而领导者能否创新,取决于他的内在愿望。于是,奥托开始寻找转变的内在源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时间,他总结出U型理论,总结出发展有效领导力的七项能力和步骤:1 觉醒:停止旧有的“下载”式思维习惯;2 觉察:暂悬习惯式的“评判”,以新的视角观察;3 感知:使注意力转向,从他人的角度感知,从整体感知;4 自然流现:与静默的源头以及想要生成的未来建立联结;5 结晶:澄清愿景和意图;6 建立原型:联结头脑、心灵和双手,通过实践探索未来;7 执行:联结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领导力,维持和发展创新。按照他的说法:U型理论首先是一个理论框架,让我们学会从问题的第四层、从源头去看问题,而不是从原来的经验里去看问题。第二,它是一个方法论。无论是个人、团队、组织,或者一个系统,如何去联接第四层的源头然后做出决定。第三,它也是一个人的存在,交给我们怎样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做一个真我。奥托·夏莫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也曾经跟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学习,冰洁借鉴了《大学》中的“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七个与道德完善相关的步骤来完善自己的理论框架,他觉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面向未来生成新的领导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他觉得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多重危机,探索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集体接近精神的根源。因为“所有伟大的发现都源于深层的内在旅行”。7月12号,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奥托先生接受大刚同学的采访,不仅仅谈U型理论,更说说他对于宗教修行、社会危机和科技趋势的观察和思考。大刚:作为一个读者,我感觉《U型理论》中的方法跟宗教修行有关,有过禅修经验的人更容易接受,您个人对于佛教或其他的宗教一些方式有无修行?你如何看待宗教和和你目前探索的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呢?奥托·夏莫:我有宗教修行的经验。但是我不同意有宗教信仰就很容易理解U型理论的看法。我想区别一下宗教和灵性。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也就是说除了信教的人之外,人们开始向更深层次进发,开始关注自身的体验。灵性其实就是和创造力、能量以及承诺的深层源头连接。现在,许多事情正在发生。你也可以看到,这种觉醒有的发生在宗教组织内部,但大多数都发生在宗教之外。所以我想对此加以区别。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关注有组织的宗教社群,而更多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与我合作的组织来自全球各地,组织里的人们有着不同宗教信仰。我想找到一种共通的语言,可以允许每个人都借助这种语言,对既有的却未曾关注的深层次体验有更多的觉察。自然流现(presencing)、与源头连接以及感知等概念都是这种语言的例子,它们并没有很多宗教背景,也不牵扯到宗教意识形态,却能帮助你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的体验。说到底这就是科学的精髓。我对科学和灵性的合一非常感兴趣。我所说的科学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挖掘生活数据和自身体验的方法论。这也是我给自己的定位----探究科学和社会变革或领导力之间的关联界面。的确,构成U型理论的三个核心方法之一就借鉴了冥思练习。不过还有两个不是冥思练习的传统。所以有一些关系是确定的。但问题是如何让普通大众获得其精髓而并非只有信仰宗教的人才可以。我认为我的定位是综合性的,我将许多传统以及我所知的所有修行混在一起。 在U型理论中,我使用过的唯一类似宗教的词语就是源头(Source),你可以说这借用了道教的“本源”。其他再无和宗教有关的东西了。我保留了“源头”是因为除了与道教理念有关系,它也是一个通用的理念。所以阅读时即使无背景知识,你还是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是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灵和开放的意志,你可以参考全球任何智慧传统,都会有殊途同归的理念。不同的传统侧重点不同,对吧?佛教更强调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心灵——慈悲。对于开放的意志强调略少。开放的意志来自创业创新精神。U型的右半边(也就是实践和行动的部分)在冥思传统中一般来说侧重相对少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引入其他方法和工具。大刚:如今我们从很多媒体看到,佛教的修行方法在西方的主流社会中很受欢迎。这也许是包括你在内的很多人研究和探索东方智慧的结果之一。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呢?奥托·夏莫:曾经有人告诉我说,高盛投资的一些人现在在做冥思。我说:“哦,太好了,修炼好了就可以更加变本加厉地损害美国本土乃至全球的主流经济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个体正念的修炼无法解决全世界问题的例子,所以我们需要将正念应用到集体系统中。对此研究比较出色的可能是卡巴金,他发明了正念减压(MBSR)。他的理念是向全世界介绍佛学修行而非佛教。这说明修行可以无宗教信仰。所以我自己的源头部分在东方,但绝大部分在西方,因为西方也有深奥的传统智慧,值得引入的鲜为人知的智慧。所有传统智慧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然,也有一些局限。其中之一就是我刚刚指出的U型的右半边。另一点是U型理论的左半边,基于科学的方式去研究如何感知未知的事物,这也是我认为在集体层面创建觉察力的关键步骤。所以如果你对比我的方式和传统智慧,你会发现当今有很多在个人层面应用正念的实例。但最重要的事情却没有体现出来,即将正念带到集体层面,系统的高度。这是当今被忽略的一点,也是U型理论想要实现的一个方法以及研发一系列的工具实践的用意所在。大刚: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有人觉得这些年你和彼得·圣吉一直在尝试创建一个新的组织行为学的体系,这种说法你认同吗? 奥托·夏莫:我不这么称呼我们的研究。部分原因是“组织行为学”的叫法并不传神,没有真正抓住什么是新东西,现在有太多的组织行为以及系统变革的研究。我认为那没有什么新东西。而真正的新东西或者说在U型理论中提出的新理论是将意识作为一个显化的变量引入到 社会系统的理解中。我们研究社会系统以及实际变革项目中的干预措施,这是我们研究的前沿之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这么称呼太普遍了。你可以这样说,但是太泛泛了。基于觉察的系统变革或基于觉察的行动研究可能更加准确,虽然也不是最好的叫法,但是更加准确。大刚:您在中国的学员身上看到什么变化,对您有什么启发?奥托·夏莫:今天早晨在课堂上有一两个事例,描述了一些我在以往教学中见过多次的事情。这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读一下我记录的学员分享,以便引用的准确性。一个学员说:回顾10月以来的旅程,IDEAS 旅行是一次心的旅程。它打开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与他人联结的新方法,一个全新的自我存在。另一个描述的多一些,他说这个项目并非仅有工具和知识。它改变了你思考的方式,让你在面对挑战时,跳出旧想法的束缚,感觉好像自己发生了变化。我感觉我同事也发生了改变。我感觉他们的意愿变了,我们更加容易达成共识。结果是,我们能更好的感觉到彼此的感受并更好的执行。所以他们描述的是三个转变。思维的转变,从重复旧习惯到获取新事物,可能是更加有创意的思维方式;关系的转变,从争论、议论和客套这类旧形式到真正意义的对话和集体创造力的发挥;合作的转变,从一成不变的反应式到共创式的合作。这样的转变我看了很多次,所以我将它记下来在今天早晨课程中的分享。大刚:我们中国现在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我看你的书的时候,也在思考中国人怎么能够去面对一个正在生成的未来。 关于这些问题和困惑,按照您对中国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人的了解,您有什么一些说法和看法?奥托·夏莫:这种困惑不仅局限于中国。每个思考着的公民以及世界上的每个团体都有同感。当你思考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这种困惑感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你不觉得困惑,你很可能在否认现实,或者愤世嫉俗。如果你真的思考当今发生了什么,你就会感到困惑。是的,污染在中国的确更加明显。但是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所以我认为人们应该做的是—我在U型理论的开篇以及我的新书中更加详细的强调了-----在社会中寻求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从简单的壁垒式的各自为政,演变到运用共创式的平台来促进为某一议题而聚在一起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集体协作。我称之为经济4.0时代,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机制,而且我认为这是唯一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大刚:如今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慌张。移动互联网让我们大家连接越来越紧密,但换一个角度来讲,手机、互联网、社交网络对社会整体有一个特别大的改变。是科技做错了什么?还是人类做错了什么?U型理论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到我们什么吗?奥托·夏莫:我不能说高科技是好还是坏。科技就是科技。 我们怎么看待和运用它,发展进程中的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英语“技术”(technology)一词源自希腊语“techne”,是与艺术有关的。艺术意味着创造、做出,这在我看来是技术的根源、本质、根本意思以及未来发展的目的,它可以是一种环境,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出我们更深层次的力量 。那么另外一种方法,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趋于被动接受,基本上受制于机器。这是我们全球共同面对这一问题时的两难选择。我所做的努力是推进第一种选择----深化人性的那一个。根本上来说,我将其看做是历史进行中的一个环节。一二百年前,在西方可能在中国也是如此——当你出生的时候,在你的出身、家庭背景就决定了你所有的一切,你的职业、你的发展、你的朋友等等等等。现在,大多数地区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是可确定的。你,作为一个个体,要自己做决定。即使你已经开始了一段职业发展道路,每隔5年,也要做颠覆性的改变,以重新发现自己。每个人,团体或社会都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所以,个体化是一种巨大的潮流。创新、行动以及修为都以个体的形式在发生。传统的旧的社会资源的帮助性越来越小。我不是在说好与坏,是在讲一个确确实实发生的事情,它在过去400多年一直在发生,只是现在以闪电的速度在进行。另一点,我们看到各地凝聚社会的旧有资源都在日益衰退,试图挽回旧有方式的想法是无望的。那种方向是向过去看,方向错了 。所以我认为唯一正向、有用或转变型的方法就是向前走,创造新的社会资源,新的联结方式。这是我们引入U型理论的原因。所以这一点儿也不矛盾,这正是我们介绍U型理论的原因。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泛泛而谈,完整的U型结构(包括6个转折点):下载(过去的模式:暂悬,转向,放下)--自然流现(联结到源头)--运行(通过大范围实践和改造基础设施取得成果:接纳,具化,实施)
  •     信息量很大的一本书,作者旁征博引,谈了他的U型理论,但是章节间个人感觉不是很紧凑,如果不速读,就会陷入到细节中去。建议速读完全书后,认真把第18章精读一下。此外,本书的作者是个构建模型的达人,书中图表做得很不错,强烈推荐!
  •     一本很晦涩的书,作者大量使用了很多意义不明的名词,比如正在生成的未来、自然流现、源头等等,却又没有在书中做出很好的定义和解释。作者的研究涵盖了很多方面,并且希望用一个理论来涵盖所有,可惜功力不够,导致了理论本身的碎片化,而且论述的本身在逻辑上也很散乱。虽然有这么多的缺点,但作者阐述的众多创新型组织事例和访谈事例,给了我不少启发,尤其是关于形成组织场域的部分。
  •     佛法到了组织化社会化及政体探讨
  •     太tm生涩了。
  •     值得反复回味的书
  •     没有太读懂,但是有不小启发。
  •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本身的问题,比较艰涩难懂,对于实操可能帮助不大。
  •     "blinding and desensing."
  •     试图用一些名词和框架给出一套理论,但是感觉更多的是生搬硬套,至少我根据他的这套说辞是理解不出那套理论的内在联系。
  •     作者想要建一个体系,但是功底不够,除了造出几个新词汇(浪费我们的注意力)之外,没有什么新思想。明明是大量采纳了前人的想法,却不标注出处,当然一本书后面竟然一本参考文献都没有。我晕!我以为就我一个人有这个感觉,后来去yahoo搜索了一下,老外对这本书的评价也不好~~ 哎,otto大师,我怎么说你呢
  •     近乎于一种仪式、一种宗教
  •     感觉不太适合我,书讲得太宽泛,内容太多,感觉不严谨。
  •     集体禅修
  •     太难看了……
  •     想要创造一个体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