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44742385
作者:[英] 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称日本为“现代”社会意味着什么 ?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日本人来说,“现代”一词又意味着什么?本书聚焦于日本自19世纪中期至今在历史、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变迁, 追溯了日本与现代性之间复杂而又创造性的对接,澄清了一些误解。此外,作者还探究了太平洋战争前的日本和战后日本之间的连续性,对战后日本的矛盾与分裂心态进行了尤为精彩的解析。

书籍目录

致谢和体例
引言:现代日本何处“现代”?
1 日本遭遇现代世界
2 天皇制下的革命:接纳现代性
3 超克现代性和被现代性超克:战时日本
4 经济奇迹和后现代社会的形成
5 克服否认:当代日本欲成“正常国家”
后记:21 世纪的日本
索引
英文原文

内容概要

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荷兰莱顿大学专攻现代日本研究的教授,莱顿大学现代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另著有《日本的政治哲学:西田、东京学派与共荣》和《东京学派作为哲学的重新政治化》。


 现代日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才看到麦克阿瑟治理时期,先记两笔。第一次看关于日本的书,终于弄明白了很多年来都很迷惑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到底谁是开国一代的问题。织田信长结束了战国时代,但是拒绝天皇册封其为征夷大将军,试图完全自立。他的家臣秀吉凭借个人能力在他死后掌握大权,他试图让天皇册封他,也试图让失势的时任将军收其为养子,但因出身被拒绝…他死后各派争取大权,然后德川家康胜出。接受了天皇的册封,组织了德川幕府。幕府首都在江户,即当今东京。为了限制各地大名,规定他们每两年要到江户住一阵…还要留亲属在江户作人质,据说这样让大名与管辖地的关系不密切,还要耗费时间和金钱在路上,还有人质,总之加强集权…但是武士阶层收钱不干活,偏远地区比中心地区发展得好等等…所以到19世纪中叶被外国干涉时,其实德川家自身也走在尽头附近。不得不说,这也是国运的一部分。因为幕府本身的衰败,让偏远地区的大名很快拥立了天皇。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全新的政府,反而没有了负担,可以去实施全新的治理理念。当然,这也与它们原本不是一个大国有关系,可以轻易地认清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而奋进。大名们直接把领地上交国家,很快的把武士阶层从经济到军事到身份的一切特权通通废除,很快的巅覆原本的教育内容,并普及初级教育,这放在一个需要维持稳定的连续的政权是不敢想象的,放在一个自负的“强国”身上也是难以想象的。可以看到,同样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我国只是很缓步的一点一点接受西方文化,直到五十年后连战连负才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弱势,直到政权更替,乃至于五四运动,才真正开始全面巅覆,而这时,日本已经完成了踏进现代化国家的进程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即使在这之后,中华的民国尚是分裂的,没有像天皇那样并不太有间隙的就接管了全国,而分裂的领土是难以建设和发展的。这也许也是国运,但也许更多是定数。就像曹氏劫持了多年的天子之后,并不会以将军的身份传承几百年,这是文化千年前就埋好的伏笔。而一旦争权者是各怀帝心,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在所难免。而再之后又是外部入侵战争,再继之以争霸战。终于,用了一百零几年,中国重新站在了“统一,认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且没有历史包袱”这样一个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就处在的位置上。这时面临的问题就是道路选择问题。18世纪中期是一个极佳的窗口期,既不容易走岔道,也还不会被提防,而几十年之后还有大型战争洗牌可以借机上位。这时能把握这个窗口期的有:美国,日本,拉美诸国,中国。这里面美国和拉美诸国比较像,日本和中国的处境则更接近一些。稍微思考一下美洲南北的差异。不得不说,美国的腾飞和它当初立国的那批人的智慧是绝对分不开的,其设计的制度放在今天来说,依然很先进。而这批人所依之存之的那个群体都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必然和英国移民过来的人群以及英国政府相对宽松自由的管理方式有关,再往上一层,和英国自身较发达,在当时很前卫的政经制度密不可分。而统治拉美的伊比利亚半岛的人们,从殖民伊始便进行着简单的资源掠夺,其自身消耗完了直接掠夺的财富后,也渐渐衰落,留下的封建残余深厚的统治者们,在拉美既没有图强的意愿,也没有能习得先进制度的氛围。于是造就了两者发展的大差别。再往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发展整体也比拉美好了许多,不知是不是应该归功于宗主国。当然,这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殖民的移民国家,发展得往往不错,而依然以原文化为主的国家,则往往不够好,不知道是移民国家没有历史包袱,还是受到的管束少?而中日分别多多少少的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开始试图向外探索和学习。其时并没有什么好选的,自然是向欧洲列强学习,德/意自身尚在统一前后,美国南北战争刚过,崛起之势方起,法国在拿破仑之后一直被限制和提防,也始终不足以成为争霸一极,俄国在不再是欧洲宪兵之后,其势也不佳,此时最好的学习对象无疑是英国。当然,一个浅学慢学,一个深学快学。于是前者没有抓住机会,后者抓住了。然后中国在探索中愈发发现自己的落后,下定决心要学习时,还要受各种制约,于是不断耽误,不断詷,终于在一百年后,走向了苏俄的道路。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合理选择。20年代的飞速发展,大萧条时期的独善其身,二次大战的钢铁洪流,无不体现出这种道路的优越。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次不那么正确的选择。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这条道路,国家统一的进程可能是另一番模样。而这个选择持续了三十年才更正过来。这个更正本身足够伟大,正如前文所述,未经政权更替的情况下,要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阻力是极其巨大的,既得利益阶层会全力阻碍,而文化传统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里,前几十年的不成功,尤其是某十年的大动荡可能反而是这项变革的正面因素。首先,不成功让人勇于改变,试想如果前三十年取得了苏联前二十前的成就,转向是难以服众的;其次,某十年的大动荡让既得利益阶层这个阻碍不复存在,因为动荡打乱了一切秩序,下至年老人群,上至国家级的政治人物,皆不能幸免,在这方面,它也许真的配得上“大革命”这个称号。就这样,中国又开始了一次新的转向。而从真正确立转向仅仅二十几年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已经可以感觉到,若是再次试图改革,会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回到19世纪的日本,当时的日本敏锐的认识到,凡是大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其时达尔文主义蓬勃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应当是新生事物,虽然这一主义之后面临着极大的伦理拷问,但当时想必是征服了颇想自强的日本人的心。于是他们也毫不犹豫的开启了军事建设的道路,一步步把台湾库页岛朝鲜满洲中国东南亚纳入版图,像它的学习对象英国那样广拓殖民地。然而20世纪已经不是殖民地开拓的时期了,这时的世界已经被分割得差不多了,新晋者想以原来的王者的方式成为王者,必将受到王者的打压。19世纪崛起的国家,德/日/意/美,前三者都试图以战争挑战霸权,最终各有各的失败方式,反倒是美国坐收渔利。这里又有天生的优势存在,美国独居美洲,美洲诸国实在没有成气候,于是美国也乐得自己发展,市场资源都够,离得也远,并不需要非争霸主不可,而一旦战争爆发,不受直接影响不说,还能大发横财,岂不美哉?听起来很像是某国所谓“和平崛起”道路,难道是受了这启发?每当说起日本成为军国主义,其本土市场小资源不足就会成为主要的原因,以美国为反例看似乎不无道理,但看看后来的韩国,以及后来的日本自己,要说市场小资源不足就一定会如何如何也许有不妥。当然,可能又要结合历史环境,二战后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下可能是孕育这样的经济的必要条件。然而德国在19世纪的崛起并没有直接依靠于战争或侵略,而是面临瓶颈后再走上这一条道路,而日本则不然,恐怕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日本在改革初期一直在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努力,一战后试图在国联通过反种族歧视法案,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里极其渴望与诸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最直接最快的办法就是军力平衡。要维持与国力不相等的军力,就必需要使军力有所斩获,不然不足以为继,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侵略。不过呢,假使日本忍辱负重一百年,也可能因为起点低,军力长期不能与列强相持,落入被(比如俄国德国英国)殖民的境地也不是可能。然后失败了。看历史上,好像靠着军事维系的国家几乎都不能长久,无论是偏远的游牧文明们,还是主流些的亚历山大查理曼拿破仑,也许它本身要求无止境的征战和胜利,既会造成自身处境的愈发不稳定,也容易因为军事上的失利而将先前胜利掩盖的因素一并翻出,毕竟,打胜仗不难,一直打胜仗就难上加难了。但是这个失败又很神奇的,让麦克阿瑟来治理日本。麦克阿瑟是一名军官,以总司令的名义事实上掌管了一段时间日本的运作,不仅仅是日常的政治运转,包括战后政治制度,也多数是他一手打造的。相信没有几个人对于军人领政这种事有好印象,但是麦克阿瑟请学者为日本制定了现代宪法,将天皇置为象征,不允许日本制军,确立了日本政府组织架构,还清除军国主义者解散财阀,总之怎么看怎么像个优秀的政治家…完全不像军人的粗鲁。可以说,那些日本政治中的原始成分,许多被麦克阿瑟清理了。也不知道是应该说日本运气好还是夸美国人实在是一群神奇的人。…待续后面没有太多感想了…结束。。。。。。
  •     我一直以来很厌恶阅读近代史的一切东西,感觉那是一段屈辱史,下意识的就想去逃避,对那段时期所有的见解都来自于初中为期很短的一段历史学习。   直到我读了牛津通识读本的第一本书《现代日本》,我觉得我有一种意愿,一种去了解那个时期历史的意愿了。    如果你百度牛津通识读本,会得到这样一段话:   “就写作风格而言,作者往往着意摆脱学究之气,力求“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写得简单”(戴维·米勒);就叙述倾向而言,作者对相关主题虽则持有基本的立场,但在总体上仍能做到客观、周全,讲透基本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介绍该丛书时称:“充满生气且流畅易读如斯,该系列丛书将改变你对所感兴趣之主题的思考方式;对于那些你未曾涉猎的领域,丛书又堪为绝佳的入门引领。”    近年以来,国内对西方、尤其是对英语世界学术作品的译介一直不遗余力,读者的选择范围愈加宽阔,面对不断更新的书架却又难免眼花缭乱;大学之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优秀读本的引介正当其时。或缘于此,本套丛书得到国内各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推荐;在序言中,诸位学者或为向导,或作桥梁,努力将读者带入知识与思想的丰富世界。”       那么回归《现代日本》这本书,作为我读近代史,还是日本近代史的第一本书,读完后我只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惆怅,整本书都浅入深出,通俗易懂,同时完全摆脱了学究之气,非常客观的讲述了日本从幕府时代怎样实现自己的现代化。    先用时间线梳理一下该书的脉络 :      1467年 应仁之乱 战国之乱    1568-1582 织田信长 解除农民的武装,半自制半集权,反对佛教否定天皇    1590 -1598 丰臣秀吉 政权合理性受质疑,以战争赏罚制收拢部下联盟,侵略朝鲜驱动日本集体力,驱逐基督教    1635年 锁国令    1603 - 1867 德川幕府--幕藩体制: 1、天皇与将军的关系,天皇依赖与幕府生存2、将军和大名的关系,奖惩制度,排挤反对派扶植亲信,普代大名远离中心,外样大名集中在外围。   1853年7月 佩里扣关 强令“孤立主义”日本向国际打开贸易    1858年 与欧洲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1868年 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1873-1945 日本向外侵略扩张,军队主义逐渐抬头,关闭了民主之窗。1930年 政治暴力,一系列暗杀终止了日本的议会统治,军队作为政治的主导,“在亚洲走自己的路”建立“共荣圈”1947年 《日本国宪法》颁布1950-1960 十年经济奇迹,文化政治动荡1989-1990 失落的十年,泡沫经济这本通识读本让我初略弄清楚了以下几个问题:1、日本三大名家“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三代将军统治时期的主要论点。特别是德川幕府时代,为了巩固中央的集权,产生了“参勤交代制”即:要求每隔一年大名们亲赴江户中心进行参拜,而且大名们的直属亲属必须留守江户。这个制度,使得日本人有了国家的意识,再也不是各自为番的局面。其次,是使得碎片化的国家布满交通路线和贸易,由此发展起来的道路网络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让人惊叹的(可以看看现在日本的地铁以及新干线等道路网,真是无所不及)2、佩里扣关开启了日本通往现代化的大门,是日本现代化的一个拐点,而此时,日本的锁国令更是让国内外的矛盾日益激烈,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A、儒家思想与现代思想的矛盾,一些当时的评论家认为“儒家的政治体制应该动态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并且,只为保存先前稳定状态就固守过去的做法,这在道义上就是错误的”;B、武士阶级的传统价值与现代化的矛盾,武士道的传统思想是---忠诚、牺牲、隐忍和荣誉。但这种传统的狭隘的领主效忠主义,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武士不曾在战斗中拔刀,因为仇杀已被禁止,武士们要求向将军和天下效忠而非领主。C、西方科技与旧文明冷兵器之间的矛盾。这主要是西方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的威胁。3、明治维新之后,废番并承认并限制了大众权利,由此产生了日本第一支国立的军队;创立了税收政策,由此建立了一些列的公共设施,并未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燃料;4、日本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他一直在找寻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寻求被承认,可是一直被打压,于是就在道路上走歪了。说他走歪了,主要表现在军队与政权之间,还有追求自己国际地位,这两点上。5、日本一直在企图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沙文主义思想在日本传播,这种思想认为,日本在道义上有义务重申它自己真正的认同,帮助其他亚洲国家超克现代性及西化,日本的任务是将亚洲从西方帝国主义的掌控中解放出来。同时由于甲午战争等军事上的胜利,使得日本民众自信心暴增,在公共空间里,兴起了日本的帝国主义计划言论和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说。日本公众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搪塞了一系列的水户学意识形态,水户学是混合了儒家和神道教神话,制造了日本作为宗教秩序神圣中心的幻想,并把给亚洲人民带去天皇之光作为所谓的“道德使命”。6、而“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俄战争的胜利、巴黎和会上被驳回的种族平等提议等国际舞台上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使得日本这个已经符合了一个“现代国家”的所有标准,已然将自己从不平等条约中解放了出来,却仍然未真正的作为一个国际主体被西方列强同等对待,军事的胜利与国际政权搏斗中的失意加速了日本军队与政权间的矛盾, 而追求现代化进程的改革中,军队实力逐渐扩大,各种战争的胜利也得到军事费用的扩充,使得军队逐渐脱离了政权的掌控。终于在918事件后,军队暗杀了各种政要,从此走上了军事独裁的道路。 7、日本是唯一一个遭受原子弹重创的国家,历史给这个名族带来了绝望,站后被美国托管的日本实行了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管理。在冷战时期,日本作为美国抵抗共产主义的战略要地,直接的经济支援和技术支援,让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腾飞。8、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上台的各首相也都吹鼓着“摆脱战后心理”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何谓正常国家,就是在国际体系中承担与其经济能力相匹配的责任。但是日本战后非军事化管理和国际体系中缺乏合法性。使得他一直处于一种国家病态中。而战后否认自己的战争罪行更是激起国际谴责。同时,这本通识读本也介绍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以及神社的背景,比如:1、靖国神社,1879年明治的新神社东京招魂社被更名为靖国神社,主要是明治天皇为纪念所有在日本帝国的名下战死的士兵提供的官方纳神所,旨在建立全国性的宗教符号来令新政权合法化。鼓励国家的神道教(因为幕府旨在铲除神道教), 而且德川的军队在神社没有神龛2、珍珠港事件,由于美国罗斯福的孤立主义政策,实行了石油禁运令,除非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不予重开。日本首相认为禁运行为是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绞绳,决心采取激烈的行动挣脱,于是用自杀式打击了美国了珍珠港。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府认为美国精神植根于一片充斥摇滚舞曲、高楼和道德真空的蛮荒之地。所以毁灭性的的打击能击垮美国。3、《菊与刀》这本书就是美国政府委托一位人类学家,尝试着解释在日本进行疯狂的自杀式攻击下,日本人如此忠诚而疯狂的原因,以及因此可能需要付出何种代价才能取得对日最终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标识着对日本研究的肇始,但是这一系列的研究仍旧没有阻止对日投放原子弹;等等回归本题,在了解了日本的现代进程后,本书的首章也对现代进行了定义,而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定义。现代本质上是一个具有时间性或历史性的术语,是指与当代相邻接的一段时期。即要求具有对个体尊严和个体天赋权力的体认,也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其实在找寻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稳定健康关系的道路上,日本那条歪路有太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杜绝的理由。
  •     这其实算我解答疑惑的一本书,自从看了《菊与刀》这本人类学著作后,就对日本在二战后的发展十分感兴趣。《菊与刀》着重将日本人刻画成矛盾的结合体:即忠诚又背叛,即坚忍同时又反抗,即热爱艺术怀有浪漫气息,又充满了残忍狡诈的勇武。日本人的性格被凝练成象征美的“菊”与象征勇武的“刀”的结合体。但是在看完《菊与刀》之后,你很难想象日本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换而言之,《菊与刀》是对日本文化的刻画,对日本人性格的描述,却甚少涉及日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细节。就某种程度上,《菊与刀》更像是带有某种目的对于日本人的研究,而不是一个介绍日本生活的画卷。这一点儿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比较失望的。我一直认为,对于国家的刻画,停留在文化和思想层面的描述总是有那么一些陌生,让人难以看到真正日本的样子,而真正能够让人们看到活生生的日本面貌的,是到日本旅游。而次一点儿的,停留在纸张的上的,是对日本人生活细节的刻画。这一点,《现代日本》这本书依然没有给我答案。这本《现代日本》,更像是一个学者对于日本的整个社会的社会学专著。不同于《菊与刀》那种有目的的,让人们了解日本性格,以便用于战争的之便的居心叵测。《现代日本》更像是学者毫无目的的社会学思想考古,它就是要刻画日本的思想演变,从思想层面上描绘日本的面貌。这是它与《菊与刀》的最大不同。从核心思想上来说,《现代日本》这本书的整个着眼点儿都在“现代”这两个字上。薄薄的一个小册子通篇是描述日本如何由一个封闭的封建制国家,几经波折,到现代化社会演变过程。大体上而言,日本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一、德川家康建立幕府政权后对日本的改革,促使了武士阶层和大名的弱势。武士阶层从战国时期耀眼的精英特权阶层,开始它的没落。因为和平,武士越来越无用武之地,越来越贫穷,此时的日本原本所崇尚的原本的武士勇武、好战、不可侵犯的形象开始了崩塌。这也是电影《七武士》、《切腹》中武士阶层落魄的时代背景。二、随着日本被佩里敲开国门,幕府政权被藩镇推翻,天皇走向台前,明治维新开始。明治维新时期,武士阶层被彻底取消了,佩刀权、征兵义务等等一系列特权被渐渐取缔,武士阶层渐渐消失(当然有些人不甘心如此,虽然存在着部分武士的反抗,但很快被镇压,而这些人不被天皇放入靖国神社,因此是一桩公案)。此时,用《现代日本》中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说:日本武士渐渐消失了,但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却被人们提出来了,没错,就是武士道精神。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学习,虽然使得日本变得强盛,但日本希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他们希望结合日本自身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达到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现代性社会。这就是日本在一战、甲午中日战争、对俄战争一系列大事件后的觉悟。三、军国主义的上台。日本在一战后,特别是对俄战争和英国暂时的同盟,让日本希望谋求和西方列强同等的地位。但由于英国和美国的干涉,未能成功,更加由于对华利益的分赃不均导致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特别是美国1924年移民法案的颁布,唯独不允许东亚移民。这使得日本公众(经过明治维新放权后)对于西方的做法恼怒无比,因而希望彻底与西方决裂,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因此日本退出了多国联盟。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军人阶层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到来等一系列因素,在华的关东军悍然发动了对华战争,而未经过国内内阁的同意。这也是二战在东亚的开端,日本企图抛开西方单干,建立一个大东亚共同圈。在文化方面,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存在着时髦的现代女性形象,在此时变成了娼妓的代名词(多像中国对小姐称呼的演变)。而天皇,越来越变得不可被侵犯,其发明了思想犯等一系列巩固天皇个人崇拜的措施,而实际上天皇的权柄被军方窃取,以东条英机为代表(兼任首相和将军)。四、而后,日本惨败,美国短暂的占领。日本政治重新洗牌,美国强制推行了民主化进程,颁布宪法,强迫日本天皇承认自己不具备神格,打击了日本的自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宪法第九条,不允许日本建立海陆空等军队。但是,随着美国的占领,美军长期的开支使得美国希望扶植本土代言人,而随着美苏争霸的到来,使得美国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深感戒备,这也使得在美国转变了开始打压日本原军国主义份子的计划,转而打压日本国内刚刚被释放的共产党派。再之后,美国撤走军队,只留下冲绳岛屿海军基地。随着美国的撤走,但美国同样对日本富有保护责任,因为日本的宪法第九条不允许日本拥有军队,因此这方面就由美国完成。这种微妙的关系,即是日本的枷锁,又是日本的机会。日本可以专心发展经济,加上二战后的黄金经济复苏时机和美国对朝战争的巨大订单,使得日本一些军工企业得以发展。此时,日本国内的思想文化,又重新回归到明治维新时期的疑问,什么是日本的现代性,究竟是全盘复制美国和西方的道路,还是自己走?这种争端下,日本渐渐走向两条并行的道路上,其中保持日本传统文化观点的人以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为代表(但两人最后都自杀了)。另外,必须提到的是,美国的干涉,是对日本女性和外来种族和原住民的权利得到加强和保护的开始,在此前日本的历史上,女性和弱势群体的声音一直被忽略。这也是日本第一次对底层民众的权利开始了关注,产生了日本曾经很有特色的终身雇佣制。五、经济泡沫的再次破灭。日本在战后的经济二十年平均12%的高速增长一瞬间化为泡影。这使得日本政府、商业精英的公信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终身雇佣制已经很难留住现在年轻人的心,他们也不希望再如同原来的长辈一样劳苦的工作(日本的工时相当长),因而诞生了日本消费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消费文化中的亚文化御宅族,这个满足于动漫、游戏的青年一族,是日本文化的新兴阶层。同时,作者认为这也是日本迈向后现代的一丝端倪。但同时,日本在东亚的政治环境很是微妙,日本并不被东亚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韩国承认。日本由于二战犯下的种种罪行,一直缺乏国际上合法的身份,同时日本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也不清不楚。这使得日本重新思考现代性的意义。同样的,在这种思考中,日本的右翼民族势力开始抬头,他们建立日本的领土防卫警察的,企图绕过宪法第九条。同时通过一些法案,以反恐的名义对外出兵。但这些举措遭到了东亚邻国的反对。这些,就是《近代日本》主要谈到的日本的发展历程。就我个人而言,第一次从日本的角度审视整个二战的整个过程,也更加明白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屈辱时期的历史背景。现在看来,那时候的天朝真是人傻钱多,日本只有和我天朝战斗时才获取了大量战争赔款,怪不得那么多国家惦记着,原来我天朝就是一个香饽饽的肉包子。也蛮同情日本的发展历程的,这算是一个民族不断自省的过程,不断谋求发展的反思吧。反观之我天朝,目前也许仍旧走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的道路中吧,被别人拉下一个身位...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比想象的短呢。
  •     很有洞见,就是翻译有些拗口。
  •     kindle版本,不光是日本,作者还想阐明“现代国家”的概念。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值得读一读的。
  •     看完让我对日美安保条约以及安倍修宪的历史背景多了一些了解
  •     翻译水平相当良心,好久没看到这种中英日三语无缝切换挑不出什么刺的译作了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艺术,文化,宗教,社会,经济,政治……不但日本在寻找“日本”的定义,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亚洲首先面对西方追赶西方模仿西方研究西方的国家,日本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经验和前车之鉴。
  •     总想起本国
  •     在飞机上读完的小册子
  •     对日本在现代地位的角色及日本文化的论述很精辟
  •     感想,多读丸山真男。
  •     必须给高分
  •     一边是东方传统,一边是西方发展,本书主要从战国统一后的历史出发,相对客观地捕捉到了日本近年来在夹缝中的迷茫,在理解日本方面比菊与刀更进一步。
  •     对历史就跟对科幻一样兴趣盎然,相比之下更喜欢菊与刀
  •     第四章的最后部分引人深思
  •     太一般了
  •     不厚读起来比较流畅,大致梳理了一下日本近现代史。实现现代化的日本成为了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强国,但也感到被歧视。超克了现代性的日本十分迷茫,对于如何发展,作者提出回到亚洲,回到东亚。
  •     通过梳理日本近现代历史引发对于日本现代性和自我认同的讨论与思考,有一定深度,可作为一种参考
  •     篇幅短小精悍,简单粗略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棱角分明的日本形象。看完本书会让人更想了解日本文化,哗啦啦开启日本文学恶刷模式~
  •     意外还行,问题抓得很准,可惜挖坑深又没篇幅展开,在本身没有此类意识的读者看来恐怕反而像是浮于表面
  •     :X
  •     现代日本分两方面,什么是现代,什么是日本。超克现代性看了好久都没看懂。对于现代这个概念,日本挣扎了很久,因为当年佩里叩关,签了不平等条约,不现代就不废除条约。但是什么才是现代?有了高科技和两院制,就能和西方国家平起平坐了吗?日本的传统还要保留么?什么才是日本的?这本书提了很好的问题,限于篇幅只是简要回答了其中一些。对于二战的讲解稍微有点少,不够过瘾。靖国神社的历史讲的不错,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敏感,有什么历史意义。
  •     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却没有得到与之相配的政治地位,这是因为:1)二战失败后,天皇与美军主动配合,使日本迅速把自己的目标从武装扩张调整为经济建设和经济扩张,避免了在文化层面上的全社会反省;2)当时,美国并没有给日本足够的压力和帮助促使他改变;3)后来,日本文化中一些迷人的方面,比如武士道精神,在全世界范围流行,无意中隐藏了日本文化中落后的一面,4)在经济上,优秀的日本制造带来的非凡成功使日本人无意于文化上的反思。日本一直处在自我认知的混乱之中:究竟什么是日本?因此,21世纪,日本一直致力于“先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     免除天皇罪责导致了“无须负责体系”的形成,因此不论在公开还是私下场合,日本都没有能够与自己的历史进行真诚的对话。另外,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真该好好感谢金日成将军,毕竟从天而降的20亿美元军需采购奠定了经济复苏的基础。
  •     了解了日本的很多历史 从中立立场看二战的日本 仍然可恨 国家 政治 不是单单道德层面可以评判的 落后很可怕 不管是个人 还是国家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 尽管残酷 但应该是真理吧
  •     现代以前的部分非常精炼,脉络清晰。不过要想对日本史有所了解,还是得做主体阅读。现代的部分读不明白,所谓当局者迷?
  •     很骨感的历史小书,一个不容小觑的邻国。
  •     给了我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日本,新思路。所谓的爱国主义,武士道,日本精神,国际上的角色,被如何看待,国家和人……要看《菊与刀》了
  •     脉络清晰、简明扼要。『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两个思想母题抓得很牢。
  •     日本像是有心理障碍,他们的社会环境转变的极其快速,保守到像西方学习,战争到和平发展。
  •     通过小篇幅了解日本现代化的过程及其中的挣扎
  •     日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纠结,现实使它摆脱不了病态的困境。
  •     视角不同,此书认为明治维新时日本坚守日本的日本,我们的历史书则强调脱亚入欧
  •     作为科普读物来说确实写得非常不错。
  •     做为short introduction很好看。笔调克制,尽可能写得比较客观。有很多事件的描述,也有不少对各阶层观念冲突的介绍。有一些地方很明显转折太快,而且刻意简化,这种地方可能是现在还有争论或者研究热点。
  •     以外国人的角度去看现代的日本,如果想概要性了解日本历史足够了。
  •     日本岛国却在近几个世纪里一跃而成为亚洲重要国家,扮演了或好或坏的角色,也因为历史上的恶行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更加特殊的困难。日本的现代化国家之路起步晚,国家意识以及国民的认同也较其他国家弱许多。经济发展的成功没有自然解决其内生的社会政治问题,倒因为经济停滞而引发军国主义掌权,导致对外侵略。抛开国家间的恩怨,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日本这个国家,可以发现,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不适应,比如国内民众的共识难以建立,民主的制度基础欠缺,国际与亚洲周边国家关系难以定位,又在冷战中成为美国参与亚洲事务的重要跳板。被现代化吸引,又被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化抛弃,妄图以侵略超越现代化进程,在给周边国家带来战争灾难的同时,也没有形成以日本为主导的日式现代化。产品优良,经济总量庞大,但是国内的国家认同以及国际上的大国
  •     日本的问题也是亚洲的问题 但日本意识到被现代超克时尚有继续寻找定位自身意义的意识 而我们早就被现代性吞没成为无自我意识的后现代消费者;如果说日本是一个非正常国家 那我们也未必强多少 对过去的历史问题的芥蒂彻底消除为止 彼此都依旧是现代的“病人”;决定去读丸山眞男了 竹内好先生《近代的超克》也是不错的选择
  •     ◎ 旧与新、艺伎与子弹头列车、富士山和霓虹闪烁的街道——这些蒙太奇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幅相当准确的图景,展示出一些构成现代日本的交错元素。关键是要谨记,日本这个复杂多样的社会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在与「西化」特征作斗争的「东方」社会,而是一个在全球资本主义的世界中不断调整自身认同和角色的现代社会。它的现代性是自有的。正如其他许多处在 21 世纪之初的社会一样,对于日本而言,一个紧迫的问题是,现代性之后会发生什么,日本在探讨此问题时的角色又将是什么(摘自,《后记:21 世纪的日本》)。
  •     传统与现代的争斗
  •     一本不错的近现代日本史入门读物。
  •     大致讲述了整个日本的历史进程,从幕府时期到21世纪,前半部分介绍日本幕府时期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有一些晦涩难懂,但也看出翻译人员很用心,竭尽全力的想让国人更好理解。到了二战之后的片段讲的很详细,大体可以给读者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有一个框架,总体来说算是一本好书,不是那种复杂的长篇大论,思路很清晰。
  •     精炼,不是寻常的普及读物。还是要多读书才能更好的理解啊。
  •     以他人视角做一次概览也是挺好的。
  •     大概每隔个一年就会突然对日本文化非常感兴趣。第一次看到西方观察者眼中的日本,按照时间推移分析了日本名族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心理变化。作为通识读本所涵盖的观点专业而丰富,引出了许多想继续扩展的点:1.幕府、天皇、首相之间的关系或权力过渡;2.二战后美国占领期对日本当代的影响;3.军民狂热——武士道精神;4.战后忏悔虚伪性、伪装“受害者”形象。
  •     日本的过去与现在,闭关锁国的日本被佩里打开国门后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最为著名的有高中学过的明治维新)尔后军国主义主导的东亚战争,向外迅速扩张及战争失败后,被美国控制,借助朝鲜战争迅速实现战后重建工作,在美国扶持下实现了几十年的经济腾飞,著名的经济泡沫破碎后,产生了“失落的十年”,21世纪的“御宅族文化”的产生等等,也解释了为何日本政府为何将自己当作东亚战争的受害者,首相屡屡采访靖国神社,还有政府的“精神分裂”理论,作为一部了解日本书籍,读起来并不枯燥。
  •     日本这个“精神分裂者”(也是一种把国家拟人化)实在有些动人。
  •     丰臣秀吉 信长野望 德川家康 明治 昭和 战后态度缕成一条线
  •     短但是详细,对了解现代日本来说。 1853,佩里叩关(黑船) 1853-1868,幕府末期。1867,明治天皇。(倒幕运动中,长州和萨摩) 大正的平静(一战) 昭和(二战) 战后的日本有点复杂。就像是做错事的孩子,想再重新融入集体,却总是怀疑他是不是真心的? 最后的新世纪,平成天皇。变化中的日本
  •     翻译的怪别扭的,很多地方像在玩文字和句式游戏一样,读好几遍才读的懂
  •     入门级别读物,所谓日本的现代性探索,不疼不痒。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