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

出版社:丁广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66305831
作者:丁广泉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讲述了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说学逗唱都离不开语言。语言中充满了歧义、隐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相声艺术正是利用这些修辞手法来调动观众的情绪。《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共七章节,内容包括学汉语应该认知相声、用相声的办法学汉语、用相声知识提高汉语水平、到处的快乐课堂、弦外音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学汉语应该认知相声1 第一节相声的历史和渊源1 第二节中国相声的昨天和今天5 第三节相声和笑话的同异11 第四节相声的特点与表演方式12 一、说12 二、学15 三、逗17 四、唱19 第二章用相声的办法学汉语23 第一节用相声来教汉语营造语言环境23 一、汉字和汉语拼音23 二、三番四抖提高兴趣26 第二节“说、学、逗、唱”与“听、说、读、写”31 一、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与学汉语中的“听”的关系33 二、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与学汉语中的“说”的关系39 三、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与学汉语中的“读”的关系41 四、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与学汉语中的“写”的关系44 第三节相声内容丰富,帮助了解中国社会56 一、相声是寓庄于谐之学56 二、相声表现了时代的状况64 第三章用相声知识提高汉语水平73 第一节相声增加了汉语词汇73 第二节包罗万象的相声83 第三节相声是百科全书95 第四节经常听相声,当个中国通122 一、相声是中国货,北京的特产122 二、会听相声就能更快的提高汉语水平。能当中国通129 三、学汉语必须接受儒家思想134 四、怎么说汉语才能没有外国味136 第四章到处的快乐课堂163 第一节快乐课堂学说练唱163 第二节收徒也是传播文化166 第三节走出课堂168 第四节一窍不通也能学汉语179 第五章洋笑星、中国通180 引言:众说纷纭学汉语。榜样的力量最无穷180 第一节大山说学习汉语并不难!180 第二节教授,博士生导师谈相声182 第三节一步一步成了华语形象代言人190 第四节让人吃惊的汉语191 第五节外国人想教外国人说相声193 第六节把相声革命推广全世界!194 第七节不学就难,学就不难196 第八节众说紛云话汉语198 第六章弦外音201 一、反对低级、庸俗203 二、女子相声也可为教学204 第七章教学素材提供207 一、翻译相声剧本(中英文对照)207 二、我的创作作品219

编辑推荐

《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前言

序知难而进的文化使者  薛宝琨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得意门生丁广泉先生,不但以他扎实的功底、幽默的才情以及诸多传统相声的优秀名篇享誉业内,并且以他卓越的胆识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在改革开放伊始当大批留学生来华、汉语几成世界诸多语种热点之际,毫不迟疑以其灼热的政治热情、深邃的敬业精神和勇敢的探索心理,承担起因“外国人学相声”而转换身份的“中国文化使者”的重任,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一干就是几十年!丁广泉先生深知相声这种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东方幽默艺术样式,并且是中国“俗文化”的生动载体。它覆盖着国人“性-情-理-心”即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圈子生活积久的他,不仅有着深刻的人生体认,并且有着丰富生动故事。因此,这本专著便具有理论和实践生动结合的特点。它不仅以点代面由相声的兴衰沉浮概述着中国社会的曲折与动荡。并且,手把手地教他的“洋弟子”何以为“说、学、逗、唱”——“说”是表现形式,“逗”是风格特点,“学”是模仿技艺,“唱”是表现手段。丁先生的教学方法也是生动有趣采取“相声化”的。他思路敏捷思辩地阐释着“说、学、逗、唱”与汉语教学“听、说、读、写”的辨证关系。不仅虚实结合并且张驰有度。汉语的“滋味”就在“三番四抖”的层层迭进,以及汉字的形、音、义,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重叠和强调、曲折和变化之中。“滋味说”既融进了自己作为喜剧演员的主观评论,又自然丰富了许多生活情趣。“滋味”的咂摸对洋人来说是一种生动的文化渗透。相声“小百科”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起居饮食、吃喝穿戴的物态形式,人际交往“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对父母妻子、朋友上司和社会群落的诸多关系中体现的。于是,伦理学、民俗学乃至人类文化学的内容便被携带其中。对于异国的朋友而言,也会因对比或对应而感触良多。而相声曾经作为“百戏”、“杂耍”的内容,它所包罗娱乐性的、由雅与俗相互渗透至雅俗共赏的艺术走向也更清晰。“俗”不是低俗、粗俗、庸俗,而是大俗、美俗、真俗;“雅”也不是媚上的附庸风雅。应该说,相声作为文化教材其生动、丰富和真实性是任何其它诉诸文字的教科书所不能比拟的。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它生动地传达了汉语表意传情的特点。相声语言的地方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和因人而异的情采风格,都不止表现在内容的采撷上,更且表现在它对民间熟语、谚语、歇后语等以及“稍稍歪曲”或夸张的喜剧色彩的涂抹上。“洋弟子”只有深入底里到这种程度,他才可以成为“中国通”。丁先生在长期的教学中自己研磨的教学方法诸如“交流法”、“咏诵法”、“读背法”、“游戏法”、“歌唱法”等都是秉承前贤独出机杼,有针对性和创意性的,并且在教学过程筛选扬弃日臻成熟。而他编撰的教材不仅是教学逻辑的不断深入,并且是时代和社会意绪的生动记录。丁广泉先生的力作《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确是一本他一生教学心血的终结,一本既是外国人如何学中文、中国人怎样学相声的绝好教材。丁广泉《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相声传播与汉语教学研究》序笑话人人爱听,幽默人人喜欢。但是不能说相声人人爱听,只能说好的相声人人爱听。近年来丁广泉先生和洋弟子说的相声人人爱听。相声是欢笑的艺术,相声是幽默的艺术。人们在欢笑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人们在幽默中感知社会的光怪陆离。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说学逗唱都离不开语言。语言中充满了歧义、隐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相声艺术正是利用这些修辞手法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好的相声有很多看似平常的“包袱”,抖开之后满场笑声。好的“包袱”是利用语言技巧建立起来的,寄托于情理之中,出乎于意料之外。相声是中国特有的语言艺术,日本的“落语”(相当于“单口相声”)、“漫才”(相当于“对口相声”),美国的“脱口秀”也都是语言的艺术,但是与中国的相声大异其趣。汉语历史悠久,方言众多,中国的语言文化环境赋予相声持久的生命力。利用相声进行汉语教学这是丁广泉先生的一大创造,也是他的一大贡献。近十几年来丁先生收了不少留学生跟他学相声,其中很多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令人钦佩的是,丁先生不仅教相声,表演相声,还研究相声,研究相声与汉语教学的关系。我于相声是纯粹的外行,但是我于汉语教学这件事渊源还是很深的。相声中的“贯口”可以作为语言练习的素材。有一件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侯宝林的相声为什么百听不厌?那些“包袱”已经没有悬念了,可是听的人还是会笑。而有的相声极尽“搞笑”之能事,听的人还是一身鸡皮疙瘩,笑不起来。所以,相声值得研究,相声作为汉语教学的载体也值得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大中文系读书,侯宝林先生是北大的兼职教授。听侯先生正二八经地讲课我们都忍不住想乐。很多话并不是精心设计的“包袱”,侯先生说的时候一直“绷着”,可是大家还是笑声不断。我想这种现象本身就非常值得研究。侯宝林先生不是学者,丁广泉先生也不是学者,但是他们都很向往那样一种境界:让相声艺术雅俗共赏。丁广泉先生的书中讲到了相声的历史,讲到了相声艺术与汉语教学的关系,也讲了不少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严格地说,这些段落是不能当作学术著作来读的,但是它的价值在于一个相声表演艺术家对学问的追求和向往。书中的很多相声片段是可以用来作为教学素材的。丁先生是艺术家,因此他的书是可以作为艺术家的心得体会来读的,其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正是艺术家本色的反映。很多“段子”令人忍俊不禁。我说过我是外行,说多了就露馅了。就此打住。崔希亮2012年10月5日

内容概要

丁广泉。河北承德人,回族。相声演员,1973年正式拜师侯宝林先生学艺,成为侯派相声的传人。1989年开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丁广泉先生,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文联理事,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等艺术团担任名誉团长、艺术顾问。在北京大学曲艺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任艺术顾问;曾任部队文工团相声演员。北京宣武区文化馆曲艺教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电视编导,中国铁路文工团相声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相声演员。创作的“二大伯”的角色,成为老百姓所熟悉的一个生动的相声形象。198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作者创导的相声小品《新编孔乙己》,从那时开始教洋徒弟说相声演曲艺。传播汉语言文化便成了他的主要事业。先后五次按行规举办了收徒仪式,中外弟子共二百余人。在作者指导和创作的一系列中外相声、小品节目中,洋笑星频频出现,洋人说相声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者为汉语和相声的国际传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今已是年逾古稀,认为应该将这些经验留给热心传播中华文化,推广汉语的老师和朋友。期望能给读者有益的启迪。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与学汉语中的‘听”的关系 说汉语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最关键的一步是改变思维,改变思维的关键不在嘴而在耳,得会听汉语的发音声调、会昕语言的节奏。汉语本身,特别是普通话就是很和谐的音乐。英国的一个钢琴调律师初次来中国,一句汉语都不懂,是来看留学的儿子的,我把他请到家来和其他学生一起会餐,他一句话都不说,只是认真地笑着听大家用汉语交谈,我以为他听懂了,他儿子告诉我,他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只是觉得好听,他说汉语像音乐一样,很美! 很多外国人是用翻译思维,即听到一个词或一句话,或自己要说什么,必先用母语思索后再用中文翻译之后才能反应过来。这就不是汉语思维。思维在于理念,理念来子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信仰和习惯,中国人所养育成长的是方块字,单字组合成语言,表达的思想是儒家的“仁义孝悌智”,无论说话办事都以此为准绳,自然有种约束性。而外国人(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人)则不同,他们是用固定的字母拼出单词,再用自己民族的语法习惯才能组词造句,如英语的26个字母变换组合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单词,再运用时态、人称等特定语法才能联句而交流。中国人学英语、法语、德语等也一样困难,难点也就在思维不同。这也就不难理解凡是以国际标准字母,如A—z或类似的英文字母作为母语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学“字母语言”容易得多了。我的很多学生都掌握了几种外语,来中国前已会两三种外语了,别人也都赞其有语言天才,但一遇到汉语立刻觉得困难,所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汉语太难了!”其实完全不是如此,我总告诉我的学生:“用汉语交流是最容易的,学好汉语才是最难的。简单的话,听几遍就会了。如为什么像你好、谢谢、再见、干杯等等,刚到北京就能学会了。因为容易,意义广泛而又简单,只是~两个音,张张嘴,发出一两个音一听就会说。感觉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了。当然如果想精通汉语就是很难的了。”怎么才能克服这种畏难情绪呢?就是多听,听中国人说话,听相声。听相声最大的好处是能理解中国的语言,所谓“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耳濡目染”、“耳聪目明”。这样听必然克服了“汉语难”的困惑,很多学生都是这样来听我的课的。他们昕到我和大山以及和外国学生们说的相声,增强了学汉语的信心,他们是这么说的:“他们能说得这么好,我也能!” 还有更多的外国人完全可以用汉语交流,但就是有一种“外国腔”,各国人说汉语有不同的“外国昧”。汉语说得都不标准,根据我的经验:欧美的人易把仄音读成平音,亚洲人容易跑“调”,非洲人往往比较容易地把汉字的四声读出来。很多非洲学生告诉我,他们国家往往是双语国家。


 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校对比较成问题,看样子还是对专业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望文生义所致。遗憾。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