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之人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305140600
作者:(法) 莫里斯·布朗肖
页数:132页

作者简介

《最后之人》是布朗肖在文学版图上设置的又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迷宫,是他思想的转折点。向“零度写作”的转变是通过对“最后之人”的叙述实现的。“最后之人”是尼采意义上的末人,他以一张毫无表情的脸面对着黑格尔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与大循环封闭之后的历史境况。在上帝死去之后,对死亡和终结本身的描述是对残剩之物的肯定,不再有否定,在那里,一个人在场却已没有任何人了;在那里,甚至死都是不可能的,知识已是对不可能性的经验,是非知识了!
自从这个词得以受我运用,我即表达出一直以来我心中对于他的想法:他是那最后之人。事实上,他与其他人几无任何差异。他是比较隐淡,但并不谦逊,不说话便显得专横。或许应该默默地将某些想法套用到他身上,再由他自己将之轻轻地甩弃……

内容概要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最后之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 没法说… “又恼人又甜蜜”的吞噬感 惊人的思想迷宫 到最后也绕不出来
  •     那不是一个人 是一个模糊的形象 人性起源至终结而唯一保留下来的有关人的意识形态 也是人的脆弱与真实所展现的最终姿态。
  •     名字本身就将我们分离。p36
  •     炸了!初读,惊叹,这是神在写字吧?再读,“苦痛”,仿佛“针尖”刺遍全身。最后,像被一层层剥皮,赤裸得难以忍受。好在终结时,有一种奇异的融合与分离同时存在。但这种阅读体验,短时间内不想再经历一次了。读布朗肖太难受……
  •     读懵了,以后再读一遍吧。。。
  •     简单的主题,文字却无穷尽。信手拈来,纷如曼陀罗花雨。
  •     迷迷糊糊
  •     杰作。或许再也没有人能比布朗肖更擅长于制造似曾相识的迷局了,阅读时的思考与文本间的联动恰似在默契地跳一支探戈,但迷局毕竟是迷局,阅读它就像阅读一团火焰,所感所悟一旦付诸文字便消耗殆尽。归根结底,问题怕是太根本了。姑妄言之:布朗肖与博尔赫斯为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     深感晦涩,极为抽象,理解困难,不明觉厉,打分不能,隐约只能从散落在全书不同角落的碎片中找寻到一点解读的蛛丝马迹,也不敢确定自己理解的对不对,号称最“好读”的《死刑判决》确实容易理解多了,相比之下《族长的秋天》简直轻松,感觉受到了打击,犹豫是否继续读布朗肖,求能有不同翻译版本用来对照
  •     好深奥的一本书 给三星不是书不好是我看不懂 觉得自己还是要多多学习 只怪自己太浅薄
  •     这是一本好书,但却不适合我。(背来背去近两个月,终于可以还给人家了。很多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做。)
  •     即便难窥全貌,遍地宝藏已经足够使人流连忘返了。唯独译笔真的难以忍受。
  •     每个句子都回味无穷。猜想译者同样也是喜用冷僻词汇。
  •     非常难懂,只能读出点感觉....可以说是用意识流构造出的一座文字迷宫,毕竟最后之人是不可言说之物,而文字的力量也只能让我们前行至此,前半部分是在描述最后之人,后半部分则是最后之人的自我描述,这大概暗示着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吧
  •     没有全看懂
  •     彻底的自我对话 精准不贫乏 不过分依赖娇惯又耗尽气力 不被和他她它他们即我相处所局限才得以存在 太厉害的一个人 "你为结束者必将是我内中的起始。你不受循环之幸福吸引吗?你像个希望般领先我,而我却也是你所该追及的,你将可重新连接上的。"
  •     因为读不懂,我读完了。
  •     比想象中稍稍逊色了一些,对布朗肖不是很熟悉,印象止步在《黑暗托马》整本书散发着生与死现实与虚构和一切处于逼仄边缘的感觉,那本书看的发慌然而这本倒是没什么感觉orz,可能是我看的时候开小差去了吧
  •     这部晦涩的哲学散文集,在文字、意绪的迷宫中伸缩自如,它完全营造了一个身陷其中、甚至近乎钻进牛角尖的思想者的形象,但却永恒地浮荡于言词之上,没有办法以肉身的力量穿越生活。在现代性的攻击之下,这种传统的思索,正越来越深刻地远离人伦日常。译者的文笔其实极妙,但只怕原著本身实在晦涩,所以没有耐性之人,几乎不可能看完第一页。略举一例,如此句“我深埋其中的灿亮,光之深坑”,乃是诗意对哲思的笼罩,曼妙至极;可惜绝大多数时候,哲思裹挟了诗意。
  •     简直化了
  •     已购。我没读懂。但是阅读过程中,语句建筑成的空前庞大的迷宫让我着迷。我是一路碰撞着读完的,最后还是没走出来。。。这本可以慢慢慢慢再读一遍!
  •     爱死布朗肖了
  •     好喜欢啊……有玄学。
  •     如果说黑暗托马还可以从总体上营造某种感觉,那么此书则是在所有的意义上抵制被理解,一切都退隐之后,彻底的能指之链的游移。PS:将“最后之人”解释成尼采“末人”的,大概除了书名什么都没看吧。
  •     讲道理的话,翻译吃屎吧。
  •     就是一本差点把我吓精分的书…
  •     一场大型而缓慢的死亡。囫囵吞枣地吃了下去。我和他的对立最为有趣,死亡和躯体的交战。以及,几年之内不太想读布朗肖了。
  •     毫无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与地点,在布朗肖那里都显得过于奢侈,只存在着空洞且充满意涵的他者,因此这部小说显得冷血却有具有伦理性。
  •     没看明白
  •     神作,布朗肖
  •     看不懂 微笑
  •     此书只应天上有。
  •     不知不觉在阅读中向我的经历走神。
  •     不知道说什么 我
  •     插冷鸡。遥远气质全凭想象。构造中的筋与骨,捏不捏得出来,全凭迷路之下一直走。
  •     完全看不懂,哪里能找到导读?
  •     看不懂但完全被震撼,也许这被震撼即来自于这看不懂的无解,一种混淆了谜面和谜底至于混沌境界的无解。如果说《黑暗托马》在语言流动时仍保留了极弱质的情节场景以作容纳,那么《最后之人》则是以文本语言本身作为意识与思想的载体。不要试图用尼采或其他哲人、诗人的理论来解释这本无解的天书,它甚至都不属于莫里斯·布朗肖本人。作者已死,文本已经具有独立的格。
  •     那原该倚靠我们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自身的未来,全部的人类以及那最后之人,而我们全任其在我们内中消亡,尚不容思想己身之思想。
  •     相当好的书。 下面是“但是”部分。略情绪化。 前后看过两遍,不,三遍。实在忍不住要讲,对翻译的愤怒完完全全阻碍了我对原书深入探索的耐心。 中文表达界未走稳先学跑不能好好讲人话型选手,翻译界偏好自造词汇及生僻字眼使用的装逼型选手。撇开故弄玄虚、生涩炫目的浮油,违背基本翻译原则的句子比比皆是。一遇套嵌结构稍多的长句译者自动化身加载辞海的百度翻译。 更详细诟病,请参考《语言本能》一书第六章。 最后让我引用其他评论中的一句话为我不满的情绪做一小结—— “讲道理一点,翻译吃屎吧!”
  •     太抽象,太多谜语,简直不知道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如何联缀成篇章。实实在在的“不明觉厉”。但呓语一般的书写中,也经常有些很触动人的句子,比方那些极端矛盾的组合形成的张力,不在场的在,极平静的恐惧,以及鲜活的黑和极白之光。读完有股四顾茫然的惆怅。觉得是很难翻译的,译者生造了一些词,总体来讲不错,但部分还是嫌生硬点。
  •     这是冬天,从柴火中听出涛声。
  •     一口气读完,相当流畅
  •     如今我們之外有啥?無人,誰是遠的誰是近的?這裡的我們,那裡的我們。而誰是最老而又最年輕的?我們。誰該被榮耀,誰走近我們,誰等待我們?我們。而這太陽,它的光來自何處?惟來自我們。那天空,它是何者?我們內中之孤獨。那該誰被愛?是我。
  •     最后之人,即另一个想象中逐渐完美的自己。其实,抛开语言构织的无穷魔力之外,我姑且把这本书看成是一封写给自己,却又让自我任意浮沉的情书。
  •     恕我逼格不够 脑容量也不够 他她它
  •     这是人能写出来的吗!!
  •     “有个东西告诉我疑惑必永远相等于确定,而确定必也与疑惑源自相同的本质”
  •     啊,我害怕,为我的论文害怕。脸,列维纳斯。友谊。
  •     .........有沒有十星可以打,完全是變態。
  •     4.5;读得生涩艰难如熬完长征,每每都生出“丰富、暖热、丝绒质地深沉的黑”那样的奇异梦幻感,寻常文字包裹着灿亮通透的思想的核,洪浩宇宙被折叠进无垠静默与轻盈;他是死亡,他是将来,他是一切无可能之事物,他是无声无形的最后之人,是具有一切特征的个体投射的影子——最终成为一体孤独的「我们」,无处不在,无穷高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