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年代:1789~184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08643687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页数:376页

作者简介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1部《革命的年代:1789~1848》内容简介:
19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的硝烟中诞生。
革命的年代是一场新旧交替的双元大爆发,旧经济被碾碎于工业革命的巨轮下,旧制度被送上民主断头台。自此,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自由主义功利政治携手改造欧洲,从而开启由欧洲主导的现代世界。从1789年至1848年,对于欧洲历史上最具意义的60年,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份引人入胜而独特新颖的论述,充满激情却客观真实。
----------------------------------------------------------------------------------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简介: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历史杰作。中文版最新修订出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套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最高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畅销书。
“年代四部曲”全面梳理由法国大革命至冷战结束的世界历史重要脉络,它们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不仅无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前三部讲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和大众民主的发展。《极端的年代》的主题则是20世纪的危机。
自出版以来,“年代四部曲”不断再版重印,已成为简明而深刻的历史叙述的经典,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只有返观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对“所有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并认为历史对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的读者”而言,这是一套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
编辑推荐:
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著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
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巴西前总统卢拉
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所有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观察家》
★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最重要的代表作,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
★从1789年到1991年,从法国大革命到冷战结束,全面展现200多年以来现代世界的巨变进程,被赞誉为一套“无与伦比”、“史诗般的”、“殿堂级的历史杰作”。
★“深入的历史研究和卓越的叙事技巧”完美结合,简洁、生动、优雅并极具洞察力,普通读者了解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经典名著。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等国家元首,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入选英国《卫报》“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独立报》《观察家》《新共和》《新政治家》《出版商周刊》等近百家欧美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霍布斯鲍姆逝世一周年之际,中文版获全球独家授权,根据最新英文版本审校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套世界史学名著在中国得以完整呈现。

书籍目录

赞誉推荐
作者简介
序言
导言
第一篇 发展
第一章 18世纪80年代的世界
第二章 工业革命
第三章 法国大革命
第四章 战争
第五章 和平
第六章 革命
第七章 民族主义
第二篇 结果
第八章 土地
第九章 迈向工业世界
第十章 向才干之士敞开进身之路
第十一章 劳动贫民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宗教
第十三章 意识形态:世俗界
第十四章 艺术
第十五章 科学
第十六章 结语:迈向1848

内容概要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现代史大师。权威媒体评价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更是启迪大众心智的思想巨匠”。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盛赞他是“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
霍布斯鲍姆的研究时期以19世纪为主并延伸及17、18和20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大陆,扩至拉丁美洲。除史学领域外,他也经常撰写当代政治、社会评论、社会学理论文章,以及艺术、文化批评等。他在劳工运动、农民叛变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堪居当代史家的顶尖之流,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他也是叙事体史学的大家,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大众,正如《新左派评论》著名编辑佩里•安德森所言:霍布斯鲍姆是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理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个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者、提倡实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将波希米亚、土匪强盗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生活写成优美哀怨的动人故事。
霍布斯鲍姆一生著作甚丰,真正使他荣登世界“近现代史大师”宝座的,是他的“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和《极端的年代:1914~1991》。它们结构恢弘,叙事晓畅,成为当代极为流行的历史著作,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
基于其卓越的文化贡献,霍布斯鲍姆曾于1998年被英国皇室授予英国荣誉勋爵(Companion of Honour)称号,也曾获得过欧洲最受关注且奖金额最高的人文和自然科学奖项巴尔扎恩奖(Balzan Prize)。
进入21世纪后,霍布斯鲍姆依旧笔耕不辍,《趣味横生的时光——我的20世纪人生》《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等书相继出版,在离世前几月,他依然在整理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
2012年10月1日,以95岁高龄在伦敦逝世。


 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本书起名为革命的年代,真是恰如其分,本书所讨论的年代是1789-1848,从1789的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再到1830和1848年革命,这60年几乎由数起全欧范围内的大革命贯穿;并且,这60年也是工业革命发展的黄金时代,社会制度、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这两者正是作者所讲的双元革命。双元革命开启了欧洲资本主义时代,法国大革命虽然由贫困的底层群众和城市中产阶级共同发起,但由于底层群众缺乏明确的纲领,政权最终由资产阶级掌握,工业革命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繁荣背后是重重危机。社会主义者和资本主义者都希望创造富足,和谐的未来社会,但二者在如何达到这一成果的路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分歧,也就是自由和平等的永恒矛盾。到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这一时代结束的时候依然令人困惑。霍布斯鲍姆被认为是左派历史学家,对于社会主义和贫苦劳工充满了同情,但这丝毫不影响其理性分析。本书也开启了我对近代社会思想史的认知之旅。读书笔记:第一章18世纪末期,欧洲的经济发展和启蒙运动创造了有平等思想的中产阶级,专制统治者则在更加顽固地巩固其权威。双方矛盾的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第二章 工业革命英国的科技发展并不领先于西欧各国,但其制度优势让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早期的代表是棉纺织业,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但负面效应包括资本向少数人集中,而且随着边际效益的降低,工资越发减少,导致社会的普遍不满,诱发革命。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一大发明,铁路的出现同时也解决了社会资本无处投资的难题,大量资本的涌入也使得铁路里程爆发性增长,同时带动了下游产业钢铁、煤炭的发展。工业革命也从社会制度上对农业进行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用于工业生产,或者说,用饥饿和贫困胁迫农民从事工业生产。资本,劳动力,制度,这些要素使得英国发展迅猛,成为世界工厂。第三章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君主和贵族压迫农民和中产阶级的结果,革命爆发后,农民阶级无法提出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新政权由中产阶级掌握,但其内部也存在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内部分歧。国外反对势力的进逼让国内矛盾稍显缓和,但政权性质在几十年之内的动荡和反复也反映了内部矛盾的激烈。拿破仑的军事行动为其带来个人威望的同时也让新的政治制度稳固下来。第四章 战争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大陆影响深远。首先,战争改变了欧洲各国领土支离破碎的情况,最起码领土形状有了现代国家的雏形;拿破仑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推翻了封建统治,并且一旦推翻,几乎不可能复辟,所以,此战也可看做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起点;拿破仑也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到欧洲各地,深入人心。经济方面,英国牺牲了20年的经济增长率扼杀了法国未来几十年的竞争力,从而为自己迎来了维多利亚的黄金时期,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五章 和平1815-1830年,欧陆处在均势中,法国尚未恢复元气,普奥尚不足与沙俄抗衡,英俄未出现较大利息冲突,对于潜在火药桶奥斯曼,两国也保持了相当克制,互有妥协。这也成为资本主义的黄金发展时期。第六章 革命1830-1832年是全欧革命的年代,东西欧诉求虽然不同,不过参与者却有相似之处。东欧革命是民族主义扛起大旗,西欧革命则是自由主义。革命者有温和派,也有激进派,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两派曾经站在同一战线,但随着温和派在妥协中得到权力,激进派也与之分道扬镳了。农村的普通群众对革命的参与度并不高,也导致了多数国家革命未能成功。总之,除了法国,比利时得到一定成果外,意大利,波兰等国均被成功镇压。莱茵河以东依然是封建王权的天下。第七章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双元革命的产物,不过,欧洲的民族主义很大程度上是方言文字化引起的,而在巴尔干半岛及至整个欧洲,识字率并不高,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独立运动都由民族主义引起。宗教,传统和底层贫民是引起反抗运动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偏偏是民族主义最反对的。作为民族主义的倡导者,中产阶级却通常得不到底层民众的支持。第八章 土地土地的革命性变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要前提和后果。第一,土地必须转变为一种商品,由私人所有,自由买卖;第二,土地必须转入受理性和利益驱动的阶级手中;第三,大量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各国用不同的方式将土地商品化,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可避免地充当了雇工,并且,其权利非常有限。殖民地国家则完全沦为母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本国工业得不到发展,由于母国的压榨,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差。正因如此,底层的农民大多加入反对资产阶级的阵营,或以王权为名,或以教权为名,或自发地创造精神依赖。经济自由运用在土地之上,没有孕育开明的土地所有者,只是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第九章 迈向工业世界1830年是欧洲工业腾飞的开端。此前的15年,欧洲大陆还处在在拿破仑战争后的恢复时间,此后的15年,欧洲各地的人口,交通,以及商业和移民的数量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同于英国自下而上的工业革命,大多数西欧国家并没有强大的资产阶级主动带动工业发展,也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持,所以,其工业发展通常由政府主导,并引进国外资本支持。但是,法国却是西欧的一个特例,拥有庞大的领土,拥有领先的技术,拥有足够的资本,但却因为缺乏稳定并强有力的政府,国内的工业发展得不到保障,国内的农民阶级生活稳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法国资本宁愿投入国外支持他国的工业,或者在国内进行劳工需求量小的工业(如奢侈品制造)。美国虽然缺乏劳动力,资本,技术,但从不吝于从国外引进这些资源,所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良性循环。但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却是另一番景象,埃及是第一个谋求工业化的非白人国家,却被白人国家征服,扼杀在摇篮中。其他殖民地国家亦是如此,只能沦为工业化国家的附庸。直至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方式打破这一枷锁。1830年代的格局已经规划了未来百年的世界发展路径。第十章 向才干人士敞开进身之路双元革命的决定性成就,就是打开了有才之人的进身之路,或者至少是向精力,精明,勤奋,贪婪打开了进身之路。阶级的鸿沟没有以前那么难以逾越,底层阶级的人可以通过实业,教育,艺术以及战争等途径跻身上等阶层。但这条道路还远远谈不上平等,所有的道路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而大多数人无法承受。中产阶级世界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那些未能进入的人,要不是因为缺乏才智,道德或精力而罪有应得,便是受到历史或种族遗产的拖累。富人对穷人的歧视依然存在,穷人在富人眼中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第十一章 劳动贫民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价就是贫富分化的差距愈发增加,城市混乱,疾病流行。劳动贫民面临的只能是忍受或反抗,后者往往会在忍无可忍时发生。不同于以往的运动,1830年以后的劳动贫民已逐渐萌发出无产阶级觉悟和阶级抱负,他们从全面改善这个社会进行思考,而不是单纯迫于生计。虽然于中产阶级比较起来,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还相当微弱。雅各宾主义是大革命渗透给有信心,有思想的穷人的抱负,经验和道德观念,其手段是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和雅各宾主义产生互补,前者提供机构(工会,互助会),后者提供方法(集会,示威,暴动,起义)。取得一定成效,改善了部分工人待遇,但是也往往会被镇压。因此这个时期的劳工运动并不只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而且是所有劳动贫民的共同战线。没有统一的纲领,缺乏合作是这一时期劳工运动的主要特点。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宗教宗教在这个时代的整体发展趋势是衰落的,经由18世纪的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逐渐在上层社会引起共鸣。但是,底层群众面对悲惨的生活,只能通过宗教获得慰藉。由于宗教利于维持稳定,上层社会也乐于宗教在社会中的继续流行。伊斯兰教和新教(尤其是卫斯理会)得到了复兴和进一步发展。但总体而言,宗教的影响力还是变小了。第十三章 意识形态:世俗界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来自世俗界。功利主义者认为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是个人幸福指数的总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社会的目标。但是,合理的自我利息和天赋自由之间的冲突性远大于其一致性,所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很难统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平等并不冲突,现实社会中的一切都基于等价交换。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穷人在其他社会形式中境遇会更为悲惨。李嘉图则对斯密的学说提出挑战,提出劳动价值说,但他并未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反对资本主义的理论。然而,这些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者在政治方面依然坚持保守的精英政治传统(柏克等)。自由主义者开始发现,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然而,贫富分化的差距让古典自由主义学说受到很大挑战。基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说,剩余价值理论诞生了,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的有力挑战。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家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主义者鼓吹的共产主义社会同样是自由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终极目标,只不过他们在实现的方式有分歧,从这一点开始,他们开始分道扬镳。早期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是个体的家,而不是削弱自由竞争的制度。他们通过建立社会主义试验基地博取支持。马克思创造了历史必然性的演化论,从此成为了社会主义者的精神武器。另一类人是保守主义者,反对当前的社会制度,希望回到从前,主张等级制度和不同阶级的义务分配。第十四章 艺术法国大革命以自身为榜样鼓舞了艺术,工业革命以其恐怖唤醒了艺术,而已这两种革命而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则改变了艺术的生存状态和创作方式。浪漫主义在这个时期诞生,更专注内省。第十五章 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电磁学开始出现,基本元素逐渐被发现,细胞结构也被发现。社会科学方面,数学开始应用于社会分析,马克思开创了历史进化论,语言学研究广泛,印欧语系大体勾勒出来。科学家的世界主义时代终结,科学家不再到处流动,而且局限于母语国家,学术期刊开始发行,弥补了交流局限。第十六章 结语:迈向18481848年的欧洲世界是前所未有的繁华和危机的结合体。西欧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大量产值,却也造成了更大的贫富分化,仍然处在专制统治的国家中,农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革命一触即发。终于,在1846年的大饥荒后,革命正式开始,如果说工业化国家还能在革命中勉力坚持,专制国家已如风中浮萍,当革命的第一丝微风吹过时,便已轰然倒塌。
  •     本书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首部,描写的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对于现代史的开端,历史学界有很多种的说法,斯塔夫里阿诺斯和麦克尼尔就将现代史的开端定为1500年,当然更加严谨的史学家则将法国大革命定为现代历史的开端。霍布斯鲍姆就是这样一位史学家,作为英国左派的著名史学家,并不想重述西方领跑全球的五百年神话,而是选择了更加客观或者谨慎的定义。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西方五百年的神话史学,比如巴尔赞的《黎明与衰落》中,就西方五百年来的文明的兴衰进行了探讨,还是很具有宏大的视野。不过,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巴尔赞更愿意塑造西方现代文明的神话,而霍布斯鲍姆则更加关注于现代社会的崛起。本书从问世就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汉语学界首先在九七年台湾麦田出版社出齐了霍布斯鲍姆的时代四部曲。两年后,江苏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由王章辉主持翻译的译本。2006年国际文化出版社将其中前三册,以十九世纪三部曲为名义再版了本书。2012年10月霍布斯鲍姆去世,2014年初,中信出版社再版了他的时代四部曲,也许这对他是最好的纪念。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是享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俄国犹太人,母亲则来自于欧洲,全家于1917年迁居维也纳,1931年迁居伯林,后因纳粹掌权避难到英国,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霍布斯鲍姆于1936年加入共产党,虽然经历过斯大林暴政的曝光,苏联的解体,但是他并没放弃共产主义理想,反而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他也是叙事体史学的大家,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大众,正如《新左派评论》著名编辑安德森所言:霍氏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理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个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者,提倡实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将波希米亚、土匪强盗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生活写成优美哀怨的动人故事。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共十六章,上篇《发展》是关于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及后继政治历史的发展;下篇《结果》是在“双元革命”后,西方经济、社会、文化、宗教、艺术等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全书内容丰富,无法一一列举,只能则要进行介绍。双元革命,是指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工业革命,发生在1789~1848年间的这种伟大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其中心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毗邻而又互为竞争对手的国家。1789-1848年的转变,基本上就是发生在上述这两个国家里的孪生大变革:从那之后,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法国大革命,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法国为民族主义提供了第一个伟大的榜样、观念和语汇。法国为多数国家提供了法典、科技组织模式和公制度量衡:经由法国的影响,现代世界的思想观念首次渗透进迄今曾抗拒欧洲思想的古老文明世界。法国和英国是启蒙思想的两个主要中心,也是双元革命的两个主要中心,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启蒙思想,实际上就是由法国人所做的系统阐述:(即使是英国人所做的阐述,也只是法国思想的翻版。社会结构,中产阶级和受过教育的阶介级,那些献身于进步事业的人们,经常把他们的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身上,指望强有力的中央机构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君主需要中产阶级及其理想去实现其国家的现代化;而软弱的中产阶级则需要君主去对付顽同的贵族和教士利益集团对进步事业的抵抗。革命后的法国社会在结构上和价值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是暴发户的社会,换言之是自我成就者的社会。双元革命的决定性成就,就是它们打开了有才之士的进身之路,或者至少说是向精力、精明、勤奋,以及贪婪,打开了进身之路。以上几点,是阅读本书时留一下的几点印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霍布斯鲍姆在撰写本书时的野心所在。通过对“双元革命”进行剖析,最终确立西方现代史的开端。这种写法,在中国史学被称为以小见大,不过我在看整部书过程中,倒是觉得霍布斯鲍姆的写作手法,与中国现代史家吕思勉有很多类似之处,比如将政治史与文化史分开撰写,前者是对于政治事件的梳理,后者是对于文化现象的比较研究。最后,提一点看法,霍布斯鲍姆作为左翼史家,这部《革命的年代》带有明显的革命史观,对此我们中国历史学者并不陌生。比如,鸦片战争的炮响,将中国轰出中世纪(朱维铮语),辛亥革命的枪声开启了现代史。这种写作方式优点在于通过历史事件来确立历史发展的坐标,但是历史是否真的可以用革命或者炮火来描述,我自己还是心存疑虑。
  •     说到霍布斯鲍姆,一定会马上联想到《年代四部曲》,这部享誉世界的杰作为我们描绘出欧洲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作为一位严肃的英国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显然不想重述西方领跑世界五百年的宏大叙事,而是选择了更加严谨的史家立场。与巴尔赞《黎明与衰落》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挽歌相比,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更加关注是资本主义兴衰的历史。霍布斯鲍姆的时代四部曲的版本并不多,台湾麦田出版社王章辉主持的译本1997年率先在汉语学界出齐。两年后,江苏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此套书的大陆版。2006年,国际文化出版社将其中前三册,以十九世纪三部曲为名义重新出版。2012年10月,霍布斯鲍姆去世。2014年初,中信出版社再版了他的时代四部曲,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纪念。霍布斯鲍姆是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俄国犹太人,母亲则来自于欧洲。在他出生后不久,全家即迁居维也纳,1931年又迁居柏林,后因纳粹掌权避难到英国。在英国,他完成中学教育,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1936年,霍布斯鲍姆加入共产党,并以此作为自己终身的信仰,斯大林暴政的曝光,苏联的解体都没有使他放弃共产主义理想,反而让他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人们对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的印象往往是刻板生硬,文字教条,但霍布斯鲍姆却打破了这个偏见。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使他笔下的史学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吸引了包括普通大众在内的众多读者。正如《新左派评论》著名编辑安德森所言:霍氏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理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个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者,提倡实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将波希米亚、土匪强盗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生活写成优美哀怨的动人故事。 文化评论家萨义德对他也不吝溢美之词:“很难想象除了霍布斯鲍姆,还有谁能持续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著作;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代表了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别人激动、喧闹,他冷静;别人愤怒、粗心,他讽刺挖苦、不偏不倚;别人求助于陈词滥调或体系时,他明察秋毫。霍布斯鲍姆写出这四本书这一成就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他贯穿始终的泰然自若。既非过于单纯,又不太过世故、愤世嫉俗,他恢复了人们对理性探究的信心;他的文笔像一位优秀的中长跑选手一样柔韧、有把握,他追溯了现代性的出现、巩固、兴盛和衰落。” 正如萨义德评论的一样,在《年代四部曲》中,霍布斯鲍姆试图通过历史的角度,展现整个西方现代性的兴起、发展、鼎盛和衰败的历史。从他四部曲的构成——《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欧洲现代性历史发展的脉络。现在,我们不妨跟随霍布斯鲍姆的脚步,重温这两百年的历史。1789~1848年,在“双元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走向了现代文明。“双元革命”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改变了传统世界,人口迅速从农村转向城市,财富也迅速被工业生产制造出来,而富裕起来的商人和企业家成为了新世界的主人。虽然,他们步履蹒跚,但是我们必须说他们开创了新的纪元。霍布斯鲍姆这样强调了“双元革命”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在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其中心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毗邻而又互为竞争对手的国家。这场肇端于英法两国的大变革,很快波及了整个世界。这是一个革命的年代,由此欧洲拉开了现代社会的序幕。随着革命年代的结束,资本的年代则随着商船蔓延至世界,这也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时期。在这场将“野蛮落后”带向文明与进步;让赤裸的“野蛮生灵”披上由慈善机构在博尔顿和鲁贝生产的衣裤,为他们带来伯明翰生产的货物,把文明同时带给他们的辉煌“义举”中。按照我们熟悉的说法:资本主义通过船坚炮利,打开了旧世界的大门,商业贸易取代了过去的朝贡政治。资本主义通过商业改造着世界的面貌,并进一步将世界其他的地区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附庸国。在这场资本主义的竞赛中,世界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世界的主人和奴仆。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对于海外殖民地的争夺日益激烈,欧洲也步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核心国家垄断的世界经济,“先进地区”支配“落后地区”的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霸权,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曾遭遇到严重挑战。以至于霍布斯鲍姆感叹道:到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从来没有比这个世纪更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即使未来也不可能。我们看到,通过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迅速控制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他国家也沦为了他们的殖民地和附庸国。这是资本主义的胜利,也是传统社会的瓦解。在资本主义一路凯歌声中,20世纪到来了。历史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它没有向革命时代承诺的那样走向美好,相反,却步入极端。在20世纪短促的100年中,人类经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忍受了30年代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还要面对冷战时期核战争的阴影。霍布斯鲍姆很快认识到,资本主义是一个旧日的地志航图,那个曾经能够引导人类生活的指南针,如今在新世界里已不能再给予我们指引。人类历史行经路途的景观已经改变,未来航向的大海不复旧观。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霍布斯鲍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看法依然保持了应有的批判和悲观立场,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并没有带给人们许诺的未来,甚至带来了诸多的灾难。但是,人类的历史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并一往无前地向不可预知的资本主义未来驶去。旧有的传统世界已经改变,新的未来世界还未成形,人们还在漫长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梳理西方现代性兴起、发展、鼎盛到衰落的过程,霍布斯鲍姆悲观地展望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值此世纪之末,也许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可让我们看见,像这样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世界,将会以何种面目存在。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旅程将把我们带向何方;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的旅程应该把我们带往何处去。”霍布斯鲍姆如此悲观,恰是因为他经历了二十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衰落。处于现代化过程的中国,却不必如此悲观和沮丧,毕竟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也许正孕育着一条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还未终结,人类终有希望! (本文载《 晶报》2014年4月12日B05版http://jb.sznews.com/html/2014-04/12/content_2839767.htm)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霍氏近代革命史链的第一环,雅各宾派专制、1830至1848年革命,开始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史观。尽管作者努力压制自己马恩抒情,但做得不够专业。书中写得最好的其实是文学部分。
  •     好书。
  •     平庸
  •     好难读的一本书,通篇是各种主义以及专业名词。对历史事件评价多于叙述。觉得更适合对这段历史已有较深理解的人来读
  •     这无视翻译差异扑面而来的教科书式教条气息,仿佛回到当初考前复习马哲邓论一批公共科目,本能抗拒,十几页读了几小时,无奈放弃。
  •     原来19世纪30年代的“双元革命”的概念就是这个人在这本书提出来的。对革命的叙事和议论都不是很喜欢,但关于革命年代造成的一些结果比如民族主义、宗教和世俗界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论述很吸引人。
  •     对于我这样的一个西方历史的小白来讲读起来还是有点晦涩的,还是先把四部看完再说吧。
  •     比《旧制度与大革命》还是要好一些,毕竟是百年后的回视。
  •     双元革命
  •     左派写的入门读物
  •     很不错的著作,尽管艺术和科学对我而言信息量…读完这本休整一下。
  •     年代四部曲(加上《断裂的年代》该是五部曲了),第一部,双元革命的影响力之大再怎么推崇都不为过,也算开了个头了。P. S. 霍老爷子真的很左派啊!
  •     大革命宣告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胜利的同时,也引进了一种左翼的、反资本主义的附加危险。因而欧洲大陆各地的自由主义现实派在经济上尊奉亚当斯密学说的同时,多半回避了政治民主,选择了对选举权加以财产限制的君主立宪制。
  •     勾画了一个轮廓而已
  •     太杂。多条分支去阐述双元革命和它的影响,消化能力有限。
  •     双元革命。左翼立场。
  •     较有门槛的历史读物,但是讲的真好啊,大开眼界。
  •     看过巴尔赞的From Dawn To Decadence后,大概会对Hobsbawm的这本书有更好地理解。这本年代四部曲的第一部,用简洁平静的笔触,向普通人阐述那段“二元革命”。
  •     算是雲裡霧裡的讀完了,但總算對這段歷史有了一點了解
  •     四部曲中我最爱的一本
  •     双元革命的影响分析的很到位
  •     趁着还有法革的底子,多看看有关那个时代的东西。
  •     截止20160520看了四分之一吧。。没看完哎
  •     读书越来越慢了,人变的散漫,本打算趁着出差读完四部曲之三部,然而却只看了这一本。该拿鞭子抽了
  •     201625 推荐
  •     相隔一年多读了两遍,才慢慢开始理解革命革命的含义。霍布斯鲍姆的笔力太过强劲,史实的信手拈来对于我这种历史小白来说无疑是理解的巨大障碍。然而站在左派的视角描述、理解、评价那个年代也是一种视角上的拓宽。还是要记笔记,不然很容易遗忘。
  •     翻译得一如既往得差
  •     综述类世界史,左派立场明显,不适宜作为旅游攻略观看。
  •     略曲折罗嗦,好处是串了很多人名作品名等,方便拓展延伸。左派写作,无伤大雅,毕竟先立才有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那版,翻译一样,还配各时代油画政治漫画等,更好。
  •     综述类历史
  •     书本身不错,但对作者本人的历史观不是特别赞同。我认为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所以说对作者的对历史的一些评价略有一些意义。但是从年代的角度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分析,从更广的历史视角,让我理解大福大革命理想对未来的影响。很值得一看。
  •     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能写出新意很困难,但大师就是大师,总能从独到的角度来看。并且能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结合起来,不像教科书把这几个串的那么生硬。
  •     叹为观止的历史分析,我估计我只能消化10%……
  •     略于事件过程的叙事,长于背后因素的分析,是分析深刻的通史,难怪被人称为杰作。
  •     浅读。用的kindle,读完之后没啥印象大部分都给忘了,非常难啃,有时间就重读一遍做一份笔记。喜欢,8.7以上
  •     左派史学家,左派史学家,左派史学家,对中国部分感觉很客观的评价,尤其是对毛的民族主义评价很精到。懒得分别写四本的评价了,在这波澜壮阔的资本主义狂飙突进中隐隐还是有对今日社会的反映和启迪。 PS:极端的年代真的不该拆成三本么,而且这个大厚本有点逊色,是不是写到自己经历的历史就不好下笔了
  •     52页
  •     将纷杂的史料信手拈来杂糅在行文中,确实能使得行文流畅,显得举重若轻,但结果却也导致了极其糟糕的可读性,感觉更类似于历史随笔,显得重心不稳,阐述不明。剩下几本先行搁置。
  •     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大革命深深的改变了世界。本书分析了双元革命对世界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及一系列反应。内容详实、分析有理有据,逻辑非常强烈。 就是读起来比较累,对事件本身的描述反而较少,所以而且如果不熟悉历史的话可能还读不懂
  •     精彩,很有启发,但看下来真的很累,翻译的字句很凌乱。“但是....”放在“所以...”之后,例子后面加括号举另一个例子……看得很辛苦。读得很慢,正好加深了思考。
  •     读此书需要一定的积累,感觉很多地方理解有难度。
  •     第一本用小米Note看完的书
  •     真正的好书! 多年留意拿破仑时代的历史,至此有个整体框架,算比较明白了。这书读通难度很大,不觉得有流行的可能,却扎扎实实卖成了畅销书。这跟某位大佬的推荐有关吧。 书中左翼历史作家的气息很熟悉,国人喜欢这味道。
  •     翻译别跑!断句太差了
  •     各个国家放在一起说读起来有点乱,总归是世界史的基础没那么好TAT其实和课本中的历史是一样的史观。
  •     读了好久才读完
  •     想起鸡国的近代史书籍,自宫得我想哭。
  •     没有革命,哪里来的浪漫主义。
  •     如果不拽词儿(不确定是作者还是译者),那读的过程应该会跟舒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平时看的大多数是通俗文学和科普类书籍,有点不太能适应这种严肃类型的。抛开不适应的成分,全书给的视野深度和广度是很有帮助的,双元革命就像是一把啤酒瓶板子,起开了瓶盖,虽然瓶盖本身弯曲了,但是瓶子里的美酒则开始慢慢的流淌出来。让整个社会更加世俗化,让俗人相信“勇猛精进”,进而才会产生“american dream”这类精神,我想这可能就是双元革命给普通人最大的礼物。
  •     可能是翻译问题,光理解文字想表达的意思就有些吃力。很多细节的历史资料可能对这段历史有了解的人会有帮助,但对于门外汉来说则有些摸不到头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