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太喜欢漫画了》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08642543
作者:苏静主编
页数:366页

为什么要有标题

漫画这期真是厚到令人满足啊。但是......虽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喜欢《知日》的漂亮程度,但不得不说每一本看起来都让人有很累的感觉。爆炸式的填充、排版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诚意“和”好“?看不进去的人是不是需要在真正的日本文化爱好者陪同下观看?不会每期都买,挑着看吧。

只适合漫画盲阅读

虽然没有阅读过以往任何一期知日,但凭借着知日小有名气+看了20年漫画+超厚的满足感,毫不犹豫的买了。接下来,不用仔细读,从头到尾哗啦啦翻一遍,就知道白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收录的是日本漫画刊物的发展史。这个写的挺详细的,虽然这些以往断断续续都有耳闻,但仔细阅读过,还是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种内容怎么说呢,喜欢的会认真研究。但像我这样也算看过几种漫画期刊,同时对任何历史都不甚感兴趣的人会觉得“这种任何办漫画杂志的都要例行公事似的追溯一下日漫历史的行为真的有必要么?”接着是若干位知名漫画家的介绍。既然是漫画特辑,肯定是要介绍漫画主笔的,当然最好是可着名家先来。但名家之所以是名家,他们家的那点事儿就算不能耳熟能详起码大家也是知道个大概的好么?所以和上边的日漫刊发展史一样,即便你只是个伪漫画迷(在下便是),翻看着这些个简历一样的东西也真的绝对够烦。有一点我特别要吐槽一下:介绍小学馆的部分中,高桥、安达二位都有详述,还有一些愚钝的我没听说过名字的人也说了,为毛青山刚昌只字未提?他在《少年Sunday》如今的地位,还有人能出其右么?这就让我有很大的疑问:贵刊本辑编辑是真的业余还是说在有选择的收录内容?几位漫画家的访谈。一向不爱看访谈类节目和文字,纯的个人喜好问题,不评价了。漫画家作品的摘录。漫画特辑,当然可以摘录,还是那个原则——篇幅有限,捞就要捞干的!是版权问题还是编辑的专业性问题,总之这几页漫画选的毫无亲切感,读起来莫名其妙、不知所谓何意。加上大开本一拼一,画作很多的瑕疵都被放大暴露无遗。不明所以&空洞无趣,我想已经能够概括这个板块的观感了。日本的漫画周边。漫画人物在日本的铜像,漫画周边商店的介绍。日漫人物铜像这个选的不错,感受到了融入日本人平常生活的漫画,很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难得喜欢的内容。至于漫画周边商店的介绍,略感泛泛,通读无感。最后是国内两本漫画杂志——《天漫》、《劲漫画》的访谈,没什么内容。这么些东西,满满当当凑了砖头厚的一大本。如果是漫画迷,真不知道有什么看头。如果一般读者凑热闹,勉强看一看好了。为这本书我竟然也能写这么多字,闲的,不说了~~

的确太喜欢了

日本的animate是一个产业,但是漫画是毫无疑问的开端和终端。没有漫画和这些漫画作者,就不会有享誉全球的日本动漫。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跨文化传播意义下的日本动漫,这样的书籍是我写论文是再好不过的参考资料了。虽然有些庞杂也没什么条理,但是胜在资料多内容丰富,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具有参考价值的。不过,单就这本的娱乐价值意义来说,可能不是很大,有几篇漫画,但是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很认真的去看一篇没头没尾的漫画的。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它的最大价值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情话价值。主编苏静在篇首说,没有深夜躲在被窝里看漫画的经历,就不足以谈人生。听起来好像挺夸张,但是有几个80后没有看漫画废寝忘食的经历呢?我的高中生涯,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埋首于各种漫画中不能自拔。那个时候我们习惯将学习资料堆在书桌前或者书桌旁,我经常一堂课一堂课的在各种书堆起来的坑里头也不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多努力的在学习,知道的就明白我又闹到漫画啦。那个时候的漫画可不是谁都消费的起的,要和一些“有门路”的同学借,因为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零花钱去买漫画嘛。我看了当时出的全套的蜡笔小新以及叮当猫,上了大学之后又租了《灌篮高手》来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幸福啊。漫画,给人以力量,如果没有漫画,没有动漫,你还会那样不可自拔的爱上日本文化吗?反正我不会,尽管我们对日本多有些心理上的抗拒,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动漫的世界,真的,是太不可抵挡的喜欢啊。这和年龄无关,这和国界也无关。知日越多,越是喜欢。正因为不是脑残粉,才会时而遗憾,日本动漫的世界,实在是太厉害了。

沒啥實際意義

寫的很亂的碎碎念本來沖著喜歡看漫畫在書店猶豫挺久還是買下的這本書……和之前買過的兩本知日的書一樣,看完感覺對“這個國家的文化”不感興趣的節奏。。還好對日本文化了解的入門不是從這裡開始的,不然會悲劇……<太喜歡漫畫>這本書感覺就是 日本一些比較出名的漫畫家的漫畫編年史……湊夠一本就出書的樣子……無法和預計的一樣對漫畫加深了解書的內容1/3 作者編年史 (否)1/3 故事漫畫 (否)1/3 別冊 *一些內容還有可觀性 (一半一半)

漫画不是孩子的玩意儿

知日系列经过了猫、铁道、明治维新、妖怪等作品的火爆后,步入了森女、日本禅、断舍离的平淡期,正当人们对知日的期待渐渐降低时,中信却再次发力,带来一本令人喜出望外的《知日 漫画》。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封面上印刷的那行字:太喜欢漫画了!!!这本知日漫画厚度大约有三、四百多页吧,字数更是创纪录的42万(据版权页标示)。这本书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两边都是封面,可以掀开直接看的装订方式,正面的内容是熟悉的杂志编排方式,介绍日本漫画文化,从历史,到衍生品,从博物馆,到漫画人物街。有趣的是杂志还专门介绍了常盘庄——当年许多漫画大神初出道时的居住地,令人想起中国的梁庄,这个汇集了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地方。从封底一面揭开阅读,则是日本众多知名漫画家的简历和作品小结,还掺杂了许多趣闻。手冢治虫、藤子F不二雄、鸟山明等大神赫然在列,总共介绍了二十五位日本知名的漫画家。夹在这两部分内容中间的是最给力也是最令人喜出望外的内容:漫画!毕竟我们这是一本介绍漫画的书,怎么可以没有漫画呢!有充满野性和热血的西游奇传大猿王、以演出阻止犯罪的剧团JET’S,充满悬念的入道云,典型的少女漫画同人千金!令人爱不释手又觉得篇幅太短,实在不够过瘾。不可否认,经过日本多年来众多漫画英才的努力,漫画,这一曾经被认为是小孩子的玩意儿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高度成熟和发达,内涵极为丰富,游离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体裁。在漫画高度商业化的日本,似乎无论什么内容,无论什么人群,只要你想,就一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漫画。此外,文字配图片所产生的效果无疑是大于1+1=2的,比如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画的国学系列漫画,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看似枯燥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漫画的演绎,立刻变得生动和引人入胜起来。至于本特辑的遗憾,也不是没有。其实也可以算是知日系列杂志一贯的遗憾了,那就是用一本杂志来阐释一项流行文化,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力图做到面面俱到,却往往难以深入。比如龙珠或多拉A梦,就已经足够做成一本特辑了,究竟是要专,还是要博,真是让人难以抉择,所以知日这个遗憾,还真是让读者又爱又恨呢。

原来漫画的世界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热爱日本文化但却几乎没有接触过日本漫画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实实在在的让我迅速的对日本漫画界有了一个大致清晰的概念。从日本漫画诞生演变的历史,到详细的列出每位业界知名的日本漫画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笔下的动漫代表人物是怎样诞生的。这些对于以前的我都很模糊。可以说我对日本漫画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那些经典人物上,比如阿童木,多啦A梦,阿拉蕾,龙珠......我认为并不是我不感兴趣,而是缺少一个让我想要去深入了解的契机吧。让我惊叹的是日本人对于漫画的热爱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可能偶遇你喜欢的漫画人物。书中还详细的标出了漫画人物出生的地标位置。方便想去日本旅游的人可以按照地址去找到想见到的漫画人物。还有一些经典的漫画人被颁发了「特别住民」票,正式成为了他出生地的市民。怎么想都觉得太有爱了!鉴于个人对日本的猎奇文化比较感兴趣,在读漫画特集是认识了驾龙真太郎。他的漫画作品充斥着怪诞、暴力、血腥、血腥、性、排泄物、黑色幽默。从分离的人体结构中迸射出的千奇百怪的物品、布满电脑零件的人体与布满人体结构的电脑、将人体像玩具一样拿来任意切割.......那些看似惊悚的场面背后所包含的独特构思,以及耐人寻味的异样幽默,你不得不折服于他怪诞的想象力,同时也被其深深吸引。无论这些漫画内容如何令人匪夷所思,我们也不可否认其中真实存在的人性和对人性的反思。总之这本漫画特集,让像我这样一个对漫画毫无兴趣的人,慢慢开始想要去慢慢了解日本的漫画。

不停刊不足以平民愤

这期是最厚的一期,也是最受期待的一期,但是很遗憾,这是最差的一期。不得不说,『知日』的选题一直很不错,但也只有选题不错。『知日』可谓是抢占了这一片相对空白的市场,大大占了选题的便宜。然而一有比较,便能看出差距。同样是“漫画”选题,可以看看『新视线』的水平,无论是深度还是系统性,全被完爆十条街。『新视线』有关于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深度介绍,其中还含有从赤本、贷本到剧画的漫画发展历程;有日漫杂志三大刊的发展历史,涵盖重要作品、作者的介绍;有日漫与其他漫画之间的影响与反哺;有日漫主要类型的介绍说明。反观『知日』,看似厚厚一本,有接近三分之一都是作品摘选和原画。除此之外,随便找了12个本土漫画人随便访谈了一下,加上25个日本漫画人的生平、访谈以及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文章,就拼凑出了这期杂志。且不说系统性了,单就有的这些内容来说,访谈中问的问题基本没什么水平,甚至有一些很蠢的问题,比如对井上的第三问,知道了还问什么,炫耀?对丸尾的第七问也是蠢得让丸尾都无语了。在和寺田克也的访谈中居然还问出了“手绘和电脑作画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真是让人大呼卧槽。此外,内容的浅陋在『“留美子世界”中的女主角』和尾田介绍中的两篇文章体现得尤为突出。『知日』的敷衍程度令人难以置信。我想问看完这期,读者能对日漫的理解加深多少?一句话,这期糊弄糊弄门外汉还行,你让包括我在内的这些日漫脑残粉情何以堪?对于『知日』自创刊以来的表现,我觉得知乎上的这篇文章(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570466/answer/21820741)很中肯。最后,我会密切关注知日微博的最新动态,既然有勇气辱骂读者,有勇气宣布停刊,那麻烦快点,我等着。

漫画史上的传奇

书送到时,真是很意外,超极厚啊,居然336P!真是太给力了!小编们辛苦了!或者正如副标题所示:“我们”真是太喜欢漫画了!所以,都会爱上这么厚厚的漫画大餐。这期的漫画篇内容真的很棒,特辑25个话题。漫画家一栏里,分享了手冢治虫、藤子F不二雄、高桥留美子、荒木飞吕彦、浦泽直树、富坚义博、井上雄彦、尾田荣一郎、松本大洋、矢泽爱、小畑健、荒川弘等上个世纪创造了许多名角的漫画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人物纪年和相关专访,深度解析作者和笔下的故事内涵。看着熟悉的漫画名字,真是倍感亲切。非常喜欢这部分内容,可惜排版是竖着排的,阅读起来真不习惯。专门做成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迎合漫画爱好者总是买港版动漫杂志的小癖好么?只是对国内的读者来说,怎么都有些不习惯。说起排版,其实这期变化很大,文字及插图内容看得出都非常用心,花了不少的心思。但是就知日系列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一期突然变化这么大,至少应该有两页说明,让我们知道从哪里开始阅读才是正确的啊。前几期的知日都是从左往右有页码的正常阅读,这一期从“日漫12人谈”到“别册-日和手帖”是像以前那样的正常翻阅,虽然许多页没有页码。到了右半本,却需要从右往左阅读(这部分有页码)。若是一个刊物分正册和别册,阅读方式和前几期也有很大差异,至少应该略加说明方好。或者像《知日-铁道》那期那样以刊中刊的形式出现,刊物尺寸稍有变化,作了明显的区分,阅读起来也更加舒服。不会让刚拿到书的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混乱。本期中分享了几篇漫画故事,比如《西游奇传大猿王番外》、《剧团JET'S》、《入道云》、《同人千金》。风格各有不同,也很精彩,但是个人建议还是不要与正文内容混杂在一起。画集部分,有少女绘,也有风格雄劲的寺田克也作品,包括《群雄割据 猫与龙展》,还有温馨的松本大洋的恣意世界:冬日里暖暖的。此外,还着重介绍了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漫画家常住地“常盘庄”(被誉为“漫画家的梁山泊”,现已是以漫画为志向的年轻人心目中“梦想与奋斗”的代名词)、日本当代漫画家、漫画杂志及其发展变迁等。对日本漫画杂志编辑的专访等内容对于本土漫画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性。至于漫画旅途,在日本一些城市中动漫人物塑像随处可见,这些可爱的漫画角色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信若是走在日本街头,看到这些雕像,一定会上前去合个影。

最喜欢漫画了!

五星是私心打分,里面选的人我都喜欢。作为一本介绍漫画的书,虽说猎奇不够,但是胜在经典。可以当入门指南,也可以拿来怀旧。好了,下面就说和书无关的事情吧。我从初二开始看漫画,和平时能接触到的书籍相比,漫画简直太好看了!给我的世界开启了一扇大门。到了初三到达了看漫画的颠峰,我看完了一间漫画租书店。那间漫画书店名字叫“神崎”,没错,圣子到里那个磕药狂。那时候是不管上课下课都在看漫画,最失控的是在数学考试上看漫画被抓包,嗯,我们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那时候看了正当红的《流星花园》,那时候还没完结。《天使禁猎区》、《圣传》、《毒伯爵该隐》、《圣子到》、《名侦探柯南》等等等等。我不挑食,我什么都看,最早有冒牌桂正和画BL的,我也看。什么《蜜桃女孩》我看,少年热血漫画我也看。于是我遇到了对我三观影响最大的渣神,富坚义博的《幽游白书》。那时候看《天禁》和《圣传》之类的,扭曲的爱虽然我也很喜欢,可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人的出发点哪有那么多的爱来爱去啊。而其他的少年热血则是什么理想啊、友情啊之类的,我感受不到。直到左京和躯的出现。左京说,兄弟姐妹都很正常,只有自己是堕落的。左京,是人类追求有趣这一恶趣味的终极体现。你说左京为什么要打开人间和魔界的通道?其实只是为了更有趣一点啊。躯是我永远的女神,没有之一。富坚义博给的不是单一的感情,是一个世界。每个角色的欲望都是真实的欲望。富坚的世界里只有一样东西最重要,趣味。如果一切都只是从趣味出发,人生真的简单了许多。漫画里是我们没去到的梦幻庄园,是我们没得到的美妙爱情,是我们最终消失的幼稚幻想。漫画,是我们不破的英雄梦想。

虽然是说任重道远。

佩服中信出版社的勇气,反日浪潮已有些失控,不少人谈到日本便露出鄙夷的表情——此非好事,确实日本政府当下做法令人心寒,但在很多方面,譬如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基础教育,日本做得比我们好。只记得过去他们的侵略罪行而无法辩证思考当下是件很危险的事。中信出版社不畏大众过火的反日情绪,推出《知日 It is JAPAN》系列,算是窗口。打开窗,至少能吹散一些偏见吧。LOGO很巧妙地将“知日”二字组合成“智”字,似乎就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唯有坦然大方地接受屈辱历史,看淡隔阂,承认自己仍不够强大,谦虚学习或借鉴他国经验,才是一国之“智”。说回书,感慨万千啊,日本漫画早已形成良性循环,确保高质量漫画不断输出,而我国……连大作都鲜有。这之间的差距就如隔着马里亚纳海沟,难以逾越。首先日本漫画不缺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时,手冢治虫以创新的手法将电影拍摄的技巧引入漫画创作中,精彩得诱惑起一代人心痒痒拿起了画笔。后来这代人诞生了包括藤子•F•不二雄、浦泽直树等多位大师,而他们又会诱惑起下一代人……漫画通过这样方式传承下去,总有画出精彩作品的漫画家诞生。未来可能会涌现出新一代伟大的漫画家,聊起他们为何开始漫画创作时,也许会说:“在我小时候,尾田荣一郎的《海贼王》实在是太吸引我了……”日本漫画还有良好的土壤,他们给新人提供了多种渠道走向大众视野。若有优秀作品,可向《周刊少年Jump》等刊物投稿,编辑会提出修改意见给你。实在优秀得不行,少年你是可造之材,编辑还会向手冢赏投稿,或是发表短篇,给你一个读者看到你笔下世界的机会。在描述两位少年努力不懈成为漫画家的漫画《Bakuman》里,主角亚城木梦叶便是在手冢赏里大展才华,开始他们漫画家之路。在现实中,《灌篮高手》井上雄彦是手冢赏出道,《七龙珠》鸟山明是短篇出道。稍稍欣慰的是,随着以《知音漫客》为代表的本土漫画杂志的兴起,新人展现手脚的途径得以扩展,但看着人物面部表情僵硬,动作别扭,不具动感的低质量漫画,心里还是不由叹息。当年日本漫画被列入“扫荡不良读物运动”的名单,但随时间流逝和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不断作用,现在已良好地融入日本文化中。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漫画有了包括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明治大学米泽嘉博纪念图书馆等专门的博物馆,有些知名漫画,像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也分别在作者出生地或是角色设定活动城市里建起纪念雕塑。有时还举行庆典活动,将电车涂上某动画的角色。会不会有那么一位少年或少女,小时在雕塑周围空地玩耍,某个刹那与人物对视,或是在热闹的祭典上停住脚步,脑海突然闪现起画漫画的想法……这样的故事,或许发生过,不止一次地。这样的气氛国内没有,《知音漫客》的发展给我国漫画行业填入新活力下,但说到和漫画关系密切的动画行业,情况不容乐观。做动画,需为诸多文体立意上的限制发愁,比如说很扯淡的“不准做和鬼有关,因为封建迷信”。他的发展缺符合行业的政策,也缺源源不断的资金链,很大程度靠国家资助,做出的动画合国家喜好,但常不合大众口味,偏偏国家追求的不是“动画质量”而是“动画时长”。有些有志青年被精彩的日本漫画激励投身入我国的动漫行业,结果在恶劣环境中被残酷事实打击得心灰意冷,这听着可悲。我们总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什么时候能真正抬头,由我们向国外输出我们的文化,不是有很长路要走的问题,而是这路,本身就不明朗,至于长度,不得而知。

时代的烙印:波板糖、小香槟、日本漫…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动漫吗?就像……大字报、红宝书、忠字舞…海魂衫、雪花膏、搪瓷缸子…喇叭裤、港台歌、霹雳舞…大白兔、波板糖、小香槟,和这些东西一样,“日漫”也是这样一个能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物品。无论你是否在意,日漫总会在或多或少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其实没啥好稀奇的,既然有人能迷摄影、迷冬泳、迷邮票、迷火花标,甚至迷养鸽子、迷蛐蛐的,那么有人迷漫画,或者说,做一个“漫画迷”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哦,对了,不能叫漫画迷,现在要改叫动漫迷了。话说,我以前也曾对日漫痴迷过,尚不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要是跟那些为了看原画、为了追更、为了搜罗购置周边,就能去自学日语,甚至省吃俭用的攒钱去日本动漫圣地血拼的动漫迷相比,让我怎生好意思说自己是也是动漫迷啊(﹁”﹁)不过,即使因为现在购置漫画的渠道不便,实体店往往只是旧书店、租书屋;画风也不再像是老漫画开始追求内容的深度,人设也转而追求视觉爆点巨乳萝莉、肌肉男什么的,但我还是如此的喜爱着日本动漫。家里的书柜里放着的是全套的《美少女战士》,最珍藏的一套CD就是《花仙子》的高清版,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依然在孜孜不倦的等待着《名侦探柯南》的大结局o( ̄ヘ ̄o* )[握拳!] 相信几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从小到大念念不忘的经典动漫形象,即使时光如流水,流走了青葱岁月,待我们年华老去之时依旧记忆犹新。而那些曾深深的打动过我们的动漫形象,便如是一个个锁住了时间的宝箱,偶一开启,却让我们满怀感动,重温那种儿时的单纯的快乐。当然,对每个人而言,都会有“最特别的那一个”。成年人是该有种关于童年的执念的,柯南也好,海贼王、火影也好,银魂也好,有个属于童年的念想,就不会在浑浊的路上走太远。或许,对我而言,“最特别的那一个”就是机器猫吧——从小到大,追看过无数从多啦A梦到机器猫到小叮当到阿蒙各版本的口袋本、漫画书、剧场集、文库版的。即便后来遇到了很多很多,人设更美型、画风更精致、情节更丰富的更好的漫画,但是,都不是它,只有它才是对我来说最特别的那一个。还记得在《知日·猫》那期的副刊里,刊载的就是对日本的机器猫博物馆的介绍,火速掏钱,不是为别的,只是为了收藏那份副刊。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我想人对于漫画的口味,就像是对于食物的口味一样,都应该是来自最初的印象。对于看着《花仙子》、《聪明的一休》长大的我,喜欢的是像《天是红河岸》、《尼罗河女儿》和《美少女战士》一样画法细腻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型人物,能打动我的是像《甜甜私房猫》一样暖暖的故事,而不是时下盛行的那些画风粗糙的暴力男的肌肉,或者是那些爆乳萝莉之类的美娘之类的充斥着赤裸裸的血腥、暴力的东西。对那些,我根本无爱啊。怀疑这本杂志书的编辑是男的为主,感觉这期的内容更偏向于那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暗黑风格的漫画作者。漫画源西方绘画技巧与日本版画的结合,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一张名片。最初了解日本就是从漫画开始,不得不说这次的特辑包含了太多童年的回忆,真的很好~整体翻了下,怎么感觉这本书选择的作者不够客观啊?完全没感觉到挑选出来特别介绍的这25位作者多富代表性——没找到介绍《夏目友人帐》的作者绿川幸和《天使禁猎区》 的作者由贵香织里,没有筱原千绘、赤石路代、细川知荣子……也木有看到在手绘漫画领域影响力仅次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大友克洋的介绍,总不能只是因为他没有画过“巨神兵”吧?可能因为篇幅有限,…不过日本的漫画家确实太多了,要全介绍过来,恐怕厚度得再翻个几倍。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三星的内容,四星的版式,五星的厚度。首先,真的很大很厚很有料,但是内容还是没我预期的好。大概是因为,我喜欢的那些少女漫画画家在介绍时都被草草带过,但是不喜欢的那些男性漫画画家的访谈却占据了主流吧。关键是画家的介绍看似不少,但画作不是很多。而且,虽然总体来看内容倒是挺丰富,可单看的话内容真的挺少的,真不愧是“点到为止”啊,每篇文章都是,刚让人看出点儿意味来,马上就戛然而止了~给你瘾头吊起来了,就得自己去查了。好狡猾Q_Q再有就是,很多人物介绍或访谈的内容,百度上都有,根本没必要再印到杂志上啊!确实是厚厚的一本,不愧是【双倍页码、超大容量】,比平时的知日厚一倍,内容更丰富~!通过【从常盘庄、animate到日本各地,走访日本漫画的发端地和重要地标;从贷本漫画到《少年JUMP》《少年Magazine》及数十本动漫周刊杂志和多家出版社,深度报道记录日本漫画产业的风云变幻】,全面介绍和剖析了时下日本的动漫的发展现状。双头的设计也很有趣,前半本是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翻,后半本是从右往左看,从左往右翻╮( ̄▽ ̄”)╭只是完全复刻了日本漫画周刊,可照扒的外国版式只能让国内读者看得煞是费力,加之一贯的底色字色配色的毛病,非常不便于阅读。而且,漫画短篇不能作为副刊集结另册吗,非得都混在一起?虽然拿画集的标准来要求一本杂志不太合适,但是编辑们是不是也该稍微注意一下呢?既然标榜的是拿到了【独家取得小学馆、集英社、讲谈社、青林工艺社、井上雄彦事务所等数十家版权机构及个人正版授权取材】什么的版权支持,好歹选几张更有代表性的画作,能不能用心些,别给人感觉就是在那应付了事!除此之外,对后半本的二十五位漫画家的介绍更是让人感到了满满的恶意啊喂~说是【25位各具风格的日本漫画家终极解读,最全档案记录,独家直击专访】的,可介绍里的经典插画选取不当,对该重点关注的标志性人物却草草了事。或者说,本期的读者群本来就定位于国内的那些御宅男?像我这种口味正常的女性,看着松本大洋和寺田克也的插画,就是感觉根本不能接受这种画风。放着荒木伸吾和姬野美智这对黄金搭档不介绍,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圣斗士星矢》的那种美型人物,非得塞进来一些看多了他们的“大作”甚至会让人做噩梦的漫画作者……井上雄彦的介绍,居然没有SD,好像除了《浪客行》,他就没有别的作品了。老实说,这本书唯三值得我留下的理由,就是那篇CLAMP的介绍,和那条武内直子老师重出江湖的好消息,还有那篇Mattsu的《同人千金》的漫画短篇了。知日系列很有意思,是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日本的好渠道,不过,不知道这个知日系列究竟是出给日本人看的,还是给国内读者看的?如果都是这期的这种具有文化底蕴,想要彰显原汁原味的内容还好,像是那个《知日猫》《知日·森女》的,根本没必要弄成这种版式的。不过,特别喜欢这期的主题,这次的选题真的是用心了。一直很喜欢日本的漫画,以及这些漫画的作者,这本书也让我更加走进了解这些漫画家。书很好,挺喜欢。这么厚一大本,还有漫画和采访,超级充实的内容,相当划得来,推荐给喜欢日漫的所有人。还有,这系列杂志书也买了好几本,感觉都还不错——支持知日!也急切的期待着,能够看到更多的关于动画、传统、创意、和服等等的日本文化主~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 ̄︶ ̄)y!PS.【】内的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编辑们辛苦了

昨天兴致勃勃地把《知日·太喜欢漫画了》看了!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日本能成为这样一个漫画大国,全世界哪里都有漫画家,为什么只有日本能把漫画发展成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并且能有自己的体系、产业链和独特的生存方式?看了漫画史,尤其是贷本漫画史,战争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经历了战争挫败的国民身心疲惫,经济也受到重创,而漫画维度扁平、传播快速、创作成本低,因此被看做最佳途径,就这样在短期内得到快速突破和发展。看来贷本时期对漫画发展来说真的很重要。(真没想到楳图一雄还算是贷本时期的漫画家!)杂志社的发展和竞争专题视角很独特,不过部分对谈过于专业。坦白说杂志社如何发展包括国内漫画杂志应该怎么办这些话题,感兴趣的人应该不多吧?作为普通读者,只有在看到九十年代SUNDAY和JUMP的那几场厮杀时心情非常激动。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绝对的黄金时代啊,就像看当年格莱美颁奖,上面表演的是MJ下面坐着的是惠特尼休斯顿一样。《福星小子》、《乱马1/2》、《龙珠》、《圣斗士星矢》、《阿拉蕾》、《TOUCH》、《猫眼三姐妹》……啧啧啧,啧啧啧啊!这个是艺术水平说话,绝对不关怀旧的事。这些作品长大以后我都有重看,没有一部落后于现在的作品。我最不满意的就是漫画家介绍。首先,这个介绍看不出人选和排序的逻辑,寺田克也后面是古谷实,跟着是尾田荣一郎,尾田后面又是羽海野千花?可能编辑有自己的道理吧……其次,几乎每个重要代表性漫画家都有专稿,而高桥留美子居然没有!只有1p的女主角topic!高桥能写的东西太多了啊!找不到人写可以找我啊!或者找王小能啊!看看当年的SUNDAY和JUMP大乱斗,SUNDAY的主力只有高桥和安达充啊,对抗的可是JUMP的鸟山明、车田正美、北条司、高桥阳一……!高桥留美子真的太值得写了,她的画风、世界观、人设、分镜,都是开创性的,而且每部连载都掀起了风潮,还能兼顾商业作品和风格作品(尽管彩页水平跟富奸差不多烂),她居然没有专稿,这不公平。浦泽直树没有专题我能了解,写他的人太多了,而且他要搞就搞专访比较有内容;但是写高桥的人不多,同时喜爱她的人很多,真的应该为她写一篇。我觉得古谷实倒是不用写那么多,再说古谷实那篇只是青春遁走的读后感,跟漫画家介绍的主题不符!还有CLAMP!甚至有两篇!CLAMP一个如此商业运营的团队,有这么值得大书特书吗?另外,介绍里居然,居然没有安达充。这个太过分了,尽管我不是安达充的粉丝,但是他太重要了,他的分镜简直是牛逼之王,小南拿了多少次“最受喜爱漫画女主角”第一啊,怎么把安达充漏了我真是不明白。安倍夜郎是怎么介绍进来的,我也不是很明白,除了《深夜食堂》谁还看过他别的作品,他既没有太大代表性也不是特别重要,可是像谷口治郎这样极具代表性的大师,也没有介绍。唉。这个人选,真的没什么道理,我怀疑是编辑的个人喜好吧。还有我觉得丸尾末广和驾笼真太郎这两个很重复,而且有点投合现在小众青年喜好的嫌疑,不过可能杂志社能两个都联系上也不容易。对了,豆瓣上看到有人说不喜欢封面,我觉得挺好,几个本格漫画的标志性符号,看着很亲切。内页纸也很用心,颜色看起来很有点漫画书的感觉。不过中间换一下翻页次序,搞得跟轻音乐似的,实在很多余,不知道是不是有难言之隐。正面的前面几篇文章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就是登的那几篇漫画,实在是,太良莠不齐了,真的,还不如不登。

“喜欢漫画的孩子是不会学坏的”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给二次元世界的献礼

“喜欢漫画的孩子是不会学坏的”——《知日·太喜欢漫画了》,给二次元世界的献礼  从知道有这一关于漫画的特辑开始,大约很多原先不是“知日”读者的群体都蠢蠢欲动,一定要买到这本巨厚无比的诚意奉献了吧,撰稿人也好,受访者也好,喜欢动漫的二次元人类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东西的,从封面倒置到封底以及非常漫画杂志的封面排版,就已经为知日团队的这一行为而感动了呢。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选取的漫画作者也好还是采访者也好,少年向和少女向的交替出现让我有一种乱入感,内心世界两种不同的小宇宙交错以及各种年代的经典作品及大神级别的作家的专访让你有一种“一下子吃了好多牛肉羊肉怎么办消化不了”的受宠若惊,于是在夜里偷偷翻看两页禁止自己因为过度兴奋而掀开被褥搬开床垫掏出床底下满满收藏的N本漫画对应着开始回顾自己的人生中有漫画的前20几年相伴的日子。狂热也好,感动也好,麻木也好……出现的他们和它们都是让我们能够彻夜难眠读到天明的幸福。  “太喜欢漫画了!”回想起那年第一次看到单行本的时候,是否还能够想起被老妈罚站墙角老师通知家长年级小霸王抢走你书包里偷偷包上书皮的珍藏的那个瞬间呢?在幼稚园时代收到上海的远方小姨退下来的一本《铁臂阿童木》,翻得已经毛了边但是依旧很平整的样子像是被保护着传过了多少人的童年;被同学弄丢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买的《机器猫》的时候,哭了很久吧,有时候看不懂的繁体字也是从那个时候看似熟悉的吧;后来多少次诅咒那些弃坑逃跑的漫画家,把“富奸”在心里面埋怨了多少回,但是还是为他们笔下的世界感动并且由衷希望他们能够活到完结的那一天……这是一本你一定能够找到一个你熟悉的名字的书,因为他们的影响力是那样大,他们和它们教会我们了太多的东西。  “喜欢漫画的孩子是不会学坏的。”忘记九把刀在哪本小说里面这么写过了。穿过我们整个青春的长长的夏天的,不是只有三次元没有想象力的既定的血与肉而已,平面世界里面,那些或华丽或简约的画风下,在纸上演绎的那些人物教会了我们感情:努力的话,是樱木花道那疯狂的篮球练习;梦想的话,是草帽路飞远行的海盗船与骷髅旗;挥棒,没有棒球场的城市里,少年一次次为安达充画笔下甲子园的某种可能而热泪盈眶,也在每个九下二出局的人生片段里,想起那一刻的决定命运的出手;而围棋世界那种GEEK才喜欢的东西也不再是那个推眼镜的“小四眼”的专利,“胖虎2.0版本”的后排男生也会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琢磨下一步……  漫画是我们这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最好的朋友,它教会我们的有太多,而我们甚至都不会发现。因为《浪客剑心》了解的“武士道”精神、因为《NANA》热爱朋克风、因为《交响情人梦》甚至“听”漫画“看”音乐……漫画里面不熟悉的那些故事,变成了我们抽调的巨大的储存的信息库,有一天,就变成了我们的力量。尽管“真相只有一个”之类的口头禅如果真的说出来的话会很傻气,但是也绝对不会放弃掉坚持最终真理的那种执着,被大人指责的时候能够站出来说证明自己没有错比少挨骂重要;技术宅男为了有个《人形电脑天使心》的小叽做女友努力钻研人工智能改变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每每看到小说中精彩的片段的时候,也自己在脑海里形象化那些角色和站位,或者自己写东西的时候,也不由自主的用上旁白和那角度刚刚好的分镜……我们其实在漫画里学会了好多好多。  至于最后为什么要买这本显然有很多东西已经知道的特辑呢?《动漫迷的天堂》文章中的朝圣地指南会是一个好的理由么。开心就好,就像家里面堆积了很久的周边一次都舍不得碰买回来从来不用,有很多时候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By 林怿  2013年12月13日17:40:43  写于御庭园  

日本漫画编年史

中信出版社的知日系列当真是浩瀚大工程呵。作为一个伪动漫迷,这本漫画一直没舍得读,没想到开卷后可谓惊喜连连。首先,本书有扫盲的功用。从日本近代漫画的分镜式革命源起,构建了横跨手冢治虫-宫崎骏-庵野秀明三代大师传承的主框架,历数自赤本-贷本-周刊-单行本以来的式样变迁。除了三大社以外,也着重介绍了非主流漫画家的创作意图及生存状态。书目的排版也极为有趣:前半本书是从前往后从左到右横排阅读,后半本则是从后往前从右到左竖排阅读,当中以四篇节选漫画分隔;传统与现代感兼备,这里面能感受到主编的良苦用心与满腔敬意。由年历、版图、族谱、访谈组成日本漫画编年史,里面闪现着电影、音乐、抽象画等多维元素勾勒出分镜头蒙太奇。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