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盒里的时空漫游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229113490
作者:[英] 詹姆斯·沃德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也许,作为一个狂热的文具爱好者,各大品牌的手帐本、钢笔、圆珠笔、胶棒等等你都能如数家珍,可你是否了解——
在橡皮被发明出来之前,绘图师们使用的替代品居然是面包屑?
1945年雷诺兹圆珠笔发售时的火爆场面堪比今日苹果发布新机?
上世纪末风靡全球的MTV音乐录影带与涂改液原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被文具控们奉为“文青三宝”之一的MOLESKINE笔记本,也是海明威、梵高、毕加索们的心头好?
也许,对你来说,文具只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物件,可这些文具们的前世今生与隐藏于其中的趣味真的会让你欲罢不能!
这是一部关于文具演化史的通俗作品。作者以一只被遗忘在杂货店角落里的“古董”文具盒为向导,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探询文具们的发展历程——它们如何诞生?又如何成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模样?透过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动有趣的细节,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他的洞见:文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 明史。千万不要小看你办公桌上的任何一件小小的文具,它们的经历也许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书籍目录

致谢
第一章 缘起:维洛斯1377-旋转文具收纳盒
1
第二章 关于人的一切,都是笔教我的

27
第三章 我谈了场恋爱,不过对象是张纸

67
第四章 千万别招惹铅笔控


99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23
第六章 带走我吧,我属于你:藏在文具中的小心机
147
第七章 如果你在就好了:肩负使命的古怪文具们
159
第八章 要开学了:你缺什么文具?

175
第九章 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荧光笔

195
第十章 我就这么黏上你了:黏胶


211
第十一章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便利贴

235
第十二章 你会跳槽,但你的订书机不会

247
第十三章 知识储藏室:文件分类系统

259
第十四章 文具不死



273

内容概要

詹姆斯·沃德(James Ward),英国人气博客“I Like Boring Things”博主,其博客曾登上过《独立报》(The Independent)、《观察家报》(Observer)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作为文具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广播电台(BBC Radio 4)都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文具盒里的时空漫游》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文具盒里的时空漫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历史久远。当人类有了自己的思想,便试图将思想和文明通过各种方式予以传承和传播。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与声音和光等的传播一样,都需要介质作为载体。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载体。因此,文具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人类是如何发明文具,而文具是如何改变人类文明的?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自然为载体的原始时期远古时期,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人类文明的传播,大多依靠口口相传、结绳记事,以及包括文字、图像、雕塑在内的文艺作品。比如: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手洞里,用颜料留下的林林总总的图画和手印,证明了7000多年前狩猎采集部落的存在;美国裘达库拉的岩石雕刻,布满了令人费解的符号和象征,留下了3000多年前切罗基族人的印记;美国印第安人的巨型木雕图腾柱,展示了1500多年前特色的部落文化。由此可见,这段时间的载体大部分是自然界的岩石与山洞,而记录、传达信息的工具则是肢体、木棍、石器等。这也是文具的雏形。——以动物和土地制品为载体的蛮荒时期随着语言交流的日益深化,逐渐产生了相对固定的文字,比如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等等。比如古人使用坚硬的工具在泥板或石板上刻字,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就是杰出的代表。中国早期的人类更擅长使用动物皮毛作为介质,最知名的代表就是甲骨文。由此可见,这段时间的载体就是相对坚硬,既能保存又方便取用的动物和石头、泥板等土地制品,负责记录的工具就是锋利的刻刀。以上阶段由于存储介质的不可涂改性,橡皮、涂改液的文具也不复存在。——以纸笔为载体的文明时期公元前8世纪,甘肃出土的纸片上就写满了文字。之后蔡伦又将印刷术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使得文化传播的载体相对固定起来。原材料也从废布、秸秆到木材转变,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专业,纸张质量也变得越来越精细。随着载体的不断进步,人类考虑到传播的便捷性和便携性,于是采用了兽皮、丝绸、竹简等作为载体,进而又推动了记录工具的进步,万能的中国人发明了毛笔;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将芦苇秆削尖当笔使用,欧美人则使用鹅毛笔。再之后,欧洲人发明了铅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等。由此可见,这段时间的载体基本以纸张为主,记录的工具也随之多样化。由于载体和记录工具的大幅跃迁,文化的传播空前剧烈,各种文明互相碰撞交织,构成了人类多彩的文明世界。——以数字为载体的科技时期随着第一部计算机的诞生,标准着人类文明传播大繁荣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超凡的连接性,将世界各国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类紧紧相连。1956年IBM研发的全球第一个硬盘RAMAC仅有5M字节,相当于两个冰箱大小,体重超过1吨。1979年希捷科技生产了第一个硬盘。发展到现在,存储容量几乎没有上限。研究人员正在研发纳米计算机,生产一种称为量子比特的介质,能在单个原子上存储无限的信息。互联互通的网络更激发了文化传播的动力,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已经出现全球化的特点,交流的宽度和深度更加广泛。由此可见,这段时间的载体基本以数字化为主的晶体管、硬盘以及万物互通的互联网为主,记录的工具更加多样化,键盘、鼠标逐渐成为主流。因此,文具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之说,并非妄言。对此,英国文具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人气博主詹姆斯•沃德别出心裁的创作了《文具盒里的时空漫游》一书,通过幽默的语言,精彩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笔、纸、尺、胶水、订书机,甚至便利贴、曲别针等日常办公用品的来世今生,生动有趣,知识性和可读性非常强。比如,我们常用的A4纸,其中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题目大致是:如何使纸张对折而长宽比例不变。这道题目的答案写在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中的一块1389年的石灰板上。这个神奇的比例是1:√2(约为1:1.41)。再比如我们常用的曲别针,代表着挪威人要团结一致、抵抗侵略军。是不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背景?当然,我认为詹姆斯•沃德对文具最深刻的理解是对文具是否消亡的解答。他认为,文具历史悠久,不会轻易消失。他只需要重新调整,重新定义自己的用途。简言之,就是从技术转向艺术。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们的毛笔,篆刻等等,不但没有消失,却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艺术。历史永远也不会抛弃这些曾经辉煌过的文具,因为文具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人类文明的拐杖,支撑着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     本书写的是文具的发展史,涉及到纸、笔、墨水、三角板、圆规等。它们于我们而言,是极为常见的日常陪伴品。人们很少去关心它们的更新替代,所以这些常见的文具的发展过程反而像是被什么给遮盖了一样。跟随这本书的内容恍然大悟,原来文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下面我挑一些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一写:圆珠笔:圆珠笔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文具,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又因及其平常,很少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本书披露这平凡的文具背后鲜为人知的诞生发展历程。圆珠笔从诞生到上市,遭遇了滑铁卢后,三起三落后才站稳市场,不禁感叹其精彩与传奇。它诞生之初还没有被命名,那个时候叫两年不用充墨水的钢笔。初上市的时候售价12.5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60美元,意想不到圆珠笔也曾如此昂贵。纸:对它的来历,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会太陌生。据说是中国人发明了纸,现在我们到一些原始的作坊,制作手工纸的地方还能看到这种传统的工艺。本书的作者说了一件饶有趣味的事,人们喜欢用“鼹鼠皮”笔记本,但后来本上印有“中国装订印刷”的字样后,消费者不再认可它的质量。事实却是,这款笔记本一直由中国制造,只是没有写制造地而已。结果过去的鼹鼠皮笔记本被抬高价格兜售。作者由此说到造纸术原本就由中国发明。荧光笔:这种笔由日本人研制发明。开始的时候无人问津,日后进入美国市场才风靡崛起。而且还闯进了白宫,美国总统约翰逊用起了这种笔,196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最佳产品”。这不禁要我想到一篇有意思文章,假设生产了一种产品,为了要它打开销路,那就把它寄给总统,如果总统使用了,就宣传说总统首肯的产品,如果总统拒绝使用,就说总统不愿意使用的产品,如果总统不去表态,就说总统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虽然是个笑话,却道出了一种名人效应。圆规与三角板:我们的生命初始阶段会接触到纸和笔,上了学才会接触到圆规与三角板。但是校园生活一旦结束,除了一些特别职业需要,它们就会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不见。这样一想还有一点诉说离愁的韵味,此书作者就是如此开篇的。其实很多物件陪伴我们的时间久了,再回想的时候都会怀有情感去对待,因为这物件里蕴藏了我们往昔的生活内容。此书作者说纸的时候,他就是以《我谈了场恋爱,不过对象是张纸》命名的题目。便利贴:最近我很喜欢用便利贴,主要是写东西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比起传统的书签,便利贴更为方便。但要我好奇的是,便利贴上的胶是如何做到既能很好地粘合在书页上,又能在不需要的时候撕掉它对书页毫发无损呢?这本书就说到了这种神奇的胶的发明过程。我与文具:上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文具控,尤其喜欢购买各种笔。以至于一个年级下来成绩并不出众,但是积累的笔有上百支,我的母亲为此大发雷霆,但我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买各种各样的笔。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亲密的小伙伴都不在了,可都到哪里去了呢?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     来自网络若不是翻看这本《文具盒里的时空漫游》,那些司空见惯的文具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它们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我不知道原来桌上随手可用的回形针,也有那么曲折的历史,在1902年-1903年仅仅一年间提出回形针专利申请的就多达12份。而回形针的样式可谓更加繁多,“既漂亮又实用,即使过了一百年,它的功能任然存在,人人都需要它。”我不知道图钉身上居然还让人经历过伤痛,才最终有了现在的样子。我现在常用的,钉在画板上的图钉,五颜六色,钉子不易脱落,也美观大方。我不知道钢笔在公元10世纪,就开始有人下令研发金属笔,那是钢笔的开始,直到19世纪,钢笔才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回想我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是英雄牌的包尖钢笔。那是小学五年级,爸爸把他单位获奖的钢笔给我了,用以奖励我期末考了双百分,并且在练字功课中连续五周都获得A+。我不知道现在使用的铅笔是因为战争有了现在的模样,是战争,完善了铅笔的生产模式。我不知道橡皮取代了面包屑来擦除铅笔的痕迹。橡皮就像包容你的父母,它会原谅你犯下的错,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不知道原来早在1858年,就诞生了“铅笔与橡皮擦的结合体”,不过,那时它只有3/4是铅笔芯,剩下的1/4是一截橡皮。我不知道荧光笔是日本人发明的,我不知道黏胶原来与“一位年轻的女士”有关,并且也是因为战争,它才被快速的制造出来。我不知道......这本书里介绍了太多我不知道的文具的故事,而我与文具的故事,从上学到工作,一直都在延续。虽然现代便捷的科技产品正在逐渐的取代一些文具,但是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向艺术转向。比如纸质版的书籍,虽然有了电子产品,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乐意闻着书香去遨游作者笔下的世界。比如手绘的作品,虽然有了更多的软件实现了更立体的图画,但是人们还是对绘画有着源源不断的热情。因为学习的专业跟绘画相关,所以尤其爱购买纸品、笔类的器物。而一旦遇见自己心爱的文具,就像遇见一位老朋友,它能带给你安定,让你自如的发挥。这是一本文具的百科全书,你想知道的,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感谢【小书虫】的赠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没有图是个败笔。
  •     这书竟然没有插图,靠作者苍白无力的描述完全无法想象实物
  •     期望太高,最多两星,多给一星是因为我喜欢这个题目,(这本书我唯一喜欢的地方了)。即使有图片,也只是三星水准,更何况一本这样的书,居然可以一张图都没有?如果不是你钱多得没地方花,就请不要买。等周末写吧
  •     有趣程度足够,但是将文具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扯上关系还是有点太过牵强了... “笔记本越贵,你就越想用它记些比较特别的东西,好对得起这个价钱。”有些时候这种话真是安慰啊,原来全世界都是这个心态...
  •     哈哈,太喜欢了,作者脑洞好大!
  •     fascinating
  •     有趣
  •     对于文具控还是比较有趣的,作者也做了很多考据功夫,不完全是一本种草记录那么简单,不过没有图确实减分。
  •     作为文具控读了这本书,非常喜欢关于笔的章节,各种轶事和历史故事挺有意思,可惜没有图,减一星
  •     终于有一本8文具盒趣味文化的书啦~
  •     真的是一个有趣的文具的文化史啊,作者为文具写一本书,这是真爱啊~~
  •     我爱买文具、却从不知道这小小玩意的背后,从被发明到演变成今日模样、经历过好多趣闻轶事—真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始于思想的载体或工具、当我看到电脑里“信封”代表邮箱时、工具也变成了概念!难怪我越来越喜欢文具哈哈哈!
  •     2017/3.16 就是讲各种文具的历史呀 然后让我知道啦moleskin 胶水什么之类的历史 除了没有图片其他都超级赞!
  •     描述的文具发展路程很有意思,一路伴着科学的发展也有市场营销的作用,它们才成为现在的样子。没有图片要扣掉一颗星。
  •     一部借由文具展开的文化史漫谈,略显芜杂,不如极简主义的MUJI之normcore风格,其提供一站式服务,已趋极致,不假外求。译文中个别专有名词和人名未给出原文。没有设计图,不可不谓大缺憾。
  •     文具控占领世界!
  •     纸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不是蔡伦。羽毛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钢笔的?便利贴最初竟然是一种书签!订书机最初只能装一枚订书针。固体胶的诞生源于口红~ 文具控们不能错过的好书。缺点是竟然没有一个图,太考验想象力了……
  •     欲哭无泪……刚买了一本台版的,结果就看到了物美价廉简体版!!!! 内容挺有趣的,一整本的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用但就是觉得很爽的知识。完全就是英式考据癖!哈哈哈哈哈哈。
  •     不算是文具爱好者,所以读到一半,读不下去了,因为没有配图……
  •     文具控必备~
  •     有点nerdy有点风趣有点怀旧感的文具进化史小百科。钢笔和铅笔哪个先出现?曲别针有多少种千奇百怪的形态?蓝色黏胶的1000种用途是什么?在paperless office趋势和电子时代的双重冲击下,文具会走向消亡吗?对于最后这个问题,作者的答案是“钢笔未亡,钢笔永生”。不知原版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译本总觉得好像缺了点配图,只好一边看一边google,不然很多产品完全没有概念呢。
  •     作者作为一个英国人,吐槽英国佬,吐槽德国佬,多次吐槽美国佬,干得漂亮啊www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致谢里可以看出来其他版本应该是有配图的,这本里……图呢?????好多文具没有样例啊!虽然作者的描述也蛮具体但我们还是需要样例啊!是不想出成图本吗???作者半科普半八卦的讨论各种文具的历史的部分很好看。我觉得对文具爱好者来说还是挺好的八卦读物的……还是要抱怨一句——为什么没有图!
  •     说实话,有些无聊。
  •     喜欢文具,到研究每样文具的发展史,突然觉得从这本书中结交了同样爱文具的人
  •     意外地有趣!不过有些文具只通过文字描述实在想不出是什么样子……
  •     这本书我只想给一星,作者内容挺好的,各种故事,很适合解乏的那种,但是本书除了封面,一张插图都没有。可是作者在致谢中提到“还要感谢...为全书编加各色图片”...大家要么自己想象,要么自己查,哎
  •     相当有意思的一本书,对常用文具的历史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梳理。文具控必读。
  •     一本合适的睡前读物,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都困了
  •     非常有意思的文具史。其实想把文具历史写有趣还蛮难的,作者做到了,纸本笔墨都写的引人入胜。其实我算不上文具爱好者,虽然是画画的,但是对文具的要求并不高,纸笔颜料全有固定的牌子,除了水彩纸很少去尝试新的品牌,但是看完本书,好多牌子都想尝试一下啊~
  •     很有意思的选材,可惜还是停留在笔纸的大众类型,而且像百科,还好作者写的很轻巧,信手拈来,采用较多倒叙的手法,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其实这还不是最早的,也难说这是好是坏,没插图形容有点干,化学部分也有点多余。总体来说读着很爽。
  •     唯一缺陷是没有图,要边看边搜索TvT
  •     201629# 文具控完全不能拒绝的一本书,只是一张图都没有,真是要剪掉两颗星就好
  •     如果配上图就更好了
  •     一个文具爱好者写给文具的情书,娓娓道来这些日常用品的由来与发展。文具做为用品太日常,支撑不起情怀,顶多是品牌故事和个人体验。扣掉一星,译本里没有插图,很多旧文具的形状难以想象,影响阅读体验。
  •     没有插图……
  •     外封復古又乾淨,紙張是香草卡紙,視覺和觸覺都相當有自然感,内封是凹印工藝,簡單卻有心思。内容也很有趣很豐富,如果能做成圖文版的就更好了。對文具種種質感的迷戀,是完全戒不掉的嗜好。
  •     没有图,少了很多乐趣。
  •     一本于我毫无意义的书,既无干货,作为消遣又不吸引人,没有图片也是一大败笔(可能原版是有图的吧,但这一版没有),总之,很失望。
  •     作为一个文具控怎么能不看,谢谢高老师的赠书。另外这个龟毛的作者真的很有意思啊,喜欢写信去公司八卦!这种探究精神真棒!另外鬼都不会想到修正带和MTV有神马关系吧!而订书钉,圆珠笔,橡皮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物的早期开发原始的可笑,真是不容易!
  •     这类书还是最服万物简史
  •     文具不死
  •     几种主要文具的简史,行文逻辑稍显杂乱,没有图片不利于直观理解,做成图片版或影片版会更好。始终不喜欢读历史类书籍觉得晦涩,但在文具史里也能瞥见一些生动的片章: 因经营不善而自杀的商人,研究主题多样却浅尝则止的比罗,做事稳妥靠谱的派克公司,等等。感觉翻译得一般,原作者有一些冷幽默的桥段还挺有趣的。
  •     啊明明很期待它的 中文版居然没有图 !!减一星!! 各种文具的历史好有趣
  •     简直就是文具爱好者的毛片!各种熟悉文具的八卦历史,看完了之后被种了一大堆的草…作者看来很讨厌美国的纸张标准,每次提到相关的都要吐槽一下美国纸张很大小奇葩。最重要的是为什么没!有!图!全要靠搜索实在太蛋疼了。
  •     笔记本太少了
  •     读不下去了
  •     四星半,文具冷知识大全,且一窥20世纪美国的荣光。要是有插图绝对五星。
  •     我记送的书;没有配图全靠想象还好我想象力丰富;以前买文具看漂不漂亮,现在看是不是性冷淡hhhh
  •     翻译者不是文具爱好者,比如豆腐的满大人被翻译成中国黄……这本书写着如图之类的结果一张图没有,这编辑怎么想的?
  •     #2016169#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