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封杀的抒情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13319324
作者:[日] 大岛渚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为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齐名的国际巨匠导演,大岛渚以《感官世界》《爱之亡灵》《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御法度》等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永恒璀璨的光影。他是电影界的革命家,掀起日本新浪潮运动,以先锋另类的手法开辟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他用赤裸与暴力的镜头语言,揭示人性深处永恒的孤独;又以深刻隽永的文字,诠释忠贞不渝的爱情。他勇于突破传统壁垒,不断超越自我,像独自潜行深海的鱼,全力燃烧着自己,只为看见那一丝光芒。

书籍目录

我的思索,我的环境
俘虏与天使
我生存的意义

内容概要

大岛渚
.
日本著名导演,新浪潮运动领军者。
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并驰世界影坛,曾提携北野武等导演。
一生执导三十余部电影,鲜有失手之作。
……
周以量
.
著名“知日派”文化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文学)、中日比 较文化 和比较文学。主要著译有《圆点女王,草间弥生》《小津安二郎周游》等。


 我被封杀的抒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感官世界》是挑战秩序之作,但绝非是大岛渚的代表作,《爱之亡灵》《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青春残酷物语》《少年》更为重要,至于《御法度》是另一种风格的奇作,他是位有严肃态度的社会派导演,无比的犀利又无限的悲悯。
  •     文/吴情谈到“二战”后日本涌现的著名导演,多数人总能举出几个例子,比如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大岛渚、北野武等。他们的导演风格各异,所处理的题材也不尽相同,观众接受也有差别,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名副其实、能够拿出代表作品的导演。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融合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语言艺术的特点,但对导演来说,究竟何者最为重要?是绚丽多彩的画面效果?还是精妙细微的人物对话?抑或是动人心弦的故事内容?不同的导演,想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对日本“新浪潮运动”代表导演大岛渚来说,电影中故事更为重要。而所谓故事,一指虚构,一指结合导演个人政治态度和艺术思想的故事内涵。在他看来,电影导演不是一门匠人活,专注于细节刻画即可完成一部优秀电影,尽管细节本身也很重要;同时,借助“自身知道无法弥补的作为或不作为,可能成为创作的动机”,或许限于文学层面,“电影却是做不到的,至少仅靠动机是绝不可能创作出杰作的”。《我被封杀的抒情》,大岛渚个人从影经历的自白。1932年3月,大岛渚出生在日本京都,青春时期遭遇了“二战”,“受到战败的打击,认为知识才是我们的未来”,但后来发现,“知识并不能让我们变得幸福”。青年时,大岛渚就读于京都大学法学部,参与了1951年11月的“京大天皇事件”,虽成绩优秀,但最终在毕业参加法学部助手考试时被故意判为不合格,此后求职屡不顺畅,直至1954年才加入了松竹电影制片厂。可好景不长,1961年,大岛渚因与同事产生摩擦,辞去松竹的工作,与小山明子等人共同创立独立制片公司创造社。此后,大岛渚相继导演了《青春残酷物语》、《白昼的恶魔》、《感官世界》和《御法度》,蜚声海内外,并凭借《爱之亡灵》(1978)摘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生活经历的起起伏伏和政治理想的幻灭破碎,无疑是理解大岛渚的重要线索。作为导演的他,很少拍摄表现性善的温情片,也很少为主流意识形态唱赞歌,相反,他着重表现人性之恶,比如暴力犯罪,表现被压抑后再次张扬的性欲。大岛渚自谓是“最为这个世界上的犯罪行为吸引的人”,他的电影里,有的罪犯“从不得已到喜欢犯罪,或者是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犯罪”。大岛渚坦言,书写犯罪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借此扣问道德底线和人性深层,极致的欲望伸张,往往标志着极致的人性。大岛渚认为,一个优秀的导演,应当是一个“电影作家”。与作家采用文字表情达意相似,电影作家以镜头语言说话。大多数镜头的选择,不应是随机的,相反,它注入了电影作家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有一种“介入”或“干预”的趋势,也是对故事主体内容的微观展现。也许是青年时期的高昂激进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岛渚“不仅克制着悲伤,还要压抑其他所有情感,只对公共性的是非做出反应。”这一情形下,镜头代替他讲述的,实远较他预料得多。大岛渚以电影作家要求同行,也用以自期。2013年,大岛渚因肺炎在医院病逝,享年80岁。在笔者看来,一生指导三十多部电影且鲜有败笔的他,应该当得起“电影作家”这一称号。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     周末又是雨天。百无聊赖地窝在沙发里,用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我被封杀的抒情》。合上书页,我不禁会问自己:当我在读大岛渚的时候,我究竟读到了什么?大岛渚,谈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即熟悉却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那部位列世界十大禁片之一的《感官世界》;但是除了这部惊世骇俗之作以外,我对他的了解几乎达到了一无所知的程度。其实,这种不了解也算是正常,他毕生的主要作品基本都在80年代早期完成,又因其作品中充满了色情、暴力的表达方式,无法在我国公映。幸好,我们遇到了这样一本书,由此可以一窥这位蜚声国际大导演的内心世界。全书分为“我的思索,“我的环境” 、 “俘虏与天使” 以及 “我生存的意义” 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的思索,“我的环境” 中,大岛渚呈现出的是一位执着的革命派的形象。由于童年大量阅读了父亲留下的共产党、社会党书籍;大学期间参与“京大天皇事件”以及学生运动彻底失败的经历,使得大岛渚开始更深层次地思考社会形势、政治局势、学生运动等等问题,对他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直面人生的现实,把电影视作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把自身的经历以及时代的烙印糅合到电影创作之中,并在其作品中对平等和自由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性和暴力是大岛渚电影中无法避开的元素。在其电影作品中,所有的男男女女都迷失在对原始欲望的本能迷恋与冲动之中,用肉身之乐为死亡做着终极祭奠。大岛渚幼时便频繁经历亲人离世,这种面对死亡的压抑,导致他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认为一开始围绕他的世界就是邪恶的。而他是依靠“爱的交流”而生活下去的。书中,他这样讲:“我的爱常常是热爱。这种爱的方式也许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其他许多人。但是,或许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爱的交流,我才能活到今天。”大岛渚就是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出对人性的感悟。“俘虏与天使”是他对身边诸人诸事的描摹刻画,记录了他从事电影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包括对斋藤龙凤早期的志趣相投到后期失和的反思体悟;得知获奖消息之后和川喜多和子在戛纳海滩相拥而泣;与美空云雀初次相识以及难忘的笑声,为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拍摄赴伦敦见大卫·鲍伊的情景,等等。“我生存的意义”包括了大岛渚的几篇影评。有对当时电影明星演技的分析和对几位日本影评人的侧写回顾,观点尖锐,言辞犀利。如果不是因为误打误撞作了导演,我想他也将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影评人。这本书为我们呈现的大岛渚不仅有批判社会的严厉刚直亦有面对生活的诚恳感性。佛无定相,却渡不尽这红尘万丈。银幕上那一双双痴缠的皮囊,皆是虚妄;不要忘记,在这大银幕之后还有一双济世殷切的眼。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执。
  •     “我相信观众的成长。我想,为了打发无聊的两个小时而前往电影院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电影观众在一点点向小说读者靠近...虽然还需要时间,但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到从电影中消除'精神鸦片'要素。观众不是为了睡觉才去电影院的,而是为了要去电影院,他们应该在头一天晚上好好睡一觉”往往这种没法实现的事情最让人憧憬。
  •     不太适合我,这位的电影也不适合我。仅此而已
  •     隔了四十多年的光阴,看这本书还真有点吃力,如果不是对日本电影特别熟悉的话,更是读不下去。适合自身日本影迷看;本来就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出版社非要注水,非常讨厌。
  •     相比较今敏写的随笔,大岛渚写的流水账一般。今敏写的读起来感觉自己好像参与了千年女优的制作一样(啊哈哈
  •     严肃的柔软
  •     一本悼文合集
  •     “大卫是大家的天使”
  •     (201716)多为悼文,里面提及太多日本电影界人物,评论家之流完全不认识,读起来少了很多趣味,这种还是要知道的以看八卦心情看下去才有意思啊!
  •     4
  •     P4~5,“……电影著作权不属于作为创作者的导演,而是属于电影公司。我作为导演协会的成员已经有近七年时间了,一直与这个法律的制定抗争,但由于力量单薄,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失败,以及这个时代人们的冷漠。我会一直记恨在心的。”
  •     还以为会很水,没想到这么真挚这么认真这么好看。
  •     没有占据高位装腔作势地批判,而是带着忧思又坚信着未来的光明开出理性之花。没怎么看过大岛渚的电影,但他的文字非常有魅力(也有译者的功劳)。如果这个版本校对能再仔细点,就更好了。
  •     作文水平堪忧
  •     大岛渚由于在校时是个活跃的学运分子,之后上了许多行业的黑名单,按照书里所说,当他进入电影业时对怎样拍出一部电影来可谓一无所知。栖身在制片厂后干了五六年的杂活,厚积薄发后以《残酷青春物语》闻世。作为日本新浪潮的代表,大岛渚对戈达尔推崇备至,他甚至相信只有作者导演,即那些并非以导演作为终身职业的作家或艺术家们,才能保持好电影所需要的激情。令人唏嘘的是大岛渚已去世,戈达尔每年还在推出自己的作品。
  •     收录了大岛渚的一些电影批评、回忆性文章,文字犀利,讲仲代达矢的那篇深得我心。看完这本,对我现在正在看的一本研究日本新浪潮电影的书有那么些帮助。
  •     我们活脱脱的 葬送了导演干净单纯的从影期许 庆幸我在为此挣扎
  •     对大岛渚的不了解,使我实在不能静下心来读这本书。内容大都是他生前遇到的电影和人,时代与背景都比较久远。可能书很好,但我无缘享受。不予评价。
  •     繁体版的译名为《被我封杀的感伤》;其实我不明白原日文的本意,究竟是“感伤”还是“抒情”。不过绝对可以理解的是,大岛渚倘若不拍电影,必然也能成为令他惧怕的小川彻那样出色的评论家。内文多是出自他本人精妙的手笔与“批评”;一个不为皮相所惑、一位不为时代所屈的革命家。
  •     文艺
  •     大岛渚的电影往事,和影评人、制片人等等的恩怨情仇,政治态度,电影美学观点。
  •      对《焚风小子》的批判: 增村未能对自身与身为作者的主体性之间相关联的方式有所自觉,因为对三岛本身过于感兴趣并且对观众对三岛本身的兴趣没有充分的估计和对抗所以扭曲了自己的主体性。这里说得太好,电影以外亦然
  •     好多悼词。。。
  •     06.08
  •     大岛渚和他的朋友们,以及他朋友死了好多,好无聊好无聊好无聊。
  •     错别字多,生硬的直译多,一本12万字,卖到48元,新星出版社。大岛渚属于日本影史中的个案吧,也是影迷型,说了很多故人和圈内的事情。自己是个矛盾体,拍电影让自己更矛盾,挺好。
  •     电影导演是艺术家。
  •     对于非专业的我来说 后面的电影术语我是真的看不懂
  •     悼文、关于影人的随笔、电影评论等等啥都收,也不标年代,整本书编得重点不明,大多是篇幅较短的杂志稿件分量一般,可一窥大岛的“必须挑战现实”的革命观点与圈内交际,第一篇自传最好看。
  •     在认识到荒谬世界的扭曲之后依旧保以外科医生般的理智冷静解剖. 对生的冷感和悲观反而使得他以电影表达“对生者死者灵魂的抚慰”. 现在自己对建筑也是有类似的寄托.
  •     就像看御法度一样,读得我甚是苦闷。。。。
  •     原来冷酷的作品背后,作者也是一个温柔的人。
  •     没想到影像风格如此犀利的大岛导演写起文来很正常还略八卦,很可爱呀。
  •     Very emotional
  •     又名《我的副导演生涯》。
  •     同样副导演出身,大岛渚和今村昌平从上和下两个方向达至了相似的内核。另外,这文稿质量的锅,编辑得背了吧。
  •     可能有点明白这种冷硬了。“与生者交流爱,会极大地伤害彼此。因此,我将所爱的人当作死者封存。” 这个人悲观得要死。
  •     “我拍电影,就是因为这样能够抚慰生者与死者的灵魂,到死之前,我还能拍几部电影呢?”作为电影创作者,大岛渚有着深切的焦虑,对无所不在的死亡阴影笼罩的愤懑与恐惧;他快人快语,评论同时代电影,谈及同僚,并无遮掩忌讳,文风坦荡;他主张坚持电影的“主体性”,即导演的“作者性”,否则只能沦为制作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     “拍电影就是一种犯罪行为。”所有的艺术家都应该是广义的左派。
  •     不一样的大岛
  •     人物和作品大多陌生。对那个时代的日本电影,大概是无暇系统研究了。
  •     “与生者交流爱,恐怕会极大地伤害彼此,因此我将所爱的人当作死者封存。我之所以拍电影,就是因为这么做能抚慰生者与死者的灵魂。同时,通过发现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寻找着能抚慰自己灵魂的方法。”
  •     文风坦荡。电影革命家的身份毋庸置疑
  •     写给已逝圈内电影人的悼文以及生活回忆的追思,最喜欢的还是篇幅最短的、最私人的那篇《我被封杀的抒情》,大岛是个分明理想主义的导演,说自己封杀了内心的伤感,可是真的能压制最真实的想法吗?几十年的从影经历里,仍然那么童真不就是这种封杀的悖论吗。
  •     刻意追求颓废美的日本人呐。
  •     有点力透纸背的意思。
  •     认识了许多电影人 然后,想靠近川喜多和子多一点点,因为大岛渚眼里的她可真美啊。 所以,不想让自己一事无成,一生毫无意义。
  •     比起大岛
  •     在技法和真挚之间
  •     世界打一开始就是邪恶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