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遍地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08652401
作者:[美]托尼·朱特(Tony Judt)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在《沉疴遍地》中,我们时代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托尼·朱特揭示了我们如何陷入面前这个危险而混乱的境地的。朱特巧妙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凝聚成了富有洞见、通向解脱的思考。
2008年的经济崩溃已经证明,界 定战后欧美生活 的社会契约——对安全、稳定和公正的保障——不再坚如磐石;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公共话语的组成部分。朱特摒弃了极右派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已经原形毕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表达我们共同需求的语言。要找到出路,我们必须着眼于最近的历史和行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公平的价值应当高于纯粹的效率。
这本书奇迹般地简短、智慧、清晰、充满激情,对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入的洞见,以睿智犀利的语言指引我们正视社会弊病,重新思索自身的责任。任何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的人都能从中找到理性的光芒。
【媒体及学者评论】
◆一部小而极具穿透力的作品……如果说《沉疴遍地》读起来有时像毕业典礼演讲词的话,那它也是一篇充满理想主义的演讲词——洗练、冷静,道德论述凌厉严苛。
——《纽约时报》
◆朱特在这本书里对现代政治提出了真正的疑问。
——《卫报》
◆这本书撕掉了政治标签,洞察其背后的实质。
——《华盛顿时报》
◆《沉疴遍地》是一个开始,它开启了一场必将到来的重要辩论。
——《新政治家》
◆仔细阅读朱特这部重要的著作,可能会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和关注我们非常需要的声音—— 一种对公共信念的道德视野和语言。
——约翰·凯恩,雷吉斯大学宗教研究退休教授
◆《沉疴遍地》是一篇政治道别词,浓缩了托尼·朱特对20世纪历史与意识形态之兴衰存亡的毕生思考。……他将自己的广博智慧统统写进了这本篇幅短小的书中,而我们欠他太多感谢。
—— 乔治·西亚拉巴,著名评论家

书籍目录

简介 给困惑者的指南
第一章 我们现在的生存方式
第二章 我们失去的世界
第三章 政治之不可承受之轻
第四章 告别这一切?
第五章 怎么办
第六章 未来的形状
结论 社会民主主义中的生机与糟粕
人名中英对照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托尼·朱特(1948-2010)
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以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
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并非完美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思虑二十世纪》等。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
〖学者评论〗
◆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
——尼尔•弗格森(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史学家,也是同代人中最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
——拉希德·卡利迪(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托尼·朱特拥有作为旁观者却仍投身其中的优秀传统,是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知识分子。
——蒂莫西·加顿·阿什(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教授)

◆托尼·朱特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看到并传达宏大的图景,同时,还能深入这件事情的核心,大多数专业学者两者都做不到,他们只在这两者之间飘着。但朱特既能够谈论这个大图景,又能阐释在当下它为何重要。
——马克·里拉(著名思想史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教授)

◆与自己辩论,尤其是与自己的激情辩论,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的标志。朱特只要一息尚存便从未停止思索。……朱特永远不会声称他给出了所有答案。但是他问对了所有问题。对此我们唯有感激。
——伊恩·布鲁玛(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政治评论家)
【译者简介】
杜先菊
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转至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曾在希伯来大学、哈佛大学进修和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历史与外交、中国和以色列外交关系史等。译有《以色列现代史》等,著有《中国以色列外交关系史》。


 沉疴遍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事实上,尽管人们大多不愿意接受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但去接受它却是唯一可以做的事——只有从一个起点,那个即使“我们并不喜欢的开始”,才能走向你自己可以选择和改变的过程与结局。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比起充满信心地改变世界,年轻人们——大多是年轻人,即便没有遭受真正的苦难,也会去认定承担改变世界的责任并不是可以当做信仰的事情。而伴随这种“假性认定”,接下来会产生一定是没完没了的抱怨和冷漠的贪婪,毕竟人总是要做些什么,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理由的。于是时代也可以用“小”来形容,其实形容的不过是人心。这是我们所处的“沉疴遍地”的时代的危机侧写。但对于危机,人们真的只能抱怨和接受吗?《沉疴遍地》是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通过分析“我们所处的当下”,他的表达其实更多是关于未来的:就算当下并不尽如人意,可既然拥有起点,我们便势必要期待,并要努力达成一个相对光明的未来。实际上,对于读者而言,《沉疴遍地》尽管只是本薄薄的小册子,但它的意义却要超出文本本身。作者开篇便对人们的精神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物质性欲求的入侵和思想基础的崩塌,正一步步将人们引入庸碌与贫乏的深渊。一个例子,是年轻人们前所未有地热衷于报考商学院,而对创业的迫切渴望也只是出于对资本的垂涎,而非是对成就某个事业本身的野心。更加直接地要求物质享受,表明人们变得更加实际——这有什么不好吗?事实上,对于个人来说,这种对利益的热切绝对是无可厚非的。可它必然会导致群体性的“区域拥挤”与失衡。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个人利益上,公共事业的基础开始崩塌,政治事务的参与也变得荒废。在物质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状况却开始出现倒退。短视的奋斗往往会造成可笑的结果,可人们却浑然不觉,并且依旧乐此不疲。也许这样的论调有些危言耸听,可它的后果却切实发生在人们的生活里。像是作品里着手分析的2008年经济危机,其影响至今仍在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范围内蔓延。最可怕的并非是人们会遭遇什么,而是人自己正将亲手把自己送往黑暗之渊。这一切当然不会是没有来由的: “我们失去的”,恰恰是“使我们失去的”——我们曾经如此狂热地信仰美好未来,可是那背叛与伪善的“信仰”,使得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非是可以想象的。没有了想象,人自然不会成为一个整体,也只能全力去着眼于浅薄的诉求。事实上,关注自身,确立个体并非是糟糕的事——我们必然要那样去做。但在确认个体的基础上,去谋求一个更广泛的、美好的世界,才是更合理、更有希望的局面。这便是作者所期待的“社会民主主义”——要确保每个人的信仰、发声与发展达成。这需要野心,更需要依托于一个足够坚定的愿景。可事实是,人人向往美好,却也并没有阻止“公共事务”变糟的足够动力。这大概是现实,也是格外让人担忧的事。也许我们只能期待到了某个临界,会让足够多的人清醒起来——希望那个临界不会来得太晚,不是从这个并不美好的起点,通往不可挽回的终点的那一刻。
  •     拿到托尼·朱特的《沉疴遍地》感觉挺好,本以为可以2天读完,结果整整读了26天。我有了新的看世界的角度——未必是更快更强就更好,虽然最近30年宣传的都是这种理念。顾及全局的发展模式可能更适合当今的世界,尤其值得我们深入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疯狂发展后的梦魇已经显现(泡泡+环境破坏),我们也许可以找到解决方法。首先,最近30年美国和欧洲的政府都在致力瓦解社会立法和经济监督,更加强调最极端的私人和特权和对公共事务的冷漠。贫富差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代际流动已经崩溃,意思是在美国或者英国新生代穷人缺少向上的通道。绝大多数人处于经济弱势地位之后很难翻盘儿,失业或者未充分就业的人会逐步丧失本来的技能,成为经济的累赘。比较麻烦的是政府还在大面积鼓励竞争和淘汰“不合格”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穷人未必是真懒,缺少环境和上升通道是根本原因,而政府之前是有义务提供以上这两样的。其实,虽然美国和欧洲对待从业者的态度不同,但是都有问题。美国是大力强调竞争,所谓的优胜劣汰,但是没又有提供被淘汰都足够的就业通道,加之失业之后相对缺乏保障,搞得不太好。欧洲各国是极力保护已有工作者的工作,问题是新生代的工作得不到保证,虽然整体福利不错,但仍然是比较有问题哈。政府没有扮演应该扮演的角色。第三,有些不能私有化的部分私有化导致了社会环境进一步恶化。书里举了英国邮政和铁路私有化的例子,都失败了,本应提供普遍服务的部分在包给个人之前虽然比较差,但是大家都可以享受到服务;包给个人之后效率是提升了,很多人失去了享受服务的资格——试下农村没有邮局、没有铁路的情况吧。作者对政府外包的策略也很反对,因为这样会直接导致不少要的浪费和质量的下降(这部分您要是没看明白,就要好好反思了一下了)。最后,社会民主主义或者是类似的东西也许是条路。作者对社会主义、马克思理论的认识让我钦佩,在这儿就不赘述了。我理解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回归本位,掌握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部分,让社会能良好运行。虽然困难,但是按此方向发展,应该至少不会更差。本书也许观点未必全对,但是绝对值得我们思考。
  •     读托尼•朱特的《沉疴遍地》,很容易想起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在这个沉疴遍地的时代,人们将自己局限于狭义的经济问题之中,对财富阿谀奉承,个体意识无限膨胀,信仰与凝聚力逐渐式微。在朱特看来,这个时代的魔性在于“代沟超越了阶级和民族经历”,历史的重量消减,成为了扁平化的截面史,时间的分量模糊难辨,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与市场的力量,让这个时代充满了颠覆感。朱特是一位敏锐而广博的历史学家与思想家,《沉疴遍地》虽是一本轻薄的小册子,却显示出厚重感,大抵正是因为朱特用观察功力与精简的笔法将我们心中的焦虑与混乱,清晰地展示出来,并通过犀利的分析,为这个腐朽的世界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这本近年写成的遗作中,他既追忆了美好的旧时光,又试图建立美好的新世界。朱特几乎是一阵见血地指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共同目标感衰退、信仰的缺失、契约精神的消逝,塔西佗政府的困局……其中,他花了更多笔墨着力于经济人个人利益最大化所带来的社会危机。个人力量的极度膨胀,已然到达了某种目中无人的状态。朱特例举了年轻计量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们对政府、公共部门角色几乎全盘否定。公共责任由私营部门承担,社会陷入民主与无序的矛盾之中,国家分解为个人的尘土与灰烬。这样一盘散沙的局面多少让人忧虑,市场的魔力终将消失,而世界将陷入无法自拔的混乱之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虽然全篇所写为欧洲的政治经济局势,读来颇有共鸣。西方所遇到的困局,中国同样可能面临。对于未来,朱特给出了自己的药方,走出狭义的物质性,追求更为丰富的“富足”,重铸公共对话,发出声音,但非各自为营,直到建立起新的道德语言,追求公正、善意,而不仅仅止于怀疑,最终在世俗目标中寻找到人生意义。幸好,尽管沉疴遍地,危机四伏,朱特给予了读者希望,他乐观地认为,自私的十年已经过去,消解财富至上与个人主义,建立公共空间与对话,是时候改变世界了。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提出的是好问题,第一章确实敲打时代灵魂,但是后面答案有些散乱,并不明确,不过由书中对人类近代政治脉络的整理出发不失为很好的起点。题目ill fares the land翻译成“沉疴遍地”真棒。
  •     文中引用的研究不知道可靠吗,看着看着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但(原作/翻译的)文笔读着真的很舒服就是。
  •     实在是没读下去。。。
  •     总是几句话就能解释我的疑问
  •     单纯是自己不感兴趣
  •     所读为书摘,左派思想文献
  •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被裹挟着前进,困惑于为什么和怎么办,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     想读
  •     托尼朱特有很有趣的修辞能力,能够把新自由主义的锅扔到纳粹或者苏俄的头上,或者把私营部门承担公共事务的勾当比拟成包税制。书中有一句话堪称真知灼见:“我们的无能为力是话语上的:我们只是不再知道如何谈论这些事情。”但我一直怀疑这与知识分子滥用修辞是否有些关系。
  •     其实可看作一个当代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一场讲演
  •     相较第一版,译文全面校过,也补了漏译,虽然没署校译名。
  •     一个词 Inspiring 看得我起鸡皮 封闭式小区 包括洗衣服时还在想的为什么在大学本科设立商学院 都能在这里窥一斑
  •     翻译得有些问题,比《记忆小屋》差远了,读不下去
  •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
  •     书是好书。一个社会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需要细读,还要有一个大致框架的认识。
  •     大开大合的梳理
  •     读不懂-_-#
  •     提出了问题,但是给出的解决方案跟建议略显空洞!
  •     通篇分析了过去几十年间西方政治风向的变迁,试图论证社会民主主义尽管不完美,但依然是西方最好的路线。分析的很详尽,但感觉论证部分没有那么多的说服力,或者说不完备。对自由主义加深趋势的批评比较有趣。
  •     在几乎没有古典经济学背景的情况下读完了这本书(然而这并不是一部学术专著,所以读的时候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作者对社会当下的弊病与历史、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有力的探讨。从作者精妙的叙述中抽丝剥茧,可以得到很多让人深思的结论。套用朱特的话,我们要重新开始思考
  •     各众多的读友一样,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一方面,不了解西方的左派右派新左派这些概念,和国内的是反着来的;另一方面,政治理论晦涩难懂,没有耐心读下去。
  •     文笔很好 但是对市场和经济的无知让人可笑 典型的白左思维
  •     发出公共的声音
  •     社会民主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当代困境。
  •     内容很好,但纸张剪裁不行,而且这本书如果是新星出版社出版可能就卖18元,到了中信就要卖38元,中信的书价格都虚高。
  •     翻译流畅 问题老生常谈 答案值得商榷
  •     导论写得雄心勃勃,正文的阐述略失望,几乎都是cliché。
  •     我们逐渐发现了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还是找不到有效的路径去做出改变。
  •     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而我们这一代人,又能有怎样的创举呢?拭目以待。
  •     简洁,明晰,独到。有些观点显老套。用来开阔视野很不错。
  •     战后的大西洋两岸,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丰富的社会制度,朱特在本书中审慎地将关注投向各国的政策,表述了对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表达了对经济利益驱动、贫富差距加剧等问题的担心,提出了一些让这个世界能变得更好的建设性意见。“过去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它只是不同而已”。将来,大概也同样如此。
  •     非常感动,第一次看一本西方视角的政治经济学书看到想哭,可能因为在某国这样注解当下又疏通历史的书寥寥无几,有大关怀又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不知道在哪里。稍后要消化整理一下。
  •     看一个英国人怎样去评价美国这个国家。
  •     左派说教甚于智识真诚,随便看看就好了
  •     对当代历史的最后沉思,写的挺有想法,可惜难以操作
  •     读不下去,一是自己不了解的 facts 太多导致推论的 opinion 无法判定是否该照单全收,二是音乐感觉到作者带着主观色彩写这本书。
  •     读了一些自由主义的书,我会非常困惑,如果市场这么牛逼,那要政府干什么,这本书至少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受启发
  •     每次读tony,我都能拨右反正
  •     看得很困难的一本书,难懂。
  •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译文减一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