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王后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4131185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著名德语作家,世界文学巨匠斯蒂芬•茨威格最出色的传记作品之一,成书于1932年。《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主人公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原奥地利公主,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王最小的女儿。15岁时,她作为政治棋子,嫁给了当时的法国王储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性格犹疑、懦弱且由于生理缺陷无法尽到夫妻间的义务。玛丽•安托瓦内特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每日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赌博挥霍,被称为“赤字王后”。直到她最终尝到了命运的苦果。当时法国风雨飘摇,内忧外患,1789年爆发了推翻君主制的大革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她一改当初奢侈懒散、漫不经心的状态,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开始坚持,开始勇敢,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海报:

书籍目录

第一章公主要出嫁001 一个孩子被安排的婚姻航道001 风光无限的婚礼005 公主的床帏秘事010 第二章太子妃初登凡尔赛017 全新的人生舞台017 与国王情妇的战争023 微服出游巴黎029 第三章年轻的王后033 路易十五晏驾,新王登基033 貌合神离的国王夫妇036 第四章奢华的生活043 洛可可王后043 小特里亚农的新主人051 新的社交生活058 第五章命运的转折063 哥哥访问法国063 初为人母068 第六章背离民心073 王后不得民心073 洛可可剧场的晴天霹雳078 项链事件,王后名声扫地085 第七章大革命前的转变095 对项链事件进行审判095 人们的觉醒,王后的觉醒101 决定性的夏天105 第八章大革命中的王后113 众叛亲离113 走出幕后的情人118 凡尔赛的最后一夜124 君主制的灭亡130 第九章被困巴黎的岁月135 杜伊勒里宫的生活135 苦难让她醒悟137 米拉波伯爵139 第十章屈辱的逃亡之路145 准备逃往145 逃往瓦伦150 瓦伦之夜157 返回巴黎162 玩弄权术166 第十一章反法战争爆发171 爱人最后一次露面171 陷入战争175 最后的挣扎180 孤立无援183 第十二章路易十六断头183 移居圣殿塔187 生活在圣殿塔的日子192 9月屠杀196 处决路易十六198 第十三章独居的岁月202 第一个逃跑计划202 第二个逃跑计划205 与儿子骨肉分离208 第十四章巴黎监狱211 最后的努力211 最后的尝试214 第十五章王后香消玉殒220 儿子对母亲的控诉220 对王后的预审224 最后的审判225 前往断头台229

编辑推荐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编辑推荐:世界文学巨匠斯蒂芬•茨威格最值得称道的人物传记作品,出版后曾经轰动欧洲。她是千娇百媚的奥地利公主,却逃不过政治棋子的婚姻悲剧;她是奢侈无度的法国王后,最终却踏上了时代和命运的断头台。揭秘曾经风华绝代的“法兰西玫瑰”,更好地理解她走过的心路历程,她所生活的时代,更深刻地认识大革命时期法国的最高统治者,刻画大革命前期的政治氛围风尚剪影。与《旧制度与大革命》相互参照,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代的另一角度刻画。茨威格巨著,剥离了革命的残暴,保留了人性的光辉,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前言

我们所编译的这本《断头王后》原著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心理描写,对于奇特命运下个人的身心遭遇有着入微的洞察,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断头王后》成书于1932年,是其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出版后曾经轰动了整个欧洲。    主人公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著名的女政治家特蕾西亚女王最娇宠的女儿。为了巩固奥匈帝国和法国的“友谊”,15岁的时候她作为一颗政治棋子嫁给了当时法国的王储——后来的路易十六。政治联姻开启了她命运的悲剧之门。    茨威格给这本书的原著取的副标题叫做“一个普通女人的肖像”,他并没有对轰轰烈烈的革命场景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进行过多的描述,而是从人性的视角,对这位薄命红颜跌宕起伏的一生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一个女人,小家碧玉也好,金枝玉叶也好,最为看重的,对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爱情和婚姻。    安托瓦内特的婚姻悲剧从洞房之夜的喜床开始。她的丈夫路易十六无法完成夫妻之间最基本的实质义务。这种情况持续了整整七年,两千多个日夜,直到路易十六完成了一个小手术,安托瓦内特才成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妻子。虽然路易十六对她的王后一直忠贞不渝,一生都再没有其他女人。但是最初这七年间婚床上的痛苦体验,带给了安托瓦内特无尽的屈辱。她努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对男欢女爱的渴望转移到形形色色的骄奢淫逸上来。她流连于声色犬马的假面舞会、沉迷于一掷千金的挥霍豪赌、热衷于华丽无边的亭台楼阁、大手笔地购买锦衣华服。她的奢靡引起了法国民众的憎恨,当安托瓦内特和她的附庸者在凡尔赛宫、小特里克亚农花天酒地、灯红酒绿时,浑然不知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    人们把安托瓦内特称为“赤字王后”、红颜祸水,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她的无知和痛苦。出身于皇家,一切得来毫不费工夫,让她对命运的馈赠不懂感恩;君权神授的教育,使她极少思考自己的使命;注定悲剧的婚姻,促使她不惜代价地排解痛苦。    当我们跟随茨威格的笔触,再次把目光投向这个女人心灵深处,才会发现,她也不过是一个充满柔情的普通女子,出身与使命给了她太多的沉重。她臣服于自己的丈夫和婚姻、臣服于命运的安排,但是却无法克制内心对于爱情的眷恋和渴望。    她的爱情归属于一个叫阿克塞尔·菲尔森的英俊瑞典伯爵。他与她相识于一场假面舞会,并随着岁月更加情深意笃。菲尔森在给姐姐的信件中,表明了自己的心声:“我决意终生不娶,永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我心所属的那个人,永远无法属于我。所以我决意孑然一身。”在安托瓦内特生命的最后时刻,明哲保身的革命党人离弃她,奥地利的娘家人也放弃营救她,仿佛全世界都遗弃了她。只有她的爱人从来没有放弃,他安排了一次次的逃跑计划,又一次次地宣告破产。但是,她收获的是超越生死的忠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拥有这样一份至死不渝的眷恋,便此生无憾。生命走到尽头时,她给爱人信物上刻下的誓言灼灼生辉:“一切都让我想起你”。    这一生,她曾身居王后的宝座,尽享浮华;她也曾声色犬马,纵情寻欢;那时,她是一个迷茫无知的女人。但是当革命飓风般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她置于生命的谷底时,她脸上露出果敢而坚定的神色,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她体内奔腾的是哈布斯堡王朝顽强的血液,遗传了母亲特蕾西亚女王的高贵血统。逃亡路上,她果断坚定地回应着革命者们恶毒的攻击;审判席上,她冷静机智地回答了暴民们的无聊问题;坐上囚车,她如同坐上宝座般高贵骄傲……往事如烟,难以计数,无一不诉说着她坚如磐石的高贵气质。    但是历史的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声音仍在质疑这个女人,将各种批判和痛斥强加在她的身上。世人断定她是亡国祸水,她是使波旁王朝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么,如果没有她,历史会走向何方?客观地说,安托瓦内特只是大革命的导火索,没有她,革命依然会发生。    对这一点,我社不久前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作了很好的阐述,我们在此不多赘言。今天我们又重新翻出茨威格的这本传记,不过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让人们对历史的潮流有更深刻清醒的认识。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参与历史,却无法决定什么。    茨威格的作品剥离了革命的残暴,保留了人性的光辉,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编者    2013年4月

内容概要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赵纬婷 刘悦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他擅长描摹人性化的内心活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感情,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遇。代表作品:《马来狂人》、《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昨日的世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全新的人生舞台 凡尔赛宫,这座华丽壮观的宫殿,如今仿佛成为曾经存在过的专制制度的标志。这座神奇的宫殿,位于法国巴黎以西几英里处,突兀地耸立在人工堆建的山丘上,它除了宏伟突兀的外貌,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实际价值。而这,就是号称“大君主”和“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所想要得到的!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大独裁者,他要将太阳所照射出来的光辉灿烂集于他一人身上。他要实现“朕即国家”的意愿,成为整个法国乃至世界的中心。于是他要建这样一座宫殿,让太阳时刻照耀着这位专横的君王。这是在向整个法国宣布:只有君王才是至高无上的。 虽然王位可以代代相传,但是个人所具有的特殊才能却是没有办法继承的。虽然路易十四的后代们继承了他遗留下来的大好河山和宏伟宫殿,却没有办法继承他的专断和魄力。虽然路易十五时期疆界、语言、宗教及军队都与路易十四时期一样,但是却只是虚有其表,外强中干,失去了其中的精神。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贪图享乐,缺乏远见以及坚强的意志,虽然凡尔赛宫还保留着曾经的繁华,但却像是一个空转的机器,毫无生气。路易十五即位后,他的身边虽然聚集了一群大臣、将领、大主教、建筑师、文学家及音乐家,但是却不再像路易十四时期那些精英们那样可以发挥作用。这些朝臣们更擅长阿谀奉承,寻欢作乐,互相算计,搞阴谋诡计。在路易十五的统治下,凡尔赛宫变成了一座最华丽、最虚伪的剧院,剧院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管是国王还是朝臣。 而在这个看似富丽堂皇的舞台上,一位新星正慢慢走上来,她只有15岁,初来乍到。然而这位法国的太子妃,没过几年,就变成了这个剧院里数一数二的明星。她楚楚动人,貌美如花,举止优雅,体态高贵。这让那些幻想自己也许可以胜任主角的贵妇们意识到:安托瓦内特将会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对于美丽的安托瓦内特,宫廷中的人们只是觉得这个孩子总是显现出试图摆脱束缚的倾向。她其实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在和她的小叔子们玩耍的时候,她甚至看起来像个小男孩。但是她在重大场合中的表现是十分得体的,这些都归功于哈布斯堡家族对礼节的重视。只不过,在维也纳美泉宫,只是在重要的场合讲究礼仪,等到宴会一结束,就可以回到像百姓那样轻松自如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法国,则恰恰相反,人们认为越拘谨于礼节,越显得尊贵,虚荣地将自己伪装成看似高贵的姿态。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炫耀。 不管安托瓦内特是孩子还是太子妃时,甚至是她当了王后以后,她都没有把这些装模作样的礼节放在眼里;她就是无法理解这些代表着尊卑次序的礼节的重要性。她不拘小节,享受自由的生活,她不能忍受把时间浪费在没完没了的琐碎礼节上。她甚至给她的宫廷女侍者诺埃里夫人起了一个外号叫“礼仪夫人”,而这位“礼仪夫人”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告诫她要遵守礼节,于是安托瓦内特像当初逃功课一样总是试图逃脱这位宫廷女侍的管教。 自从安托瓦内特成为太子妃的那一刻起,她就再也不是一个孩子了,她随时都被一股拘谨刻板的力量束缚着。除了刚刚提到的“礼仪夫人”,还有路易十六三个尚未嫁人的姑姑也负责对这位太子妃严加管教。这三位——阿德雷德公主、维多利亚公主,索菲亚公主——将宫廷中最阴暗狠毒的计谋传授给安托瓦内特,希望她可以像她们一样在宫中上演一出出精彩的好戏。可惜这个天真的小女孩还是善良直率的,与这些矫揉造作的表演实在无法融为一体。也许这正是她最大的不幸,她从没有学会过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


 断头王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给予她的全部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在人物传记《断头王后》中这样形容他的女主人公。她是千娇百媚的奥地利公主,她是风华绝代的洛可可王后,她是18世纪的精致花朵,她是断头台上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对于玛丽皇后有太多的故事吸引着我们,14岁入主法国凡尔赛宫,19岁成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挥霍无度、放荡不羁的玛丽王后,导致法国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债台高筑,从而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君主制的推翻。而玛丽王后本人被送上了断头台。 法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玛丽王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极度奢靡的王室生活使她成为断头台上最美的人儿。茨威格用平淡的叙事勾勒出了安托瓦内特的一生以及整个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在带有浓厚的同情心理中公正地看待了这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女人。与历史的浪潮相比,个人的命运太微不.足道。出身显赫、容貌出众、热爱艺术、前半生尽情享受了上天将她们置于高位所带来的荣华富贵,但是她们缺乏政治头脑,做事卤莽草率不记后果,正是这些性格弱点将她们带上了断头台,只是她们与生俱来的王家气质让她们从未失去作为女王或王后的尊严,哪怕是在断头台上,因而悲情王后成为了传奇人物永远留在了后世心中。茨威格别具特色的的女性小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茨威格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对女性微妙心理进行精妙透视,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的性格和披露其生活遭遇;细腻的笔触和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在掩卷之后,面前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出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茨威格对这位薄命红颜跌宕起伏的人生给予深深同情,力图把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来描写,使她的悲剧性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唯一的王后,路易十六除了这个女人以外没有再拥有过其他情妇,对妻子的感情也是从一而终,虽然玛丽·安托瓦内特并不爱他。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匈帝国女皇泰伊莎最宠爱的小女儿,为了巩固奥匈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的所谓“友谊”,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了政治上的牺牲品,嫁给了路易十五的孙子--小路易,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是个老实人,精力充沛,喜欢打猎和做锁匠活,不贪恋钱财,不沉迷女色,要是把他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市民家庭里,肯定是个相当好的人。但能做个好人的人却不一定能做个好人。因为夫妻生活上的问题,他在安托瓦内特面前总是抬不起头,他老实腼腆的性格给在安托瓦内特发挥她骄横的性格的机会,在许多事情上,他都得听从安托瓦内特的意见。虽然泰莉莎明智的告诉安托瓦内特,让她不要干预政治事务,但是安托瓦内特根本不听,在重要的人事任命等问题上一再插手。事实上,她的行为是过于轻佻而不守礼教,但并没有像民间传说的那样秽乱宫闱,不过是因为她自己根本不知道作为王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己手里的权力意味着什么,怎么协助丈夫管理一个国家。她只知道利用这些权力去满足自己玩乐的欲望,作为王后,她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任何事情而不用担心后果。在革命爆发前,她的生活极其简单,就是从王宫到王宫,或者是去高级的剧院或者出席各种舞会,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臣民们到底怎么生活,供她挥霍的钱是怎么来的,接触的都是达官显要,乘着马车走过大街时她听到的都是欣喜若狂的市民们在热烈的欢呼“王后万岁”,要不就是身旁的谄羡小人们的阿谀奉承。这时的她以为自己就在天堂里生活,怎么会想到自己最后的生命要在监狱里度过,怎么知道自己的生命将在断头台上结束?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代表,法国大革命領袖。一直在想,假如那天沒有下雨,路易十六和王后也沒有因为有些疲惫而取消了在学院的停留,小罗伯斯庇尔本來要代表学院向国王背誦拉丁文献詞,那本來是他的荣耀,結果变成了笑料。对于无法容忍絲毫怠慢的人,十三年后這件事得到了清算,国王与王后被送上断头台。看《断头王后》,觉得路易十六实在太像明朝的崇祯,想当中兴之主,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如崇祯说的那样,我非亡国之君,却处处亡国之像。要是他生在路易十四之前,历史定是自当不同。而当他从容走上断头台,他的王后不小心踩到刽子手的脚而道歉。无不体现了法国的贵族之风,那种传承罗马的风骨。走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不小心踩了刽子手的脚。王后马上停下来向刽子手轻声道歉:“对不起,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纵使即将到来的死亡,也掩不住一个人的高贵。不管人们对她生前的行为有怎样的非议,我们看到,她在临死前证明了做人的尊严。厌恶残忍血腥的暴民政治,同情路易十六父子的悲惨命运。对于安托万内特,感觉一般,早年确实愚蠢,入狱后乃至就刑前的表现,却不愧是玛丽—泰莉莎的女儿,坚强,果断,镇定,骄傲。据说,今天的法国人,普遍为当年处死她而内疚。读完茨威格的《断头王后》。断头王后绝不是简单的奢华轻浮等词汇可以评述。三十八年人生,她有王者的非凡质素,只是一切都清醒得太晚。茨威格写《断头王后》大约并没有想对那段历史有一番如何独到的评价,他不过是怀着最深切的柔情对一位值得同情的女人投去了怜悯的目光。他的话语里多少带了些偏爱。有句话说得好:一切好的文艺都是传记性的。"当然实事不过是原料,我是对创作苛求,而对原料非常爱好,并不是"尊重事实",是偏嗜它特有的一种韵味,其实也就是人生味。
  •     一直没弄明白茨威格对安托瓦内特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损谪还是赞美,安托瓦内特似乎成为了法国历史上最不能让人容忍的王后。自幼出身于奥地利皇室,少年嫁与路易十六为王妃,接踵而来法国王后的荣耀又接纳了她。路易十六的性情似乎为日后的没落人生奠定了基础,犹豫不决,似乎在每一个重要时刻他都犹豫不决,拿不了主意,下不了决定,失去民心,最终失去国王的位置。他善良软弱,像中国的李煜,不同的是人民对于路易德不满也来自于他的妻子,婚后路易生理上的缺陷使她纵情迷乐,生活奢靡,而法国人民生活的疾苦她从来没有看到,她年轻时期没有为法国政治做出任何贡献,反而干预人员设置,继而以项链时间等一再失去民心。历史的车轮必定向前走,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制被废除,国王被推上断头台,王后继而死于断头台,能说什么呢,革命中不怀好意投机取巧为谋私利精神亢奋的人的污言秽语固然重要,但安托瓦内特也终究是为自己的人生付出了代价,唯一欣慰,是费森对她深情的爱和路易的宽容,她的一生最终使她成为了革命与婚姻双重悲剧中的《断头王后》
  •     在知名的男作家中,茨威格一直享有会写女人的盛誉,他写的历史,传记,常以“笔端带有感情”而著称。在我看来,茨威格笔下是有感情的,但是这种感情常常过分地损害了客观性;茨威格是同情女人的,但是却是以非常男性本位的视角。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断头女王》,到《断头王后》,茨威格写了不少以女性为中心的作品。概览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茨威格同情的,喜欢的,赞美的女性都具有非常传统而经典的“女性特质”:美丽的,感性的,浪漫的,优雅而高贵的。对有这样特质的女性,茨威格不吝以同情,宽容,即使这个女性犯下了罪行;而反之,如果女性表现出理智,强硬,茨威格就变得冷酷而寡情。茨威格不是“全体女性”之友,他只是“高贵,美丽,浪漫的女性”的骑士。这一点在他的作品《断头女王》中特别明显,对于谋杀亲夫,非常自私,感情用事,没有政治才能的玛丽·斯图亚特,茨威格报以同情,宽容;而对于理智,直行,克制的伊丽莎白·都铎,茨威格从性格到性,从头脑到下半身,都大加污蔑和指责。尽管玛丽·斯图亚特只留下些风流韵事,和一个把英国拖入革命的孩子,伊丽莎白却留下了一个旭日初升的英国。尽管作为臣民和下属,都会更喜欢伊丽莎白这种更审慎理智的领导。但是,“审慎”,“理智”从来不是茨威格所期望的女性应有的美德。茨威格喜欢的是:女性不顾一切,忘我牺牲的追求爱情的冲动,女性的天然而生,至死不休的母性光辉。所以毫不奇怪,为了国家牺牲了爱情,更没有孩子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决然会遭到茨威格的痛恨。《断头王后》中的高潮部分,一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杜乐丽宫里和情人菲尔森伯爵相会,二是被囚禁,将被判处死刑的王后在高塔窄窄的窗口上看她的孩子路易十七在院子里玩耍。读到这两个地方,能明显感觉到作者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行文生动感人。李煜是“话到沧桑句便工”,茨威格是话到爱情,母性情便生。爱情、母性,这就是茨威格为自己笔下的女主人公设置的高光点,似乎有无畏的爱情,无私的母性,那么,优雅、 高贵的女主人公所有的一切错事都可以被原谅了,一切罪过都被救赎了。真的能被救赎吗?如果法国王后能像她的母亲特雷西亚所教导的那样,承担自己责任,克制自己的欲望,革命可能就不会那么血腥,法国可能会有更好的未来。  如果爱情和母性是被救赎的凭证,谁来救赎那些不那么高贵,不那么美丽,不那么富有的,却在安托瓦内特治下,在革命中,失去了情郎和孩子的女人们呢?难道因为她们的爱人不是英俊的瑞典伯爵,所以她们的爱情就不能称为爱情;难道因为他们的孩子不是高贵的法国王子,他们的母性就不能称之为母性吗?还有另外一些,不想追求爱情,没有天然母性,但是也想过上好日子的女人呢,难道没有爱情、母性这两个通用护身符,她们就不能追求幸福了吗?读本书时,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没有名字,茨威格不关心的,但是却真实存在的女人们。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玛丽安托瓦内特悲惨不平凡的一生
  •     看到是茨威格就滚进来了,性格决定命运,纵观一生,作者给了这位王后跌宕人生最后的致敬
  •     这书就一直没出版过理想的版本,封面如是,译名如是,所有的中文名统一使用了断头王后这样耸动的标题,从来没用过原有的副标题《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枉费作者一心还原一个被命运摆布的无辜女性
  •     玛丽王后只是大革命的导火索,没有她,革命依然会发生。她参与了历史,却无法决定什么。
  •     茨格威的语言很好,我看过的最好读的人物传记,不过他的情感偏向好明确啊,玛丽的确是一位很让人佩服的女性,敢爱敢承担,这样的一生没什么不好,谁说被砍头就是悲剧人生,我却觉得她经历了很多。
  •     在革命的浪潮中,任何人都身不由己。茨威格没有从整个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位王后,而是从具体的情节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女性形象。
  •     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这个历史上铭记的断头王后,15岁就作为政治棋子,从原奥地利帝国公主,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王最小的女儿,变成了当时的法国王储路易十六。书中记载了历史的课本上没有的故事:路易十六性格懦弱且因为生理缺陷无法尽到夫妻间的义务,所以才导致了安托瓦内特的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赌博挥霍的生活,被称为“赤字皇后”。 直到法国爆发了推翻君主制的大革命,这位王后才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孕有一双儿女,可是在人生的最后的时刻,站在了审判台上,却遭到了来自八岁儿子的控诉:对自己做了荒诞可怕的事情。这无疑对一个母亲是一种羞辱,对于种种罪行来讲,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可是历史的颠覆性的一面,就是总会有一个罪魁祸首,大头目的死亡,来宣告革命的结束,平稳日子的开始,安居乐业的开端。
  •     茨威格,是我爹
  •     茨威格没有让我失望过。
  •     从不同角度评论安托瓦内特,写出了她的错误,却也写出了命运的无情与无奈,是本拿起来就不想放下的书。建议配合“绝代艳后”这部电影一起看!
  •     完全没有读历史读不进去的感觉,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那个时代的人扼腕。
  •     不论翻译如何 至少茨威格的传记水平一定是无可置疑的 玛丽的最初的轻浮奢侈不理政事 到最后意识到革命后 体现出来的王后气质 能力与镇静 以及与费林的真挚的爱情 是越读越震撼啊
  •     翻译一般。 为了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看的。
  •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给予她的全部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茨威格的人物传记真是好看,令读者对历史和人物都有所认识和了解。话说这位王后这辈子可真不白活,各种男宠女宠不用说,还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和相当的自由,断头也值了。
  •     感觉翻译的并不是很好。不过那个轻浮、幼稚、后期又坚强不低头的王后,倒是刻画的蛮好。就像我们身边人,时代让它变成了一个符号。
  •     法国人民看谁都不满意
  •     玛丽.安托瓦内特 。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喜欢茨威格。
  •     茨威格,一个比女人还了解女人的男人
  •     内容很好,但书编辑得很差毫无美感
  •     冲着茨威格兴高采烈买回来,翻了两页觉得不太对,仔细看,“编译”。。。编你妹啊!只能当长版不确切生平简介看
  •     读的匆匆忙忙
  •     个人感觉,茨威格对里面人物的心理描写过多了,缺了那么一点客观性,有必要多看一些其他的著作来全面了解这一段故事,可能会理解的更深刻一点吧
  •     内容本身非常好,茨威格真棒。减一星是因为那个坑爹的翻译。
  •     一个普通的女人被推上了王后的宝座,一个朴实的男人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历史的舞台让他们成为了主角,但他们都没有能力驾驭自己的命运。人性的丑恶被暴露无遗,今天可以跪你为王,明天也可以污蔑你为十恶不赦的恶棍,两面派的嘴脸、伪君子和小人的恶毒,让这个荒谬的时代散发着恐怖的气息。革命可以赢得暂时的公平和自由,但其背后也同样隐藏着的阴谋和腐败,血淋淋的味道被正义的光辉所遮掩。如果她只是一个平常人家被娇宠的小女孩,想必会幸福的生活至终老。ps:1、居安思危;2、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3、人清人性,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     感慨很多,字数限制我不够写啊
  •     最近买了很多本著名女性的传记,都非常精彩。
  •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姣好的面容,富足的出身都是父母给的。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能力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安托瓦内特错就错在生在帝王家,其实幼稚任性,没有主见,做事鲁莽,奢华虚荣,这些性格特点只是注定了她只是个平凡女孩而已。现代社会到处都是这样的女孩,但她们,不需要治国平天下。
  •     不合适的人被推向不合适的位置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在历史巨轮的滚动中,没人能阻止,但可以延缓或者改变方向。一旦坐到那个位置上,不作为就是在自杀,也是骑虎难下。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茨威格!我最爱的男神!!
  •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玛丽王后一开始是幼稚轻浮的,在磨难中渐渐地成长为一名可敬的妇女和母亲,可惜一切都太晚了,时代的潮流无法遏制。
  •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茨威格这个人很絮叨么……无疑他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但他来回的性格分析的车轱辘话,一个人名后面三个以上的形容词,真是让人受不了啊……看下来总有种距离很远的感觉
  •     虽然王后站在人们的对立面,但很多人却被她所征服。一个人最重要的便是尊严,如果明天要赴死,今天也要体面的整理好容颜,缓慢的吃完最后一顿饭。
  •     写得很好看,虽然是站在同情王后的角度上写的,一口气读完,不忍释卷。
  •     有人的地方就有这些个穷事儿,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抑或是哪里。 翻译的语言让我读着读着没了兴致…太多的伏笔,不断的点题…读的我…很不耐烦… 读到最后,会很敬佩安托瓦内特。终于明白那句:“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悲剧人物
  •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虽然她有这样那样的不好,看完这本书却讨厌不起来。有能力又意志薄弱、一点点懒惰、喜欢美丽的饰品和衣服,好像是每个女人都有的特点,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这个名字不假。不过,茨威格似乎真的是偏爱她,全书的口吻都带着溺爱,让人感到可惜而不是责备。用听烂了的那句话概括此书:“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还是不能看编译的…
  •     人物传记。挺好看
  •     有时也会怀念每个中午去书店睡觉的日子。。。
  •     好爱茨威格
  •     翻译…总觉前言不搭后语
  •     传记最重要的是客观真实,作者对笔下的历史人物倾注过多个人感情乃是大忌。不过万事有例外。茨威格对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剧充溢着同情和惋惜,也许他的观点会左右读者的心绪,但我很荣幸由茨威格为我引荐这位传奇的法国王后。
  •     没看明白文中除美貌(还是妆扮出来的!)和“高贵举止”以外在头脑方面一无是处的王后是怎么和游学各国师从大家音乐哲学历史艺术无一不通且低调谦逊的费尔森结成灵魂伴侣的... 以及“编译”是个什么鬼啊这词很可疑的样子... 茨威格的感染力不评价虽然我是不大赞成他的女性观
  •     看完觉得茨威格真的好有同情心,为玛丽正名。
  •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安排的礼物,早已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 因为这句话所以看的这本书。开头写的挺好,各种隐喻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果然君主制的时候皇室生活真是潇洒。但是结尾就显得仓促,毕竟是传记,有些史料作者也不是很确定,反正就是王后一家就突然被起义,然后从凡尔赛请到巴黎,之后在巴黎就莫名其妙被囚禁,然后被砍头了。总之还是不错的一本书,了解了法国的歌名,也知道了路易十六是如此性格懦弱的一个人,毕竟生理缺陷而引起的自卑
  •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总会想起电视剧《风中的女王》,然而感觉真实的Mary并没有电视剧中人物幸福!
  •     小说家写的人物传记,带有个人主意色彩,不过我同意。
  •     看这本传记源于偶然看到茨威格这句流传甚广的“那时她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茨威格的角度并非中立,带有他的同情观点,但反而让这段故事更加有血有肉起来。其实安托瓦内特的魄力勇气都远胜其夫,只可惜这一切品质都是命运撤去一切眷顾之后才体现出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