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章节试读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1988-5
ISBN:9789570813449
作者:許倬雲
页数:155页

《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的笔记-国家形态 - 国家形态

秦代与汉代都是state与society斗争的时候,尤其在汉武帝时大力打击社会势力。。。。最后的结果是国家得势,打散了社会势力。国家得势的结果是发展出了察举制度,以察举制度提升新的社会里的才智之士参政,使国家(state)和社会(society)有了沟通,也建立了国家的社会基盘。本来汉代帝权利用新的成分来打击旧的成分,过了一段时间,察举制度变成国家和社会的桥梁,使各地的俊杰之士经过察举而进入政府,政府的政令也经由各地的俊杰之士达到各地,而文管系统也同时获得了儒家意念,于是文官系统在由纯工具性蜕变成兼顾工具性和目的性的过程中,竟蜕变成为自成一体的合理制度。这一个新的文官制度便不断传承下去。这个体系的运作本身并不要紧,要紧的是甄选的过程。选把人才的过程,始终普及于全国各地,始终想用最公平合理的方式来找人才,也始终要使人才具备儒家意念。这一个工具性和目的性的文官制度在中国继续了两千年。
这一文官制度发挥制衡的功用。另一方面又造成另一种形势:文官体系与王权的对抗。
所以说,中国的王权并不绝对专制。文官体系在国家与社会的对抗过程中,是主要的抗衡力量。这批人不是贵族,也不能称为统治阶级,他们只是社会上层权利边缘的人群,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活跃的一群人。该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用国家与社会之间力量对比形态来划分了几类国家。

《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的笔记-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

首先讨论精根细作所造成的社会力。这一社会力是亲缘的地着团体,在长久的帝国结构上,上述团体的稳定性极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很强。市场网虽会因为内乱而破裂,但只是破裂成几个小型的网,等帝国统一的时候,这些小的网又可以整合成大的网。
除了社会的稳定性强外,社会也可以造成跟国家对抗的力量,在长期的结构中,国家权力占了上层的地位,社会力量则占了基层地位,国家权力永远无法渗透到社会基层里面去,反过来,国家权力的维持要靠社会基层出来的人来参与国家权力方可。
因此,在这个常态上,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均衡状态中,最吃亏的就是两者之间的交接点——大地主。因为国家权力第一个要侵犯的就是大地主,而社会力量的主力不在大地主。大地主只是暂时凌驾在编户齐民之上,不能长久保持。

《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的笔记-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 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商代选择以血缘来结合人群,这个选择形成了中国很大的特色,中国的扩大政团遂是以亲缘的团体扩大的。反映在词汇上的是天下一家。我们的国与家不分,我们的扩张可以造成普世性的帝国,而这个普适性的帝国是建立在亲缘关系上的。 照理说,亲缘系统的排他性是很强的,但是我们可以超脱这种排他性,而产生“民胞物兴”,“民吾同胞”的观念。


 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