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之前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4
ISBN:9787530623596
作者:米.左琴科(苏)
页数:390页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这是一位经历坎坷的苏联作家写下的一部奇书。
作者左琴科青年时代长期患有严重的精神忧郁症,几
近崩溃,后在巴甫洛夫神经反射学说的启发下,对自己30
岁前的生活经历逐段进行精神分析,迭经失败,终于找出了
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恐惧载体,痼疾随之霍然而愈。本书即从
记述这一心理分析过程入手,探讨了人的理性如何战胜死
亡,如何战胜痛苦,如何战胜衰老的崇高命题。
就是这样一部能够造福于人类的著作,却被视为异端。
给作者带来了厄运。从1943年开始,长达十多年间,左琴科
不断遭到批判,辱骂。生活无着,人格受侮,最后于贫病交困
中死去。
翻译家戴骢倾注热情,将此书翻译成中文,使我们有机
会领略左琴科那忧郁、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图景,去寻找一种
“怦然心动”的感觉。

书籍目录


1、楔 子
2、我真是不幸 却又不知道原因何在
3、落叶萧萧
4、可怕的世界
5、日出之前
6、黑水滔滔
7、把门关上
8、老虎来了
9、危险的联系
10、“理性是祸患’
11、理性战胜死亡
12、理性战胜痛苦
13、理性战胜衰老
尾声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译后杂谈)

内容概要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左琴科生于波尔塔瓦(今属乌克兰)。著名讽刺作家,他对社会现象针砭时弊的讽刺让他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都广受欢迎。代表作有《贵妇人》(1923)、《澡堂》(1924)、《新经济政策的怪现象》(1927)、《米凯尔•辛亚金》(1930)。1943年他开始创作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日出之前》。1946年,由于受到日丹诺夫的批判,左琴科被开除出作协,《日出之前》的第二部分也被禁止出版。直到近三十年后,左琴科早已去世,这本书才以完整的面貌跟读者见面。


 日出之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囿于时代限制,人生因此而不能完满。有时会说,高峰之巅一般片草不生,但足可以眺望远方。看完了左琴科在世的最后一本著作《日出之前》,深深地震撼了。在日出之前的所有阴暗、寒冷、绝望、渴望、焦躁与担惊,一切的痛苦,在他的笔下,全部剖了一个干净,具有如此自剖精神的人,终于在时代压制之下,成为无辜的牺牲品。不可否认,每个人心理或多或少都掩埋着悲伤之事、刺激之源,然后正是他,致力于寻找幸福快乐之钥,驱散痛苦抑郁之扰。整本书看下来,随着他一点点剖析自身记忆,我也神奇般的释然了,感到像是做了一场有氧运动,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是的,正是左琴科用神奇的笔触和思维,为我开启了一扇认识自已的窗口,心态的摆正,思想的转变,就是克服日出之前一片茫然与焦灼的最好钥匙。然而,很讽刺的是左琴科为了这把钥匙遭遇了后半生的不幸。人生之事真是让人唏嘘!然,如果在此之前,左琴科并未治愈自已,并未找到这把钥匙,并未真正的认识到生活的荒谬无解,他是无法有还手之力的。日出之前,他的痛苦源自内,日出之后,外界强加给他的折磨与伤害就只会增加他的反抗之力了。然而,当他终于无力还天,一已之力抗不过遮幕的命运之神时,他还是悲惨的回归了自我——离去,痛苦的死去,屈辱的离开,满心不甘,遍问世间真理何在,却仅残留下斑驳无语的历史,以及,我们这些不停地从这些智慧的文字中汲取营养的后人,心存景仰,无语的苍凉。命运造人,又弄人。然而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把幸福的钥匙他是找到了的,正因为他如此放肆地向上帝挑衅,公然地揭露这个秘密,所以上帝“惩罚”了他,让他受尽苦难而去,像足了那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结果,这把钥匙还是留了下来,一代一代,以它特有的苦难的形式,给予了我们有缘之人一股无形的力量,去找到幸福,去走出日出之前那最深的黑暗。
  •     实在太过喜爱这本书,但一写评论就忍不住想起左琴科让人唏嘘的一生,因此仅仅做一些书摘,摘的内容全看个人喜好。“我一回想起我的青年时代,就感到惊讶,我那时怎么会那么忧伤,那么多愁善感。最美妙的青年时代竟涂上了黑漆。我在童年时从来没有这样郁郁不乐过。可是刚一步入青年时代,一种无与伦比的愁思就如阴云一般笼罩着我。”“我真是不幸,却又不知道原因所在。”“‘报告大人,’上士说,‘把他们先搁着吧。明儿说不定还会有死人。等明儿把他们一起埋掉得了。’团长同意了。把阵亡的人搬进了板棚。我们去吃午饭。”“我知道按理应当处罚他,把他交付军事法庭。可我硬不下心来这么做。我望着他沮丧的脸,可怜巴巴的笑容,瑟瑟发抖的手,为自己跑出来追他而憎恶我自己。我拿出剃刀,把盒子给了他,转过身去走掉了,为自己的行为深感恼火。”“我在公路上走着,看到草通通枯黄了,地上落满了死雀,少说也有几百只。”“我同那个农民一起上他的村子去,还去了他家。我每走一步都看到旧时代沉重的黑影。”“我去团医疗所用石碳酸洗了手。我并没有染上麻风病。也许我们对这种病过于害怕了。”“我感到锥心的痛苦。”“‘太好了!’他说。我沮丧地向前走去。”“我的心里无论如何不应该有忧郁!可事实上却有……”“我知道鱼天性就是待在水里的。可我想把它们从这种灾难中拯救出来。”“等我长大后,我自己会知道这个世界在搞些什么名堂。大人们肯定有什么事做得不对头,所以现在不愿意把这方面的情况讲给孩子们听。”“我想问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可我没有开口。等我长大后自己会弄清楚的。弄清楚为什么明明没有错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有错的。”(这一条看着真虐……)“‘那我的心也是封闭的吗?’我问。‘是的,’母亲说,‘据我看,你的心也是封闭的。’‘这么说,我将来跟爷爷一样?’妈妈吻着我,噙着泪水说道:‘是的,你大概也会是这么个人。人的不幸莫过于什么人都不爱。’”“根据生理学家们的意见,我们的脑子不妨比喻为有两个层次。高级层次是大脑皮层。这里有——检查、逻辑、批判等中枢,有后天获得的反射中枢,这里储存着生活经验。而低级层次是遗传反射的泉源,是动物习性和动物本能的泉源。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由我们前已提及的神经联系连结在一起。夜间高级层次处于睡眠状态,因此意识消失。检查、批判、条件习性消失了。低级层次则继续兴奋。由于没有了检查者,这个层次中的居民便可在不同程度上显现自己。”“造成人类理性的悲剧的并非意识层次太高,而是欠高。”“解除这种抑制得依靠逻辑之光、高级意识之光,而不是浑浊的野蛮之光。”“我伤感地朝我的小划子走去。我伤感地穿过小街。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当初居住在这里的人好似匆匆的过客,走了,消失了,永不复返。他们死了。我觉得我在这一天之内理解了何谓生,何谓死,理解了应该如何生活。”“人的智力的发育并不能消灭暂时性的条件联系,而只能改造它们,使貌似正确的证据提高到人的智力的发展水平。人在寻找这些证据时,怀的是迎合的心理,找到后是不会挑剔地对它们加以检验的,因为它们落入病态的土壤中时,不经检验就已同逻辑平安无事地相处了。”“这首先是恐惧的症状。恐惧的慢性发作破坏了肌体的正常机能,造成顽固的一直,导致各种慢性病。这类症状的基础是‘合理性’。它们挡住了我陷入‘危险’的道路,使我做好逃跑的准备。动物在来不及避开危险时就装死。幼时每当我不可能避开‘危险’时,我常常装死,装病,装成弱者。”“我是那个世界如何离去,那种脆弱的美,那种典雅、华贵如何从它肩上滑落的目击者。”“他用另一些更符合他精神世界的字眼替代了这些字眼。他掷掉了革命前乔装出来的高贵的气度,还给自己以本来的面目:饥渴、贫困、卑劣。”“条件神经联系是随着智力的发育而变化,而日趋复杂的。”“只有从未受过伤的人,才会嘲笑伤痕。”“可见果戈理除了幼稚型的恐惧外,还以为必须装得他并不存在恐惧,并不想逃之夭夭。一个成年人竟会玩这样孩子气的把戏!这种把戏把果戈理抓得多么牢呀!这是个惊人的例子,一位杰出的智者竟会听命于无意识的表象的主宰。”“我正在思考快乐和幸福的生活这门学问,我感到惊讶的是热望幸福的人,在终于遇见幸福时,却掉头就逃……”“他们逃去的地方根本救不了他们。他们逃入了疾病的疆域,精神错乱的疆域,死亡的疆域。他们逃奔这些地方,以求用这些极端手段把自己从惊骇和恐怖,从灾祸和焦灼之中拯救出来,而实质上,他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感觉的存在。这么说,他们竟逃向死亡?难道人们会把死亡看作一种解脱?”“低级层次对于各种危险的惧怕,显然大大超过了对死亡的惧怕,因为低级层次并不理解死亡,更确切地说,不像我们的理性所理解得那样。”“在人的一生中,死亡这种状态较之其他任何状态更加不可避免。”“我认为谈论死亡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并不抵触。具有伟大乐观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闭眼不看。不会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抱着虚伪的态度远而避之。”“不,这不对,我们也必须写死,我们必须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所花的精力不能少于人们对爱的思考。”“由于惧怕死亡,便希望尽快看到结局。”“恐惧使人们丧失了反抗的能力,加速了死亡,更其迅疾地把人们引向末日。”“靠习惯。习惯于把死亡看做一件普通的、自然的、必然的事。不再是偶然地、突发地想到死。想到死已成为习惯,这个习惯扑灭了恐惧。” “不把死亡视为‘意想不到的事’,就是同恐惧所作的斗争的主旋律。”“他们把死亡视作为合乎自然的事情,是生命一刻不停地新陈代谢的规律。他们惯于把死亡当做习见的结局来考虑。因此他们死时就死得不愧是人:不惊慌,不害怕,处之泰然。这就赋予了他们的生命以凝重乃至庄严的色彩。”“他们的生命中不存在那个主要的敌人,即:并非始终都能意识到的动物性的恐惧。”“外界原因往往以不小的力量作用于各种事情和各种行为的复杂的总和。这总和称之为人生。这许多痛苦往往由恐惧伴随。恐惧完成了人生的图画。”“反之,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许多人把痛苦视为爱的职业。痛苦还未令任何一个人憎恶。”(痛苦与苦难不同)“人能够而且必须支配自己。”P.S.这本书消弭了我对苏俄文学的偏见,也勾起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一想到左琴科的后半生,因为这把幸福的钥匙而遭到不幸,被无理迫害理性,就不禁要流泪。谨此表达我对这位大师的哀思。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16岁,正迷茫的时候看的。刚开始还以为是散文集。这本书让我窥见了,人的心理是多么脆弱。特别是作者在婴儿时期的经历,居然会影响了他一辈子的人生。
  •     很另类的
  •     理论上不足为信 自圆其说而已 但回忆里微小的细节戳得不行
  •     非常好的一本书!!
  •     就感觉这个作者一定得过病。。。但是这个版本翻译得啰啰嗦嗦像是日语的文法
  •     这个。。。从今天的心理学观点来看,有点简单粗暴。无甚意思。
  •     难能可贵
  •     左琴科讲故事技巧明显好过论述
  •     略玛丽苏。。不过整体还是很好看的。。年少时总觉得抑郁什么的都是闲出来的,看过之后才发现自己偏激片面。。还有,个人觉得戴骢的翻译也很棒。。看到左琴科的简介,快哭了。。追一星。。
  •     对自身的审视有时比关注外部更重要和迫切。
  •     我从未遇到过与我的内心有如此共鸣的作家,敏感、身为普通人的善良、忧郁却勇于剖析自身。我钦佩他的勇气和在科学方面的高瞻远瞩,也因这份内心的共鸣而与他一起流泪过。我想看这位灯塔般照亮内心的大师度过如他所愿的美好晚年,但居然是这样残酷的结果。
  •     我尤其喜欢前半本,倒序追忆了作者所经历的一桩桩往事。后半篇幅偏学术,还黑了弗洛依德一把。左琴科坎坷一生,最终溘然长逝。留下「幸福的钥匙」为人民开启生活的出路
  •     抑郁症的俄式解读
  •     太“科学”了,与其说是小说,这更像是一本病人手记。左琴科和果戈理很像,但在文学天赋方面,他必定是逊于后者的。不因作家的苦难遭遇而给作品过高评价,这应该也算是对作家的尊重吧。
  •     我读得懂你的忧郁与恐惧。
  •     总觉得有点牵强
  •     恐惧加剧痛苦,解除人们的武装,往往把人们推向毁灭。
  •     Mars送的一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