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齐泽克对话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9787214040411
作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英]格里•戴利
页数:177页页

作者简介

目前,齐泽克著作的中译本已经出版六七种之多,但老实说,其著作并不好读。对于许多既不熟悉他思想的两大来源———黑格尔和雅克·拉康,也不熟悉他经常玩弄的大量好莱坞电影典故的读者来说,要直接进入齐泽克的思想空间是非常艰难的。《与齐泽克对话》问世后,普通读者终于可以得其门而入。该书非常清晰、非常准确地勾勒出齐泽克的思想轮廓,其中齐泽克本人对大量哲学、文化、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很可能属于当代最卓越的思想之列。由于该书的出版时间很近,因此有机会触及诸如“9·11”之类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所有关心左派思想最新动向的人都不应错过《与齐泽克对话》一书。


 与齐泽克对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31页:1、齐泽克用了i wasn't,言下之意是我当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现在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2、“即使我不赞成阿尔都塞”错了,通过原文可知齐泽克当时是赞同阿尔都塞的。32页:1、不是“照看”,是“监视”51:1、在提问的那段话中,不是“选择运动”,原文是“alternative movement”,类似于“第三条道路”这种。2、“组织斯洛文尼亚变成另外一个克罗地亚”打错了,不是“组织”是“阻止”53:1、第六行,不是“基层工作”,原文为“dirty job”,意思是脏活,但不是中文语境中的“脏活累活”,而是通常被视为违“法”(打引号是因为这种“法”通常本身就是非法的)的行为。2、<Historische Aufnahmen>本身就是那个CD的名字75:1、第二段第一行,this is why i am so deep in this problematic of 'love thy neighbor',意思是这就是为何我对这句话的“问题域”如此痴迷的原因。problematic不7是problem。78:1、拉克劳、墨菲涉及的理论叫“antagonism”,中文一般翻译为“对抗”,总觉得翻译成“敌对”会失去理论extensiveness。148:1、强调一下,这里的“痛苦的能力”是capacity to suffer,我倾向于翻译成“受苦”。149:1、第9行,“道德论点”应为“道德观的基础”。2、稍微对巴丢和朗西埃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被排除的不是“立场”,而是“位置”,此处原文为“position”。如果我想说立场,我会用stance。152:1、第1行的“个性”应为“身份认同”。155:1、“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理论家”应为“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家”,这是一个骂人的话,没译出来不行。163:1、问题部分,是在问文化自主性是不是最好要保持无效。166:1、第二段第一行,仍然是“问题域”而非“问题”168:1、第一段,齐泽克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伊斯兰被视为法西斯的同时,其实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成为共产主义。2、“就需要确认被排除在外的一刻”中,不是“确认”,而是“认同”。就跟认同征兆一样(identify the Sympton)。3、BTW,齐泽克提到的朗西埃的这本书有中译,名叫《歧义》,西北大学出版社,引自台译本。172:1、回答部分很有趣,但被删节,英文本163页自己翻吧。以及,所有的他人/他者,都是大他者(the big Other/ the Other);“精神分析不是心理学”,因此绝对不可以翻译成“心理分析”。笔记找不到了,书上就标了这些,有机会再补充。2016/1/5
  •     我一直覺得齊澤克的大部分書籍對於讀者的要求其實挺高的(對於譯者的要求更高:p)除去他那些運用大眾文化元素的例子旁徵博引、倏乎來去的理論概念只有同樣浸淫在類似思想脈絡中人能夠真正掌握本書也許是個例外在本書中對話的進行並無嚴謹的章法或架構恰好符合齊澤克天馬行空的論辯風格在Zizek其他書裡令人頭痛的跳躍在這裡則成為活躍在其他書裡時而令人費解的轉折論證在這裡全都被濃縮在三五句的長度生動且深刻的例子留下來了複雜的思辯全都變成大白話這可能是最簡單的齊澤克但若如他在書中說哲學家都是抓著一個想法卻用各種方式不斷反覆論說的瘋子那麼這本書裡的齊澤克也許也是最根本的
  •     正如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给我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从古典时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确立了以人为主的本体论,经过中世纪神学哲学的漫长统治,再到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人性论,哲学一直围绕着“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杠杆撬动着整个认知体系的核心。到了二十世纪,哲学所走的道路越来越表现出反核心的特征, 哲学家们不再试图建立一整套政治,经济,道德以及文化艺术领域内宏观的理论帝国,意识形态所延伸和控制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历史上前未所有的地步,这与资本主义以自我复制为特征的生产模式相一致。当意识形态完成了国家所赋予它的理想时,我们却惊异地发现它的消隐:日常生活中最隐秘最微妙的自主性和宏大的意识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当代哲学批判的矛头也越来越趋向日常化大众化。和当代大多数批判型思想家一样,齐泽克也敏锐地剥离着日常信息的表象。早在这本《与齐泽克对话》面世之前,齐泽克就以《易碎的绝对》《快感大转移》中所体现出的大胆犀利的语言风格和新锐见解引起了西方思想界的广泛关注。他的哲学散文大多短小精悍,表现出一种对世界纷繁表象的丰富解读。当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席卷全球,全面瓦解传统文明时,哲学家们对自我身份的界定反而溯源而上。游牧人,作为原始文明的象征和遗留物,从当代哲学家的自我实践中得到了重新诠释。在《对话》里齐泽克展示了哲学家和游牧人在存在本质上的亲缘关系。“我在多个领域内进行着独特的游弋:政治学、哲学、心里分析、符号学、电影研究以及大众文化等方面,没有边界、也没有实际目的,只有在思想地标上不停的移位。”游牧人的存在即是通过对地域的越界以及对文明禁区的颠覆来完成的。这样,游牧人这一群体始终处于已知、稳定和整合的对立面,他们与世界的真实性之间保持着幻想的距离,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地出入对真实的预设和实践的不可能之间。当代哲学家的精神探险与游牧人的迁徙:反思、破坏、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一切价值。现在让我们来返观这些越界行为的主体。齐泽克在《对话》中举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当他欣赏一部有趣的侦探电影或恐怖电影时,除非他对自己说“行,也许我可以用它举例。”否则他甚至无法以平常人直接的、天真的方式来观赏它。“我总是生活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几乎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齐泽克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矛盾,这种紧张实际上源自对世界的真实性有意识地保持着怀疑和距离。哲学家不是一个主体,而是关乎主体性的概念。哲学家只有在对他物紧张的凝视之中得以存在。因此这一奇特的文化族群是距离而非自我的产物。从这点上说,游牧人的越界生存和哲学家对真实性所保持的距离在本质上趋于一致。然而,当越界行为完成之时,当颠覆成为现实经验之时,对某一固有存在的逾越反而变成了不可能,这就决定了哲学家从不可能的实践和虚幻的经验里不断汲取越界的动力。他们永远在通往目的地的途中,停留在某个停滞之处。正如游牧人总是不停地越界一样,每一次到达的不过是预设目的的替代物和填充物,因此他们总是处在迁徙的状态中。而哲学家存在的深度便在与假想目的的距离中无限充溢起来。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最早接触的一本,初步领略这家伙的狂言
  •     真正的忧虑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做了一件自由选择的行为——那才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事情。
  •       1.齐泽克的哲学之路
      2.齐泽克对德勒兹、瓜塔里以及二人关系的
       态度,对于超越的经验主义的理解…
  •     好多黄色笑话以及,glyn daly的提问真是一针见血的高水平!
  •     除了几个问题谈出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建设性外,更多的时候还是流露出一股20世纪抄先贤冷饭的三流学者气息
  •     原来如此,难怪齐泽克会如此喜爱电影~
  •     虽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     旧书店5元入手,哈
  •     齐泽克虽然口不离拉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但他自承影响最大的还是黑格尔。还有,他从来都没有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身份,近些年提出「回到列宁」(他对列宁的人格魅力十分倾倒)。
  •     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不过齐泽克太机智太没体系了…
    他何尝不希望成为一个创造性的哲学家,
    杰出的作者…却总是悬在评论员跟哲学家
    之间,做着电影剪辑的梦
    比起德勒兹,齐泽克就不算什么怪胎了@@
  •     齊澤科到底安下過他那顆悸動的心沒有過?
  •     吾爱齐泽克!
  •     完全念不懂,以后在年吧
  •     容忍与不容忍:享乐、道德和事件那个章节很有启发。以及读这样的书,误读很必要。
  •     没明白...我对现代科技有种不信任感,刚开始用电脑的时候在现实里也老想按“后退”键,现实和虚拟紊乱。现在据说5年内物联网将大行其道,家里的冰箱、洗衣机、汽车都可以上网了,电充多了可以联网卖掉什么的,就像齐泽克说的,什么克隆啊虚拟啊量子力学啊,所有科学问题都是哲学问题。
  •     一个对人的心理不算敏感逻辑不算特别清晰的人怎么称自己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哲学家,anyway,例子挺有趣
  •     2011年二月于长沙读完。
  •     我读过这本书。
  •     一本真正的好书,如同新芽一般,能不断衍生出新的枝蔓。这本书就是这样。至于这枝蔓能否成长为一片蔚然绿荫,还得靠自己。
  •     先不说齐泽克,格里戴利的引言太棒了。读后收获很大,齐胖子的书我尽快多读一些,但我不想读拉康……
  •     赶时髦读的,记住的都是黄段子……
  •     这本读得轻松啊
  •       我一直覺得
      齊澤克的大部分書籍對於讀者的要求其實挺高的
      (對於譯者的要求更高:p)
      除去他那些運用大眾文化元素的例子
      旁徵博引、倏乎來去的理論概念
      只有同樣浸淫在類似思想脈絡中人能夠真正掌握
      
      本書也許是個例外
      
      在本書中
      對話的進行並無嚴謹的章法或架構
      恰好符合齊澤克天馬行空的論辯風格
      在Zizek其他書裡令人頭痛的跳躍
      在這裡則成為活躍
      在其他書裡時而令人費解的轉折論證
      在這裡全都被濃縮在三五句的長度
      生動且深刻的例子留下來了
      複雜的思辯全都變成大白話
      
      這可能是最簡單的齊澤克
      但若如他在書中說
      哲學家都是抓著一個想法
      卻用各種方式不斷反覆論說的瘋子
      那麼這本書裡的齊澤克
      也許也是最根本的
      
      
  •     会在某一天重新翻起,重新感悟
  •     齊澤克在這本書對自己的某些觀點係有所改變, 如意識形態。而且作為一本對話錄, 它說明了一些他對拉康的一些理論點, 如真實界。其實他把拉康的理論更現實地介入社會政治。
  •     “只要你不把痛苦看成是一件有深意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它、和它斗争” 为了萨德和康德而读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啪啪啪的例子 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
  •     奸诈的齐齐。
  •     我覺得齊澤科還是更像一個廣告文員……
  •     我很赞同齐泽克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蔑视,而约伯的立场,也是中国人在恶梦当前的今日最最需要的。
  •     开始了解齐泽克(☆_☆)
  •     那像啥,廣告代理商?
  •     虽然有一些专业词汇我不是很明白,不过有些东西我能感到共鸣,所以很喜欢。
  •     看着本可以比较快速准确地把握齐泽克思想的几个关键点。
  •     比齊澤克其他書易讀, 但有訪問稿常有之論述未能詳盡開顯的局限.
  •     不只吧呼呼~
  •     原还以为齐泽克只是普通拉康派而已,没想到他的哲学背景这么坚实
  •     干 又被齐泽克干了
  •     必须承认只看懂了一半而且是不太重要还有点八卦的那部分,但我却给了它四颗星,因为相比齐泽克的著作,这本谈话录可以说成功分解了组成齐泽克思想的绝大部分关键词汇,但理解起来非常艰难。
  •     引言的翻译一脸懵逼,先大概总结为:主力来自于疯狂、想象的真实界、意识形态中不可能的应用、政治多样性抹杀差异、构建真实界中不可能的可能。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段子和黄段子。
  •     glyn daly的梳理非常好,矫正了大胡子的一些绕弯文字游戏。“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斩断这个后现代繁文缛节的戈尔迪之结,认识到我们的道德—政治责任就是要面对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本质上的暴力以及它把全世界成千上百万屈从于它的人加以自然化/无名化的下作行为。”以大胡子为战友,继续抗击现代性。
  •     http://book.tsedu.com.cn/ebook/B1/C0001384.pdf
  •     译文流畅 但错译过多 这本是初读齐泽克时的必备
  •     嗯嗯可翻翻
  •     不如意识形态的崇高课体那般让我激动到像打了鸡血一样癫狂,但是真好。“接受根本的偶然性,不要妥协你的欲望,不要寻求任何形式的大他者支持”“最恐怖的事情就是自由意志的深渊;即一个人只是出于自由意志才行动的”“自残,和真实界重新接触的、恐怖的、扭曲的策略”“理性是一种过量”“享乐和快乐的区分”“现实背后的虚构和认识到那些看上去只是符号虚构中的真实界的区别”“意识形态保持和这个完满形象的距离”“民主和资本主义”。各种思维方式理论,各种应用和创作的冲动,刚好是对崇高客体的概括理解。待意识形态的崇高课体最后一章收工后立刻开始重读+笔记+感想。他的书,真实今年读的一堆高端作品中的Best of the best,最少对于我是的,但是很难想象现阶段还能有比他的理论和核心更让我想高呼“对,就是这样的”的存在。
  •     读完就忘了 哈哈 感觉齐泽克是个鬼才
  •     半认真的看
  •     看这部书时,我是追星族
  •     一个很实诚的,描述了自己成长的胖子。好吧其实是我在回归老本行。
  •        正如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给我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从古典时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确立了以人为主的本体论,经过中世纪神学哲学的漫长统治,再到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人性论,哲学一直围绕着“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杠杆撬动着整个认知体系的核心。到了二十世纪,哲学所走的道路越来越表现出反核心的特征, 哲学家们不再试图建立一整套政治,经济,道德以及文化艺术领域内宏观的理论帝国,意识形态所延伸和控制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历史上前未所有的地步,这与资本主义以自我复制为特征的生产模式相一致。当意识形态完成了国家所赋予它的理想时,我们却惊异地发现它的消隐:日常生活中最隐秘最微妙的自主性和宏大的意识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当代哲学批判的矛头也越来越趋向日常化大众化。
       和当代大多数批判型思想家一样,齐泽克也敏锐地剥离着日常信息的表象。早在这本《与齐泽克对话》面世之前,齐泽克就以《易碎的绝对》《快感大转移》中所体现出的大胆犀利的语言风格和新锐见解引起了西方思想界的广泛关注。他的哲学散文大多短小精悍,表现出一种对世界纷繁表象的丰富解读。
       当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席卷全球,全面瓦解传统文明时,哲学家们对自我身份的界定反而溯源而上。游牧人,作为原始文明的象征和遗留物,从当代哲学家的自我实践中得到了重新诠释。在《对话》里齐泽克展示了哲学家和游牧人在存在本质上的亲缘关系。“我在多个领域内进行着独特的游弋:政治学、哲学、心里分析、符号学、电影研究以及大众文化等方面,没有边界、也没有实际目的,只有在思想地标上不停的移位。”游牧人的存在即是通过对地域的越界以及对文明禁区的颠覆来完成的。这样,游牧人这一群体始终处于已知、稳定和整合的对立面,他们与世界的真实性之间保持着幻想的距离,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地出入对真实的预设和实践的不可能之间。当代哲学家的精神探险与游牧人的迁徙:反思、破坏、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一切价值。
       现在让我们来返观这些越界行为的主体。齐泽克在《对话》中举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当他欣赏一部有趣的侦探电影或恐怖电影时,除非他对自己说“行,也许我可以用它举例。”否则他甚至无法以平常人直接的、天真的方式来观赏它。“我总是生活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几乎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齐泽克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矛盾,这种紧张实际上源自对世界的真实性有意识地保持着怀疑和距离。哲学家不是一个主体,而是关乎主体性的概念。哲学家只有在对他物紧张的凝视之中得以存在。因此这一奇特的文化族群是距离而非自我的产物。从这点上说,游牧人的越界生存和哲学家对真实性所保持的距离在本质上趋于一致。然而,当越界行为完成之时,当颠覆成为现实经验之时,对某一固有存在的逾越反而变成了不可能,这就决定了哲学家从不可能的实践和虚幻的经验里不断汲取越界的动力。他们永远在通往目的地的途中,停留在某个停滞之处。正如游牧人总是不停地越界一样,每一次到达的不过是预设目的的替代物和填充物,因此他们总是处在迁徙的状态中。而哲学家存在的深度便在与假想目的的距离中无限充溢起来。
      
  •     大概是最简明,翻译问题还比较少的一本了
  •     你齐大爷也吃健达缤纷乐......
  •     跟傻逼有什么好对话的
  •     如果说马克思在解黑格尔的九连环的话,西马在解马克思的九连环的话,那么齐泽克是否就是咔嚓一刀击碎了九连环?
  •     挺有意思的。点有二:前面自爆造假成瘾,最后谈约伯VS上帝,特别精彩。(“如果我们不认为受苦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就可以斗争,可以改变”、“对拉康来说,奇迹是会发生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