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动画电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 非主流动画电影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10859929
作者:薛燕平
页数:322页

没有完全客观的言论

我是薛老师的学生。豆瓣上对于这本书基本上都在骂,大多是说这本书言论太偏激,可我想说的是,没有任何言论是完全客观的,因为它们都是人写出来的。如果真的是完全客观,那就等于没说,因为客观的事物就在那里,如果不用人的感受去描述它,没有人能会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下某某动画是什么样的,就应该亲自去考察而不是仅仅看书……现在市面上很多介绍动画的书看上去写的很中肯,其实也是带了作家自己的好恶或是某些主流的思潮。并且,很多书写的太概括,类似概论之类。我觉得这本书好就好在作者能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介绍,在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写,而不是仅仅把书写成一本非主流动画的词典和情节概括,这是很难得的……

这书的价值在于……

资料性(这也是为什么我多给了一颗星的原因)。其实呢,评个职称,出本书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你做本堆积资料的说明文式的书呢,虽然傻一点,但如果资料来源确实而且丰富,让大家能够不用太多google,也算功德无量了。遗憾就遗憾在,本书作者显然又不甘心仅仅“编”一本书,他要“写”一本书,于是……可惜,作者连虾米是非主流都弄得不太清楚(其实用“非主流”作标题本身就不大合适,这意味着你得先耗费一砣的篇幅去解释虾米是主流。而主流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太多的主观性,有人讲吉卜力是主流,但对于只看迪斯尼的人来说,恐怕就不是。就连史莱克第一部刚出道的时候,都一度因为一些情节上的颠覆而被视为非主流呢……),这个弄不清导致的结果就是其后的分类很是模糊:实验、政治、艺术……哦买高,要分类起码要弄清楚分类的项目起码是要在同一范畴吧?这样划分的模糊性实在太大了,无论你后来怎么界定,开始就有点忽悠的感觉。讲个最简单的反例,你能说前两类的作品就8艺术了吗?开始一个大提纲的混乱导致了后面的混乱。其次,行文文风的问题。这好歹算一本学术著作吧?至少是一本通识类学术著作吧?可作者行文,在某些方面比“梦工场”系列这种非学术书还要随便。拜托,那不是豆瓣评论。而且隐隐觉得作者不仅理论上受周传基老先生影响而且文风也似有影响(周老先生我很敬重,老爷子虽然很多观点我未必赞同,比如对巴顿将军意识形态的分析,但老爷子比很多年轻一代电影学者更有求新精神),可惜,底子上差得不少,所以,我基本看到作者又开始“抒情”的时候,就直接略过,可惜作者的抒情实在和正文水乳交融,只能硬着头皮从荷尔蒙极浓的文字中找干货。大家也别骂太狠,起码作者还是比较真诚,只是无关的话说得太多了。要骂还是去看哈罗德布鲁姆吧,老爷子一本西方正典半个脏字没有,但骂得可是相当地狠哪。第三,关于品位问题……呃,这个我就不好说了,前面关于史云梅耶的部分已经口水很多了,咱就直接跳过去吧。只是当Pixar和今敏都成了“非主流”,我就有点囧了……看看作者给Pixar非主流性说的理由吧:(第254页)那么皮克斯的非主流性又如何体现呢?答案很简单:纯洁的童心与游戏般的企业文化。不得不承认,我又被深深地雷到了……按此标准,google也绝对有资格入选全球10大非主流企业了……“非主流”真是块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bla bla说了一堆这书的坏话,我也说两句稍微中肯点的吧:第一,这书的实验电影部分还是不错的,虽然如作者所言是最闷的,但闷就意味着有货,作者的滥情在这一部分表现得最少。虽然这部分如果按照作者观点,恐怕是最“没观点”和最堆资料的,不过,很好,要的就是资料。第二,不管我们怎么骂,不能不承认,作者这书起码还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我们在这站着说话不腰疼,挑起刺是很方便的事情(虽然刺多得跟鲫鱼似的),但要让你真来写一个,未必能比他写得好。就冲这一点,也该好好赞一下。当年胡适一篇博士论文,开以西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之先河,虽然黄季刚一直笑他写的是太监著作,“下面没了”,但这个起点还是相当高的。不过,别指望每个起点都那么高,胡适那部新诗《尝试集》也就相当水了但在文学史上还是有地位的。所以无论怎么骂,作者这本书的地位,还是应该肯定的。ps:书里有些奥步的地方不吐不快,比如第4页上曾经笑米老鼠唐老鸭没拿过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不过该奖其实是2002年才设置的。

学生应该小心的看《非主流动画电影》及《世界动画电影大师》这两本书

这段时间很认真的拜读了传媒大学薛老师的两部著作《非主流动画电影》、《世界动画电影大师》。这两本书资料丰富,观点犀利,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相当认真、充满激情的将动画史进行了梳理。我从中获得了非常保贵的学习资料。然而在看这两本书时,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表达:比如作者在书中极力贬低那些令他不悦的动画、言词激烈地抨击他所厌恶的大师,那种过于强烈、主观的陈述方式也令我情不自禁的产生不悦之感。作者在《非主流动画电影》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上大学时最喜欢看别人写的影片评论文章,因为那时候我很无知……大学毕业后我开始讨厌读这种‘二手文章’,我有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去听别人的?于是喜欢看传记或者是单纯呈现事实的书籍与文章。”冲着作者这种写作的出发点,我觉得《非主流动画电影》、《世界动画电影大师》两本书应该会以这样的理念去呈现动画的历史,两本书也应该是两本学术相对严谨的著作。作为优秀的学术著作,应该是相对理性、客观的。(当然作者从史料的收集、学术规范上都相当认真)在阅读过程中的喜悦来自珍贵史料的获得(在些很真诚的感谢作者),但同时我也很坦率地承认阅读过程中遭遇不少不悦与遗憾。我的不悦在于作者过于武断的贬低某些不符合他审美趣味的动画作品,用过于主观强烈的情感色彩试图去影响读者对一些大师的认识。有兴趣和会认真去拜读这两本书的人,多少都对动画史有一定了解、对动画也充满热爱,也一定有自己的动画赏析的阅历、偏好。作为同等地位的观众,一定会有“罗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情况,很多作品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如果肆意的贬低这些作品,无疑是在侮辱一部分观众的审美品味。比如:《世界动画电影大师》这本书,第6章,介绍《黄色潜水艇》的作者及这部动画,作者因为极度的不喜欢这位大师及其作品,因此无法抑制地从开篇就没有很认真客观的去陈述George Dunning的基本资料,而几乎是彻头彻尾的在告诉观众,如果不是因为甲壳虫乐队的光环,这部作品一定该被扔在垃圾堆里。在这个问题上,周星驰是个很好的例子。所谓正统的电影文学学术界从开始就无视周星驰这种“低俗”电影,认为纯粹低俗、恶搞,然而就是这种“通俗”艺术捕获了许多观众的心,甚至最终也成为许多学者认为值得研究的电影类型,毕竟他和他的作品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造成了影响,不管你个人喜欢与否,这是既成的事实。(虽然我曾经极度不喜欢他的电影,但我从来不认为他和他的作品就是垃圾。)另外,好莱坞的电影(包括作者所追捧的迪斯尼的动画),同样被所谓正统学术界指责为经济上商业化、艺术上模式化,许多高票房的影片只被当作“公式化”的最优范例。然而就是这些“模式化”的类型片更能吸引大众,更能影响世界。好莱坞类型片的成功也致使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好莱坞、研究类型电影。接受美学理论一向认为文艺作品只有与观众发生关系,它的存在才变得有生命、有意义,这种意义不会因为不符合某部分人的审美而可以被忽视。我很赞同后现代哲学思潮对于“精神”高于“肉体”的大胆反击,“精英”文化的霸权对“通俗”文化的压制本来就不合理,当我们正视自己的身体、正视上帝赋予的种种“低俗”的本能,我们应该诚实而勇敢。我们不该因为自己喜欢所谓高雅的古典音乐,而否定摇滚、爵士、嘻哈的品味;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饮食习惯及生理舌头特点原因不喜欢吃某些菜而贬低别和试图影响人的口味。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作者在没有与George Dunning真正接触过的情况下,着力去找对George Dunning为人处事的批评,从而进一步贬低和否定他及他的作品。(我向来认为,对一个坦率的艺术家的评价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言辞,而对于世故圆滑的人,或许更多的是正面的评价),对艺术家人品的评价不可尽听一面之词。最近媒体曝出与周星驰合作过的重要人物纷纷表示周星驰为人处理非常恶劣,难道研究周星驰电影作品的观众或学者就抓住这些无法亲自证明的言论去做为评价其作品及成就的论据?还是就是论事,我看过《黄色潜水艇》,个人觉得挺有意思,关于作者的“俗不可耐的故事与颠三倒四的导演叙事、华而不实的影像风格(我不觉得这部片华美,反而觉得轻松朴素)等致命弱点,我都没感受到。作者最后生怕对这位导演和影片踩得不够狠,还硬生生的把这部片与毒品文化扯上关系,甚至还将甲壳虫乐队等同于危害社会的“危险分子”的代名词!这一点我觉得作者是发挥想像大作文章,有点上纲上线的嫌疑。甲壳虫乐队及其他许多音乐家,还有许多艺术大师(如毕家索、罗丹、克里姆特等等)的私生活按照正统保守的观念,都不符合纯洁完美,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而非“神”,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大胆的面对自己的情感、欲望,如果没有伤害到无关的人,那只能算是他们的私生活。这些作品之外的东西实在不该成为欣赏他们作品的有色眼镜。正如我极喜欢的艺术家基斯•哈林是同性恋,后患爱滋而英年早逝,虽然极不认同他的生活方式,但这些却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他艺术创作的认同。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黄色潜水艇》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强烈的毒品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着迷幻、美好而虚无的精神世界。(P215)”这段话让人很迷惑,“宣扬着迷幻、美好而虚无的精神世界”这不是许多高尚艺术作品都在追求的东西吗?这种创作的理想与“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强烈的毒品文化”之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吗?作者有在P207页还有一段话:“虽然该片大卖特卖但是在动画学术界被骂得一文不值”不知道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而矛盾的是在P213又出现“《黄色的潜水艇》在世界动画史上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我本人对该本非常之不感冒”,个人觉得这种显失客观的论述应该慎重。对于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来说,作者痛快的批评很可能是种侮辱,在侮辱作者及作品的同时,也侮辱了喜欢他们的观众。对于没看过这部作品而又涉世末深的观众来说,假如听信了貌似学术的著作作者像网络论坛般不假思索的主观个人评论之后,很可能不想看到这位导演的任何作品,从而丧失了一次美好或难受的人生体验。看看网上随机找到的对《黄色潜水艇》的观感,这部片虽然不值得捧上天,但的确有其动人之处。“假期快要过完了。这是一个快乐的假期,看了不少有趣的片子,最有趣的是《黄色潜水艇》。前阵子转贴过一批海报,《首映》杂志选出的25张最佳海报里有《黄色潜水艇》,刚巧在店里看到,就租了回来。对内容一无所知。好可爱。好瑰丽。好放肆。好快乐。上天入海穷奢极侈的视觉大拼盘,史上最棒的音乐电影。我不管第一支MTV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早在那之前,《黄色潜水艇》就是由十多支MTV组成的最活蹦乱跳的故事。”——花袭人 发布于:2007-06-13“黄色潜水艇是我们当年大学时的宝贝,全班挤在一塌糊涂的教室里(美术教室永远一塌糊涂),对着个破VCD和凑钱买的二手电视看得兴高采烈——ilxwing可能会有不少人不知道《黄色潜水艇》可是一定没有人不知道the Beatles。这是我看过的关于Beatles的电影里面最棒的一部了夸张的色彩、人物形象加之天马行空的想象再配上Beatles的经典歌曲效果好的令人咋舌。在Pepperland,the Beatles就是救世主,他们用歌声赶走蓝色怪物,还这里一片生机勃勃与色彩盎然,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所有颜色的大糅合,却不觉得乱。在Beatles的黄色潜水艇之旅中,我们可以见到是时间迅速倒流的时间老人,他们残破不堪,the Beales便统统返回了孩提时代;我们可以见到是时间飞快流逝的大齿轮,the Beatle便马上变成了胡须长得赛过邓布利多的老头子们;这里有会吸食一切东西的怪物,直到最后一刻他自己吃掉了自己。。。。。。这是个色彩斑斓的到处充满了癫狂的幻念的世界,这也是Beatles的世界。影片中的一个片段使我十分难忘,有这么一间屋子,里面有一条长的几近看不到头的走廊,这里到处都是门,而每一扇门后面又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多么新奇有容易令人恐惧的预感。或许开门就是死亡,或许开门有美女有野兽。。。。呵呵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 “永远不要对有可能是坏事的事有所好奇,它可能会要了你的命”,可在Beatles的世界里,永远没有退缩。——月女巫2008-10-11这些观众或许不是学者,甚至不是动画或电影又或是美术专业人员,但在要与观众发生交流的作品面前,只要是观众就有资格去评论作品,他们对《黄色的潜水艇》的观感简单而真实。让我感受到更多不悦的应该是《非主流动画电影》这本书。我一向认为有资格正式著书论述非主流动画的人一定要是一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眼界开拓,有包容心的智慧长者般素养的人。“非主流”本身就代表一种前卫、边缘,如果抱着一种狭隘、独断、正统的眼光去评价,必然是对非主流动画的一种亵渎。从这本书中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作者"纯洁无瑕"的正统审美趣味。在对扬•史云梅耶的介绍章节(P150),标题下第一段文字就是作为强调的小标题:“我最厌恶的大师——尚•史云梅耶”,我认为作者应该记住自己书的名字并非《非主流动画之我见》——而是《非主流动画电影》并而封面上印有强调“历史、流派、大师“三个关键词。如果一开篇就说这个大师“最令我讨厌”并认为大师“罪恶一生”(实在不明白他犯有什么罪,以至于该被一位学者如此诅咒),让读者怎么有信心相信他有心平气和客观的评价对方的能力呢?(对这位大师的评价颇有评价杀亲仇人之势)作者甚至极端的表示:如果你非常喜欢这位大师请看到这里就自动跳过进入下一章。(大有不容观点异同的观众与他评论辨驳之意!)扬•史云梅耶的作品的确有许多刺激感官的元素(但都绝对在容许成人观看的尺度之内),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并以极具创意的手法赋予那些日常物品以新的生命与象征意义。从作者对扬•史云梅耶作品的评论来看,我认为作者在看扬•史云梅耶的作品,在写关于他的作品和评论时并没有静下心来去深究“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内涵。甚至根本没从本质上了解探究过弗洛伊德、达利等与超现实主义密不可分的理念、思想、作品。弗洛伊德的言论面世之初极大的挑战了“人有别于动物”、“精神高于肉体”的正统理念,但在真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无法不正视自己作为动物的层面,精神与肉体都有我们无法用“高尚”的理智掌控的区域。弗洛伊德的贡献不仅仅在精神病领域,他的理论同样深深的影响了美学、哲学、文学。超现实主义是后现代哲学流派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达利的作品则是将自己精神层面的伤害、欲望以“达利”式梦境的方式呈现。扬•史云梅耶作为超现实主义的追从者,用电影的方式诠释他对超写实主义的理解。虽然我也没有足够深入的去研究“超写实主义”,但这些相关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我始终认为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不能在“文化公众场合”对自己没有深入研究的东西凭空骂街了之。道理很简单,像同性恋、偷窃癖等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是简单的厌恶、反感、不理解,我也曾经是这种浅薄和苛刻的正常人。但一部不记得名字的电视剧彻底改变了我对同性恋的观点,同性恋其实很无奈,那种与生俱来的强烈欲望并不是他们自己用理智能把持的。有一个调查显示,同性恋大多是因为生理的原因导致的,只能说是上帝不小心把性别搞错了。更让我吃惊的是看到一个偷窃癖的案例竟然与癫痫这种病有关。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有时草率的用既有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容易犯下心胸狭窄、苛薄的错误,一颗客观、包容的心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要妄自用言语和行为伤害你不理解的东西。记得有一次不小心卖过一本弱智的《老庄》著作评注的书,在点评老子那篇妻子去世了,老子还乐呵呵的典故(老子认为妻子死了是好事,可以以大地为床,以天空为屋)。点评者除了复述老子文字的意思外,竟然批判老子太没人情味,太消极。看完这句点评,我直接就把这本书扔了,一个境界低到没法理解作者基本理念的人怎么有资格冠冕堂皇的去点评作品。我不是扬•史云梅耶的FANS,也没有看全他的作品(如果找得全我还是愿意看全),但仅凭他的几部代表作,还是令我像许多识货的人一样认为他是一位值得崇敬的大师。《疯狂疗养院》这部电影中那些肉、舌头等等“刺激”元素,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精神与肉体之间关系的主题,在电影中更像是起到与“渲染镜头”相似的功能,将人精神与肉体之间斗争的感受巧妙的烘托出来。如果是抱着去探究精神病患者的内心挣扎,你会欣赏史云梅耶的表现力。如果坚信自己无法接受和理解精神病这种“自然现象”,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影片。片中有很多对白都极富哲理,候爵的“自由万岁”的精神病院理念,以及另一派人的“法”家式的管理理念的剧情设置,很好的诠释了超现实主义关于“精神与肉体”这个哲学主题的理解。其实这所精神病院也恰是一个浓缩的现实社会,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有序外表下何尝不是充满这种争斗?!《极乐同盟》反映的是几个变态的个体的各种怪癖,他们仅仅是在“自己”的精神、肉体世界用导演创想的怪诞方式渲泄“自己”的情绪,所有的伤害都只不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开的小差,导演的幽默之处在于各种怪异的创意方式。《小树婴》是个民间传说(如果有罪首先这个民间故事就有罪)。作者在影片中并没有宣扬小树婴的存在是正确的,但小树婴真的有罪吗?那个孩子的眼里对是非的认定是最清醒与纯净的:有罪的是那对夫妇,为了自己的私欲铤而走险(人类的劣性之一)。小树婴只能算是孩子,本能的为自己的生存努力,小女孩试图保护小树婴恰好引领观众从小树婴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出生,这能是孩子的错吗!影片最终用简单而童话的方式毁灭小树婴,这也符合人道的结局。作者在看这部片时,更像是一个纯洁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孩子般,失去理智的被惊吓!还天真的谈到限制级的问题。正如《蜡笔小新》在日本就是成人动画,来到根本没有这一体系的中国才闹出大人指责这部动画片教坏孩子的笑话!作为一位动画专业的从业者,作为一名大谈“中国动画的靠谱与不靠谱”的作者,竟然不知道限制级的问题出在哪?在明知自己心灵脆弱、明知这位导演的表现风格(不懂欣赏内容)的情况下,故意去看这部片,然后貌似很无辜般地表示:“早知是成人动画我就不看了!我还是儿童!这部片吓坏了我!”很有矫情的嫌疑!扬•史云梅耶的作品,看懂的人会会心一笑,看不懂的人则破口大骂。“反人类”这个字眼要慎用!再看看网友对扬•史云梅耶作品的点评(不敢说他们评价十分到位,但至少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更理解作品的本质):《疯狂疗养院》很久没看过如此有视觉冲击力,但又不落俗套的片子了,两个小时,我居然一次快进也没用上,这可不是我的习惯。想当初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许多被推上经典宝座的大师作品,都伴随有大段冗长的白烂情节,后来逐渐意识到,有些片子,不到年纪是看不了的。——黑化猫《疯狂疗养院》影片充斥着超现实主义的荒诞与讽刺,精神分析,梦境以及年幼时的影响这一系列的佛罗依德的理论对西方的影响能显而易见的看到。伯爵奇怪的宗教仪式,在基督象上钉子以及用异性结合的仪式等等,充斥着对基督的反思及神秘主义色彩。年轻人时不时出现的梦境,穿插在整个故事里,让人很难分清楚梦境与现实,最后会觉得,遇到伯爵的经理以及在精神病院中那一系列怪异的情节是不是都是这个年轻人的想象。众人皆醉我独醒与众人皆醒我独醉比较起来,何种情景更恐怖些呢?  影片是一段真人穿插一段动画进行的,经常看Jan Svankmajer的影片的人知道他很喜欢让那些舌头,眼球,脑子等内脏来表演,我其实很想去弄明白,这一段段穿插的动画与影片究竟有什么关系,可惜弄不明白。  影片中有许多细节,都充斥着导演对西方文化的反思,比方说那一幅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新古典主义的名画在影片中曾被引用,而用来以真人形式重显的却是那一批被禁锢的精神病人。猜想一下,导演是不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想法,在西方,人们的精神是被种种现代社会的制度所禁锢着,就好象在精神病院中,那些自然自由的想法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应该如法国大革命那样,追寻自由。——点点通常在很多人们的第一印象里,这片子确实有些变态:剧情和场景的怪诞和夸张给人带来了诡秘的观影体验。这部摄制于1996年的捷克电影是真人和黏土动画混合在一起的“默片”,导演斯万克梅耶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动画大师——他的动画片不已技术取胜,而是凭借洋溢其中诡异无比的想象力和复杂多样的隐喻语言。他这些动画片中的想象力,并非通常认为的那种“童话式”思维(花骨朵们无论如何都不宜观看该老兄的电影),而是充分发掘了平庸的日常生活背面(成人)的种种怪诞想象、异端情欲……以及恋物癖,使你不得不将这些心理表现和弗洛伊德和萨德这两个疯狂的天才联系起来。他们执著的行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绝妙注解,“他人即地狱”,在每个孤独的失语世界里,人们都孤注一掷的各自探索着快感来源,而那些“他人”就都是偷窥狂,都是些令人恐怖的家伙。所以,男邻居不厌其烦,用繁杂的工序制作了一个硕大的公鸡面具(别忘了他可用的是色情杂志的封面),把仿真的玩偶女芳邻带到郊外,扮演一个类似蝙蝠侠的怪物……;女芳邻也在黑屋里鞭打她的稻草人男邻居,“皮开肉绽”的他不得不以脱光的方式来哀求……;女邮差贪婪的制造了一堆面包小颗粒,象吸毒一样吸食进去,又吐了出来。这些经典S/M的场景是导演精心制造的许多小高潮之一,和其他盟友的行为一道构成了最为古怪而有趣的“现实”风情。粘土动画粗糙的效果在这几个桥段里却显得相得益彰,我想每个成年人在看到这里时决不会去为技术较真,而是带着戏谑来惊喜地发现导演的疯癫。  而最为令人叫绝的是影片的结局,随着一次意外事故(恕我在此卖个关子)的凸显,几个人的生活都奇妙的交织在了一起,那个警长随之惊讶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转变……  导演隐藏在影片背后的面孔如此隐讳,以至于影评人都想从中找到事关社会和政治的玄机与隐喻,我想这可能不外乎如下几个概念:社会异化之下的人性变态、性压制的清教传统束缚、人生孤立无援的遁世哲学,以及无处不在的“恶心”感。然而导演却调用了一种狂欢的手段来解释他的意图,用极其有趣的黑色幽默,不厌其烦的讲述了一个个古怪的搜集癖、加工癖患者的传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没有了“常态”的快乐,身体必须要找到一个解决,那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成了最后的堡垒,他们用执著的手工程序来对抗整个社会的理性和僵硬,他们的快感是自己发明的,不管这快感的背后是多么的绝望,这一切的前提是每个人极度隔绝和孤寂的个人生活。——合理肉食有一位网友曾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言论:有些动画很棒因为表达出了群体共通的感受,娱乐了大多数的观众;而另外一些动画很棒则是因为它给观众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平常感受的特殊体验。扬•史云梅耶就属于后者。看见作者在P151里写到,上课时像放剧毒毒药、危险炸弹般给学生看扬•史云梅耶大师的“垃圾”(首先就给学生设下一个强大的心理暗示),然后令学生看完片连午饭都吃不下,全班还只有一个例外,而这个例外竟然也是成功的被作者影响感受的——甚至成为进一步扩散宣讲“垃圾”理论的“教徒”!这是一个多可怕的现象,一位对哲学、美学知识了解尚浅薄的长者,得意洋洋的炫耀他成功用自己的狭隘成功封锁了孩子们的视野!这让我想到当年哥白尼的日心说事件。日心说彻底打破人类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万物的最高级别的的尊贵自我意识,哥白尼因为这句“真话”险些被无知、狭隘、自以为是的人们处死!有时真相并不一定 “美好”,不不一定会让人愉快,但当你真正理解了这种真相,你的心会变得更宽广,你 “活着”的体验更生动!每个人的经历、情感体验方式一定会不同,不要试图强行同化,世界的美好正在于它的丰富性。学生有时就像求知的井底之蛙,对于文化艺术领域需要体验和理解的东西,不要事先就恐吓他们,既然确认这是中国大学的课堂上可以播放的片子,就不要添油加醋,让学生自己爬上井口去体验、理解、分辨。最讨厌播新闻时当观众是弱智的切敏感片断的做法,试图不让人知道真相,结果很可能就像当年非典的后果!当然这是更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我认为在纯净的学术殿堂,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自由,不要试图去驾驭他们的思想、审美!作者关于布鲁诺伯茨多Bruno Bozzetto的评价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烈的情感表达,但作者以个人的喜好武断的评论作品还是有好几处:“罗西先生影片中评价最高的要算1966年的《罗西先生买车记》P384”这个最高评价我更相信是作者给的,因为作者由此找到对现代社会“车”的某些共鸣,但还是请作者把自己的独断用一种中立的语言去表达。其实发现作者有一个特点,凡是作品涉及政治、色情、暴力的作品,总是会得到批判,有时我都不相信与作者是同一个时代的年轻人(还算年轻吧),竟然在“非主流动画”的书中频频批判这些现代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主题或内容。鲁诺伯茨多《娃娃说话》这个短片是一名近80后(近90)的学生推荐给我看的。这部片非常有创意的将关于生命诞生的过程用诙谐生动的方式纯洁的表现出来。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厌恶,并将它与黄色笑话联系在一起?看过一部《子宫内日记》的纪录片,生命的诞生是美好而纯洁的,作为一名女性,看纪录片时获得的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叹。没有也找不理由觉得这种生命现象是可耻、下流的。《娃娃说话》这件作品没有任何带有邪念的情节,只是将卵子、精子用生动的方式拟人化,生活在设计成一个瓶子的形状的空间(子宫)里,讲述一群群战士通过类似战争的方式获得胜利的童话般的故事。不知道整个短片何来低俗、黄色?!吃惊的读到作者对《娃娃说话》的不适观后感,我不禁会想:天啊,如果《娃娃说话》这样的作品都黄色,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给这个大孩子解释生命的诞生问题?!我相信,心中没有邪念的人是很难从这部短片中看到邪恶的!了解基本生理知识,看过《子宫内日记》的相关片断,我觉得《娃娃说话》更生动的让人感受到生命诞生的事实和趣味如果大多数成人(尤其是男性)会对《娃娃说话》这部片感到恶心的话,那么中国的性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阳光下无法正经的说“性”,说生命的来源,即便用一种诙谐可爱的方式(《娃娃说话》的方式)——这显然是性教育扭曲的结果!曾有一个新闻说调查过成人看中学生在公共场合亲热的场面,成人更多的担心孩子们会在身理和心理上受伤。而反访问中学生看到成人在公共场合亲热的场面时,很多中学生说的是这个词——很恶心!这就是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结果?!看书的过程中我常常觉得作者是个纯洁的小男生!还不适合在成人的世界讨论“非主流”!作者这种论述的方式在书中还有很多,我仅仅在有限的时间里挑出一些我看过的,了解过的动画发表个人言论。一股作气写完这篇文章,有些用词也许不当,但我绝非恶意的想挑起争端,只是诚实、认真的表达了作为读者“活生生”的心声。虽然世界上没有一部历史是绝对真实的,但作为一位有学术良知的、真正的学者,在编著“史”书时应该尽力去探寻和表述事实的真象。而不是在严肃的学术著作中,大量的用个人的体验、即兴激情去探讨问题。我坚信做为学者应该尽力“理性”的用严谨、客观、衷恳的态度做学问,不该像“感性”的艺术家般沉浸在自我感觉中,感情用事、言辞激烈的去讨论学问!这是关乎学术责任心、治学之道的问题!想起前几天才看过的《宫奇骏の仕事》里的一段情节,宫奇骏极力反对自己经验浅薄的儿子宫奇吾郎一上来就担任新片导演,甚至很恼火儿子不顿反对的执意挑战。作为一个真材实料成长起来的经验丰富的动画大师,深知动画创作的功力是“真枪实弹”的经历磨练出来的。看完儿子的初次导演的动画,他只有一句评价:“我看到我的孩子——还没长大,仅此而已!”在动画创作领域尚且这般,在严肃的学术领域,年轻人更不该过于急功近利的去做一些炫耀自己能力的事,还是该沉下来先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再去用自己厚重的学术修养与成果滋养众人!在卓越找到一个对《非主流动画电影》书评,这位网友一定也认真读了书,并对动画、艺术有一定的见解,写得精僻!作者不是搞绘画出身,对很多艺术形式不理解,建议不要买,写得太主观。 眼界也不是很宽。 本来想选很不喜欢 但是给点面子 最奇怪的是作者对非主流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非主流是先锋?实验? 作者却对当代艺术持否定的态度,也不理解当代艺术,试问一个连当代艺术都缺乏理解的人如何做好当代动画?(何况是研究非主流动画电影!) 不是说写了5年就是好书。 看来作者应该去学学画画。(还该好好了解下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zhengyuanwei(注括号内的内容是我加的。)

入门级读物.高手退散!

虽然我接触动画漫画时间也不长……不过总觉得思想上还是要比这本书高处一星半点的…其实买这本书是因为在卓越上看到哎~降价啊~买来瞧瞧!明显一家庭主妇状况。不能不说的是薛先生的这本书作为入门级别分类图书还是很好的,市场上来说比较全面的了,但是本书其中的一些思想概念我还是不同意的……仅可作为了解动画电影的入门教材而不适合高手研读。而非主流的标题也有点标题党的意思了,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入门的推荐性读物,高手退散吧!

肺都要气炸了!

昨天看了尚·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和比尔·普林姆顿(Bill Plympton)两个章节    肺都要气炸了    结论很简单,该作者对现代艺术几乎一窍不通,对绘画史和绘画流派及特征也是一知半解    居然提出了“形式必然是为内容服务的”、“艺术要为大众服务”、“尚·史云梅耶的作品是为西方意识形态服务的”、“帕索里尼的色情是宗教的,大岛诸的色情是法西斯的,比尔·普林姆顿的色情是暴力的”诸如此类让人哭笑不得的观点    对比尔·普林姆顿该书作者赞赏有加,但完全抓不住重点!比尔·普林姆顿的动画作品特点鲜明,画风粗砺而简练,类似于垮掉派漫画家克鲁伯(但是没有他精细),是一种很美国式的画风,人物对白俏皮、幽默,看起来蛮有趣的。但该书作者对比尔·普林姆顿的画风根本没有作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完全沉浸于他的色情想象之中……     为了进一步说明比尔·普林姆顿乃真正的动画大师,该书作者又对普林姆顿的人格作了进一步的赞扬,什么大方、无私、真诚之类,还提出“作艺要先做人,要谦虚”等诸如此类呼吁“真、善、美”的观点,搞得好似大法弟子一般。可他恰恰没搞清楚的是,比尔·普林姆顿的大方和真诚正来自于他的骄傲,正是因为他太骄傲了,所以他才不在乎向别人传授他的绘画技法,因为他相信,别人偷得走他的技术,但偷不走他的大脑!     这才是大师和凡人的区别,为什么达利说“艺术是有等级制的”,这就是等级制!     他一再强调动画电影的视听感受,还拿出康定斯基的理论为自己壮胆(可惜拿错了)。可笑的是,最应该拿康定斯基理论来分析的诸如Len Lye、Mary Ellen Bute、Dwinell Grant等实验干将却只敢从他们生平事迹的翻译入手,随便编译一下实验影人的访谈记录草草了事,显得很业余。我几乎可以肯定该作者对现代音乐和实验默片里蕴涵的声音成分一无所知。(从他只敢列举主流摇滚乐便可得知)     另外,他对于尚·史云梅耶作品的评价显然有断章取义之嫌,只要看过尚·史云梅耶作品的人都会晓得,他的颠峰期是60-70年代,其画风精细、材料新颖,具有浓郁的宗教风格和神性色彩,像Et Cetera这样蕴涵着深刻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优秀作品,该书作者只字不提,却拿史云梅耶90年代后期的作品反复说事,还用到了诸如“雕虫小技”、“内心阴暗”、“迎合西方观众口味”等词汇,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暴力?     如果按照该书作者所说,那些受到西方世界接纳的东方作品都是为“迎合西方意识形态”而作,那前苏联、俄罗斯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东欧国家的流放诗人、作家、导演的作品不都是媚俗的?那诸如像塔科夫斯基、纳博科夫、斯特拉文斯基、尼金斯基、米兰·昆德拉、莱姆等不都是些满嘴喷粪的骗子……     并且,该书作者一再强调艺术不该和政治扯上关系,这种强调不正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吗!不正是“和谐社会”的宣传产物吗!     别忘了,正是在西方这片“专制”的土地上,他们生产出了大量批判西方体制的黑色幽默作家、反审查制度的实验电影、反聆听经验的噪音音乐……并且这些风格的始作俑者最终得到了西方审查体制的承认,这就是别人民主形式上的进步,至少他们能够承认错误     同样,该书作者一再强调西方世界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谦虚,可是当我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完全无视他人进步的时候,不也是一种闭塞吗     诸如上述的反证我还可以提出一大堆,但是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愤怒正来自于我们的出版机构、大专院校里还有这样多的娘娘腔当道,这样多的土鳖在向年轻人“传道解惑”而感到悲哀!

非主流动画电影》评论-100分

这是一本关于非主流动画的史论书,就我的水平来讲,消化起来确实是非常的吃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吸收的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当然这些都和动画息息相关。它并不适合刚接触动画的学生,更不适合非动画行业的人,史论的内容多了,自然就会显得枯燥,阅读的受众人群相对狭窄,但深度确实足够,所以值得反复的推敲。在第一第二章中,除动画之外,涉及到了大量的其他艺术领域的知识,例如:哲学,绘画,文学和电影。哲学是任何学科的指导基本,在人文类的学科中更为明显,绘画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形式更是电影的前辈。而当这些多方面的知识一次性的放在面前,吸收起来的难度就增大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连续几处不能读懂的话,再读下去就会摸不到边际了。所以,要及时的做些资料的查找和相关笔记。很敬佩薛燕平知识的广度,很多史论类的书籍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一次读不懂没关系,积累的久了,往后就读懂了。

《非主牛》

标题纯粹是用来成为标题党的。其实,在我们祖国。关于动画的著作很多。我的家,就在那图书大厦的旁边。在“动漫类”(多么悲哀的分类)专柜,有一个直达天花板的书柜。满满一书柜的动漫书籍。从教人画美少女漫画的,到教人画欧美漫画的,从介绍动画技法的,到介绍别国动画历史的。不知道的人一看绝对吓一跳,觉得原来咱国家动画已经发达到了这个地步。光国家法定动画教材就好几十本。一本一本的翻开。读过硕士、博士的同学们都很熟悉官样文字一一浮现。所有中国学生都熟悉的抄袭借鉴引用和共享的低素质(指图像素质低下,不可用于印刷,无贬意)图像资源也都浮现。确实是抄别人的,让别人再抄别人的去吧。如果资源稀缺,抄袭就抄袭,有新意也好。可惜大堆的书里举的例子都大同小异。都是众人皆知的动画片,配以分析的文字可以套在任何艺术门类里。确实应证了“艺术是共通的”这句话。那这本《非主流动画电影》。抛开因人而异的意识形态不说,确实是给广大需要看一些新鲜动画的人打开了一扇窗户。假若一个人不上网,或者上网不泡论坛,再或者不屑于买盗版。那他能用什么渠道得知和大部分动画稍有不同的、更特别的作品?答案是只有读书。对于习惯网络免费资源,和低价D版资源的人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影评家。就象《美食总动员》里,“人人都可以烹饪”。那么,人人也确实都可以写影评。在后窗看电影,曾经出现过一位ID和狮子王里蓬蓬唱的歌同名的兄弟。他深情的列出了“十大名过其实的垃圾电影”。基本所有的大导演及其代表作都囊括其中。接着有超多跟贴表示赞同。骂人确实比表扬人容易。不然咱们的老师怎么总骂咱们不夸咱们呢?这人在此贴刺激下,贴出诸多艺术电影的影评。品位确实不俗。结果不过几日,有人检举告发他抄袭(其实就是复制粘贴)。并附上大量证据,此人于是消失。估计换了ID继续品位。对应的,在豆瓣,有人发了贬低安妮宝贝的文字,和快就盖过了100楼。可见批评一个人或者一部作品是如此简单。但想夸奖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就真的这么难?根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动画片《希瑞》对此句亦有贡献),品位独到是容易做到的,就象我就很喜欢非洲动画导演“古利特 冯 美帝尔马克思”的作品。他的作品对我来说就象一场梦。独特又不同于任何人。但是依然不影响我去夸奖一个人。赞扬一部电影。称赞一本书。这本《非主流动画电影》我读完了。意识形态确实大家都不同,人到一定年纪就和牛一样,死不悔改。所以谁也不指望改变谁。但是如果热爱动画的朋友,希望看到一部系统的介绍和主流动画(非主流这个词是相对主流)有别的异色动画的书。那么这本《非主流动画电影》是首选。如果你不想每天把时间用来追D版商的消息树购买另类动画,那么这本书也是首选。如果只满足于评批和贬低,不去改变现状。那么你身边的朋友永远也看不到你热爱的事物。文章最后。借用别人的话:有时候,我们就是其他人命运中的一只手臂,其他人同样也是我们的。我们把手臂伸向他们,我们把他向前拉了一把,或者从背后把他向前推动了一些,至于这些短暂的和整个命运的力量相比非常微不足道的动能是否能使他进入一个更能推动他的轨道,我们无人知晓。我们能做的只是伸出手,不要期望得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期望你拥有救世主般的力量可以单独改变他人的命运。在这里,我们唯一需要的只是行动,而所谓的意义,会在我们行动过程中自然产生。请伸出您的手,那么,也许握住您的手的人也将伸出他(她)的手被下面的人继续握住。文章最后的最后,如果您只下载还以为支持了原作者且博览群动画。那么,改用王小峰老师的话:如果你只下载但从不购买正版动画产品。那么,你可以拥有一切动画,但你不会热爱动画,就跟皇帝可以拥有天下所有女人,但是他不会爱女人。

不错的书,,另,打听一事,

挺不错的书,我觉得中国动画行业就需要这样的BTW:上次加了薛老师Q,聊了几句,想去蹭课,薛老师答应了,不料后来QQ好友分组乱了,再也找不到了,,哪位豆邮告诉我下mr薛的手机号OR其他IM联系方式?THX


 非主流动画电影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