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的谱系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2年5月
ISBN:9787108004451
作者:尼采
页数:136页

作者简介

本书论述了道德观念产生的自然、社会、生理甚至病理条件,发掘了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价值判断的共同的原始动力。

书籍目录

译序
前言
第一章 “善与恶”、“好与坏”
第二章 “负罪”、“良心谴责”及其它
第三章 禁欲主义理想意味着什么?

内容概要

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一八四四——一九〇〇)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的作品以直捣人性底蕴的气魄和淋漓酣畅的文风见称,尤以在美学和道德哲学方面的著作享誉世界。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扎拉图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等。


 论道德的谱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人向往光明,却无法直视刺目的阳光,一个从迷梦中醒来的人,不惜自己的双眼,望向骄阳,这便是尼采。 尼采用思想刺穿了语言,用语言嘲笑着思想。人类社会的风俗被撕开了一道裂缝,沿着血迹斑斑,我们看到在很久以前,当人学会了算计,功利被戴上了道德面具,强者哄骗弱者,一场人类理性对自身极限的挑战,生存意志与死亡意志的缠斗。记得鲁迅讲过一个故事,一家人生了孩子,众人来道喜,纷纷说这个孩子以后会当大官,会成富商,主人很高兴。只有一个人说这孩子终究是要死的,结果主人很不高兴。其实,只有这个人讲了真话,凡是人都是要死的。人常常喜欢听希望听到的话,来麻痹自己。“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他会驾着七色彩云来接我。”但紫霞最终盼来的是一个绝对正义的化身,作为个体的好恶却消褪了,他只能猜到开头。经过光明的洗礼,尼采同样难以直视,直到今天。
  •     这只是第一遍。我只知道,必须很清楚,才不至于弄乱了。这话有点同义反复,但这就是理解尼采时需要做的。——贵族是怎么产生的?谁是真正的贵族?谁知定了现在人人都信手拈来的道德语汇?——等级、良心是怎么回事?良心谴责是怎么来的?——幸福来自于痛苦,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为何会有基督教?犹太人做了什么?……现代德国人的情绪……整个欧洲的无意识……有一个新的人在从现在开始的不久的未来会出现,迎着充满整个世界的虚无出现……“积极的健忘”……我自己的问题是:多大的事算得上我的事?我的论文……噢不用提起它了;我的家庭关系……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否给社会带来益处……有一个我认识的人不受欢迎,ta可能要被赶出去了!如果以后ta在社会上做了大错事…………等这些事统统都想通,尘埃大概已经落地。我只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既然人各有命,快乐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快乐一定要以某种程度或某个时候的痛苦为代价,那么代我深爱或欢喜的人或事物受苦还是值得的。但如果我没有选择,痛苦来了也还是要面对,快乐不来也还是要去找它。也许这句话值得一读: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你以为自己承受不了的时候,实际上你还大有空间呢。这句话好像是《少有人走的路》里的。以下是摘录,已经够多的了。× × ×第一章 善与恶 好与坏一假如允许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表达一个愿望的话,那么我真心地希望这些人能够是另外一副样子,希望这些灵魂的研究者们和显微观察者们能够是基本上勇敢的、高尚的、自豪的动物,能够知道如何控制他们的情感,并且训练他们自己为真理牺牲所有的欲望——为任何一种真理,哪怕是朴素的、辛辣的、丑陋的、令人不快的、非基督教的、非道德的真理,因为这种真理确实存在着。二……我现在才看清了,这种理论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和确定"好"的概念的起源:"好"的判断不是来源于那些得益于"善行"的人!其实它是起源于那些"好人"自己,也就是说那些高贵的、有力的、上层的、高尚的人们判定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行为是好的,意即他们感觉并且确定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行为是上等的,用以对立于所有低下的、卑贱的、平庸的和粗俗的。(主人有赐名的权利,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把语言的来源理解为统治者威权的表达:他们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用声音给每一物、每一事打下烙印,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将其立即据为己有。)从这个起源出发——"好"这个词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必要和"不自私"的行为相关联:那是道德谱系学家们的偏见。事实上,只是在贵族的价值判断衰落的时候,"自私"和"不自私"的这种全面对立才越来越被强加于人的良知,——用我的话说,群体本能终于用言辞(而且用多数的言辞)得到了表述。三那种关于"好"的价值判断的起源的假说除了在历史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以外,在心理分析方面也是荒诞不经的。不自私的行为的功利被说成是该行为受到称赞的根源……功利不是从意识中消失了,不是被遗忘了,而是必然地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意识中。四德文字"坏"本身"坏"字("Schlecht")和"简朴"("Schlicht")通用——请比较"直截了当"("Schlechtweg",直译:"坏的方式"),"简直不堪" ("Schlechter-dings",直译:"坏的事物")——因此"坏"这个字起初就是这样不屑一顾地径直把简朴的,普通的人置于高尚的对立面。大约到了三十年战争时期,也就是说到了很晚的时候,上述内容才转变为现在通用的意思。……它之所以这么晚才被找到是因为在现代世界上,民主的偏见对所有追根溯源的工作施加了障碍性的影响……那么这种偏见,一旦它燃起仇恨的烈焰,能给道德和历史造成什么样的特殊危害?五(人类学考察,以德国和整个欧洲总体为例)六政治优越观念总是引起一种精神优越观念,这一规则暂时尚未有例外(虽然有产生例外的机会),当最高等级是教士等级的时候,这一规则表现为教士们喜欢采用一种向人们提醒教士职能的称呼来作为他们的共同标志。……古人类的所有观念都应当从一开始就被理解为一堆我们几乎不能想像地粗糙的、笨拙的、浅薄的、狭窄的、直截了当的,特别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纯洁的人"的最初的意思不过是洗澡的人,拒绝吃某种感染腹疾的食品的人,不和肮脏的下层妇女睡觉的人,厌恶流血的人——只此而已,岂有它哉!……从以教士为主的贵族的全部行为可以看清楚,为什么恰恰是在这种早期阶段,价值的对立能够以一种危险的方式内向化、尖锐化。……凭心而论,无论如何还应当加上一句: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在这块对人类和教士的生存来说基本上是危险的土地上,人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在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时也变得凶恶了——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人迄今为止优越于其它的动物。七教士的价值方式可以多么轻易地脱离骑士——贵族的价值方式而向其反面发展了。在每一次这种脱离发生时都有一个契机,都是发生在教士阶层和斗士阶层相互嫉妒、无法和解的时候。……教士是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最无能。从无能中生长出来的仇恨既暴烈又可怕,既最富才智又最为阴毒。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仇恨者总是教士,最富有才智的仇恨者也总是教士——在教士的报复智慧面前,其它所有的智慧都黯然失色。没有这种无能者提供的才智,人类历史将会过于乏味……——让我们举个最重大的事例。在地球上,所有反对"高贵者"、"有力者"、"主人"、"权力拥有者"的行动都不能和犹太人在这方面的所为同日而语……!"……我们知道,是谁继承了这种犹太人对价值的重新评价。一想起这可怕的、祸及全体大众的首创,这一由犹太人提出的所有战争挑战中最根本的挑战,我就记起我在另一场合(《善恶的彼岸》第一一八页)说过的话——即犹太人开始了道德上的奴隶起义:那起义已经有了两干年的历史,我们今天对此模糊不清只是因为那起义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八你们没有看到某种东西需要两千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成功?……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所有长期性的发展都很难观察、很难判断。可这是个大事:从那报复的树干中,从那犹太的仇恨中,从那地球上从未有过的最深刻、最极端的、能创造理想、转变价值的仇恨中生长出某种同样无与伦比的东西,一种新的爱,各种爱中最深刻最极端的一种:——从其它哪根树干中能够长出这种爱?……拿撒勒斯的这位耶稣,爱的人格化福音,这位把祝福和胜利带给贫苦人、病患者、罪人的"救世主",——他难道不正是最阴险可怕、最难以抗拒的诱惑吗?……这难道不算是报复的一种真正重大的策略所使用的秘密非法的艺术吗?……以色列本身不正是这样被迫当着整个世界像唾弃死敌一样唾弃其报复的真正工具、并且让它钉在十字架上,从而使"整个世界",即所有以色列的敌人,都不假思索地吞下这诱饵吗?……至少可以肯定,以色列以这种情景,用其对迄今为止所有价值的报复和重新评定,不断地战胜了一切其它的理想,战胜一切更高贵的理想。——九我不否认,无疑地,人类中毒了。'拯救'人类于'主人'的统治的事业正获全胜。一切都明显地犹太化了,或者基督化了,或者暴民化了。(不管用什么词吧!)……是教会而不是它的毒素在和我们作对……撇开教会,我们还是热爱毒素的……——这是一位"自由思想家"对我的讲话的反应——他是一个诚实的家伙,反正他明显地表现出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他一直在倾听我讲话,而且不容我沉默,可是我在这个问题上却有充分的理由沉默。十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而奴隶道德则起始于对"外界",对"他人",对"非我"的否定:这种否定就是奴隶道德的创造性行动。这种从反方向寻求确定价值的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向外界而不是向自身方向寻求价值——这就是一种怨恨:奴隶道德的形成总是先需要一个对立的外部环境,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它需要外界刺激才能出场,这种行动从本质上说是对外界的反应。……这种仇恨者的种族最终必然会比任何一个高贵的种族更加聪明,而且它对聪明尊崇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它把聪明当做其生存的首要条件,而高贵者只是把聪明当作奢侈和精致的一种高雅的变味品来享受:——即使在这方面,聪明比起无意识的调节本能那样一种完美的功能性保障也早已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比起一种特定的不聪明来,比起某种更加勇敢的蛮干,哪怕蛮干会招灾树敌,比起那为所有时代的高尚灵魂都要重新认识的激怒、热爱、敬畏、感激和报复等等狂热的情感爆发来,聪明早已不再重要了。……具有坚强完美的天性的人的标志是根本不会长期地把自己的敌人、不幸和失误看得很严重,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塑造力、修复力、治愈力,还有一种忘却力……这种人猛然一甩就抖落了许多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却深入其他人的皮下;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才可能出现所谓的"爱自己的敌人"。一个高贵者已经向他的敌人表示了多少尊重!而这种尊重本身就是通向爱的桥梁……是的,他以己度自己的敌人,以自己的高标准要求敌人!是的,除了这种丝毫不值得蔑视,而且非常值得尊敬的敌人,他不能容忍其他种的敌人!十一(迷惑性的一节)一旦来到外界,接触到各种陌生事物,他们比脱笼的野兽好不了多少,他们摆脱了所有社会的禁锢,享受着自由,他们在野蛮状态中弥补着在和睦的团体生活中形成的长期禁锢和封闭所带来的紧张心理,他们返回到了野兽良心的无辜中,变成幸灾乐祸的猛兽,他们在进行了屠杀、纵火、强暴、殴打等一系列可憎的暴行之后也许会大摇大摆、心安理得地离去,仿佛只是完成了一场学生式的恶作剧,他们也许还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人们又有值得歌咏和颂扬的素材了。……他们的这种满不在乎,以及对安全、肉体、生命、舒适的蔑视,对所有破坏行为,对所有胜利的淫欲和残酷的淫欲的那种令人恐惧的兴致和发自内心的爱好——所有这一切都为他们的受害者勾画出"野蛮人"、"邪恶的敌人"的形象,或许是"哥特人"或者"汪达尔人"的形象。……假定,现在被当作"真理"的东西果如其然,假定一切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把"人"从野兽驯化成一种温顺的、有教养的动物、一种家畜,那么我们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把所有那些反对的和仇恨的本能,那些借以最终羞辱并打倒了贵胄及其理想的本能看作是真正的文化工具,当然无论如何不能说,那些具有这种本能的人本身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其实,相反的结论的正确性不仅是可能的,不!这在如今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如今是什么构成了我们对"人"的反感?人使我们受苦,这是没有疑问的了,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惧怕他,其实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惧怕的了。虫"人"已经登台,而且是蜂拥而至。"驯服的人"、不可药救的中庸者、令人不快的人已经知道把自己看成是精英,是历史的意义,是"上等人"。是的,他们的这种感觉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和大批失败者、病患者、疲惫者、萎靡之间尚有距离,在这段距离之后,当今的欧洲正在开始发臭,因此他们觉得自己至少还是比较适度的,至少还是有生活能力的,至少还是肯定生活的……十二人生来就是一种地下的、战斗的存在……假设在善恶的彼岸当真存在着上界的恩赐者——使我能看一眼,而且也只能看一眼某种完美的、圆满的、幸福的、有力的、凯旋的、多少还能引起恐惧的东西!看一眼为人作辨护的人,看一眼人的那残存的、正在消失的机运,以便能够保持对人的信任!……在我们停止惧怕人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对他的热爱、尊敬、期望,失去了对人的追求,看到人就会事感到格外厌倦——这不是虚无主义又是什么?我们对人感到厌倦了……十三一定量的力相当于同等量的欲念、意志、作为,更确切些说,力不是别的,正是这种欲念、意志、作为本身,只有在语言的迷惑下(理性语言对事物的表述是僵死的,是彻底的谬误),这种力才会显示为其它,因为语言把所有的作为都理解和错解为受制于一个作为着的"主体"。……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基础;在作为、行动、过程背后并没有一个"存在";"行动者"只是被想像附加给行动的——行动就是一切。……行动:也就是把同样一件事一会儿称为原因,一会儿又称为结果。自然科学家也不强似常人,他们说,"力在运动中,力是始因。"我们的全部科学,虽然是极为冷静的,排除了情绪干扰的,但是却仍然受着语言的迷惑,而且始终没能摆脱那些强加上去的替换外壳,即所谓"主体"。例如,原子就是这样一个替换外壳,同样,康德的"物自体"也是这样一个替换外壳……上述主体,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灵魂,或许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好的信仰了,因为它使绝大多数会死亡的人,使各种各样的弱者和受压抑者能够进行高超的自我欺骗,使他们能够把软弱解释为自由,把软弱的这种或那种表现解释为功绩。十四(独幕剧)——"不报复的无能应被称为'善良',卑贱的怯懦应改为'谦卑',向仇恨的对象屈服应改为'顺从'(根据他们对一个人顺从,这个人吩咐他们屈服,他们称这个人为上帝)。弱者的无害,他特有的怯懦,他倚门而立的态度,他无可奈何的等待,在这儿都被冠上好的名称,被称为'忍耐',甚至还意味着美德;无能报复被称为不愿报复,甚至还可能称为宽恕("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干的是什么,只有我们才知道他们干的是什么!")。他们还在议论'爱自己的敌人'——而且边说边淌汗。"——接着说!……——"我懂了,我再把耳朵竖起来(对!对!对!把呼吸也屏住)。现在我才听到他们已经一再重复过的话:'我们这些好人——我们是正义者。'他们把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不叫做报复,而称之为'正义的凯旋';他们仇恨的并不是他们的敌人,不是!他们仇恨'非正义',仇恨'无视上帝';他们信仰和期望的不是复仇,不是陶醉于甜蜜的复仇(荷马曾经说过,这种陶醉比蜜糖还甜),而是'上帝的胜利',是正义的上帝战胜不信上帝的人;这个地球上还值得他们爱的不是那些满怀仇恨的弟兄们,而是他们称之为'充满爱心的弟兄们',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地球上所有的好人和正义的人。"十五……我觉得但丁在这里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凭着一种能唤起恐惧感的机灵在通往他的地狱的大门上写下了"我也是被永恒的爱创造的",——不管怎么说,在通往基督教的天堂和"永恒的极乐"的大门上应当更有理由写上"我也是被永恒的仇恨创造的",让真理站在通往谎言的大门上!那个天堂的极乐又是什么呢?……我们大概可以猜出答案来了,但是最好还是请一位在这类事情上享誉很高的权威;托马斯·阿奎那,伟大的教师和圣人,来为我们证实一下吧,他用羊羔般温柔的口吻说道:"享福总比受罚能给人以更大的快乐。同样,在天国里,人们会因为亲眼看见恶人受罚而感到快乐。"十六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好与坏"和"善与恶"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在这个地球上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虽然第二种价值观长期以来一直稳占上风,但是只要战争仍在持续,胜负的问题就悬而未决;甚至可以说,在此期间战争又升级了,因而它也就变得更深刻,更具有斗智的性质了,结果是目前也许还找不到更确切的标志来标记那超越这种对立的"更高级的自然力",即更智慧的自然力,那种对立的另一真实的战场。这场战斗的象征在所有人类历史上垂训千古,这就是"罗马人对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对罗马人"。……从此,欧洲最后的政治高贵,那盛行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精神,在民众怨恨本能的压力下崩溃了,地球上还从未听见过这样热烈的喝彩,这样喧嚣的欢呼!可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极为惊人的、根本无法预料的现象:古典理想本身现形了,在人类的眼前和意识中再一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辉;它比以往更强大、更简单、更显著,它大声疾呼反对怨恨者古老的谎言口号:"多数人享有特权",它反对底层意志、降尊意志、平均意志和使人倒行退化的意志;它喊出可怕的担是令人振奋的反对口号:"少数人享有特权!"拿破仑的出现就橡最后一个路标才指示出另外的出路一样。拿破仑,这个最孤独的人,这个跚跚来迟的人,他具体地体现了高贵理想自身的问题——或许我们应当思考,问题究竟何在:拿破仑这个非人和超人的综合体……十七(一个愿望)如果哪个哲学系想要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学术奖金来促进道德史的研究,那么我目前的这本书也许会对这项计划起有力的推动作用。……“……问题的症结在于:各种品行戒律或"道德"价值到底是什么?……比如某种东西对于某一种生物的长久生存来说可能有明显的价值(对于这种生物提高适应特定气候的能力,或对于它维持最多的数量来说),但是对于造就一种更强壮的生物来说,它就不会具有同样的价值了。大多数的利益和极少数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价值观点,认定前者是更高的价值,这属于英国生理学家的天真……现在所有的科学都在为哲学家未来的使命进行准备工作,而哲学家的使命就是:他们必须解决价值的难题,必须确定各种价值的档次。第二章 “负罪”、“良心谴责”及其它一(承诺及责任的起源)健忘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像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惯性,它其实是一种活跃的,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是积极主动的障碍力。……意识的门窗暂时地关闭起来了,以免受到那些本来应由我们的低级服务器官对付的噪音和争斗的骚扰,从而使意识能够获得片刻的宁静、些许的空白,使意识还能够有地方留给新的东西,特别是留给更为高尚的工作和工作人员,留给支配、预测和规划(因为我们机体的结构是寡头式的)……显而易见,假如没有健忘,那么幸福、快乐、期望、骄傲、现实存在,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复存在。如果有一个人,他的这一障碍机关受损或失灵,那么这个人就像(而且不只是像……)一个消化不良的人。他将什么也不能够"成就"。……名符其实的意志记忆。二(良心的起源)我称之为"道德习俗"①的非凡劳动,人在人类自身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所从事的真正的劳动,人的全部史前劳动都因而有了意义,得到了正名,不管这些劳动中包含了多少冷酷、残暴、愚蠢、荒谬,但是借助于道德习俗和社会紧箍咒的力量,人确实会被变得可以估算。……总之,这是一种人的成就感。这个获得了自由的人,这个真的能够许诺的人,这个自由意志的主人,这个行使主权的人,他怎能不意识到自己比所有那些不能许诺,不能为自己辩护的人都要优越?试想,他激发了多少信任?多少恐惧?多少尊敬?——他"理应"被人信任、惧怕和尊敬。再试想,这个能够统治自己的人,他怎能不势所必然地也去统治周围的环境、自然,以及所有意志薄弱、不可信任的人?……他骄傲地意识到,负责任是非同寻常的特权,是少有的自由,是驾驭自己的权力。……这个独立自主的人肯定地会把这种本能称之为他的良心……①参见《曙光》第七,十三,十六页。三——所有这一切都起源于那个本能,它揭示了疼痛是维持记忆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人类的"记忆力"越差,他们的习俗就越是可怕。严酷的惩罚条例特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他们花费了多少努力以克服健忘,并且在现代为眼下这些情感和欲念的奴隶们保留一些适用于社会共同生活的原始要求。……借助着这些刑罚人们终于记住了五、六个"我不要",人们就此许下诺言,以便能够享受社团生活的好处——确实!借助于这种记忆,人们终于达到了"理性"!——啊!理性,严厉,控制感情,所有这些意味着深思熟虑的暗淡的东西,所有这些人类的特权和珍品,它们的代价有多高啊!在这些"好东西"背后有多少血和恐怖啊!四以往的这些道德谱系家们恐伯连在梦里都未曾想到过,"负罪"这个主要的道德概念来源于"欠债"这个非常物质化的概念;惩罚作为一种回报,它的发展和有关意志自由的任何命题都毫无关系。……在整个人类历史的一段极为漫长的时期里是不存在着刑罚的,因为人们能够使肇事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时奉行的原则也并不只是惩罚有罪的人,而是像今天的父母惩罚他们的孩子那样,出于对肇事者造成的损失的气忿——但是这种气忿是有限度的,也是可以缓和的,因为人们会想到任何损失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补偿,甚至使肇事者感到疼痛也可以做为一种补偿。这种古老的、根深蒂固的、也许现在已无法根除的观念,这种用疼痛抵偿损失的观念是怎么产生的?我已经猜到了:它产生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中。这种契约关系和"权利主体"的观念一样古老,而后者还涉及到买卖、交换、贸易、交通的基本形成。五(人类学考察,罗马前及罗马)让我们来弄清上述整个补偿方式的逻辑,这种方式实在是够怪诞的了。等量补偿实现了,但不是直接地用实利(不是用同等量的钱、地、或其它财物)来赔偿债权人的损失,而是以债权人得到某种快感来作为回报或者相应补偿。这种快感来自于能够放肆地向没有权力的人行使权力,这种淫欲是"为了从作恶中得到满足而作恶",这种满足寓之于强暴:债权人的社会地位越低下,他就越是追求这种满足,而且这种满足很容易被他当作最贵重的点心,当作上等人才能尝到的滋味。通过"惩罚"债务人,债权人分享了一种主人的权利:他终于也有一次能体验那高级的感受,他终于能够把一个人当"下人"来蔑视和蹂躏……因此补偿包含了人对他人实施残酷折磨的权利。六我认为,驯服的家畜(比如说现代人,比如说我们)极力表现其谨慎,甚至于伪善,直到能够与构成古代人巨大欢快的残酷(这残酷简直就是他们所有快乐的配料)程度相抵。可是另一方面古代人对残酷表现出来的需求又是那么天真无邪,而且他们的这种"无所谓的恶毒",或者用斯宾诺莎的话说就是"恶毒的共感",已经原则上被当成了人的正常的特性,从而也就成了为良心所真心诚意接受的东西!……看别人受苦使人快乐,给别人制造痛苦使人更加快乐——这是一句严酷的话,但这也是一个古老的、强有力的、人性的、而又太人性的主题,尽管也许就连猴子也会承认这一主题:因为有人说猴子早已先于人类设想出,而且"表演"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残酷手法。没有残酷就没有庆贺——人类最古老、最悠久的历史如是教诲我们——而且就连惩罚中也带着那么多的喜庆!七不过,我阐述这些思想的意图绝不是要帮助我们的悲观主义者们向他们那走了调的、嘎嘎作响的、厌倦生命的磨盘上加水;相反,应当明确地指出,在人类还未曾对他们的残酷行为感到耻辱的时候,地球上的生活比有悲观主义者存在的今天还是要欢乐。随着人们对人的耻辱感的增长,人类头顶上的天空也就越来越阴暗。……如今,痛苦总是自然而然地被用作反对存在的第一条论据,总是对存在提出最重大的疑问,这使我们回忆起人们做相反的价值判断的时代。那时人们不想回避痛苦,相反,他们在痛苦中看到一种奇异的魅力,一种真正的生命的诱饵。……起来反对痛苦的不是痛苦自身而是痛苦的无谓,但是不论是对于把痛苦解释成整个神秘的拯救机器的基督来说,还是对于那些惯于从观望者、或者痛苦制造者的角度理解所有痛苦的天真的古代人来说,一种无谓的痛苦都是根本不存在的。由于在世界上创造出了,或者勿宁说中否定了,那隐蔽的、没有揭露的、无法证明的痛苦,于是当时的人就几乎是必须要发现众神这些所有高尚和低贱的中间人,简言之,就是要发现某种同样是隐蔽的、同样是在暗处的、而且是不会轻易地错过一场有趣的悲剧的东西。借助于这种发现,生命在当时和以后就一直被理解为造物;生命本身得到了正名,它的"不幸"也得到了正名。……荷马为什么让他的神轻视人的命运呢?此外,特洛伊战争以及类似悲剧的梦魔到底有什么意义?没有疑问,对于众神来说,这就是喜剧了,而且因为诗人在史诗中比其他人都进行了更多的关于"神"的艺术创造,想必诗人本人也认为这是喜剧……可是后来的希腊道德哲学家们却认为神也抬眼关注道德问题,关注英雄主义和品德高尚者的自我折磨:"负有使命的赫拉克利斯"登台了,他对此亦有自知,因为没有观众的道德行为对于演员民族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古代世界基本上是公众的、开放的世界,这整个古代世界都充满了对"观众"的柔情,当想到幸福时绝无法排除戏剧和庆贺——我们已经说过了,即使是在实行重大的惩罚时也是喜庆的!……八罪恶感和个人责任感起源于最古老、最原始的人际关系中,起源于买主和卖主的关系,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第一次产生了人反对人的现象,第一次出现了人和人较量的现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价格","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清偿的":这是正义的最古老和最天真的道德戒律,是地球上一切"善行"、"公允"、"好意"、以及"客观性"的开端。这种初期的正义是在大致上力量均等者中间通行的好意,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容忍,是通过一种协调达成的"谅解",如果是关系到力量薄弱者,那则要通过强迫达到一种调和。九(公社和罪犯)可以肯定,如果公社是受骗的债权人,那么它会尽力地使自己得到补偿的。……肇事者首先是一个"犯人",一个反对整体的违约者、毁誓者,他的所作所为关系到他一向从公社生活享有的一切优惠和安逸。罪犯是个债务人,他不仅不偿还他获得的优惠和预支,而且竟然向他的债权人发动进攻……罪犯本人不仅丧失了所有的权利和庇护,而且失去了获得任何宽宥的机会,他们受着战争法则和胜利庆贺的无情而又残酷的摆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各种形式的战争和战争的祭礼都在历史上呈现了惩罚。十(正义感消失)随着一个公社的实力和自我意识的增长,它的惩罚规则也就会愈益温和。任何削弱和处心积虑破坏这种惩罚规则的举动都会重新引出更严酷的惩罚方式。……由于对损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允许无力赔偿者逃之夭夭",所以提倡"一切都可以抵偿,一切都必须抵偿"的正义感消失了——就像世间所有好事一样,这种正义的消失是一种自我扬弃。我们知道这种正义的自我扬弃给自己起了一个多美的名字——它叫"宽宥";很明显,宽宥已经成了最有权力者的特权,或者勿宁说,成了他的权利的彼岸。十一但是至高无上的力量用以反对敌意和怨恨的优势的最关键的一着还是:只要它有足够的力量,就要建立法规,强行解释,什么在它看来是合法的、正确的,什么是非法的、应当禁止的。在建立了法规之后,它就要把个别人或整个群体的越轨和肆意行动当作违法行为,当作抵制至高权力本身的行为来处理。这样一来,它就可以用这种违法造成的报失来转移它的从属者的情绪,从而最终达到和任何报复心理所想要达到的正好相反的目的:报复仅仅注意、仅仅承认受害者的观点,而至高的权力却训练人们的眼光在评价行为时要变得越来越不带个人情绪,甚至受害者本人的眼光也要如此,虽然就像我们所提到过的,这要在最后才能实现。由此看来,"正确"和"错误"的概念产生在建立了法规之后,而不是像杜林所想要的那样,从伤害的行为中产生。仅就正确和错误概念本身而言,它们没有任何意义。……从最高的生理立场出发,只应当在例外的情况下实行法制,因为法制有时会限制发自力量之源的生命意志,使生命意志的总目标屈从于个别手段,屈从于为了创造更大的权力单位而实施的手段。十二(按:不要字面地看)在研究法的发生史的过程中,"法的目的"应当是最后探讨的课题。……就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部分失效、萎缩、退化、丧失、乃至死亡也是真实的渐进过程的条件,这个过程往往表现为一种向往更强大的力量的意志和方式,而且这种意志和方式贯彻往往不惜以牺牲无数微弱力量为代价,甚至连衡量"进步"幅度的标准都是根据为进步而付出的牺牲量来确定的。为了个别更强壮的人种的繁荣而牺牲大批的人——这也可能是一种进步……我特别强调这一史学方法论的主要观点,主要是因为这个观点从根本上和当前占统治地位的本能与时尚相悖,这种观点宁可固守无所不在的强力意志的理论,宁可相信事件发生的绝对偶然性和机械的无目的性。……反之,在那种民主主义偏见的压力下,人们把"适应",也就是一种二流的主动性、一种纯粹的反应性,摆到优先的地位。十三(惩罚的“意义”的来源)我们现在没法断定,执行惩罚本来是为了什么,所有对全过程进行了符号式的压缩的概念都逃避定义,只有那些没有历史的概念才能够被定义。可是从早些时候的一个研究看来,那个"各种意义"的组合倒还更容易分解,且更容易推演。……为了使读者至少了解惩罚的"意义"其实是多么不确定、多么次要、多么偶然,并且使读者了解,同样一个程序是会怎样地被利用,被解释,被装扮,以便为完全不同的目的服务,我在这里列了一个提纲,这是我从一小部分偶然收集到的资料中抽象出来的:……十四(惩罚和良心谴责)惩罚据说是具有价值的,为的是要在犯人心中唤起一种负罪感,人们在惩罚中寻找那种能引起灵魂反馈的真实功能,他们把这种灵魂反馈称为"良心谴责"、"良心忏悔"。……恰恰是在罪犯和囚徒中绝少有人真心忏悔,监狱和教养所不是这些蛀虫类喜爱的哺乳场所。……总的来说,惩罚能使人变得坚强冷酷、全神贯注,惩罚能激化异化感觉,加强抵抗力量。……可是如果我们真的仔细思考一下人类历史以前的那数千年,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恰恰是惩罚最有效地阻止了负罪感的发展。……其实他看到的无非是法在干着同样的勾当,只不过是以好的名义,以良心的名义干的,诸如刺探、谋骗、收买、设陷、那一整套精细狡诈的公安技巧、起诉艺术,更不要说那些为情理所不能容的劫掠、强暴、咒骂、监禁、拷打、谋杀,所有这些行动都不受法官的斥责和判决,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出于特殊的用途才有例外。……一块岩石由天而降,把他砸碎,他已没有力量再进行抗争。十五(惩罚的效用)斯宾诺莎把善与恶统统归结为人的幻觉,他顽强地捍卫他的"自由的"上帝的尊严,反对那些污蔑上帝做任何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亵渎者("这可就意味着让上帝屈从命运,那上帝可就真的成了荒谬愚蠢之最了"——)。在斯宾诺莎看来,世界已经返回天真,返回到发明良心谴责以前的境地,可是在这一过程中良心谴责又变成了什么?"开心的反面",他终于自言自语道。……总之,应当在人类对于自我认识的增进中寻找惩罚的真实效用。无论是人还是野兽,它们通过惩罚所能达到的都无非是恐惧的增加、才智的增长、以及对于欲望的克制。因此,惩罚驯服了人,而不是改进了人,我们没有更多的理由还坚持相反的结论。十六(良心谴责的起源假说)所有不允许发泄的本能转而内向,我称其为人的内向化,由于有了这种内向化,在人的身上才生长出了后来被称之为人的"灵魂"的那种东西。整个的内在世界本来是像夹在两层皮中间那么薄,而现在,当人的外向发泄受到了限制的时候,那个内在世界就相应地向所有的方向发展,从而有了深度、宽度和高度。……仇恨、残暴、迫害欲、突袭欲、猎奇欲、破坏欲,所有这一切都反过来对准这些本能的拥有者自己:这就是"良心谴责"的起源。……人类至今尚未摆脱这种疾病:人为了人而受苦,为了自身而受苦,这是粗暴地和他的野兽的过去决裂的结果,是突然的一跳一冲就进入了新的环境和生存条件的结果,是向他过去的本能,向那迄今为止一直孕育着他的力量、快乐和威严的本能宣战的结果。我们还须马上补充一点,另一方面,随着一个动物灵魂转向了自身,采取了反对自身的立场,地球上就出现了一些新奇的、深邃的、前所未闻的、神秘莫测的、自相矛盾的和前途光明的东西,从而使地球本身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十七(国家)把一直未曾受过约束、没有定形的民众关进一个紧促的模子里,这样一种以暴力开发始的行动,必将以暴力结束。所以,最早的"国家"就是作为一可怕的暴君,作为一个残酷镇压、毫无顾忌的机器而问世、而发展的,这个过程一直发展到民众和半野兽们不仅被揉捏、被驯服,而且已经定了形。……谁能发号施令,谁就是天然的"主人",谁就在行动上和举止上显示粗暴。这种人要契约何用!这种生物无法解释,他们是命定的,没有始因,没有理性,没有顾忌,没有借口。他们闪电般地出现,太可怕,太突然,太令人折服,太"不寻常",甚至都无法去恨他们。他们本能地造就形式、推行形式,他们是最漫不经心、最没有意识的艺术家。……他们被那种可怕的艺术家——个人主义所驱使,这个人主义矿石般地坚定,它善于以其"作品"使自己获得永久的承认,就像母亲善于以她的孩子使自己得到承认一样。……我们懂了,只有这残暴地迫使潜匿的自由之本能,只有这被压退回去的、锁入内心的、最后只能向着自己发泄和施放的自由之本能才是良心谴责的萌发地。十八(美与非个人主义的前提)这就是那种积极的力量,那使暴力艺术家的作品更加出色、使暴力组织者建立了国家的力量。同样是这种力量,在这儿它内向、微小、狭隘、朝着倒退的方向,用歌德的话说就是处在"胸的迷宫"中,正是这种自由之本能,用我的话说就是强力意志,创造了良心谴责,建立了否定的理想。所以,那创新的、残暴的自然力的构成材料是人自身,是人的整个动物自身,而不是另外那个,另外那些,更伟大、更壮观的非凡人。……这种纯粹是主动的"良心谴责"最终是——我们已经猜到了——理想的和臆测的事件的真正母腹,它同时还娩出了大量新奇的美和肯定,甚至竟娩出了美本身……无私的人、自我否定和自我牺牲的人所感受到的乐趣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残酷的乐趣。关于"非个人主义"这种道德价值的起源,以及这种价值的生长土壤的划定,我就先讲这些:正是良心谴责,正是自我折磨的意志为所有非个人主义的价值提供了前提。十九(私法)在原始部落中——我们是在讲古时候——每一代新人都承认他们对于上一代人,特别是对于部落的最初奠基者负有一种法律的责任(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纽带,尽管我们也不能毫无根据地否认这种纽带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早期社会认定,人种只有通过他们的祖先的牺牲和成功才能获得延续,而这些需要用牺牲和成功来回报。因此人们承认负有一种债务,而且债务还在继续扩大,因为作为强大精神而继续存在着的祖先们并没有停止以他们力量向他们的后人提供新的优惠和预付新的款项。是无偿的吗?可是在那个残酷的、"灵魂贫困"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无偿的。……用祭品(开始是出于最低的理解力向他们提供食物)、用庆贺、用神龛、用礼拜、特别是用服从来偿还。说到服从,这是因为所有由祖先建立起来的惯例也成了他们的后人的规章和命令。……祖先最后不可避免地变成一个神。也许这就是神们的起源,也就是说源于恐惧!……二十(尼采一生的主题:基督教)历史教导我们,关于人欠着神灵的债的意识即使在"政体"的血亲组织形式没落了以后也未曾消失。……作为迄今为止"最高神明"的基督教上帝的问世因此也就使得世上出现了负债感之最。假设我们终于进入了反向运动,那我们就可以毫不迟疑地从对基督教上帝信仰的减弱推论出:现在人的负债意识也已经相应地减弱了。是的,我们不应否认这样一种前景:无神论的全面最后胜利可能将人类从其对先人、对始因的全部负债感中解放出来。无神论和一种形式的"第二次无辜"同属未来。二十一(转向)现在似乎理应停止对这些概念的议论,因为这些概念的前提——对我们的"债权人",即上帝的信仰已经崩溃了。可怕的是,事实情况与此相距甚远。事实上,人们以其对于负债和义务概念的道德化加工,以其将这些概念推回到良心谴责中去的努力,尝试着扭转刚才描述过的发展方向,或者至少使发展中途停顿。……(对债务人)"永恒的惩罚"……基督教的这一绝招使备受折磨的人类找到了片刻的安慰:上帝为了人的债务牺牲了自己。……这是出于爱(能令人相信吗?),出于对他的债务人的爱……二十二(地球疯人院)正是这个进行良心谴责的人以其倒退的残酷抓住了宗教假说,从而使他的自我折磨加剧到可怕的程度。对上帝负债的想法变成了他的刑具;他在上帝身上抓到了最终与他的真实的、未脱尽的动物本能相对立的东西。……他把自己置于"上帝"和"魔鬼"的对立之中。他对一切都掷以否定……这种心灵残酷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志错乱……他情愿建立一种理想,一种"神圣上帝"的理想,以此为依据证明他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所有这一切都非常之有趣,可是人们用一种应当受到严厉禁止的、黑色的、忧郁的、神经衰弱的悲哀目光对这些深渊注视得太久了。……在这苦难和荒唐之夜响起了爱的呼喊…………它慑于一种不可克服的恐惧而离去!……地球很久以来就已经是一所疯人院了!……二十三(希腊神)希腊众神是一些高贵而又能自主的人的再现。在他们那里,人心中的动物感到自己神圣化了,而不是在自我摧残,不是在对自己发怒!这些希腊人长久地利用他们的神来回避良心谴责,以便能够保持心灵自由的快乐,这也就是说,他们对神的理解和基督教对它的神的利用方式相反。……许多世纪以来,每逢一个高贵的希腊人用那些无法理解的残暴和恶行玷污了自己时,其余的希腊人,就会这样发问、最后他们会摇着头说:"他肯定是被一个神愚弄了。"这是典型的希腊式遁辞,当时众神就是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为人的恶行作辩护,众神成了罪恶的原因。在那个时候,人们不是惩罚自己,而是以更高贵的姿态惩罚犯罪。二十四(伟大的健康)为了建造一个圣物就必须毁掉一个圣物,这是规律——如果有谁能够证明规律失灵,敬请指出。……人用"罪恶的目光"在他的自然倾向中搜寻了太长的时间,结果这些自然倾向终于和"良心谴责"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逆转这一方向努力是可能的,但是谁有足够的力量去做这件事?……一言以蔽之,为了达到那个目的需要的正是这伟大的健康!人如今还可能有这种健康吗?但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在一个比我们这个腐朽的、自疑的现代更为强盛的时代,那个怀有伟大的爱和蔑视的人,那个拯救世界的人,那种创造精神,还是会来临的;……这个未来的人就这样把我们从迄今所有的理想中拯救出来了,就这样把我们从理想的衍生物中、从伟大的憎恶中、从虚无意志中、从虚无主义中拯救出来了。……他总有一天会到来。二十五(查拉斯图拉)可是我还要说什么?够了!够了!只有在这儿我应当沉默,否则我就会侵夺仅仅属于另外一个人的权力,他比我年轻、比我强壮、比我"更代表未来",这权力只属于查拉斯图拉,不敬神的查拉斯图拉。第三章 禁欲主义理想意味着什么?一 和盘托出,却没人能懂……人需要一个目标,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二 从头讲起我以为瓦格纳做的对,他以一种优美果敢的路德旋律使他的德国同胞们再次记住了这一令人愉快的事实,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在德国人中间总是有许多情欲的中伤者,而路德最大的贡献也许莫过于他敢于有他的情欲(当时人们和很委婉地把情欲称为“福音的自由”)。三换句话说,瓦格纳过分地夸张悲剧精神,过分地夸张最粗暴地反自然的禁欲主义理想,想以此种恶作剧手法来告别一切。倘若真是这样,那就是合乎一个伟大的悲剧作家身份的。 四 作品甚于本人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他的作品的先决条件、母腹、土壤,有时只是作品赖以生长的粪肥。……不过我们知道,艺术家有时也会对他内心深处的这种永恒的“失真”和虚假感到厌倦透顶,这样一来他就会尝试着做对于他来说最犯禁的事:就会向真实挺进。……这就是典型的艺术家的单纯愿望,这就是晚年的瓦格纳所产生的单纯愿望,他为此付出了昂贵惨重的代价。五 禁欲主义的理想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毫无意味艺术家从来都不是自为的,独立自主违背他们的内在本能,所以理查德·瓦格纳当“时机一成熟”就把哲学家叔本华当作他的保护人,他的护卫,如果没有叔本华哲学的权威,没有叔本华在七十年代欧洲的显赫声望,谁能想象瓦格纳会有勇气崇奉禁欲主义的理想?……(81)六 美镇定意志(叔本华);美许诺幸福(司汤达)我只想强调一点:康德像所有的哲学家一样没有从艺术家(创造者)的角度看美学问题,而仅仅是从“观察家”的角度思考关于艺术和美的问题,而且神不知鬼不晓地把“观察家”本人也塞进“美”的概念中去了。……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去:“如果一位哲学家尊崇禁欲主义理想,那意味着什么?”我们至少已经得到了第一个提示:他要摆脱折磨。七 禁欲主义理想是使哲学家笑对高尚果敢精神的最佳条件每一种动物,包括有动物性的哲学家在内,都本能地力争能够全面地发挥其力量,充分地满足其强力感的最佳生存条件;每一种动物都同样本能地、以一种“高于所有理性”的敏感憎恶各种阻挡或可能阻挡其通向最佳状态之路的恼人和约及障碍(我所说的路,并不通向“幸福”,而是通向强力,通向行动,通向最强有力的活动,在多数情况下其实是通向不幸)。[如此一来,美的效能和禁欲主义理想的效能在幸福的维度上是相反的;禁欲主义理想越来越像一种洁癖]八 美学生理学很清楚,这些哲学家绝不是禁欲主义理想的价值的公正见证人和裁判!他们只考虑自己,“圣人”与他们何干?他们只想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他们只想摆脱禁锢、干扰、噪音、事务、责任、烦恼;……情欲很可能就像叔本华所相信的那样,并不因美的出现而消失,而仅仅是改变了形态,不再以性冲动的方式进入意识。[这一部分 别忘了是从瓦格纳开始讲的 瓦格纳晚年的时候附庸在叔本华上 企图让音乐有别于其他艺术形态而产生自我意识 进而拥有形而上学的话语权 甚至称为禁欲主义理想的代言者 区别于路德……参考前节](周红 译)
  •     (因读过的英文版未在豆瓣找到,所以打分是根据英文版,对本书有兴趣的,请无视此打分)尼采的书,读起来总是惹得人嘴角上扬,而不是像大多数其它巨哲,除非有着非学术的真激情,读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沉几下眼皮子----我就这样一本一本地读了过来,在咖啡馆里,在地铁上,在图书馆的角落,在家里垫了两层旧床垫的大双人床上----从Genealogy到Twilight, 再从Beyond Good and Evil到Homo Ecce。我为他的热烈而倾倒,因他的勇气而自惭。他并不痴迷于哲理,也不热衷于辩论,字里行间承载了他所欣赏的法国作家谐谑曲一般的跳脱与幽默,同时饱蘸了对天然欲望的拥抱,以及对纯粹感官的颂扬。拒绝了所谓的神,是因为彻悟了神性的共通性和普遍性;驳斥了道德,是因为对自我及人性的维护和执着。可他终究是过于浪漫的,用自己的信仰赋予哲学那涌不尽的波涛,逶迤磅礴;自身却成了浪高处被抛起、爆裂的浪花,淹没于精神上的疯狂。他的哲学,美如他的文字。浮生一叹,息入骨髓。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翻了几页,觉得翻译不太行,还是谢地坤的版本好些。
  •     尼采的書,不讀則以,一讀必醉。
  •     关于“道德化”,就像是“躯体化”的反义词:“负罪感、罪孽、心灵痛苦是生理上不适的解说”。关于“痛苦”,作者说“人想要痛苦...”难以忍受的是无目的性而非痛苦本身。医学人类学常常会扯到道德,真的不是偶然啊。
  •     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 愿望在其本性上便是痛苦 愿望的达到又很快产生饱和 只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谬误 它就是 我们为了幸福而在此
  •     人的本质是矛盾,动物本能是本质的一方,所有抑制或者试图掩盖这矛盾的尝试都是不道德的。强者战斗,与自己,弱者逃避抱怨,宣泄愤怒于他人。
  •     负罪感和个人责任感起源于最古老、最原始的人际关系中,起源于买主和卖主的关系,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中
  •     上先老师一学期课,对尼采粉转文学粉……做了如此有魅力的一部史诗,让前赴后继的信仰者们陷进去给他接着演。
  •     彻底虚无,打着灯笼找上帝
  •     #2016134#
  •     简而言之,就是说道德是个伪命题喽.有点纳粹的味道,呵呵.人类自以为金碧辉煌的文明大厦其实只是一堆由偏见,习惯堆积而成的土丘.通往人间地狱的路都是由自以为正确的哲学家铺成的,他们的要求太高,普通人达不到,便认为这是地狱.
  •     翻译得不错!内容非常丰富:第一章论述道德判断起源于弱者牵制强者的需求;第二章讲述负罪、良心谴责发端于债的意识;最后一章围绕禁欲主义理想,说明禁欲主义理想是人类目前唯一的追求——也即对虚无,对反生命的追求。阅读观感非常好,到处都是尼采式感情充盈的长句,我喜欢!
  •     经过现代科学——理化生的训练,在学习心理学、经济学并做大量思考后,读这类书籍,很难在思想上有实质性的收获。
  •     风格即人,冷嘲热讽,斗志昂扬,强力意志就在他的语言里。贵族的好是自我肯定,坏是贵族对非我的否定,是次要的。奴隶的恶是对非我的否定,然后借助上帝的力量派生出善的自我肯定。两种价值判断都与功利、实惠、善行无关,而与强力意志(生命的本质)有关,只是善恶判断是强力意志在出现生理障碍下出现的情况。人类被奴隶道德约束之后(奴隶-主人vs希腊强者-主人/众神),原本向外的强力意志转而向内,人开始蹂躏自己,这是良心谴责的来源。从祖先到上帝,债权人形象的越发丰满让债务人的自我折磨登峰造极,只有超人才能治愈这种疾病。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这是禁欲主义产生的原因,科学追求“真理”而否定生命因而是其同盟,艺术是其敌人。禁欲主义作为一种强力意志反对自身的消极虚无主义最终要被强力意志追求自身的积极虚无主义超越。
  •     文采是好。甚至觉得比之《地狱一季》更有诗意,真是道德哲学论集中的一股清风(不)。为了写论文反复读了两遍,一个个细节看过去,越读越觉得好有道理完全无法反驳,这可怎么写论文……
  •     前半部分更精彩
  •     之前读过英文再来读中文,看了两本觉得尼采的书都翻译得不错,语言很流畅。
  •     Dass es ein Vergessen gibt, ist noch nicht bewiesen; was wir wissen, ist allein, dass die Wiedererinnerung nicht in unserer Macht steht.
  •     比较艰涩,也比较有意思 上帝已死
  •     写的太漂亮太有气场了……简直着迷
  •     看完后心很乱很乱,很颠覆很崩溃、很茫然很愤怒
  •     文章不长,两天读完。根据我对本文的理解:尼采认为善与恶的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这一点从道德和惩罚的起源可以得到佐证。我用尼采的观点来解释我的健忘症:作为积极主动的忘却是生命追求者的一种强盛之健康的特质,它使新的未来成为可能,它是创造的源泉,同时也是真正独立的主动的“去记忆”。 22.12.2014
  •     对立层面的对应谱系,一个来自原始政治体系的诠释
  •     要重读
  •     如果你认为你是美丽的,那就是美丽的
  •     “没有道德的起源,只有对道德的注解”
  •     经典,观点不一定赞同,但深受启发,必须给五星!
  •     以前从未意识到自己能在书中看到思想的火花,以及太对我胃口了
  •     宁可让人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尼采对以前的道德进行了狂轰乱炸,但是却给不出新的道德。典型的有破无立。但是破的很好,观点独特,文笔优雅。
  •     看不懂,我要哭了
  •     心情复杂。说是反对禁欲主义的其实你是支持的吧,不然也不会把他提到追求真理的唯一途径的高度。
  •     道德的起源只不过是通向一个目标的许多手段之一
  •     各种爽。充满极端的政治不正确,但是伟大的思想面前政治正确什么的真是渺小得只能说是“常人”的呓语啊。文气好强。由于讨厌故作乖戾只拆房子不建设的做法,在读尼采之前一直对这种反向立论没什么好感。但是还是被征服了。不能接受但是拜服。
  •     我不是尼采的信徒,这本书也有很多偏激之处,但它依然值得认真去读。吸引人的不是超人的强力,而是酒神的魅力。
  •     有点晕。有点深,都是各种吐槽,
  •     一个世纪之后道德神话愈演愈烈
  •     真是文采斐然。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     “宁可让人追求虚无,也不可无所追求。”
  •     宁可让人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     当时只一念,自己不能疯。想想,读得真老实,也是性格笨。
  •     短短的文章居然花了我两个星期的时间,并且还是迷迷糊糊
  •     2Ch1基督教心理:怨恨。反对高贵价值统治的大起义。Ch2良心心理:良心是残酷本能,由于不能向外释放而转向反对自身。Ch3禁欲主义理想:有害理想之最,威力来自缺乏更好理想,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直到查拉出现54正确和错误产生于建立了法规之后,而不像杜林所说从伤害中产生71地球很久以来就已经是一所疯人院了76人需要一个目标,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82康:美就是不含私利的享受。司:美是对于幸福的许诺。尼赞司83叔把性当作私敌。叔需要树敌84结过婚的哲学家是喜剧人物,苏例外84禁欲主义理想口号:贫穷谦卑贞操100女病人有控制技巧、压迫技巧、暴虐技巧115禁欲主义理想服务于躲避感觉的目标123科学根本无自信,是禁欲主义理想最新最高形式135痛苦无目的性而非痛苦本身构成长期压抑人类灾难
  •     读的好辛苦,需要重新读几遍才能理解
  •     Ascetic Ideals
  •     大一。
  •     地球上除了张悬 原来还有人会这样不好好说话 德国文言文? 刚开始归咎ireader的译本是山寨的 所以每个文字与词组都认识组成的句子却费解 结果发现人家的是正版。。。兴许我不够老或者安静去读
  •     尼采的口味还是很符合精英治国,说到底底层大众如果不能自我提升到更高层次,确实应该让精英引导潮流,毕竟按尼采意志是要在永恒轮回中实现自己的。
  •     对本能的压抑使人内向化,走向自我否定,良心谴责。上帝作为最大债权人死后,良心谴责变为诅咒,变为虚无主义。禁欲主义是有副作用的治疗剂,是权宜之计。
  •     这就是谱系学的开始啊(翻译能不能好好说话,本来尼采就已经够拗口了)丢失睡眠,热爱甜食和酒精,真是失恋多少次习惯都不变的我,但是今儿睡了三个小时之后尽然爬起来看完了这本书,接下来难道要打开电脑写论文嘛?可怕
  •     后期著作。迄今为止读到的最激进、侵略性最强的一本尼采。必须承认这种阅读体验并不舒服。大致明白了为什么希特勒会成为他构想中的那个尼采的信徒。
  •     大略知道尼采想说什么,但是实在是难以适应尼采恣意汪洋的文风。尼采的作品,必须把大量的修饰词删除,其论点的骨架才能裸露出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