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线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6
ISBN:9787806425145
作者:申何
页数:233页

作者简介

本书收有“在北京迷路”、“网名的尴尬”、“童年的战争”、“我的大学”、“蝴蝶的翅膀”、“网络中生存”、“追忆的理由”等散文随笔作品40余篇。

书籍目录

一个自我主义者的文本(自序)咸淡·我穿工装裤的女店长老  大记者证被保护的MUD杀手公寓里面狗娘养的计程车星期四下午茶养猫记在北京迷路网名的尴尬月光·故白木香瓜和马蜂的故事六  宝雅兰之屋灰瓦皮屋顶之上童年的战争我的大学蝴蝶的翅膀你不是孤独者网络中生存网络乌托邦——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白痴、尸体和另类的同一怎样做个好名人远高尘嚣与人为善孤独的数字时代雕龙·妄撞墙的蒙娜丽莎语文课对油腔滑调的反思BBS上写的是什么珠痕·绚追忆的理由马  莲冬冬墨……

内容概要

申何,网名珍珠,笔名文心兰等。女,1979年生于重庆。《大众游戏》杂志栏目主编,兼任多家报刊专栏作者、记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一个自我主义者的文本    任何人可任意选择一个城市停留。    秋天的北京日光充沛,夜晚漆黑一团。就算在时间还早的时候,也有无边的寒意凝成一片片雾。雾像一种有形的物质,让人真切感受它浓稠的分量,所以漆黑是雾的气质。风很冷,在几乎没有人的街边孤独地吹着,所以凛冽也是风的气质。    这衬得另一种孤寥氛围越发深刻。我以为夜晚的街景突出了人生的戏剧性,并且昭示出人和环境关系的重要,人无时无刻不活在戏剧性中,还要克服陌生感给生活带来的侵袭。通常身在异>的孤寂氛围,在夜里越发突出,白杨树叶子在街灯下光辉也显得清冷一大约就是这样的。    有一天,我这样走着。在啃着汉堡,淌着来不及被风吹干的鼻涕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些。每日来来往往于两站地,在生活和工作之间一线穿梭时,我想到的仍是这些。穿梭的摩擦声时而尖锐、时而愉悅,尖锐和愉悦都使我想到这些,把它们无数次嚼碎、消化过后,想到的还是这些。    似乎这很有趣,像一个传统的作者那样用传统的方式达,但是这个时候我已经对抒情式的小女子笔调感到厌倦,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抵触排斥了表达的欲望。曾经我能轻而易举地作出许多类似的文字,现在它们却只能让我感到不耐烦甚至羞惭。其实,生活如果不用这些虛假的语言来矫饰,那么还可能彻底摆脫它的伪善本能。那时我们或许会空漠很多,但可感觉稍许的平衡。    后来,我还是向自己的固执低头,作为一个热爱文字的人,最不能放弃的就是执笔的手和可以组织的心情。方便面、熬夜、憔悴、烦躁、失眠、神经质……按惯例云集在身上的城市病,也有人说是职业病一没有比它更适于剖白的,它是生活的细胞元。    过多地停滞于这类问题,很有卖弄风骚之嫌。写的时间久了,人不由不变得比文章更敏感,总怕一字一行中出现一些破绽,就像唯美主义者惧怕洁白的瓷面出现裂痕一样。很多人写这类词句,看得我们不胜其烦。小女人,小女人,越来越多的声音避之惟恐不及,出于本能地拒绝和排斥,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有小女人的一面,然后是……关于自己,柏拉图曾用镜子来解剖。楚尘写道,我们自己是自己的魔鬼。有时我们其实还稚气,但却愿意模仿一种成人姿态。    每次我回公寓绕过停靠在花园边上的一辆辆崭新的“宝马”“林肯”时,就奇怪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并且想不出为什么北京人要有这么多车。后来连这样的印象也模糊了。所有的陌生感淡化在停车场一边的防雨棚支架栏上。那里总是挂着一大串节日彩灯,每夜都亮着,把周围的黑暗闪烁得乱七八糟。萧条的停车场变得像个游乐场,莫名其妙的闪烁让人暗暗生疑。 但是已经不需要去想——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灯。    在街头有几种建筑会引来我的想入非非。一种是彩油漆,漆得五彩缤纷的茶艺馆,整个风格倒与茶的古朴性质生成了强烈反差;一种是低花小窗幔,仿旧怀古的咖啡店;其次就是木质的、新潮古怪的酒吧,门面用喷漆描着各种心型的图案,预言了新新人类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有些丁丁当当挂着的怪异小铁饰物,又招展出零乱无着落的浪漫美。想来这三种地方通常都和衣饰前卫的少年男女契合,这时都市成了一本漫画书,它的味道不单像一杯加糖的咖啡,适合品味,也是咖啡里的糖,可以咀嚼。    ……

章节摘录

书摘    没人赶它,马蜂就在窗下边选了一块遮风挡雨处落脚做窝了。那段日子常常能看见几只马蜂四处活动,在四方水泥的窗台上爬来爬去,甚至还会有一两只傻乎乎误撞到屋里来。假若碰巧那扇窗于又关上了,它就出不去,只得很愚笨地沿着玻璃爬上爬下,寻找出路;或者还有另一些更愚笨的马蜂,它们发现来时的路回不去了,就颤动着翅膀气急败坏地一遍遍向透明的玻璃上撞,企图使用穿墙术,或者它以为总有一次会成功吧。当我看见有昏头转向的马蜂停靠在一边喘气,一点儿也不奇怪。反正这些马蜂土头土脑的,并不可怕,也从没蜇过人。我看着它好欺侮,就想撵走,免得有事没事便钻来一只马蜂尖叫着要和窗玻璃革命到底。可我想了一下还是把它们留下了,总是一群生命呢。    窗棂下那个巢越筑越大,真的很神奇,不由让人赞叹马蜂确实是一群能干的工匠。洋铁桶里的“豆苗”也渐渐成长,肥厚的胚芽上顶出了新叶,叶子成型了,是五角形锯齿的,锯齿上又分锯齿一从来投见过,也不知是什么名堂。它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洋洋洒洒自顾自长得好精神。正好那个洋铁桶左边插了一根竹竿,竹竿用来稳定其纵面一块横档着的不太密实的竹栅,它是以前养鸽子时留下来的。“豆苗”就理直气壮地攀上竹竿,沿竹栅栏一路狂奔,势头火红。我也由起初的漫不经心变得心花怒放了,常常看看它,估量一下它的进度,或者施点肥,浇点水。虽然不如打理其它花草那么尽心尽力,却仍是没有疏忽的。    再说马蜂,蜂巢筑了一半时,马蜂的数量也暴增了一倍。它们成群结队飞到右边阳台上的花丛里采蜜,欢天喜地地来来去去。我对马蜂一如对“豆苗”一般友好。有一天我看到一只马蜂死在窗台上,很是诧异;之后就见到越来越多的马蜂死去,不像是新陈代谢的结果。父亲说,马蜂是饿死了,这一季没有更多的花供它们食用。他想了个办法,把白糖撤在窗台上喂它们,于是我们家的白糖不但喂人还喂了蜂。可能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件愚蠢的事,在我看来却天经地义,一如我更小的时候舍去自己的面包逗蚂蚁开心一样。看一小群马蜂乐滋滋地吃糖,模样挺丑也挺可爱。有时我看见一只马蜂迷路了,试着轻轻把手指伸出去给它,让它停在上面,把它送了回去。我们熟识了,它很善解人意,只要把手指挨近它轻轻一伸,它就乖巧地爬上来,一动不动停那么几秒。我们一家人都可以这样做,仿佛人和动物达到了一种默契。    “豆苗”开花时,马蜂帮了一个大忙。那苗一天天长密,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不知不觉,竹栅栏上是满目青翠。一壁绿意了。那时我们仍不知它到底是何方神圣,总之就像期待一个谜底一样,全都翘首以待,等着它开花结果。马蜂的巢也筑好了。马蜂不再当工匠,它们早出晚归,辛勤劳作。马蜂和“豆苗”正式成了我们家一员。因为一提起它们的话总要这样说:“我们家的马蜂……”抑或是“我们家的豆苗……”好像不是它自个儿来的,倒是人特意讨来的。    “豆苗”绽开的第一朵花为纯正的水黄色,半个巴掌大,六个辦,很容易误会那是一朵真正的南瓜花,只要再看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不同。它的蕊是白色的,并且花辦上还有更深色的斑点,极美;后来这样的花越开越多,形势一片大好。我仔细观察过它们,发现这些花全是单性花。起先我想假若它是两性花那就好办得多,因为需要它的果实,它就能白花传粉。现在这个好事要多磨一番。我们家阳台背阴又避风,所以靠风媒授粉的可能性不是不大,而是没有;那么人工授粉呢?我以前在一株含笑上尝试过,结果是连本来可以产籽的花都被我害死了,由此我深刻领会了“人是彻底的破坏者”这句名言。所以,这次不敢轻举妄动,等了这么久,盼了这么久,倘若被我搅一池浑水出来,也相当于罪大恶极。    在举棋不定的时候,我们家的马蜂先生出了面,解了难。它们没等招呼,就一股脑儿涌到这片突然出现的花丛中,挺热心的,这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反而省了我的心思。我逢人就得意洋洋地称:“我早就知道咱们家的马蜂是有思想的。”引得有人慕名前来观赏,我便说:“看我们家马蜂,绝对天下第一。”至于要和它们打个招呼,也不必在东屋开窗,直接在阳台上的竹栅栏前一站,马蜂和“豆苗”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花开花落,自有它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也不负苦心的蜂。不久后,有一些地方鼓出几个小小的瓜蒂,虽然只作轻微的膨起状,也令一家人欢喜不已。我常常用食指在那里轻轻抚摸,体会它的逐日突出,感受新生命的勃发。此时将近秋天,马蜂们收队了,不再早出晚归,渐渐没了动静。我们一腔心思都放在竹栅栏那几个希望的果实上,每天总要看上几眼,就是刚转过身,也忍不住要回头再确定一下,好像不这样它就会突然消失,那肯定是一个大损失。    花全落完之后,竟结了满满一眼的青果儿,起码也有二十来个。最先出生的那几个长大了,颜色由青绿转向乳白,我们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神秘的“天外来客”——想不到,真想不到,居然是一棵本土极罕见的白木香瓜。白木香瓜的回忆要追溯到一年之前,父亲到外地出差,在车上给一位疲累虚弱的外地人让了座,到达后这人非要给他两个瓜,父亲也不知底细,只听说极珍贵,就收下了。后来我查了书才了解到,白木香瓜其实是香瓜的一种,但比香瓜小,只有一个巴掌大,通常很难养植,成熟之后异香袭人。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当那最大的一颗白木香瓜瓜熟蒂落之后,整个阳台上就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浓香。我们把那个瓜放在桌上,这种馥郁的香气就一直飘进屋里,直至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怎么嗅都嗅不散。    可是这株白木香瓜是怎么种下的呢?后来我想起确实有那么一次,我在阳台上,把那两颗香瓜中的一颗干掉后。一时很高兴,顺手将粘乎乎的瓜瓤向那个空洋铁桶一甩——万没想到就是这么一甩竟甩出眼前满架的白木香瓜来。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归于天赐良缘。就算当初无意种下了,如果在那时赶走了那群野蜂,或清除了那棵白木香瓜芽,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有了开端并不一定会有结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用爱心换来的。用爱心收留一群流亡的马蜂和一株不知名的幼苗,因此换来了一树的白木香瓜,而这一切的起因,归根到底要源于最初那两只瓜,至于那两个白木瓜,也是通过一次极小的善举得到的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佛家所谓的“因果报应”吧。    后来我们把这些珍贵的白木香瓜采集了,自家留了几颗,还剩下一大堆,慷慨分给了邻里,让每个人都分享了这份意外的收获和喜悦。再后来我们要搬家,蜂巢自然带不走,那个洋铁桶也只能搁在原地。一时令我有些伤感,生怕房子的新主人看见了会怠慢,所以我就在墙上偷偷留了一张字条,上面这样写:    请注意,阳台上有一株白木香瓜。屋顶下面有一群马蜂。他们在这里生活很久了。假若你不认识白木香瓜或不喜欢马蜂,也请不要打扰和伤害它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朋友。……


 上下线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仅MARK一下,我爱人写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