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
ISBN:9787802253322
作者:姬中宪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阑尾》用一个小女孩穿针引线,把一个医学院的老教授和一个修自行车的老师傅搅在一起,围绕在他们身旁的迂腐文人、浅薄政客、投机商人、庸俗市侩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悉数登场,争相上演了一出出人间喜剧乃至闹剧。
《阑尾》向读者展示的,是优雅纯正的幽默,和机智犀利的调侃。准确与形象,速度与韵律,场景的逼真再现与诗意的恣意挥发,这些早被现今各类花哨的写作者们淡忘的语言品质,在小说中重新焕发出魅力。
《阑尾》以孩子和老人为主角,构筑了一个没有成年人的隐喻世界,透过人的最初和最终形态,小说微缩了世俗人生的冗长历程,探究了人的现实境遇和最终归宿,为读者描绘出一卷芸芸众生的生动漫画,一部世俗世界的诙谐寓言。
有人问,到底哪些人会喜欢《阑尾》?我归纳了一下,一共9种。当然这9种人可能最终只是1种人,因为中间有交叉。分别是:
1. 所有喜欢幽默和机智的人。
2. 所有喜欢语言的人。
3. 所有喜欢钱钟书和王朔的人。当然是更年期之前的王朔,而不是现在那个王朔。
4. 所有喜欢童真童趣的人。
5. 所有具有宿命感的极端乐观或悲观的人。
6. 所有深受“学院”和“学术”毒害的人。
7. 总是被一脸严肃的人逗得哈哈大笑的人。
8. 所有不喜欢余华写的《兄弟》的人。
9. 所有和作者一样的人。
——姬中宪

内容概要

姬中宪
1978年12月生于山东,现居上海
1996年至2003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2003年至今在上海浦东,是一名专职社会工作者
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期间的晚上,写作《阑尾》
除此外,关于他的种种其它说法,都是假的


 阑尾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疼痛 你应该能准确地 记得它 有时是一道口子 缝了一针一针 如同生命翻页 下一页还是生活 但是那种瞬间哪里 去了?我还允许自己 有一小会儿幻想的奢侈 你是住在我脑海里 白色房间的好女孩 许多依然藏而不见 除此之外又像 一张正式表格那样 等待你自己哈哈 填上姓名年龄性别 你去天堂玩了一遭 那里的风景美极了
  •                  转自《青岛日报》2007年11月10日文:姬中宪                  我不是我的小说的主角。如果有可能,我想做一个不为人知的写作者,一个只写小说、不写小说以外的任何文字的写作者,一个始终隐藏在小说背后的虚构的写作者。但是,当小说要出版时,我至少得破例写篇后记,来记录一些事情,表达一些感谢。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生命的起源,却无法为我指引生命的去向,让我时常陷入如戴维斯一样的困境中,但他们又给了我身体和头脑,让我有机会去实践和思考关于生命和宿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像所有劳动人民出身的妈妈一样,我妈从前对写小说这类事情完全不齿,在她眼里,除去专心搞工农业生产的人,其他人都是不务正业,《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一夜成名和发财致富给她带来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上海少年作家韩寒的成名和致富给了她第二次震憾,我希望我这本书的出版能给她带来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同时也能有防止前两次矫枉过正的功能。  就《阑尾》而言,他或许并不属于我最钟爱的那一类作品,因为我总觉得有更好的在等着我。但是,他确实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偏爱他就象父母偏爱家里的老大,并不会因为有后来的弟弟妹妹而有根本性的变化。电脑记录显示,我在2005年4月6日晚上开始写作《阑尾》,那天晚上我一共构思了两个故事,我花几个小时写出了两个故事的梗概及开头部分,《阑尾》是其中之一。现在回想,那天晚上真是太好了,所以,我要感谢那天晚上的夜色和台灯,感谢那天晚上的书桌和电脑,以及所有那天晚上发生的其他不为人知的事情!  最后要感谢的是三辉图书的总策划人严博非先生及编辑应亚敏小姐,在遇到他们的前一天晚上,我已经准备放弃了。从小说开始写作,到完成后四处寻求出版,到遇见他们,我花了两年时间,但他们只用了20分钟就回复了我。严先生是上海季风书园的创始人,而我是季风的常客,我记得,当初正是在陕西南路地铁站书店里那一排排高大书架的重压和刺激下,我产生了写小说的念头,没想到我的小说最终在这里找到了出路。早知道,我就不绕那么大圈子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需要感谢、但不适合公开感谢的人,我就不点名了,我会在私下里向他们表示谢意的。我不是我的小说的主角,但是,我的小说里居然出现了我自己。不是那种自传式的出现,也不是生活原型式的出现,而是我实实在在的走进了小说中,好像穿着便装的话剧导演不小心误闯进了正在演出的舞台,我喜欢这个带点恶作剧式的设计,如同我深爱的荷兰画家埃舍尔,在他的名作《画廊》中,观画者在画中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当然,不多,只是一个背影。对于小说中提到的社会工作者,我确有借机宣传推广的用意,写这部小说时,社工还未被国人熟知,等小说出版时,社工已经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狠抓的事业。书出得迟了点,社工好象已经不需要我宣传了。小说写作前后历经10个月,正对应了孕育新生命的全过程。十月怀胎,甘苦自知,现在,终于可以把这条“小尾巴”切除身外了。那一年我27岁。这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这之后我常想,27岁之前,我只做了一件事情。  2007年1月,这件事情有了点回应:《阑尾》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上获得了“最佳小说奖”,应大会要求,我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获奖感言,准备在会上发言,但就在我上台前一分钟,有人打我手机,跟我讨论如何加入全国牙防组的问题。“喂?喂......”我拿着手机从后门溜出了会场。  现在,我从那篇未能公开的获奖感言中截取一部分作为结束:  “……有人问,到底哪些人会喜欢《阑尾》?我归纳了一下,一共9种。当然这9种人可能最终只是1种人,因为中间有交叉。分别是:1、所有喜欢幽默和机智的人。2、所有喜欢语言的人。小说说到底是语言的艺术,但很多人看小说不看语言,或者看小说语言就跟看报纸、看政府工作报告、看电视机说明书一样,没什么感觉,这些人可以不用读《阑尾》。3、所有喜欢钱钟书和王朔的人。有人说《阑尾》这部小说,前半部分有点象《围城》,后半部分则有王朔的风格。我希望他说的是更年期之前的王朔,而不是现在那个王朔。4、所有喜欢童真童趣的人。我喜欢小孩,小说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小女孩,以她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和领悟。5、所有具有宿命感的极端乐观或悲观的人。宿命,是小说最终的主题。6、所有深受学院和学术毒害的人。7、总是一脸严肃地把别人逗得哈哈大笑的人。8、所有不喜欢余华写的《兄弟》的人。这一点不大好意思说出口,因为涉及到一个著名的、也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余华。今天余华没来吧?没来我就放心说了,有人热烈赞扬余华的《兄弟》,有的人看了《兄弟》觉得不大舒服,那些不大舒服的人,再去读读《阑尾》,可能心情会好些。9、所有和作者一样的人。……”问题是,和我一样的人太少了,据统计,仅占总人口的5%。不过,5%也够了。
  •     我本人这几年很少读国内作者写的长篇小说。随便翻翻书店里的当代体裁小说,我感觉主要有几个地方让我觉得失望(我的感觉不一定正确哦):很多文字功力好的作者写的都是那种奔着文学奖去的、想载入文学史的那种让人看着比较累(估计写得也累)的东西,而那些畅销书呢,怎么感觉文字读起来跟中学生作文似的? 偶然读到《阑尾》,一本来自一个非职业作家的描写当代市井生活的长篇小说,感觉作者姬中宪提供的这种阅读经验在文学性和可读性方面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阑尾》围绕着一位退休医学院教授、一个“海归”小女孩以及他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一幅当代市井风情画,文字功力扎实,笔调诙谐幽默,虽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但读起来很舒服,很轻松。 《阑尾》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其实不一定需要什么特别独特的人生经验、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只要善于观察、目光敏锐,好小说完全可以来自于我们自己身边的那些看似平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作者很聪明啊~有趣
  •     我喜欢。
  •     觉得没什么意思
  •     有趣。
  •     世象
  •     世事百态啊 姬中宪 你就是个当编剧的料啊
  •     精辟的语言,入木三分的讽刺,还有最刻骨的亲情
  •     语言很精彩,只是我囫囵吞枣了
  •     钱钟书周云蓬王朔余华
  •     平淡生活中的闪光。
  •     还不错
  •     浪费——看了三分之一,不打算继续看下去了——
  •     据说不错
  •     内容很精彩。
  •     幽默 伏笔 多线
  •     喜剧?闹剧?
  •     有点早期王朔的意思,我怀疑这作者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
  •     贝贝兔去我家,看到书架上的这本《阑尾》说:这么小众的书你也有~是啊,确实是小众,作者归纳了喜欢《阑尾》的9类人,可能是这9类人的合集太少了吧: 1. 所有喜欢幽默和机智的人。 2. 所有喜欢语言的人。 3. 所有喜欢钱钟书和王朔的人。当然是更年期之前的王朔,而不是现在那个王朔。 4. 所有喜欢童真童趣的人。 5. 所有具有宿命感的极端乐观或悲观的人。 6. 所有深受“学院”和“学术”毒害的人。 7. 总是被一脸严肃的人逗得哈哈大笑的人。 8. 所有不喜欢余华写的《兄弟》的人。 9. 所有和作者一样的人。
  •     什么烂书,当时我怎么会买的,瞎了我的狗眼啊
  •     我的电子版只有上部。。不过。。先看完这十万字的吧。
  •     把自行车挂在树上的情节很喜欢,老教授是个还不错的人,就是有些清高,高大庄非常亲切,相比而言,更有亲和力。作者喜欢用排比,罗列成语,有的地方觉得意思有点牵强附会。
  •     小孩和老头演绎出的新故事,灰灰的、很温馨
  •     挺有意思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