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词典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3
ISBN:9787532114016
作者:韩少功
页数:401页

作者简介

1968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的韩少功在15周岁时被下放到一个偏僻的村子“马桥”。楚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汨罗江就在这个村子旁流淌。当时文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国共产党把大批知识份子下放到农村或工厂从事体力劳动。韩少功在马桥生活了6年。
作者韩少功在湖南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中国著名作家后编写这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的115个词条。既有外部世界从不使用的独特词条,也有外界广泛使用的词条,但在马桥,有些词条的意义稍有不同。僻如说“晕街”,这是只在偏僻农村才有的单词,指人到城里才会出现的脸发绿、失眠等现象。相反,“醒”在外面的世界中是指从“梦或酒醉状态醒来”,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这个词在马桥却用来表示“愚昧”。
“世人皆醉我独醒”来自屈原的诗在马桥人听来已完全别有体会。韩少功从这简短的趣闻中解读出了(一直受中央政权压迫和漠视)的马桥人享有的独特历史和思维。
虽然一段一段的文字看上去简短精致,但却是贯穿于马桥人的历史和苦难。《纽约时报》评价说“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马桥人奇异的思维之中,这是一部像抽象派美术作品一样的小说。作品通过马桥方言展现了文革期间发生的各种微妙的精神失落感和可笑的冲突。”
小说的主线不可以概括为“主人公A遇到主人公B,作了一件事C。”韩少功写道“我开始逐渐不喜欢有主导性人物或主线或主流情绪的小说。相比之下,由2、3、4个的因果关系交错复杂的线索组成的群体故事颇为好感。”
从这一点看,这部小说与塞尔维亚诗人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小说《哈扎尔辞典》结构相似。帕维奇也是借助辞典的形式描写了古代和中世纪生活在黑海沿岸继后被灭亡的哈扎尔民族的历史。

内容概要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作家。曾任《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一九七四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十卷 ),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心想》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译著。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内地,台湾及法国的文学奖英,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马桥词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普通的农村,改革前的落后,改革后仍然面临的贫穷——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落后中的追求、鄙陋中的坚守、贫穷中的朴实、残酷背后的人情味、遗憾中的一点点满足、辛酸中的甜蜜、藏不住的小秘密、不能说破的公开的秘密、真实中难以避免的虚伪、虚伪中可怜的瑟缩……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村……  血泪和欢笑、平静与波澜,不仅仅是一个小到不为人所知的村子,而是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最真实的缩影。作为一部小说,它没有明确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在国家和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是主角、也都是配角。
  •     在看《马桥词典》前二十页的时候,心里一直暗暗怀疑它到底是不是一部小说。所有的内容按《马桥词典》条目首字笔画索引组合,词汇作为整个书的线索,从三毛到模范,依次排开。这是韩少功“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以词目贯串小说和统领小说。他力图体现的,是语言与文学之间水乳交融的联系,在语言和词汇积淀过程中的文化和历史,孕育着人与股市的传承。因而为这种超因果链式的线型结构的叙事,提供了可能。韩少功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说以前那种推进是横坐标的话,那么我现在想找到一个纵坐标,这个坐标与从前的那种横坐标,有不同的维度。可以说,为了认识马桥的一个人物,我需要动用我对世界的很多知识来认识它;反过来也是这样,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我需要从马桥的一个人物出发,这就不像以前的那种方法,需要写这个人物,然后是在人物的命运、事件、细节里面打转转。我希望找到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与整个大世界的同构关系,一种微观与宏观打通的抽象关系。”这大概包含了整个《马桥词典》的世界,一个用词汇来消解叙事和人物的世界,读到后面,你才慢慢可以领会到本义,马疤子这些人,看到他们在那个时代里似乎并不很紧要的生平,在这种类似一种辐射性、发散性的娓娓道来之中,马桥人的思想,马桥人的性格,马桥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作为一种整体融入到你的认识当中,作为一种权威的知识,逼迫你认识,认同,目的是把马桥和世界打通,让读者进入一片比较自由的天地。“书名是《马桥词典》,实际上是一种借口,是表明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韩少功试图做到文史哲全部打通,不仅仅散文、随笔,各种文体皆可为我所用,合而为一。这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回归。文学毕竟是文学,即便是“马桥词典”,也还是一本叙事的词典。叙事之于文学,是无法逃避的,因而形成一种张力。在这词汇之中的每一个马桥人,也不仅仅是作为马桥人这一代表性的存在出现的,他们作为生灵,韩少功试探着他们的灵气与神性。人的神性是指一种无限性与永恒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总是在瞬间与永恒、有限与无限之间做一种看似无谓沟通。本义他们,包括少功这个人物本身,他们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之中,抽象出来的,是他们身上,具有词汇意义的特征,他们与那些词汇融为一体。
  •     重读这本书,对湖南又多了很多遐想和向往。我和湖南特别有缘分,读书时最好的朋友都是湖南人。当然不能不提湖南卫视,更不能不提火热了这个夏天的来自湖南凤凰的“快男”的那首《董小姐》。看了这书才悟出江西和湖南这斩不断的“老表”情。这是本非常特别的书,写得是离我生活异常遥远的故事,十年前书店偶遇,拿在手上没翻几页,就快快买了回家闭门苦读。我得承认,当初是有很多猎奇的心理在里面,农村、文革、知青⋯⋯很多很多离现实生活异常遥远的故事,在我脑海里展开一片神奇瑰丽的异域画卷。那是一段动荡日子里,在一块贫穷的土地上,一群妖狂的普通人的生活。不管作者怎么去证明这不是小说,我都始终对故事的真实性将信将疑。也许是为了真实性,作者选取了这么一个半小说半报告文学的“词典”体,要算是个创举。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式,讲好故事就成功了一大半儿。这体例也像个吃食——芥末青豆,表层的芥末辛辣刺激,引人入胜,内里的青豆松脆清香,回味无穷。我得去搜搜搞文学研究的有没有做出篇儿博士论文来研究这本书的文体,我肯定要再读一遍,仔细捋捋作者词条排列的奥秘。人长大了,真得长大了,再看这本书的点点滴滴,总忍不住落下泪来。盐早生生被逼成个哑巴,盐午修起的天安门,复查嘴煞后的凋零,兆清要把头生儿子再生出来的痴心,那个被迫借种不从而神经失常的知青⋯⋯光怪陆离的人生里谁不是癫狂?!娱乐明星们被放大的离婚结婚离婚和铁香比起来只能说索然无味,说到底那些走正路、争头名的楷模们是闹不出什么大是大非。要看人性的复杂多汁,还看咱乡下人谁与争锋!——Lizzy大点其头 :)总之,你问我这书怎么样?我说它味道犹如湖南蛋,特下饭!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最近怎么迷上这个类型的了。。不过这本真是早该读啊
  •     不是小说的小说 。 有很多尝试“过”了的地方 但不失为有意义的作品
  •     创作手法够味
  •     《马桥词典》是一部比较另类的小说,作者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关于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通过对这些词条的释义,串起了一个个小人物和一件件小事情,展现了一幅湖南农村的风俗长卷,也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
  •     有点意思
  •     喜欢的很~ 曾经一度以为韩少功是韩寒他爸……厄
  •     前面看看还挺有意思,越到后面越来越不自然的感觉。
  •     很有独创性的一部书。
  •     将长篇小说写成词典的形式,在中国可以说的上是首创了。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小说的语言,这一点其他人无论如何都学不过来的。
  •     韩少功是多浪漫一人啊
  •     这书乍看确实感到新奇,可越看就越是烦躁。我其实说不清楚烦躁本身与书的内容有多大关联,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还是屡有新的收获,只是收获并不能止住我联想到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这就好像一些书中的词语,天然并不具备好恶的色彩,可就是因为使用者的特有经历,这词语延伸出来的就比本意要多得多。
  •     这本书有一种魔性。在内容上,多个人物都活了。在形式上,更是超出了一般小说。有一种生命力
  •     有一些很难得的哲学思考
  •     牛的咧~一个爱好语言学及各种社会科学滴小说家~
  •     刚开始那几章觉得不错,后面就感觉洋洋洒洒的了
  •     神奇的文体,但我对中国农村题材始终提不起兴致啊。
  •     智慧
  •     12年3月29日
  •     枕边读物最合适不过了。
  •     有趣……
  •     “我嬲他老娘顿顿的!”
  •     普通人因为同为普通人而感动,也因在不同的地域与时代而唏嘘。每一个人物都是他的故事的主角,片段拼凑起,交错着,描绘出那个马桥。
  •     挺有意思的书。看了好几遍。
  •     因为想读《哈扎尔辞典》才找来,未曾料想年末终于读到了个人年度最佳汉语文学,惊喜又庆幸。方言词条牵扯出一段段人间男女的故事、语言对时空的回溯,以这种地方性强烈的形式内容表达的却是最具普适性的情感。读到《醒》里关于汨罗人民与屈原在醒醉之间的摇摆纠缠和《肯》中赋予万物主动的生命力竟有泪意;而在那些运用了唯有湖南人能懂得的名词动词的故事里,又无不令我掩卷长笑。果然对故乡的情意万千,除去美食,都蕴含在乡音里头了罢。
  •     关于方言的小小魅力
  •     I like it!
  •     形式上比较创新,文学意义和价值不高
  •     这是一本奇特的小说,像是一个个散落的故事,却有着关联的主人公;看似在讲述词语,却呈现了一个年代下的一方水土;最乡土的词汇里,藏着最深沉的感悟。
  •     韩少功对语言有种天生的敏感。
  •     一个个词条,仿佛脸谱、素描、碎片……却随着散文式的漫步、推进,愈发生动起来。 人之本体对语言(口语)的重要性。一个人群,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一九四八(续)》讲了时间,《渠》讲了故人,《晕街》讲了人言可畏……
  •     用马桥人日常的词,来展开解释,融入历史,十分有趣,也蕴藏着深刻思想。最初是被“醒”这个字所吸引,韩少功用“醒”来写屈原,实在是精彩!但是此书并不是那种单纯文学的书,中间有很多马桥人得风俗习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     有人说它不是小说,难道还真是工具书不成?
  •     阅读周期拖得太长,以至于都忘了前面说了什么,很别致的体裁,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从一些关键词当中去一窥记忆里的那个地方。
  •     2011年
  •     值得推荐的一本书,虽然韩少功有抄袭创意的嫌疑,但写得这么轻松好读,也是一本好书
  •     研究同一词语于各地方言所赋予的含义,确是件极有意思的工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