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8月
ISBN:9787208069732
作者:[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页数:248页页

作者简介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译者序言
第一篇
第1章 儿童的世纪
第2章 被告
第3章 生物片断
第4章 新生儿
第5章 天赋本能
第6章 灵魂胚胎
第7章 微妙的心理塑造
第8章 秩序
第9章 智慧
第10章 成长道路上的斗争
第11章 行走
第12章 手
第13章 节奏
第14章 个性的转换
第15章 运动
第16章 误解
第17章 爱悟
第二篇
第18章 儿童教育
第19章 重复练习
第20章 自由选择
第21章 玩具
第22章 奖励与惩罚
第23章 安静
第24章 尊严
第25章 纪律
第26章 教育的开始
第27章 身体健康的对比
第28章 结果
第29章 条件优越的儿童
第30章 教师的精神准备
第31章 偏离
第32章 逃避
第33章 心理障碍
第34章 治愈
第35章 依赖性
第36章 占有欲
第37章 支配欲
第38章 自卑感
第39章 恐惧
第40章 谎言
第41章 生理反应
第三篇
第42章 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第43章 劳动本能
第44章 两种劳动的特征
第45章 主导本能
第46章 儿童教师
第47章 父母的使命
第48章 儿童的权力

书籍目录

译者序言第一篇第1章 儿童的世纪第2章 被告第3章 生物片断第4章 新生儿第5章 天赋本能第6章 灵魂胚胎第7章 微妙的心理塑造第8章 秩序第9章 智慧第10章 成长道路上的斗争第11章 行走第12章 手第13章 节奏第14章 个性的转换第15章 运动第16章 误解第17章 爱悟第二篇第18章 儿童教育第19章 重复练习第20章 自由选择第21章 玩具第22章 奖励与惩罚第23章 安静第24章 尊严第25章 纪律第26章 教育的开始第27章 身体健康的对比第28章 结果第29章 条件优越的儿童第30章 教师的精神准备第31章 偏离第32章 逃避第33章 心理障碍第34章 治愈第35章 依赖性第36章 占有欲第37章 支配欲第38章 自卑感第39章 恐惧第40章 谎言第41章 生理反应第三篇第42章 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第43章 劳动本能第44章 两种劳动的特征第45章 主导本能第46章 儿童教师第47章 父母的使命第48章 儿童的权力

编辑推荐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医学博士、医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被誉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也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斯城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毕生从事早期儿童教育,在儿童教育学领域独树一帜,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念掀起了一场急风暴雨般的革命。  蒙台梭利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不同地域、民族、宗教和社会狭隘的界限,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如今,她的教育著作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五大洲得到迅速传播,以蒙台梭利命名和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校迅速普及和推广,成为20世纪至今儿童教育方面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童年的秘密》就是蒙台梭利最为著名和流传较广的一部教育名著。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图书封面


 童年的秘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在图书馆借的睡前时间,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思想大概是明白了儿童成长靠自我驱动力,成人需要的只是给给予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有时间再看一遍。
  •     像孩子一样思考--读《童年的秘密》心得儿童是神秘的和强有力的,它体内深藏着人性的秘密。为了了解这种秘密,进入生命奇迹的中心,探索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关乎人类发展的力量,我们必须要摆脱成年人的所谓无所不知的心理角色,用爱去接近和理解儿童本身,用儿童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世界。儿童,就像是天使一般,成年的我们却很少能给他们提供天堂一般的环境。总是习惯于按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去要求儿童,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不能够深入地去考察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和满足儿童。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是间接地抹杀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我想,让一个饱经生活风霜的历练、经过岁月洗涤的心去重返几十年前那种纯洁无瑕的状态,然后按着儿童的思考方式去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确并非易事。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影响最为重大而且深远,可惜不是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能够按着孩子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关怀和爱护;与此同时,社会对儿童的发展的影响力量也不可小觑,可惜社会是一个混合的大染缸,不一定能为孩子创造完美的世界。理想状态固然美好,可我们终究要看清现实并接受现实。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如何在现实中实施,想必是当下儿童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地认真思考并努力去践行的地方,他们不仅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追求,也应当具有更自觉的伦理责任和担当,真正做到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那么,既不是父母也不是教育家的我们,对此问题也不可袖手旁观,就算我们为儿童教育做不出什么贡献,也可以给自己的人生一些启示。在生活中,想要得太多导致快乐太少,如果可以,简单一点,像孩子一样,让心灵保持纯洁,让人生简单随性,会不会更好?毕竟总有一天,我们也要为人父母,面对我们的孩子时候,给他们最适宜的爱和教育,便是能给他们最大的福祉了。
  •     最唯恐遇见却总忍不住做的事,就是越俎代庖。看见评论性的新闻栏目里说,曾被逼婚多年的剩女剩男们,一旦婚掉,又忙不迭地去逼迫别人结婚。这种“我的幸福可以复制”式的愚蠢难道是一种类似创造吸血鬼的把戏?被吸血的再去吸下一个是有多有趣?单身的时候,明知爱情是难以强求的际遇;恋爱的时候,明知婚姻是流水随缘的难题。为什么最不确定的日子都可以维持着理性度过去,一旦相亲相依,却要开始指手画脚一厢情愿地恨他人不能婚娶?中国式强词夺理。其实并不想指责谁,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不想太累。随着大多数者的生活方式亦步亦趋地跟紧,他们吃饭我不喝水,他们生娃我也准备,只要想好几岁干什么,人生可以很快有份计划书,一次动脑,一劳永逸。活着的本意是优化,却不知被谁按错键变成简化。简化了的日子再容易不过,我们上学是为了适应社会,上班是适应社会,应酬是适应社会,婚丧嫁娶都是适应社会。好像有一张网,笼罩我们的前方,踏踏实实活着,不会再出什么岔子的。安全的网,其实就是我们提心吊胆左右提防卸不下的防备。把自己裹太严,最后竟绑牢了腿。张大惊惧的眼,光明到极致就是变黑。我们不止这样恶待自己,也如此这般恶待了下一辈。在一个求上不得比下有余的“心理中产阶级”社会,唯一可供任意驱使的,竟然就只有我们的孩子。他们吃我们的穿我们的,物质决定论决定了他们就得无条件听从我们的。这种神坛之上的优越感让成人们再也下不来,他们享受着颐指气使,享受着家长权威,享受着先验的评判权。儿童在他们眼中本身就是一个作业本上的错误习题,橡皮擦擦,涂改液抹掉,很快可以写出更漂亮的式子。这一切,只是成年人因为自卑而过度渴求的炫耀。整个成长过程中,他们恨不能拎着孩子飞跑,因此很容易说出孩子们都是被“拉扯长大”,这样的语义本身,就包含了一种显而易见的粗暴:他们太慢了,学的太少了,聒噪太多了,太不像我们自身了。这种念头本身,就是法西斯式的不容异己的思维。可这样想的人很少吗,不,可怕之处在于,这样想着的就是我们每一位。在孩子专注于自我世界的时候,是一种近乎纯粹的天性,不顾忌矫作文雅的礼仪,不理会多数决的压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丢弃的,是他们在用整个童年向我们提醒和展示的。在我们好为人师之前,儿童就是弥赛亚,就是上帝。他们的存在设定了世界的雏形,我们却昏了头地板起脸来教导他们:来我们这里,要把手背到后面去!他们无措,惊慌,哭闹的时刻,我们仍只想着我们自己:太丢脸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哦,快闭嘴吧,瞧这孩子什么都不懂还瞎说的傻样。最后孩子望着我们笑了。为什么不呢?世间的人物里,我们谁都不能掌控,我们唯一以为控制了却正是无法真正控制的就是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无人可以阻碍的上帝。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叙述了这种状况:“我意识到,儿童没有羞怯感,在他们心灵和环境之间不存在障碍,他们的成长是充分和自然的,好像莲花打开白色的花瓣,完全伸出心蕊,吐露着芬芳,沐浴着阳光。”他接着说出真相,“他们没有障碍,这就是事实。”瞧瞧那些撅着屁股忙东忙西的徒劳吧,儿童喜爱的,只是安静坐在角落里拧好一个瓶盖再打开的快意。重复的乐趣是焦虑的大人们无法体会的,他们只觉得事情做不完,美食吃不够,还想绕地球自以为享受游玩般奔走。他们写很多书讲很多道理,拼命告诉别人要从容要淡定。偏偏不知真正参禅的就在自己家里:那个小家伙已经坐在窗口一下午了,就是晒晒太阳,看看小鸟怎么衔食哺育。能允许孩子去玩泥,去捡垃圾,去淋雨,一定要好过你抱着他,坐着豪华潜艇看玻璃外面的鲸鱼。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里面提到儿童的工作,但是因为没怎么说到底具体怎么做或创造工作条件,真的不太明白她说的工作和游戏之间的区别。内容比较简略,关于儿童对秩序的要求和儿童特有的节奏的部分印象比较深。
  •     虽然不是蒙氏幼教老师,能看出它的philosophy是把孩子看成天生的active learners。尊重孩子的言行,他们的想法是纯净无外接塑造的,也许成年人未必有胆量和勇气去那样想那样做。想要进步一理解,可以和《小王子》一起阅读。
  •     儿童是成人的老师。
  •     说白了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是天使,你给它正确的环境它就能发展出最好的自我。很不幸,这对多数儿童来说不成立。
  •     有放弃教育者的“讲台”等不错的观念,但是很多内容在各种育儿文章和微信推送里都出现过了,且有些冗长,略读。
  •     蒙台梭利一生中遇到的孩子们都是天使吗? 那些看到面包
  •     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醍醐灌顶,操作性较差,很多地方非常啰嗦。其中还混入了神性和宗教说。
  •     有些地方确实啰嗦了一点,但还是很喜欢Montessori的理念的
  •     读书报告写的书。开头理论性强,后面部分看得很有趣
  •     蒙台梭利对宝宝的理解让我泪流满面T T
  •     很受启发~
  •     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学
  •     听书。越看越觉得养孩子麻烦。我还敏感呢。
  •     书中分享的一些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恰好解释了之前我对孩子的困惑,理解了就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比如孩子喜欢重复练习,对秩序感的本能敏感(为什么小孩都喜欢玩捉迷藏),自由选择等等。 引起儿童天性正常发展的条件有三:愉快的环境;成年人(教师)的平和;提供合适的吸引人和科学的感官材料(教具)。 “儿童通过工作使他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过工作形成自己的个性” 有评论说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只对有智力发展障碍的儿童有用,对正常儿童没用。 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觉得阅读并不是全盘的接受作者的观点,要批判的看,有针对性的吸收。 翻译真的好生硬。
  •     绝对是每次看都有收获的一本书。蒙台梭利最早教育的都是贫穷人家上不起学的野孩子,而现在的蒙氏教育都要砸大把银子才能上的特权班,不得不让人觉得心酸。
  •     接近于一个世纪前对儿童教育和心理学的启蒙研究,可惜如今多少年轻父母依然对此浑然无知
  •     很有帮助
  •     宗教的说教在今天有些没有说服力
  •     《童年的秘密》| 一本還不算太晦澀難懂的專業書。 一個兒童首先得是精神獨立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能要求更高的目標。接近於一個世紀對兒童教育和心理學的啟蒙研究,可以如今多少年輕父母自然對此渾然無知。當年的一些教育現象到如今仍舊是阻礙著教育發展的大問題。 2017閱讀計劃進度
  •     蒙氏的伪书太多,尽信书不如无书
  •     宗旨就是“放手,观察”,个人觉得蒙台梭利的教育主旨其实是尊重孩子,但毕竟一百年了,也有其局限性吧,宗教影响还是很浓的。
  •     研究儿童就是研究自己。上溯到人生的源头,然后反省出智慧。因为还要成长,所以这样的书必不可少,因为是教师,所以,我觉得读蒙台梭利是本分了。
  •     好书,翻译的好烂,看了译者那一大堆头衔不知道说什么好,做家庭教育很好的指引方向。
  •     婴孩才是当之无愧的成人之父。just reset it。治愈心灵的一本书。
  •     好书,学到很多,可惜暂时还用不上,日后有孩子了再读会更有体会吧!
  •     孩子非常在意外部的秩序,内部定向 有强烈的好奇心 不要阻止的对世界的探索,如自己穿衣服 教师应不要坏脾气,谦逊 不要揠苗助长 就让孩子玩起来 主导本能与工作本能,重新认识工作 三岁决定人的一生
  •     儿童其实可以自我发展 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他一个环境
  •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孩子的相处之道。儿童,有自己的思维,需要被大人所尊重和引导,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曾经缺失的部分。
  •     回归儿童本位重视本真儿童,甚或回归自然人的状态(卢梭),从常人das Man恢复为本真的Dasein等一直是哲学教育的关键问题。但我疑惑,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何在?如此一来,我们刻意区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儿童的世界,一个是成人的世界,并且因为成人某种程度拥有自有意志,因此要像儿童那样看待儿童,而儿童还只是发展中的人,因此需要时间和空间。但一个心理年龄还是婴儿的成人呢?(如《婴儿国》)如果不是遭遇成人的“秩序”,儿童如何成为一个成人?进化论者的难题性恰恰也在这里:既然人是由动物演变而来,那么“人性”这个东西是如何降临的呢?(Leo strauss:从非人向人的进化无法使人的人性得到理解。)我们的确应尊重儿童性,甚如毕加索一类毕生的追求,然儿童如何迈向成人呢?依照自然的方式?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不要做儿童成长的绊脚石,给他们自由的环境
  •     蒙氏的经典之作
  •     由短小的篇章组成,文字非常普通,有些内容在一个世纪以后看来已不合时宜,没有太多实操方法论,但核心理念仍然相当有启发。
  •     边看边成长,最喜欢她的观点“儿童,人类之父”。
  •     啰嗦至极,不知所云。
  •     樊登读书会。听读。不要妨碍儿童自由生长。按照她们的节奏任其生长。她们偏爱秩序感。
  •     【维品汇·亲子读物】关于宝贝,这里有太多经典文字!包括:新生命的本能,对待宝贝的态度,母性的天赋…宝妈们不要错过哦!
  •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书,让我看到了儿童的成长方式和与世界的互动模式,更看到了成人的无知、傲慢与自以为是。
  •     划重点:规则、纪律。蒙台梭利的这本写作上一般般,另外就是每次就快到点子上了就又飘走了,是不想让我们学会该怎么操作么摔!
  •     1、比较艰涩难懂,还好我坚持啃下来了。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愿意听取百家之言。2、蒙式教育的精髓就是爱、自由、规则、平等。3、帮孩子做总比教孩子做难,帮孩子做那是奴仆就可以完成的事,而教孩子做则是教育者的事。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我要做一个教育者,而不是一个奴仆。
  •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脑海中闪现一个词,天生骄傲,是的,孩子天生骄傲。儿童不需要教育,家长提供一个适宜孩子成长的空间即可;孩子天生有专注力,别打断;惩罚和奖励对孩子没用;在依恋父母的孩子的问题在父母身上,父母往往是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即使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     愚昧無知的成年人,該反省。
  •     我们的爱总是被分散在各个地方,而孩子的爱全部给了我们,善待这段时光吧,因为他很快就会长大,他的爱也随之被稀释。
  •     儿童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通常成人意识不到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
  •     其实,我觉得很多书内容和题目可以互换的。写童年的书恰好是反观成人世界的,而写成年人神经症、德性以及人格的形成的都是在折射人类的童年、人的自然性。
  •     向所有不懂得我们自己和孩子的人推荐。
  •     虽然是一百年前的观察和理论,仍然启迪人心
  •     读蒙特梭利是因为不想重蹈我父亲的覆辙,为子女规划好未来的路,这么做不仅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也因为家长的权威永远无法成为孩子的朋友。我父亲一直说担心我们受伤害,从而剥夺了我们犯错误的权利,让我们一直深深地觉得自己是无能和弱小的。我现在为人母,能够理解父亲,却仍然无法赞同。回忆起自己无助的时候,需要父亲倾听我的心声时,他总是急于灌输他的思想,急于说服我。我深知过度保护的伤害,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的成长,不背负任何我的或者谁的期望。本身就无所谓教育,是成人太过自负,把自己装扮成了上帝的模样,其实不过是虚伪而已。愿我可以常怀敬畏之心,让孩子永远是孩子的模样。
  •     小学老师要求写读后感的读物,居然适用于6岁以下,最好是刚出生的孩子。
  •     所获寥寥
  •     现在的父母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经常讨论蒙氏教育,有意思的是,大家,包括幼儿园老师,对蒙氏教育都是一知半解,推崇关注儿童心智发展的蒙氏,到底为何关注,如何关注?读完作者的书,大概明白,儿童内部装有预设发展系统,他们会自己工作,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尊重并正确引导他们,创造外界环境来激发他们内在的发展,难点在于抓住他们的敏感期,一旦错过,这个期间的表现也就会消失。不过此书偏重理论探讨,偏心理学研究分析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