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与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比较研究

出版社:刘友古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2出版)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208088559
作者:刘友古
页数:448页

作者简介

《伊拉斯谟与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比较研究》论述了伊拉斯谟与路德对罪与救赎、理性与信仰、自由意志及必然性这三个主题的诠释,并由此构成两种不同的宗教思想类型,可用康德的宗教类型来解说:人中心论宗教与神中心论宗教。

书籍目录

引言:基督教在16世纪沉思
第一章 宗教改革思想研究评述
第一节 从宗派主义到普世主义
第二节 从浪漫主义到历史主义
第三节 从历史社会学到历史心理学
第四节 从神学到哲学
第二章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
第一节 人文主义概念
第二节 宗教改革概念
第三章 中世纪晚期宗教思想概述
第一节 经院主义、神秘主义、修道主义
第二节 新兴思想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
第三节 中世纪晚期宗教思想危机
第四章 伊拉斯谟与基督哲学
第一节 一位宗教改革者
第二节 基督哲学
第五章 马丁·路德与神之圣言
第一节 一位“宗教人”
第二节 神之圣言
第六章 比较主题一:罪与救赎
第一节 中世纪关于罪与救赎的思想
第二节 伊拉斯谟论罪与救赎:虔诚理论
第三节 路德论罪与救赎:因信称义
第四节 罪与救赎如何相关呢?
第七章 比较主题二:理性与信仰
第一节 中世纪关于理性与信仰的思想
第二节 伊拉斯谟论理性与信仰
第三节 路德论理性与信仰
第四节 理性与信仰能调和吗?
第八章 比较主题三:自由意志及必然性
第一节 中世纪关于自由意志及必然性的思想
第二节 伊拉斯谟论自由意志及必然性
第三节 路德论自由意志及必然性
第四节 自由与必然相对立吗?
第九章 两种宗教改革思想(代结语)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伊拉斯谟与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比较研究》是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项目“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项目成果,由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内容概要

刘友古,1969年出生,2001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取哲学硕士学位,继而于2005年获取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西方哲学、基督教思想。现在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担任哲学讲师,讲授西方哲学。

章节摘录

19世纪历史研究途径主要来自于以兰克为首的客观主义历史观,在哲学上表现为黑格尔主义。这种客观主义认为,历史本身就是事情真实情况的总和。然而,对文艺复兴运动研究颇有建树的雅各布·布克哈特,就深受这种客观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他虽然很勇敢地反对其导师兰克以政治军事史为主线的历史叙事法,但是他并没有超越其导师的历史哲学的思想束缚,而只是把历史事件的政治叙述转变成文化叙述,并把这段历史文化提高到一种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地位上,从而证据确凿地说明这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譬如,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将国家政治情形的变化看作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然后对个人意识的发展做出心理主义的描述,并由此说明人文主义者的产生以及人文主义的运动,最后确定这种作为人文主义的文化理念就是“人和世界的重新发现”,从而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带入近代史。但是,这种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在当时就受到了三种历史解释模式的挑战:一是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在其《西方的没落》中所表现的文明循环决定论;二是阿诺德·汤因比(Toynbee,A.J.1889-1975)在其《历史研究》中所表现的文明相对主义;三是贝奈戴托·克罗齐(Groce,B.1866-1952)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所提出的主观主义历史观。因此,随着客观主义历史哲学的衰落,对雅各布·布克哈特主义的质问也就越来越多。

图书封面


 伊拉斯谟与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比较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借阅
  •     读了此人的博士论文,在比较分析上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其关于Erasmus的引文库值得摘录并延伸阅读。
  •     目前中文学界和伊拉斯谟有关的唯一一本研究专著,看起来应该是作者(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的博士论文,可以作为一本不错的的外文文献综述来读。主体部分是伊路在罪与救赎、理性与信仰、自由意志三个问题上的比较,惜乎结论失之略浅。而且作者似乎只通英语,没有使用德文和拉丁文材料。
  •     功力不凡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