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香港 - 青春篇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0195971767
作者:林奕華
页数:173页

内容概要

玫瑰崗中學畢業前曾在前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畢業後與朋友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後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香港發表舞台創作。九四年憑《紅玫瑰與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台灣金馬奬最佳改編劇本獎。九九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自九七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常為香港北京廣州的報章雜誌撰寫文章。最近為香港電台網上頻道Teenpower 任節目主持。著有《到處睡的男人》(1992)、《太多男人,太少時間》(1996)、《270197/300997》(1997)、《A/S/L?》(1998)、《Edward Lam On Cinema》(2002)、《Edward Lam On Love》(2002)。


 等待香港 - 青春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林奕華在《等待香港》< 青 春 篇 > 裡面有一篇“to be or to have:快樂是甚麼?”「電視轉播北京的流行歌曲頒獎典禮,得獎的港台歌手在舞台上千篇一律地多謝唱片公司,經理人,支持他的歌迷,只有名叫韓紅的大陸歌手一站出來就說:「我不要多謝甚麼人,我只說三句話,一、我會好好寫歌,二、我會好好唱歌,三、我會好好做人!」身上沒有炫耀服飾的她,一開腔唱起來便震懾全場。當地我想,港台歌手棍必是又妒又恨又自卑-誰叫別人是個歌手,他和她卻只像商品。」德國有好些組合,實在對全世界的音樂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Kraftwerk 影響了以後的電子音樂;Neu!影響了以後的 Krautrock。這一些「神檯級」的組合影響了音樂的世界、現實的世界和文化。他們"最初"玩這些實驗音樂,絕對不是為了討好聽眾和唱片商,而是為了一己之欲,由心而發地"造"出他們心目中的音樂。反觀香港,歌手和唱片商是為了一己之"欲",去"做"他們認為大眾喜歡的音樂;同時大眾又被歌手和唱片商排山倒海的宣傳技倆,加上羊群效應,令到大眾自己"以為"自己"喜歡"歌手和唱片所"做"的"音樂"。其實大眾、歌手和唱片商都已經忘記了甚麼是音樂、忘記了應該怎樣"造"音樂、忘記了怎樣欣賞音樂。香港的唱片業只有流水作業式、重產不重質生產?;獨欠發自內心的音樂創作(其實香港是有獨立音樂的,無奈卻被推至邊緣)。
  •     林是少數關注大學生創意教育的藝術家。他走得好前,10年前已開始想creative education的可能性,他說出好多香港的大學生有本土"特點"---- 自認平庸的普通人、八卦功利、沒有自我要求。他去大學搞講座,不會老老土土的說「年青人如何貢獻社會」、「發揮潛能」,十足政府官員做騷的勵志口氣,他拋出問號,什麼是青春、什麼是創意、父母是誰,希望用一條條問題、遊戲擊中腦神經,產生思想衝擊,講台是實驗室,他強調學生要發現自我,不應該由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成功路如何走。別說自己是平凡人,自己可以做一些什麼出來,別逃避人的責任,明顯是作者的潛台詞。他曾經作了一個好玩的遊戲,找一個特別嘉賓穿長衫大褸、戴墨鏡,看不見真面目。他說那人是吳君如,問大家信不信。學生們在45分鐘內大談對吳的印象.看法,最後吳說,她一邊聽,一邊反問,「那個是我嗎?有點像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人。他沒說玩這個遊戲什麼目的,我只想到,作為一個明星,他們本身的個性和外界印象、娛樂雜誌塑造的面貌,究竟是perception和truth的距離有多遠,還是人愛表現最好的一面、不肯面對真實自我的心理呢。林語錄:若你問我,三年大學生活的最高目標,是要令自己成為跟之前不同的一個人: 若是做不到比以前更好,至少要知道不夠好的地方在那裡,和有勇氣去挑戰自己。成長,原來也可以選擇一個懶惰的方式。
  •     急功近利,令人视界狭窄,一切短视中「没用」的事物,不感兴趣;一切短期内「无谓」的思考,皆为自寻烦恼。这样的社会,除了Copy & Paste,还会有创意吗?昨晚看完林奕华的《等待香港―青春篇》,书里谈了不少功利与创意。事实上,之前对她一无所知,还以为她是中年大肚腩男性学者,文章一定严肃而琐碎。看了此书才知大错。首先,他,原来是她。其中一篇文章,述说了作者年青时,爱上一个男孩,男孩?我想,进念的人确实前卫。可是,有了想法,书就读不下,心思频频走调。于是,把书翻来覆去,查封面,看封底,企图找出多少线索,以缓解我的不安。终于找到,某行文字把作者称为她,是女的没错。第二错,她一点不学者。身为大学教授的她,笔锋辛辣,愤世嫉俗。对香港现状,对香港教育,对香港年青人,每有不满,其言必尽。书中不断强调,创意的重要,独立思考的重要,并将种种问题归结为一点:香港人太功利短视。此说不无道理。然而,自利乃人之天性,挥之不去。若它是万恶之源,亦应是万善之本,否则,天择早把它扫地出门了。个人认为,与其不断控诉批评,又或道德感化,企盼众生回头是岸。倒不如另辟溪径,截流引河,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向好处。须知道,道德在实利面前,从来弱不禁风,力有不递。而且,所谓急功近利,从好的方面看,其实是积极主动。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积极主动,应用在好的方面。试想想,当伸手助人、简朴生活、灵性追寻等等,皆成时尚,雄据市场。人们急的功,近的利,便是争做义工,挣脱名牌,以及憎恶官能享受。当追求的东西变了,结果亦会不同。人们看到,不急于功,亦见其益;不趋于利,亦见其妙。真正的改变便会发生。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重讀林生由99年開始寫下的文章,比當時在報上讀感覺沒那麼偏激討厭,當然也沒什麼新意念。不過,卻發現原來對於教育和青春的關注早於中學時代由林生各方面的作品植根。
  •     在林先生的书里 他和张曼玉谈旅行 Maggie非常热爱旅行 她每到一个新地方便会去学习当地的语言 冒险的乐趣其实就在寻寻觅觅的过程 一开始以为已经找到答案 却意外发现离目标还很远 必须加快脚步迈向高峰 当你发现身陷迷雾中 为自己已经走到尽头 却意外发现路才刚刚开始 有看不完的迷人风景
  •     读这种书还是非常不轻松,虽然每篇都很短。又不是完全符合我习惯的白话,又要时常感觉被批判,需要很多时间理解和思考啊,绿。
  •     就冲着封面去了!
  •     看到他对下一代香港人的批评,一针见血不留余地,说的不就是我么
  •     第一次看林奕华的书,关于轰空大学教育的批评真是深得吾心。所憾书中话题太过雷同,半本批判“无创意”及“功利”,另半本是文化人的怀旧伤感,看到后来略略无味。
  •     深刻发现:林的口才更好~
  •     读书跟恋爱一样,也要讲feel~
  •     情绪焦虑的八卦女人。
  •     林奕華長篇好過短篇。
  •     此书,购于台大诚品书店。Judo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在台湾买一本香港书,确实很奇怪,只是随手翻到写舒淇的那一篇,便决定买下了。
  •     青少年(十年前的、現在的,都無異)相對於他,都顯得太老積世故,起碼那些主流的,都給他剖析得體無完膚 (而他們還不覺得無地自容)。都是各花入各眼吧,一些會留意/喜愛他的人,大抵都是些不為主流所容的。
  •     爱德华还是深得吾心的~
  •     等啊等啊等
  •     电脑死机重启的时候读一读,非常好的消遣。你们的旧日子,旧青春。
  •     没有答案 一齐思考
  •     不读不知道林生对青年教育也下了这番功夫的。
  •     29092009
  •     
  •     我对不起林生,你的书看完我竟然对内容没一点印象。。。
  •     在法庭的間隙讀完,窗外的中環更讓我唏噓了
  •     Anthony is on the cover!
  •     封面……
  •     机智啊,封面黄耀明,美。
  •     2008/08/02
  •     如果再有作文題目「假如我是」,我會寫假如我是林生學生.我好想做林生學生.
  •     有些道理很通俗易懂,但是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沦为商业工具,容不下这些思考了,4颗星
  •     你不够肉感,你太嶙峋了。(P110)
  •     我也很奇怪,为何单单这老黄做封面的一本要套上双重书皮?而……仔细看,原来照片上的他是闭着眼睛的。青春无敌。
  •     正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