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的沉思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9
ISBN:9787801460394
作者:沙莲香,等
页数:381页

作者简介

《社会学家的沉思: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容简介:我们策划和组织这套丛书的目的,是要邀请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利用访谈录这种灵活多、涵盖面广的方式,围绕人们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社会学界特别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从历史、现实到未来,从中国与世界的对比中,对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学作一次回顾与前瞻,同时,希望借此机会,实现中国社会学家的文化聚会,以使社会学对中国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当我们和出版社签订了合同,着手组稿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两个拷问,一个拷问来自“社会学家”这四个字,另一个是关于“访谈”对于社会学的意义的拷问。对于“社会学家”这四个,不少人都表示不敢妄称;有人断言,中国真正能称得上“社会学家”的只有寥寥数人;有的人怕沾“社会学家”这四个字的光,建议干脆把“社会学家访谈录”改为“社会学人访谈录”。这些都是善意的劝告。但我们用“社会学家”四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把它和某种盛名联系起来,在我们看来,社会学家只不过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人罢了,就像工人和农民一样,所以,我们还是坚持使用了“社会学家”四个字。在组稿时,我们邀请了三代社会学人,他们中有的已功成名就,有的还默默无闻。这两种人,“有名”和“无名”对于解读中国的社会学,并通过这种解读去解读中国社会,都同样重要。

书籍目录


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家)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世纪之交的反思:如何认识中国人――怎样看待中国人
的民族性――忠恕・中庸・务实: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结构
――百年回顾:农民群体意识的积淀――知识分子群体
意识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改革开放:中国一场观念更
新的革命――中国的变革为什么从农民开始――文人经
商:知识分子的观念变革――国民素质:中国人民族精
神的再造
周运清(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中国社会学与住宅社会学研究
专家)
世界化:东西融通的未来文明
20世纪的启示:世界化的潮流――文明中心主义是一
柄双刃剑: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和汉语圈的“新保守
主义”――遏制非西方文明的机会还剩多少――如何为
世界化开辟道路――西方文明:没有得到全面而充分的
发展――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全方位影响――人类文
明的未来:走向共同的全面发展
王雅林(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教授,生活方式研究专家)
“换一种活法”: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现代化
应时代之运而生的理论课题――给生活方式正一下
“位”――寻求“生活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建构的目
标模式――营造“发展美”:中国现代化的超越和挑战
――市场“双刃剑”下的洗礼――走进“比特世界”――
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周 星(北京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 社会人类学
者)
从族际角度理解多民族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研究中国社会的视角:族际社会――多民族的社会结构
中的“地方性”――地方族际社会:一个很有价值的观
点――中国社会里文化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中国社会
的多重认同――异文化的误解――类人之类:一个人类
学者应具备的品质――如何看待政府扮演的角色――能
否学以致用
叶南客(江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青年社会学家)
人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核心
人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核心――人的现代化与社会
现代化的互动性――人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生
活质量的提高与人的现代化――素质立国――文化转型
与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新
人的关系――人的现代化的目标与指标――“人的质
量”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
――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中
国人走向现代文明的三大工程
石秀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社会心理研究专家)
人性假定与社会制度设计
人性是什么――马克思、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人
性假定和社会制度设计――一人性假定与社会制度设计间
有关联吗――人性假定与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利己的理
性人――资本主义社会所依赖的人性假定的偏差――人
性假定与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为公的混合人――对社会
主义制度设计所依赖的人性假定的检讨――不同社会制
度下的人性差异有那么大吗――中国的改革为什么是
“摸着石头过河”
罗红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文化人类学研究专
家)
实然与释然:文化人类学 “解释”社会的双重变奏
知识谱系中的两位巨子――普遍性规则与处世哲学――
列维・斯特劳斯:二元对立――希迪厄:存在条件――
“存在”于归属关系中的区分――“经济资本”与“文
化资本’――社会主体在相互关系中定位――被分类的
分类者:第三秩序的形成――“存在”于对立统一关系
中的分类――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命题――“知”的远近
法――研究的问题意识――方法论――要证明的理论
――与理论相关的研究态度――历史观――对科学的思
考――知识共同体:架设文化“对话”的桥梁――人类
学的“解释”与社会学的“解释”
邵道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社会心理学研究家)
国民心态危机:六大病态的社会心理
什么是病态社会心理――物欲化倾向:重物质,轻精神
――粗俗化倾向:向原始的、本能的方向的复归――冷
漠化倾向:灵魂的瘫痪――躁动化倾向:情绪化和非理
性――无责任化倾向: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浮
夸虚假化倾向:经济功利性取向――面对现实社会存在
的六大病态社会心理 我们该怎么力
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心理学家)
中国人:脸面类型、关系构成与群体意识
国民性与中国人的“面子”――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提出
――“面子”:不想还好一想就糊涂――“脸”和“面子”的
区分――什么是“爱面子”而“不要脸”――“脸”“面”的
同质性――“关系,,对“脸面”同质性的影响――做戏:
“脸面”异质性的体现――从“脸面”四分图看做人类
型――儒家思想与做人成败――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报”:中国人的社会交
换――“摆平”:人情网中的和谐与冲突――中国人的
群体意识与行为取向――从家庭结构看群体意识――群
体中各个体的行为策略――一“三个和尚没水吃”――中
国人“窝里斗”吗――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
张继焦(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博士 社会人类学学者)
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
为何选择“非正式制度”来研究――规范研究应有充足
的理论准备――研究“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框架――从
社会结构角度看“非正式制度”――从制度变迁角度看
“非正式制度”――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社会科学
研究离不开实地调查――案例分析:非正式制度的特征
与功能――交易成本与家庭经济――非正式的“金融制
度”――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制度变迁――地方性规划与
土地制度变迁――乡镇企业:不规范的产权制度――寻
根经济人缘环境与海外投资――改革之路:从琼海市看
中国――关于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学术观点
张其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 经济社会学研究学者)
社会资本与资源的网络化配置
中国为什么可以走渐进式道路:经济学的解释――不同
于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表现
形式:社会网络――网络交换的逻辑――网络交换的价
格――中国人的关系取向――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重
合:组织的网络化与资源的网络化配置――农村改革为
什么成功――国家与村庄的冲突:一个没有摆脱的循环
――家庭主义的限制――社会信任与民间传统――社会
记忆力的创建
后记


 社会学家的沉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刊选的不少文以同社会学家的对话展开,大多是一般论述和观点的陈述,从这点来说,可参考意义不大,只是对于一般需要粗略了解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的有所价值..学者的论题的选择也不够严谨.也许是我期待太多了~有些文章我阅读一段或几段后选择了直接跳过
  •     十年间,已然渐行渐远。现在回头看看,其实这是早已注定的。
  •     读得比较粗略 暂不评价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